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 > 地图 >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2024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范文大全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推荐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

(共 4021 篇)

  • 1、 《悟破习》读后感

    《悟破习》读后感

    前几天家里不能上网,没事的时候,就在看《悟破习》,还做了一些小笔记,哈哈,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也激发了我看更多书的兴趣,今天有时间整理出来,发在博客上,愿《悟破习》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 首先,第一章:悟己篇, 说到悟己,其实我也并不是很了解自己,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样吧,哈哈,不知道该怎样去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该了解自己的哪些方面,更不清楚该不该留点时间了解自己,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读一读《悟破习》吧,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哈哈! 读悟己篇的时候,有一种很神奇的效果,就像一面镜子,读的同时,会不由的、不停的反问自己一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通过不断的反问和思考,会很快的清楚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如果你是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人,更应该读一读,因为它能让你更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自己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等等,只有找到差距,付诸行动,并加以改变,才能更迅速的达到目标。不付出行动的梦想,只能变成幻想。 通过悟己,让我清楚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确实是应该改一改了,遇到问题,依靠集体或朋友的力量一起来解决,效果真的会好很多,虽然以前也明白,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思过,当我用于实践时,也确实验证了:改掉它,是对的! 我非常喜欢也十分认同这个章节的最后一句话:“只有接受,才能领悟;而只有领悟,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改变自己的人生。”

  • 2、 读史悟人生读后感

    读史悟人生读后感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随着阅历的增长,深深体会到了它的含义。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仅可以得到历史文化的薰陶和滋养,还对我们的人生有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闲暇的时候,阅读了《读史悟人生》一书,让我有所体会,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阅读此书,让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感受,其中有些历史人物对时代的更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历史人物流芳百世,有的历史人物遗臭万年。不同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泱泱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总结起来,他们都是心胸坦荡,拥有良好的品德,他们心系国家、百姓,这对今天的我们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以德为先,弘扬正气,做人坦荡,光明磊落,做正确的事情。相反的那些误国误民,总是笑里藏刀,自私自利的历史人物,为一点儿利益甚至出卖国家和百姓,这些历史人物不仅没有好下场,更让现在的人所不耻。因此,我们通过阅读历史,要做到明辨是非,做正确的事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想,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对走好人生每一步有很好的借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坎坷和碰壁,重要的是能够时刻反省自我和总结自我,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用于指导人生。

    阅读此书,有时候觉得这些历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些人的事迹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荣辱成败尽在眼底。阅读历史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时刻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做到明辨是非,善恶是非,走好人生每一步!

  • 3、 悟青春读后感

    感悟青春读后感(一)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人生的春天;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青春是珍贵的,它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它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

    一段段时光被我们消磨,端起杯子,才发现杯中水早已所剩不多。于是懊悔万分,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懊悔中浪费青春。

    青春的我们有时深感前途渺茫,失去了生活的中心与方向。有时我们会因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感到愤懑不已,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前路是迷茫而不知所措。此时,在纯洁的友谊、真诚的师情的热情支点下,我们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深感前途无量。青春岁月,感谢那生命中最伟大无私的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但有时我们面对着雾里花、水中月的花花世界,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呢?无理的取闹,无奈的眼神,沉重的叹息,都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我们沉默了。这伟大无私的爱再一次包容了我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使我们甚为感触,温情之火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是它们,让我学会感恩,学会了宽容他人。因为青春,我学会了自信。在艰难苦楚前,我们携手共进,溃败了生活的种种考验,因而希望的曙光总在前头迎接着我们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将为生命缔造出一片辉煌;因为青春,我们奋。青春的路上,摆了很多的障碍,那是滑冰运动员的摆设,那是水手的一阵乍凉,那是攀登者的一阵放松。梦想在彼岸,我站在了这一岸,却傻傻的听着mp4与梦的方向背道而驰。但摘下耳机,发现早已走不回方向,找不到曾经勾画的美丽图案。亦或者醒悟,转变方向,逆着风去寻找美丽的画面;亦或者继续下去,由此一生,最后落在深渊不见温暖。或许这是青春那独具一格的味道,带着一丝丝浓浓的酸意。但这些忧愁都挡不了我们不懈进取的决心,我们一直都努力奋斗着。

    带着你的自信,你的勇敢,轻轻地迈上青春的门槛,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已注定辉煌!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创造出炫显活力的青春;青春,是同甘共苦的情,一辈子守候着。

    偶然间,发现自己已步入了令老人羡慕,中年留念,少年向往的青春,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我们在思索、在探寻、青春是什么呢?

