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吞食者读后感 > 地图 > 吞食者读后感,2024吞食者读后感范文大全
吞食者读后感

(共 8236 篇)

  • 1、 《燃灯者》读后感

    《燃灯者》读后感

    《燃灯者》全书170页,此书于我,并不能端坐书房,一气读完,而是每每读完十余页,则需停下仔细品味,体其深意。合上书本,或追随先哲遨游哲学神殿,或佩服辅成先生暗夜独守之气魄,或感动于两人交往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或流连于作者清丽细腻,字字精彩所描绘出的场景画面……

    《燃灯者》是作者赵越胜回忆恩师周辅成先生的著作,它亲切、简明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布衣中的贵族、凡人里的大师。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与领悟辅成先生的治学为人,让我们于历史的尘埃之下看到了一位心灵孤独而高贵的伦理学大师。

    “燃灯者”在佛家是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作者将恩师喻为燃灯者,表达对恩师虔诚的景仰以及深深的感激之情。辅成先生于作者,既是师长,又是知己。他指引和支持着作者穿越黑暗,使得孱弱、卑微的生命有了光明和暖意。遇见恩师之前,作者心中的渴望冀求,只能晦暗不明地蜷曲蛰伏心中,而经先生的智慧和学识点亮烛火,通浚阻塞,作者精神生活得以唤醒,他懵懂的内心世界变得舒朗清明起来。

    《燃灯者》的作者赵越胜人格精神都深受辅成先生影响,他以文修身,以心观世,下笔谨严,思力深切。而我涉猎哲学较少,看作者与先生对话哲学,不懂的地方诸多,只是囫囵吞枣,不得要领,很多都只能记下,等待某一日自己的哲学基础有一定进益才能反刍。

    一、周辅成先生暗夜独守之气魄

    作为中国伦理学界泰山人物的辅成先生,亲切平和,以穷通学理为己任,对于天下苍生和国家存亡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让我对其纯真而高贵的人格肃然起敬,对他身上体现出的一代中国知识人出于中西古典文化熏陶的价值情怀身怀敬意。先生是守望普世价值的哲人,是我仰之弥高的人物,先生读书,读的不只是文字,而是注重人格的提升,不是为了求知识,而是要求成为善人。先生觉得克鲁泡特金的《自传》对他影响最大,因为他从克氏的自传中,看到一个洁白、无私、坦诚,而为人类牺牲的灵魂。在先生看来,做奴隶并不可怕,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的情况时常会有,但记住不要自愿做奴隶。读书人不为世用并不可耻,倒是读书人当了权势的帮凶,才不光彩。先生书房门上挂着的手泽,为文天祥在元兵狱中所作: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用超越的纯思贡献学术,又以入世的关注体察民生。邦有道,先生闻鸡起舞,邦无道,先生鹤衣散影。在外敌入侵,国脉危急之时,他高呼精神价值,专心研究歌德:“

  • 2、 葬密者 读后感(3)篇
    葬密者 读后感 第(1)篇

     

          第一次看中雨的小说,推理、心理、科幻、悬疑,阅读的过程很漫长,bug也感觉有很多,但个中滋味却也别有一番独特。在那个不乏英雄的年代,每个人都以信仰之名,用自己的特有的方式拯救着这个国家。葬密者诡异档案的背后,每个平凡人都知道不可能真实发生,但谁都愿意去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过。葬密者——埋葬秘密的人!因为他们坚定地站在现实的背面,默默地行使着自己的使命,自信地歌颂了一桩桩奇迹。 

            每个在灰白现实中踽踽独行的人,谁不愿意见证闪光的瞬间?

    葬密者 读后感 第(2)篇

    2018读书计划no.04

    是本不错的书,2000多页,还是一口气读完了,故事情节还是挺吸引人的,没觉得有啥凑字数的嫌疑,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时间段为背景,故事中描绘的事情一度让我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在这个世界里,有太多为我们所不知的事物,太多以我们的智慧和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东西,在宇宙中我们仍然是无比渺小的。我们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去解开那些疑惑,同样,有些疑惑需要埋葬,这个理论我是赞成的,在这个世界中不是所有问题都要得到结局的,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清楚明白,有的时候,埋葬哪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生活。

