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曾经我观后感 > 地图 > 曾经我观后感,2024曾经我观后感
曾经我观后感

(共 4861 篇)

  • 1、 曾经我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的感受可能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现出来。而观后感则成为记录这些想法的最好方式,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言辞恳切,论点鲜明,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观后感呢?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曾经我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曾经我观后感【篇1】

    读完《高考,我曾经落榜》这个故事后,我为这为落榜者战胜自我的勇气而感动,为他那将挫折变为财富的理智而深深地折服。故事是讲一名高考落榜生在给棉花拿叉打顶时,受到启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作家的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你想成为不平凡的人,就必须付出不平凡的努力。同样是面对挫折,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能写出更多好听的音乐;海伦在又盲又聋又哑的情况下,编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17岁的霍金考取了着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可他却没有放弃,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科学界,还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困难和挫折是弱者的坟墓,也是强者前进的垫脚石。”其实,面对挫折的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十分艰难。然而,故事中的那个落榜生却做到了。难道人就像不能逃避死亡一样不能逃避挫折吗?不是的。强者能在挫折中成长,而可悲的弱者只能在挫折中日益消沉!

    “一帆风顺并不都是完美的,挫折和磨难其实可以变成财富。”这是一句改变故事中落榜生一生的话。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挫折是人生之歌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其实,我们不奢求人生的十全十美,只希望不要在生命中留下遗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挫折之后,必有收获。如果你能在挫折中成长,你就能学会如何走向成功!

    曾经我观后感【篇2】

    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每天的期盼终于落下了帷幕,不知道等待的将又是何等的空虚。

    喜欢这部片子,很偶然的看到,很无心的看了点,最终决定每晚必看,赵薇,我曾经很不喜欢的认为没有什么内涵的的演员,在这里让我大大改观了看法,她长大了!

    看完了片子,最深的感触就是关于什么是爱情产生了疑问?一直以为爱情是与彼此的心灵丝丝入扣契合为一的情感,圣洁而至上,可遇不可求,是一种极至的完美。

    可今天在想,其实爱情也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不是千尘不染的,比如她爱霍然是真的,后来爱上猴子也是真的,爱情的精神力量完全匍匐在了现实的需要里,被掩盖被淹没。

    我相信她和霍然是

  • 2、 《我曾经爱过你》读后感
    《我曾经爱过你》读后感 我曾经爱过你 谨以此诗献给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这是普希金的一首广为流传的爱情诗。这是诗人献给他的奥列尼娜的,或者说这是普希金写给奥列尼娜,却不被奥列尼娜所知道的。 曾经,普希金与奥列尼娜两相倾慕。他们一起在沙龙见面,在郊外同游,在彼得堡夏园幽会。1828年夏天,普希金很想和奥列尼娜结为夫妻,但却遭到了她的父亲的拒绝。普希金遭到拒绝后,很快就离开了彼得堡。后来,普希金与奥列尼娜一家关系大大疏远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父亲越来越靠近沙皇,而且这位要人对社会上流传的普希金的讽刺短诗极为不满。据奥列尼娜的孙女说:1833年普希金在《我曾爱过你》这首原来写在她的祖母纪念册上的诗的下边,用法文加了一句话: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即曾经,仅仅这一个词语,就显得无比伤感和残忍。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在时间里的。而在时间里的一切,都被时间赶着不停的往前走,时间带走了怦然的瞬间,带走了那些诡异到连自己都无法看清的情绪,带走年青的笑脸,顺手治愈了青春的伤痛。有些些庆幸和无奈。 我曾经爱过你,那么现在呢?是爱还是不爱?作者是爱的吧,因为他说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也许在作者自己都以为快要消失的时候,那种微妙的感觉又突然出现,终是不忍忘却过去的时光,有些东西应当记得,即使面目全非。 人人都说诗人是狂热近乎疯狂的,为了爱情他们就好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可以随时举起手中的武器,去进行任何疯狂的抵抗和进攻。然而普希金,在叙述对奥列尼娜炽热的感情时,却像在叙述别人的情感一样娓娓道来,缓缓的,没有那种毛头小伙子的非要在一起的倔强,因为不想曾经爱的人再难过,曾经相爱最后却没能在一起,于是多了一份对曾经爱过的姑娘的祝福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从中流露出来的爱只增不减。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
  • 3、 曾经影评

    曾经影评(一)