    青春是破土的小苗,显示勃勃生机;如东升的朝阳,射出万丈光芒。

    青春是一条河,平静时,泉水叮咚,展示出清澈的青春;激荡时,汹涌澎湃,放射出青春的激情。

    青春是一首歌,我们正当朝阳初升的年龄,正是爱唱歌的时候,在歌的海洋中,荡起充满希望的双

  • 4、 《物无涯,悟无涯》读后感1500字

    前段时间,因工作需要,我在百度上搜集与散文相关的素材时,找到了卞毓方老师写的《物无涯,悟无涯》一文。读完,颇有所感,篇幅虽则短小,却意蕴深厚。

    当时,事务繁杂,我并没着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及至上个星期,有幸与卞老师一见,方觉自己须得写点什么才好。

    卞老师皮肤白皙,个子高且瘦,戴着眼镜,言辞温和,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睿智而学识渊博,让人印象深刻。他虽是一九四四年生人,但看上去也就六十岁出头的样子。我想:似他这般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必定经得起众人的检验,值得世代传承罢。

    最近两天,我重读了《物无涯,悟无涯》,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卞老师在此文中一共谈及了两件事:一件是贝叶经事件,另一件是扇面题字之事。

    贝叶经事件发生在书法家薛夫彬和季羡林老先生的身上。

    薛先生身边有件稀罕物:上下是两块木板,中间夹一叠树叶,也分不清是什么树叶,有二三十片,叶上刻着许多字,好似藏文,又好似蒙文。叶片被髹过,铮明透亮。当薛先生听闻季老可能识得叶面文字之时,便没有过多地迟疑,托欧阳老师转赠给了季老。作为文人,薛先生并不那么看重金钱,他更关心的是谁能够识得叶子上面的字。季老当然清楚这份贝叶经不单具备丰富的研究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于是,叮嘱亲人,将来自己不在人世了,记得将此物物归原主。然,薛先生表示:既是自己已送出去的礼物,断然没有再收回来的道理。

    他们两位的君子之风令卞老师极其钦佩、欣赏。

    此文,卞老师高度赞扬了薛先生和季老不为钱财所动的高尚节操。张爱玲说:你欣赏的那个人,就是你赤裸裸的品味。我想:读完此文,大家应也会和我一样,在卞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这样的风度,正是现代大多数人所欠缺的精神品质。如今的社会,人们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

    其后,卞老师笔锋一转,陈述了扇面题字之事。

    故事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姚志祥先生通过卞老师转给季老一把折扇,折扇的一面,是杨秉辉先生的绘画作品,另一面,右半为诗人余光中的题词:若要快活/当先慢活/乡愁无涯/文化有根,左半暂且空着,姚先生想劳烦季老赐墨宝悟无涯三字。因物与悟音同,季老下笔之际写成了物无涯,待至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修改了,季老遂略作沉吟,在下边添写了悟无涯。

    这是老知识分子的略作沉吟,如若,胸中没有足够多的墨水,又如何在短时间内想到这一点呢?季老博学多识又思维敏捷,同样令卞老师极为赞赏。

    可以说,当代大部分

  • 5、 悟破习读后感

    前几天家里不能上网,没事的时候,就在看《悟破习》,还做了一些小笔记,哈哈,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也激发了我看更多书的兴趣,今天有时间整理出来,发在博客上,愿《悟破习》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

    首先,第一章:悟己篇,

    说到悟己,其实我也并不是很了解自己,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样吧,哈哈,不知道该怎样去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该了解自己的哪些方面,更不清楚该不该留点时间了解自己,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读一读《悟破习》吧,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哈哈!

