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悖论读后感 > 地图 > 悖论读后感,2024悖论读后感
悖论读后感

(共 1603 篇)

  • 1、 《双重悖论》读后感
    《双重悖论》读后感 “双重悖论”一书的作者是研究中国腐败问题的美国专家魏德安先生。腐败一直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人们常认为,腐败问题越严重,经济增长越缓慢。但中国的腐败具有特殊性,虽然腐败的本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没有区别,但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却大相径庭。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后“价格双轨制”为腐败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同样地,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改革后蓬勃发展,因此,腐败只是腐蚀了改革后经济增长的部分,还未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危害。但如果不能合理地抑制腐败,中国经济增长与腐败并存的双重悖论将不复存在。 国家控制应该从经济中撤出来,不管这种撤出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是遏制还是推进,都能够有效地减少腐败。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唯一一个经受住腐败加剧的考验而没有出现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国家,因而具有独特性。但通过中美对比,我们能发现中国的现状与美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如果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考量中国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腐败问题恶化、快速的系统性变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例子。
  • 2、 悖论的读后感8篇

    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悖论的读后感,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俗话说,"书"写人生,一本书道尽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内心有了很多的感触和想法。我们可以将读完书后所获得的收获写成一篇读后感。

    悖论的读后感 篇1

    我今天阅读了《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如果没有人在科学的殿堂中以铺路石的身份造福他人,就不会有如今科学界的繁荣昌盛!正是基于前人的悖论,无数科学家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的科学故事与悖论,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再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一些道理。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必须付出汗水与劳动,甚至生命,才能成功。

    这本书里写的故事中,令我最感到奇妙的事是:萨维尔村里的难题——理发师的头发该谁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荒唐?可这就是著名的“理发师悖论”1918年,罗素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判监禁6个月,他在监狱中写出了【数理哲学导论】,提出了理发师悖论。在1919年发表,也被人们称为罗素悖论。当然,这只是书里的沧海一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努力才能走进科学的大门。

    悖论,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结论。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悖论又有了新的了解。

    悖论的读后感 篇2

    本书的最后,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正文中着重提及的四位包豪斯人之后各自的人生际遇。四人中唯一一位没有离开纳粹德国的是奥斯卡施默。在这里,他先于其他几位身亡殒命。事后来看,他的留下注定了惨淡的收场。然而,施莱默的坚守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逆来顺受,这一选择之于他自已,无不显示出面对世事时一贯的泰然自若。他一直以来更为笃信的是,当人越是身处危难之中,人性中的敏感与勇气越有可能显现其自主的未曾有过的光辉。而莫霍利-纳吉,这位以光影创作著称的包豪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就去了心之向往的美国,冥冥中他的人生轨迹似乎追随了那位在

  • 3、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从《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一些故事、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1+1这样的,都有争论。还有的是以前的科学家们设计的一些题目,都令人琢磨不透。比如数学上的梅比乌斯带,不用翻面就能走过所有的面,我也一直想不通,看了书上的详细解说,这才弄明白了:把一个长纸条弯折成一个圈,在接头处,把一头转动180度,就形成了。也就是让这个圈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起来,就能走通了。

    还有一些可以欺骗眼睛的图片,我在电脑上查阅了,真的感觉那图片在动,没想到竟是近代科学家设计的。比如三根柱子,在墙的映衬下,看上去很像是方的,但仔细一看,发现是圆的。还有一幅图,在一幅图里,有些人,一开始数是13人,然后他把部分人的上身换了一下,看上去没变,但你再数确实12个人。更有一个最令我不解,就是五个大圆花,你盯着它看,发现它在转动,而实际上他没有转动。

    看了这么多的悖论,我有很多感想。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去证实原理,去弄清自己的疑问。还要爱发明创新,多动脑,让自己的思维出类拔萃。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如何实现穿越未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已经给出了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解释(好像用飞机与原子钟做过实验,得到了肯定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个体时间被拉长(相对论的核心,时空相对不绝对,只要条件允许界限立即打破),打个比方:一个实现穿越未来的人,他感觉经过1秒中,而其他事物则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上万年),如此便实现了穿越未来的壮举。但此间必然需要极高的加速度,在达到并保持光速时完成时间的穿越。不过目前的知识告诉我们,极高的加速度会把任何物体瞬间打回到量子状态(参考掉进黑洞的模型)。这使得不可能有什么人或物穿越未来。

    那接下来说明一下,回到过去。这个爱因斯坦极为排斥,甚至认为不可能。我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最远的地方,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几百亿年前的景象(目前被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类星体距地球近140亿光年)。如此算来,差不多就是宇宙大爆炸刚开始的那段时期。假设我们可以超过光速,以这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瞬间反超到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范围,那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过去呢,还是说到了另一个世界?这

