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 地图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孤独六讲》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你在写读后感时都会怎样写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孤独六讲》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孤独六讲》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

这周一坐在办公室里面正准备撸起我的袖子努力工作的时候,突然被同事提醒周四开始放假,大多数人早已定好了出去游玩的机票,感觉自己一瞬间就卸下了所有的工作动力。。

注:保存草稿时被提醒我所编辑的图文消息可能含有敏感内容,一脸懵逼的我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敏感词居然是luqixiuzi,我机智地在中间加了“我的”两个字。不过还是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管制如此的社会。

和同事们热烈地口头讨论完自驾去昆山看梨花(literally口头讨论并没有落地执行)和排除人太多的目的地旅行后,决定跟自己度过一个读书和健身的假期。

读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带一堆书,结果开学都会原封不动再带回学校,but,pero(西语的but),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我按照计划读完了一本书,健身了两次,学了琴,逛了街,理了发,做了指甲,买了超级舒服面料的睡衣,开启一部超级好看的美剧《亿万/Billions》,还在wagas偶遇一只粘人的折耳猫,此刻,坐在大家还没有返工而空阔(九十几坪而已)的办公室,写我的读书笔记。

如何做一个能坚持计划的人,我的个人心得就是,尽可能地降低执行的阻力和尽可能地创始美好的体验,以及不要求完美,比如学西语时犹如身处一个新的世界而忘我的美好体验给我继续学下去的动力即使短期内学西语没有实际用途,比如觉得背着琴去上课太麻烦,那我就直接借工作室的琴,比如说觉得带一堆东西去游泳太麻烦,那就在五星酒店办张卡,有毛币有洗浴用品有干衣机等等。后面两个例子其实都反映了心理的成本,最近越发觉得,做一个身心合一,内心少一些矛盾和冲突的人是件多么简单快乐的事情。

好了回归主题,先说下看这本书的原因。《孤独六讲》是六年前好朋友Cactus推荐给我的,我很庆幸直到今天,有了更多人生体验与思考的今天,才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想必比六年前去读的话更加深刻。作者蒋勋是生于西安、长于台湾的画家、诗人、作家和美学家,代表作之一《细说红楼梦》在蜻蜓FM播放量过2亿,看他的人生经历,特别为他的美学情怀所打动。

想起这周五和好朋友一起看了美国艺术家BettyWoodman的陶艺展和法国艺术家柒先生Seth的墙绘展,不同于理性世界的精准与控制,沉醉在艺术与美学中的感觉,给人纾解与放松(好了,准备去看陈丹青了)。作者:张慧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多年以后,当我面对企鹅出版社的英文版《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时,一定会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炎热的下午,第一次拿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中文版《百年孤独》时的那种百无聊赖和昏昏欲睡。有些书就得在某个年龄之后才看得进去,太早了就是一坨屎,以前厌烦的东西某一天就会突然喜欢,打耳光都不放。所以,现在才佩服那些早早就发现了马尔克斯的伟大的那些人,现在才明白《百年孤独》式的写作风格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山寨,包括它的开头,所以,本文的开头也不妨山寨一下,美其名曰“致敬”。

开头和结尾当然是一本书最关键的两个点,一个让你迫不及待地看下去,一个让你掩卷长思,意犹未尽。在这两点上马尔克斯都处理得精彩绝伦。但是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远远不止这点小技巧,事实上,他的文字华丽而不做作,细致而不啰嗦,冷静而不冷酷,奇幻而不荒诞,每一页都是如此,就像牛肉干,有味道,有嚼劲,有营养。

至于故事,一言以蔽之,就是讲了Macondo小镇上Buendia家七代人的故事。有创业,有传奇,有革命,有政治,有叛逆,有仇杀,有爱情,有乱伦。但是这个家族一百年来的每个人都有的一个共性就是孤独。对付孤独的办法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也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写入基因的孤独决定了这个家族最终的宿命。有人说,我们整个人类不都是这样的吗?想想也有道理,但这种归纳,或者拔高,都是他人的理解或者解释,马尔克斯笑而不语。

我感觉马尔克斯是个很狡猾的人,喜欢跟读者开玩笑。一个例子是家族里的七代人取名字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字:Jose,Arcadio,Aureliano……翻来覆去,让读者很快就混乱不堪,就好比白嘉轩给儿孙取名叫白嘉,白轩,白轩嘉,白嘉轩二世。当然,读书笔记拉美人确实喜欢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名字给小孩取名字,但重复到这个份儿上,我觉得他是故意的。有人解释说,这象征了作者在书中说的,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除了有点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嗯,想想又有一点道理,好在英文版扉页上列了一张家谱,于是这页家谱成了我本书回看最多的一页。

