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的沉思读后感 > 地图 > 美的沉思读后感

美的沉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沉思录英文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沉思录英文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沉思录英文读后感

Because of prime minister Wen commending,and our English teacher order us to read at least one English book,I buy an English book named Meditation.

The book was writed by the greatest Roman emperor who named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He was known not only for his work the Meditations,but also his military exploits.And the book was written in the midst of the parthian war when he used his time directing the army.

This book is a personal philosophy thinking record. The most important thought was about life ethics.whats more ,it was also about some natural philosophy.

The book had twelve Volumes.Every volume has its own idea.

Book one was written for character. He thought that the character was an inheritance.It means that the young always do what the elder told them.As a result,the good character will be carried forward ,the bad character is also lke this.

Book two was written about fate and nature. He emphasized its that we should never do the things which goning against our nature .And we will lost nothing except today.

Book three was written about what we shall run after. We should enjoy what we think best instead of the power or any other things. Because the longest reputation is short in the time river.

Book four was written about using the right way to do meaningful things.Never does a thing without a direct aim. Meanwhile we should use our wisdom to do the justice.

Book five was written about reapecting the truth.We should respect the truth . And we should never do anythings impossible.It is a good charactor to find a truth.However if we have know the truth and still doubt it,it must be crasy.

Book six was written about young and old.We should keep our soul young,and it is a humiliation if somebody is young with a old soul.

Books seven was written about pursue again. Now the emperor think that so many great men have been forgotten though they used to have a large reputation.And all kinds of pain will be overcome,so we will not be defeated by the pain.At last ,he said everyone should run after the best things which we thought.

Books eight was written about nature again.people can not live by himself,he must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We all live for somebody else.And doing what you want to do is the happ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t is not a right but a duty to make everything in his appointed place.

Book nine was written about making friends. He said that we shall talk with the men who have the same idea.And do not talk with the ignorant person,it is just a waste of time.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we should keep nature and never hold out on the lure of any other things.

Book ten was written about cause and effect.No matter what we do,it will work on ourself again.

We should never regret for what we ever do,instead, reflecting upon ourselves.What control you is concealed in your internal belief.

Book eleven was written about philanthropic.He begin to think what he has done for the world.And he find people always contempt others while they flattery others.

Book twelve was written about Despair and death.Everyone respect the men who still struggling even in a hopeless situation and not give up training themselves.At last in the book,he told us death is not such a frighten thing.

I have learned much after reading the book.Thanks for my teachers homework,and the greatest emperors book.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沉思录读后感1300字: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家宝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贴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好处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己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构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1100字:沉思录读后感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但是,此时此刻,我的情绪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此刻最后懂了,它不仅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记得,在康德的墓志铭有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道德法则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向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既然能够选取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就应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

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沉思录》给我的启示也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

第一,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务必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第二,挺住精神。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第三,寡欲多福。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简单,活得精彩。

第四,辩证思考。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这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四、辩证思考。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沉思录》的确是一本能让人思考的书,还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还在思考。我终于明白了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为什么读了不下100遍。《沉思录》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它的好不是读一遍就可以领悟的,我也要加强自身学习,多读,多想,多实践,让《沉思录》真正的带给我成长。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


【篇一:沉思录读后感】

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篇二:沉思录读后感】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沉思录》,这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很短的书,全书十二仅卷,每一卷都有一个大主题,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后来我又反复的读过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念出了声音。我能感觉这些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走进了我,走到了我的心里,教会我坚强、弘德、制怒、感恩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在《沉思录》中,亲爱的奥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我看着书,看着那些智慧的文字,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就是在告诫他自己,同时,我们更被恩泽。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我也跟着他的视角审查了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篇三:沉思录读后感作文】

古罗马哲人爱比克泰德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将人生视如赴宴。他强调,人的举止应当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在作者那个时代,物质极端匮乏,宴席是很稀罕的。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人偶尔参加一次宴席,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物欲,做到举止得体,把握有度,知足常乐,自然平和,有耐心,有涵养,不强求,不贪婪,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高贵的品质,赴宴如此,人生亦如此。

20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其标志就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餐饮业已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就是餐馆饭店酒楼,每年的消费数以千亿,不仅将北京俏江南的女老板张兰吃成了名人,还吃出了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生活在城里的人,经常要赴宴。不是你请人家吃,就是人家请你吃。本来吃饭的原始目的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可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酒文化和社交文化。如今,人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花在吃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吃饭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赴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达官贵人总是被宴请,天天上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其实,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吃多了,味同嚼蜡,一点感觉都没有,可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硬撑着,他们吃的不是海鲜,而是一种档次和身份,吃的是面子。生意人总是请别人的多,买单的多。中国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是在酒桌上做出的,生意在酒桌上谈成,婚姻在酒桌上敲定,宴席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股神巴菲特甚至发明了午餐拍卖的游戏,仰慕者不惜花费几十万元与之共进午餐,把吃饭推到了极致。

赴宴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酒席上特别讲究座次。长幼尊卑分得十分清楚,尊者长者请上座,幼者卑者打下首,位置千万不能搞乱。无酒不成席,敬酒也有讲究,主人先敬,陪客再敬,依次进行,不能乱了规矩。就是在酒席上说话,也得分清主次,话题围着尊者转,陪者最好随声附和,切不可别喋喋不休,喧宾夺主。假如在酒席上领导未动我先尝,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干杯我表示,估计你就离下课不远了。这就是目前许多机关强调的所谓席位意识。从一个人在酒席上的表现,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的地位、修养、性格和为人。

有一种人,把赴宴当作人生的常态,整天泡在酒席上,斛光交错,不醉不休,声色犬马,乐此不疲,这样的人生是醉生梦死的人生,犹如《皇帝内经》所言:以酒为浆,以佞为常,半百而衰。

人生如赴宴。当你参加宴席时,希望常常想起这句话,想想自己在宴席中的角色和表现!

【篇四:《沉思录》的读后感】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1、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2、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应该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4、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5、避免消极接受,不无为而治。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面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每个社会的人不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篇五:沉思录读后感】

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阅读了《沉思录》这部大作,有人说他是一本高贵、忧郁、甜蜜的书,我却认为她是一部令人发醒的书。在有限的时间阅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事感性而发,自己的性格多为温和型和完美型的结合体,做人的品质方面不说,一直在做把事情作对而不是做果行果的事情,把事情作对。参加工作几年来,经历了也见识了很多,我觉的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能力再强悍,本质上要是有问题做不大做不久。我们的用人理念恰如其分,先看态度、再看工作能力、再看学历和综合能力。在馋面经营了大半年间唯一不变的是在变,招聘人员是其中一项。为什么之前的人没有留下,我们反复的想了很多,就是我说的找不到工作匹配的地方。纵管有多么的不忍心不舍得的,馋面不是慈善机构,人品出现问题,大家一拍两散很正常,我们要的是谦虚谨慎、和馋面一道成长的人,把企业当家才会有家的感觉,把别人的孩子管我叫爹,必须给他爹的疼爱。在馋面给我的收获是给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让自己得以发展。这里有我的追求,有好弟兄姐妹,一直在做的是给我鼓励和支持。同样的我也一样。有句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与人为伴,戒骄戒躁,我曾经给员工讲过,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做表率,不能用语言说服、感化,只有用行动来影响别人,自己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才可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怎么做的。邵总说过,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说,三等人用棍棒。好的管理应是恩威并施,针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单兵作战没有问题,造就一个作战部队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所得理性的人来配合完成,来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完成,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领导,即使在有更高的职位也没有放纵自己,成功需要自制,位置是大家给的,没有你们我什么都不是,自己是最大的服务员。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的管理不当。经营管理团队还有很多问题。我希望我的团队学会宽容、感恩。人具有两面性,就像每个人身上同样具有癌细胞因子,只是没有激活。人也一样就要看哪一方面占据主导了。我希望用正向的来引导大家,有杂音有对立很正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想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坚守正义的,负面的就没有了市场。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亦可以成就一个人。

人生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都要和别人和谐相处,来获取共赢。一个人沉浸在工作中的时间很有限,人生无非就这几十年,毫不客气的说已经过了30%,剩下的怎么过,怎么才让自己不虚度此生才是最主要的,2011年基本上又要结束了,这一年感觉过得很快。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一年的青春就是一年的命,邵总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的情况下就要拓宽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要去做更多的事情。这一年感觉成长沉稳了很多,记得有客户说我,这么年轻做到中高层不像,感觉像30多岁的。也许这一年我老了很多。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在30岁实现我的车房具备。当然这个过程有很多挫折坎坷,都会走过,欲望是成功的动力之源。我有这个欲望,就不拍不会成功。当然一个团队的欲望目标是做到完美、制定了目标就要落地,这不是大跃进,很现实。陈安之老师在27岁就成了亿万富翁,对比他自己很渺小,30岁成为百万富翁对我来说是可以实现。馋面都可以2015上市。自己当然可以。唯一要做的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时候自己看看书、听听讲座对我来说启发真的很大。沉思录让我受益匪浅,一个观念可以改变很多,可改变人生。我很看好。有句话人不是因为知道而改变而是因为触动而改变,做最好的自己,为了以后的好生活奋斗,职位是大家给的,神马都可以是浮云,真实做人、朴实做事。

