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 地图 >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2024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相关栏目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热门栏目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推荐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共 1782 篇)

  • 1、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中文书名有点俗,英文原名比较概括真正的内容——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书略显沉闷,但内容却是很到位的,相比较国内很多心理学书,提出一段观点,再用两页案例分析的要实在很多。

    首先,控制狂无处不在。无论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控制狂都是泛滥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为了更有力地掌控身边更多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攻击别人,掠夺自己想要的资源。在以前就是伐兵,争夺别人的土地,金钱和女人;现在则是用言语或者肢体暴力来驯服身边的人。“暴力、冲突是从控制开始的。”

    第一部分最有趣的定义就是关于精神边界——人和人之间不仅有身体边界,而且还有精神边界。一旦精神边界受到打击,人就会失控。控制狂发作起来是很不理智且没有意识的,其主要原因就是ta的精神边界非常脆弱,“地雷”很多。别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踩上并触发ta的怒火。当然,被控制者会很难受——但有些时候,被控制者会根据控制狂的情绪模式来反控制对方,这是其他书籍里面有讨论过的。所以,我们有些时候看到的关系,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其次,研究控制狂的精神状态——控制者生活得并不快乐。其实这章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安全感。事实上很多看起来很强势的控制狂,精神层面往往非常脆弱。因为ta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我”必须是对的,因此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但要么经常背道而驰,要么一帆风顺却突然情况骤变)。

    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控制者有自己的主张,此时控制狂就是非常抓狂——因为ta所塑造的被控制者不再是那个听话的泰迪熊,而随时可以走向任何一个ta不知道的方向,ta无法控制的人。这只是一小部分情况,很多时候,控制狂和被控制者都会精神崩溃并很难走出来——情况会这么糟糕么?是的,只不过中国人太善于掩饰了。问题再多,我们也习惯掖着,看起来“阖家欢乐”是我们的常态。

    第三部分讲控制狂集合一起所造成的恐怖和破坏——这,还有比我们更熟悉的么?消灭个性乃是司空见惯。“在一个共同虚拟的世界里,毫无疑问会充满争斗。”控制狂的世界就是靠谎言堆砌起来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掀起轩然大波——我是说人们心中的埋怨和愤恨。情况真的这么糟么?是的,什么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些争执如果

  • 2、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记者采访对于“不经常回家看老人属于违法”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有位原本乐呵呵的大爷,忽然情绪失控,大吼:“不回来看我们违什么法,30岁了还不结婚才违法,该判刑!”

    有人调侃:难道要判“无妻徒刑”吗?

    有人庆幸:还可以再逍遥法外3年。

    轻松一笑后,我突然有种想法,最亲的人,往往以爱的名义,向我们灌输他们的意见,让我们顺从于他们的决定,迁就于他们的想法。实际上,这不是爱,而是控制,但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放弃对自我生活的掌控,并因此受到伤害。

    《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能帮你解决以上难题。作者帕萃丝·埃文斯,是加拿大埃文斯人际关系研究中心创始人,在全美也建立了许多工作室。本书被誉为人际关系领域的“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在书中,作者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

    控制者是怎么形成的?

    控制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摆脱控制?

    01

    控制者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控制者来说,他们的童年经历,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步,自我的精神边界被攻击;

    第二步,放弃自我感觉;

    第三步,进行自我分裂。

    精神边界,就像是你心里的一扇门,当你接受或者拒绝外界评价时,就在打开或者关上这扇门。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会很容易淹没在他人对我们评价中,丧失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是自己本身,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在路上摔倒了,他感到疼,开始哇哇大哭。父母却异口同声:“你又没受伤,哭什么?你只不过想引起别人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人笑话!”

    如果孩子听信了父母的话,相信疼痛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他就会失去对自我的感知。他会觉得流泪毫无作用,“我没什么可哭的“,将会失去合理表达情感的能力。同时,他会对自我表露产生羞耻感,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我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长此以往,他会放弃自我感觉,放弃思考,丧失自信,根据别人的想法来行事,走上了自我分裂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人,不是根据亲身体验来完善自我,而是根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对内,逃避被排斥所带来的痛苦,对外,希望被那些感情不外露的父母所接纳。

    但是,这样建立起的自我,没有深度,缺乏理性、温情和宽容,无法和他人真正融合。

    02

    控制是怎么发生的?

