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 > 地图 >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2024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相关栏目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热门栏目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推荐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

(共 9594 篇)

  • 1、 《被拆掉两次得亭子》

    诚实守信的人,会有很多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也愿意帮助他,尊重他。那么事业有成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被拆掉两次得亭子》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履行他对儿子的诺言,把一个亭子拆建了两次,尽管他并不富有。将一个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失信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变得艰难甚至不肯能。所以,一个希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诚心品德。

    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要有梦想、要自强不息、要相信自己、要有乐观的心态。

    如果你是鹰,你应该借助梦想的翅膀,奋力飞翔,到达人生的高峰。如果你是蜗牛,也决不要放弃梦想,是要你肯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也能和鹰一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人生不息,奋斗不止!

  • 2、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500字

    战国的墨子说过:“言不信果,行不果。”在今天,我阅读了《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讲述的是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两个字:诚实。正是他父亲把一个亭子拆掉两次,遵守诺言才使他最后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变成国家总统。

    我不由自主想起了一件难忘的事:一年级时,曾遇过一个同学问我借一本书,承诺一个星期之后还给我,并让我到时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等她。我二话不说便借了给她。

    可是一星期的期限眨眼就到了,却一直没看到她的身影。

    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很快大雨便倾盆而至。我站在小卖部的凉棚里等她,从五点等到六点半,耐心被这糟糕的天气一点点给磨损掉,寻思道:“呀,要是她不拿来还给我该怎么办?那可是我花零用钱买的书啊!”越想内心越失落,泪珠不由得顺着脸庞滑了下来。就在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奔跑着向我慢慢靠近,我擦干眼泪,一看,原来是那个借我书的同学!她不顾大雨冲过来,头发衣服全都被淋湿,就像个“落汤鸡”似的。我的心情一下就兴奋起来,接过她从怀里掏出的书。当时雨很大,但我清晰地听见她说了声:“谢谢!”然后她又冲进雨中。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那本书完好无损,一滴水没有沾上。从此,我便和她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每个人从小都应该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长大后也更应该以此作为人做事的标准。

  • 3、 读《赤斑羚搬了两次家》有感
    读《赤斑羚搬了两次家》有感 赤斑羚,又称红崖羊,毛色红艳,数量稀少,仅产于云南高黎贡山,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省动物研究所和圆通山动物园在当地村民的大力协助下,捉得七支和赤斑羚指望他们能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繁殖后代,以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赤斑羚最早的羊圈设在一块儿缓坡上,草场空旷、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饮水方便、食料精美……这种环境不仅让我替他们感到幸福。 但是他们好像不喜欢这儿终日惊恐不安的在羊圈里东奔西突,吃的很少,睡得也很少。身体很快就消瘦下来。时间一长,那只身形最大的赤斑羚长咩一声,七窍流血,倒地而亡。 经科学家们调查发现,原来距离羊圈仅30多米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只豹笼,笼子里养着赤斑羚的天敌——金钱豹。豹笼刚好在羊圈的上面,且没有任何遮蔽物。就在这种环境下,别说是赤斑羚了,要换做是我,时时刻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分分秒秒处在生存危机的巨大压力下,即使给我住花园洋房,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我也不会觉得安宁幸福。 就这样,管理人员给赤斑羚搬了第一次家。这里环境优雅,别说见到金钱豹的身影,闻到食肉兽的气味儿,就连虎啸豹吼也休想传得过来。 但奇怪的是,好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赤斑羚们在新阳县里吃了睡睡了吃。半年后,它们肥头大耳越来越懒惰,精神萎靡不振,彼此间十分冷漠,除了进食,整天各自躺卧在地上,迷迷糊糊打瞌睡,别说添丁增口了,就连让赤斑羚们动一下都难。 科学家们提议给赤斑羚搬家,这次赤斑羚搬到了海棠树背后的盆形洼地,这里距离金钱豹笼约100多米,虽由海棠树遮挡,但能清晰地听到金钱豹那可怕的叫声,和食肉兽特有的腥臊味。 我觉得这压力恰得好处,迫使他们丢弃怠情、捡回勤勉、亲密合作,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这下子斑羚的数量一下子由六只增加到了十只。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对生命而言,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没有压力,生命既脆弱又坚韧,说生命脆弱,因为作为生命个体,总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生生死死,有生就有死,外界的条件起了变化,不利于生命延续的因素逐渐加大,超过了生命所能承受的限度,生命就会扭曲变形,就会碎裂崩溃,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死亡。 说生命坚韧,因为生命并非易碎、易燃、易爆物品。生命的存在既需要一定的客观因素,却又不苛求条件。每年降雨量仅为几毫米的沙漠里还有沙狐和红柳,海
  • 4、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危机共性后的机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本书从宏观及微观的双层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经理发展的规律,其发生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所谓两次全球大危机,一个是1929年的大萧条,另一次就是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杀伤力来看,1929年的大萧条的破坏程度,要大大超过次贷危机,但是从持续时间和影响幅度来看,次贷危机又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

