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 地图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平视美国教育》读书笔记2000字。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平视美国教育》读书笔记2000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平视美国教育》读书笔记2000字及读后感:

王晓春老师的书大概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班主任专业书籍。早期认真读过的有《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等,读起来故事性强,不费力气,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深受当时我的喜爱,甚至还在每本书上都做了具体的读书笔记。

后来,在王晓春老师博客里看到他介绍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

的确,读王老师的书,影响我最大的就是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

今日读《平视美国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仍然觉得如此。“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自我成长”

1.萨利女士的家庭教育方法值得学习。

摘:她基本上是让孩子自己成长,只在关键的地方帮一下。她管得很少,然而一旦出手,就非常坚决,不动摇。这正是大多数优秀家长的特点,我国优秀的家长也是这样。相比之下,那些每天唠唠叨叨瞎管,到关键时刻却又管不住孩子的家长,就是没水平的家长了。

感:这与当今很多文章中提倡的——温和而坚定,不谋而合。

2.萨利的惩罚方式也值得注意。

摘:我们有的家长和教师总想用嘴把孩子教育好,这是不懂教育的表现。有的家长和教师以为孩子是大人教育好的,这也是不懂教育的表现。其实,孩子是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教育好的,家长和教师不过起了“提供平台,给予指导,加以帮助”的作用而已。想代替孩子成长,差矣。

感:这个观点暂时没完全想明白,且做认同。

不可否认,我们成年后稳定的人格里或者个性与处事习惯上必然会受到教育的影响,有着教育的烙印。但作为父母或教师,如果认同“孩子是自己成长起来的”,似乎在遇到教育对孩子没有效果时,心里没那么着急了,有种静待花开的美好期待。这虽有幸福的理想主义倾向,但也可以放松一下,不让自己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来对待孩子。

3.惩罚的两种类型。

摘:完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忽悠。

“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差别很大。

在“减甜”式惩罚中,学生的主要感觉应该是“遗憾”——我失去了一些快乐,只能看着别人快乐;但我若改正错误,就能“得到快乐”,改正错误是通往快乐之道。而在“加苦”式的惩罚中,学生的感觉主要是“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失去的不是快乐,而是“另一个痛苦”。

感:也许很多父母或老师都曾经使用过“减甜”式惩罚,但可能最多的还是“加苦”式惩罚。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语文作业很多人没按时完成。老师一怒,当天晚上布置了十来张试卷,结果第二天只有一个女生按时完成了,据说还是整宿没睡觉写完的。“加苦”太过导致当时许多同学心生怨恨,家长纷纷反对。老师自己也是烦恼至极,无法收场。

为人师后,经常在恨铁不成钢、头顶冒烟、想惩罚孩子时想起这件事,提醒自己不步后尘。

彩虹班的“彩虹卡”和“服务卡”有着“减甜”式惩罚的影子。

服务卡的第一条:减免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

第三条:一周不使用零花钱。

皆为典型的“减甜”式惩罚。

4.“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带给老师的影响。

摘:“减甜”的前提是“有甜”,如果学校生活对学生本来就没有多少“甜度”,你有什么可“减”的?可见,要实行“减甜”式的惩罚,教师必须首先帮学生“减苦”,尽量把教室变成快乐的地方,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做不到这一点,又不想放弃惩罚,只好“加苦”了,你别无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如果想实行“减甜”式的惩罚,他一定会用主要的精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把教学艺术化,弄得学生欲罢不能;而经常实行“加苦”式惩罚的教师,则会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和学生较劲。前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后者对学生的要求高。优秀教师对自己永不满足,不优秀的教师正相反,他们对学生永不满意,还美其名曰“追求完美”。

感:字字戳心。

当然“减甜”不是万能之策,也绝不是唯一的惩罚方式。但至少可以尝试,如果有效,可以逐渐增加使用的频率。

本学期接手三年级,词语听写即是一个例子。本来每课都要布置抄写生字词作业,现在改为一次听写五个词语,日日听。听写全对的同学可以免抄,错误一个字就要继续抄写。于是就出现了家长反映的现在很多孩子会在家主动复习字词,甚至有些孩子会每天语文课前突击复习,为的就是听写全对。

每课的词语抄写对于学生而言是“苦”,宣布不用写这个作业是“甜”。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你如果做足了准备,是可以不用抄写的。听写不过关、达不到学习任务就要“减甜”,部分程度激发了学生复习字词的主动性。这在其他学科,有需要机械性练习和巩固的内容掌握时,皆可适用。

当然贵在坚持,有兴趣的老师不妨试试。作者:小米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美国制造业回归之路》读书笔记2000字


