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道德经心得 > 地图 > 道德经心得
道德经心得相关栏目
道德经心得热门栏目
道德经心得推荐
道德经心得

(共 2403 篇)

  • 1、 道德经心得体会

    有没有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心得体会的例文呢?同样的一件事情,看的人多了,想法自然也多了起来,此时写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心得体会,要有真情实感,要以情动人,以情引人,根据您的需求,编辑整理了《道德经心得体会》,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道德经心得体会(篇1)

    我们中华民族有一句名言:“道德无小事”,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人的品质,道德是一生中最根本的道德。

    我们在学习道德的时候,就要把学习做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这个任务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学习道德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从身边人、学校的事做起,努力学习做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具有贡献的人。

    学习道德是一种品德。一个人的品行、道德修养的形成、品德品质的形成、品德修养的形成都是靠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的,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平时一言一行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行。

    我们还要从身边事做起,从身边人中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学习社会上人们的优良品行,我们学习社会上人们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学习社会上人们的优良品德,我们学习社会上人们的良好人际关系,学习社会上人们的优美品行、文明行为。

    道德经心得体会(篇2)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此刻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十分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好处。

    道家强调明白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务必要追求愚、笨、傻、呆,务必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

  • 2、 有关道德经心得体会

    感言是一种工作生活中都能普遍用到的东西,当我们经历一些事情或者面临某些场景的时候。就可以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目前内心的想法心得,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你知道感言该怎么写吗?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道德经心得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道德经心得体会 篇1

    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须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资料在这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好处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情绪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

  • 3、 道德经心得感悟

    感言其实就是因为某些事情或者某些人产生的想法,然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言论,在我们经历了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时。我们都会针对当时的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感言能够帮助发表人表达内心也能激励他人,优秀的感言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呢?今天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提供道德经心得感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道德经心得感悟【篇1】

    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

  • 4、 道德经的心得感悟12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思考,把自己的感悟写进心得体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写心得体会能够释放压力,你知道想要写好心得体会的关键是什么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道德经的心得感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道德经的心得感悟 篇1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向善(对善良的人善

  • 5、 道德经心得

    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道德经心得。一些想法总在我们没有定数的时候出现,将自己的想法保存并且整理进心得体会是重要的。心得体会是带有个人色彩的。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道德经心得 篇1

    将欲拾之——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

    原文: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现代汉语解读:

    上天要想把东西合上,必须先姑且让他张开;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想要你离开他,必定让你先接近他;想要把东西夺去,必定先给予它。懂得这些,才是明白一点点道理,柔弱胜刚强。鱼不可离开深潭生活,国家的利器是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的(炫耀武力)。

    延伸解读:

    拾,通行本作翕,意为闭合。古,通姑,姑且,通行本为“固”,意思相同。这里讲的是天道变化。强之,这里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而是表面的强大。表面的强大背后必有弱,或者有的强可以马上带来弱。整段文字中,前者是表象,后者都是真实目的。老子这里说的是相反相成的道理。这些道理用于军事、政治斗争中,创造出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置之死地而后生等诸多谋略。

    与,赠予,后解释为依附、随从。如果不接近一个人,怎么可能真正认识到他的本质?发现其是坏人,才会离开他。青年们谈恋爱,先接近,首先相互了解,才会决定是否结婚。读后感·老子这里还有深层的意思,作为领导要清楚认识到别人接近你,可能就要快离开你的前奏。“去”和“与”其实都是相对出现,而且可能瞬间相互转化的。老子这里表达的是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去”和“与”的关系,并不是技巧或者阴谋诡计。

    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中悟出许多计谋来,但这里老子讲的并不是计谋,而是阐述事物的正反两面,说的是辩证法。老子强调的是“夺”与“予”的相互变化。就是让明白,我们想要得到,必定终将失去。老子认为应该发展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做强,但放在柔弱的位置上,那么接下来就是上升的,人生越来越充满希望。

    强与弱是相对,相互依存。人总是不能够公正地看问题,总是喜欢强、张、得到等,追求高大上,讨厌弱者。这是人的本性,但这种本性使人生陷入许多困境。老子认为强弱并不那么重要,强弱本身是相互变化的。最要命的是你并不具备强的能力却故意要强,造成虚幻的局面,危害更大。譬如你的能力只是管理100人的公司,你硬是要把公司扩大至1000人,可能面临着的就是

  • 6、 有关道德经读书心得

    受外在事物的影响,我们会产生许多内在感想,在这种时候,大家可以用文字把它变成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身的不足,以便学习别人的长处,您一定也在思考如何写心得体会吧?