    平静的电影,平静的故事,还是第一次看到爱尔兰的电影,片中极少的对白,依旧是平民化的讲述故事,无法选择的生活还在这些麻木的生活当中找到的片段的激情,认可、亲情、选择、帮助。

    完全没有发现这个电影多长的时间,好似进到了一个音乐的房间,一切都是淡淡的,毫无夸张和华丽的,两个亮点的主人公,静静的演绎着这样一个平淡而又静悄悄产生的没有任何结果的爱情。

    这样的美,在当前的麻木的快餐式的生活当中似乎真的很难见到。而这样的低调的静静的小圈子的生活除非自己去选择,去表演,似乎并非可以选择的去看。如果这样的故事被庸俗的人看到了,无非是和那个姑娘睡了么。诸如此类的话。而恰恰更多的时间忘记了感情思维还真实的存在,似乎ml的数量决定了这个男人是否有魅力的标准,女孩是不是有更多的男人围观陪吃陪喝而无法和他ml所相对的虚荣吧?

    其实感觉并非激情,可以经由很多的地方发出,好似片中的歌曲样子,平淡不出名,但是却可以让人们感觉自己的存在,不流行但是可以静心。

    片子的拍摄手法很简单,平淡的摄影,没有过多的灯光,不知道是不是出名的演员,温柔的音乐贯穿全篇,似乎一切对白都为了音乐而存在,一切故事都用音乐联系起来。

    要知道那样普通的生活,也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体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在那里生息、慨叹、前行。这是一条漫长的线,在路上,感觉有些模糊。停在某个点上回首,过去的实实在在,是一条实线,再看看远方的未来,雾气蒙蒙,是一条虚线。

    也许,可能每个人都如《曾经》中的男孩和女孩那样,在某一个势将断裂的点上或挣扎或沉寂,回不去也走不掉。这个点之所以痛苦不堪,是因为遇见了,得到了,又失去了。于是,经历过后的男女就这样,曾经沧海难为水,苦乐自知。

    有些人选择坚持,有些人选择放弃,更多的人在命运面前茫然,选择选择。这可能是时间的问题,这可能是意志的问题,这可能是坚守真爱的最后定夺,也可能不是。显然,那断裂的脆弱的爱的付出,已经变为沉重,简单的已经尽可能的复杂了。

    老天爷是有分寸的,没有分寸的是自我。好在男孩可以站在街头固执,吉他叮咚,掩藏也宣泄了痛楚。他的女人不在身旁,他的感情接近尾声,或许再生。但是,没有谁可能克服自己的恐惧,尤其在悲伤、孤独和彷徨中。

    人生的轨道,有些是平行的,无法相交;有些会融为一体,重叠而生;有些仅仅会相交,成为一个点的交集。男孩与女孩的相遇不是在最初,也不是在以后,而是在它

  • 4、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优质范文)

    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后感是指看过某本书籍、某篇文章后自己受到的启发或者感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那么,读后感应该怎么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优质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印象中,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是我买来看的第一本女性作者的著作。张爱玲和三毛的书倒是买过几本,是用来给几位女同事作生日礼物之用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主要还是拜蒋方舟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从小到大,一直以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我是对文艺女青年情有独钟的。尤其是文艺范背后还伴着这样气质的脸庞。据说老蒋是深受文艺宅男的追捧的,不知道我是否也算一个?

    初次了解老蒋,多是从她过去几年的杂文开始。尤其喜欢那篇《回到乌镇》,文中那样的写作手法及叙述方式,一直都是我所喜爱的文字风格。

    蒋方舟年少成名,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共出版8部作品,奇怪的是,找遍广州各大书店,她的作品的任何足迹却难觅踪影。所以只能是她的博客里的文章对其进行了解。

    书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过去5年时间在博客及报社等方式陆续发表过的文章,汇总筛选之后编辑出版。向读者展示她一部分对生活、学习、社会的观点和感受。绝大部分文章我都看过,此次仅是二度回味而已,不过仍有不一样的舒适快意。

    对于写作这件事,确实是需要讲究天分的,当然也来源于后天的大量阅读积累。毫无疑问,蒋方舟是属于二者兼备的才女。她丰富的词汇,合理的句式搭配,戏剧的表现手法,都在其作品里柔韧有余地展露无疑。她也是我现实中见到过的第一个作家,这对我自己意义重大。因为在没见之前,她给我的距离感太远,那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于只是一个幻影而已。在去年广州的南方国际文学周的活动上,我接连两天参加了她的两场讲座,有幸对她作了两次提问,并于结束后有过简短的交流。这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它让我明白了,看似望不到边的彼岸亦或是无法逾越的高度,只要我们自己心存梦想,并在前进的道路上付出持续的汗水,那么在现实的彼岸里,梦想并非是遥不可及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偶像,或者说更需要榜样,推荐《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推荐这一位文艺女青年,推荐蒋方舟。