《美国制造业回归之路》读书笔记2000字心得感想:

离岸的最初结果是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更为低廉,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看起来有所提升,但离岸生产所带来的副作用开始出现,拥有高薪岗位的工厂将工作机会重新分配到第三世界,美国家庭开始承担失去工作和收入减少的痛苦,失业者或是接受了薪水更低工作的人纳税额都减少,而失业人群对救助项目的需求在增加,造成一切由税收支撑的项目都遭到了损失。最后,如果政府提高税收,这些提高部分的税收最终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

个人认为,作者的观点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大量制造业的工作机会离岸会造成失业率的提高,但他忽视了一点,就是信息化和自动化所带来的对工作机会的影响,如果大量美国企业回岸,为了减少高昂的人力成本,势必会对工厂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另外,有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因此同等规模的工厂将提供多余的产品,所以回归美国的制造业工厂将会缩减规模,进一步减少了可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美国的失业人口,但是这一效果不会十分明显,最终仍有大量找不到制造业工作的工人不得不转行去其他行业。

海啸般涌入的进口产品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当地商业经济。首先,失业人群可用于当地服务业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一些服务业无法盈利而倒闭。其次,关闭工厂,因为工厂产品离不开当地其他资源,致使为工厂供货的其他产业也蒙受损失。

劳动力资源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制造业回岸并不能阻止这一规律,从一个方面来看,制造业的回归确实可以拯救一些当地美国公司,为上游产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供应链,有资料显示制造业回归的工作岗位乘数为3.4,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能说美国社会还没有真正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的体系,这其中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对其产生了影响,大部分人口仍然需要依靠第二产业,另外人口的增长和移民也会加重第三产业岗位供大于求的场面,致使薪资不高。

离岸好处:

1.节约人力成本

2.减少管理压力(环保局的规定等)

3.更少的安全守则(工时规定,不能雇佣童工,工厂设备改进成本等)

4.没有工会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性质之一,污染,剥削,安全问题等等在美国是大问题的问题,在第三世界国家就不再是问题,资本市场的残酷性就在这里,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具有社会责任感,完全在于他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能够给他带来利益,或是企业所在的国家规定强制其具有表面的“社会责任”。

离岸成本:

1.生产与公司的管理分离,即使是内部人士也有可能看不到大生产的构成

2.远离产品和生产流程减少了改进产品的可能,失去产品的创新性

3.新产品的开发会因多领域合作而加强,但管理与生产分开会减少各个领域工作人员的合作

4.离岸工厂因时区差别无法与管理者即时联系,与当地因为文化障碍语言障碍等而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成本极高

5.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6.员工流动大,无法储备高端人才

7.远距离供应增加交付周期,进而增加仓储需求

8.供应链和存储环节占用大量资金不利于更好地使用现金

离岸成本的很多条其实都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造成的,因为时差等等关系而无法即时沟通造成的成本,以及因为空间距离遥远而造成的在运输、仓储上的成本。作者也在书里提及如果管理和生产部门一起离岸,就不会因为两者间的沟通不畅而造成的问题,不过其他问题依然存在。其实这里仍然需要分情况看待,最重要的一点是商品要销往哪里,如果说离岸来到中国生产,而这些产品也是在中国出售,那么显然以上的沟通不畅、文化冲突等问题都会因为运输、仓储、汇率上成本的下降而抵消,甚至更有利可图。

回岸动机

1.离岸工厂的产品更容易在长距离运输途中出现残次品,并且改正这一错误需要更多时间和成本

2.离岸工厂供应链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是更大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供货准时工厂需要大量的仓储空间,并且当需求减少时,企业会面临一段时间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需要更大面积的仓储空间

3.离岸货运成本更高

4.离岸工厂劳动力成本在上涨

5.出差费用

6.汇率不稳定

这里所谓的回岸动机实际上是再一次说明了离岸有哪些成本,离岸成本即时作者所说的回岸动机。

总结

作者认为企业离岸是短视的,在最初的短暂时间段里,因为更为低廉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可以提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将不升反降,而离岸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分成不同身份看待,对于企业而言,其最终的商品价格确实是下降了,而这就反应了他们的离岸决策确实可以消减成本,甚至有助于他们打开海外市场,而如此之多的企业选择离岸,显然是有好处的。

但从美国的消费者来看,特别是工薪阶层,他们确实会遇到作者所提到的问题,生活水平先上升后下降,而作者显然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离岸回岸这个问题的,但对于企业家而言,这本书的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也许是这类书和思潮的影响,美国政府目前也正在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吸引企业回岸的政策,如果真的可以吸引企业回岸(实际上确实吸引了一部分企业回岸),其产品的成本在政策的扶持下应该是不会高到哪里去的,这对于美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作者:舟晓南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之书籍简介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之书籍简介

我把后半生定位于教育和写作,即便是写作也是关于教育。对我来说教育既是使命也是理想,然而我对教育又是恐惧的,因我从未从事过教育,也不懂教育,既然如此,教育别人前,总须懂得教育,不然又何以教人?

