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 地图 >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2024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相关栏目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热门栏目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推荐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共 5947 篇)

  • 1、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这个晚上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养育,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

  • 2、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一: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在《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的卷首语上这样写到: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在本书中作者用清晰活泼的笔调,对孔子的教学及《论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间旁征博引,用钱穆、章太炎等学术大师关于孔子的研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

    大教教心;学第一,教第二。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跟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来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老师,以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心中有爱。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自己所爱做的事情。孔子的非凡之处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从三十岁执其教鞭开始直到去世,孔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学。他对教学无限的爱超越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本身,让众多的弟子紧紧围绕在他的周围,努力求学。

    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才会有很好的心去教。要培养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习,并随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学而时习之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学,而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如何学而时习之,用自己的努力求学和不息探索,为学生的求学、正心做榜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人生道路。这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正确轨道。孔子快到五十岁时依然真诚地对学生说自己还没有明确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所以要再积累几年,准备从五十岁的时候钻研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的《易》,使自己能够成为在《易》里面读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教心。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虽然孔子自己未提出大教教心这样的说法,但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培养圣人之心正是朱熹为什么从事教学的根本理由。真正的教学是从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是圣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先祖,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用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

    【篇二: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用了几天时间将周勇所著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细细

  • 3、 跟孔子学做人读后感

    跟孔子学做人读后感范文一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孙汉洲所着的《孔子教做人》一书。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我看来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八个字,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子贡请教有什么可以终身行之的问题时说:那可能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给别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也就是相当于换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设计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和困难。我想这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基本。

    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当我们心情烦躁不安时,懊恼时,请提醒自己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跟孔子学做人读后感范文二

    本学期限拜读了高欣编着的《孔子叫我们宽容点》其中第一章《孔子做人之道》。它让我知道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教他的学生做人要可能宽恕就是恕别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给别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遇到与人相处上的问题,应换位思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

  • 4、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大井寄宿制小学 刘文涛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书的魅力就是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可见,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更为重要。 看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的自序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但当我品味完第二辑的文章以后,或许我已经有些了解作者的想法。 在作者看来,现在的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这一内容再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想真的是有这样的困惑。 新课标下的“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他们不仅给老师带来繁重的工作,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群、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有的同学为了躲避同学的歧视逃学旷课,心中充满了仇恨,有的甚至偷东西,破坏公物等。这些学生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的差异,加之于一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产物。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来,

  • 5、 《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读后感600字

    趁着五一假期这几天,我继续品读了学校的漂流书《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是这节课少了点什么。我们平时节后也经常会问,这节课结束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总是说说而已,很少寻根问底,找出答案,这里面为我们总结了三点。

    少了点儿说让学生能懂得话。高深莫测不如简单明了,吴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要想知道这个数,就要先拐个小弯弯儿。在拐小弯弯儿的时候小弯弯儿多么形象啊,就是这样形象、易懂、亲切的话太少,我的学生才经常兴致不高!

    少了点儿巧妙的煽风点火。吴老师的课堂不仅有机智的捕捉,更有煽风点火式的巧妙利用,吴老师在讲授《解决问题》时,针针3+4+3=11和3+4=7两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的生生之间的小小辩论会,利用学生资源,煽风点火让课堂高潮迭起!

    少了点儿针对性的激励评价。同学们不仅看到有树,有桃子,有猴子,还能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对象,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同样,吴老师也很佩服刚才得7的同学,因为他们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学会了跟同学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他们还能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纳同学的想法,我建议,掌声送给他们。

    可以看出吴老师的课堂是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力量的课堂!真情不是千篇一律的表面的夸赞,而是立足于学生改进发展的针对性的积极评价,由此,学生不仅能收获自信,更能获得改进的方向,唤起成长的动力。

    少了点儿这个,少了点儿那个,归根结底是少了点儿吴老师所倡导的儿童观和儿童数学教育观,少了点儿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与了解,把课堂当作与儿童智慧碰撞、心灵交汇的舞台,为学生带来知识、智慧、思想、方法,才能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数学印记。

  • 6、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近期重新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

    记得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

  • 7、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最大的感受是,闫学老师很诚恳、很实在。他没有跟随什么大潮流,一味的吹捧和夸夸其谈,而是用敏锐的眼光和智慧,诠释了智者的思想和教学智慧。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读后让人醒悟和清醒。不禁沉思。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老师?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思考。更重要的是闫学老师依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教师进行了剖析,使我们的眼前一亮,更感觉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恰是用智者的思想,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思考的盛宴。我们要做这样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闫学老师书中这样阐述:越有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上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就越是鲜明的。我个人追求一种如茶般幽远芬芳的课堂教学风格,这固然与我自身的性格与志趣有一些关系。我更觉得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静心思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在平等的对话中互相启迪,将思考引向深入。这样的课堂不会有意制造感动,也不会专门营造轻松,它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一个思考与品位的空间和时间。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课堂才能远离浮躁,远离喧嚣,才能成为学生生命得以成长的地方,才能成为学生能够自由呼吸的地方。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我们老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所在,这也是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2017-2018学年度教师读书计划 一、活动主题: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教学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奖校本研修与教师阅读相结合,将阅读书目与研究问题联系在一起,让更多的教师掌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学以致用,使课堂成为教师“愉快教”和学生“有效学”的良好平台。 三、阅读书

  • 8、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优秀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读来,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名字。那种一读倾心,再读仰慕、崇拜的感觉历历在目,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寻觅大师的足音。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www.dhb100.com/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

    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对教育,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怀。是的,我们都是时光的穷人,我们不只是惜时如金,会思考,敢前行,我们拥有一颗坚定、执着、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让我们铺下身子,静下心来,融进文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邂逅高贵的生命,愉悦自己,欢喜他人。

    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闫学老师

  • 9、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 10、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 2019-10-20

  • 2019-09-26

  • 2019-09-30

  • 2021-08-20

  • 2019-10-24

  • 2019-10-12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11

  • 2022-12-25

  • 2023-06-11

  • 2023-06-0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4-18

  • 2023-06-09

  • 2019-10-29

  • 2023-06-01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6-03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1-07-24

  • 2019-11-11

  • 2021-09-15

  • 2023-04-28

  • 2019-11-12

  • 2019-11-08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2024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