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互联网

《品悟》读后感1000字。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品悟》读后感1000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愿世间的关爱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随地生根……——题记


这个假期,我读了《品悟》这本书。这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书,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只要多给别人一点关爱》。


莱昂尼的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名叫露丝,她邀请了班里的36位同学参加她的生日宴会,莱昂尼和其他35位同学都不打算去,没想到莱昂尼的妈妈坚持让她去参加,还让莱昂尼给露丝买了一份精致的礼物。整个生日宴会只有莱昂尼和露丝两人。她们一起玩了所有的游戏,莱昂尼赢了许多礼品。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描写的:“妈妈紧紧地抱住我,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她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正是在那一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确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对露丝的9岁生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妈妈对我的一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诗人说:世界本是一张白纸,关爱让它变得色彩缤纷。哲人说:关爱不仅让被爱者受益匪浅,还让关爱者精神高贵。读完这篇文章,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真切地体会到:当朋友需要你的时候,请不要拒绝,伸出你的友谊之手,慷慨地给他人温暖。多给别人一些关爱,你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读着文章,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亲眼所见的那一幕: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引人注目:他头发花白,衣服上有许多补丁,双手肮脏不堪,还捧着一只碗,眼神里充满着乞怜。也不知为什么,在这条街上众多乞讨者中这位老乞丐特别令人同情。过往的人们毫不吝啬,纷纷把身上的零钱丢进碗里,如果实在没有零钱,也会给他一个善意的微笑。从而,他不必担心自己每天的温饱。


当夜幕降临,街上的霓虹灯闪烁不定,他也“收工”了。当他拐进一条偏僻的巷弄时,一个阴暗的角落里住着一位双脚残疾的人,他脸上露出痛苦、无助的神情,面前同样放着一个破旧的碗。这条小巷平时无人过往,他的碗里也总是空空如也。老乞丐看了看他,又扫射了一下他的那个碗,在黑暗中轻轻叹了一口气,走向正在熟睡的乞丐,掏出自己所有的“收入”悄悄地放进他碗里。然后不动声色地离开……


一声叮咛,一句问候,一次温柔的爱抚,一丝牵挂的眼神……关爱,从来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可以无处不在。世界因此变得无限美丽。


有人说,没有眼泪的眼睛是干涸的;有人说,没有梦想的夜晚是黑暗的;我说,没有关爱的世间是苍白的。花儿受到了太阳的关爱,因此世间有了万紫千红,百花竞放齐争妍的美景。鹰儿得到了蓝天的关爱,因此天空有了盘旋环绕,利锋直刺云霄的豪情。水儿得到了大地的关爱,因此四海有了水滴石穿,百川竞东流的奇瑰。


在蓝蓝的天空下,在茫茫的大地上,让我们一起播种爱的种子,让关爱,轻舞飞扬。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品三国 悟三国


品三国 悟三国——读《三国演义》有感

说到《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与故事,大家可能都能如数家珍了吧!里面有聪明机智的诸葛亮,有有勇有谋的曹操,有蜀军五虎之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有胸怀大志的刘备等人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因而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了!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三分天下,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当时汉朝内乱,汉朝当时的宰相董卓废了当时的皇帝,让当时的二皇子成为皇帝,因为那时的二皇子还很小。董卓为了权力杀了很多反对他的人,而他被他收为义子的吕布杀死。之后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联手才将吕布杀死,成了著名的三英战吕布。

刘备成为城主的时候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就在刘备请了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遇到了赵云,刘备又与赵云结为兄弟。从此刘备等人自立一国,国号蜀。

蜀、魏、吴三国从此征战不休。过了几年,蜀国和吴国联盟一起向曹操统帅的魏国宣战!

建安五年,刘备兵败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时,护送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起去寻找刘备,关羽经过五道关口,斩下曹操六员大将的头颅,最终与刘备相会。读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想为关羽申辩:人家关羽拼死回归蜀国,张飞你为何阻拦?

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来复仇。慌乱中,糜夫人母子与赵云走散了,又杀会了寻找。发现糜夫人已经死了,这时曹军杀来,赵云推倒土墙埋了糜夫人,就抱起阿斗往外冲,回到了刘备的军营里。读了赵云《单骑救阿斗》的故事后,我想对刘备说:刘备,你有赵云一员大将是何等的幸运啊!

又过了好些年,蜀国走向了衰败。衰败开始时关羽死去了。那时关羽得知荆州失陷了,又有人投敌。关羽大怒,昏过去了。待关羽醒来,决定去麦城。之后关羽关平等人被俘,最后被杀死。自从读了关羽的故事中《夜走麦城》后我就恨自己没有生在三国时代,如果我在三国时代出生我一定要让杀了关羽的人血债血偿。

在蜀国的快要亡国的时候,司马懿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之地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些文官,没有一员武将。诸葛亮披上一件宽大的长衫,戴上一顶便帽,登上城楼弹起琴来。司马懿看了,生怕有计,下令后退。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后我就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机智,如果我生在三国时代我一定要和诸葛亮一决高下。

我从《三国演义》中的人上学到许多东西。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从曹操和刘备身上学到胸怀大志是成功的基础;从关羽身上学到做人要讲“忠”和“义”;从张飞身上学到做事不能鲁莽;从赵云身上学到做人要勇敢……如果我能把《三国演义》中所以人的优点于一身的话我该多么完美啊!

所以我现在要努力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修炼自己,为将来更优秀的自己添砖加瓦。

品兽性光芒 悟人生真理 ——不雅《雾都孤儿》_1000字2024


当环境不存在娇惯,人的生命另一面定会生长出倔强或者忍耐的花朵,就像那野草长在贫瘠的沙地上,虽然艰难却仍不愿放弃。

——题记

暮色沉下后,空气中弥漫着醇香的米粒味,全家人便一拥而来,围拢在桌边,恣意的享受母亲烹制的美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种幸福感于心中深深的蔓延开来…

在黑暗中正放映着感人至深的影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如此卑微的生活在世上…

当他降临于世后,上天似乎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父母将他抛弃,生活无依无靠,在他漫长的成长路途中,有太多的荆棘在等着他去跨越。他不曾体会常人所说的父爱母爱,他唯一拥有的是孤儿院院长的那小小施舍,但还是终日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天性善良的他在孤儿院受尽欺凌,最终被迫流浪于英国伦敦的接头。是的,他就是奥利弗·特维斯特…

