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琦君文集读后感 > 地图 > 琦君文集读后感,2024琦君文集读后感
琦君文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琦君文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琦君文集读后感推荐
琦君文集读后感

(共 2285 篇)

  • 1、 《乐琦的神奇力量》(精选)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乐琦的神奇力量》的书。这本书和其他的书一点也不一样,有哪里不一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本书是由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苏珊-帕特隆写的,他是一位了解儿童想法和感受的优秀作家,总是引导孩子们阅读他们真正需要的书,使孩子们获得成长所需要的指引。书里一幅幅精美的小插画非常吸引我的眼球,这些插画是一位名叫马特费兰的插画师画的,他擅长铅笔素描,用灵活自由的笔触画出栩栩如生的转达人物的情绪和故事的氧围,作品极具感染力。真是太厉害,太了不起啦!!!

    这本书主要讲了,乐琦是怎么样得到神奇力量的。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七章《食蛛鹰蜂》和第十八章《仙人掌的刺果》、第十九章《鸡蛋和豆子》。在《食蛛鹰蜂》里我认识了一种新昆虫一一食蛛鹰蜂,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一只毛蜘蛛,叮了毛蛛蛛之后,毛蜘蛛就瘫痪了,不过还没死。然后鹰峰会挖一个洞把毛蜘蛛埋起来,然后它就在毛蜘蛛其实还活着的身体里产卵。等卵孵化出来了,它还不是一只会飞的鹰峰,而只是一只小幼虫。不过它很饿,猜猜看,它吃什么?它吃毛蜘蛛!是不是觉得食蛛鹰峰很可怕,可是别担心,他们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付人类的。

    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去看看仙人掌的刺果吧!这篇文章我觉得第四句~第七句,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因为,书本里写到了乐琦从岩洞里回到了家里的桌子旁,拿了点东西却又想回岩洞那,于是你们知道乐琦是用什么把自己送回岩洞吗?克服了种种困难使用风把自己给吹过去的!我想乐琦的神奇力量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吧!还有,鸡蛋和豆子的故事里,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写的很好。因为里边有一些好词、好句,如:沙暴仿佛也有些泄气,外边慢慢变得安静了些,渐渐地能从尘土中看到一丝蓝天了。乐琦非常希望这场沙暴能深深的吹进在他们眼前像海洋一般的延展的沙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沙暴?

    我觉得《乐琦的神奇力量》一书,不但能读到的词、句优美,还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美插画。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乐琦是如何获得神奇力量的,更鼓励了我在困境中要学会勇往直前的精神!

  • 2、 《琦君文集》读后感700字

    虽然她的童年充满忧伤,但他总把最美好的留给读者。——林海音

    岁月已逝,岁月伊始,物依旧,人却道匆匆。仿佛看见一个神采飞扬的小女孩在绿轿子上说书,仿佛品到那玉兰酥的醇香。我总是在阳光不错的下午看琦君的小说,想一个真正了解生活的人一样,泡上一杯浓浓的绿茶,恬淡而静谧,品味书和茶共有的平淡而香醇。透过平实而温馨的笔触,看到那平实背后着实温柔而又淡然的笔触。却不明白,她如何能用如此淡然的语气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冷酷和不幸。或许,被记录的只有幸福和快乐,留在现实中的确是冷酷和不幸。

    在哥哥死了的悲伤日子里,小小的琦君咽着哥哥送来的饼干,只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却让人感到万分的辛酸和苦楚。她用童稚的眼光去看世界,一切便都成了美好,缺少父亲的关爱不要紧,面对二妈对爱好的阻遏也没事,她的童年有母亲的慈祥与关爱,这就足以让所有的苦化作甜。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却又如何的善良而执着。

    琦君始终沉浸在自己与母亲和小伙伴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中,当她忆起母亲的美好,善良,回想起母亲的不易和坚强,以及最后的逝去,还不知会洒落几串泪珠。

    人,总是不愿面对没有温度的事实,但事实就在你眼前。希望能像琦君一样,永远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不要醒来,永远是那个不谙世事,永远有天真童稚眼光的孩子。她却已经长大,已走过了那段时光。

    轻轻地拂过岁月的脸庞,却听见他那声低沉的叹息。琦君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我想,在琦君看似欢乐的童年之梦中,定蕴含了不少无奈与辛酸。也许,当回首往事时,会惊奇的发现,有些事,早该看开,早已看开。