很多人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也非一两日就定性了,它往往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形成的。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他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一个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领导者领导状态,一切的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我经常说一句话,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把握住今天活在当下。直接面对现实,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就要是实实在在做事了,我本人不喜欢那些浮夸的东西更不喜欢那些嘴里抹油摸蜜得人。当然站在管理的角度什么人都要用,乾隆皇帝还即用和珅还在用纪晓岚、刘墉呢。纵观自己不怎么喜欢这个社会但是还要去适应,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我也相信我们的团队也是可以的。既然目标已有,剩下的就是如何分解好,如何协调好下边去干活了。有目标者有目标的团队千计万计,无目标者无目标的团队千难万难。

这一段时期大家都比较辛苦,很努力。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目标定的不错,但是实际落地的不怎么好,有加盟升级的过度、有刚过十一后的调整更多说的事是人的问题。人本身一开始就泄气了,团队开始就走型了,纵观大家加班,真的用心去做的又有几人。想要打造牛哥式的团队还有一段道路要走。众口难调,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牵绊的事情比较多,家庭的、情感的都有可能影响招商业绩。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放下之后获得重生。可能是我自己想的很多,邵总给我说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也许是我想的过于复杂。我更应该相信大家可以做到。抛开烦恼,正视现实,可能我会高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勤勉是成功的关键,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一直在路上,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希望大家珍惜彼此一起共事的美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疯狂的业绩,我要看的是态度、用心度。看的是这段时间是谁在陪我们-馋面。走完这段路的。有恩于我有恩与我的团队的,虽然我不大善于表达我的想法但我内心会感激他。感谢和我一起奋斗在一线的兄弟姐妹。

自从读《沉思路》让我感慨万千,首先是文字很文雅,阅读性很强,再就是内容很殷实,每每读来都是一种享受,沁人心脾。让我想到的东西很多,自检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做人。先把她读薄再把她读厚,的确很实用,一直以来做业务强调,要听有用的不要有道理的,这部书哲理很强,可以运用到招商中。不在于多在于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跟上成功者的脚步。董事长和邵总已经是成功的人了,跟着他们走绝对错不了,有这样的带头大哥不愁没肉吃。

【篇六:沉思录读后感】

在看哲学方面是书籍。而且看了部分佛学。但看到《沉思录》这本书的时候很是感慨。并不是因为像网上说的这本书是温家宝总理的最爱。而是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那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参悟让我久久不能自拔。下面是关于作者的一个简单介绍。

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个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的一本书,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2000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奥勒留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在位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国内战乱不断、灾难频繁,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军营度过。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内忧外患,如染上了慢性病的病人渐临风烛残年,经济、政治状况日渐衰落,致使罗马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大厦将倾,任他奥勒留有千般本事,夙兴夜寐地工作,也无法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古罗马轰然倒下,也许正是常年征战的经历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学的眼光开始思索生命、拷问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对话。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美国一位教授、《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费迪曼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我们可以同意他的话,并且说,它的高贵,也许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这几个特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比方说,当我们谈到《沉思录》的最后一段,即说从人生的舞台上退场的一段,我们既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人难逃此劫。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象卓别林所演的《舞台生涯》中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又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高贵,因为我们可以体面、庄严地退场,因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

我希望大家能在成长的迷茫期或者彷徨不安的时候好好拜读此书。一定受益匪浅。

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Long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几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少年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所以,这条人生道路我没有走错,并且一直也热烈地开放自己的心,去寻找其他能发自内心喜爱、信赖的一切。

【篇七: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员工版),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工作之余,边读边思考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在通过各自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为他人提供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工作的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其最大意义与价值在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地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薪酬。如果我们认知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已的工作呢?热爱工作的本质就是热爱自已的生命,辛勤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已的生命不要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尤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业绩至上的今天,工作压力无时不在,有时令人浮躁不安,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一、首先要热爱工作,正确看待工作,工作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已的工作,不要将工作视为累赘、看作负担。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培养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有了积极的看法,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二、无论何时,认清自己的岗位使命。既要制定工作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真诚坦率为人,又要勤恳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一天两天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要具有与企业同命运的职业感,都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心态来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而且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逐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适应企业的发展。善感恩的人都会感谢企业提供一切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外,更要像大海结纳百川一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以积极的目光看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必须勤于思考,勤于谋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谋事的水平。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的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火热的激情,多做事、做实事、办成事,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在这个日趋物欲时代,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常读像《沉思录》一样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能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以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并坚韧而乐观、豁达而愉快的工作着。

【篇八:《沉思录》读后感】

书桌上的白纸已经被风刮得凌乱不堪,有的安静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关得留下一条缝隙吃得稍肥的飞蛾无法进入的缝隙;然后,满意地回到书桌旁,继续沉浸在《沉思录》中感悟人生。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说的那颗坚强的心。他们用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美国女作家之一海伦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读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许。

曾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泰戈尔的距离论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极其赞赏;但海伦那一份不很优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让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对于海伦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其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开一些表面的东西,注意整个过程。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克服困难的过人毅力,没有坚强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接受神明的安排,又怎么可能从如此的遭遇中站起来呢?

这是一种属于人类的潜志。它在我们内心深处存活着,时刻等待着爆发。神明对于人类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抱怨或是庆幸,因为你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潜志,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就有着一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书。在他写完《史记》的同时,实际也为自己写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本《史记》的历史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从窄而言,是司马迁的精神,从广而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条巨龙,在磨难中存活,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蒸蒸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着多少不灭的灵魂,它们将英雄的坚强诠释,它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难的压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过神,微微光晕打在《沉思录》的其中一页上,有一只飞蛾,正在用自己臃肿的身体拼命往窗里挤动

【篇九:《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这是马克。奥勒所写的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十二卷书,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高贵,从书上无时无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种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崇高的思想;它淡然,因为作者的心灵始终是安宁和静谧的;然而,它又是那么的忧郁,借助作者所身处的那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代背景,我们更是可以看到即使马克奥勒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夜以继日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颓势的无奈。正是在这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里,我们往往能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中有所得,有所感,以下就是我个人对此书的理解和所得到的启示。

卷一主要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从别人身上所学到的精神及生活方式进行的一系列归纳,它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到人并非是完美的,而且如作者所说品格是需要改进和训练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弘扬高尚的美德。

我们经常抱怨光阴如梭,不经意间多少个昨天已成为过去,不禁会想象自己的生命消失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诚然,地球还是会转的,太阳依旧东升西落。在宇宙中是物体本身的消失,而在时间却是对它们的记忆的消失。人经常不免担心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后,就没有人再记起你,这往往是最可悲的。因此,作者主张把握机会,正确对待人生,抓紧时间实现人生价值,然后乐观面对生死,最后又有何憾?又有何惧?在第二卷中,有这样一句话深刻印在脑海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经常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或许可以说为外物所左右,但这样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活动,所以我们所谓的不幸福就是在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予别的灵魂所产生的心理落空。除了为外物分心外,也有人确实关注自己的灵魂,但却往往彷徨于时间的无情,这是空虚使然吗?或许那只是一方面,我认为心理以及人生观占大部分,我们说哲学是心灵的药物,它指引我们不做无目的事情,而且接受所有对我们发生的事情,保护我们心中的神不受伤害。

这是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人的生命的死亡分两种,即身体死亡和灵魂死亡。身体的死亡,这是不可预料的,并不是我们所能干涉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身体的健康。但若说到灵魂死亡,这便不免令人痛心,多少人自甘坠落,或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因环境所迫,但又有多少人想到回头是岸这个道理,作者曾说一旦压力消失就不要再继续不安,因为你将通过不断地再回到自身而达到较大的和谐。或许一切并非那么容易,但若有心,我们该常常返观自身,不要让任何特殊性质及其价值从我们身上逃脱,人的本性为善,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智本性生活,我一直相信这句话。

作者在这本书上建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安东尼的一个信徒一样,一样的对符合理性的每一行为坚定一贯,一样的胸怀坦荡、虔诚宁静,一样的精细考察方法和行为而不仓促行事,甚至学会满足和在平凡的事物中索取快乐。这样的提倡又未尝不可,我们的确没办法做到那样绝对的理性,但这样的理性是为了让我们唤回自身即将流逝的特质。灵魂的保持是一方面,而我们更应该延续灵魂美好的一面。作者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单独存在于这世上的,而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这社会本是如此,有善必有恶,我们应该每天有准备地去面对那些人,并且要宽容以对,学会忍耐,而并非冤冤相报,如果,确实放不下,那就记住作者的这句话亲自报复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变成一个像作恶者一样的人,那样我们便有所顾忌,至少能顾全大局,阻止自己迈进一个将会迷失自己本性的深渊。

最有感触的便是作者提到的十个可以从缪斯和他们的领袖阿波罗那边领取的十个礼物。它具体分析了我们该如何去考虑冒犯者的行为,他们是否迫于什么压力而形成意见和行动,他们是否做得正当,你又是否也曾做过诸多不正当的事,又或者我们应该考虑到人的生命的短暂而不该沉溺于烦恼中等,那样我们会比较平衡自己的心理,当最让人称道的是第十个礼物,即希望坏人们不做恶事是发疯,因为希望者欲求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只许坏人堆别人行恶,却期望他们不对你做任何恶事,是没有理性和专横的。我们不能说作恶事是天经地义的,而是这个社会本来善恶并存,我们不应该存在一种自私的想法,只想到不让坏人对自己行恶,而不顾其他受害者或许会因你的一时冲动而更加无奈于这世界的不公。当然,我们必须同等地避免奉承人们又不因他们而生出烦恼,我们需要真理的引导自我,同时引导那些行为不当的冒犯者。