    读悟己篇的时候,有一种很神奇的效果,就像一面镜子,读的同时,会不由的、不停的反问自己一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通过不断的反问和思考,会很快的清楚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如果你是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人,更应该读一读,因为它能让你更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自己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等等,只有找到差距,付诸行动,并加以改变,才能更迅速的达到目标。不付出行动的梦想,只能变成幻想。

    通过悟己,让我清楚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确实是应该改一改了,遇到问题,依靠集体或朋友的力量一起来解决,效果真的会好很多,虽然以前也明白,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思过,当我用于实践时,也确实验证了:改掉它,是对的!

    我非常喜欢也十分认同这个章节的最后一句话:“只有接受,才能领悟;而只有领悟,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改变自己的人生。”

  • 6、 读书悟 落花情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常常牵着爸爸的手去赏花儿。记得有一次,我问爸爸:“爸爸,您最喜欢什么花儿?”爸爸说:“我?我喜欢落花儿,也就是落红。”我笑着说:“爸爸真傻!爸爸真傻!枝头颜色鲜艳,芳香扑鼻的花儿您不喜欢。您喜欢皱巴巴的落花儿。”爸爸摸摸我的头说:“你还小,不懂。社会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么傻的人。”我对爸爸的话没有理解,却只顾赏花追蝴蝶去了。

    直到去年我九岁生日,才对爸爸的话有了理解。我生日这一天,爸爸因为工作忙不回家。我委屈的泪水吧嗒吧嗒的落下来。爸爸在一所边远的国门学校工作,学校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为了这些留守儿童,爸爸常常晚上不回家。可我万万没想到,连我的生日他也不回来。我越想越委屈,便“呜呜呜”的哭出声来。

    这一幕被妈妈看见了。妈妈把我久久拥入怀中,帮我擦干眼泪,递给我一本书郑重的说:“孩子你看看这本书吧!你会理解爸爸的。”这本书名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里面的一则则故事感动着我。特别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渐渐明白:各行各业的人们在默默地奉献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有爱心,讲奉献。”不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想到这我不禁脸红了。

    当妈妈为我点燃九根生日蜡烛,红红的火焰燃烧掉我的任性、自私。这时爸爸发来微信图片:一幅满园的花,满地的落红。下面写着:不为浮华遮望眼,愿做春泥化落红。孩子,有无数老师的奉献,才有你们的幸福生活。不要怪爸爸。

    这时,妈妈让我打开《小学生必读诗词》。我找到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慢慢品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靠着注释我理解了落花精神——默默奉献。

    我深深的感动了。老师们默默的坚守,可以让一个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亦可以将一位位老师的青丝变成白花,能让一颗颗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

    后来,我再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感觉每一字里行间,都在播撒着爱的种子,奉献的力量。让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经典妙语:“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道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我深深理解了爸爸与落花的不解之缘。我似乎也爱上了落花。

  • 7、 名著读后感:读《赤子报国心》所感所悟

    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追求;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价值的追求。爱国,是一个中国人必备的素质。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亘古以来的共同情怀。

    《赤子报国心》是一篇以写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为了祖国放弃了在美国原有的一切,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和美国政府的挽留,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的故事。在归途中,华罗庚写了一封致美国留学生的公开信,使人最震撼的一句,就是: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回国之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读完了《赤子报国心》,我明白了:正如林则徐所说的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做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班争光,为校争光,为国争光。当然,爱国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国旗下庄严敬礼是爱国;在外有文明素质,表现中国人的风采,也是爱国;自己恪守本职,尊法守纪,更是爱国。爱国并不是一个狭隘死板的定义,不是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爱国。爱国,就是你想为国家做贡献,愿为国家做贡献,去为国家做贡献,这就够了。当然,爱国应是理性的,爱国还要守法。爱国,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去诋毁他国,殊不知,如果这样做,并不是所谓的爱国,反而是在为自己的国家丢丑。

    在此,我向所有爱国者呼吁:爱国,不仅是一种朴素的情感,而且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不做有损国格的事,为国争光!