  • 3、 读琦君散文集有感范文

    篇一: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初中课本选编了琦君的散文《春酒》。近几日在书店买到了台湾著名采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集,爱不释手。整个散文集分为:灯景旧情怀,母心似天空,千里怀人月在峰,青灯有味似儿时,三更有梦当书枕,与我同车,静夜良伴,灯下所谈,读来意犹未尽,甚是感人。

    琦君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的散文大师,散文,小说,词,学者。原名潘希真,她被誉为:台湾文坛上善良的恒星。

    篇二: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琦君的散文集《素心斋》最近读完了,意犹未尽!便有了把琦君作品都读完的想法。很真很美的生活和回忆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一直以为回忆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文学作品是犀利的、呐喊的。但《素心斋》让我感受了不一样的温暖,而且与我的生活并不遥远。

    桂花糕、釉子碗、百补衣、团圆饼、酸咸菜、看戏、故乡水、小梅花、读书感悟一一回味,竟然满是共鸣。如果有上辈子,我应该是经历了那样的生活,真是很奇妙!

    书的名字《素心斋》起得不错,我喜欢素心这个词,做人和交友都应保有素心,这是我的人生态度。所以注定不会大富大贵,但我很享受和庆幸。

    篇三: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琦君散文集》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

    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趣,但是生活处处是题材、处处都精彩

    就如妈妈常对我说的:写作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能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

    篇四: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第一次读琦君的散文,有种没看够的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散文了。对琦君其实很陌生,当初之所以买她的书,一是看到她的作

  • 4、 琦君散文读后感
    琦君散文读后感 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
  • 5、 读《琦君散文》有感
    曾诗芸 她出生于上个世纪10年代的一个旧式家庭,既是管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五岁识字,七岁读《诗经》,九岁学《论语》,十岁就可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她善于记录身边的琐事,并将它们撰写成简朴又不失典雅、直白又充满温情的精美文章。她就是琦君,在这几年间里我读过的最优美的散文集就是《琦君散文》。 《琦君散文》按内容分类编排,我尤其喜爱描写亲情的第一章节内容。琦君最常写的也是亲情,尤其是描写母亲的散文。如《妈妈的手》,先从“我”与儿子的互动着笔,牵引出妈妈那双布满岁月沧桑的手,通过母亲那双手在日常一天中的忙忙碌碌的经历,表现出那个年代劳动妇女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她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挚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母亲洗手的片段。母亲的手布满沟壑,散布着因常年浸泡在水中而开裂的伤痕,像张开着红红的小咧嘴。母亲洗刷常常用到强碱水,那开裂的伤口经常被抹布和碱水搓刺得直皱眉头,却不曾见过母亲因此而停止过劳作。直到洗刷完了,母亲才接上一盆滚烫的热水,把自己的双手浸泡到里面很久很久,然后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这是母亲最大的享受。 世人皆爱牡丹,然正如晋朝陶渊明独爱菊花,琦君一家都偏爱桂花。大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总是“悲寂寥”的,琦君的父亲却吟诵出“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的诗句。琦君因此写出了《秋花远比春花净》的散文。桂花是在秋天开放的,这也是他们一家喜爱秋天的原因吧。琦君在《桂花雨》一文中这样写道:“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显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她从不与繁华争艳。”如此低调的桂花,怎能获得琦君的喜爱呢?那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生长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的我,此前不曾见过桂花,但琦君笔下的桂花,在我的心头拂起大大的波澜,优雅、质朴、清香,这是琦君笔下的桂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世态万千,而我却可在琦君的散文中找到一份感动、一份幸福、一份温情、一份思念……

  • 6、 《琦君桂花雨》读后感

    桂花雨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桂花雨》。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讲的是故乡童年那个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我没有摇过桂花,但读了作者的描述后仿佛身临其境,眼前出现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收桂花时的情形。

    读了这篇课文,我也喜欢上了桂花。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那股迷人的香气直往人心里钻。不信?到了八月份,你可以去县政府广场转一转,总能闻到一股迷人的香味。桂花还不与繁花斗艳,有一种谦让的品质,更让我喜欢。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它没有野菊娇小可爱的模样;它没有玫瑰万紫千红的颜色;也没有玉兰引人注目的美貌;更没有腊梅顶天立地的气节。可在万花之中,作者却还忘不了桂花,因为桂花是她童年时代一道不可抹去的风景,所以桂花雨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虽小,但永不磨灭。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字字都饱含着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难怪诗人李白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啊,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谁能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注:内容请关注专题