    还有蒙洞那个故事,真的不知道是谁打扰了谁的生活,那些巨人在自己的领域里生活,他们从来不打扰我们,那我们又何苦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彼此相安无事,互不侵扰,有何尝不可,贪心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企图征服与控制,最终还不是搭进了自己的一生,终是得不偿失。

    葬密者 读后感 第(3)篇

    看完后,写不写书评正在犹豫,很多书友在评论一本书的时候普遍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尊重作者“,这给人的感觉好像不让人说实话,读后的直观感觉不可说,不能说,也不好说。

           还是说实话吧!此书的感觉就是在读一本故事,从语言的结构倒叙事的风格就是在听一个成年人,给小孩子讲故事修辞用多了,怕孩子们不懂,平实直白淡而无味,我说实话读此书,我没用心,我实在是读不进去想快速翻阅,都没有达到目的,读了一个小时多一点(认真的读)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我写书评之前,一般是不看别人的书评的在此也不知道别的书友感受如何,就乱开枪乱放炮,感觉真是惭愧有种做人不厚道的感觉,就说到这吧,可我保证,我没说瞎话是真心话,感受如此所以直言,望见谅!

  •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 读后感(3)篇

    开始翻读管理类书籍,系由于近期自身工作上的需要。在学习管理视频之余,借助一些优秀的管理书籍的学习,对于毫无管理经验的我,希望能带来裨益。很庆幸自己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不是简单教你如何去管理下属,而是教你如何管理自己。这所要呈现给我的,不正和我电脑前贴着的左右铭是一致的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管理者要管理好别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我管理,成为一位高效的管理者。如何成为高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所教给我们的,有以下五点:n1.        善用有限的时间n时间资源是最宝贵的,特别是当自己的角色由执行者转变为管理者之后,时间经常用在各种会议,协调上。有时整天都没机会坐下来思考和整理,所以时间资源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时间管理建议是碎片时间的整合,形成一整段完整的时间。在这整段的时间里,你可以认真的思考,计划或者执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要完成时间的整合,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列工作清单,合理安排工作完成顺序。二是尽快熟悉管理流程,适当授权,以解放自己,整合时间。2.        在贡献上下功夫n谈到贡献,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要做无用功。代表着工作应以高效率,产生效能为目标。那么如何做到高效率呢,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只有明确目标后,才能清楚自己做的那些工作能为我们的实现目标作出贡献。当我们的付出能产生价值(顺利转入下游部门或为公司产生效益),才能算是有效的工作,才是贡献。所以强调贡献,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作出有效努力。3.        善于用人的长处:上司、下属、同事n善用人的长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在转入管理岗位后,善用他人的长处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人无完人,对于下属来说,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是一个性格,一个工作方式,这样的团队反而是不正常的,不稳固的。一个团队就应该是各种性格的人都有,那管理者就应该学会分析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做到合理安排岗位,以发挥下属长处。而对于不足,应该加以引导和帮助,以实现下属的提高。对上的管理,这也是在很多管理课程中经常讲到的一个概念,上级的决定左右着我们的工作,良好的上级管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所以在对上时,我们应该做到的尽可能地提供准确的,完整的信息,并辅以个人的判断建议,以供上级判断,作决策。同时,向上传递信息时,也应注意策略,有先后,有侧重,力求准确和全面。同级之间的协作

  • 4、 《穿越终结者》读后感

    《穿越终结者》这本小说是很不错的,是很多人都在看的,其中每个人的感悟应该是不一样的吧,《穿越终结者》读后感一起看!

    这书的作者不能说是个设定党,但是很喜欢堆设定。

    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每次我都在反省《御风》是不是也犯了这书里堆积的错误。不过我得出的结论是,()至少我的主角一直比他欠

    当然,以上这是题外话。之所以临时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是这书尚可以算在可读之列。

    虽然毒素很多,反讽失败,资料堆积,言语无味,不过居然还能让人看下去。

    这书的主角是个穿越终结者,在设定里是专门日穿越者的。书有两卷,第一卷是科技穿玄幻的穿越者,第二是无限流的穿越者。作者还想写第三卷,三国虽然不知道是啥三国

    总之吧,第一卷很渣,作者想讽刺的东西很多,不过他的表现还不如他想讽刺的东西,所以结果就是完全没讽刺出来。完全是靠文笔和创意在撑着。当然,论文笔和创意的话,我觉得我比他强,所以在这方面我是没啥反省的