读完《沉思录》后,发觉自己在这样的一本充满哲理的书里重新定义了对哲学的认知,马克奥勒笔下的言语就是有这样非凡的感染力,它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这世界原来并不难理解,只要真诚面对宇宙自然,拥有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理性地按照本性对待生活。

【篇十:《沉思录》读后感】

马可奥勒留认为,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他告诉我们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确实应该倍加珍惜,把握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马可奥勒留认为,一日之始我们都会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我们都会遇见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因为,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那么,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了,就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排斥。马可奥勒留认为,不论自己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只是血液、骨骼和一种网状组织,一种神经、静脉和动脉的结构。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的本性是与自己相似的,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而且分享同样的理智和同样的一分神性。所以我们要学会忍耐和宽容,不要再让自己成为一个奴隶,不要再像线拉木偶一样做反社会的运动,不要再不满意你现在的命运,或者躲避将来,我们要积极正视周围的事和周围的人,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

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马可奥勒留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活动弄得精疲力尽的人也是放浪者,他们没有目标来引导每一个行为,总之,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是无目的的。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你只有有限的时间,如果你不用这段时间来清除你灵感上的阴霾,它就将逝去,你亦将逝去,并永不复返。

马可奥勒留认为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而是循环往复的。永恒的纪念只是一个虚无。一切都只持续一天,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现在过的生活,死后,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你忘记所有东西的时刻临近,你被所有人忘记的时刻也临近了。虽然已逝去的并不相同,但现在对于任何人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宇宙是流变,思考这种变化的迅速性,你将看不起一切会衰朽的东西。满足于宇宙分派给你的身体重量和分派给你的时间长度。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

恶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你天生被创造出来忍受这一切,你要依赖自己的意见使它们变得可以忍受。自然给了人某种别的力量,作为一种抵制愚蠢的人、疯狂的人以及另一种人的解毒剂。当你碰到骗子、背信弃义的人以及一切以某种方式行恶的人时,也使同样的思想在你心中呈现,因为这样你马上可以提醒自己,不存在这种人是不可能的,你将变得对每个人都更为和善。没有必要谴责他人,因为错误显然是你自己的,你相信了一个有这些倾向的人将遵守他的诺言。亲自报复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变成一个像作恶者一样的人,不要烦恼和生气地对待那些生你气的人,用你的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继续走你的路,完成摆在你面前的工作。

忍受事物的变化,接受宇宙本性。任何事物都是按照宇宙的本性发生的,当你十分烦恼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是一瞬间,我们都很快就要死去。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这种对死亡的无惧的理解,恐怕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具有的。但马克的这种无畏死亡的乐观人生态度确实令我敬佩。在我们短暂的人生旅途上,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与困难,成功与失败在于你保持一份怎样的人生态度。

加缪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役的西西韦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而歌德在回顾自己一生时谈到,自己就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一个是屡战屡败,一个是屡败屡战;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面对种种的不幸和困难,不要将其看作是人生的绊脚石,反而将其视为磨砺个人的必要过程。笑对人生,奋勇前进。

由一种行为引起的愤怒和烦恼带给我们的痛苦,要比这种行为本身带给我们的痛苦多得多。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也不要让将来的事困扰你,因为如果那是必要发生的话,你将带着你现在对待当前事物的同样理性走向它们。一件事发生了,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却是一个幸运,因为你对痛苦始终保持着自由,不为现在或将来的恐惧所压倒。生活的艺术更像角斗士的艺术而不是舞蹈者的艺术;即它应当坚定地站立,准备着对付突如其来的进攻。而运用你的原则时你必须像一个拳击手而不是像一个角斗士,因为后者落下他的剑而被杀,而前者总是用他的手,除了用手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人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当你受到困扰时,迅速转入自己的内心。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文明的钥匙。

【篇十一:沉思录读后感】

雨后阳光,堕落在山谷下。用自己的心灵铭记,我在深思,我在读完《沉思录》后,它给予我的力量是什么,或许它带给我的文化内涵之余,我可能需要点更多的升华。某年某月开始,我就再等待,等待什么能催促我成长,一本新书翻开,总有些来自别处的气味,闻过之后,我可以确定它最后能不能属于我。来来去去这么多年,把《沉思录》翻来翻去,追逐了青涩的我,了解了现在的生活。

《沉思录》的作者是奥勒,来自拥有古典气息的古罗马,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其实,对于《沉思录》的主题而言,他的想法是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必须了解自己,把自己从剖析学方面进行身心上的解剖,用简单的伦理解决自己的不足,或是换做另外一种死角。用尽一切进行解决、清除。然而,作者将自己剖析之后,便是从各方面中去真正做到完美体现。《沉思录》一如中国的《论语》,是一本语录体作品,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深奥无用的修饰,虽然说的是哲学问题,可读起来并不想大学课本那样生涩、枯燥,比如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助于使生活的技艺尽善尽美、最高尚的报复方式是不要变成你的敌人那样的人等格言警句式的句子比比皆是,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所站的高度、思考的深度、看问题的角度都显出一种大气与深远,充满浩然博大的气质,读起来让人冷静,令人思考,使我们把更多的关注从浮华的娱乐社会现象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平静的面对内心,思索一些得失、进退、生死的哲学问题,也好好问一问自己,欲望让我们终日追逐,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内心真正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经这样描述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看来《沉思录》在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确实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把脚步放慢,我们去听,用心对待自己的品性,可能对于每个人都不可能像奥勒那样时时刻刻做事情都得到沉思,而沉思之后又去反省,如此的反复,为的就是如何实现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何为严格,你从某些个方面,某些个切分点去证明,这是这本书最想体现的。我们去读一本书,不是用平淡的眼光去欣赏儒雅的文字,交汇另一种心态,把文字变成自己的,把心神定在这里,你会发现精神意志在升华,我去读这本书,我从中去体会,人人去读这本书,不是人人去体会,至此,《沉思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需求,更是现代普遍社会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把一切归为一类,这本书的精神构造牵引着每一个读者,是作者带给我们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自省来警戒他人,用心读它的自懂,心何处,它何处,一如既往,每本书的意志所在不同,对这本书沉迷于心底的感觉怎么说,换做社会上的一份子,我们怎么去自省自己。

就这样,我一遍遍翻着一页一页。说不通的《沉思录》,用零点零一的视野欣赏。终究,我还是未看够,奥勒带给我的另一种触动颠覆了以前的我,心灵的感受或缺了,我依然将《沉思录》埋在这里,几百年的轮回,献给读者的诉听,不经意的将我们读者带进,这是源于一种灵魂的读物,我因此深记。

【篇十二:沉思录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事感性而发,自己的性格多为温和型和完美型的结合体,做人的品质方面不说,一直在做把事情作对而不是做果行果的事情,把事情作对。参加工作几年来,经历了也见识了很多,我觉的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能力再强悍,本质上要是有问题做不大做不久。我们的用人理念恰如其分,先看态度、再看工作能力、再看学历和综合能力。在馋面经营了大半年间唯一不变的是在变,招聘人员是其中一项。为什么之前的人没有留下,我们反复的想了很多,就是我说的找不到工作匹配的地方。纵管有多么的不忍心不舍得的,馋面不是慈善机构,人品出现问题,大家一拍两散很正常,我们要的是谦虚谨慎、和馋面一道成长的人,把企业当家才会有家的感觉,把别人的孩子管我叫爹,必须给他爹的疼爱。在馋面给我的收获是给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让自己得以发展。这里有我的追求,有好弟兄姐妹,一直在做的是给我鼓励和支持。同样的我也一样。有句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与人为伴,戒骄戒躁,我曾经给员工讲过,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做表率,不能用语言说服、感化,只有用行动来影响别人,自己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才可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怎么做的。邵总说过,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说,三等人用棍棒。好的管理应是恩威并施,针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单兵作战没有问题,造就一个作战部队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所得理性的人来配合完成,来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完成,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领导,即使在有更高的职位也没有放纵自己,成功需要自制,位置是大家给的,没有你们我什么都不是,自己是最大的服务员。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的管理不当。经营管理团队还有很多问题。我希望我的团队学会宽容、感恩。人具有两面性,就像每个人身上同样具有癌细胞因子,只是没有激活。人也一样就要看哪一方面占据主导了。我希望用正向的来引导大家,有杂音有对立很正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想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坚守正义的,负面的就没有了市场。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亦可以成就一个人。