  • 7、 琦君散文的读后感范文

    《琦君散文》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琦君散文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琦君散文读后感1

    读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讨厌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散文,不过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发的是引人入胜的味道。她主要以她母亲为主线,写出她真挚的情感,

    琦君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纳妾娶小,使得“乡下女人”的母亲在情感心灵上备受冷落和打击。她从小就接受虔诚信佛的母亲的身教言传,到台湾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会罪恶的阴暗面。这正反两个方面对她创作活动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琦君为人为文始终一贯低调、低姿态,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坛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不过琦君的低调、低姿态并不是装出来遮人眼目的人格面具,而不折不扣地是她人格的底色,是她历练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与她同辈作家中那种伟岸不逊、慷慨激昂、舍我是谁的霸气,几乎是绝然是泾渭分明的,她与某些闺秀作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同样程度的沾染或是张扬乖巧,或是媚世作态的做派,也是同样格哥不入的。琦君的平易谦卑不时自卑,而是一种伦理学和美学领域内的自信和明主作风。对琦君来说低调、低姿态是使一份免遭玷污进入红尘俗世、尔虞我诈社会的解毒剂,同时它又是一张步入圣洁审美殿堂的入场券。低调低姿态在艺术上就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拉近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也就有了可能。低调低姿态也就是虚怀若谷,为琦君赢得了进行艺术创造所必不可少的广阔精神空间。

    夏志清先生说,琦君的《看戏》、《一对金手镯》等作品,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很赞同这个建议。琦君的这两篇作品,在题材上与鲁迅的名篇《社戏》、《故乡》如出一辙,但写法上个有千秋,而在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则完全是同一个水平线上。至写母爱、写童心、民胞节,琦君在一定意义上超过她孺慕的前辈,这是因为她的母爱没有丝毫显示出普泛的缺陷,笔触所及均到了实处,旧制度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沉重枷锁,未曾扭曲母亲的人性;慈悲为怀的佛家气度,淡化和弱化了强加在妇女头上的苦难,不是苦难已不再存在,而是母亲那坚韧的性格、博大的母爱惟有在苦难和屈辱中才能放大光芒。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母亲的小脚》,,比较有同感。琦君的母亲是一个农家妇女,对她们来说有一双三寸金莲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母亲是家里的长女,要一边在农田里干活一边带着年

  • 8、 读《琦君散文》有感2000字

    读《琦君散文》有感2000字

    于吴铭 浙江省海宁中学

    雪的可爱,是它的悄然无声,默默地累积起来。"这是作者对于雪的赞美,但这冬季里有着作者对故乡无限的情怀。春节尾声,对于小春(作者幼时小名)来说还是有许多的乐趣。例如:点喜灯、迎灯庙会、灯节、喝春酒、端阳节。这些一幕幕的情景总会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这也许是孩子般的小春眼里最爽的时候。就像是我一样,每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之后最晚的那一对蜡烛总点的旺旺的。大概这就是小春妈妈说的"风水烛"吧!

    我想故乡如此令长大的小春如此的怀念,也是因为有着自己的亲人。小春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将军,在外打仗很少在家。而妈妈、阿荣伯、阿标叔、外公、哥哥便是最好的幼时亲人。也许在小春心里爸爸永远是那个威武的大将军,令人不敢靠近,但是妈妈的关爱却是那时最好的慰藉。书中的每篇文章尾都会透露出一种浓浓的伤感和思念。小春会想着妈妈做的八宝酒,包的灰汤粽,还有那越陈越香的桂花卤和桂花茶,这些个美味的故乡食物里像年轮齿一般,轮进了幽幽的母爱。也就是这样的妈妈,小春在那个人荒马乱的时代能够茁壮成长,安心学习,最后有着自己的幸福家庭。不过这种爱还是不能延续很久,在小春远赴他乡求学时与世长辞。这样的爱却不能回报,让长大了的小春愧疚不已。这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爱的伤痛。

    还有太多太多的物让小春怀念,故乡的泉水,母亲的金手表,哥哥的小闹钟,父亲的旱烟筒……不过还有的是一位恩师。

    小春的启蒙师是一个半辈子已经跨进佛堂的人,他教小春背古文和诗,习大字,念佛。十几年下来,由旧社会转型到新社会期间的小姑娘有了学习的基础。也许小春早已将这位启蒙师当父亲那样看待,可惜终将会逝去,在小春考取了中学之后他便离去了。