    第一卷其实是为了制订规则,比如作者强行定义规则高于科技之类,这很正常,至少主角要最牛。

    可以看得出主角很痛恨弱智yy类的异世大陆文,不过他自己也差不多,堆了一堆东西,结果后来忘记的很多,比如那格斗家升级之类。其实他没忘记,20000点上不去就没法升级,可他这么写就和忘记一样。

    弄回来一个精灵,作者想讽刺女人毫无理由地爱上穿越者,结果他自己弄回来的精灵一模一样。

    第一卷这么过去了吧,无所谓。

    中间的插曲我认为是最好的,比目前的两个世界都好,就是有人用妲己套装坑人的这段。

    接下来是杀戮都市。

    可问题在于,一边写杀戮都市,一边喊张大,为什么我这么想打人呢?

    结果呢,出来一堆杀戮的剧情,没看过的根本看不懂也不想看。恩,我就属于那类不喜欢看杀戮都市的,于是我也不懂,于是我也不想看。

    总之现在是无限运气刷分流对抗基因锁开启流,然后要抹杀俩幸运主角。目前看来两边还没打上,打起来也没啥可期待的。因为作者故意强化剧情降低反派智商的话,就没啥意思。

    这里我的反省是,心气不能太高。觉得自己啥都能写,结果写出来屁都不是,很恶心的。

    虽然我不认为自己写的屁都不是吧,不过终结者这书作者自己也写了,书评区里有很多人说没看过杀戮的看不懂。那么反过来,御风里很多东西根本就是普通人看不懂的。那我自己要往宅里写,惨淡当然也是活该

    继续说会穿越终结者。

    我现在就等第二卷剧情结束,看看主角再能带回什么女人来。以及过场是什么。至于三国,依

  • 5、 读后感:新参者读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新参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作为一个刚开始看推理小说的新参者,我对于刑警或侦探或警探这个很有前途、总是被无数人迷恋成为传说的职业,了解程度并不深,认为其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和平、处理问题就是神机妙算、办事风格就是高深莫测、最终结果就是除暴安良。另外,作为一个破案故事,可读性是很重要的,于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警探大多是我们武侠小说中大侠的形象,除暴的戏份最多,属于招牌动作,而安良是搂草打兔子的捎带脚,坏人除了好人自然就会一生平安,不说也大家也知道。但是,当我看了这本《新参者》之后,突然发现我们并不知道,相对于除暴来说,安良其实更不容易的,而真正的具有侠骨仁心的警探,会将费力且没政绩更可能不讨好的安良看得比出政绩的除暴更重。

    除暴就是将案犯绳之以法、对受害者有个公正的交代,过程可能扑朔迷离、困难重重、山穷水尽、险象环生,但是由于受害者多半已不在这个世界,所以找到真凶将其法办可以说是法律程序上和道义上的完结;可是受害者的亲属或朋友就很难如此一次性结案,他们之中很多受到的精神上的打击,会是一生的阴影,相同的情况也会发生在案犯亲属和朋友之中,他们要为案犯背负很多无辜的指责。能够为这些人着想的警探可以说算是难能可贵、菩萨心肠的了,而在大海捞针获取证据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不仅仅将他们视为线索的提供者,更能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看出他们生活中的处境、困难、矛盾,并润物无声的帮助化解,这种普度众生的警探境界让人折服,可谓侠之大者,这就是《新参者》中加贺恭一郎所作的事情。

    描写加贺恭一郎,书里介绍:

    他不抽烟,牙齿雪白,肩膀宽阔,轮廓分明,眼神犀利,笑容温暖。

    他沉稳敏锐,细致执著,知识渊博,涉猎广泛。

    他曾获日本剑道冠军,谦逊有礼,重情重义,强悍又温柔。

    他只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普通人。

    他甚至连点马洛的毛病都没有,他的聪明当然远远不及汤川。

    但你觉得他是一个人。

    情感,还是感情。

    当一个推理高手面对案件而没有情感。

    这个案件只是一个案件。

    但案件到了加贺面前,却是一个一个的人的事情。

    也如他在讲发生在你和我,他和她之间的事情。

    近在咫尺。

    如果他不充满情感,或悲或喜,他破不红手指的案子,当然也打不开〈新参者〉的死结。

    也许十年之后,当东野在万千读者眼中渐行

  • 6、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书评欣赏

    《创新者的窘境》是一部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作者通过对一些失败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于管理者们管理企业有很大的帮助。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进步、赢得市场。

