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白门柳读后感 > 地图 > 白门柳读后感,2024白门柳读后感
白门柳读后感

(共 122 篇)

  • 1、 白门柳读后感

    白门柳读后感(一)

    小说《白门柳》中描绘的柳夫人与《别传》中记述的河东君,真可谓性格迥异。前者说其性情娇惯、行事跋扈,能够将钱谦益摆弄于股掌之间。后者,则将其塑造成了一位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红妆。二者相比,我觉得小说中的描写更接近真实。毕竟说穿了,柳如到底是娼门出身,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社会,她一定会沾染许多娇嗔任性的脾气,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要强于同时代的一般女性。她委身钱谦益之后,虽备受宠爱,名义上也成了尚书夫人,但在钱氏这样的缙绅之家,还是不会轻易被主流观念所认可和接受。所以,她的颐指气使、斤斤计较,更多是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得已的自卫行为。这样的女子,能够在南京被清兵占领时毅然投水自尽,在钱谦益降清进京时坚持拒绝随同北上,只此两点,便足以被歌颂为风格高古的旷世奇女子。

    董小宛,在明朝末期的经历比柳如是要简单和快乐得多。即便在秦淮八艳中,董小宛也算是绝对的幸运者。他遇到了冒辟疆,真正找到了相对适合自己的归宿。虽然小说将冒辟疆写成一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无行文人,但对小宛总还算有情有义,董小宛在冒家也确实度过了一段相夫教子的快乐时光。关于她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清朝顺治年间。董鄂妃与董小宛是否同一个人,至今仍是令那些清史专家大伤脑筋的话题。而《白门柳》只写到鲁王之败便作结束,其时董小宛还在和冒辟疆过着贫苦颠沛的逃难生活,虽然艰辛,但此时的她能够和心上人常相厮守,心中是无限快乐的。

    作为书中两位绝对的女主人公,小说在刻画人物时,似乎有意制造柳如是与董小宛之间的性格差异,将这两个同属于名妓群体的女性表现成追求各异、个性鲜明的另类女子。柳是圆滑世故、爱慕虚荣的代表,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正气凛然;董是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代表,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集于一身,展现淋漓。

    这样的刻画大体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形,但经过了小说家的不少煞费苦心的加工。可以肯定,加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至少我接触的读过小说的朋友,大都对董小宛的温婉贤淑分外推崇,很多人明确表示得妻若此,夫复何求。

    然而,我却一直深爱那并不安分、甚至婚后还曾红杏出墙的柳如是。

    人就是贱呐。

    感觉在情感问题上,自己对柳如是的态度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任盈盈。《笑傲江湖》的结尾处,任盈盈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幽幽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生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盈盈娇柔无限地说这句话时,心情是愉悦满足的,她以为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 2、 《白门柳》读后感作文

    三年前,应该是三年前吧。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地摊上买了一本略有残破的《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很快看完了,觉得挺过瘾。再想看后来的二、三部,也就是《秋露危城》和《鸡鸣风雨》,但有钱的时候不想买,想买的时候又没钱,所以一直没赶上合适机会。直到上个月,才辗转借来一套全书,今天总算看完了。

    三年以来,心境大变。当年看书时那种新奇感和求知欲早已荡然无存,对明末清初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也不大上心,对那些活跃于江南文坛的才情兼备的翩翩佳公子也丝毫没有了敬慕崇拜之情。唯独对书中的两个女子——柳如是、董小宛——还是铭记于心,掩卷不忘。

    高中刚毕业那会儿,学界和坊间无缘无故地掀起了一阵“陈寅恪热”,各大书店都开始疯狂兜售陈大师那些名称艰涩、内容深奥的竖排繁体版学术专著,琳琅满目,应接不暇。那时正是附庸风雅的年纪,于是省吃俭用,鬼使神差地买了不少陈寅恪文集,其中就有一套《柳如是别传》。

    这本书整整看了六年,总算于前不久草草翻过了一遍。但说实话,根本没看懂多少。为了弥补自己相关知识的不足,还特意补看了一些记述甲申鼎革事变的史料,小说《白门柳》中涉及柳如是的情节更是一字不落地细细品读,但对 于陈先生的这部《别传》,仍有许多含糊不明之处。这当然是由于自己才疏学浅。然而,听说此书发行量竟连续数次突破万册,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书籍。不由感叹,这样一本在史学界都算冷门的著作居然能够成为畅销书,可见三联书店的经营运作非同一般,也可见时下如我这般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好事者数量是如此众多。