  • 5、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读后感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读后感(一)

    一位89年的女孩子,文章可以写成什么样?蒋方舟在24岁出版了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着实令我眼前一亮没有稚嫩也不会辛辣,每篇不仅充满了真诚光是真诚也许只能算真心告白,能欣赏的意中人还是太少还需要呕心沥血的锤炼。蒋方舟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一点一点的剖开,把那些要么被忽略要么被遗忘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世界并不美好,到处充斥着过浓的鸡汤或者过激的毒药,鲜有人可以在不打鸡血的情况下高兴地活着,或在不愤世嫉俗的情况下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作者有做到,这样出来的文字2020很令人敬佩。

    第一部分讲述被绑架的一代,讲述现代八零后的困境,九个故事都很令人唏嘘,但生命当中那些燃烧青春却不如意的奋斗,不应该被埋没或者遗忘。第二部分讲文学届的一些事情,作者虚怀若谷地去敬仰前辈。虽然现状不好,但文明还是传承了很多东西,虽然很多会被遗忘,同时一个人所能背负的又太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懈怠的理由。

    如果说这两部分看起来还不错的话,第三部分的《审判童年》就实在太震撼了。每段故事都血淋淋的,又十分生动。我们成长的环境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实在太幸福了,那些人性的阴暗面是和爱一起走来,真正无私的爱实在太稀有,而且即使存在,也许只在某个人一生的某一个/些瞬间。看最多的,还是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然而儿童既是大量爱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仇恨的被传染者。作者把自己的恐惧娓娓道来,令我也不禁想起一些封存的记忆,甚至有点浑身发凉。不得不说,作者成功了

    按照蒋方舟的说法,她已经写作17年想起michael jackson在1989年出的自传《太空步》,31岁就已经有25年的表演生涯了。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八零九零作品,而是由一个坚持写作17年,对人生充满思辨的作家所作,很值得一看。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读后感(二)

    不曾沧桑却也少年不再,选择《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来读,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这位与我同龄的作者妙笔之下生出的究竟是怎样的花。

    作者蒋方舟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说: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的《我承认我历经沧桑》,而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并且勇敢的承认我们自身的幼稚和无知。所以在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附录,记录当时写那篇文章的场景,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这篇文稿的反思。

    看完整本书,可能源于与主人公同龄的缘故,《

  • 6、 曾经最美

    《曾经最美》是一首很经典的歌。

    可是,为什么是曾经最美呢?听完这首歌,我脑海里不禁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执着地想追寻它的意义。曾经最美,那么现在就不美了吗?是现在老了吗?可许多的科学家,文学家都是在老了之后才成功的,这不美吗?是现在身体有缺陷吗?但张海迪,霍金他们不是典范吗?没有理由说明是曾经最美。

    是的,在我心中,现在才是最美的,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收知识的营养,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美!

    我要说,朋友,把握好现在吧,现在才是最美的!

  • 7、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读后感1000字

    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所以,孔子要克己复礼。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及道家/佛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我们觉得很多都挺有道理。这么来说,我们变化不大。以人类的诞生来说,也不过是宇宙爆炸后的一瞬间,太短。

    上学时,听一个语文老师讲,现在的人啊,简直是令人发指。写个小说吧,叫《丰乳肥臀》,伤风败俗。自此以后,我看见莫言就绕着走。还有一次问一主持人是否读过韩寒,她笑笑说,为什么要读韩寒呢?我有更重要的书要读。

    多年过去后,莫言和韩寒我都读了一些,觉得挺好啊。才觉得这个语文老师和主持人是不负责任的。你们没读过,凭什么否定别人呢?这为语文老师要是知道莫言获诺奖,又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变化太快,过山车一样!那一套,早就过气了,又有了新的一套。最明显的是,网络。

    骑马舞疯狂了多久?土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艰不拆,普大喜奔,高大上太多,太多。

    蒋方舟,1989年出生。年轻的令我害怕。7岁写作,2012年清华大学毕业,现为《新周刊》副主编。出版10部作品。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封面有这么一句话。这让我想起余杰,许知远等来。多年前,读过余杰的《香草山》,后来,在旧书店买过余杰的《火与冰 》《铁屋中的呐喊》《尴尬时代》《铁磨铁》等;觉得那些文章激情澎湃,青春热血,但实在也过于片面和粗糙。比较来说,蒋方舟虽然也反抗,但是,温和多了,也聪明多了。

    《天才的出走》写最后出家的柳智宇,附记引用了黑塞的《悉达多》中的一段话:世界并非是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以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写得多好!