    控制的发生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逆向联系“和”完美的梦中情人“。

    逆向联系,开始于对他人的假设和判断。

    回想我们上面的那个例子,父母拒绝正视孩子

  • 3、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书笔记范文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书笔记范文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记者采访对于“不经常回家看老人属于违法”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有位原本乐呵呵的大爷,忽然情绪失控,大吼:“不回来看我们违什么法,30岁了还不结婚才违法,该判刑!”有人调侃:难道要判“无妻徒刑”吗?有人庆幸:还可以再逍遥法外3年。轻松一笑后,我突然有种想法,最亲的人,往往以爱的名义,向我们灌输他们的意见,让我们顺从于他们的决定,迁就于他们的想法。实际上,这不是爱,而是控制,但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放弃对自我生活的掌控,并因此受到伤害。

    《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能帮你解决以上难题。作者帕萃丝·埃文斯,是加拿大埃文斯人际关系研究中心创始人,在全美也建立了许多工作室。本书被誉为人际关系领域的“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在书中,作者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

    控制者是怎么形成的?

    控制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摆脱控制?

    01控制者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控制者来说,他们的童年经历,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步,自我的精神边界被攻击;

    第二步,放弃自我感觉;

    第三步,进行自我分裂。

    精神边界,就像是你心里的一扇门,当你接受或者拒绝外界评价时,就在打开或者关上这扇门。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会很容易淹没在他人对我们评价中,丧失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是自己本身,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在路上摔倒了,他感到疼,开始哇哇大哭。父母却异口同声:“你又没受伤,哭什么?你只不过想引起别人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人笑话!”

    如果孩子听信了父母的话,相信疼痛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他就会失去对自我的感知。他会觉得流泪毫无作用,“我没什么可哭的“,将会失去合理表达情感的能力。同时,他会对自我表露产生羞耻感,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我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长此以往,他会放弃自我感觉,放弃思考,丧失自信,根据别人的想法来行事,走上了自我分裂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人,不是根据亲身体验来完善自我,而是根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对内,逃避被排斥所带来的痛苦,对外,希望被那些感情不外露的父母所接纳。

    但是,这样建立起的自我,没有深度,缺乏理性、温情和宽容,无法和他人真正融合。

    02控制是怎么发生的?

    控制的发生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逆向联系“和”完美的梦中情人“。

    逆向联系,

  • 4、 我不要长大读后感

    是谁让我不想长大,是故乡的一草一木勾住我成长的脚步;是谁让我不想长大,是亲人的一举一动吸引着我的稚嫩目光;是谁让我不想长大,是爱的神奇甘露让我的心永远年轻。一本《我不要长大》诗意的文字,拨动我的心弦。

    品味温馨的书香,自己仿佛一只蝴蝶飞进书的花园里去,这的确是一本震撼心灵的书。听作者娓娓道来一个个爱的故事,感动的暖流溢满我的全身。我也跟着作者一起回忆起爸爸送的五彩糖纸,聆听着妈妈的口头禅,陶醉在玩水女孩的可爱和宝贝妹妹的调皮机智中,顿时莞尔一笑,童年又来到我的心头绵长的记忆之丝抛向儿时五彩斑斓的岁月的深潭里,怎能不叫人有岁月如歌的感慨!

    我贪婪地读着,一页,两页最让我感动的画作文面出现在我眼前,外婆的脚打着石膏,双手支撑着拐杖,一只脚金鸡独立,一会儿边说边表演投球得分,多么乐观开朗的外婆。这不是我的外婆真实的写照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外婆,我那白发苍苍的外婆,我那时常腰痛、腿脚麻木的外婆,我那医生眼中不能太疲劳、不能干重活、要多卧床休息的外婆。事实却是外婆每一天拖着虚弱的身子,采桑叶养蚕,甚至还要去工地干活,家里洗衣做饭等杂事她一样不落,就像书里的外婆一样坚强、乐观、勤劳。外婆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小时候我常常在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声中进入甜甜的梦乡。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我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希望我永远不要长大,希望外婆永远不老,让我永远陶醉在爱的天堂里。