    无论如何,经过这样一番主动与被-迫的阅读,总算对柳如是其人有了大概的了解。小说《白门柳》中描绘的柳夫人与《别传》中记述的河东君,真可谓性格迥异。前者说其性情娇惯、行事跋扈,能够将钱谦益摆弄于股掌之间。后者,则将其塑造成了一位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红妆。二者相比,我觉得小说中的描写更接近真实。毕竟说穿了,柳如到底是娼门出身,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社会,她一定会沾染许多娇嗔任性的脾气,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要强于同时代的一般女性。她委身钱谦益之后,虽备受宠爱,名义上也成了“尚书夫人”,但在钱氏这样的缙绅之家,还是不会轻易被主流观念所认可和接受。所以,她的颐指气使、斤斤计较,更多是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得已的自卫行为。这样的女子,能够在南京被清兵占领时毅然投水自尽,在钱谦益降清进京时坚持拒绝随同北上,只

  • 3、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读后感(3)篇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读后感 第(1)篇

    白门柳·第二部

    生动而且翔实地描绘出崇祯死后仅仅一年余时间里,大明王朝末年的党派纷争和混乱朝局的纷乱画面。刻画出以史可法为代表的能臣义士衷心戮力地为挽救颓废国势而做出的努力;刻画出以阮大铖为核心的乱臣奸佞不择手地为报复私仇而做出的勾当;更刻画出热血青年士子和慷慨能臣欲救国复兴无门、难遏历史洪流的万般无奈!更验证了不同的人的或丑恶或美好的真实面貌和内心世界。

    终于,昏君乱臣仓皇逃窜,机巧之辈臣服于敌,热血士子飘蓬而散。

    在虚伪的官宦场、飘蓬的乱世中、无奈的世道上,这些不同立场与不同选择的人,在新的世界里,又又各种不同命运?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读后感 第(2)篇

    非常棒的一本历史小说。都说“明亡于党争”,读完此书,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读此书过程中,“反对教条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等耳熟能详的句子不断从脑海中浮现。这些看似平常的道理,却并非人人都能明白,否则明朝也不会那么快土崩瓦解。也许这就是我党所谓的“思想先进性”吧。 对于以君子自居的东林党人,以现代眼光看就是一群思想僵化、自以为是的书呆子。书生意气是好事,但太多的傲慢自负,太多的想当然,太多的墨守成规彻底击垮了东林党。思想之腐朽落后,简直比马士英之流还要有害。 此书的景物描写是一大亮点,常常随笔点染,意境全出,是作者得力之处。故事构思常常出奇,文思巧妙,故事勾挂连环,烘托掩映之处甚多,偶尔居然能看到红楼梦的影子,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

    白门柳(第二部):秋露危城 读后感 第(3)篇

    第二部以崇祯殉国到弘光逃跑为主线,叙写了东林党、复社是怎样的失势,奸逆是怎样的上位,南明是怎样的混乱,看上去像是一个王朝,实则就是一盘散沙,各路兵马不听从指挥,奸臣当道,腐败滋生,官兵烧杀抢掠,浑然一副乱世之像,唯独苦以黄宗羲、陈贞慧、冒襄等为代表的复社名士,他们关心大明王朝的兴衰,以各自的方式希望能够再造大明之中兴,然而他们又怎么挡得住历史的车轮,悲也悲也。他们的忠与诚在与那些只为加官进爵而趋炎附势的小人面前,那些因个人利益而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的奸臣面前又是那样的令人钦佩。忠诚是一个人的品质,无关乎外界坏境亦无关乎男女有别,就说柳如是,在当时虽说是一阶女流,却也宁为大明鬼,不做清国人,暂且不谈值不值、该不该,就是这样的行为也让人不禁肃然

  • 4、 《柳家大院》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家大院》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点讲述了张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个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老伴儿早死了,儿子拉洋车,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个“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样总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会对儿媳妇挑鼻子弄眼睛,摆派头,折磨儿媳妇。因此,“我”这个“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个像窝窝头的小媳妇。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妇,当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妇,并且对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恨,特别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应该去照顾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弱小的小媳妇,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处处为难小媳妇。老王要学“文明人”,要做足了当公公的气派,他变着方儿的挑儿媳妇的毛病,他没有空儿的时候,便叫女儿替他办,总之是小媳妇没有一天得着好气的,有时候还吃不饱。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

