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 地图 >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2024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相关栏目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热门栏目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推荐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共 7646 篇)

  • 1、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春风柳上原》看完了,短小精悍,很不错,改变了我对江南的看法,之前一直不喜欢她写的东西,因为是女性作者,写的武侠缺少一股侠气,现在发现还不错,至少这一篇还不错,引人深思。

    我们一开始都像十六岁的柳上原一样,年幼时无所畏惧,志向远大,希望能改变世界。别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理直气壮地会回答想当科学家。问你想上什么学校,脱口就会说想上清华北大。现在会想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向往。 当我们渐渐长大,有了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杂思,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冲劲,面对之前的目标有些胆怯,直至放弃,正如二十八岁的柳上原那样。虽然不能热血一辈子,有时确实需要圆滑世故点,但是他一味的忍让,不敢伸张正义,难免有点让我不太舒服。

    十六岁的柳上原单纯正直而又干劲儿;二十八岁的柳上原圆滑成熟,但又无可厚非,因为即使他是大侠,也同样有很多无奈。我不知道我更喜欢哪个柳上原,只能说对于十六岁的柳上原我是充满怀念、羡慕的。对于二十八岁的柳上原表示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之而来的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束缚,各种恐惧,谁都无法逃脱。人生真是一场让人错愕难明的荒诞,是一场荒冷冷的悲剧。

  • 2、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2024范文
    《春风柳上原》看完了,短小精悍,很不错,改变了我对江南的看法,之前一直不喜欢她写的东西,因为是女性作者,写的武侠缺少一股侠气,现在发现还不错,至少这一篇还不错,引人深思。 我们一开始都像十六岁的柳上原一样,年幼时无所畏惧,志向远大,希望能改变世界。别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理直气壮地会回答想当科学家。问你想上什么学校,脱口就会说想上清华北大。现在会想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向往。 当我们渐渐长大,有了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杂思,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冲劲,面对之前的目标有些胆怯,直至放弃,正如二十八岁的柳上原那样。虽然不能热血一辈子,有时确实需要圆滑世故点,但是他一味的忍让,不敢伸张正义,难免有点让我不太舒服。 十六岁的柳上原单纯正直而又干劲儿;二十八岁的柳上原圆滑成熟,但又无可厚非,因为即使他是大侠,也同样有很多无奈。我不知道我更喜欢哪个柳上原,只能说对于十六岁的柳上原我是充满怀念、羡慕的。对于二十八岁的柳上原表示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之而来的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束缚,各种恐惧,谁都无法逃脱。人生真是一场让人错愕难明的荒诞,是一场荒冷冷的悲剧。
  • 3、 种春风读后感

    种春风读后感

    春风怎么种呢?读了《种春风》,你就自有答案了。

    文章讲了那天正好是立春,作者要去邮局领稿费。看到了一个穿着破烂又邋遢的老人。本以为他肯定是来取子女的汇款,原来那老人是寄钱给农村祖孙俩的。作者被老人打动了,也把自已的一点儿稿费寄给了农村祖孙俩。老人的善良如春风一般的温暖种在作者的心里,萌发了爱的种子,使作者更加爱生活,找回了本身、纯真的善良。作者明白了春风是可以种的。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把我的玩具捐给了希望工程,想让其他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我也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也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社会上,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这时,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一个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来种什么,种桃李种春风

  • 4、 《望春风》 读后感

    《望春风》 读后感

    忘不掉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最初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句话深深吸引着,何况作者还是著名作家格非,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是看了一会再放下,就这样轻轻浅浅的读着,这本书能激起读者回想起故乡的那时,那人,那景,心存依恋与不舍,在读到母亲突然出现在明丽春光里,远远的向作者走来。激起读者对逝人怀念的亲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算命先生的儿子,一个改革开放前后的村庄,一个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起伏中生存的故事,村里男女老少的命运穿插着男主人公的身世,小时候在村子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青年了离家投奔母亲,老年了,随着命运的洪流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故乡。

    文中多次出现打动人的地方,直击人心,就像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偏里赵村重新人烟凑集,牛羊满圈,四时清明,丰衣足食,我们两个人,你还有我。就是这个村庄的始祖到了那时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各安其分,到了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将会出现在明丽的春光里,沿着风渠岸边的千年古道,远远的向我走来。读到这里,眼泪不禁留下来,想起我童年的时光,一幕幕席卷了我整个内心,往事像电影一样重复着,开心快乐难过样样皆是经历。

