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 地图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定位》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定位》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定位》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文/吴垚。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范文:

死亡的末日:

以前,死亡被认为是不可逃避的宿命。但在最新的科学认知里,死亡被视为一个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人类对永生的追求,从延长寿命转变为避免早死。一方面优化社会治理,降低战争和意外造成死亡的概率;另一方面有病治病,有癌抗癌。

延长寿命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长时间执政的政治强人,比如上升通道被阻塞,还比如一些家庭伦理困境。方清平有一段单口相声讲的就是这个话题,可以搜来看,挺有意思。

幸福快乐的权利:

GDH(国民幸福总值)比GDp更重要。但幸福感与国家的发达程度不成正比。比如哥斯达黎加GDp远低于新加坡,但幸福感却高于后者。

人类身体内部的生化系统,必须通过愉悦感来奖励进食行为和性爱行为,这样才能鼓励人类去寻找食物和伴侣。这是进化的必然结果,生存和繁衍。

接下来的内容就比较毁三观了。作者认为“嗑药”才是获取快乐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但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等考量,把其中一部分行为定义为“好”(比如治愈疾病,提高战士作战效能),而把另一些列为“坏”。但实际上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快感的特点有二:1.来得快去得也快;2.得到之后不满足,还想要更多。

佛教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压抑欲望,洞悉快感的本质并漠视它。消费主义则迎合了这种需求,更美味的深加工食物、更便捷的性爱体验、更有趣的手机游戏……

地球的神:

当人类获得永久的快乐和生命,也就进化为神了。作者赫拉利甚至给出了具体的路线图,分为三阶段: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指被基因改造增强后的人类,比如更聪明更强壮。优生优育就是最简单的“交叉育种”,实现基因优化。半机械人工程就更进一步了。相当于利用外部机械设备去强化人类的能力。比如美军的外骨骼装备,就能让士兵的力量和耐力大大提高。而这样的设备将会跟人类“深度融合”,融合的极致大概就是“机械战警”。

非有机生物工程的脑洞就更大了。人类可以脱离“肉体凡胎”,直接以“数据流”的方式在物质世界中存在。这样脱离了“臭皮囊”的人类,将不再受物质条件甚至物理定律的限制,真正实现“星际穿越”和宇宙化生存。

就像现代人带着当代的各种“黑科技”穿越回古代,很有可能被当做神明。同样,未来那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机械化加持,甚至已经转化为数据代码的那些“人”,在现在人看来,也就跟神差不多了。作者:人不少我欣慰

《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上周读完一本小书《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萨特导读》,作者罗伯特·贝纳斯科尼,全书只有不到6万字,用时4小时整,读得挺慢。萨特部分文字比较难懂,但无疑非常有力量。

《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共分10个章节,每章节开头会引用一大段萨特作品,然后进行解读,解读比原文容易理解很多,所以对于读懂萨特非常有帮助。

这10个章节既涵盖了萨特经典作品,又涵盖了其主要哲学观点,同时也体现了萨特哲学生命的连续与成长。

之前在通读哲学史时得到的「萨特印象」,停留在几个关键词——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选择、自由与责任等,以及他和波伏娃之间冲破世俗却堪称永恒的爱情。

作为一个对自由有执念的人,我对萨特无疑有着更大兴趣。要系统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哲学家,就要通读他的作品。

萨特为人诟病的两点,是他在哲学上的反复和夸大。他经常在后面的作品中推翻自己之前坚持的观点,也经常用一些“爆款句子”去抓众人眼球,比如,“德军占领期间是我们最自由的时候。”

但是,我非常欣赏萨特的恰恰是这两点。

先说夸大。萨特搞宣传很有一套,他知道读者爱看什么,他知道如何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有什么不好吗?作为一个有哲学诉求甚至是政治诉求者,只有懂得如何赢得目光,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观念推而广之。一个人空有旷古烁今、变革社会大想法,如果没人理会,等于没有。

萨特所阐释的存在主义,对于二战后陷入颓废、悲观、茫然的人类思想来说,无异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没点流量意识,这怎么办得到。