黑云笼罩了天空,他开始了那无奈的流浪生活,那望不尽的路途,想着,下一站的栖息地在何方,他该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几乎渺茫的眼神在频频张望中,又辗转落入了在伦敦横行霸道的小偷童党的魔爪中,同样是备受欺凌,身体上的摧残,心灵上的折磨,更有违背人格的痛楚…

某次,他被迫与小偷做同党,谋划着一起偷窃活动,即使在人格与利益的冲突下他毅然捍卫了自己高尚的人格尊严。同时他很聪明,制造当时混乱的场景拜托了那场噩梦…

不知是否因上天的怜悯之心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小男孩身上,让他得以有缘遇上了善良的老作家,并被收为养子。从此,他不再因生活的无助而苦恼,开始过上了美满滋润的生活。然而世事难料,噩梦并非结束,童党老大头目得悉他在富裕家庭生活,计划潜入老作家家中进行大偷窃,并陷害奥利弗,因为他的不从,竟遭到子弹的袭击。彼时,天空中充斥着邪恶的黑云,但时不时也会有白云的浮现,所幸的是,他的顽强毅力使他重获新生,更有幸者,在经过这跌宕起伏的转折后,小偷同党都已被警察抓捕,而奥利弗也再次回到老作家的身旁,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了家的感觉真好!

影片结束后,我一颗悬在半空的心落下了。是啊!“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眼观大地一片祥云的景象,多么和谐啊!奥利弗,在你面前我是卑微的,因为在心底唤发了对你深深的敬意,你那矫健的身姿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不记得那夜幕下,随着情节的煽动,是否感动,但只见那衣袖边已是泪痕斑驳了,想必那所有热爱生活的朋友们一样和我感同深受。让我们发起深切的呼唤,珍惜我们美好的生活并为此而不断奋进吧!追求无限的梦想,面对坎坷曲折永不低头,迈着坚定的脚步走下去…

翌日清晨,朝阳缓缓升起,我的生活竟在这新鲜的惊喜里觉悟了…

穿过时间的罅隙,记忆的空间豁然开启,忆起海子的诗“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啊!多么惬意的生活啊!只是梦想太远,遥不可及,并非伸手可得的鲜花。好在我可以做梦,梦醒后,让我们怀着一颗诗意的心情,面对生活的大海。我们的心中应该永远怀着春暖花开的期待以及大海般昂扬的斗志,去奋斗我们的人生吧!

——后记­

细品童话·深悟其意——读《小王子》有感


初闻《小王子》,听人讲这是一部不一样的童话故事。对于童话故事毫无抵抗力的我立马网购了这本书。在拿到书的那一刻,看到封面上的卡通图样,我的内心充盈着期盼与甜蜜。阅读之于我,如玉露琼浆。每每沉浸书中世界,内心总会多一份甜蜜与详静。在众书籍之中,我又最爱童话,是童话中看似缥缈却又让人向往的故事让我更加确定,我的梦想不是成为留史千年或者万众瞩目的人,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平凡而又不平庸;能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到最好;有所追求又不散失本心。

当我开始在安静的午后阅读《小王子》时,对于那些平凡而又有些可爱的字眼我并不能读出什么言外之意。于是,一目十行,一种一开始就难以抵抗的诱惑力让我在一天之内便阅读完整本书。在整个过程中,最触动我心扉的一句话是:“要是有个人爱上了一朵花,这朵花不长在亿万颗星球上,只长在他的星球上,而他只要仰望星空,想到'我的花儿就在那儿'……心就陶醉在幸福里,羊却吃了他心爱的花。这对他而言,简直是整个星空都黯淡无光了,难道这样的事不重要吗?”读完这句话我开始明白,对于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当它消失之时,我们又会有多么的痛心。

宋代程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出于一份探寻本质之心,我先行浏览了《小王子》的写作背景,这才明白,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献给大人的童话。这才明白作者的用心。果真,不同心态下文字的韵味便有所不同。再次看书中的那些“大人”,他们终其一生只是在为权势、虚荣、职务、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忙忙碌碌。那个自以为很有权势,其实却成了对权威的追求的牺牲品的国王;那个要求别人向他不断脱帽和鼓掌的自负的人;那个为喝酒感到惭愧,为忘记惭愧而拼命喝酒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点便是:把真正美好的东西忽略掉了。小王子说:“使沙漠如此美丽的,是它在某处藏着一眼泉水。”听到此言,再结合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我以为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使人生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而我的感觉又是,使人生如此奥妙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时刻怀揣着梦想。我们的人生是一趟旅程,我们从最初的纯真走到最终的成熟,难免会丢失许多本该珍惜的东西。因此,我们的人生需要一盏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前行。静心细心的去阅读,能够让我们倾听智者的哲言,这些蕴藏在书中的深意如同明灯,为我们指路。

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快乐。”诚如此言,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入书中世界,与作者对话,领悟作者的深意……

人生能够读自己喜欢的书,多好!人生能够追寻梦想,多好!人生能够平凡却不平庸,多好!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 【荐】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你是人间四月天》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在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篇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很有名的诗作,诗中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也广为传颂。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如今,这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心中情意的寄托。

诗中是画面和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

她的诗,就是这样让心境平静下来,让我多了些女儿才情,添了些少女情愫。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篇二】

近几年,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不断涌现,其中有林徽因的挚交、亲人作为当事人的回忆,材料之真实,情感之真切自不待言,若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当更为可贵。更多的作品则是以想象之丰富弥补史料之不足,让人如闻如睹。是还原了历史现场,还是模糊了事实真相,这是一个问题。更有甚者,借为林徽因作传的名义,抒发个人泛滥的情怀,离林徽因就更远了。

传记文学的生命和价值在于真实。《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作者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林徽因是真实的,不是杜撰的,不是想象的。……我努力还原着一个可信的林徽因,关于她的个性,她的才华,她的生活,她的事业。”本书以林徽因的诗篇为风向标,逆着风吹来的方向,重溯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可信不可爱的,信而有征。例如在讲述她的童年时,引用了林长民给女儿的书信,父亲对女儿的期望溢于纸上,为我们深入理解林徽因的早熟对她的童年的影响提供了参照。对于可爱不可信的,宁缺毋滥。例如,与徐志摩的交往是诸多林徽因传记的焦点,本书对于这部分却着墨不多,仅仅停留在“非情爱的浪漫的文学关系”上,认为徐志摩之于林徽因,是诗歌道路上的引领者,突出了林徽因的独立存在价值。