  • 5、 《不要丢下我》读后感

    《不要丢下我》读后感

    当今社会里,人们对动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有宠物,而且把宠物当做家庭中的一员,对自己的宠物也越来越有感情。但是人们在关爱动物的同时,也依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结束它们的生命,这就使得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越来越复杂……《不要丢下我》是曼哈顿著名律师尼尔?艾布拉姆森的文学处女作,一本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外国文学畅销书籍,讲述了一个关于动物、关于生死、关于爱的力量的不凡故事。

    个人感悟:

    初见此书时,一眼就被封面上那只眼神忧郁,浑身金毛的拉布拉多吸引,它在雨幕中安静、孤独地等待。因为封面的“误导”,我以为这是一本和《再见了,可鲁》或者《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一样的同类书,讲述一段人狗之情:从与狗狗的相识,相处的欢乐时光,直到生死离别,记录狗狗的一生。但只读了短短的十几页,我就完全推翻了自己的想法,这不是一本狭隘地讲述人和狗的煽情故事书,而是记述了不同的人与不同种类动物的相处,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做了绝无仅有的描述,也一步步掀开文明与科学的背后的深层黑暗。看见最后一页上的“the end”,久久不愿合上这本充满温情的小说,脑海里一直浮现海伦娜在小说尾声处所说的那句话:“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有被珍视的权力,每一个在将我们联结到一起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的确,生命是平等的。我感恩并庆幸着,庆幸我在这个充斥着纠结的年纪读到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爱与善的《不要丢下我》。

  • 6、 《我能控制臭脾气》读后感400字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我能控制臭脾气》。书中《受不了“蜘蛛精”》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里寂寞柠檬的班上转来了一位叫珠珠的新同学。因在放学的时候,她们班里的男生拿石头砸了珠珠的奶奶,导致珠珠变得非常讨厌,她们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蜘蛛精”。所以,每到周四,不管他们有没有做错事,作为纪律委员的珠珠总会记她和小余的名字。有一次,他们一起玩“演戏”的游戏。趁着玩游戏的机会,“蜘蛛精”假戏真做,故意踩小余的书包和她的小腿,最后双方生气地打了起来。

    其实我在生活中也有一些臭脾气,有时候我很想做一件事,妈妈却不让,这时我就会对妈妈发脾气;有时候跟小朋友一起玩时因意见不合,我偶尔也会发脾气,最终妈妈生气了,小朋友们也不和我玩了。现在我想想真的很后悔,当时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乱发脾气的人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这样的人无法自控,所以也就没有机会被托付重任,也交不到好朋友。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好品质。

  • 7、 我不要被吃掉读后感

    我不要被吃掉读后感(一)

    《我不要被吃掉》这本书讲的是,暴风雨就要降到鸡舍了,可是卡门、卡梅利多和伙伴们却决定要玩“牧羊人数绵羊”的游戏。卡门和她的四个小伙伴蒙着眼睛开始数数,其他的伙伴去找躲藏的地方,这时候,卡梅利多、邦哥、小刺头、小胖墩、小赖皮却为躲藏的地方打起架来,这时,三只小狐狸抓走了卡梅利多和他的伙伴们,交给了狐狸爸爸。卡门和她的伙伴们没有害怕,她们用蔬菜组成了一个怪物科尼,结果把狐狸们全吓跑了,他们全部得救了。 这本书告诉我,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敌人。

    《我不要被吃掉》读后感(二)

    这个故事讲一群小公鸡捉迷藏,小公鸡打起了架,小狐狸们趁机就把他们抓走了。小母鸡们一起去找他们,遇到了一只小狐狸,把他们带狐狸洞里,洞里有一只怪兽——牛头人,小鸡们用蔬菜扮演怪兽,吓跑了狐狸。

    这个故事中最可笑的是,小公鸡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绝密隐藏地点,和小伙伴打了起来, 有的揪鸡冠,有的踢肚子,有的扯羽毛…… 竟然不知道伙伴被抓走了。如果我是其中一只,我是不会打架的,因为只是玩玩游戏吗,没那么严重。

    故事中最让我佩服的是那帮小母鸡,她们不仅自己没被吃掉,而且还想出了用蔬菜扮演怪兽,救了小公鸡。

    我很爱看这本书!