于是便有了恶补的想法,一则立志终身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二则研习中国蒙学的教育方法和教材,三则了解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经验。

对于第一项,非一日之功,只能徐图渐进;对于第二项,目前在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古籍资料中;对于第三项,则有现成的书籍可以阅读。

在此我想向已经或者即将从事教育的朋友和老师们推荐由孙培青老师主编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

此书以历史脉络为轴,从原始社会中国教育的起源一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制度、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学说等,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历史和沿革、道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将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分享阅读中的体会和感悟,希望与更多学友一起研读探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教育别人之前让我们更懂教育,以期找到适合当下幼童,乃至青少年的教育方法。

此书累积印刷27次,印数达271600册,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素谦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2000字及心得感悟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2000字及心得感悟

翻开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心得,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责任、上进、专业、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朴实但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几年从教,漫漫求索,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他在帮你答疑解惑,教你办法和技巧;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当我读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章时,激发了我深切的共鸣。作为一名农民工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我教过很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面对这些问题,我掩卷沉思:我们是否真正的静下心来思考教师自己本身的问题呢?我们是否清晰地了解了学生-----“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我们是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将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当我们教师自己感到无奈的同时,是否也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无奈与不满呢?林崇德老师《教育的智慧》给出了我们清晰的答案:“教师教学要从三个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教师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

细细品味林崇德老师的这些话,我觉得一名智慧的教师会首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情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他指出:当学习者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由于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造成备课、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上了一堂无效的课,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浪费。同时这也是一个德育的的过程,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他的教学一定是紧紧的围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展开,“爱生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一定是有效地教与学的课堂,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不是学生痛苦的枷锁、而是成为学生愉悦的体验,快乐生活的场所,这才是爱的体现,这才是智慧教师的体现。

而这样的课堂哪里来?来自于我们的教师精心的准备,投入的激情的课堂表现,更来自于教师深刻的反思与研究。

在备课时,我们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教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教材的实质和各项知识内容”。因此教师研究教材、研究知识的本质、研究学科素养的意识都是我们的必备的武装。教师是否具有教学的高观点、大视野,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及它承载的功能是否弄清了,这会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最终的影响。

上课时教师要重视讲授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本质,注重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由于担心课时的问题,不会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不断地、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东西,往往是得出或者是给出计算公式之后,就马上进入m.i1766.com练习、应用阶段了.这样学生成为了运算的机器,而不是具有思维的人。同时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学内容的主旨,提出最关键的,有意义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当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有一边思考一边工作,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自我反思——给自己寻找一面“镜子”。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设置哪些教学情境?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问题?这样的反思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逐渐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于是我给自己列出一张任务清单,看着这长长的任务清单,我自己吓了一跳,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呀!当我想到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时,便有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气,也就有了超越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于是当别人在操场打球时,我在和学生谈心;当别人沉迷电脑游戏时,我在书海遨游;当别人在音乐中享受时,我在一遍一遍观摩优秀课光盘、写教学随笔……

读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要点亮孩子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个孩子希望的灯,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我们需要用书籍的力量,点亮我们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位教师智慧的灯,点亮幸福,生活从此不同……作者:袁春艳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一)

任 帅

昨晚,夜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书中对中国教育现状问题的本质做了精准的诊断,对于书中提到的中国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平时我对中国一些教育问题碎片化的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读了郑先生的书后使我对教育现状的一些个人思考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中国教育制度在成就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让很多人终生讨厌学习,毁灭了一代人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能力,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是没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在时间上首先就没办法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考察是要长期的一个人的爆发发展是不定期的,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能给他一个合理的分数呢?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本质上是把人区分出来的制度,它并不是提升能力的办法。而分数让提升能力变得不重要,把人区分出来的变得很重要。要改变高考制度下中国教育的问题要一点一滴的慢慢改进。当前推进教育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崔雪君老师之所以创办"袋鼠妈妈悦读教室",就是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和经过了大量的教育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于对教育的理想和责任心所推出的传统经典阅读+电影阅读的兴趣教育方法。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书本阅读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对求知的兴趣,电影阅读把孩子们的抽象想法具像化,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电影实践课、读书行走计划去让孩子亲身感受阅读的快乐,协作的快乐,让孩子在快乐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情商和协作精神。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在培养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在社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是要比智商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情商教育和创造力凸显的异常重要。例如互联网和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产生了嘀嘀打车,乐视的董事长贾跃亭把很多行业的精英人才都团结到自己的旗下做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这需要何等的情商了。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孩子把兴趣、实践、求知精神结合起来都能在将来产生很多伟大的成就,他们都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取得成功。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下显得更加重要,它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最骄傲的传奇。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二)