真实不是机械地简单记录或材料汇编,而是使传主生动的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跨越时空得以彰显。这也是作者选择诗篇作为风向标的原因,那是林徽因诗意的自我表白。“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通过作者讲述的林徽因的感情经历,能够感受到她理性的特质。尽管被徐志摩的痴情所迷住,但她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多年后,她和儿子说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面对金岳霖的追求,林徽因以坦诚和信任赢得了两份爱。这些都没有引得她脱离家里为她选择的未来道路。

完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气质,传奇的情感经历,卓越的事业成绩……也难怪林徽因会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了。这关注出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也寄托着人们对民国人物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关注的目光并非局限在林徽因一人身上,而是放眼整个民国。民国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也是新旧冲突,人才辈出的伟大年代。民国热的兴起,是对民国名人的追忆膜拜,是对民国范儿的遥远怀想,是对现实缺失的一种反拨。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况且这段历史与我们的当下相衔接,其中的一些人还曾经生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抚今追昔,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的人被这样那样的标签遮蔽了精气神,希望他们能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现实社会中的缺失。新中国成立前,梁思成、林徽因便着手规划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后来又退而求其次,展开北京城墙的保卫战,之后是城门和牌楼。林徽因当面斥责吴晗:“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林徽因的呼号被掩盖,北京旧城毁于一旦。如今,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已成文物,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当年,他们为了保护古建筑而奔走呼号;今天,又有谁会为保护他们的故居而发声呢?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篇三】

爱过了就无悔无怨,我崇拜徐志摩老爷爷,如果许我个徐志摩,我愿爱他一辈子不分不离。“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就这一理念,舍之,弃之。不断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最终在康桥,他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林微因,一代才女知书达理,他们,你情我爱,真心相爱,疯狂的恋爱着……徐志摩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媳妇张幼仪对他忠心耿耿,在他离开的期间,精心照料家里,病重的婆婆,幼小的孩子,左等右等等来的是徐志摩跟她离婚的消息。张幼仪令我佩服的是,她没有死粘乱缠,而是决然放手,放开徐志摩让他追求自己的真爱。我不知道这个女人所承受的苦有多少,也不知道这个女人所哭得泪有多少,一个伟大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所做到的是多少现代妇女所做不到的。离婚后她依然忠心耿耿的照料婆婆,孩子。与徐志摩成为无话可说的朋友,知音。

离婚后的徐志摩与林微因的爱情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林微因的知书达理使很多男子青昧,金岳霖承若非她终身不娶。父母安排的夫君梁思成,是父母亲戚认准的好男人。林微因是父母眼中绝好的女儿,她不会反抗,即使很爱徐志摩,但她还是遵循父母之意和金岳霖结婚。放下总比爱上难很多,没有办法,他可以为林微因写很多诗,可以为林微因每天写一篇日记,即使她可能看不到,但他不可以强求,因为只要林微因幸福,他就无所牵挂。因为爱,他懂得放弃。于是徐志摩伤痕累累的离开康桥,离开了他的灵魂伴侣,离开了所有的错误……踏上了继续寻找灵魂伴侣的旅程。

还好有个志同道合的陆小曼,同样的敢爱敢恨,同样的敢为爱情抛弃一切,才是徐志摩不那么沮丧,或许就是她的出现,才使徐志摩的人生没有遗憾,才使徐志摩的爱情之路得以完美,才使徐志摩的梦想最终实现……

我爱徐志摩,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触感吧!高一时,当我在睡梦中醒来,模模糊糊的听到语文老师在讲徐志摩的故事,就是因为那时没有错过,才使我如此深爱,如果许我一个徐志摩,我愿意一辈子靠在他怀里,不离不弃。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篇四】

今天的日子,是久违了的明媚,明媚如人间四月天。阳光隔着帘子细细碎碎的洒进来,甚至能看得见些微的尘埃,象流淌的光阴。一天竟然难得没多少事需要打理,因无意中想起人间四月天,忽然特别想走进林徽因的世界,领略一代美女、才女绝世的风华与绝世的性情。索性偷得浮生半日闲,燃起一柱茉莉香,冲上一杯茉莉茶,搜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氤氲在茉莉清雅的香气中,慢品这如诗般芬芳的文字,如四月天般明艳的妙人儿。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诗,轻灵如流淌的音符。喜欢林徽因,诗如其人,轻灵而洁雅。美丽如蝶的女子,没有几个如斯才情的,而才女又多孤傲、敏感,伤春悲秋,象精致而易碎的青花瓷。而林徽因是绝无仅有的,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中收放自如自由游走的,她没有张爱玲的敏感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放纵,亦没有三毛的不羁放逐。她满腹诗书,倾国倾城,却又温和亲切,柔婉坚忍。她的美洁净如荷,她的爱清醒内敛,总能在受伤和伤人之前,及时抽身,没有人能看见她流泪,她也不许自己流泪。因此,她给人留下的总是轻灵的转身,是灵魂深处一抹令人心痛的温柔,而不是刻骨的伤痕。这样的女子,难怪徐志摩为她对她念念不忘、梁思成与她执子之手、金岳霖为她一生守候。任是怎样的男儿,都会发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喟叹吧!特别喜欢一句对林徽因的评价: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好长时间以来,这尘世的浮华是如此生动,红尘紫陌,车马喧嚣。生活象一场盛宴,觥筹交错后,转眼便是残羹冷炙,人走茶凉,来不及回眸,浮躁而粗浅,找不到生命的厚度。喧嚣中的我竟找不到寂寞的辰光,梳理心情,对视灵魂。也许我始终是这样爱为难自己的人,总是随波逐流,似乎还乐在其中,又无故寻仇觅恨,容不得自己的安逸和肤浅。所以,浮华后无边的落寞袭来,心才更加的寂寥空洞。

也许,我真的.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什么是肉身什么是灵魂,什么是庸俗什么是清雅。也许风花雪月只是偶尔想品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本就是真实的生活。林徽因是聪明的,任你怎样的女子,可以偶尔梨花一梦琴棋书画诗酒花,却总要走入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入安之若素,岁月静好。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吟诗品茶。

读林徽因,如触摸柔软的丝绸,心中莫名的柔软。打动我的,不是情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对梁思成的再婚微有遗憾,而对金岳霖的一生守候,死而不已不由湿了眼角。清醒如林徽因,聪明如林徽因,是否这一生的情还是错付了?不觉已是暮色低垂,如此美丽的一天,象把盏在花丛和诗句中穿行,唇齿噙香,裙裾沾露,在这将暮未暮时,请让我剪一段如莲的时光,享受一下“坐上红炉煮雪,慢品诗书酒茶”的疏懒吧。谁能不为稻粱谋,只要在纷呈世相中不至于迷失荒径,可以偶尔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便不失陶公雅致吧!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品悟模板【篇五】

不仅是才女,不单是漂亮。诗中看到了她的浪漫,散文读到了细腻的思想,写建筑的文章体现了专业和理性。书信则增添了她的真实的立体感,读她的小说又会联想到,她笔下的人有几分她自己呢?