  • 5、 《春风柳上原》读后感

    《春风柳上原》看完了,短小精悍,很不错,改变了我对江南的看法,之前一直不喜欢她写的东西,因为是女性作者,写的武侠缺少一股侠气,现在发现还不错,至少这一篇还不错,引人深思。

    我们一开始都像十六岁的柳上原一样,年幼时无所畏惧,志向远大,希望能改变世界。别人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理直气壮地会回答想当科学家。问你想上什么学校,脱口就会说想上清华北大。现在会想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向往。 当我们渐渐长大,有了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杂思,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冲劲,面对之前的目标有些胆怯,直至放弃,正如二十八岁的柳上原那样。虽然不能热血一辈子,有时确实需要圆滑世故点,但是他一味的忍让,不敢伸张正义,难免有点让我不太舒服。

    十六岁的柳上原单纯正直而又干劲儿;二十八岁的柳上原圆滑成熟,但又无可厚非,因为即使他是大侠,也同样有很多无奈。我不知道我更喜欢哪个柳上原,只能说对于十六岁的柳上原我是充满怀念、羡慕的。对于二十八岁的柳上原表示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之而来的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束缚,各种恐惧,谁都无法逃脱。人生真是一场让人错愕难明的荒诞,是一场荒冷冷的悲剧。

  • 6、 柳侯祠读后感

    篇一:文化苦旅读后感

    阅《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游历山川江河。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处旖旎风光,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感触和震撼,并从景物中所联系的传统文化,见证历史深处的历史痕迹。余秋雨结合了自己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写作出《文化苦旅》。

    在《文化苦旅》 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纵观《文化苦旅》,尽管纷纭丛生,但余秋雨却能出神入化,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地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一章中,曾有着一大段描写“五四运动”文化史的文字,将文人、文化和历史,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按理说作者非常擅长写文化史论,而要操作散文的“厚重”,这并非难事,但真正将“厚重”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不是用枯燥和严密的考证,将文学的灵性和飘逸淹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难得的。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将沉郁古风和空灵笔法有机的糅合为一个整体,让历史人物起死回生,赋予山水风物以灵性。《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展现了余秋雨深刻

  • 7、 五柳先生读后感

    五柳先生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

    金钱和名利是十分诱人的字2020眼。有些人的灵魂就在它们的引诱下被吞噬了。他们抛弃了党的原则,利益熏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武器,可有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穷奢极欲钻营捞钱 ,一步步走向腐败,成为钱与权的奴隶,成为钱与权的傀儡。这些人比起陶渊明来说,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岁做彭泽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场污浊,便弃职而去,从此过着隐居生活。他的不慕荣利,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再看看当今这个社会,不仅人们做不到陶渊明的不慕荣利,而且贪污受贿。这个风气既在官场中蔓延,又以极快的速度刮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走后门已成为当今的时髦。诸如,企业要贷款,就得向行长大人送红包;在医院这块洁白的区域里,给病人看病做手术,本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可患者都还要送礼,否则便无人理你;就连在学校这块神圣之土上,学生升学中此类事情也层出不穷,且钱能买分,还能买到文凭。可悲!可叹!可恨!

    清醒过来吧!让我们向陶渊明一样,不慕荣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强的现代化发达国家。

    五柳先生读后感(二)

    最近几天看了几节文言文的讲课视频,就以《五柳先生传》为例,谈一谈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触的一种体裁,不同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当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较为简单的。

    作为初二语文的《五柳先生传》是写人的,标题就点明了课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讲授一般都是从字2020词入手,逐步深入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讲五柳先生时,也是先解决疑难字2020词,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后深入到五柳先生个人的高洁品质。基本步骤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细节很难把握,比如如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掌握,也是老师的教学难点。也是我一直很难攻克的问题。

    视频中讲文言文的深层意蕴和思想感情时,一般有重复朗读或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的效果课上不明显,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行检验。比如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节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编成话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重点是文言字2020词句式的积累,其他方面以认识为主。

    以上是我对讲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有些帮助!