    望春风是一种呼唤,诗经云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自那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的古朴人家走来,是清明细雨,还是七夕花灯,终是格非对中国乡村文明重换生机的一种期待。格非在格非笔下的村落中,鲜有对国家大家的详细描写,多是从村落小事写起,生活化,细节化,越发亲切,动人,不过,那只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场景,再见文首摘录的段落: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一句,虽然竟是轻轻的叹息。但让我的心情起伏跌荡,久久不能平静。是呀,随着城镇的发展,乡村举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旗轰轰烈烈地朝繁华城市进发,大量壮年男女外出务工守候在故园乃老幼孤独,田园荒芜无人耕;城乡一体化而致乡村文明农业文明消失:处处公路处处改造后的人造自然其实不是真正自然,乡间美丽在于个性野性,而工业制造在于统一便捷,在整齐划一中失去了个性、舒展、......乡村文明的仪式感不在,仪式感传承的信仰不在......

    随着时代不停的发展进步,我相信书里的人没有真的回到过去,也许这是人长大了以后的回想,也许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留在这片土地的想象。

    当我去想象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提醒了我,推动我们生活的不是命运本身,而是有一个叫自己的人在操纵命运。

    如果你喜

  • 5、 望春风读后感

    望春风读后感(一):两面人

    朱菲菲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这句话:在生活中,有的是吃人的人,有的是被吃的人,但是这两种人可以转化,羊渐渐可以转成狼;狼呢,渐渐地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转变成羊。就好像是善恶一样,没有绝对的善恶,你这人特别的善良,那也有特别不善良的地方。最可笑的还有许多人,在羊向狼转化的时候,转化成一半,停在那儿了,半羊半狼,自己也闹不太清楚,到底是羊还是狼。

    格非笔下的儒里赵村并不是一个发展紧凑的小山小村,亦不是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善恶交融的世界。从村里的赵云仙、赵德正、赵梦舒等人的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传统文化的根基,也能看到革命对他们的深深影响。

    一、算命先生的"憎"与父亲的"爱"

    小说中,赵云仙是小说中"我"的父亲,他是一个算命先生。解放前夕,被父亲召回结婚,顺带也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一解放,就成了富农。赵云仙给人算命,善于察言观色。精明的他总是能让那些请他算命的人对他的话奉若神明,不敢怠慢。但是他也出奇的懦弱,村里人不屑于与他一般见识,同时也给他取了"赵呆子"、"赵大仙"等令人羞耻的坏名。哪怕去半塘走差,当高定邦喑哑二威严地喊一声"大仙",赵云仙的身体都会猛地哆嗦两下。为了讨好高定邦,还从衣兜里掏出烟盒给他递过去。

    如果说"懦弱"是赵云仙让人"憎"的一点,那么勾搭妇女、轻薄未出阁的姑娘便是让人更加憎恶了。按照婶子的话,赵云仙是个"心术不正"之人,出去算命是假,与不三不四的女人勾搭是真。有一次给人算命,老不正经地摸了人家黄闺女,硬生生地被那户人家的三十十个亲眷揍了一顿。

    可是这世上没有像模子里刻出来一样的恶人。当赵云仙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为大家所知时,他必定是合格的,甚至让人感动。

    "父亲是个好脾气的人。我不时停下脚步,望着天上的鹰,他一次也没有催促过我。等我走到跟前,他顺手折下一根杨树枝,帮我刮干净鞋底和鞋帮上的淤泥,然后蹲下身来,捏了捏我的手,对我说:‘得走快点了。一会太阳出来,地上封冻一化,路就烂了。’随后,他忽然冲我眨了眨眼睛,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脸,笑着说,如果我在他脸上亲一口的话,他就让我骑在他肩上走一段。"

    在我们看来,这好像就是普通父子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童年。而在他们当地,父亲对儿子过于亲昵,被认为是一件极不恰当且有悖伦常的事。此时,作为"父亲"的赵云仙又是那么出格且无畏。

    父亲将落在

  • 6、 《望春风》(读后感范文)