人们都说她是才女,高学历,美学和室内装饰专业,还是接受过西方专业舞台美术教育的中国第一人。她身体弱,读她的文学作品时,仿佛隐约总能过嗅到中药味道。她像个女蜘蛛侠,和梁思成一行人翻山越岭,攀岩绝壁,为中国古建验明正身。她是个慈爱的母亲,但又把孩子当成朋友,一边给女儿画着可爱的袋鼠,一边说,不注意看书习惯得了近视,以后怕嫁不出去。

有人为她终身不娶,她也不太隐藏与徐志摩的过去,悼词和诗里充满惋惜,当然大多是对逝去生命的惋惜。她大胆的和丈夫说她同时爱着两个人,梁思成也是大度的表态,这让她觉得需要用一生去偿还他对她的爱。这么丰富的灵魂,怎么可以简单的用才女两个字来定义?那么多版本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单单这本引起了我阅读的冲动。就是源自那封面的一张照片,在古建筑的窗洞边,林带着一顶合适的帽子,安静的握笔记录着。那种美,也不能简单的用漂亮,来概括吧。

她挽救了景泰蓝艺术,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这还只是大众普遍知晓的故事,能总结概括她的词,也许只有她的本名吧,林徽音,林徽因。

品悟慈悲而坚毅的唐僧_《西游记》读后感900字


提到《西游记》,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吴承恩笔下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中国每一位百姓的心里。以亲切、平易、善恶分明、滑稽可爱的人物以及独具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守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讨厌《西游记》中的唐僧,那个所谓的大善人。是非不分,一次又一次被骗。一次又一次误会悟空。固执的他非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西天。一点防身本领也没有。只能靠徒弟走完这行程。只怀有慈悲之心。又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还会给自己引来灾祸。别人会吃一堑。长一智。可那善良的出家人却每次都选择相信妖怪所变的人样,更让人不满的是他不听徒弟的忠告。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只会被淘汰。

但某一天,当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唐僧时,却又觉得先前的判断未免有失偏颇。唐僧总是以最真的心态看待生活。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这种真诚的心又有什么错呢?正因为他的慈悲心肠。才会误会徒弟。责怪晤空没有善心。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唐僧对孙悟空关心爱护。才会不能容忍他的不善。唐僧。

不忍踩死一只小蚂蚁。整天把出家人慈悲为怀挂在嘴上,可他的内心却如此坚毅,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一心要走到西天取得真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没有让他退步。

稍稍读懂了《西游记》后。再认真地品读唐僧这个人,常让我情不自禁地陷人沉思之中。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当人们普遍将获得经济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时,我们更应有一颗对人慈悲、于己坚毅的心。心地善良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无愧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拥有一颗坚毅之心,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并不认同人善被人欺的说法,相反,我认为善良慈悲的人能得到更多,至少有心里的满足与安慰。在竞争中。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艰辛,不能被挫折打败。

坚持自己的目标,把大困难分解成多个小困难,把小困难一个一个解决,那么最大的困难也终将会消失。我们也就用不着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珍珠?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即使失败了。我们也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胜了。我们就可以把脚下的基石夯硬。

把人生当成是一条取经路,学习唐僧的精神,不断拼搏奋斗。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有自己不怕困难,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从《祭十二郎文》悟作文1000字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写给侄子的祭文,被历代人称赞不已,因为它以情动人,不加修饰地表达出人类最原始、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那种悲恸无形中表现得尽致淋漓。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韩愈得知自己的侄子撒手人寰,那种悲痛随之而来,而巨大悲恸难以言表,那种真真切切的痛楚是我们如今不能体会的。

文中抒情和叙述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联系两个人的身世、生活,每一字都书写着他对亡侄的哀痛感情,也饱含自己凄楚的官场沉浮的感慨。全文以诉说的语气写成,哀家族的衰落,叹自己的未老先衰,悲十二郎的早去,也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疑后嗣把内心的辛酸写到极致。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取得无比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王国维先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最后那几段的呜呼,带着强烈的无奈痛苦,让人潸然泪下,如此的感情深厚,可是却阴阳相隔,那种痛苦无力是常人不能体会的。正因为十二郎和韩愈的特殊关系,两个人感情从小便有那么好,一个知己的死去是多么惨烈。物是人非,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人生,人生总是如此凸显它的残忍和决绝。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多么发自肺腑的呼喊,多么让人无奈的呼喊,阴阳相隔的两个人,此生都没有机会再度一同笑谈,一同畅怀。

仔细体会文章,我们可以从他的感叹词中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篇中用呜呼呜呼哀哉这两个悲叹词,来表现这种变化情态,凡是用这种词的地方,都表示感情变得更加强烈。从第一个呜呼开始,可以看到,韩愈由含着眼泪的深沉倾诉,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后面连用两个呜呼哀哉,已经是号啕痛哭,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怎么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类是情感动物,与情相关,怎么会不打动内心呢?

由这篇祭文,我们也要领会,世事无常,也许,一个转身,你爱的人,就那么离你远去;也许,一个不经意的举措,就让爱你的人伤心流泪。我们要珍惜岁月,那些我们爱着的人,爱着我们的人,我们要好好的,去珍惜。

文章录

品人录读后感悟1000字


在当今社会,很多工作都伴随着文字撰写来进行,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范文为我们提供构思。你还对范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品人录读后感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品人录读后感悟【篇1】

我们总习惯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域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而无一例外的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一个大戏台。《品人录》从品评人方面来解读时代造就的必然。

《品人录》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品,有人说易中天把严肃的学术变成了低俗、庸俗的胡诌。在我看来,其实不然,他的《品人录》尊重史学的真实性,只是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对人物的品格、心理加以揣测,用现代人的观点加以解读,这在学术界应属常见吧!并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才是现如今精神文明建设之所需。文化反作用政治,要有健全的制度,就要有健全的文化。

我认为《品人录》的开创,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引入大学改革,因为在大学里不管是文学系、艺术系,还是哲学系、历史系都离不开人物品评课。报刊和刊物也只有文物品评、艺术批评而没有人物品评。或者只有人物传记、人物故事,没有人物鉴赏。其实,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有鉴赏价值的。品酒、品茶、品画、品诗,何如品人?