人生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都要和别人和谐相处,来获取共赢。一个人沉浸在工作中的时间很有限,人生无非就这几十年,毫不客气的说已经过了30%,剩下的怎么过,怎么才让自己不虚度此生才是最主要的,2011年基本上又要结束了,这一年感觉过得很快。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一年的青春就是一年的命,邵总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的情况下就要拓宽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要去做更多的事情。这一年感觉成长沉稳了很多,记得有客户说我,这么年轻做到中高层不像,感觉像30多岁的。也许这一年我老了很多。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在30岁实现我的车房具备。当然这个过程有很多挫折坎坷,都会走过,欲望是成功的动力之源。我有这个欲望,就不拍不会成功。当然一个团队的欲望目标是做到完美、制定了目标就要落地,这不是大跃进,很现实。陈安之老师在27岁就成了亿万富翁,对比他自己很渺小,30岁成为百万富翁对我来说是可以实现。馋面都可以2015上市。自己当然可以。唯一要做的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时候自己看看书、听听讲座对我来说启发真的很大。沉思录让我受益匪浅,一个观念可以改变很多,可改变人生。我很看好。有句话人不是因为知道而改变而是因为触动而改变,做最好的自己,为了以后的好生活奋斗,职位是大家给的,神马都可以是浮云,真实做人、朴实做事。

很多人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也非一两日就定性了,它往往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形成的。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他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一个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领导者领导状态,一切的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我经常说一句话,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把握住今天活在当下。直接面对现实,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就要是实实在在做事了,我本人不喜欢那些浮夸的东西更不喜欢那些嘴里抹油摸蜜得人。当然站在管理的角度什么人都要用,乾隆皇帝还即用和珅还在用纪晓岚、刘墉呢。纵观自己不怎么喜欢这个社会但是还要去适应,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我也相信我们的团队也是可以的。既然目标已有,剩下的就是如何分解好,如何协调好下边去干活了。有目标者有目标的团队千计万计,无目标者无目标的团队千难万难。

这一段时期大家都比较辛苦,很努力。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目标定的不错,但是实际落地的不怎么好,有加盟升级的过度、有刚过十一后的调整更多说的事是人的问题。人本身一开始就泄气了,团队开始就走型了,纵观大家加班,真的用心去做的又有几人。想要打造牛哥式的团队还有一段道路要走。众口难调,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牵绊的事情比较多,家庭的、情感的都有可能影响招商业绩。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放下之后获得重生。可能是我自己想的很多,邵总给我说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也许是我想的过于复杂。我更应该相信大家可以做到。抛开烦恼,正视现实,可能我会高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勤勉是成功的关键,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一直在路上,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希望大家珍惜彼此一起共事的美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疯狂的业绩,我要看的是态度、用心度。看的是这段时间是谁在陪我们-馋面。走完这段路的。有恩于我有恩与我的团队的,虽然我不大善于表达我的想法但我内心会感激他。感谢和我一起奋斗在一线的兄弟姐妹。

自从读《沉思路》让我感慨万千,首先是文字很文雅,阅读性很强,再就是内容很殷实,每每读来都是一种享受,沁人心脾。让我想到的东西很多,自检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做人。先把她读薄再把她读厚,的确很实用,一直以来做业务强调,要听有用的不要有道理的,这部书哲理很强,可以运用到招商中。不在于多在于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跟上成功者的脚步。董事长和邵总已经是成功的人了,跟着他们走绝对错不了,有这样的带头大哥不愁没肉吃。

沉思录的读后感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沉思录》就像是写给一个亲密的朋友,记录的是内心对一生的反思,是交响乐前奏曲的形式,萦绕着自己的梦幻的心灵音乐。优秀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潜藏在灵魂的影子里沉默无言的。一个陌生人必须有亲切缓慢的信心,懂得怎样等待,别人的心门才会向你打开,《沉思录》正是交给自己一把如何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这里没有故意卖弄,也没有对权力或影响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颗时刻自省的心灵,一个思考关于灵魂的事的头脑。马可·奥勒留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在关注他身外的世界,我们几乎无法明白他是如何思考的。然而,他所做的事都是在密切地研究他自己,高度审视自己的缺点和识别自己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沉思录》解析了生命的本质以及马可·奥勒留想要终身准守的道德规范,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不过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到:“人们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实在是小看他们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的人。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们被神灵擦亮眼睛,最终想改变的只是自己。他们和赛内加一样,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终究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那样,无法成功。于是,他们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们,无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伟大的神明背后,其实便是宏伟的道德,在几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佛说涅磐,上帝说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么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子,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通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你能听到那羽翼在云霄深处振动的声音,它为你微微洞开一线光明,然后消逝,又盖上了幽禁生命的地窖之门。人类短暂的生命,犹如劫后残留的细小碎片,漂浮在千百万残片之间。阅读《沉思录》的过程,便是怀着对古罗马帝国这位先哲的感恩,对自身灵魂的深厚眷恋,在这内心旅程的倾诉中,感受着生命的柔弱和意识的强大。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不过是浮生一梦罢了。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


【第1篇】

《沉思录》(员工版),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工作之余,边读边思考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在通过各自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为他人提供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工作的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其最大意义与价值在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地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薪酬。如果我们认知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已的工作呢?热爱工作的本质就是热爱自已的生命,辛勤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已的生命不要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尤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业绩至上的今天,工作压力无时不在,有时令人浮躁不安,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一、首先要热爱工作,正确看待工作,工作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已的工作,不要将工作视为累赘、看作负担。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培养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有了积极的看法,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二、无论何时,认清自己的岗位使命。既要制定工作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真诚坦率为人,又要勤恳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一天两天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要具有与企业同命运的职业感,都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心态来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而且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逐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适应企业的发展。善感恩的人都会感谢企业提供一切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外,更要像大海结纳百川一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以积极的目光看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必须勤于思考,勤于谋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谋事的水平。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的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火热的激情,多做事、做实事、办成事,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在这个日趋物欲时代,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常读像《沉思录》一样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能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以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并坚韧而乐观、豁达而愉快的工作着。

【第2篇】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字数不算多,内容却繁杂。与一般译本不同,梁实秋先生的导读本,给每卷加了标题,从中可见书的概貌,比如这些:闪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质、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灵魂不能为肉体奴役、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宁静只做必须之事、不朽之誉不过一时虚幻、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幸运的人给自己安排幸运、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可耻的、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对把舵的心灵并无伤害、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永久过最高贵的内心生活。

【第3篇】

古罗马哲人爱比克泰德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将人生视如赴宴。他强调,人的举止应当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在作者那个时代,物质极端匮乏,宴席是很稀罕的。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人偶尔参加一次宴席,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物欲,做到举止得体,把握有度,知足常乐,自然平和,有耐心,有涵养,不强求,不贪婪,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高贵的品质,赴宴如此,人生亦如此。

20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其标志就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餐饮业已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就是餐馆饭店酒楼,每年的消费数以千亿,不仅将北京“俏江南”的女老板张兰吃成了名人,还吃出了“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生活在城里的人,经常要赴宴。不是你请人家吃,就是人家请你吃。本来吃饭的原始目的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可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酒文化和社交文化。如今,人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花在吃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吃饭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赴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达官贵人总是被宴请,天天上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其实,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吃多了,味同嚼蜡,一点感觉都没有,可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硬撑着,他们吃的不是海鲜,而是一种档次和身份,吃的是面子。生意人总是请别人的多,买单的多。中国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是在酒桌上做出的,生意在酒桌上谈成,婚姻在酒桌上敲定,宴席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股神巴菲特甚至发明了“午餐拍卖”的游戏,仰慕者不惜花费几十万元与之共进午餐,把吃饭推到了极致。

赴宴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酒席上特别讲究座次。长幼尊卑分得十分清楚,尊者长者请上座,幼者卑者打下首,位置千万不能搞乱。无酒不成席,敬酒也有讲究,主人先敬,陪客再敬,依次进行,不能乱了规矩。就是在酒席上说话,也得分清主次,话题围着尊者转,陪者最好随声附和,切不可别喋喋不休,喧宾夺主。假如在酒席上“领导未动我先尝,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干杯我表示”,估计你就离下课不远了。这就是目前许多机关强调的所谓“席位意识”。从一个人在酒席上的表现,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的地位、修养、性格和为人。

有一种人,把赴宴当作人生的常态,整天泡在酒席上,斛光交错,不醉不休,声色犬马,乐此不疲,这样的人生是醉生梦死的人生,犹如《皇帝内经》所言:“以酒为浆,以佞为常,半百而衰”。

人生如赴宴。当你参加宴席时,希望常常想起这句话,想想自己在宴席中的角色和表现!

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沉思录》。从中受益良多,以下是我觉得比较喜欢的其中一些文字段落

人们互相鄙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幸运,以致在他临死时身边没有对他的死会感到松快的人。假设他是个好人、一个智者,最后不也是会有人心里这样说吗:让我们最终摆脱这位老师而自由的呼吸吧,确实,他对我们任何人都不严厉,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谴责我们。这就是对一个好人所说的。而在我们的情况中,有多少别的原因使许多人希望摆脱我们!!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为之谋利、祈祷和关心的同伴也希望我离去,希望也许从中得到一点好处。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执着于一种较长的尘世间的逗留呢

享受那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身边。生活有时就象你的后母,哲学是你的亲母,在它那里你得到安宁。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假如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能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泓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绝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招到污染。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别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想象一下所有悲叹或不满于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做牺牲的猪那样挣扎和叫喊。

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这是多么奇怪啊。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沉思录读后感1300字2024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家宝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查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贴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好处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己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构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篇一: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遗憾,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但是它确确实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可以入心且无声,象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美,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将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生命将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它,就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脆弱的。在有生之年,要学会生气勃勃地生活,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在这个世上,我们不应当太多的在乎和顾岂别人怎么样评别自己,只要你认为做的对,你就坚持去做。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足的内心精神世界,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虽说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扎根,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属于自己的锚,有了它们,你的心中就拥有了一个对你来说最安全的场所,就会珍藏住你心中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篇二: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以前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北京大学开学,一位学子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北大报到注册,当他看到一位村夫一样的老人,就连忙喊来,请他帮着扛行李,并许诺付费。老人微笑着帮他的行李带到了目的地就悄悄离开了。之后在开学典礼上,年轻的学子看到了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上,事后一打听,原来还是位北大的副校长。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

老先生已将近百岁了,作为一位跨世纪的贤者,他历经了太多的沧桑,看惯了人生的荣辱,不用说其煌煌的著作,就说其自身,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啊!

