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2024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范文大全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推荐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共 525 篇)

  • 1、 全球通史读后感500字

    1欧洲主宰世界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向欧洲倾斜,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教覆盖的地域不再是世界的主宰。

    这是因为1500年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从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随后荷兰、英国、法国、俄国,也加入掠夺世界落后文明的战场。不仅矿产和土地,土著和黑人作为被奴役的劳动力,都成为争抢的资源。超出本国领土的广大腹地为欧洲各国囤积了大量的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创业资本。

    欧洲成为全世界的资本家、银行,他们的科学、思潮、艺术全方位引领全世界,高加索种人,也就是白人的飞速拓张,把世界大部分地区变为英文世界,也难怪我们有过崇洋媚外的阶段,毕竟全世界都在向欧洲看齐。

    2美国主宰世界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风水轮流转。正如东欧和奥斯曼帝国不可能永远是世界的中心一样,欧洲也不可能永远是世界的中心。美国这块大航海时期的新大陆,高举民主的自由主义大旗,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直到今天,美国今天仍是世界第一大国,但美国也不可能永远是世界的中心。

    3 the next?

    一个文明的优点可能在世界历史浪潮的某段时期显露出来,而在别的时期可能会被正主宰世界的那个文明的光芒所掩盖。所以对自己的文明的自信是那么重要,像维系文明内核的经脉一样,理所当然应被重视。

    欧美的自由的内核已经变质,不再是自由主义发展之初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的定义,他们的生产生活在新冠病毒面前失常了。我们在中国却能有序开展生产生活。

    接纳自己文明的好,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 2、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3)篇

    年底最烦的一件事,就是要写年终总结,因为恍然一年过去了,回忆起来却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我不知道古人要不要写年终总结,但无论如何,要感谢那些写历史的人,他们写下了那个时代的年终总结,记录下了过去的人和事,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2000多年来一直在发生些什么。r我的历史课从来没有得过高分,因为我总背不下年代数字和历史事件的意义,直到毕业若干年后读到《史记》,才发现历史可以写的如此生动。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愈加喜欢史书,因为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和轮回,我们的人生都没有什么不同,若干年前祖先早已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偶然,也那么必然。像“罗马共和国的得与失”中写的:罗马的无产者,可以利用土地、谷物、权力来争取,而且他们很容易被金钱诱惑,被人贿赂收买。这段写的是罗马时代的民主选举,可看我们现在的农村选举,我们唯一的直接选举,不一样是把选票明码标价的吗?r韦兰的这本《世界通史》在细节上写的不够生动,但胜在布局。他把古今中外当成了一盘围棋,布子摆棋,适当准确,适合给我这种历史学的不好的人普及知识。r历史就是历史,已然发生,无从改变,但每个写史之人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和情感,笔墨浓淡处一览无余。于是,读史又变成了与另一个人的交流。r最后,要给朋友们给推荐一下微信阅读。尤其是在我们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读一本大部头书的时代,它能让我们碎片化补充知识的时侯,给予我们更多一点养分。而且,它可以让我们标注、做笔记,而且还可以和好友交流读书心得,就像我现在一样。当然,如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一本好书,我还是推荐去购买纸质版,因为那是另一种阅读和收藏的快乐。

    通读之后,对欧洲,亚洲,美洲等一些重大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影响有了些许认识。明白了很多让人不解的行为和规定都有其历史因素。看似荒诞的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看待事物不能从眼前单一的状态就评价好与坏,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这样才能避免落入一味守旧的观念陷阱。从历史中看,哪一个传统在历史的某一个时刻不是新鲜事物?因此不能过度留念过去,也不要过度悲伤未来。用人性中最美好的愿景拥抱未来。

    对于此书相信很多中国读者都会有所争议,我也一样,一开始就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探寻历史。也是出于人性,想着能更多了解和自己国家相关的东西,寻找自豪感。但后来也有反思,毕竟这是一部讲全球历史的书,至少要对全球大部分地区或者大多数人类产生影响的事件才有讨论的意义

  • 3、 全球通史读后感书评400字

    《全球通史》是一部由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从正直、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网友们看完这本书都有怎样的想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留给后人的箴言,斯人已逝,唯言永在,完整地呈现了一条时间线,从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到新兴西方的世界,再至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

    在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的世界中的主角是穆斯林世界和东方的儒家世界,西方世界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将人们从地区隔绝和孤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传统的地区自治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开始进入了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之后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包括,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世界是西方主导的世界。

    之后爆发了两次全球性的战争,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西欧为主战场,两次战争大大地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到了近现代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命运的产物。而历史的重要意义正在于让我们回顾数千年来人们的正确行为和所犯的错误。