《品人录》,品自己,我属于实用主义者,也属于性情中人,我也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君子之勇。

品人录读后感悟【篇2】

到书店,购得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人录》一本。想看看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和他们一生的成败得失。

《品人录》中举有五大历史名人,有头脑简单的项羽;奸诈狡猾的曹操;手段狠毒的武则天;迂阔偏执的海瑞;猜忌刻薄的雍正。这五大名人中有万人之上的君主,有清廉俭朴的大臣,也有名震一时的英雄。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姑且只看最先登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

项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但项羽却是一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早在秦始皇游会嵇时,项羽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但最终没有成功。他输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刘邦。

刘邦是混混,而项羽是贵族;项羽有盖世武功,而刘邦是无力村夫;项羽有几时上百万的雄兵良将,而刘邦却只有为数极少的士兵,这么一比,论身份,论实力。项羽都应该是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刘邦他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不冷静,不虚心。

项羽在兵败垓下后,一听到四面的楚歌声,还没冷静下来仔细想,就认为自己大势已去,更没有信心去与刘邦作战。只是逞了一时之勇,杀了无数名汉将后逃到乌江边上自刎而死。

项羽的如此不冷静是断送他一生霸业的最大的绊脚石。想想自起兵以来的八年间。项羽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来就没有打败过。可就在垓下,项羽因为一次小失败就慌了,稳不住阵脚了。最终只有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给了一个自己瞧不起的混混――刘邦。

楚汉之争的初期,在项羽的麾下聚集了陈平、韩信等一些颇有才智的人,但在行军作战是项羽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将陈平、韩信等人的建议当作了耳旁风。长期不得项羽赏识的这些人自然就要另投他处了,只剩下项羽这位孤家寡人了。

可见冷静、虚心对于一个想成大事的人是何等的重要。

说到冷静,我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应该算得上是冷静了吧!

曹操在他早年就表现出了他超凡的政治手段。他挟天子以令不臣便是最好的证明。

那时,东汉的一大贵族子弟――袁绍,可以说是天下最有实力的人。曹操为了招安他,便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时。袁绍在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自己最瞧不起的曹操时,便断然拒绝了,还说了些难听的话。这话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心里当然也气,但袁绍太强了。曹操处理这件事时很冷静,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和袁绍翻脸。便将职位让了出来。这样做不仅避免了与袁绍的直接正面冲突,也让人觉得自己大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再说到虚心,我想武则天应该算做得不错的吧!

武则天虽然在夺取皇位前用了不少惨不忍睹的手段,但在当上皇帝之后却是一改高压政策,以怀柔方针取而代之。她虚心纳谏有古贤王之风。

就拿王及善来说吧。王及善原本是退休在家,但因契丹侵扰而被起用为滑州刺史。当武则天向他询问朝廷得失的时候,王及善娓娓道来,提出十几条改善意见。武则天马上就改变任命留王及善在京中任职。

因为武则天的虚心纳谏使她在做皇帝的几十年间为天下百姓谋得福利,深得人心。她的政绩被后人称作: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让我知道了很多。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或扮红脸,或扮白脸,但他们都是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一眼千年,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品人录读后感悟【篇3】

以前我总觉得研究历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才豁然开朗。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人录》缺乏历史的严肃,但在我看来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还原历史的真相。

《品人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品述几个朝代中的代表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邦、项羽、曹操。

刘邦,也许是小时候对刘邦的了解不够深入,总觉得刘邦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因为他害死了曾经亲如兄弟的项羽,惨死在乌江里。后来才逐渐懂得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刘邦是一个心高志远的将相之才,虽然有很多行为不雅,但是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刘邦与项羽相比更加的冷静理智,这恰恰在那年代是非常需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杀死自己的敌人也无可厚非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当上了汉高祖,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从小耳熟能详的西楚霸王,以前看到项羽总是抱着一颗怜悯、惋惜的心情,感觉他的江山被他的结拜兄弟夺取,最后被逼得乌江自刎,《品人录》却告诉我,项羽之所以失败,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项羽的性格原因,鸿门宴上有机会除掉刘邦,却有着与刘邦的妇人之仁,而且生性多疑,刘邦懂得如何利用人才去建立自己的汉朝王国,一个冷静、有大智慧,一个生意多疑,感情用事,有妇人之仁,什么样的人才能成王,也就显而易见了。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家,他拥有极大的度量,拥有自己的雄才伟略,精力旺盛、才智过人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他做事谨慎又仔细、小心,虽然在很多方式上我不敢苟同,但是和以前尽是骂声相比,很多人对于曹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我愈发的佩服曹操,他的才能、才干在当时的年代几乎无人能及,就连诸葛亮也忌惮三分。所以后人评价才曹操是三国乱世之中的能臣,是三国乱世时代中的枭雄。

历史的真相总是充满着复杂和神秘,《品人录》揭开历史真相,使我对三大人物的了解更加深。虽然他们最终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但正如书中所写的,不管是刘邦、项羽、曹操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具备了英雄的本色,只是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英雄,刘邦是时代造就的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而曹操则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枭雄。人们对于英雄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对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

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阅读了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孙权也是不小的人物。孙权,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是个老成谋国的人。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他虽老谋深算,但他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极其出色,思维也很敏捷,值得我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不求甚解",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在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对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悟青春读后感


感悟青春读后感(一)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人生的春天;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青春是珍贵的,它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它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

一段段时光被我们消磨,端起杯子,才发现杯中水早已所剩不多。于是懊悔万分,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懊悔中浪费青春。

