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 地图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2024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相关栏目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热门栏目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推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共 654 篇)

  • 1、 [跟我写读后感]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版(5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跟我写读后感]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篇一】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其精华部分,另从他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多观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学生情况,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一、在听课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

  • 2、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优秀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读来,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名字。那种一读倾心,再读仰慕、崇拜的感觉历历在目,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寻觅大师的足音。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www.dhb100.com/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

    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对教育,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怀。是的,我们都是时光的穷人,我们不只是惜时如金,会思考,敢前行,我们拥有一颗坚定、执着、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让我们铺下身子,静下心来,融进文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邂逅高贵的生命,愉悦自己,欢喜他人。

    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闫学老师

  • 3、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优选范文)

    在读《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每个章节,甚至每个字眼时,时不时地会心潮涌动、反思连连。至此,整本书已经读完,也很想用精炼、高深的文字来言表自己读后的触动和心情,但迫于自己的言语功底,此刻只能留下“只恨言语浅”的遗憾。此刻,电脑前面的我,思路跳跃性较强,跟着这跳跃的思路,偶记一些我再读《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一点感触。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m.dhb100.com

    在读《怎样批评学生》的环节,我触动最大。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批评学生的做法竟然被苏霍姆林斯基贴上“教育无知”的表现。这让我想到班里学生写的一篇作文:上班主任的课最是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哪位同学触犯了班主任的导火线,老师就会突突这个,突突那个,最后还会突突全班......当时,改到这位同学的作文,不由得笑出了声音。在读到这个章节,我知道了:本想通过“集体训斥”,希望学生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尽可能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不宜通过集体训诫的形式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惩罚、批评学生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惩罚、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批评不应该成为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很有同感,幸好读到,多读多学多反思吧,希望以后自己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能智慧一些,这样,班主任工作可能就会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宽容。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学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老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才能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知道了知识才能哺育自己,知识才能给我前行的力量,教师的阅读是一种提升,一种丰厚。

    雪落无声,花开无语,润物无音,影响无影,成长无形。一切却这样悄悄然、欣欣然,暗沁人心......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m.dhb100.com

  • 4、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教师》读书心得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教师》读书心得 ——交流 从心开始 大井寄宿制小学 王铭鑫 教师,是一个拥有美誉的称号,亦为神圣之职业。“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韩愈《师说》只是对教师的一个角色进行了阐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不仅是疑难知识的解答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启发与开动者。也许只是课堂上你一句赞许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手势,只要出于真心,在他们的心里都将会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可能,下一次他们面对你的时候会用最天真,最纯真的眼神望着你,那里面包含着一个孩子对于你所有的敬仰与爱戴。 我们都说,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就是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也就是真正的知晓他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这项工作难就难在这是一个探索人内心世界的工作。人的心,复杂而广阔,加上外部事物的繁琐,教师很难去了解一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便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和空洞知识的传播者,以至于我们与孩子的内心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我们都为彼此设立了两座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孤岛,孤岛上住着气愤学生不懂事的教师和无奈老师不理解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学生。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亲切却又不失严厉的告诉每一个教师: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现在细细想来,最为一名教师的我真的很少去走进孩子的心灵,真的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很少去思考他们到底喜欢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很少去探索一个孩子复杂却又简单的内心世界。可能真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我们忘记了一个小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的。作为教育的传播者,或许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以心灵的纯真去塑造另一批纯真的心灵,以自己心灵的包容与爱去影响另一批心灵。当两个心灵碰撞,那种震天撼地的力量即使没有声音没有形态,但却比世间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力量,都有价值。 最为一名新教师,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要面对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会以一颗纯真的心灵去与孩子接触,以自己的一颗心灵,争取去影响更多的心灵。 大井寄宿制小学 郝玲玲 这个寒假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我被深深触动了,文中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死板的提供教学模式

  • 5、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唯有爱的星空永恒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唯有爱的星空永恒

    题记: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的教师生涯里,他捧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执著,拉着孩子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

    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我会努力用爱为学生营造爱的星空。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2024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2024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他给每一个来到帕夫雷什学校的孩子营造了一片真挚的爱的天空。实践证明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向父母那样充满深厚的爱,不放弃一个孩子,呵护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温暖他们需要爱抚保护的身心。爱学生有技巧,我的感悟如下:

    一、用爱抚平受伤的心灵。

    我教过的第一个班里有一个很文静的女孩,整天不声不响,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本以为这样的孩子比较乖巧,学习应该不错,但她的学习可是一塌糊涂,作业经常完不成,错误不断,几次小考也都不及格,这样下去这孩子可要跟不上了。我只好找来了她的家长了解情况。她奶奶来了之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失去父亲、母亲改嫁的不幸小女孩,所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使他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快乐生活,胆小懦弱,不爱讲话,学习也受到影响。

    为了帮助这个孩子快乐起来,走出家庭的阴影,我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让学习进步成为她快乐的起点,于是我有意在课堂上多提问她。刚开始她回答问题声音小,还常出错,同学们一笑,她就不敢再回答了。我尽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大加表扬,受到鼓舞的她胆子也逐渐大起来,慢慢地,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自己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对她的第二部措施。放学后,我让她在学校把作业完成,当面检查,就地改正;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习功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孩子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自觉性也有所提高。第三步措施是增强她的自信心。班里的一些活动,我鼓励她参与,给她表现的机会,并让班里同学主动和她在一起玩。后来这孩子真的变了,脸上有了笑容,话也多了,考试成绩也一点点提高。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让凋零的花朵重新绽放。