    《望春风》读后感900字忘不掉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读到这本书,是爱人力荐的。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拿起又放下,轻轻浅浅的读着,前文的人物名字将要忘记的时候又拿起接着读,在后文中再回忆前文中描述过的那些人。最后,是在去南宁出差的火车上读完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孤独的旅程中,第一次因此书产生了浓浓的愁绪,挥散不去。不知是现实的触动,还是书中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总之,在后三分之一的阅读中,引起了我强烈的情感共鸣。书中所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算命先生的儿子,一个改革开放前后的村庄,一个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起伏的故事,村子里男女老少的命运际遇,其中穿插了主人公的生世,小时在村子里的孤苦无依,青壮年时候离家投奔母亲,老年随着命运的牵引一步步回归故乡。前三分之二村庄生活的描述,触感非常真实,人物群像刻画鲜活,没有谁是主角,没有谁是配角,克制的描述,生动又真实的呈现。其中一段最让人动容的描述,是讲一个孤寡老人临终的情形的:她把家里最后一只大公鸡送给了隔壁的蒋维贞。她为自己做了一身新衣裳,一双新鞋子。她洗了澡,梳了头。她将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为了使自己的遗体保持清洁,她穿戴整齐后就不再进食。这段文字将老福奶奶(上文所述主人公)临终前的郑重其事、讲究描述的催人泪下。不禁让我想起奶奶,一个总是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老人,兢兢业业的做着仿佛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恪守着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最后,也是从容淡定的离开这个世界,临走之前,也是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那种感觉,就像是她从来没有来过,也像是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泪目。读至后三分之一,我认为作者自己是没有回到故乡的,所以,这一段的文字让人感觉飘渺,仿若进入一个虚幻的桃花源,美丽、温暖、渴望,却不真实,氤氲着浓浓的无奈。因为作者将回到的故乡仍然描述成是离开时的样子,甚至从多个人物的口中表达出想要回到从前村庄里生活的盼望。这也充分说明作者最后的喜剧结局其实是杜撰,最后陪在主人公身边的春琴以及二人栖身的世外桃源,是一个美丽而触不可及的梦,是忘不掉的乡愁,也回不去的故乡。我朝东边望了望。我朝南边望了望。我朝西边望了望。我朝北边望了望。只有春风在那里吹着。

  • 7、 《柳家大院》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家大院》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点讲述了张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个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老伴儿早死了,儿子拉洋车,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个“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样总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会对儿媳妇挑鼻子弄眼睛,摆派头,折磨儿媳妇。因此,“我”这个“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个像窝窝头的小媳妇。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妇,当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妇,并且对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恨,特别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应该去照顾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弱小的小媳妇,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处处为难小媳妇。老王要学“文明人”,要做足了当公公的气派,他变着方儿的挑儿媳妇的毛病,他没有空儿的时候,便叫女儿替他办,总之是小媳妇没有一天得着好气的,有时候还吃不饱。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

  • 8、 野火春风斗古城读后感

    野火春风斗古城读后感(一)

    这几天我在读李英儒先生的作品《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是一部描写抗日英雄人物的对话和斗争的小说。

    李英儒先生的作品《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主人公是杨晓东。他的主有内容写:以杨晓东为主线的内线抗日力量,木门金环、银环、韩家兄弟们都协助杨晓东与河北省会保定的隐蔽战线上的日本侵略者和伪军们斗智斗勇的故事。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东英勇出色的完成任务,在敌人的刑具前宁死不屈,体现了杨晓东的英勇、智慧、负责、良好的指挥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在我看来,一个把机智和勇敢运用自如的人才才是一个完美的人。杨晓东就是如此,每次遇到困难时,都会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面对。

    梁队长也是一个英雄好汉,有一次,他刚刚在监狱里受完酷刑被杨晓东劫狱救出来,身上随即又中两枪,但他还能远远的射中总司令员高大成的马。他忍着剧痛,枪法还这么准,真是神枪手啊!

    我是一个不珍惜党用血与肉换来和平的人。当我依偎在父母温暖的怀中,整日无忧无虑,我知道了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在幼年的时候,沉静在老师的淳淳教导下,学习知识,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是谁换来的。但每当电视上放共产党与敌人作殊死搏斗时,我都不以为然,认为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我读《野火春风斗古城》时,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内心深处充满了涅磐般的圣洁,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厚而且深邃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是始终闪耀着奕奕光芒的爱国主义,更是一个更古不变的话题。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生活着一群同《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主人公杨晓东,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一切,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迹的英雄们。

    当我们聚在一起,我们就是整个星空;当我们凝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当我们站起来,我们就是构建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新世纪的曙光已照拂我们的面颊,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害怕困难,才能把事做好。我想,我们现在的好生活都是这些革命烈士用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土地,不能辜负这些革命烈士的期望。

    《野火春风斗古城》以生动的笔触,曲折的情节,记叙了中国共产党派杨晓东同志深入敌后,许多与他在同一战线的地下工作者,爱国人士一同奋力抗战,团结群众,一同分化瓦解伪军,打击日寇,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完成任务的故事。

    在本剧中,正反两面人物的激烈斗争惊心

  • 9、 《望春风》读后感1000字

    《望春风》读后感1000字:

    忘不掉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最初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句话深深吸引着,何况作者还是著名作家格非,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是看了一会再放下,就这样轻轻浅浅的读着,这本书能激起读者回想起故乡的那时,那人,那景,心存依恋与不舍,在读到“母亲突然出现在明丽春光里,远远的向作者走来”。激起读者对逝人怀念的亲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算命先生的儿子,一个改革开放前后的村庄,一个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起伏中生存的故事,村里男女老少的命运穿插着男主人公的身世,小时候在村子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青年了离家投奔母亲,老年了,随着命运的洪流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故乡。

    文中多次出现打动人的地方,直击人心,就像“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偏里赵村重新人烟凑集,牛羊满圈,四时清明,丰衣足食,我们两个人,你还有我。就是这个村庄的始祖……到了那时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各安其分,到了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将会出现在明丽的春光里,沿着风渠岸边的千年古道,远远的向我走来”。读到这里,眼泪不禁留下来,想起我童年的时光,一幕幕席卷了我整个内心,往事像电影一样重复着,开心快乐难过样样皆是经历。

    望春风是一种呼唤,诗经云“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自那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的古朴人家走来,是清明细雨,还是七夕花灯,终是格非对中国乡村文明重换生机的一种期待。格非在格非笔下的村落中,鲜有对国家大家的详细描写,多是从村落小事写起,生活化,细节化,越发亲切,动人,不过,那只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场景,再见文首摘录的段落:“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一句,虽然竟是轻轻的叹息。但让我的心情起伏跌荡,久久不能平静。是呀,随着城镇的发展,乡村举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旗轰轰烈烈地朝繁华城市进发,大量壮年男女外出务工守候在故园乃老幼孤独,田园荒芜无人耕;城乡一体化而致乡村文明农业文明消失:处处公路处处改造后的人造自然其实不是真正自然,乡间美丽在于个性野性,而工业制造在于统一便捷,在整齐划一中失去了个性、舒展、......乡村文明的仪式感不在,仪式感传承的信仰不在......

    随着时代不停的发展进步,我相信书里的人没有真的回到过去,也许这是人长大了以后的回想,也许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留在这片土地的想象。

    当我去想象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提醒了我,推动我们生活的不是命运本身,而是有一

  • 10、 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
    篇一: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是备受压榨的工厂女工,一个是贫困窘迫的知识分子,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儿在小说中相遇了,他们由素不相识到后来互相关切同情,而女工的善良和真诚感人至深,她那不被贫困、苦痛所泯灭的人性之光,不仅在当时的黑暗中熠熠生辉,也在如今的社会中十分珍贵。 小说的背景是在民国时的一个小租屋,那时侯,人们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我”因为没有工作只得租一间破房子,女工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可能开始读的时候会想这个女工会 在某个晚上偷“我”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看来,人为了生存,会不择手段地攫取身边的东西。但出人意料的是,女工并未行窃,而是担心“我”不走正路,发不义之财,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相对而言,如今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优越的,我们不必为交不起房租而担心,也不必为填不饱肚子而着急,但是我们确实感受到我们的精神生活实在太空虚了,我们的精神高度也实在太低下了。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照片: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在公共 汽车上,手扶扶杆艰难地站着,而旁边就是一位年轻的小姐和一位健壮的青年。这两个人似乎都被窗外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却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看,好象丝毫没有觉察到身边有一位需要帮助的母亲。我不禁要想,窗外的水果就真的有如此大的诱惑力,让两位青年如此的专注?不用说大家都会明白,这两位青年只是想逃脱让位的义务。可也真的难为他们如此受罪了。这看上去是多么的恶心,但多的是让人伤心。不是吗?就为了一时的舒服,而宁可昧这良心忍心让这位母亲站着受累,事情虽小,但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做的人,他们的良心何在? 因此我要呼唤真情,我不奢望有像郁达夫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么真挚,只渴求在我们身边少出现些类似的画面,多一些谦让的镜头,这就足够了。 篇二: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 一曲离殇叹惆怅,失意文人遇红娘。 悠悠情丝两不忘,人间若此何彷徨!――题记 近日,偶然读了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感慨颇多,放下书来,举目远望,静思良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是寒酸潦倒的文人墨客,一个是备受压榨的工厂女工。一个贫民窟的小房间里,承载着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最简单的梦。在自身物质条件困窘的境遇里,两人却相互关心,彼此体恤。那“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真理,在这篇小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6-11

  • 2021-09-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1-0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春风柳上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春风柳上原读后感、2024春风柳上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