    优秀的管理使组织效率更高,研究开发更多功能使产品附加值更高企业的创新手段层出不穷,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书中把此类创新概括为延续性创新,例如开发10英寸硬盘的公司,将硬盘的容量从10m提升到50m,就可以通过容量的提升获得更多附加价值。

    另一种创新形式,书中概括为破坏性创新。例如在10英寸占据主流市场份额的时候,出现了5.5英寸的硬盘,尺寸小、价格更低。

    创新者的窘境指的就是非常优秀的公司在延续性创新中往往有巨大的优势,而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却显得非常窘迫,不断错失机会最终倒闭。

    资源、流程和价值观是影响机构能力的三个要素。一家毛利润平均为40%的公司不可能转型去做15%毛利的生意,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都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流程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破坏性创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多数都出现在大企业没有顾及到的市场,从一开始的看不见、看不上,到跟不上。

    大企业突破创新者窘境的方法是基于破坏性技术建立一套流程、价值观完全不同于已有团队的分支或独立机构,并匹配以合适的资源。比如说已有团队的销售规模是500亿,如果要实现20%的增长,则要完成100亿,他们就不可能满足于破坏性技术带来的5000万收入;而新成立的独立团队,则会欣喜于这样一个从0到1、从无到5000万的过程。

    新的创业公司都是从大企业看不见、看不起的市场起步,甚至是否有这个市场还不一定,一步一步摸索、不断的洽谈,逐步取得成绩;比如当所有大企业都在生产8寸硬盘给台式计算机的时候,新的创业公司在研发5寸硬盘,这个时候笔记本市场才刚刚兴起,市场还非常非常小,大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围绕着8寸硬盘展开;当新的创业公司凭借5寸硬盘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时候,就会再逐步蚕食大企业的所占据的市场,导致大企业一步步衰落。

    举个最近的例子,苹果颠覆了诺基亚,淘宝颠覆了ebay,京东、拼多多都是凭借着新的竞争优势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蚕食巨头的市场,还有手机颠覆了单反不胜枚举。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勇于实践,成事的机会还是有很

  • 7、 漂泊者们读后感

    【篇一:漂泊者们读后感2000字】

    记忆是春:你好!

    你问我读过余秋雨的《漂泊者们》没有,我当时没有印象,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圣训,回答说:没有。余秋雨的文章前几年读过不少,他的文集我就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几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看得细一些,后两本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时间一长,印象模糊了,能记得的只有《道士塔》、《夜航船》、《风雨天一阁》、《抱愧山西》、《信客》等篇什,《漂泊者们》确实没有印象。

    余秋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的散文意境空灵,充满思辨色彩,蕴涵着浓郁的书卷气,作品畅销,似在情理之中。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丰厚的版税,不绝于耳的阿谀声,接连不断的约稿信,使余先生寂寞难耐,先是厚积薄发,再是搜肠刮肚,最后是江郎才尽。一个著名的、堪比大师的学者,靠在电视台当评委,故作高深,糊弄一群没有多少文化的青年歌手维持知名度,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因此他的作品只有早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可读,后边的作品则充满卖弄、故作高深和王妈臭裹脚似的喋喋不休,使人不忍卒读,完全是市场和出版商催生的、不成熟的作品。就像是施了催熟剂的西红柿,好看是好看,只是没有了原有的品味和营养价值。好了,不说也罢,搞文学评论非我才学所能胜任,再说下去便近于人身攻击、泼妇骂街了。

    就说《漂泊者们》吧。与你交流的第二天,我翻看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漂泊者们》。比及看到一个华人攻读了8个博士学位一节时,才发觉过去读过这篇文章,只是对题目和其他内容已经淡忘了。就像余先生自己在《莫高窟》里说的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余先生作品里最能打动我的,就是那些具体写人的篇什。是那一个个不同常人的人的不平凡的经历打动了我,而不是余先生空泛的议论和华丽的词藻。重读《漂泊者们》,在一个个漂泊者身上,我影影绰绰地看到了自己失魂落魄的灵魂的影子。