而反复意味着终身成长。只有不断进化之人才拥有反复的特质。萨特的反复,不是无常善变,而是有明确思想演化路线。我们举一个例子具体聊聊。

“为了解答有关政治正义的问题,萨特开始学习历史、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底,他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维护共产党,为此他的写作风格变得跟以前截然不同。”

1952年,萨特47岁。他在40多岁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然后花几年时间深入理解、研究并运用它。马克思主义大大影响了萨特后来的哲学观。

40多岁的萨特,依然在学习新东西,分辨好东西。不管其政治哲学理念是该褒奖还是被贬斥,这种为解问题、解困惑而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行为,值得效仿。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鸦片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

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梳理一下,整部书讲了主要三个问题:什么是乡土?乡土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如何维持的?

这里的乡土,指的是一种社会结构,可以理解为传统中国结构,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费先生40年代在西南联大讲社会学,用到的教材是西方的,时值革命新思想正开始进入旧农村,文字下乡,法律下乡,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冲突,他于是结合西方的社会结构开始研究中国,“乡土中国”这一说法由此诞生。(时至今日这份讲课的小册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必读的经典书目之一,可见这份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见解是多么深刻通透。)

乡土社会,说到底是一种熟人的社会,这个社会以姓氏为中心产生家庭,进而扩大为村落,而由于农耕特点,使得村落长久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进而成为部落、城镇。熟人社会里讲的是礼俗,是从先辈那儿传承下来的待人之道、礼俗规矩,这种礼俗规矩起到了约束乡人、教化部落的作用,外来的文字到了这里成了西洋景,外来的法律到了这儿反而会受到对抗,因为在乡人们看来,文字不如方言来得亲切,法律更是不讲人情,是不合情理的。(在我们通常的认识里,会觉得中国人有人情味,而西方人冷冰冰互不来往,这也许就是与社会结构有关。中国人讲究的是以“我”为中心的关系扩散,凡是和“我”有关的都是亲人。而西方人看重的是团队,一支支独立的团队,团队内部关系密切,团队外保持距离。)

乡土社会的关系一般需要四种权力维持:一是横暴权力,二是同意权力,三是长老权力,四是时势权力。横暴权力,顾名思义与专制和暴力有关,是社会冲突下、阶级对抗的产物,这个权力带有强制性,体现着阶层之间的控制和稳定。比如政权的更迭、王朝的替换,都是在横暴权力下产生的。同意权力,则是社会合作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原来自耕自足不求人的状况渐渐被分工合作、共享发展所取代,这时候就特别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这份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也稳定了横暴权力的力量。比如无论在哪个王朝,都会有集市、商埠、贸易,这些不是横暴权力下产生,往往与民间的自主合作、共产共赢有关。

长老权力,则带有一种教化性味道,是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权力,我想到了孔子的游学,所谓“为政以德”的宣传和教化,有时是高于正直权力的,它产生于民心,影响于君心,有一种稳定社会根基的力量。以上三种权力并非各自独立,相反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读后感m.simayi.net

只是在不同的政权格局下孰轻孰重而已,但大多出现在太平时期。而时势权力,往往产生于乱世,取名于“时势造英雄”,即乱世中人心涣散,社会动荡,这时候产生的英雄人物往往发挥时势权力,能够起到一统天下、稳定民心的作用。

如今,乡土社会的“乡土”气息渐渐远去,村落渐渐被楼房、社区所取代,熟人的社会开始向商业化、陌生化社会发展,血缘关系(因生育关系而聚集)开始向地缘关系(因居住或工作关系而聚集)发展,人与人之间,少了默契和规矩,少了感性和情义,渐渐多了戒备和距离,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在呼唤西方的“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往往产生在陌生人之间,基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和信仰,基于冷静和理性。

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在于从理论上引导你读懂中国传统社会,以此来帮助你理解国情人性。我是一只笨鸟,很多书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真正明白。初读《乡土中国》,仅能获得一个初步感知,很多内容尚需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明白理解。权且记下初读感受,以备来日复读深究。作者:位世英

喜欢《《定位》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