其实,整本书都是值得回看的,就像红楼梦,每次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名著的深刻性。相比红楼梦,百年孤独的语言又是现代的,非常流畅,流畅到适合朗读。所以,能有这么一本同时代的名著,读者是幸福的。作者:东山邻

《活着》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我已经没有力气在读一遍《活着》,确切的说是没了勇气。当黑夜中泛起一点微光,你以为那就是出去的方向,星火却突然泯灭。这大概就是《活着》给我最深的印象,把那微弱的希望掐灭,让活着的人苦苦挣扎。

《活着》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情,人与人的情、人与牲畜的情、人与土地的情。可这温情并不能长久,那是解放斗争的年代、那是“人民公社化”年代、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所以那温情啊会让你的胃发酸、让你的眼浸润着泪珠。

地主家的纨绔公子只有把老宅、土地赌光了,只有爹娘死了,才会明白自己是个“混账”。可是岁月不会轻饶他,可能是他的赌账还没偿清,要让他用悲惨的命运来偿还。被国军揪去拉大炮、在死人堆中挣扎、儿女妻子相继离他而去,这是人间的悲剧。

“福贵”赌博两袖清风之后,家珍的不离不弃真的令人感动。书中只一笔带过说她和父亲吵架了,但就是这一句留下多少浮想。米行老板的大小姐没有丢下这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和他过着柴米不敷的穷日子。

他们的女儿生了病变得又聋又哑,他们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两商量着把儿子送去读书,不能让他苦一辈子,而女儿却卖给了一户人家。儿子知道他读书而把姐姐卖了后,有一个场景真的让人泪目。他说不读书,父亲说打他,他跑到床上脱下裤子让父亲揍得屁股又青又肿。当女儿跑回来父亲送她“回去”时女儿摸了摸他的脸,他背着女儿回家了,告诉妻子“全家饿死也不把她送走了”。

女儿一天天长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女儿又聋又哑。后来一个歪脑袋的男人上来提亲了,他们结婚生了娃娃,可是小的生了下来大的却走了。读书笔记这结婚的喜悦,青春男女的爱恋,空气中都泛着幸福,可是天意弄人啊。读着读着怎么不会心痛?这是无尽的痛苦。

痛苦有时候是无尽的,女儿走了,女婿被板子砸死了,可怜那个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都弃他而去。只有他一人活着,他在炮弹飞替中活着、在饥寒交迫中活着、在孤独中活着。

读《活着》会心酸,读着读着泪目模糊,那黑暗中的光明、那痛苦中的温情、那生命的脆弱与倔强。作者:孙海波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之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乡土本色》)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在现代科技文化的冲击下,急速转变,城市紧跟发展的步伐,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但乡村却仍然笼罩在传统的文化之中,进程缓慢。但不论是现代化的城市,还是尚且落后传统的乡村,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是传统的、错位的,顽固地存留在他们的骨子里。由传统到现代仍然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而如何妥善地处理两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家庭)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家族》)

以前都说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是由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但这篇文章客观地从中国传统的家族和家庭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中西方文化为何造成如此不同的性格特点,确实有据可循。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依据的规范的性质。所以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礼治秩序》)

中国的礼,是礼仪的礼,是礼貌的礼,也是礼教的礼;是中华文明维系渊远流长的纽带,也是导致无数心灵痛苦麻木的根源。它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它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也是三纲五常,贞节牌坊;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伦理道德,它也是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工具。对于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去思考它。但鲁迅笔下的礼,已经是吃人的礼教,愚昧又落后的历史了,这又一笔抹杀了礼曾经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所起过的积极意义了。毕竟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永远都在。作者:陶榭

《飘》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世界名著《飘》读书笔记800字及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读了《飘》这本书,的确令我醍醐灌顶、受益菲浅。全书不论是华美流畅的语言描写,还是个性鲜活的人物塑造,都达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使我感受颇深。

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的变更而变化的。

思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知道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读书笔记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思佳丽的爱情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为之已晚的,当她彻底的失去艾希礼,失去女儿,丈夫瑞德也已离她而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她于是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许多人对爱情都能有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那么许多爱情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孤独六讲》读书笔记800字及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