  • 4、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600字

    有趣的科学悖论故事

    ———读《科学悖论故事》有感

    我特别喜欢看书,每当我看书看在兴头上的时候,爸爸妈妈喊我吃饭我都充耳不闻,为此没少挨爸爸妈妈的骂。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看一会书,我从书籍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书籍伴我成长。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有趣的书—《科学悖论故事》,书中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很多科学悖论,如“上帝万能悖论”、“追龟悖论”、“理发师悖论”、“异性悖论”、“禁止涂鸭者悖论”和“秃头悖论”等等很多悖论。给我印像最深的,而且我认为也是最有趣的就是“秃头悖论”,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迷人的“秃头悖论”。

    一群学生来看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他们大学时代的张老师。“啊,岁月不饶人啊!老师已经变成秃头了!”一个学生看到老师的光头,不由得发出感慨。张老师摸了摸已经谢顶的头,说“是吗,我真的变成秃头了吗?”“老师,对不起,您头上已经没多少头发了,确实是秃头了。”学生说。张老师:“你秀发稠密,当然不算秃头。可是,我问你,若你头上掉了一根头发,能说是秃头吗?”学生:“我只少一根头发,当然不能说是秃头。”张老师:“那再少一根呢,再再少一根呢……总结我们的讨论,就得到下面的结论:如果一个人不是秃头,那么他减少一根又一根头发仍然不是秃头,你说对吗?”学生:“对!”张老师:“我年轻时候也和你一样,满头秀发,当时没人说我是秃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一根根减少,直到今天这样子。但是,每掉一根头发,根据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我都不是秃头。这样,经过多次头发的减少,并且每一次减少都使用这个结论,就得到一个新结论:我今天依然不是秃头。推而广之,任何人都不是秃头。”

    这就是著名的“秃头悖论”,逻辑上确实没问题,但忽视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以后还将看更多的书,从书中吸收营养,从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使我能够茁壮成长。

  • 5、 《迷信悖论故事》读后感400字

    我今天阅读了《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如果没有人在科学的殿堂中以铺路石的身份造福他人,就不会有如今科学界的繁荣昌盛!正是基于前人的悖论,无数科学家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的科学故事与悖论,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再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一些道理。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必须付出汗水与劳动,甚至生命,才能成功。

    这本书里写的故事中,令我最感到奇妙的事是:萨维尔村里的难题——理发师的头发该谁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荒唐?可这就是著名的“理发师悖论”1918年,罗素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判监禁6个月,他在监狱中写出了【数理哲学导论】,提出了理发师悖论。在1919年发表,也被人们称为罗素悖论。当然,这只是书里的沧海一粟。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努力才能走进科学的大门。

    悖论,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结论。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悖论又有了新的了解。

  • 6、 《说谎者悖论》读后感300字

    听说过悖论把?就是一个说法既是真,又是假,有两个互相矛盾的含义,下面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我说的是假话。那么,这句话就是个悖论,因为假设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假设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这句话就是真的。于是,悖论产生了。

    还有一种:树上蹲着一只松鼠,树下有个猎人绕着树杈转的时候,松鼠也在转,总是面向他,请问,猎人有没有绕着松鼠转一圈呢?

    如果说是绕了的话,那就是因为松鼠在树上,而猎人绕着树转了一圈;没绕呢,是因为猎人根本没有绕到松鼠背后。

    该如何是好?

  • 7、 《说谎者悖论》读后感 (300字)

    听说过“悖论”把?就是一个说法既是真,又是假,有两个互相矛盾的含义,下面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我说的是假话。”那么,这句话就是个悖论,因为假设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假设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这句话就是真的。于是,悖论产生了。

    还有一种:树上蹲着一只松鼠,树下有个猎人绕着树杈转的时候,松鼠也在转,总是面向他,请问,猎人有没有绕着松鼠转一圈呢?

    如果说是绕了的话,那就是因为松鼠在树上,而猎人绕着树转了一圈;没绕呢,是因为猎人根本没有绕到松鼠背后。

    该如何是好?