手头的这本《生命沉思录》辑取了老先生各个时期著作中的哲思小语,分人生卷和学问卷两辑,囊括为学与为人的多个方面,他是季老一生的足迹,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思想的天空上,闪烁着永恒的光亮。子曰:四十而不惑。照现代人的明白,认为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摆脱名利的干扰,人生变得智慧和通达起来。但翻阅老先生的生平,读他的人生论语,却感觉老先生的一生都是那么的乐观聪颖,超越洒脱。是什么使老先生始终那么自知豁达?是什么使老先生永远那么的清澈澄明?我在边读边思中明白了那句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怎能无求?老先生说:不管(人的)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老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他又是那么的谦逊淡泊,对待吃,他说: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对待穿,他有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对待官,他说:我最厌恶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低极趣味的表现。老先生以前坦率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我也决不是一个完全淡泊名利的人。他把对学术和事业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从少年到老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向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说:无为而有为。他一生面临的诱惑颇多,但一向淡然以对,他以学术涵养人品,以人品光照学术,他以炉火纯青的学术和人格,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永恒不变的精神品格。

先生以前说,自己说的都是真话。我从这本书里真切地听到了他心灵的脉动。谈世相、论佛道、说文学、怀亲友、侃天与地、聊东方与西方,先生娓娓道来,三言两语,风格委婉,见解深刻,耐人寻味。我想,这除了与先生漫长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以外,更与先生通达的人生观念有关。先生学贯中西,对佛教颇有研究。先生说: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研究宗教,而不信宗教,但却从相关教义中汲取人生甘露,将佛教玄学大而化之,参见世事,洞明人生。先生于无欲无求之间从纷繁的世务中超脱,在繁杂的世相中看透了繁华与兴衰,因此先生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步履是那么的从容,他一路走来,满身的智慧,让人高山仰止。

我今年三十岁了,要像先生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中去,把烦杂的私念抛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先生话讲,就是无为而有为,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去创造价值。

【篇三: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读后感作文】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以自叙的口吻,至真至诚的文字记录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自我的反思,对学术的追求。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对信仰的坚守。

阅读作者关于文革经历的心灵独白,我不禁潸然泪下。十年浩劫中,季羡林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身心遭到极度地摧残。当他不堪忍受批斗和羞辱时,一度决定自己结束生命、摆脱厄运。但最终,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如果说,季羡林留德十年后,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是出于报效祖国的爱国热忱。那么,当他挨批遭打、学术尊严荡然无存、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时,决意忍辱偷生,这不能不说是信仰的力量使然啊!

坚守信仰,他在黑暗的岁月里看到国家前景的光明;坚守信仰,他从内心拥有了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坚守信仰,他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利用看楼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罗摩衍那》

如今,季羡林已是一位耄耋老人。就在他95岁生日时,他仍然坚定地说,我们这个大国能够和谐、团结,会影响世界和全人类。没有人能阻止中国的腾飞。可见,季羡林老先生终生都在坚守自己的信仰,愈久弥坚!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民对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在中国正在走向腾飞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坚守信仰、凝心聚力。唯有如此,面对发展机遇,抑或是天灾人祸时,我们才会更团结,更坚强,更有为!

【篇四: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人不仅会忘,有时还要怀旧,怀旧是有人味的一种表现,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季老生活的秘方就是如此吧,忘记痛苦,爱抚生命,感恩戴德!

季老饱受文革之苦,曾说: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指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季老的感慨,也是我们大家的感慨吧。

【篇五: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能够透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因此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翻阅了《生命沉思录》之后,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阅读,能够让我永不媚俗。这是我一向肯定并坚信的真理。

命是先天,是上天的口令;运是后天,是道路。奔驰车走山路,有命无运;拖拉机走山路,命得其运。这句话准确并形象的阐述了人的命运,命是上天安排,而运是能够自我掌控的。因此,一个人生下来,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风水:就是那风、那水就是你无论生还是死,都有山如龙,水如龙,那么盘绕着你,还有阳光

那佛像真高大啊,当我在一个高高的昏暗的阁楼触摸到他众多的、有裂痕的手臂的时候,我因受到震动而流泪。

哪只手臂是接引我的啊那一瞬间,既想逃离,又想被他环抱而沉睡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读完全书,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心灵得到了净化。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我们的灵魂需要反思。一颗孤独的心,一张莫测的脸,摒弃一切世俗,甘愿自我放逐。我们要在反思中前行!

书中写到,幸福,就是甘于平庸的感受。甘于,就是在平庸中也能咂巴出甜蜜和幸福来。能随时随地享受当下的人,就幸福。

对于我来说,幸福就是懂得感恩,感谢生命中所有陪伴你的人和事;幸福就是求真务实,不为虚荣而放下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幸福就是坚持理想,勇于担当属于自己的职责生活本就就应是幸福的,唯有懂得惜福的人才最幸福!

读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正是2012年12月,转眼就迎来了光明的2013年,感觉像是新生,所谓这个世界末日,也许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戛然而止,我们应走向觉悟的生活。物质的极大化没有使得我们更快乐,是时候该渐渐消除肉身的躁动,而等待精神的小鸟飞抵我们的精神乐园。漫步人生路,因我们自己的选取让自己的生命有好处。人要活出生命的价值,人要活出生活的质量。活着,是一种职责!是为了追求精神的满足。人生苦短,不管这一生成功或失败,你必须都曾做过什么事,活得虽然平凡但是要精彩,给生命以时刻,给时刻以生命。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以此构成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重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篇六:《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最近,读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关于感悟生命的一书,感触颇深。可以说该书是一本充满大智慧和富有哲理之作。作者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当下文化焦虑、社会变革,精神颓废,价值失衡的现实。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流畅。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先生对此评价很高。他说: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是啊!曲黎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养生不如养心。她说: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

由此可见,时下流行的养生诗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真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们认为,补是针对虚症而言的。药补的理由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可强身。食补也是历来医家都极为推崇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那么,神补就是我国中医的一大贡献。中医注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注意清静养神,适度用神。动静结合,节欲守神,怡情畅神。

因此,扫除种种烦恼,自我摆脱悲愁的情绪,都应属于神补的范围,严格地讲还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归结起来一句话;生命诚可贵,养生在养心。

【篇七: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对于生命,我们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细细品味。我一般选取寂静的夜晚来聆听季羡林先生的教诲,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他的沉思中引发我对生命的反思。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呢?震撼力?一个年过九旬的老者用词就应是平和淡定的,但在这看似必然的规律中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思想火花。这是一个智者长年累月的积累。

我目视先生的书,书的题目告诉了我答案。这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倾其一生的思考凝聚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一点问题,一些问题,他却思考了一辈子问题,他不断的思考,思想也就给了论题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缩短了我渐悟人生命题的时刻。

人类能永存,能到达大同的境界。在向大同之域前进的途中,每一代人都有务必完成的使命。人生的好处也就在完成使命中得到实现。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人生的契合就应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对于世事的剖析是充满睿智的,同时又有一种无奈感: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个性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先生是孤独的思考者。虽然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但是,在他内心,却渴望与知己举杯邀明月,共谱人生曲:我不谬托自己是锡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说锡予先生是我的知己。我们并没有读到舍我其谁,鹤立鸡群。但却读到了相得益彰,另辟蹊径。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电视剧,自己是主角,但一个人是不可能演下去的。因此人生不是孤独的。

做人是中国人一向很重视的问题,在励志书,人脉关联书泛滥的这天,做人的话题更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多了惶恐与艰难。太想取悦于这个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完美源于你颓唐的、忘却一切的、甚至忘我的

现代人的焦虑,不自在,往往不是正因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正因太想取悦他人。

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在这三爱的基础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意于人,无愧于己。先生对于文学的论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如他自己的文风:沉稳、大气、厚重、凝练。

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学术观点的凝聚力,是正因中华文化之花早已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先生的学术观点不拘泥于小处,而是着眼于大处: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

生命在于户外,身体的户外强健了我们的体格,而头脑的户外则增加了我们的智慧。生命需要沉思,外部环境是喧哗的,处世是艰难的,我们更需要一颗平静祥和的内心,以我们的智慧去迎接漫漫人生路。

【篇八:《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遗憾,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但是它确确实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可以入心且无声,象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美,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将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生命将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它,就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脆弱的。在有生之年,要学会生气勃勃地生活,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在这个世上,我们不应当太多的在乎和顾岂别人怎么样评别自己,只要你认为做的对,你就坚持去做。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足的内心精神世界,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虽说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扎根,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属于自己的锚,有了它们,你的心中就拥有了一个对你来说最安全的场所,就会珍藏住你心中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篇九:《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人不仅会忘,有时还要怀旧,怀旧是有人味的一种表现,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季老生活的秘方就是如此吧,忘记痛苦,爱抚生命,感恩戴德!