    道德经读书心得 篇1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感受到最原始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可以让我抵挡住寂寞,孤独,也可以让我接纳自身的缺陷,也让我在无望的时候给我信心和支持。

    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

  • 7、 重读道德经有感

    重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老子所写,为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韵文哲理诗体。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讲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在老子看来,生活腐败有害身体健康!他认为,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使人眼花缭乱,最后必定视力变差;过分追求声音的美妙,最后必定使人听觉失灵;过分追求味道的鲜美,经常吃丰盛的食物,使人食不知味;过分纵情玩乐,使人心神放荡,魂不守舍;过分追求金银珠宝,最后使人行为不轨,身败名裂。因此,圣人善于取舍,务实不务虚,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视野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老子在这段论述中强调欲望对人的危害,告诫人们那不是真正的享受,而是在糟蹋自己的身心健康!宁取质朴宁静,不求奢侈豪华。他提倡崇俭节欲,主张清心寡欲。告诉人们要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学识,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为充满诱惑的外界事物所左右。提醒大家要明白自己身上的神圣使命是什么,做到有思想、有理想、有志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 对于这一章,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侈、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他目睹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而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腐朽生活,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 当然,人非圣贤,总不免会有一些占有欲和私念,但有得必有失,只有当我们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方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的喜好、生活习惯、价值取向,会决定人们行为的结果,决定人们的健康状态和精神风貌。老子在此只是列举了几个乱人心智的行为,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过分崇尚纸醉金迷,过度追求灯红酒绿,容易令人贪婪成性、丧失理性、行为失常,那不是享受,是在毒害自己。权力也好,金钱也罢,问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控制住欲望,不要为外界的诱惑所动。
  • 8、 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读后感(一)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玖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一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一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读后感(二)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笨偷小蚂蚁不请自来,住

  • 9、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而我读《道德经》时的“遭遇”正如先生所言。

    欲言其书,先言其人。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后来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断内乱,老子感觉到悲愤然而无能为力,决计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得知老子的德才,请老子留言,老子遂疾书五千言,即为后人所见的《道德经》。《道德经》一书是老子所有思想精华的凝聚,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原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人生的交往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哲学命题,可谓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概括起来,《道德经》的内容主要有三,即谈宇宙,谈政治和谈人生。

    老子宇宙哲学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而这个“道”不是客观实在的物质,而是看不见抓不住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他却主宰着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不可琢磨,“道可道,非常道”,其本质即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以无为本”的宇宙观。《道德经》的第二大内容就是对政治问题的探讨,老子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原则。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发兵倒戈、争权掠地,遭殃的还是百姓。老子所希望的社会是“小国寡民”,是一位圣贤者对百姓的怜惜。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幸福,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进步的,所以应该辩证的看待。

    老子的宇宙观与政治观已为世人所熟知,而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其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总得来说,《道德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人是万物之灵,但是人生来是不符合“道”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个矛盾混合体,其中有私心欲望,而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道”的奥妙。怎么办呢?老子认为就要修道。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私欲,事事顺应客观

  • 10、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1000字:优秀古典文学,值得我们参悟。

    老子真是我国辩论哲学的鼻祖,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世人认为《道德经》提倡无为之学,实际上他是为了有为而提出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君不为,民才有所为。汉文帝与汉景帝尊黄老之学,实施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才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则南征北战,把财富都耗尽。可见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君不为,老百姓就能多为。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教育也是这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教育不是教师更多地施教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以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

    《道德经》以辩证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人要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

    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落马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

    《道德经》最后一章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实可信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辞藻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有知识的人不卖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其实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默工作,而不去跟别人争夺。我想我们应把它作为座右铭:不听华丽的辞藻、美丽的奉承;不炫耀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谦虚谨慎,为人

  • 2022-02-07

  • 2021-09-1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2-01-25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9-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2-12-2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12

  • 2023-03-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4-18

  • 2022-04-08

  • 2022-03-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道德经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道德经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道德经心得、2024道德经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