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拐点读后感 > 地图 > 拐点读后感,2024拐点读后感
拐点读后感

(共 2609 篇)

  • 1、 《拐点》读后感800字

    人生漫漫长路,不可能是一条直直向前的通天大道,或许你以为接下来的会是碧海蓝天,实则不想,一阵黑风吹过,你便会卷入一片荒漠。

    一口气读完《拐点》,让我对书中的罗霄心生敬佩。小小的我们,总期盼着能出人头地,走出小小的穷乡僻壤,出外闯荡,多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罗霄从小便有这样的梦,她很努力的学习英语,很用功地去练舞,就为了有一天能踏上通往外面的世界的路,她用她的刻苦换来了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的人,她成为了一只优雅的孔雀。然而原以为会大红大紫的她,却因为“陆总”事件惨遭冤枉,被冠上了“二奶”的名号,身心重创的孔雀落跑了。

    其实我们都不会知道自己将会经历些什么,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或许我们常常以为是好的事情,会突然来个1800大转弯,变成我们挥之不去的阴霾。挣扎在痛苦中的人,往往会造成两个结局,一是沦陷,最后一点点的尊严也会被践踏的体无完肤;一是学会坚强,在挣扎中学会保护自己,即使所有人都瞧不起自己,但也能仰着头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落跑到江都的罗霄,掩埋了过去。在这个热情奔放的城市里,她重新开始了她的孔雀生活,并结识了好朋友沈兰。人生有一知己足已,沈兰便是罗霄最大的知己。然而又因为赴美演出,罗霄还未愈合的疮疤又被人无情的撕开,加上名不符实的赴美名单,罗霄又落跑到了美国。

    生活的艰辛,使得罗霄缺少一个合理的身份留在美国,她选择了与陆飞洋闪婚,婚后她将过去和盘托出,没想到陆飞洋却大改之前的面貌,鄙夷她,离弃她。婚姻的不顺又一次使罗霄陷入窘状,她不得不靠在沙漠中跳脱衣舞维持生活。即使这样,罗霄也明白不能一生做个沙漠舞者,在攒够足够的钱后,罗霄去护士学校念书,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变得独立与自信,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用经济独立支撑起她所有的尊严。

    有时觉得蛮心酸的,即使我们满腔热血地面对生活,可最终还是会被生活所抛弃,我们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人生很多事并不是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当你走投无路时,你也只能自己劈出一条路向前。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人生也是充满拐点的,充满机遇的,只要把握住机会,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去成就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奋斗去拼搏,终有一天会成为心目中的自己。

  • 2、 《文明的拐点》读后感800字

  • 3、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

    《历史的拐点》是一部由余乐和张晓敏共同导演的纪录片,由王志飞、鲍鹏山和李山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集才7分钟就出来个作家有不详的预感......。纪录片里一般出来个什么作家啊学者啊这种不专业的人说话基本就没法看了......景监就被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太监了......他是一个宦官这么一类的角色吧......李山教授比较逗。。中国的历史纪录片为什么老是要用奶酪这个词?。。商鞅变法的部分强势修正了若干年前那部被吹上天的大秦帝国裂变......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讲的很清楚绝对不是裂变里吹的那么伟大

    6集汉胸之战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片子牛逼哄哄的叫历史的拐点......其实也就是讲述都知道的事情。。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的百姓普及片吧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

    4级澶渊之盟。。公园十二世纪初说晚了一个世纪这样的错误......。。怂朝戴花饮酒怂朝的事情越看越怂史上最怂的朝代

    优点:还原历史场景有水准

    复制的历史画面较精美,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所模拟的历史人物只用眼神、表情、姿态表意,而非语言,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方式。它不会因为人物一开口,被一副京腔强托着穿越时空,也不会因为一副别的什么腔让人觉得滑稽(央视某纪录片曾经出现过河南腔)。

    缺点:文痞叽呱谈军人。

    某老师,你好有材,你最了解李广的内心,他那一刀就是因为大将军没让他获得最后封候的机会,所以才要自我了断。你肯定认为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候,可李广就是笨得没法,连个封候也捞不上。一个得赏辄分其麾下,士卒不尽食自己不尝食的人,难道不是把这种封候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下属吗???

    将军李广不计较赏赐封候的那些名利,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看重自己作为军人的荣誉,他敢于以小迎强,敢于自曝杀降之丑,敢于剁霸陵尉,这些跟封候半毛钱关系没有,但却关乎一个军人的尊严。

    将军李广,当然不会有皇亲国戚们的天然优势,却会因为自己善战而树大召风,皇帝说李广数奇,我看是匈奴人对他防范有加。汉军中好死不如赖活并且拥有各种唬人头衔的将军一大把,李广没有这些, 李广只是一个纯正的军人,他有纯正军人的一身,自然也不会瞧得起屑小鼠辈。选择死对一个壮志未酬的人来说是个悲剧,但对一个军人来说,却未必不是完美的句号,至少千年之后有一人认为他树立的是一座最伟大军人的丰碑,并且同他两千多年前的荣誉一样,这个荣誉超越种族。