    中学的韦先生是将小春带进了另一种语言,她一位英语老师。那时候要住校,且小春年纪又小。在韦先生的教导和指导下,小春的英语越来越好,教会了小春什么是"诚实".记得文中写了一个半工半读的"露西"为了不让公费取消而在英语考试的时候偷看了一道题目,当时韦先生在大家面前特意表扬了露西的成绩。让露西的内心充满着恐惧和悔恨,最终她向韦先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文中有一段是写从韦先生办公室出来的一段话"微风细雨吹拂着我们热烘烘的脸,我们都如释重负似的深深呼吸了一口清凉的夜气,心头感到难以言喻的安慰。"韦先生就好像是小春的另一位母亲一般,在小春生病的时候会陪在床边安慰鼓励她,

  • 9、 《橘子红了》_琦君小说读后感1000字

    从我读琦君的作品到现在,相信我跟大家都能感觉的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站的份量。因琦君写的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母亲可以说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但这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她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而橘子红了是一篇一直想以追叙的方式,写出的几篇小说,以纪念逝世的亲人长辈。尽管这个题目是如此的喜气洋洋,但故事里的内容却是非常悽悲。秀捐,是作者期均在这个故事中的立场,虽然琦君认为那不是完全的她。秀芬,她则是好几个就时代苦命女子的揉合。至于文中的情节,多半是真有其事的。且文中秀芬事实上并没有死,而是被带到外地,继续受尽了折磨,在大伯逝世后,被逐出家门。不忍让秀芬的痛苦拖那么久,而宁愿她因流产而死亡,一了百了。

    此故事中的这种怪事在中国旧社会时有所闻,在别的国家则是匪夷所思。而大伯的兄弟六叔与秀芬之间,却发生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以当时的社会伦理,这一场注定了无力翻转命运、有缘无分的苦涩恋情当然必须以悲剧收场了。

    大妈替丈夫纳妾生子,其实是出自于她自私的动机:希望把丈夫从那个二太太交际花的身边夺回来。所以秀芬的死,我想大妈要负责任的。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大妈又是一个那样豆腐心肠的大好人。而大伯按传统的标准也没有不对,因三妻四妾是被当时社会所容许的。而最苦了秀芬,因不能跟喜欢的人不能长相厮守,拥有她的人却如此薄倖。

    这篇故事,有着挥不去的哀伤。至少我很庆幸自己是生在婚姻自主的时代,比那些旧社会的女子多了一些对生命的掌控权。虽然男人好像都是喜欢左拥右抱,巴不得自己可身为大享后宫三千佳丽的古代皇帝,或是当个讨四个老婆的回教徒,但是想到那些失宠冷落时的无尽悲凉,和看那些争风吃醋的残忍手段,才感觉到妻妾成群真是罪过至极。这颗红橘子可说实在是太苦太涩了,所以吃这么一次就够了。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吧!人们总是很会计划很会空想?也许,在心中的那些想法都是对的。又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人们总是还会退缩、会害怕最后,真要执行之时,总还是会选择最保守最安全的一条路走去以前的人是如此,现在的人是否又有进步几分呢?三个传统女子的悲哀,大妈只为了去稍稍留住丈夫的人,而却好像摧毁了秀芬的一生,二老婆何尝又不哀呢?生不出孩子的她,知道有另一个女子即将以子为贵,夺去她的地位时,她只能风尘僕僕赶来拼命

  • 10、 教你写读后感:琦君散文《春酒》读后感范本合集(10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教你写读后感:琦君散文《春酒》读后感范本合集(10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琦君散文《春酒》读后感 篇1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

    文章构思精巧,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的味道展开。文末那句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感叹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些内容使这篇散文凝练、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

    在语言运用上,本文也有特色,作者善于使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不雕琢,不粉饰;描绘人物鲜明细腻,亲友、长工、母亲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亲的宽容、善良、勤俭,得到了极为传神的刻画。

    学习本文,要注重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学习语言,体验情感。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真研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的难点在于对文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的感受,可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经历理解这一点。

    琦君散文《春酒》读后感 篇2

    粽子里的那份乡愁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2-01-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4-21

  • 2019-10-11

  • 2023-05-13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1-09-18

  • 2019-09-20

  • 2021-09-15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7

  • 2021-09-0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2-04-23

  • 2019-09-20

  • 2023-01-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7

琦君文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琦君文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琦君文集读后感、2024琦君文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