  • 4、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1200字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科幻特工的怀旧牌 文/王珉 影片《黑衣人:全球通缉》将怀旧牌全面重启,打外星人的主线和抓内鬼的副线穿插进行,黑衣人王牌探员h(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和新晋探员莫莉(泰莎汤普森饰演)这对复联二人组联手追击移民地球的外星人。该片溯源漫威旗下黑衣人的ip原型,但又不拘泥于这个国际间谍组织。没有平铺直叙的调查过程,而是进行大胆改编虚构,强化特工形象和戏剧冲突,增加了剧情的感染力,并通过丰富的科幻元素:高科技交通工具升级摩托;激光超级武器;对平民用的记忆消除器,反套路作用于黑衣人二人带领观众抽丝剥茧般接近事件真相,深挖黑衣人上司特工t的黑化原因,原来他才是深藏不露的外星boss! 科幻电影旧瓶装新酒 作为好莱坞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掌握着许多资源,1989年被索尼收购后,立足于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前沿,哥伦比亚尝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等的红利。但在超级英雄的创始期,企图抢占市场的索尼和哥伦比亚成了重拍的急先锋。《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等推陈出新,可惜数量敌不过质量。 尽管有过无数黑历史,但索尼和哥伦比亚并未放弃啃老本。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霹雳娇娃》,与《黑衣人:全球追缉》走的同样是《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但作品都差强人意。在《雷神3》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两个明星将化学反应延续到该片。不靠谱的雷神和厌世女武神和睦而融洽的关系,正是基于两人共同失败者的自负性格。他们将简单的卖蠢装傻吐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赏心悦目的一对。 拿来主义有好也有坏 好莱坞特工电影如数家珍:007、碟中谍、谍影重重、飓风营救等系列,不外乎相同套路,主人公费劲千辛万苦完成任务,最终成为孤胆英雄。但《黑衣人:全球追缉》与众不同,它的故事元素中有科幻色彩,有喜剧基础。所以片末特工h对着黑化的上司特工t说:我一直把你当自己的父亲对待,人和怪物的斗争是暗线,围绕自我意识展开的相生相克相杀,既有黑色幽默感,又带着批判现实的味道。 但电影的角色回归并没有创新,拿来主义无处不在。粘液、触角、蠕虫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依旧是邪典盛宴。但关键的外星生物,不仅没爬出恐怖谷,而且和《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一样,全身设计仍是触角。早期《黑衣人》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的嘲讽,是电影收放自如的关键。但该片更像是一部
  • 5、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200字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 《黑衣人:全球通缉》略显尴尬的系列重启!这次减肥成功的锤哥和女武神接过了威尔史密斯与汤姆李琼斯的失忆笔,在另一个宇宙中保卫地球的安全。回想1997年《黑衣人》的横空出世,依靠的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黑科技武器和双男主之间逗逼的互动。当然就这两点上这部作品完成的并不差,但毕竟已时过境迁,没有进步的作品本身就退步。这个套路在近十年被漫威用的如火纯情,当下大家已经开始对嘴炮英雄审美疲劳了,想炒7年之前的冷饭,没点突破创新是肯定不行的。再配上片中抢戏的兵兵,怎么看都像是《银河护卫队》的翻版。6分。ps:想在漫威全类型超级英雄电影的围攻下,找到系列的亮点真的太难了,何况你用的还是漫威的英雄!
  • 6、 读《全球通史》有感1500字

    读《全球通史》有感1500字

    下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石头大战—爱因斯坦。

    我们的历史观就是非黑即白,我们的成功标准就是非富即贵,一切过于功利,容不得也包容不了失败者,整个社会都沉浸在急功近利之中,欲速则不达,我们忘记了:失败是正常的、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最终的后果消灭了真正的创造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作为律师这只鸭子,总隐隐感觉到当下我们在陷入另一种"浮夸风"中,忘记历史的教训容易重蹈覆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所以我们常常讲:成王败寇,历史是由所谓"成功者"书写的,而越接近当代,历史越虚无。但真正的历史,不仅应纵向研究,还应横向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史为鉴知兴替,真正产生智慧。《全球通史》恰是一本开启我另一种思考、另一种视野的好书。

    我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自己无知的东西太多。对历史的兴趣激发我去看这本《全球通史》,该书的作者为斯塔夫里阿诺斯,该书与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和《世界历史》等是研究世界历史的最权威著作,对于孤陋寡闻的我,无疑是新世界。