    两次危机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都是技术革命之后发生的、在危机爆发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先兆、大众心里都是处于极端投机的状态等。

    在认清上述的事实后,我们应该以史为镜,树立底线思维,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同时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在危机之前,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另外危机中也出现了技术并购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最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借鉴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集中力量发展自己。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与时俱进,方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作者:潘晓明

  • 5、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二读

            认真阅读本书,给人的收获是深刻、多方面的:

            1、所谓市场和专业人士,在评价当下时,不要忽视,我国当下发展中的情况、趋势,以及应对政策,都在高层的视野和考虑之内,一定不要认为高层是外行。

            2、读这本书,会让你震撼,这个早在2011年下半年立项的课题,已经对当时乃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及宏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道,有了准确无误的判断和政策动议。而这些年这正是以此为脉络开展施政和政策应对举措的。

            3、遗憾的是,应对高泡沫和高杠杆的一系列举措,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交织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影响,为当局所没能预料,这至少暂缓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5年以上宝贵的时间进程。这是典型的理论设想与现实复杂性的冲突。这中间,各关键部委为代表的技术官僚所表现出的不担责和不能及时准确的贯彻政令,要为给市场带来的混乱承担一定的责任。即使在2018年年中,高层意识到形势已经逆转之下,可能会低于预期可承受的区间,并采取从“暴力合规”转向“柔性过渡”的提法,甚至发动所有层级出面公开重申立场、扭转预期,但半年多了,执行层面的具体措施和手法,依旧表现出混乱、甚至方向相反,导致传导效果较差。

            4、或许与本书所写课题做出时间和当时的环境有关,个人觉得只有以下个别几个点上的判断,而今回头来看出现偏差。当然,本书大量的是对我们当下清醒、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一是认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事实上,以美国变形的贸易战,全球化趋势至少在近几年会曲折回复。二是对混业经营趋势的判断。当然,这个观点主要出现在北大光华的课题报告中,不能完全代表是官方的观点。

            几分汗颜,作为一名科班出身且一直在金融从业的人员,在工作十多年后才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我国宏观分析的框架和实践;也有几分幸运,阅读历程四年多以来,以本书起始为标志,开始步入对中国金融宏观政策和宏观分析进行体系性学习中。

           半年之前,如果有人让推荐基本关于金融财经方面的几本书,所推荐得书单可能都是美国作家和写作美国金融史或华尔街金融方面的书。不过从本书始,增加了真正面对和审视我国当下的书目。一次宏观讲座中,受发言师兄推荐,个人关于国内宏观的阅读视野才转向接地气的方面,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上算是学习中国宏观的一

  • 6、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书笔记心得感悟800字:两次全球危机分别是指1929年的大萧条和和08年金融危机。

    两次危机的区别点:

    一是人口结构不同。大萧条期间,人口年龄年轻,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比较低。而本次危机,发达国家人口进去老龄化,中等收入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高。

    二是技术条件不同。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后,而本次危机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后,技术进步程度大幅升高。

    三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大萧条后,发达国家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次危机后,政府也都进行了直接快速的干预。

    四是全球化程度不同。五是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

    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一是有共同背景,都发生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后。重大的技术革命引起大繁荣,毫无疑问也会引起大萧条。生产关系调整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调整滞后于经济基础变化。

    二是危机爆发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三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收入两极分化达到高点。

    四是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的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读书笔记·民粹主义承诺大众福利预期,以安抚民心,但预期一旦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

    五是大众心理都处于极端投机状态,追求一夜致富。社会心态浮躁,大举加杠杆投机,形成资产泡沫。

    六是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大萧条钱是宽松甚至泛滥的货币政策。而本次危机前,美联储也是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次级贷款达到历史高峰。

    七是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着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使得危机形势变得更为糟糕。

    八是危机发展都有特定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九是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限的解决方案。

    十是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作者:水沉微

  • 7、 亲子共读心得 ——《老鹰的两次生命》

    有一次,下午放学妈妈给我看了一篇很要这里的文章名叫《老鹰的两次生命》。大体讲了:老鹰在40多岁时为了“重生”会独自一人飞到高山上去,磕掉嘴;拔指甲;啄去羽毛,等待一切都长好时,它就会返老还童,并成为一位有威严的领导者

    我认为这不是自残,而是作为一只鹰对生活的热情,依恋。它要挽留出代价并忍受着痛苦,可无论怎样它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用当无头苍蝇,过着迷茫的日子,这才叫最有趣儿的,五彩缤纷的生活。

    而妈妈呢,在她给我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后,发表的观点还是与我的内心感悟大致一样。从一种意义来说,她快要哭了!

    鸟类中的长寿王就是老鹰了,它的寿命可达70岁!比很多人活的时间都长!然而就像我所说的一样,它40多岁时就要经历一场时间漫长的“自残”从而得到重生,如果不经历它那么老鹰就会慢慢死去。

    “它把嘴磕掉后用什么去吃饭,怎么用力爪抓捕猎物,它怎么展翅高飞……这些问题我都问过,可妈妈却不告诉我,我感觉,从她的迷之表情来看也许是让我自己去找寻吧。不过我想老鹰有这个功能就一定会有准备的吧!