    编辑推荐:

  • 8、 《道德的悖论》读后感——真实的人性

    《道德的悖论》读后感真实的人性

    中国儒家文化的社会设计是以君子文化为代表的,从仁者人也到人皆为尧舜,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在以圣人因素构筑人类道德的美妙图景。

    不过。现实社会,谁又能完全的做到仁的行为,毫不夸张的说,所谓的仁思想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完全没有其可实施性,不仅如此,在仁主导思想影响下,许多青少年相信当今社会是美好的,对未来没有做任何的危机准备,导致许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无法的接受现实,无法对在社会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因而渐渐开始走歪了人的正道。也就是说,仁的思想蒙蔽青少年那双真实明亮的眼睛,让他们无法看清,真实的人性。

    那人真实的人性又是怎么样的呢?举个例子。

    现在有一种文学形式叫悲剧,为什么人们会花费金钱和时间买票进剧院看悲剧,主动让自己流泪并遭遇痛苦呢?因为悲剧会使人产生一种与喜剧性质相同的快感,看到别人的悲惨处境就会有一种自己幸免于难的欣幸和满足,所以,人天生有一种赏恶的心理,这种心理是人们涌向剧院看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带有这一点不可告人的暧昧意义。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不敢正面面对自己的这种心理。也就是说,在没有真正的罪行行为出现的时候,每一个人也都有行恶的潜意识。

    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是好人,这种因分裂而产生的联系便不会存在,道德也就没有产生的必要。

    因此。可见。人的行善的动机绝不是来自与我们说渴望的人性中的崇高、慷慨和无私的因素,而是很多人迫于生存危机和自我利益的实现,不得不赋予自己以道德的行为,正如亚当斯密的那句经典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所以,道德是内生与个人利益动机的,大部分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道德是以人人是小人为前提的。

    那有人就要问了。照你这样说,那整个社会不都是一些虚伪的人,他们所以的所谓的施舍与帮助,动机不都是出自为自己而谋利,或者是社会中的人都是一种我受难,因为你存在的心理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我们所指的是大部分处在社会竞争中的人,他们为了免于受到别人的攻击而先下手为强,直到威胁自己的力量不复存在。但所指的并不包括一些出于爱的行为。在一些灾难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让对方活着,为了心中的那份爱,舍生救己,英勇献身。;他们的行为当然不是为了自我利益的实现,再说,连唯一的生命都丢失了,又有什么利益可以实现的呢?也就是这所剩无几的人性的

  • 9、 《悖论简史》读书笔记

    哲学的进展常常会因悖论而陷入困境,孤绝之境往往可以爆发出犀利的智慧。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因为恰恰是悖论使得哲学家的思维更为缜密。尽管逻辑性的思维往往有过大的阻力在其中,它却有一种特殊的引人入胜的作用。例如在暑假中,我读了加缪关于西西弗斯的见解,我认为加缪对西西弗斯的肯定恰恰说明了他的勇气。他与悖论的关系犹如同西西弗斯与巨石一样。因为这种论证是反复无常的,走进悖论的迷宫后你必定要在四处碰壁中寻求新的进步。把加缪放在山顶吧!

    每一次坠落都使他的论据更为有力。但是,这种勇气必然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反叛。这也意味着,思考的过程将更为艰辛。以微积分闻名世界的莱布尼兹曾说,人类为自由与必然性而困扰,而有关连续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问题(悖论)则折磨那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人思想体系的哲学家。悖论的提出并不困难,但挑战悖论显然是对思维极限的一种突破。倒背圆周率,上帝是否万能,这样的问题自哲学形成以来始终为世人所关注,但大多数问题只能引发欢笑,却难爆发出哲学的思考甚至飞跃。例如物体的大小,巴门尼德之徒芝诺在一方面支持恩师的“万物无大小”,一方面却因包含的理论证明出“万物皆无限”,这种矛盾困扰了他的一生,直到2400年后康托解决了问题。但这种数学上的诠释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扼杀。因为每当悖论被推向这一方向时,它的极限性随之消逝,千百年来的争论亦不知所云。但与悖论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因为2400年对于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来说,不过是永恒中的一瞬。

    质疑: 悖论的议题最早由哲学家提出,但数学家似乎更积极地解决着悖论问题。可不可以这样说,哲学家的思辩依然来自逻辑思维的支配,而非内心深处的诘问呢?另一方面,宗教,或是神学的发展是否影响了哲学发展的方向?悖论的迸发究竟还带来了怎样的发展?

  • 10、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400字

    我今天阅读了《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如果没有人在科学的殿堂中以铺路石的身份造福他人,就不会有如今科学界的繁荣昌盛!正是基于前人的悖论,无数科学家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的科学故事与悖论,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再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一些道理。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必须付出汗水与劳动,甚至生命,才能成功。

    这本书里写的故事中,令我最感到奇妙的事是:萨维尔村里的难题——理发师的头发该谁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荒唐?可这就是著名的“理发师悖论”1918年,罗素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判监禁6个月,他在监狱中写出了【数理哲学导论】,提出了理发师悖论。在1919年发表,也被人们称为罗素悖论。当然,这只是书里的沧海一粟。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努力才能走进科学的大门。

    悖论,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结论。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悖论又有了新的了解。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26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23

  • 2019-11-12

  • 2022-01-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悖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悖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悖论读后感、2024悖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