    二、让爱牵着后进生向前跑。

    作为老师,都犯愁班里的捣蛋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差,还经常给班级惹事,老师得为他们伤脑筋、费口舌。我教过的第二个班级是高年级,这个阶段的

  • 6、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在跟岗学习期间,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条:

    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2、"儿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不仅要当儿童世界的听众、欣赏者,还要当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创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对待儿童要充满对人的信任与和善,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教师的眼睛,如果教师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学生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用同样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善意待人。

    这让我想起他曾经举过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淘气鬼乌拉在集体活动时跑到密林深处捣乱,他没有发脾气,而是借此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全班同学带到一个隐秘的洞穴藏起来,"我们不去找他,让乌拉来找我们"。当小淘气鬼发现大家都不见了的时候,害怕和孤独让他惊慌失措,认识到了错误,在无声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个是他把学生带到花园的一角,让他们在窝棚里通过观察过路人的神态,来学习感受别人的心情。孩子们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战士纪念碑前献花感受到她失去儿子和丈夫的痛苦,通过一次次"察言观色",孩子们冷漠的心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用善意来待人。

    这俩个例子让我很受触动,在我们的教育中多于说教少于自悟,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不应该怎样做,却很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训斥责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敌视我们疏远我们,"

  • 7、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读后感二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
  • 8、 爱——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作文500字_高三读后感

    我相信,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有文采、有爱心、有恒心的人,当世已经没有几个,甚至已经没有一人。

    他,可以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的缺点,爱他们的优点;他,可以把大自然融入他的课堂,让孩子们在享受自然中学会知识;他,可以用多样化的方法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切;他,可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在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也保持着自己不变的激情。

    他,从来不曾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从来都是用宽容和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他,就一个字:爱。

    我和他,岂止是云泥之别?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我慢慢地醒悟了,我,从来都不曾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

    自以为,我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后来发现,我有的,别人都有;我没有的,别人也都有。原来发现真实的自己后,是这么痛苦。之前的工作经历对我来说,好像变成了空白一般,我做到的,不及优秀老师的千分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你点醒了我。

    我的身边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我再也不敢随意摇摆,我想,我也应该寻找自己,我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虽然不是那么好,但也不是一点都不好,向着我的方向,我要出发了。

  • 9、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2000字

    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对于这句话,我在读《跟苏霍姆林斯基读班主任》这本书时,有更深的体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你用真心、爱心待孩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遇到过很多让我高兴、让我伤心、让我惊讶、让我苦恼、让我难过的事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记得2015年9月我被调入文景小学工作,开学第一天满怀热情的我被学校指定担任一年级六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当时的我是踌躇满志,一心想把这个班集带好,于是开学前一天就开始张罗着给本班家长打电话通知开学前准备工作事宜。这不9月1号一大早就来到了我的地盘-----一六班,等侍我的兵。快瞧,小家伙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了,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们激动、兴奋、紧张的心情。突然门外传来了号啕大哭的声音,让安静的教室顿时变的热闹起来,小家伙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原来这撕声裂肺大哭的小女孩竟是我们班的,它的名子叫甜甜(小名)。

    甜甜是一个恋母情节非常严重的女孩。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甜甜妈妈对女儿的期望,这让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哭并且能安安静静走进教室这一问题就这样缠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退去。这样的场景就慢慢拉开了序幕

    每天早上总会接到甜甜妈妈打来的电话,孩子在学校门口哭闹不肯进教室,陈老师你快来帮帮我吧!万分焦急的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校门口,看到孩子满脸委屈的泪水、母亲期盼的眼神,那一刹那我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真的不容忽视。劝告、讲道理、哄骗、威胁所有的办法用尽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我与孩子母亲商量后只能决定采取强制手段硬是把孩子抱进教室,但就是这一举动却适得其反,甜甜越发反抗的厉害那撕声裂肺的吼声一次比一次严重。你拉我推算是把孩子弄进教室但妈妈刚走这孩子就跟出教室任谁劝告也无济于事有时整整能在外面跟你耗一天时间,就在校门口等妈妈来接她,从甜甜的脸上我看到的是祈盼、哀求的眼神她希望妈妈来接她!

    那天早上那一幕又拉开了序幕,我走上前去问甜甜:想不想妈妈来接你?孩子默默点头。我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哭老师就允许你中午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跟妈妈说话,没想到这话刚一出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那小脸立马从阴天转入晴天。此时的我心里还真有些小得瑟:没想到这一招还真是好使呀!到了中午我立刻对现了自己的承诺,当听见甜甜与妈妈的交谈中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很懂事的,她问妈妈,你

  • 10、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这句出自《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其实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谁否认难教的学生确实存在吗?我相信,每一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20

  • 2022-11-02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10-28

  • 2019-10-17

  • 2019-11-12

  • 2021-07-08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3-02-23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5

  • 2021-06-02

  • 2019-10-24

  • 2019-10-20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2024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