    回头再来说说中华文

  • 4、 《历史的拐点——商鞅变法》纪录片观后感

    商鞅变法:历史的拐点 《历史的拐点商鞅变法》纪录片观后感 十一国庆假期,我在家里看了大型纪录片《历史的拐点商鞅变法》,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了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具体情况,心中很是感慨,特写下此文纪念。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国在战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当时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向秦孝公觐见,说的大多都是以仁义治理天下的道理,但对于当时急于在执政期间做出成绩的秦孝公来说,那些道理虽然对治理国家有用,但它的成效会在几十年后或者更久才会体现出来。所以,秦孝公颁布了招贤令,这时远在魏国的商鞅,正处于不受魏国君主重用,不得志时,他急切需要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于是,他怀着一颗向往光明的心,踏上了他的秦国之路。 商鞅到了秦国,他找到了一个名叫景监的宦官去向秦孝公来引荐自己。于是商鞅获得了第一次觐见秦孝公的机会,一般的人,可能会在第一次面见君王时就直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但是商鞅并没有,他开始给秦孝公说以前那些迂腐的治国理念,秦孝公是越听越生气,过后,秦孝公大骂景监,说他找来的是个什么人!第二次的机会又来了,商鞅这次依旧没有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以迂腐之道向秦孝公诉说,这一次,秦孝公已经是听的昏昏欲睡了,商鞅的心里这才有了底,他知道他可以开始在这里开始他的变革之法了,他以法治国的理念将会得到重用,原来他前两次之所以以迂腐之道陈述是为了试探秦孝公是否有耐心,是否有宽广的胸怀,因为一旦变法,这两点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不可少的因素。当商鞅第三次觐见时,他开始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当谈到以法家理念治国时,秦孝公的眼神开始变得锐利了,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都在一起交谈,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商鞅变法开始悄悄酝酿了。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候他首先要取得的就是人民的信任,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变法将无法实施,于是便有了徒木为信这一事,通过这件事,商鞅取得了人民的信任。 商鞅开始变法的第一项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以前秦国的田地是像井字一样,周围的八块田由私人耕种,中间一块是公田,政府的,这一块田是由这八家合种,然而,每年收割时,私家田
  • 5、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6、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7、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8、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奥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 9、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项链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一)

    由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写的《项链》乃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我读后感觉其内容曲折蜿蜒,扣人心弦,并且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

    《项链》一文描写了女主人公瓦赛尔太太十分虚荣,为在舞会上引人注意,而丢失了向朋友借的一条珍珠项链。一家人从此只好省吃俭用,努力工作,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凑齐了买项链的钱,他们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还给朋友,而朋友告诉她,借给她的项链是一件人造品,只值几百法郎。瓦赛尔太太后悔莫及,痛恨自己当时太贪图虚荣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别人比吃比穿,最后却落个惨败的下场。比如说,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些女人感觉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就去染发、美容,有的甚至不惜几万块钱去整容。我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不顾父母劝告做了整容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了,她不仅没变漂亮,本来的面貌也被毁了。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做人不应该好面子,不应该有虚荣心。

    《项链》不仅是一篇内容精彩的短篇小说精品,更是一部含有深刻道理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果你对这篇小说也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在书店里挑了一本书,《羊脂球》,里面有好多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遗产》,《一家人》,《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这些都是莫泊桑写的。不过这么多篇小说中,我还是最喜欢《项链》这篇小说,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迷恋虚荣浮华,为图一时出风头,而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一家人只好省吃俭用,东借西借,好不容易凑足3万6千法郎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赔给人家。为偿还这笔债务,他们夫妻俩赔上了十年的辛酸。后来罗瓦赛尔太太从原项链主人那里得知,那条丢失的项链只不过是一条只值几百法郎的人造品。这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读后使人追悔其过去,更揣想其未来。

    如果罗瓦赛尔太太当初不去借项链,她就不会赔上十年的辛酸。这也只能怪她自己迷恋虚荣浮华。哪一个人不爱美,但是过度的爱美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要经常注意身边那些小的祸患,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积成大祸,对事物的钟爱要适度,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结果。

    大家千万不要学习罗瓦赛尔太太,她那种迷恋虚荣浮华,过度的爱美

  • 10、 《自我》读后感(读后感)

    本书讲了什么是自我,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如何认识自我,自我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虽然书中讲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但既然人类大多生活在社会的环境里,所以自我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射。书中的很多话题都是从对自我的意识开始到理解这样的看法以及在他人的眼里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体验。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我们的成长,是先有身边人的评价即社会反射,从而形成意识,再不断印证自己的意识的过程。只有当你不断去做相反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想法才能被改变。为什么有钱人要做慈善呢?是因为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还是好人。那么我们可以用自我意识的特点来做些什么呢?

    1、改善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自我妨碍,为的是不想看到自己失败。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这样的感觉可不好。但实际上,上帝对人类是公平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才能成功,成功的那群人只是过了失败那条坎。

    2、学会正确地赞美别人。当别人特别在意自己的某个部分时候,就是他需要被认同的时候,这个时候恰到好处的赞美会事半功倍。比如赞美爱买衣服的人漂亮,爱买书的人聪明,爱说话的人健谈,文静的人懂思考,害羞的人可爱等等。

    3、控制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产生于人们寻求同一性的失败。比如说你工作努力却被指责偷懒,你觉得你讲道理别人说你胡说八道。你应该明白很可能别人说的很的很对,但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书上说了“积极的错觉才能保证健康的心态”。

    4、设置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会使你的“自我“意识到你的进步,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促使你坚持下去。

    人类生来就拥有自我,并在整个一生当中都在探索自我。我们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环境的反射,我们利用自尊来处理这些反射回来的自我认识,通常高自尊是更积极的认识,低自尊更消极的认识。人的自尊就是掌控感和安全感,形成于儿童时期。最后,我们用这些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希望行为和认识具有同一性。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会增强或改变我们的认识,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健康的心理是过份积极的自我认识带来的。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拐点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拐点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拐点读后感、2024拐点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