  • 8、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看完古典老师的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我很受感触。我认为古典老师正是这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或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它将有助你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推倒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就会发现改变命运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专生,我深知一种好的思维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记得小时候,因为父母为我提供上学的机会,我才能够有机会学习知识。然后进入初中,但我不知道这样一直学习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又进入高中,因为只有通过高中三年以后的高考,才可以进入大学,所以我拼命地学习。可是即使进入大学,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也许以前是父母在引导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必须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谈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譬如:买房、爱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产生好多对自身现状及未来的思考。或许会有一些担忧对未来的担忧,但我也会克服它们,自信、快乐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对此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诚然,既然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为何不珍惜?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秒钟,换一种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样你才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与期待

  • 9、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导语:《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有点像西方的同类著作,有逻辑、有证据,让人可信。下面来读一读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一、《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这是我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书,很多男性朋友找我推荐书,第一反应会极力推荐这本书。从大学时的第一次阅读到如今,我仍就不知道古典是不是位很牛的人,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但并不妨碍我的阅读。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我还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它强化了我内心的坚定,在我开始动摇要不要坚持下去的时候;它让我相信,不断拆掉思维里的墙后,你想要的生活,就会真正的到来。

    在第一章开篇文章里,古典提出了买房,卖梦想的房奴、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实例加数据证明,无可辩驳的感觉。那时一无所有的我,深信不疑,酷酷的对所有人都说,以后挣到钱了,不会买房子,不会因为一套房子,葬送了自己的梦想,也不会因为有没有房子,去选择一个男人。毕业后,我做得最大的一次决定,便是存钱在去年按揭买了房子,它并没有葬送了我的梦想,相反,让我更加从容的一步一步向着梦想迈进了。原来,买房和毁掉梦想,并没有绝对的决定关系。

    不得不承认,我仍是个俗气的女人,摆脱不了房子带来的安全感,我能积极做的,便是通过努力给自己安全感。每个月的房贷并不轻松,但也没让自己活得很狼狈,依旧不断地给生活注入各种滋味。因面对供贷十年的事实,我便更加清醒的鞭策自己,必须要学习,持续地学习,让自己的价值不断提升,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第一章里,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处理房奴、职业安全感的奴隶、爱奴,明白并深刻的实践,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2014年,支持了二十几个众筹小项目,希望尽绵薄之力,让那些追梦的人,在路上感到些许的温暖,不特别孤独,更加勇敢,更加坚定。这么多年,我一直努力的在做,内心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失去不会让我恐慌了,越来越多的得到不会让我觉得不配了。

    第一次觉察到心智模式的重要,是在这本书的第三章里,古典认为,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那之后,我陆续开始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参与身心灵的成长,扩展生命的宽度,观照自己的内心。素黑

  • 10、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不知众位是否有这样的同感:很多人看书,看完了走肾不走心,让君总结一番,又没办法概述出来,有些人看书,看的很慢,他觉得书里每一句话对自己都是宝典。还有些人看书就记住了一段故事,而这些故事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爱情。另一些人看书,且看且思考,因为他们懂得:读书虽易,人生不易。

    最喜欢《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没人能知道你以后的路是什么样,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了,就承担吧。上课的时候老跟学生们举例:电影《蜘蛛侠》里有句经典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自己选择,就自己负责吧。

    最近看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其实好些年前就听过这本书了,可谓声名远播,如雷贯耳。但一直无缘庐山。刚好有机会看,感觉思如泉涌、心中澎湃不已。顿悟人生,人类真是太伟大了,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真是太棒了,人类文明进步也不过如此。

    此书,关于职业规划,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未来。虽然铺垫很多,也很有看的必要。古典老师想说明些许道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世界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整个大脑系统会自动屏蔽掉。所以我们会掉入自己或者环境构建的围墙里边。如果不能打破围墙走出来,那么我的人生也许就少了很多精彩。

    书里告诉我们不要盲从,二八法则在这个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比尔盖茨能成功,不光靠自己的努力,还有母亲和ibm高层的关系以及显赫的财力支持;巴菲特能成功,也离不开父母背景的支持;李嘉诚能成功,也是因为舅舅能在1950年借给他43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试想一下,1950年的43万什么概念?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家事,雄厚的财力,强大的人脉网络。那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去定计划,做事情。人生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当路途中有疑惑、有困难的时候,想想目标,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任何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人生也需要一个个不太长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去制定,每当达成一个目标,就是对自己自信最大的加持。

    这本书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二,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有另一种启发,让我会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去发现世界,去思考问题。

    在换新工作之后,我很高兴,因为发现自己对自我不断有新的探索和体会,或许这也是进步吧。渐渐的能找到属于我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04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1-07-14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2-10

  • 2023-03-29

  • 2023-05-06

  • 2019-10-29

  • 2022-03-15

  • 2021-07-14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4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2024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