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 > 地图 >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2024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范文大全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相关栏目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热门栏目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推荐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

(共 1210 篇)

  • 1、 实用精选:遵循原理原则读后感优秀模板(5篇)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精选:遵循原理原则读后感优秀模板(5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遵循原理原则读后感(篇一)

    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有原则?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呢。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学的书,可是大部分只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今天就发现了一本好书——《原则》

    《原则》这本书是比尔盖茨推荐的一本书。而且在世界上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喜欢读书的我自然也想读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首先介绍的是作者的成长经历,他的父亲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抗战和朝鲜战争,在战场上的磨练,让他的父亲成为了一个坚强的人。同样这种性格也影响了作者。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越来越容易,只会越来越难,因为你要挑战的东西越来越难。正如对于某项运动来说,一个奥运冠军并不比一个普通人觉得简单,因为奥运冠军挑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努力,就会陷入低水平勤奋。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我们越努力,就离成功越远。

    作者说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固有的优点和缺点。作者的缺点就是不喜欢记没有内在逻辑的东西,也不喜欢听别人的指示。这些性格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作者在大学成绩很好,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混乱自己的目标,在执行中容易放弃,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读完原则我的感受是我们选择直面现实,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理解人和人的不同思维,坚持正确的原则,那就可以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遵循原理原则读后感(篇二)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沟通来建立心与心的链接,与工作的配合有关也与空间的距离有关,而人与人的相处贵在一份真实与真诚,还在于一份了解和坦诚。然而在职场我们常常不知道心里话应该和谁说,因为这个地方充斥着利益,同事和朋友毕竟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业余的生活习惯,也许在这个地方你也找不到共鸣的人,一些话一些事你去做,别人根本就不理解。而选择一份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你和什么样的人来分享你的人生,以及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在这个人群里出现,你带给人群的是焦躁还是希望。而你也会发现,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共

  • 2、 从“人、从、众”想到的

    从“人、从、众”想到的

    今天,我们展开了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汇报成果。同学们的汇报成果,一个个如豹子一样的开头——雄壮;肥猪一样的内容——充实;凤凰一样的结尾——华丽,把同学们的眼珠子全都吸引住了,牢牢地粘在白板上,好像用钢管撬也撬不开似的。观看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汇报成果,我想到了“人、从、众”这几个字

    “人”,从字面上来看,就好似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一个伙伴也没有。就我自己吧,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也不知道怎么讲,而且好几个字也不认识。因为对课件不熟悉,竟把“草书”讲成了“楷书”!哇呀呀呀……气死我啦!搞得我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呜呜呜,羞死人了!

    “从”字,就是两个人,手拉手,一对朋友似的有说有笑地走在路上。这次活动中,刘馨和陆靖国的展示,两人配合的十分默契。陆靖国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笑话,然后,刘馨接过话茬,接着让我们看了同学们的错别字,最后帮我们分析了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所以,有个搭档真好!

    “众”字很好理解。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文佳颖小组的同学们就如这三个聪明的“臭皮匠”,几个诸葛亮都顶得上!文佳颖介绍完猜字谜的方法后,又给大家举例子,让大家猜了几个字谜。然后,当孙宇昂给大家讲故事的时候,他好像有点紧张,开始“卡壳”了。文佳颖在一旁给他鼓励,可真是好极了!有几个伙伴真是“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在有困难时可以互相鼓励。

    “人、从、众”这三个引人深思的字让我想到了几个人、一个团队的团结。所以大家一定要团结哦!

  • 3、 《欢乐颂》:这世上从不缺善良,缺的是原则

    《欢乐颂》:这世上从不缺善良,缺的是原则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 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时刻告诉人们,善良也要有原则,否则,向恶人讲善良反而会害了自己。

    世上有真就有假,有正就有邪、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如果你不能理智的辩别,认识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恶的当作善的,这就是没有原则。

    善良本身没有错,但也需要懂得适可而止。

    1

    善良不是自找麻烦

    很多人都喜欢《欢乐颂》里的关雎尔,因为她不仅人长得甜美,而且还心地善良。但她也常常为人诟病:她的心地善良往往是无原则无底线的。

    关雎尔很多时候加班加到很晚,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做不完,大多数都是因为帮别人做事。终于有一次,同事又病了于是请她帮忙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后也是由她签名确认。

    结果,同事做的那一部分错漏百出,经理知道后却只骂了关雎尔。因为最后签名的是她,所有责任都要她来承担。而那个同事,出事之后一句话也没替她说,也没有一句安慰的话。

    关雎尔傻白甜的行为,其实也是今天许多人的写照:因为想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所以对待别人的请求来者不拒。