季老饱受文革之苦,曾说: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指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季老的感慨,也是我们大家的感慨吧。

【篇十:《生命沉思录》读后感】

这本书就摆在我的床头。放在床头,是因为我不想让它沉睡。每当看到先生在封面的慈祥面容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我并没有迫不及待拿起书来的急切心情,正如书的标题《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蕴含的深意一样,对于生命,我们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细细品味。我一般选择寂静的夜晚来聆听先生的教诲,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他的沉思中引发我对生命的反思。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呢?震撼力?一个年过九旬的老者用词应该是平和淡定的,但在这看似必然的规律中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思想火花。这是一个智者长年累月的积累,其中积蓄的力量天然浑厚;侠骨丹心?这当然不是仗剑天涯的侠客在高山流水的古乐中书写英雄孤胆红粉倾慕的浪漫主义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责任感?没有人天生下来就肩负使命,为文学,为语言,为学生,为国家,甚至是为世界,为自然,但是一个有完美人格力量的人,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他对己和对人的责任感是作品的风骨,虽不显现其外,但却内蕴其中,和风却傲骨,气质超然。对我而言,似乎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种顿悟的启迪。我一直反思,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一个耄耋老者怎么会具有这种力量呢?我目视先生的书,书的题目告诉了我答案。这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倾其一生的思考凝聚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一点问题,一些问题,他却思考了一辈子问题,他不断的思考,思想也就给了论题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缩短了我渐悟人生命题的时间。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个句点,把点连成线便成了走过的人生。人生的契合应该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迂回蜿蜒,爬满了老人往昔光泽红润的脸。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先生对世人的洞察又是透彻而一针见血的:根据我个人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先生对人性的考量是批判性的,往往具有颠覆意义: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先生对于世事的剖析是充满睿智的,同时又有一种无奈感: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世事就是如此,人生充满滑稽,如果我是你,又将如何,又能如何?先生是孤独的思考者。虽然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但是,在他内心,却渴望与知己举杯邀明月,共谱人生曲:我不谬托自己是锡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说锡予先生是我的知己。由此,我们并没有读到舍我其谁,鹤立鸡群。但却读到了相得益彰,另辟蹊径。

先生对于文学的论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如他自己的文风:沉稳、大气、厚重、凝练。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文学作品常常以丰乳肥臀来作为噱头,令人心生厌恶。但它们的作者一定不是大师级的文坛巨匠。大师并不是不能有所突破,思想前卫,但却绝非油滑、轻浮、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他的思想必然成熟,他的观点必然深刻。先生的文学观点几经雕琢,虽然不熠熠生辉,璀璨夺目,但是却难得的温婉大气、圆融平和。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在这三爱的基础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意于人,无愧于己。

先生的学术观点是有凝聚力的,这是因为它撷取了中国古老智慧的精华。一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你却在比赛时和他共同使劲,夺冠后和他一起高歌,这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的表现。同样,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学术观点的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之花早已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我们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先秦起就有,而且不限于一家,其后绵延未断。先生对于学术观点的阐述是细致而生动的:中国美术家不应当囿于眼睛和耳朵,而应当延伸到五官,其中最主要的是舌头而在西方,与舌头有关的美食,却不能译为beautifulfood。先生的学术观点不拘泥于小处,而是着眼于大处: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的学术观点意义是深远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国学衰败的今天,老先生提出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并想方设法实行送去主义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精神难能可贵。

我们夸奖一个人聪明,表示我们对他赞赏甚至羡慕;我们褒扬一个人智慧,却表达我们对他尊敬乃至折服。聪明先天而成,而智慧却可以后天培养。多观察,练就一双洞察世事的火眼金睛;勤思考,成就一付包容万象的宽广胸襟。在时间的历炼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无疑就是智慧的。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运动强健了我们的体格,而头脑的运动则增加了我们的智慧。生命需要沉思,外部环境是喧哗的,处世是艰难的,我们更需要一颗平静祥和的内心,以我们的智慧去迎接漫漫人生路。

《沉思录》的读后感


篇一:《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2009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南京工业大学视察,参观了其创新成果。参观中,温家宝总理给大学生们推荐了一本好书——《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家宝总理推荐的《沉思录》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广泛阅读,我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读后,感想颇多,受益匪浅。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在不断地学习处世,怀善向人,规训克己,不关注自身灵魂内部的人必然不会幸福的,而且应该遵循自己的认为对的事情,坚持真理,明白生死有命,安守自然.《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感悟一:

“那对身后的名声有强烈欲望的人没有考虑到,记住他的人之中的每一位也是很快要死去;也没有考虑到,那些延续了他们的人也是很快要死去的,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销声匿迹,因为它是通过盲目崇拜和有朽的人传递下去的。”

“如此多的被赞美过得人已经被忘却;如此多的赞美过别人的人早已死去。”

以前的读书人,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一样的人性光辉.“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人死后依然归土或返回天国,留在世上的东西终有一天化为尘埃,为何死死纠缠呢?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我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思量名声,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分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

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因此,当追逐名声而感到事业有所希望成功时,他们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当他们的抱负受到压抑而心怀积愤时,他们将成为危险的人物。

名声,多少人被名声所捧?终而又被名声所累?读过此书,我明白我不能被“名利”二字所遮盖了双眼,而忘却发现身边更美好的东西;不能被“名利”二字所束缚,而失去那种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

感悟二:

“尽管你准备活三千年,尽可能地活一万年,仍要记住没有人能够失去任何生活,除了他现在的生活;也没有人能够任何生活,除了他现在所失去的生活。因此,最长的生活和最短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读罢此句,不得不放下书本,思考良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而且能够引起我实际生活中的共鸣。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亦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现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它即是礼物,也是恩赐,是我们唯一所能把握的。我们曾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我们亦曾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迷茫于将来的袅袅迷雾;我们郁结,我们痛苦,我们烦躁,我们恨不能穿越时空。但,又如何?莫奈何!当“现在”流逝成“过往”,我们不应还陷在不能改变的“过往”泥潭中自怜;当“将来”还未演变成“现在”,我们亦不可烦躁于不可知的种种变相之中。我们唯一可控的只有“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

恼中放任可控的“现在”流转成不可控的“过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将来”化为“现在”。

对于我们而言,不要把喜欢的事物当做永恒的东西来追求,也不要把厌恶的东西当做持久的东西来逃避。对你所持之物的态度应该是:不要将你没有的东西看得甚于你所拥有的东西:但在这些你拥有的东西中挑选出最好的,然后反思如果没有它们,你是多么地渴望。同时,注意你也不要因此对它们的如此满意而惯于高估它们,以至于当你不应有它们的时候会被扰乱。

“活在当下”——你是,他是,我也是。这就是生命最美好的礼物。幸福就在你的行动之中:如果你能依据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你就能在平静的幸福中度过你的生活。

《沉思录》的确是一本能让人思考的书,读后我依旧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还在思考。我终于明白了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为什么读了不下100遍。《沉思录》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它的好不是读一遍就可以领悟的,我也要向温家宝总理学习,多读,多想,多实践,让《沉思录》真正的带给我成长。

篇二:《沉思录》读后感

静静地读他

——读《沉思录》有感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话,这句话出自《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在读。”为何温家宝总理如此看重这本书呢?那是因为,细细品读这本好书,你一定恍若漫步时空隧道,与大师促膝交流,聆听不倦教诲,收获不少人生哲学果实。而在我看来,《沉思录》就像一杯红酒,香醇甜美,诱人用心慢慢品出其中的美妙。

《沉思录》是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它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它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也是斯多亚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奥勒留在位时正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加之于他跻身宫廷,于是就产生了奥勒留追求一种摆脱激情和欲望、冷静而乐观生活的性情。书中记述了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读他,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一、勤于思考,培养辩证思维 康德墓志铭上有句话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我愈是经常持久思索,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敬仰和敬畏那头顶灿烂星空和心中道德法则”。《沉思录》同样有博大胸襟。它把人放在宇宙苍穹之下、万物循环之中,死亡不过是自然运转,生命不过是过客旅居。“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忘却,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成名之后亦与世长辞。”阅读这本书时,常静下来思考人生培养纵横交错哲学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尽可能客观评价事物,会帮助你在人生旅途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要淡泊名利,精心砥砺品德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浮华的世界使人迷惑,让人失向。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多少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平常心,形成了热衷名利,追逐名利,对名利趋之若鹜的奴性思想,甚至迷失了自我。读一读《沉思录》吧,它犹如精神世界里的一面镜子洗涤你的灵魂;读一读《沉思录》吧,它就是一本心灵的哲学,赋予你高贵宽容的气质;读一读《沉思录》吧,它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带来光明和希望。