青春的我们有时深感前途渺茫,失去了生活的中心与方向。有时我们会因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感到愤懑不已,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前路是迷茫而不知所措。此时,在纯洁的友谊、真诚的师情的热情支点下,我们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深感前途无量。青春岁月,感谢那生命中最伟大无私的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但有时我们面对着雾里花、水中月的花花世界,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呢?无理的取闹,无奈的眼神,沉重的叹息,都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我们沉默了。这伟大无私的爱再一次包容了我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使我们甚为感触,温情之火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是它们,让我学会感恩,学会了宽容他人。因为青春,我学会了自信。在艰难苦楚前,我们携手共进,溃败了生活的种种考验,因而希望的曙光总在前头迎接着我们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将为生命缔造出一片辉煌;因为青春,我们奋。青春的路上,摆了很多的障碍,那是滑冰运动员的摆设,那是水手的一阵乍凉,那是攀登者的一阵放松。梦想在彼岸,我站在了这一岸,却傻傻的听着Mp4与梦的方向背道而驰。但摘下耳机,发现早已走不回方向,找不到曾经勾画的美丽图案。亦或者醒悟,转变方向,逆着风去寻找美丽的画面;亦或者继续下去,由此一生,最后落在深渊不见温暖。或许这是青春那独具一格的味道,带着一丝丝浓浓的酸意。但这些忧愁都挡不了我们不懈进取的决心,我们一直都努力奋斗着。

带着你的自信,你的勇敢,轻轻地迈上青春的门槛,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已注定辉煌!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创造出炫显活力的青春;青春,是同甘共苦的情,一辈子守候着。

偶然间,发现自己已步入了令老人羡慕,中年留念,少年向往的青春,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我们在思索、在探寻、青春是什么呢?

青春是破土的小苗,显示勃勃生机;如东升的朝阳,射出万丈光芒。

青春是一条河,平静时,泉水叮咚,展示出清澈的青春;激荡时,汹涌澎湃,放射出青春的激情。

青春是一首歌,我们正当朝阳初升的年龄,正是爱唱歌的时候,在歌的海洋中,荡起充满希望的双桨,高歌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

青春是璀璨的夜空,有如月儿般美丽的憧憬,也有数不清的幻想之星。但是青春的月儿比夜空的月儿更圆,青春的星星比夜空的星儿更多。

青春是一条山路,它变化无常,时而展现出青青图景,时而崎岖艰险,毒草纵生。但它会给你指引一个光明的前景,只要你努力向前,不迷恋于路旁的风景,最后你就会到达世界最美的地方。水手何惧惊涛骇浪,樵夫哪怕荆棘深涧,我们要头顶天,脚踩地,努力向前走。

青春需要激情,就像鱼儿不能没有浩瀚的大海;青春需要挑战,就像战士不能没有武器;青春更需要坚强与自信,生活中纵然有千难万阻,我们也要勇敢面对,用我们的智慧将他们洞穿。

青春是一首拼搏的歌,也是一首浪漫的诗,时光匆匆,岁月如流,为了不让记忆中留下太多的遗憾,让我们珍惜青春,珍惜年华吧!

一口气读完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很舒畅,很感动。

好久没有这么沉迷的看一本书了,喜欢这种看文字2020的感觉,而这本书很好地给了我这种感觉。

作者从04年写起写到12年,从大学写起写到工作做传媒人,这是一个奋斗青年的十年历程,一步一步的心路感受,有事实,有情感,有苦涩,有疯 狂,有难过,有迷茫,有充实,有成功,朴实的文字2020,真切的情感,肺腑之声,字2020字2020入心,丝丝如细雨般温润。正是这些元素让我爱不释手,想一直看下去,就这么 看下去。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光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看着刘同笔下的文字2020,看着他写的字2020字2020人生历程感悟,再配着安静温暖的音乐,好几次我都有眼眶湿润的感觉。写的事情并没有轰轰烈烈呀!但是就是莫名地被触动到了。

在此,我摘录几句我觉得比较好的文字2020,可能是些陈词滥调,但我在读的当时,确实给了我感动:

感情的开始就是一颗沙粒进入贝壳的开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沙粒才有可能成为一粒珍珠,叫做幸福。

不抱怨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即使抱怨了,除了让人围观看笑话之外,一无所得。

一件事情你尽了全力也没有好结果,反而我更释然。最怕的是,因自己没有尽力而造成遗憾。

我们的人生,注定是不能和所有人交朋友,也注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对自己负责一点儿,终是好的。

要始终对生活抱有热切,吃健康的食物,做些对身体有益的运动,保持面目干净、眼神纯洁,重要的是,努力工作,以确保有能力过有标准的生活。

今天,听师兄师姐们毕业答辩,他们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报告得也很有逻辑,重点突出,结论明确,重点讨论,我受益颇多,听着答辩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与建议,也深受启发。我突然有强烈的感想,三年不到的我站在他们的位置,我将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科研工作结果,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自己。就如这本书里的 作者说的,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将是怎样,是否同现在设想的相同。我也开始设想,我想变成怎样的自己,现在的我又是怎样。

这本书的作者的座右铭是信自己,得永生!

看来自信这东西真的很重要,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在一点点努力着的。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读书时曾看过《三国演义》,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精彩的斗智斗勇,就像是昨天的事,这是演义的版本。看了易先生的《品三国》上册,刚只有上册,就觉得真是与众不同。不是简单的对历史史实的简单描述,不是一个说书人或者是旁白,而是以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事和英雄、奸雄、枭雄。大多数的篇幅是通过发生的历史事件,不管是史实,还是野史的记载,来让我们看懂所处那个时代的人的为人处事。易教授以现代人的思考事务的思维来理解历史人物的决断与处事风格。以史为鉴,联系当代的事物,不是主观或者客观的来看待历史,而是象第三者,不以正反两方的观点来判断。易教授以三国的故事来教我们怎么在现代社会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怎样象诸葛孔明那样成为人中之龙,运筹帷幄于世间;怎样象曹操那样堪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的一生可谓深谋远虑、精明至极,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当,从公元189年起兵开始,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征袁绍、平乌桓、灭刘表、驱孙权、定关中、击刘备,一直都是以所谓的“兴义兵,诛暴乱,朝天子,佐王室”为经营发展战略的。

当公元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袁绍的大量辎重、图书和珍宝都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其中就包括自己手下一些平日里的管理层干部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凡与袁绍有过书信来往的人,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曹操却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付之一炬。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权衡:首先,当初官渡之战之前,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袁绍一方,连曹操自己都自身难保,何况手下的其他人呢!其次,要肃清“阶级敌人”,又何等容易,明哲保身的想法究竟牵扯了多少人?又要处理多少人?再者,执法措施一旦出台,必将挑战和打破法不责众的世俗框架;最后,自己目前是创业阶段,需要保存实力,不如卖个人情,统统不予追究好了。这样一来,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就会感激涕零;而其他旁观者则更会死心塌地地效命。

同样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由于不听谋士田丰的进谏和建议而导致战争失利,居然不认真分析总结失利的原因和思考时局,而简单任性为了挽回面子,竟然杀害了谋士田丰。像袁绍这样只会用新的错误去掩盖旧的错误,而绝不会认错,更不会公开认错。

孙子兵法曰:“善奕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对比曹操和袁绍两位操盘手在管理的危机面前却表现迥异:一个虚怀若谷、处事谨慎;一个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在关键时刻的危机化解和困难面前,曹操始终能够着眼于全局,而袁绍却始终过分计较“谋子失利”的心结,由于无法理解、运用正确的危机化解和管理的手段,所以最终也不能摆脱颓势局面和心理阴影的束缚和困扰。即便是时空逆转,如果有机会安排两位操盘手(曹操和袁绍)坐下来对弈一局,相信袁绍可能也不会取胜!