    我16岁离开胞衣之地,到如今已值壮年,肢体颐养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与旧时的玩伴除了客气,已没了共同的言语,故园除了年迈的父母和亲情,已没有了能够安葬我灵魂的锥地片瓦,精神颓废、浮躁、势利、敏感、娇气、冷漠,生活奢靡、浪费,在农民眼里,我就像前些年样板戏里唱的,是一个沾染了资产阶级坏思想的异己分子。但30年的城市生活,工业的烟尘酸雨,甚至是自来水里的漂白粉,都没能淘洗尽我骨子里的农民意识:木呐、守

  • 8、 贫民窟的心独奏者——《独奏者》读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独奏者》,它深深吸引我的是它的真实,它给我了一个美国贫民窟的真实印象。

    让我久久不能忘记那里肮脏的下水道里跑出来的老鼠,随时随地的警笛声,晚上遍地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一直都弥漫争吵声的街道而这里离繁华的地带那么近。就像书里写的这是这个强盛国家的一个耻辱,不能想象,在美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

    当然,书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纳撒尼尔,这个患有精神分裂的音乐家,在经历了多年的病痛折磨,他被强制灌下那些苦涩的药物,被注射了无数的镇定剂之后,他选择了离开,选择了流浪。尽管人们都无法理解他的思维逻辑,但是却无法避免的被他对于音乐、对于贝多芬的不懈追求而打动。为了他心里的贝多芬,他每天都到玻欣广场拉小提琴,不是为了乞讨,即使他只能睡在下水道旁,睡觉也要拿着木棍驱赶随时可能从下水道转出来的老鼠,即使每晚都要听到无数的脚步声、谩骂声、警笛声。他从来不为生活烦恼,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拉琴,从来都不理会周围喧哗的声音,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

    会有人说他很不幸,当初的天才,因为太过敏感,无法忍受茱莉亚音乐学院紧张压抑的气氛,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肤色的眼光,最后无法从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世界里走出来,即使伤透了他母亲的心,但是他依然作文固执的坚守着什么。在我看来,他是多么的幸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活得并不光鲜,但是他不理解,也不会理会,他只知道他爱音乐,他爱贝多芬,只要有小提琴在,他的世界就是完整的。他不用去管我明天会不会被炒鱿鱼,不用管我的工资够不够支付我的房贷、我的家人一个月的开销,不用去管我的孩子能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他只要管好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就好。即使面对当年在茱莉亚的同学,现在知名的音乐家马友友,他流露出的只有仰慕,没有嫉妒。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遇到的史蒂夫,这个从业多年的专栏记者。因为史蒂夫,纳撒尼尔可以在明灯享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可以到迪士尼音乐厅看一场属于个人的专场音乐会,可以享受音乐家斯奈德的个人指导,甚至他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在故事的最后,纳撒尼尔到底有没有康复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纳撒尼尔在史蒂夫的帮助下他正在慢慢好转,他有了自己的公寓,和多年没有联系的妹妹又重聚在了一起我们都欣喜的看到,他在向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迈进,并且会完全好起来。在帮助纳撒尼尔的同时,史蒂夫自己也在转变。因为纳撒尼尔,史蒂夫重新看到了自己作为记者的意义和他对于

  • 9、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读后感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读后感

    小野公子

    前段时间,我看了美国作家香农。科拉柯夫斯基的《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看完以后路深有感触。我们知道,随着文化的拓展和传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情专的书籍在近几年频频上架,并充斥着整个主流市场,细心的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作者都是喜欢结合情感案例在加之自己过往的认知和经验撰写出一本又一本男女的、爱恋宝典,少有情感专家能结合心理学与性格分析等多重因素与个人角度系统的阐述恋爱受困的秘密,然而,香农就是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

    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多大年龄,是何国籍,是何肤色,是何种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在内心上其实都非常的渴望真爱,否则为什么会演绎出那么多的电影与电视剧本呢?与此同时,人类又是一个矛盾的纠结体,渴望真爱的同时又会产生害怕、焦虑、羞怯等多种消极的情绪,就如同一个渴望陪伴的人在获得陪伴以后,又担心失去自己的自由。因此,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自身存在的感知与体验往往会限制以及阻碍我们去寻找真爱。