如何消解"学历军备竞赛"的恐惧

——我读《吾国教育病理》

陈文芳

我上研究生时学的是教育学,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内心比较复杂,有欣喜,也有难过。欣喜的是又多了一种看中国教育的方式,另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很多可以继续涉足的小径之门,也使我开心;难过的是作者寻找到的中国教育症结短时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还有一点,我特别不愿意讲,但却是无法掩饰的事实——今天的大部分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根本就没有能力写出这种有丰富内容、又有历史厚度的教育研究著作。

还是回到今天活动的主题,我想先谈谈这本书的书名——《吾国教育病理》,书名意味着它是一本诊断性的书,核心是谈中国教育的病症。作者郑也夫诊断出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历军备竞赛".

一直以来,把中国教育的问题归结于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郑也夫提出的"学历军备竞赛"源自应试教育,但与应试教育有根本性区别。应试教育"可以是一家一户的态度和行为"(前言),家庭是有选择空间的——这一部分家庭选择应试教育,另外一些家庭也可以选择别的教育方式。而学历军备竞赛,和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非常相似,一个国家亮出一个新型武器,与之敌对的国家一定会亮出一个更高级的装备,这种军备竞赛是病态的,无休止的。仇恨是双方的主导情绪。

我们福州一加一教师读书俱乐部成员黄静老师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画得也很好,可是上高中后,她拒绝进艺术班。不是她不喜欢画画了,而是因为周围的学艺术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成绩不好才去学的艺术,为此她感到压力很大:自己本来学习成绩挺好的,一旦选择考艺校,很多人就会拿异样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我是因为成绩差才去考艺校的,而成绩差又意味着我这个人很差。黄静女儿感受到的这种奇怪的、无法逃避的、无处遁形的、却真实存在的压力,正是郑也夫所说的学历军备竞赛所造成的。

学历军备竞赛导致了这么一种社会认知:只有你的学习成绩是好的,你的人才是"好"的,你的未来才可能走得好;你想要拥有好的人生,有且只有一条出路——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意识形态既影响了家庭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也以某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了孩子对他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判断。

严格说来,学历军备竞赛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洗脑手段,它效率极高,让大部分人认同并且只认可(有的时候也是别无选择)这条道路。学历军备竞赛发展到今天,"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孩子一生下来就加入了这场拥有亿万选手的战场。偶尔有反叛者,反叛的过程大多极为惨烈——长时间背负冷眼、疏离与指责。

实际上,生活在忙于学历军备竞赛的社会,每个人内心都是不安全的,因为每个人都在谋划要如何超越他人,只有超越了他人才能证明"我"的价值,而"我"超越他人的反面则是:不断地有人超越"我".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时时处于害怕被人超越的恐惧当中,这样的恐惧滋生出普遍性的对生命的漠视与仇恨。

郑也夫是大学里的教授,这本书的写作有着明显的理论研究特征。所谓理论就是能够自圆其说,具备论说的自足性。

在《前言》第一句,郑也夫就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他承认自己是带着很强的情绪来写这部理论著作的,听上去完全违背了"做研究要理性、中立、客观"的基本原则。但在本书的156到162页,作者转述了多项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情绪驱使没什么不好。我以为人类成员的多数行为是由情绪驱使的。……我甚至认为,好的研究大多在选题时已积蓄了充沛的动力,那动力若与情感无涉倒令人费解了。"(前言)首先让自己的写作动机取得"合法性",这里面既隐藏着作者对教条化的研究规范的批判,又透露出一股对自己的研究的自信。

当我读到"爱无疑是一种情感,恨其实与爱构成了情感这枚硬币的正反面"这句话时,我意识到,郑也夫的"愤懑"背后,也隐藏着对孩子,对生命成长的深沉的爱意。我读书时喜欢时不时地从文本中跳出来,然后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品味、体验作者写某句话、某段话时的情绪状态,我觉得这种感觉挺好玩的。这是题外话。

正是在不断地遭遇问题-愤懑-继续遭遇问题-继续愤懑之中,郑也夫开始"寻找真问题——解释其产生之因——寻求其解决之路".我们可以在本书的前两章看到作者寻找真问题的线索,以及对问题产生之原因的严谨分析。我在这里主要想谈一下作者分析出的"解决之路"对我的启发。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平视美国教育》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