    然而事实上工作中你太好说话,别人就不会把你当回事。你帮了一个,不帮另一个别人会说你。你帮了这一次,下一次你不帮他们还是会说你。

    所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其他的要求,你有权利去拒绝。

    和善不是软弱,而是善良却又不失强硬,与人方便却又不失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你的善良绝不是自找麻烦,不是一腔苦水自己吞,不是是温暖了别人,却累死了自己。

    2

    善良不是道德绑架的理由

    几年前,俄罗斯的一家杂货铺的店主偶然遇到了一个生活拮据的老妇人来他的店里买面包,老妇人在付钱时反复清点那为数不多几枚硬币的模样,让这位店主非常动容,于是生性善良的他便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免费向领救济金的老人们提供面包。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位店主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发放优惠券。领救济金的老人们可以凭从他店里领取的优惠券,免费换到普通的白面包或黑麦面包。

    渐渐地,这位店主也开始为残疾人、低收入的家庭发放优惠券,消息不胫而走,附近镇上的一些穷人也开始来他的杂货铺里领取优惠券来换取免费的面包。这位店主的杂货铺平均每个月需要送出2000个白面包和1000个黑麦面包。

    后来,来换取免费面包的人越来越多,店主自己也要生活,他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他只能尽自己所能每天提供一定数量的面包。

    有时候面包很早就领

  • 4、 从主动到卓越读后感

    从主动到卓越读后感

    成功的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他们不是把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可有可无,而是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作自己成功的关键一环。当然,这里讲的每一件事情就是指公司的事情!“公司”并不是一个非常虚无的概念,而是每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员工最佳的生存空间。

  • 5、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后感两篇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后感 (一)

    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困难也大量存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这些难题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困惑着我们的思想,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耐力。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又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直面现实,应对挑战,勇敢回答了这些关注度高、挑战大、难度系数大的问题,体现了勇立潮头的理论胆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这本书紧扣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阐述理论,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问题,似家人谈心,亲切自然,如沐春风,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政策的解读、智慧的启迪。对于大学生来讲,这本书堪称理论宣传普及的成功之作、形势政策学习的良师益友。

    第一,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见证着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通过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收入分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问题的集中凸显,说明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说明我们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我们在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而不盲目乐观、奋发有为而不动摇懈怠。今后1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很有教益。

    第二,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

  • 6、 木桶原理读后感

    木桶原理读后感

    这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如果组成木桶的各个木条参差不齐的话,那么木桶的容量就由最短的那根木条决定。最短那根木条尺寸越长,木桶的容量就越大。

    然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该木桶的桶底是坚固无缺的,否则,其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姑且把木条比喻成我们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桶底比喻成我们的人文素养,而此木桶所容纳的就是我们将来工作或创业的能量。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包括知识的传输、经验的浓缩、感觉的锤炼和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些都是用于修补我们的木条的。可是,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缺陷,使我们的桶底可能不是完整无缺的,而是一个漏勺,那么我们工作或创业的能量就可能被泄漏掉。我们可能因为不合适地吐了一口痰,说了一句不体面的话,甚至是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动作或神态而使我们丧失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大家应该看过这方面的报导。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中记载过李嘉诚招聘人的故事,他故意在面试房间的地上丢了一把笤帚,只有那个不慌不忙地从门口走进来把笤帚摆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的应聘者才可能获得机会。

    在步入商界时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因为那些老谋深算的先生们坐在一边,用他们极其苛刻的目光审视着我们这些新来者,从而决定给我们一个机会或不给与,同我们合作或不合作。

    美国有一位了不起的服装专家叫约翰。莫莱,曾写了一本《dressforsuccess》为成功而着装,他在书中说:我站在纽约的大街上,从过往的行人的着装和身上的饰物就能一眼辨认出他是一个高级经理还是一个皮条客,是一个赌徒还是一个暴发户。这使我们推想到,也许仅仅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如何着装或仅仅是善意的模仿,而使别人很难想象到我们是来自武汉的某高等学府。比如:有人来应聘时穿短裤;有的人来应聘时一个人占两个座位(带人来在门口外等,不听劝说,说话刻薄);早会或培训时在下面开小会、开会时坐在门口,里面空起来也不让等等这些都有是人文素养。这都能说明你的桶底不牢,是个漏勺。这还有一个团队精神的问题。

    大家说,商务礼仪和着装指南重要吗?还有文化方面的东西。我不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会使文化日趋没落,恰恰相反,而是使文化与商业结合得更紧密了。瑞士的雷达表公司请世界绘画大师创作带有雷达表的艺术作品,然后请记者拍照,出画册,拍电视或拍卖,整个操作过程高雅、文明,当然产生强烈的品牌轰动效应。我们

  • 7、 彼得原理读后感

    彼得原理读后感(一)

    劳伦斯彼得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1919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着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彼得原理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一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在层级组织中,员工倾向于晋升到自身不胜任的职位,其结果是,企业中的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这本书为在不胜任职位上痛苦挣扎的人开出获得快乐的处方,为滞留在层级组织底层郁郁不得志的人指点顺利晋升的捷径,为高层管理者提一供知人善任的方法。