诸葛亮本是世家子弟,只因家道没落,只得栖身山野、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虽然耕耘垄亩于山野,但是却有着极其远大的职业规划和个人理想,一直以管仲和乐毅为崇拜偶像,等待时机、蓄势而动。

诸葛亮除了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休养生息,还在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努力营造和经营自身的行业口碑、职业条件和职业资源,比如诸葛亮首先得益于荆州名流司马徽和庞德公的赏识(司马徽还送给了诸葛亮“卧龙”的“荣誉称号”),诸葛亮能够认识刘备,更是好友徐庶客串“猎头顾问”的极力推荐。

经过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漫长积累后,诸葛亮拥有了个人品牌和“猎头顾问”的推荐。但是在“三顾茅庐”的时候,作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待岗青年”诸葛亮时年26岁,而“资本方老板” 46岁的刘备还是相当谨慎的,一则,他想不通诸葛亮作为刘表的外甥,诸葛亮为何不去到比自己强大的刘表的企业去应征上岗?二则,当时荆州的人才市场严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三则,由于刘备悦人无数,所以根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四则,诸葛亮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个人成功案例。至此,诸葛亮的第一次面试理所当然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一次面试完,诸葛亮并没有以“绝对的优势”从扎堆的候选人当中立即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虽说刘备企业当时急需经营管理人才,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需要的是一个管理层团队,并不是要借引进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毕其功于一役,以待扭转乾坤。而诸葛亮却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候选对象,他更需要刘备企业给予他的这个平台,释放自己的才能,相比之下,诸葛亮的选择空间更小,甚至别无选择。

【第2篇】

为了花话费,一直在买电子书,也算有收获吧,一个月看了三本书,写写读后感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而我却没有看过原版书籍,当时拍出电视剧,小时候跟着爸爸哥哥看电视剧版本的,深深的被他们的兄弟情义所感染吸引,但是最后英雄们的结局却让我伤碎了心,决定再也不看第二遍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再看过,然而这次鼓足了勇气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借此了解下未知的历史。

读着读着,慢慢的对易中天诙谐幽默的语言所吸引,喜欢上了这段有喜悦有忧愁又有遗憾的三国历史。

不管是从爷爷奶奶,戏剧,电视剧中,感觉到的曹操都是个奸臣,是我一度反感的对象,然而读完《品三国》,曹操却成了我的偶像,他的气度,他的容忍,他的用人,他的信人,他的霸气,以及他为了自己的目标能够隐忍一切等等,深深的吸引了我。自古能够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然而曹操的知人善用以及他对部下的信任,还有他那一丝的小做作,都让他无愧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称谓。

当然,吸引我的是,不管曹操是否真心对待他的部下,他很会装,包括刘备,能够通过自己的表现(或许他为了大局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够赢得众谋士,将士的信任,这真的很重要。在现在依然需要,我越来越觉得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很少人会把真心的一面展示出来,每个人都在计算着自己心中的那把利益,有人对你很客气很尊重,或许是因为你对于他还有利用价值,所以人与人之间,很黑暗。有一两个真心朋友足矣。

虽然刘备,给我的感觉一直很窝囊,哭哭啼啼,但是刘关张三人的情谊很感动人,在刘备不得意时不离不弃,能有几人做的到。

孙权,我一直比较喜欢,18岁撑起了父兄留下的江山,一步步艰难的走下来,其中的艰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如果只靠他自己恐怕也很难在追随孙坚孙策建功杀敌的老英雄们中确立自己的威信,多亏了鲁肃跟周瑜的力挺啊!一个人作战还是难成大事的!

或许古代的君王无论年轻时多么的英勇神武,英明决断,到了晚年,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内心的恐慌,变得暴戾乖张,导致他们错杀忠臣,残害忠良,杀害自己的骨肉。。。不得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老师的力作,很实在,句句经典。冯仑老师抛弃了安逸的环境,放弃了能够分配房子的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创业,睡了十一年的地板。他把自己放到最低。如果没有做好吃苦当孙子的准备就不要创业。我想我没有准备好,我抹不开情面,厚不起脸皮,吃不了苦,这些都是我最大的障碍,而我不得不一步步去克服。伟大是熬出来的,人生就是如此。折腾是一种奋斗的心态,努力的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熬,是在无法前进,人生必须原地踏步时,必须坚持的一种无奈心态,但是为了继续,却一定要熬下去。

蝴蝶的美丽令人注目,因为她度过了黑暗的独处。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是艰难的过程,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可能因为冯仑老师是搞房地产的,关于房子说了很多,的确,年轻人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房子上面,不断的 还 房贷,变成房奴真的很可悲,年轻人就是要吃苦,年轻人吃苦不叫罪,因为年轻力壮,感冒生病,很快就能恢复,老了吃苦那才真的是受罪!所以趁年轻时,奋斗吧!

我个人而言不太在意房子,哪怕我跟我男朋友奋斗好久依然买不起房,我想,我会选择裸婚,没有房子,难道就没有爱情吗?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房子心里才觉得踏实,而是那个你爱的人是不是能让你觉得踏实!跟相爱的人一起吃苦也是甜的。

爱情与面包,生活不能只有爱情,没有面包,因为爱情会为了生活而变味,但是生活不能只有面包没有爱情,否则面包吃起来,会是发霉的味道!