    我不要被吃掉读后感(三)

    卡门和卡梅利多想出个了新游戏,玩着玩着..........小公鸡们打起来了,他们被狐狸捉起来了,狐狸把他们捉到一个地方,他们的妈妈对它们说:你们的爸爸一定很开心,就在这时卡门着边又来了一个小狐狸她是女的,她把小母鸡们带到一个迷宫,她差点掉了下去是小母鸡们救了她,她不想把她们送给他爸爸,卡门说:你还真以为我们是公鸡吗?它们走呀走,终于到了个哥哥们。它们看见狐狸们要吃了他们,卡门看见头顶上有一些蔬菜,她说:拔好多好多蔬菜做一个大宠物,最后他们把哥哥们救了!卡梅利多说:哦,我的蔬菜皇后小鸡们要开一个庆祝会,还没开始他们又打起来了,卡梅利多除外。在这故事我发现:只要团结才能胜利!

    《我不要被吃掉》读后感(四)

    积累词语:

    怒目而视 慌慌张张 满载而归 欣喜若狂 悄无声息 心存侥幸 错综复杂 自言自语 晕头转向 难以置信 痛哭流涕 自相残杀 各自奔命 惊慌失措 激动万分 喜极而泣 毫不费劲 惊心动魄 从天而降 难分难舍 眼睁睁 嘶哑 凝固

    优美句子:

    (1)“出来!卡梅利多!”他恼火地威胁道。“嘿,轻点好吗!只是玩

  • 8、 控制愤怒读后感欣赏

    《控制愤怒》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作者主要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问题的观察,提出了一些可以控制情绪的方法。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光看书名,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技能书,类似于市场上太多的鸡汤文,知道这样或那样的方法,面对坏习惯,却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对人产生持续的影响。读完之后发现,远远不止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书中的逻辑不算很清晰,但也有线索可循。先让大家都认识到愤怒情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比如说破坏亲密的人际关系,破坏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让情绪变得更糟,引发攻击性行为,带来精神痛苦,甚至还会引起心脏病。再指出应付愤怒情绪的误区,之后引出理性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并对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进行有关解释,引用了身边的一个实际存在的例子方便读者能更加容易的理解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本书的中间部分为整本书最精彩的地方,通过对比控制愤怒的行为方法与()控制愤怒的思维方法,层层递进,方便读者对新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虽然书中某些观点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者在阅读过程中略感枯燥,但开卷有益,凡读皆有所得。

    读完前两章,作者罗列有关应付愤怒情绪的相关误区,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联想到身边的人,因为心脏疾病,早早地离开家人,原本以为,是工作上的压力带来的伤害,没想到,了解到他们之前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生活当中就已经被贴上了暴脾气的一个标签。这使得我我对这本书又多了一份敬畏感。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情绪伴随思维的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理性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这也就能够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追根溯源,其实,愤怒源于我们的内心,在于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态度,或者是看法。

    再引用作者说过的一句话,本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的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意义。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自信的态度,这一点在书中也有相关论证,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理论来

  • 9、 妈妈不要抛弃我读后感

    妈妈不要抛弃我读后感(一)

    带我走进这世界,是您让我懂得了爱。

    题记

    有一部电影,很美很感人;有一种爱,很平凡却很伟大那就是《妈妈不要抛弃我》和母爱。

    《妈妈不要抛弃我》讲述了一个以捡破烂为生的瘸腿老人在冬天一个垃圾桶旁发现了弃儿(小雪),并含辛茹苦地抚养她长大。后来小雪的妈妈被小雪卖身救奶奶的行为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母爱,最终她认回了小雪,还认了老太为母亲,从此以后三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平凡日子。

    这部电影的爱让我想到了母亲的爱。

    我想起了妈妈每次做家务的样子总是用心的、无怨无悔的;我想起了我每次和妈妈一起做家务时妈妈的表情总是很开心的、很幸福;我想起了妈妈每次批评我的样子总是很严厉、很失望;我想起了

    妈妈,这个生我养我爱我的人,我却是怎样回报她的呢?