三、常怀包容之心 马可·奥勒留认为,“对于那没有理性的动物和一般的事物和对象,由于你有理性而他们没有,你要以一种大方和慷慨的精神对待他们。而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他们没有理性,你要以一种友爱的精神对待他们”,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多么博大仁慈的爱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亦不可任其激动。生活中总要有点闲暇。”这句话是马可·奥勒留的人生坐标,也是他一生行事做人的准则。读《沉思录》,因为它是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但更重的,是读他--马可·奥勒留。

篇三:《沉思录》读后感

从《沉思录》中学习奥勒留的优秀品质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话,这句话出自《沉思录》。正因为温家宝“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的评价,促使我认真品读了这本书。

《沉思录》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书中记述了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与2000年前先哲奥勒留进行思想交流,使我的思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者完美的人格令人景仰。我觉得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秀品质:

一是坚守平常心。在书中,奥勒留说:“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和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这既是一代帝王对政治伦理的深刻解读,又是其体民、爱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其对“帝王身份”的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

奇书里,始终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本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二是达观看事,恬淡处事。奥勒留说:“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这句话是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完美体现,他认为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他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或判断(即意见)。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作者主张,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认为,生命必须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把死亡视作自然的有益运转。他时刻告诫自己要观照内心,不仅行动要高贵,而且动机要纯正,认为“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隐到自己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三是注重自省内练。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

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自省、沉思的意义并不低于前瞻。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四是始终保持勤勉谦逊。奥勒留以坚定精神和智慧,励精图治的工作,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待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外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他见贤思齐,从父母兄弟及周围人们的身上汲取优良的品质,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化成自身成长的精神食粮。他希望人们热爱劳动,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五是胸怀大气魄。作者以忧郁和高贵的笔触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自然与人之本质的沉思。在他看来,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世界中的一切相互联系并共同分享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作者还认为,现实中的许多力量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欣然地接纳他们。书中蕴含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谐思想对当前世界仍有深远的影响,让我今天读来仍有高山仰止之感。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今天读来仍然具有现

实意义。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学习。此外,我还要学习作者追求自身内心安宁、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人文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想事、干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虚度这有限平凡的人生。

读沉思录有感


【篇一:读《沉思录》有感】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他戎马倥偬一生。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眼睛看世界,但是却难以看清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真诚的心态,超凡的勇气。在《沉思录》里,作者似乎是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深深地拷问自己。

温家宝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是的,这是一部黄金之书,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去帮助人们过更好的生活。

文中的每一句话充满着人生的大哲理与学问,有许多我是不明白的,所以总要思考着。我也就带着思考读完了这一本书,读完后,还沉浸在其中,还在思考。我似乎渐渐明白了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为什么每天都在读,读了100遍。《沉思录》让我初步地领悟了人生,让我思考人生。它其中蕴涵的哲理不是读一遍就能明白的,需要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真谛。《沉思录》带给了我精神上的成长。

【篇二:读《沉思录》有感】

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是让生命重生、涤荡心灵的书,尽管书中语言并不华丽,也尽管有些地方甚至是苦涩,但品读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们心灵得到洗礼,让生命得到重生。

他不是一个作家,但却比一般作家有着犀利的手笔,他不是诗人,但他的话语却有着诗意,确切的说,他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令人羡慕的帝王生活中,马可。奥勒留没有纸醉金迷的奢靡的生活,有的只是睿智的思考,这本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冤枉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书,也是留给我们世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很多的哲学的思考,都足以警醒我们现代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样活着。一方面能足够强健的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人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这是他在充满感恩的心里下写出来的警世名言,他感恩于他的祖父、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曾祖父、他的老师以及他所认识的所有的人。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不要主意别人在心里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比如是不幸的,这些话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正确的对待得与失,只要自己内心踏实,也就无所谓失去,关键的是把握好现在,把握好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沉湎于过去取得的成就,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是不成熟的,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任何人是无法夺走属于你的过去的东西,而将来还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更谈不上获得或者失去。所谓的名利得失,其实都只是过眼烟云,随风而逝了。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所谓的苦恼、高兴和悲伤、难过都只是个人的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生活是无法逃避的,只有当自己回归到真实的自我时,人才会达到心灵的宁静,正所谓保留一颗平常心,换的一片自留地,这样我们才能正视现实,才能过一种有滋有味的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的生活。这是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是困难,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人,也就是说人云亦云者,还真的像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世上。跟风与盲从,只能导致自我的丧失。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持一份清晰的头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这你认为最好的东西。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物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这是人格修养的最高的境界,人不要因所拥有的或者所获得的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没有的东西而穷奢极欲的去追求,而要踏踏实实的珍惜好最值得珍惜的人或事。正如痛苦不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那样,没有永恒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关键的是你怎么来对待。

一个人是需要读点书的,读点那些让我们不断自我完善的书,读点那些值得我们品味的书。读好书能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读有哲理的书,能让我们洗涤心灵,《沉思录》这本书值得我们认真的去读,用心的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受他那内心的超脱与自我的完善,不断的反躬自责,不断的警醒鞭策,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的完善,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篇三:读《沉思录》有感作文】

一首短诗,一篇好文,一部书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你最为本质的灵魂。引你沉思,引你走上正路,安东尼的《沉思录》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一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不谋而合,正如老子认为永恒的善良不离身形,就会恢复到单纯婴儿时期时的感慨,与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都是同一观点。在人类生活中再没有比善良更好的东西了,做人应当依照内心的驱使,凭天性生活而不做作,因为对任何有理性的动物来说,依据本性和依据理智压根是一回事。不是吗?

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的本原的分解。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无论如何都会来到的事。在生活中,时间瞬息而逝,万物又处在不停变化当中。老子曾说: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生老病死都包括在万物的循环之中,所以古今中外,得道的哲学家都不恐惧死亡,庄子所认为的身体是灵魂的枷锁,但安东尼的认为更为直接,他曾比喻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迷不可解。或许身体真的只是一道激流,而灵魂只是做了一场梦。对于世界,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过客。真正的生活,只要求你过好剩下的每一天。

反思有助于消除对于虚名的欲望,即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度过你的一生。人生在世总有太多的诱惑,使人改变心智抛弃善良。面对诱惑而做错时,我们应当反思以明志,保持灵魂的纯洁。自逞己见的遇事物看不明,自以为是的逢是非断不清,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己抬高的不能领导群众,所以我们应该像安东尼一样时刻反省自己,用理性的火洗濯心中的污垢。

哲学家的生活自然而质朴,这才是给自己最大的奖赏。不是吗?

【篇四:读《沉思录》有感】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1、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2、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应该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4、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5、避免消极接受,不无为而治。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面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每个社会的人不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篇五:读《沉思录》有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个人读书的感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君子当三省吾身》,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温家宝总理每天把它放在床头阅读,克林顿称之为除了《圣经》之外对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本著作,每个人都有需要读到它的时候。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马可奥勒留作为一个古罗马的皇帝,让后世所铭记的并不是赫赫的战功又或者辉煌的帝国,而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称他为帝王哲学家。他在位的近二十年中战乱不断、灾难频繁,哪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为优秀的人,每日勤奋的工作也没有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舟马劳顿之中,他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说服自己,把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等事物的深刻思考纳入书中,为自己写了《沉思录》这样一本书。

《沉思录》与其说是一本哲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内心独白,梁文道在《东方早报》上评论道:这(阅读《沉思录》)可以帮助他在处理天下忧的同时,保持自己心情的平和;在面对繁华的尘世时,不忘记对自身的把持。全书共十二卷,全部用一段一段的箴言体写就,读起来简明隽永,十分生动。虽然时空横跨了近两千年,这部黄金之书对于人们应该如何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仍具有指导意义。

既然身处动荡时代中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处理繁杂的国务之余仍然能抽出时间来思考反省提高自己,那么,处在和平年代没有国务缠身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在每天忙碌之余留给自己一些学习思考的时间呢?是的,我们需要向这位两千年前的贤明君王学习,每日留给自己的心灵一些时间,三省吾身,从而使自己聪明机智,不做错事。在这段留给自己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思考我们能从他人那里学习什么。《论语述而》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谓家喻户晓的名句。马可奥勒留也把类似的表述作为了《沉思录》的开篇: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他没有吝惜纸墨,在全书的开篇他列举了十五个人和他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一位伟大的帝国皇帝把自己放在了最谦卑的位置,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身边每个人身上寻找发光点并加以学习,为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不懈努力。而他又是如此感恩,他把这一切归结为我为我有好的祖辈、好的父母、好的姐妹、好的教师、好的同伴、好的亲朋和几乎好的一切而感谢神明。我也为此而感谢神明:我没有卷入对他们任何一个的冒犯。虽然我有这样一种气质,如果有机会是可能使我做出这种事情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好意,还没有这种机缘凑巧使我经受这种考验。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在马可奥勒留看来: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来表述时光的珍贵,比如像孔子那样站在河岸上高呼逝者如斯夫,又或者像歌手一样哼唱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最为珍贵的其实是我们所拥有的现在,此时此刻。哈佛大学便有这样一则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我们所拥有的现在,一方面努力学习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享受生活。简单来讲,就是活在当下。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弃。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马可奥勒留如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也许会沉迷到一件事情里面去,这件事情如果能够成功固然好,当它不能实现的时候我们便需要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无法实现或者现阶段无法解决的,我们就需要学会放弃。否则,便是对人力、物力或自身精力等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秦始皇迷上了不死药,科学家迷上了永动机。坚持,固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懂得放弃更加不易。舍得二字只有学会了舍,才能赢来新的得。