【第3篇】

最早接触四大名著时,对《三国演义》并不感兴趣,觉得一群男人追逐权势,尔虞我诈,战火四起,不及《红楼梦》的婉约缠绵,也没有《西游记》的光怪陆离。几年前偶然听到过一次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才开始觉得之前自己的想法是那样的浅显幼稚。几年之后,借着这次机会,再次深入全面的阅读一下《品三国》,依然是感触良多。

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就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易先生的《品三国》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通俗的语言,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平常的一段历史从在他笔下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忽然一下爱上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品三国》一书中,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怎样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德才兼备,唯才是举,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这些政策时隔多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例如曹操并不仅仅是冷酷奸诈,而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枭雄,他善于发掘人才,利用人才,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通过读《品三国》一书,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曹操为什么能够一步步的走向强大。!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0字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0字

题记: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论学习读后感,想起最近读的书《于丹趣品人生》。就写它,一举多得:整理思想、应付考核、向同事推荐。

曾经在《读者》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很是喜欢: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是内心本质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宠辱不惊;它纯真、灵动,不沾染世俗尘埃;它淡泊、舍得,超然于名利场外。一个心灵宁静的人,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心静的人就能做到:坦然处世,洒脱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初读《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这段话。

翻开《于丹趣品人生》,开篇白岩松作的序,一句反问我们怎么了?,让我们不禁深省: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没有一刻能够平静下来。正如他所说的平静正成为一种奢侈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种种种种弄得我们焦头烂额。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也是浮躁的。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学生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记得《功夫熊猫2》中,师傅告诉阿宝说:我修练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静下心来。龙岩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灵动的水珠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而静下心来,让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安静是一种生产力。书中这句话令我犹如醍醐灌顶。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古人这种佳音相伴的日子,一定与他们保持着那份安宁、恬静的心境不无干系。如今,即使置身鸟语花香之中,又有几人能感知出此等天籁的美妙呢?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地悠闲,也不能像李白那样游遍名山大川,在山水之间陶冶性情,吟诗作赋。其实在这个繁华而纷扰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用一双诚实的手,缝补一下自己偶尔会有漏洞的生活,在闲暇时,放下纷扰,放弃旅行团,自己一个人或邀三两好友随性而行,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失。我们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去听听学生的解释,理一理学生、同事给我们的启示,捕捉并记录下自己那些突然闪现的火花,思绪。甚至于伏案太久了,站起身来,做几个深呼吸,看看窗外学生玩耍的样子,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时的那份无拘无束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今后我一定会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于音乐中聆听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你会认为,在适时的空当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0字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兵押送一个重犯,犯人是个和尚,一直小心翼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要做三件事,一是检查包裹在不在,前路很遥远,要是没有了包裹里的银子,可能,他会和这个犯人一起曝尸荒野;二是检查自己好不好,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自己的身体有异样,一定要看大夫,不然,不但无法完成任务,可能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三是检查和尚在不在,有没有逃跑,很简单,要是和尚跑了,他还是得死,因为办事不力!在长长地路途中,他与这个和尚,每天畅谈,每天讲述自己的经历,而和尚也讲他自己的过往,就这样,日复一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一样的。渐渐地,他对和尚的防备之心也不那么的强了!一天,恰值中秋,和尚说,你把我解开,我去买点酒,咱两喝点,毕竟是团圆节嘛!他,就解开了!不一会,和尚带着好酒好菜回来了,两个人喝得大罪,只是,一个人是真的醉了,一个人是假的醉了,当然,真的醉的是那个兵,假的是和尚。这是他处心积虑很久的逃跑计划!他把兵的头发剃了,剃成了和尚的样子,然后,把自己的袈裟给兵换上,自己跑了第二天,兵醒了,发现和尚不见了,就开始找和尚,找了许久,也没有找见,然后,一摸自己的头发,发现,自己就是和尚,一看自己的衣服,他说:原来,和尚在,那么我也在,随手抓起包裹,包裹也在。只是,为什么觉得缺了点什么?他想着,出了门上了路,一路上,他都在想,为什么三样东西都在,却还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不知道,自己没有看清的是自己,他只记住了和尚、包裹,却忘记了自己。此时他不是原以为的自己,而是和尚,这样的人是否可笑?可是,这样可笑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有很多,甚至我们都是那样的人,没有看清自己,只记住了自己被别人冠以的称谓,同样也只记住了别人的称谓,或者有大多数的人只记得住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的名号。太多的唯利是图,太多的利欲熏心,让我们丢失了原本应当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0字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感悟生活》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2020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2020(一)

我终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知道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起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可以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可以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著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著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2020,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著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悟》读后感作文500字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

每当我读到《悟》这篇文章中的这个句话子时,都会想到:“我们要珍惜任何一样东西,不能随浪费!”

我不由地想起了特别珍惜水的妈妈,有一天,我刚要洗手准备吃午饭,妈妈就迅速跑过来,拿起一个脸盆,放在我面前,大声说:“现在你和姐姐都要在洗手之前放一个脸盆,接洗手用的水!”“好吧。”我和姐姐无奈地说。到了晚上,我和姐姐准备洗脸睡觉,妈妈又跑过来说:“现在你们洗脸也要用一个脸盆接着,我晩上随你时要看你们接的手,拿去浇花草!”我和姐姐同意了。过了几天,花草们长得更壮了,我和姐姐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呀!

再想想以前的我,我的脸不禁红了起来,在学里用草稿纸打草稿,一张纸还没用完,就用第二张纸了,草稿纸用飞快,我一点都没想到,还可以再利用前面的纸,读了《悟》我感觉我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任何一样东西,不随便浪费,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那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变得更节约。让我们一起开始行动吧!

读史悟人生读后感


读史悟人生读后感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随着阅历的增长,深深体会到了它的含义。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仅可以得到历史文化的薰陶和滋养,还对我们的人生有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闲暇的时候,阅读了《读史悟人生》一书,让我有所体会,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阅读此书,让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感受,其中有些历史人物对时代的更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历史人物流芳百世,有的历史人物遗臭万年。不同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泱泱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总结起来,他们都是心胸坦荡,拥有良好的品德,他们心系国家、百姓,这对今天的我们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以德为先,弘扬正气,做人坦荡,光明磊落,做正确的事情。相反的那些误国误民,总是笑里藏刀,自私自利的历史人物,为一点儿利益甚至出卖国家和百姓,这些历史人物不仅没有好下场,更让现在的人所不耻。因此,我们通过阅读历史,要做到明辨是非,做正确的事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想,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对走好人生每一步有很好的借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坎坷和碰壁,重要的是能够时刻反省自我和总结自我,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用于指导人生。

阅读此书,有时候觉得这些历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些人的事迹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荣辱成败尽在眼底。阅读历史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时刻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做到明辨是非,善恶是非,走好人生每一步!

读后感《《品悟》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