    所以,我想:

    其实,反抗,是另外一种爱的方式,只是不要你死我活,不要非此即彼;

    其实,背叛,是另外一种融合的方式,只是不要镣铐与枷锁,不要把一时当永世!

    书中还有《中产阶级的孩子》小文和《那些参选人大代表的大学生》小金和小叶这些篇章,都是令我佩服的。

    凌晨3点,很多寝室还透出光来,他们还在学习,学习

    我残存的全部的内心世界,就是放在课桌左上角不锈钢杯子上贴的励志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小城的街道一路尖利地喊,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些场景

  • 8、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读后感2000字

    我发现我的文字越来越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我可以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东扯西扯拿到全班最高的分数,却在写把自己都感动了记叙文时达不到平均分。文字,尤其是握着笔写出来的文字,仿佛已经成了一个个公式。上次的几千字突然消失让我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但我依然决定再写一次。回顾那我有些想逃避,却不得不回忆的半年前。

    上周,贴吧上的一个帖子消失了。那是个这半年来我常常会去看的帖子,让我哭过,生气过,思考过的帖子。是一个学长帮忙向吧主申诉,我在回宿舍的路上打电话给他说谢谢。我从来没想过会有人为我做这样的事,可是他做到了。

    16岁,我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艰难岁月。或许欢送会的失败仅仅是一个起因,大家的责备远比我想象中严厉,那些指名道姓却没有具体事件的攻击让我愕然,还有一句其实我一直都不喜欢和你做朋友让某些东西碎的再也拼不起来。

    该怎么回忆那段日子呢。我曾经在最开始的时候难过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然后不管不顾地打电话给一个朋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不停的抽噎,然后听着他在那边手足无措的安慰;我努力学着坚强,把自己训练的在看到那些攻击的时候无比淡定,觉得这不是我的错了我没什么好内疚的,却在别人说了一句我相信你的时候一下子被触动了最柔软的那跟神经;我开始不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怕自己胡思乱想也怕别人的目光,幸运的是,还有一些人那么不离不弃地陪在身边。

    高一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很喜欢的学姐被攻击,我很愤然,然后是疑惑,为什她不出来解释。当同样的情况到了自己身上,我开始理解:与其在多说什么,不如保持沉默,否则不过是再给别人一个靶子。而理解你的人,是不会在乎这几句话的。

    我承认我的失败,以及给大家带来的失望。所以一开始我是内疚且自责的。而后来当事情变得越来越对人不对事,我反而淡然了。后来,越思考也变得越明白。当和有着同样经历的前辈在校内上用大段大段的悄悄话聊天的时候;当和亲爱的姐姐手牵着手在府南河边散步的时候;当我们在滑冰场里一圈一圈的滑忽略了周围喧嚣的时候,我一点点的理清了头绪。

    前辈说,经历了这件事,你会发现自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一个月之后我给他发信息,我说我懂了。我学着去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笑对那些觉得难以忍受的,远离那些无谓的,珍惜那些纯粹的。妈妈说,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少人非议的,尽管可能成绩不那么耀眼,但他是快乐的。我希望自己可以这样,谁在乎优秀与否,我只要可以清楚的做自己。

    就让一切停留在

  • 9、 纪录片爱是曾经观后感1500字

    《爱是曾经》这部电影是美国爱情、音乐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男女主角这对恋人在获得一定的荣誉后回到平常的生活中,展现了一幕幕生活情境,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纪录片爱是曾经观后感1500字。

    黑白影像的厚重带着诗人般的阴郁寡欢,氤氲着伦敦海洋气候里夹杂着的水汽,音乐舒缓展开,《爱是曾经》这部纪录片,讲述着一个关乎梦想,生活,爱,和终究别离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他们是在电影《once》之中。

    各怀往事的两人因音乐在街头相识,18岁的差距挡不住一种名为爱情的魔法,他们合唱,录歌,在生活的压力下追寻对音乐的梦以及对爱的执著。心生默契,一眼千年。像所有有缘人不能厮守的老套结局一样,略带遗憾的电影结尾让无数人在荧幕上感悟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片段,唏嘘着自己早已远去亦或是正在荒废着的青春。