  • 8、 《开开的门》读后感——“神奇的门”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暸望远方,远方闪着光。门外的世界很宽广,门外的世界有发现,也有梦想。开开门,迎接更多的朋友。开开门有不同的声音和景象。开开门,让阳光照进心灵,开开门去寻找梦中的家乡。在黑夜,有心上的眼睛领路,在路上,每天都有新的阳光。这就是开开的含义,书中每一个章节的一句短短的话,就可以拼成一首诗,多么神奇啊!他们富于韵味,让人思索。

    这本书说了一个叫开开的小朋友,一次在于爸爸的争执后,愤怒之下画了扇门,又意外获得了一个荧火虫水晶球,使他去了很多地方在旅途中,他认识了春儿。有一次杨奶奶过生日,开开又拿出了水晶球,使大家进入了书中,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事情最后下起了小雨,奇迹发生了,春儿的哥哥看到了光明,细雨过后到处阳光普照。

    这是一篇梦想的文章,它描写得非常生动,我好想也打开门一点点进进书中,自已就觉得变成了开开,可以有无限的遐想。

    走出门,就意味着走进另一个世界,可以探寻发现、成长、克服困难,走向新天地和新目标周而复始的人生,就是这样跨过一道道门,开拓着一个个新的境界。

    有了好书相伴,使你有了最好的伴侣,能让你轻松的跨过人生的一道道门,走向人生新的高点。大家一起努力吧!

  • 9、 关于《柳家大院》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舍在《柳家大院》中给我们刻画了住在“柳家大院”里的各具特色的底层人物形象,在语言上朴实而滑稽,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到“暗讽”,“文明人”“猫尿”等语言构成了老舍独具特色小说风格。

    老舍用王家小媳妇之死作为全文的主线来重点刻画了王家,张家和“我”的生活。老舍通过用人物自诉的方式,批判了像老王、小二妞这样身上存有严重人格扭曲的贫民。老王本是一家洋人的花匠,儿子在城外当石匠,可以说生活并不富裕,但老王却整日用“文明人”自居,把封建礼教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自己还挺得意,不把自己的儿媳妇当人看,从不给她好脸色看,他把自己的儿媳妇当成了一件“货物”,因为那是他花了一百元的彩礼“买”来的,一年父子俩也还不清亏空,老王就拿儿媳妇出气,更可恶的是他自己不亲自动手打儿媳妇,只对她做体罚和精神上的摧残。他可耻的唆使自己的儿子打小媳妇,她卑鄙的让自己的女儿小二妞折磨小媳妇。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老王、小二妞这样人的身上他们确实是有“病态”的,他们明明和其它贫民一起住在这个破败的柳家大院里,却自以为高人一等,明明自己也是一个穷光蛋,洋太太给她一百元钱是看在为她卖命和加上要从老王的工钱里扣缘故,可以说老王没有从洋太太那里得到什么便宜,但为何他还“洋洋得意”感觉内心很满足呢?这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当惯了奴才的人,他们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已经没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他们跟惯了主子,已经形成了把能跟着好主子作为“光荣”的普遍价值观,他们已经被毒害的不能称其完整意义上的人。

  • 10、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绘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质而实绮、似癯实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质朴自然。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读后感,欢迎参考!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一

    先生不知其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会名扬天下,所以趁早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这种看似随意的笔名很多,像三毛、二月河。改天咱也起一个!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感情五柳先生把不爱说话、没啥理想当做优点炫耀了。要是放我身上,那一定会招来这孩子内向、不要强、老实之类的话。这在如今张扬个性的时代岂能站稳脚跟?爱读书是好事,可是不深究又怎能有所“会意”?这让我想起了一篇题为《读书与装相》的文章。书是要好好读的,书生可不是装出来的。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家穷还爱喝酒,不会是喝穷的吧?亲戚好心请几顿,他还喝完就走,也不给人刷刷筷子洗洗碗。估计他老婆也不喜欢他喝酒吧,种点庄稼还“草盛豆苗稀”!酒鬼,好喝懒做的酒鬼!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你看看,都穷成这样了,还乐颠颠的,安之若素。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他,肩负着三代人的责任哪!唉!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也太没志向了吧?既不能上战场杀敌,又不能为国家富强出谋划策,就只想着自己?自私!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写自传的人总得夸夸自己好到什么程度,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鄙俗啊,可怜!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的小日子真滋润,终日优哉游哉,“无论魏晋”,那就当一个混世的魔王好了。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二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晋代陶渊明是一个风姿潇洒、心定气闲的隐逸诗人。他嗜酒、他爱菊,他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他远离世俗尘嚣,有着安贫乐命的洒脱和闲适。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自粱代起亦受好评如潮,为后代人所效法。他闲居乡野,寄情山水,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然。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绘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质而实绮、似癯实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质朴自然。如《桃花源记》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央缤纷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5-25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1-03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3

白门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白门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白门柳读后感、2024白门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