    在层级组织学中说明,员工总是对自己胜任的级别感到不满意,工作缺乏挑战一性一是胜任者的标志一性一思维,因为他们能够胜任,所以就期待晋升,而只要组织的层级足够,他的主管也总要使能够胜任的员工晋升,一直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岗位上为止。根据这一理论,如果公司充满了不胜任者怎么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冲击式晋升、蔓藤式晋升等等。

    这是本书的一精一要,其实不管

  • 8、 《人口原理》读后感

    《人口原理》读后感(一)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5——1834),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他是有名的经济学教授,撰写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如《地租的性质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价值尺度》等,但真正使得马尔萨斯出名的还是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著作《人口原理》一书。本书出版于1798,后来一版再版,书的内容也一再扩充,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就得商业体系逐渐被打破。在这个时代里,资本的孳生扩展性导致了原始积累过后由“圈地运动”导致的大量无产者出现的局面,无产者大量涌进城市寻求谋生出路,然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两大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出现并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工业不仅使广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而且使雇佣工人也愈来愈多地 被抛向街头。资本家使用机器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 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工人变成机器的附庸,终日从事令人疲惫不 堪的体力劳动,引起了工人生理上的畸形发展。机器 的使用还成为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手段。18 世纪后期 15 小时工作 日被认为是正常的。农民被剥夺土地,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大批失业,使英国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反抗运动遍及英国各地。1769 年英 国政府曾颁布破坏机器者处死刑的法令。但 1779 年一些地区参加捣毁机器的 工人仍多达 8 万。

    读完第一章,我发现那种仰望大师的崇敬之心尤然升起,人口,这个词是多么复杂的状况,可能我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竟然还有可以称为“人口原理”的东西。中国的人口、亚洲的人口、世界的人口,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原理?第一章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是马尔萨斯提出的两条公理,显而易见,它们是不必受到质疑的:

    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马尔萨斯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原理》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两条公理上的。从极其简单的公理推导出复杂的结论,在物理领域,我佩服的是爱因斯坦;在社会学领域,我折服于马尔萨斯。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这一点不需要特别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口增长的基数是多么小,由于其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任何社会限制,理论上人口总数将变得非常

  • 9、 活法读后感

    篇一:《活法》 读书心得

    《活法》 读书心得

    近日,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使我感受颇深,他重点对人的心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我们的工作、事业才会得到许多的助力。

    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积极的心态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点,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天的人和事,我们的性格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变的开朗,充满激情,随之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家庭也愈加和睦而温馨。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三种心态:

    一是感恩的心态

    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我们相聚在一起,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我们入职之初,工作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足,感谢公司和领导给予了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们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公司,让我们得到了逐渐的成长,更要感谢家人给予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简单的心态

    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做到:静下心、沉住气、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

    对员工个人来说,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动力与压力来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小时候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自己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自己采取懒散的工作态度,那么个人的发展与前途是非常渺茫的,这样的一种局面是我们绝对不想面对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努力踏实的工作外,还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工作中我们不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积极的、正面的工作状态,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敬业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暂时的失败和不成功,是还没有努力到老天爷感动的程度。

    领导对员工不会提太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员工的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其实公司领导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自己锻炼自己,自己通过个人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毕竟,领导不能代替员工去思考,只有充分的发挥广大员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企业的活力。而恰恰是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带来了员工工作态度上的巨大差别,有的人勤奋认真,有的人自由散漫

  • 10、 原则读后感400字范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我们的性格也不一样,原则也更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原则》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些在生活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原则。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离我很有距离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让我有些蒙圈的书。

    读完之后,我竟很长时间不能get作者想表达的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反馈环,创意择优,极度透明,极度真实,可信度加权,工具量表等。

    为什么说这本书让我感觉没什么收获?

    因为书中大量的、不管是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好像都不能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能说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最顶级的金融公司里的顶尖精英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往好的方向想,也是一种启蒙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原则》。

    这也让我一直在反思到底什么是原则?

    我想:原则意味着绝对的理性,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世界,通过将感性的、直接的经验变成一条条理性的,甚至冰冷的戒条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行为。

    特别是犯错之后的反思,不要畏惧犯错,没有错误你就没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别忘了犯错之后的反省,没有反省你就不可能吸取教训从而继续成长,而最终把一条条反省之后写出来的规则就成了你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这原则的价值高低取决于你反省的质量,从而决定了你今后的成就。所以,从现在开始,把建立自己的原则看成一项特别重要的事儿,在不断建立、更新自我原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 2019-11-06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12-24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11-12

  • 2023-06-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1-04-17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3-28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04-07

  • 2023-01-15

  • 2022-04-12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3-05-0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
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大全,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2024,更多活法从原理原则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