    当她叮嘱我时,我嫌她罗嗦、烦人,暴躁时甚至大声反驳几句就冲回房间,或者随便敷衍几句就作罢原来,我一直是这样对待她的啊真对不起,妈妈

    是什么使老太毅然决定抚育小雪长大?是爱人间的大爱。是什么使小雪的妈妈良心发现回到小雪身边?是爱苏醒的母爱又是什么,无论我怎样伤她心,我的妈妈却永远都会原谅我呢?是爱人世间最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爱。

    因为爱,就会常常遗忘自己,眼里只有那个最在意的人,处处为他着想。

    我想,我对妈妈的爱还不够,还不够包容,还不够温柔,还不够体贴,还不够呵护我会尝试做到这些,更深更浓地去爱着我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妈妈不要抛弃我读后感(二)

    《妈妈不要抛弃我》讲述了一位靠拾破烂为生的残疾妇女韩少芬(韩月乔饰),在一个寒冷的清晨拣到一名被父母抛弃的女婴韩雪(王筱雅饰),祖孙俩艰难却幸福地生活着。时间匆匆过去,小韩雪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因为没有户口,被学校拒收门外。被韩少芬与韩雪亲情事迹所感动的地区残联干部,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让小韩雪走进校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韩雪从同学那里知道自己是被拣来的,痛苦万分而离家出走。奶奶为寻找韩雪,在风雪中病倒,当她被送到医院时,却因为没钱治疗,生命随时会有危险。为治好奶奶的病,韩雪和三位同学一起上街唱歌卖花,由于挣钱太少太慢,韩雪在同学的鼓动下,学起了影视剧中的人物,头插稻草上街出卖自己。韩雪的行为被电视台的记者报道了出去。韩雪的母亲张玉秀(一位白领),终于在电视报道中得知了韩雪和韩少芬的情况,良心倍受煎熬,当她准备以生命的代价换取良心上的解脱时,母性的情怀又使她重新回到

  • 10、 不要随便摸我读后感

    不要随便摸一我读后感(一)

    今天,邓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又有教育的一本绘本,这本书叫不要随便摸一我,里面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吉米,她每天睡觉之前,都会和一妈一一妈一聊天。今天她们讨论的话题叫请不要随便摸一我,为什么不要随便摸一我呢?我心里有一个大大的?。哦,在邓老师感情的读完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知道了不能给人家摸一到隐私一处,如果无意中碰到的,就要和别人说对不起,如果,有人像摸你的话你可以选择立刻逃跑,也可以报警。回去以后一定要跟家长讲。我要感谢作者,和邓老师,因为是作者写得这本书,是邓老师读的这本书。

    这本书值得一看哦!

    不要随便摸一我读后感(二)

    不要随便摸一我】是绘声绘色童书绘的学会一爱一自己的三本绘本之一,也是我二年前在网上看到介绍才下单买的绘本。我觉得这本书买的很实用。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是在上幼儿园或者更小的阶段,对怎么保护自己还不是很懂,这就需要家长的教育和正确指导。现在社会报道的老师或者认识的人一性一侵害女一童的事情屡屡发生,尤其是近一两年好像有扩大蔓延之势,所以教会孩子怎样正确的保护自己就格外的重要了。

    这本书以一妈一一妈一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展开了对自我保护的教育,比我们平时单纯一性一的说教更有用,孩子更加的容易理解。尤其是告诉孩子要懂得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无论这个人有多大或者有多熟悉,只要是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情你就可以勇敢的反抗,尽快的逃脱,回家要如实的和大人汇报,让这些人渣早日得到应有的惩罚。

    安全是伴随孩子一生最重大的事情,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潜移默化的引导,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极力的呼吁还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向上的生活空间,少见到或者完全的别再让我们家长看到令人揪心的事情发生在无辜的孩子身上。

  • 2022-01-06

  • 2019-09-20

  • 2021-08-25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2-13

  • 2021-04-23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10-16

  • 2021-05-09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22-01-07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6-1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2024不要用爱控制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