    好在近几年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显灵学、玄学等多门人文学科崛起与发展,不少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寻找真爱其实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爱情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来的那么神秘,它也并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要你能遵照一定的方法去寻觅真爱,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真爱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真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感知能力弱的我们,忽略掉了而已。

    我认为,单身的人,寻觅真爱之前,必须要了解的三个真相:

    第一、香农说:你之所以尚未找到爱情,是因为,你与你焦虑的情绪的不良的关系从中作梗,它使你难以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目标,价值观,和欲望。

    我认为,很多人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他们无法正确的平衡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还能聊得来的对象时,因为自身的心理层面问题,例如:紧张、焦虑、躲避、多疑等情节就容易导致约会失败或者约会不了了之。

    其实,这个现象还是蛮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的,此外,初次约会,不安的情绪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好比,每个需要登台演讲的人内心多多少少会出现紧张与焦虑不安的情绪,因为,人类身上都有有一种自卑的情节,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不给力,会搞砸约会或者演讲,但是,越是产生这种不安情绪,越容易搞砸一场约会或者其他的机会。所以,如果你能正确的面对自己焦虑与不安的心态,并能在

  • 10、 《赴宴者》读后感:嘿!无冕之王

    嘿!无冕之王

    ——《赴宴者》读后感

    科科

    今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读了严歌苓的小说,描写所谓宴会虫的一个故事《赴宴者》。

    嗯,与其说,是在描写一位假扮成记者的下岗职工如何骗吃骗喝的故事,还不如说,借着所谓宴会虫的故事来描述一些记者有可能会碰到的故事。

    对于严歌苓的细节描述,我往往不会特别注意,可是,你得承认,她是说故事的一个好手。

    而且,你往往能从那主人公的看似平常的遭遇中,悟出些隐晦的意味,然后自得地微弯嘴角,是,我懂你的意思。

    (严歌苓)

    董丹一开始假扮记者去骗吃骗招待费,只是机缘巧合,嗯,就像我们现在给自己封的吃货的称谓一样,一想到那满桌子的珍馐要倒进潲水桶里,就觉得还不如自己假冒记者,避免浪费,天天能吃到这样的好东西,干嘛都值了。

    而后,他卷入了旋涡里了吧,不,与其说偶遇的事件让他走上类似于记者的行当,不如说,他内心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认同,才让他有了写稿子发稿子的想法。

    不过,结局就像看到中间就能猜到的一样,并不可能是个大团圆。

    如果董丹再过十年再骗吃骗喝就好了,我盖上书后这样想,那他标出来的自媒体记者,其实并不能算欺诈,毕竟,我们这个时代,弄个公号或者头条,就可以给自己标一个新的头衔:自媒体写作者。

    嗯,时代不同了,现在应该不能像当年一样,随便印个名片就去赴宴然后骗吃骗喝了吧?

    不过,是不是有些事情,其实也许可能还一成不变?

    我想起二十年前,进入了大学的广播台,误打误撞成了一名校园记者。时间不长,没写几篇稿子,即便如此,也会假装懂行似的在每篇稿子上添点赞美学校的话,仿佛不加上去稿子就不给通过一样。我挖空心思想一些花哨的词,比如用歌名来概括一场活动,或者弄点神秘的语句来吸引同学们阅读,如果碰上哪个广播台的师兄师姐稍加注意,就觉得自己才华盖世无双、无人能敌。

    可是,毕竟我的文学修养只到了高三,我读的最多的与文学稍微沾点边的书,除了梁羽生和路遥,就是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本,因为读得太滚瓜烂熟,我颇为悲哀地发现,后面二十年里,我能出口成章的,全都是高中语文里的句子。

    我还很羞愧地发现,在争夺活动报道权中失利的中文系的同学,到真正写报道时能妙笔生花,真正作为一名记者接受广播台主持人采访时能侃侃而谈,多年的积累让她看起来就像一位真正的无冕之王,而我,只会微弱地控诉,她并没有听我的指挥。

    可那又有什么呢?记者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写作的能力,除此之外的一切,连虚弱的说服力都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吞食者读后感
吞食者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吞食者读后感,吞食者读后感大全,吞食者读后感2024,更多吞食者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