  • 8、 读后感大全:词&悟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与你再相见

    泪水湿尽裳

    三千多个与你分别的日子

    不必说

    你我都懂

    伸手

    想拥你入怀

    确发现

    都是幻影

    原来

    我与你只能在梦中再相见

    原来

    逝去的

    终生不可再得

  • 9、 《人口原理》读后感

    《人口原理》读后感(一)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5——1834),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他是有名的经济学教授,撰写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如《地租的性质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价值尺度》等,但真正使得马尔萨斯出名的还是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著作《人口原理》一书。本书出版于1798,后来一版再版,书的内容也一再扩充,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就得商业体系逐渐被打破。在这个时代里,资本的孳生扩展性导致了原始积累过后由“圈地运动”导致的大量无产者出现的局面,无产者大量涌进城市寻求谋生出路,然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两大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出现并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工业不仅使广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而且使雇佣工人也愈来愈多地 被抛向街头。资本家使用机器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 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工人变成机器的附庸,终日从事令人疲惫不 堪的体力劳动,引起了工人生理上的畸形发展。机器 的使用还成为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手段。18 世纪后期 15 小时工作 日被认为是正常的。农民被剥夺土地,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大批失业,使英国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反抗运动遍及英国各地。1769 年英 国政府曾颁布破坏机器者处死刑的法令。但 1779 年一些地区参加捣毁机器的 工人仍多达 8 万。

    读完第一章,我发现那种仰望大师的崇敬之心尤然升起,人口,这个词是多么复杂的状况,可能我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竟然还有可以称为“人口原理”的东西。中国的人口、亚洲的人口、世界的人口,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原理?第一章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是马尔萨斯提出的两条公理,显而易见,它们是不必受到质疑的:

    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马尔萨斯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原理》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两条公理上的。从极其简单的公理推导出复杂的结论,在物理领域,我佩服的是爱因斯坦;在社会学领域,我折服于马尔萨斯。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这一点不需要特别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口增长的基数是多么小,由于其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任何社会限制,理论上人口总数将变得非常

  • 10、 读金字塔原理有感
    读金字塔原理有感 这是我参加的“桂花树下读书会”看的第二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当看到第100页时,有点看不下去了,跟桂花树下发起人杨老师说有点看不太懂。杨老师回答:看这本书要结合实际操作,不要生看! 我就没有再硬生生地看。后来,我无意间翻了下新买的书《“图解思考”术》,发现这两本书的性质很接近。于是先把图解本看了,再来看《金字塔原理》就比较容易懂了。 其实,我打心里非常非常地感激杨老师。因为我只是看了第二本书,但我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受益。看书最大的收益是能改变思考,的确第一本书给了我培训的素材和内涵的修炼提升,那么第二本是一种思维的改变。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刚转职业培训师的时候,我看了这本思维书,太及时及有用了。 我最大的思维改变,不是学了多么好的逻辑思路,而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训时选精美的图片、秀高大上的ppt这些形式上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展现给学员的内容。你能给学员带来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我定下心来学“3”的魔力,这点太管用了。以前,我做课件时一个主题下有n个论点,思维模糊,只知道要分享给学员我所知道的,一股脑儿全放一起,像大杂烩。我以为这就是我的诚心实意了,因为给了全部。但实际上,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学员们对于这种大杂烩,很难吸收,很难理解。我只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传达到位了,在自我的状态里。现在,突然豁然开朗!课程的呈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先摆好观念,学员需求摆第一,他们能学会我的课程内容是关键。“3”是我的幸运数,我也是才知道的,也是学习了一本《数字密码》才知道的。看来我从事这行,天天要用“3”,这“3”还真是我的幸运数字啊!原来,学员的思维是要好的引导。不论我如何能讲,口才再好,也要用“3”字法。即要将表达的主题进行分解,不能分解成太多份,“3”份是最佳的,容易记住。 我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说话有条理的,像事先背过一样的。他们往往就是这样表述的:接下来我跟大家讲三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没想到,我也可以做到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可以训练而提升的。经过职场十几年的历练,我已经学会正确表达我的观念和思路。现在有了这个金字塔方法,我能更好地让任何一个听众、学员、观众来理解我的话,从而得到真正的分享! 通过这个方法,我将手上的两个正在开发的课件大纲,全部重新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2-04-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1-11-22

  • 2023-05-04

  • 2019-09-26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12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
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大全,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2024,更多读原著悟原理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