总之,《沉思录》是一本适合反复翻阅的好书,费迪曼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评价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其中妙处难以在短时间内一一尽述,在此谈一点个人感想,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我想以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来作为结尾:要使自己专注于这样的思想:即当你在思考时,别人问你想什么,你任何时候都能立即坦率地说出来。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然不要再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篇六:读《沉思录》有感】

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篇七:读沉思录有感】

对于理性的动物来说,依据本性和依据理智是一回事。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是《沉思录》的精彩语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沉思录》让我有了四点感悟。

一、适者生存。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四、辩证思考。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高贵,是一本能让人思考的书,读罢,还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还在思考,让人心灵感到安宁和静谧,《沉思录》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

【篇八: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书如其名,引人沉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书。我喜欢读书,书似一片宽广深遂的海洋,让我这艘无知的小船在里面闯荡;书似一架华美的古琴,给我带来沉淀下来的真谛之曲。而,《沉思录》显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马可奥勒留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该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记载了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美国著名报人兼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中,力荐《沉思录》这本书,他写道:《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这是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懊恼后悔也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而将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地享受现在。有一个信徒问佛祖释迦牟尼: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这看似简单,试问,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就谈谈我身边,我们习惯于吃饭的时候交谈,全然淡化了饭菜的美味;我们有时在听课时发短信,结果既没听清讲课内容也没在短信上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并不是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过于沉醉过去或未来可能会妨碍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行动。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才需要回忆,只有未来的梦想对现实有意义才值得展望。而活在当下是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秘诀,抓住现在则是我们创造美好将来的途径。

另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辩证地看。一是为了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一个人价值的社会性。二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就是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具体的,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三是有些个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了实现的前提,自然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时,也要从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出发。

最后,当我合上《沉思录》时,突然想到:这本书应该算是马克奥勒留的反省笔记。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记录一点心灵的体会,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没有反省难有进步,只有每天反省并改进一点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九: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书如其名,引人沉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书。我喜欢读书,书似一片宽广深遂的海洋,让我这艘无知的小船在里面闯荡;书似一架华美的古琴,给我带来沉淀下来的真谛之曲。而,《沉思录》显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马可奥勒留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该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记载了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美国著名报人兼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中,力荐《沉思录》这本书,他写道:《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这是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懊恼后悔也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而将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地享受现在。有一个信徒问佛祖释迦牟尼: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这看似简单,试问,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就谈谈我身边,我们习惯于吃饭的时候交谈,全然淡化了饭菜的美味;我们有时在听课时发短信,结果既没听清讲课内容也没在短信上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并不是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过于沉醉过去或未来可能会妨碍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行动。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才需要回忆,只有未来的梦想对现实有意义才值得展望。而活在当下是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秘诀,抓住现在则是我们创造美好将来的途径。

另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辩证地看。一是为了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一个人价值的社会性。二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就是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具体的,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三是有些个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了实现的前提,自然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时,也要从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出发。

最后,当我合上《沉思录》时,突然想到:这本书应该算是马克奥勒留的反省笔记。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记录一点心灵的体会,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没有反省难有进步,只有每天反省并改进一点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十:读《沉思录》有感】

读完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让我感到莫名的震撼,这种震撼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我的心灵。这是一本关于道德和人性自身探索的书,它强调了人心要遵循宇宙自然之道,要求人理性、节制地生活,并常常自省,对人对事都要持有宽容、谦逊、热诚之心,同时还解析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沉思录》是我净化心灵、对人生更深层次思考的指引明灯,它让我对工作对生活均有深刻的感悟。

感悟一: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违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我们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如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家属和其他生还者,他们用无比的勇气、乐观的态度、坚强的信念携手度过了这一灾难,重建了自己的家园,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自然灾害,是任何人控制不了的,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出路。小至我们的司法考试,有多少干警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仍没成功,但他们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因为他们相信现在的状态只是暂时的,只要好好把握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必然向其招手。

玛克斯在位期间一直处于战乱四起、内忧外患的困窘情况,他尚且能处之泰然,反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少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困惑和烦恼,稍有不顺心首先发出的是抱怨的声音,为何我们不先反省自己,且常怀感恩之心看待事情呢?其实只要换种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可感受到这种遭遇是收获比失去的更多。

感悟二: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

促使他做这错事的乃是由于他对于善与恶自有一番见解。那见解究竟是怎样的见解,对这见解已经了解,你便会寄以同情,而不是惊讶愤怒。因为你自己对于善与恶的见解和他的正是相同,或是相差不多,所以你必须要原谅他。但是如果你对于善与恶的见解不是如此,那么你对陷于错误的更该宽恕。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必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只有由衷地热爱检察事业,才会认真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监督者。

玛可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他与邻人甚至是恶人相处,铭记同源之情,常怀一颗宽恕之心。我们在工作中亦应如此,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加考虑,最琐碎的事也应顾虑到其结果。我们的工作行为也许会间接决定一个人的将来,因此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审理案件,凡事多想一点,从而正确适用法律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而在面对嫌疑人时我们最需要的是要学会忍耐和宽容,细心听取其讲话,尽可能地深入他的内心,这不管是对于破案还是教育嫌疑人都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要把他的错误指示给他,因为他们都是认错目标而误入歧途,法律制裁一个人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让他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也是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宽恕之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感悟三:

只要我记着我自己是这样的整体之一部分,我对一切发生之事就会感觉愉快,只要我与同类的各部分保持密切的关系,我便不会做任何背叛人群的事。

从邻近枝上砍下来的一枝,必定也是从整棵树上砍下来的。同样的,从一个人分隔开的一个人,也必定是从整个人群中分隔开了。一个枝子是被人砍下来的,一个人与他的邻人隔离确是由于恨他、遗弃他而自动地与他隔离;并且不曾觉察他这样做乃是与整个人群隔离。我们有力量能和邻近的枝子长在一起,与整个再凝合无间,不过此种裂痕如连续发生则脱离的部分很难再黏合起来恢复原状。一般而论,起初即和树一起生长一同生活的枝子,和切下来再补偿上去的枝子,大不相同,这是园丁都会告诉你的。纵然同一躯体,却不再同一心。

最近发生的山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正是所有救援人员的同心同力、被困井下工人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才创造了这次救援的奇迹,它再一次用铁的事实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也必须秉承中华民族的这种优良传统吗?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我们都需要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一个团结的集体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这就是所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因此,对那些把单位的事情乱传播、乱猜测,弄得满城风雨;视同志为对手,加以嫉视,专盯别人的缺点毛病;同志之间互不信任,工作协调不好,忽视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等行为必须摈弃,对那些切下来再补偿上去的枝子必须加强教育,使他们回归到群体中来。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它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它的好不是读一遍就可以领悟的,相信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真正的带给我成长。

【篇十一:读《沉思录》有感:一本心灵之书】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一样消失了。这是温家宝总理2007年在新加坡访问时,会见中国驻新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道出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原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还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他的床头,可能读了有100遍,而且天天都在读。一时间在国内销售火爆,加上出版商的宣传和媒体的推波助澜,阅读温家宝总理的枕边书,成为近两年的一种流行。

我读这本书,是在今年省商务厅开展的三读活动中,由各党支部和处室组织的一项活动内容,好书交换活动。厅机关党委作为好书,相互交换一起阅读。自己反复读了两遍,因年代久远,又讲到很多抽象的东西,只是理解大意。

《沉思录》这本书,篇幅不长,共十二卷,可以说是一本心灵之书,处处流淌的是一些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字,多数都是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朴实却直抵人心。

本书一开篇,就用了将近9页的篇幅来表达作者学习和感恩的过程,他写道,从他的祖父那里,他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他的父亲那里,他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他的母亲那里,他濡染了虔诚和仁爱,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从他的老师那里,他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不干涉他人事物和不轻信流言诽谤等等,从不同人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和人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我认为,这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非常接近,身边的人是最好的老师,要时常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吸收有益的经验,勤于思考,取长补短,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

作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的、完善的整体,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元素,也是社会共同利益体中的一员,应当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理性(即本性)协调而动,与周围万物达到和谐统一。这与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很接近,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也是相近的。

书中写到,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按照宇宙的自然之道去生活,这里的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所谓的理性、本性、法等等,作者推崇一切美好的德性: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我认为,这类似于我国古代的礼,可理解为一种道德规范。这本书,第一部中文译本,是由翻译大师梁实秋先生翻译的,他在推荐这本书时说,人生的美德有四:一为智慧;二为公道;三为勇敢;四为节制。如果我们能固守它,能居于它们之中,就好像到了一个幸福之岛生活一样。

通过对《沉思录》的阅读与思考,给我的感悟和收获,就好像是精神旱地的一场及时雨,洗涤和净化了自已的内心世界,人只有经常用心灵去审视自己,反省过往,保持内心的宁静,才会快乐的工作,愉快的生活。

【篇十二: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实现的途径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正如马斯洛所说: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也有人却希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然而,它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并非总是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并非总是某个巨大的、最终难以完成的具体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

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希望、幸福和快乐,因为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相信《沉思录英文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的沉思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