    午夜梦回,枕边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梦中人。或许这样的电影才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真正的爱情,没有背叛全世界的轰轰烈烈的私奔,没有堕胎,没有在雨夜奔跑,甚至没有热吻和一宵春夜,它保留着爱情最纯粹最青涩的样子,让人很难不想起那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校服,笑起来有好看的酒窝,温柔如同四月的阳光,永远不怕输,永远向往着梦和远方。

    通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我们认知着荧幕里的人生,感悟着我们或许尚未经历过的东西,然后在自己的一生里不断出演,谢幕,延续着电影的生命。全片最让人铭记的可能并不是那些所谓能够刷爆朋友圈的情话,而是在海边玛格塔用捷克语说的那句格伦并不能听懂的我爱的是你。

    就像《泰坦尼克号》永远让我记住的并非you jump i jump而是两人相识时的自我介绍,是脸红下隐藏着的最真挚的那句我爱你。我想了很久,在这人间,我是来遇到你的。

    从电影走向现实,两人相爱,分手,成为这部纪录片《爱是曾经》的主要内容。

    影片中的格伦,沉重,抑郁,生而与孤独为友,带着些不食人间烟火气息的高傲,像中年人般老成,又有着少年独有的好奇,狂妄,精力旺盛。抱着陈旧的吉他,流浪歌手般落魄潇洒,他在这部有着电影一样诗意的记录片里,总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又似乎浑然天成,使全片更加真实。

    正如同影片中的玛格塔是浪漫的,也是寂寞的。她刻薄,不善温言宽慰,她会说着说着就沉默,也会为了爱放下一切。或许往往越孤独,越疏离的人就越执着吧,生来本就淡漠,拥有的也并不比旁人多。

    或许每个人原本都是不谙世事的少年吧,当若干年后,他们

  • 10、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 子蕴的回忆录《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少有的我喜欢看的描写共和国成立前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经历的作品。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剖白心声地和你讲述她40年的人生经历,就好似活生生的子蕴坐在你对面。 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几乎都说好,这是因为书写得确实好。好就好在客观真实,好就好在坦荡无私,好就好在语言传神。我最赞赏的是子蕴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第四章“峥嵘岁月不峥嵘”的开篇语中,子蕴写到:“时代的大潮把我卷出北京,时代的大潮又把我冲了回来。但我可以骄傲地说,这十年我没有虚度。出于本性,我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生活得很充实。尽管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但我并没有垮掉。这十年使我经风雨、见世面,使我坚强,使我豁达,没有这十年的历练就没有我后半生的成熟。尽管这不是我个人的选择,是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宿命;尽管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东北那一片黑土地。” 这一段话是子蕴积极面对人生的很有代表性的表述。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个人总会遇到不可抗拒的不利环境,更何况是文革那样整个国家民族的灾难。既然无法回避,就要积极面对。何为积极面对,就是环境再乱不失做人的底线,条件再苦尽量保持正常的心态,眼前再难也对今后抱有希望,把艰难困苦看成对自己意志品格的磨练。人的一生总是坎坎坷坷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坎坷罢了。在面对上山下乡这个1700万城市知识青年共同的命运大坎坷时,每个知青又有各自不同的当时的心里、表现和后来的回味。接受文革期间强加于人、动辄扣帽子的教训,让我们尊重每个人各自对下乡的体味和感受吧。在这点上,子蕴做得也非常好,博客关掉评论栏,书评来文照登,读者心里品评,这就是“豁达”。 我年长子蕴两岁,经历大体相同。阳光明媚的小学和中学,乌云滚滚的文革,知青下乡的洪流……然而也有不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7岁进京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回农村老家度假期干农活,合作社、人民公社、自然灾害时期我都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困苦,农活的劳累我都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擗高粱叶子,太阳顶头高照,高粱地里密不透风,人好像进了大蒸笼,手抓沾满腻虫的高粱叶子擗下来背在后背上,而且越来越沉,我差点中暑晕倒在地里。 这样的经历和磨练,再加上自小读了些书,使我对生活在城市或农村看得并不是很重。在文革把我“内定保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30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1-06

  • 2023-06-29

  • 2019-09-26

  • 2023-04-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22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2-02-2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6

  • 2021-04-22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1-04-28

  • 2021-04-26

  • 2019-11-06

曾经我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经我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经我观后感、2024曾经我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