    《全球通史》与以往我所读过的历史书不一样,他开创了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它没有专注于按朝代或按人物来写历史,它是纵览世界历史,按500年一个段落来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欧洲、美国、日本、非洲、俄罗斯的朝代兴衰。它更多地分析导致每个大洲国家兴衰的宗教、经济、技术、地理、文化等因素,它最主要集中于古典文明的兴衰、扩张时期文明的兴衰、新兴国家文明的兴衰。而我们最好的历史书《资治通鉴》,也只谈政治与军事,从不提文化、艺术等其他。

    这本书,上下两册,我看了三遍,越看越无知,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一片虚无,唯一给我最深的心灵震撼就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下一次世界大战,人民将用石头进行大战".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人性的本质又是什么?通过与世无争的塔萨代人和残暴无度的芬图人鲜明对比,人类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的发生不是由于人性,而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缘故。看看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战争从未远离,伊拉克、叙利亚、乌克兰等等,炮火摧毁了不只是家园,而是人们的心灵。战争让人们对生命缺乏敬畏,残杀生命变得习以为常,生

  • 7、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一)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会上发表署名文章《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指出,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

    由此,《能源评论》组织召开第19次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总经济师魏玢、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能源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丁民丞等专家一同为读者描绘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图景……

    一场急剧的气候变化之后,地球一片苍茫,空气稀薄,植物枯萎,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废墟,幸存者们为了生存,争夺紧缺的资源和食物,在无望中苦苦挣扎……

    这是以《后天》为代表的一系列灾难电影中常常上演的镜头和情节,反映出人们对于持续恶化的气候的担忧,对资源耗尽后生存的恐慌。也许有人会说,这完全是杞人忧天,这样的日子只是电影为了博取票房的噱头。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显示,电影中资源耗尽、气候恶化的情形,已经在现实中逐步向我们逼近。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90年代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的长期结构性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资源的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被化石燃料主宰的全球能源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危险而不稳定的困局。

    bp最新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879万亿桶,可以满足全球53.3年的生产需要;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5.7万亿立方米,可以保证全球54.8年的生产需要;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8915亿吨,可以保证全球113年的生产需要。

    与支撑当前世界经济的化石能源供应危机重重相伴随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能源不曾消减的旺盛需求。过去的十年中,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速为2.5%,虽然由于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原因,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加了2.3%,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但这种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有人将消除能源供应紧缺和能源需求增长之间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化石能源开采量的增长之上,寄托在以页岩气为主的新型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上。然而,地球的容量有限,所蕴含的矿产资源更为有限,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对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如若要以榨干地球最后一滴"

  • 8、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

    通过读《全球通史》,作者还高度评价了非洲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和美洲人为全人类培养的大量农作物,在此分享读书心得30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篇1

    在我们老家的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农村的孩子数理化方面的成绩要优于文史方面。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学习文科课程,更善于学习理科课程,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大部分农村来的孩子都选择了理科,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们村与我同一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有七八个,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理科。事实上,我们高一的时候文科课程的成绩也确实一般,根本没有办法与城里的学生竞争,选择理科也应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直到前一段时间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之前,我都下意识地认为我不是学文史哲的料。尤其是历史,在此之前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枯燥无味。

    然而,《全球通史》却完全改变了我这种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认为农村的孩子文科成绩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学教育不重视文史教育,这是一种误导;二是教材本身的原因,传统的历史教材缺乏必要的逻辑阐释。农村的孩子从小接受重理轻文的思想,习惯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所以在遇到一些缺乏逻辑的教材时,不免产生厌烦失掉本应有的兴趣。然而真正的历史远非如此,例如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的兴替,并不是下一个王朝拥有比上一个王朝更先进的制度,而是因为旧有的王朝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即意味着人均资源会不断的下降,由于缺乏技术进步,人们的收入也会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加最终会迫使人们的生活维持在生存水平状态。此时如果再有贪污腐败乱臣贼子,再加上天灾人祸外邦入侵,内忧外患之下邦国必然分崩离析。当然,多数情况下历史并不是只有唯一合理的解释,历史更不是要告诉你鸦片战争爆发在哪一年,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鸦片战争不是在更早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为什么不是更晚的一个世纪。为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甚至遭到各国的唾弃。然而自汉以后,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并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之为儒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并列,为影响世界文化最重要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西北欧,为什么没有在更早的一个世纪发

  • 9、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危机共性后的机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本书从宏观及微观的双层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经理发展的规律,其发生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所谓两次全球大危机,一个是1929年的大萧条,另一次就是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杀伤力来看,1929年的大萧条的破坏程度,要大大超过次贷危机,但是从持续时间和影响幅度来看,次贷危机又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

    两次危机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都是技术革命之后发生的、在危机爆发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先兆、大众心里都是处于极端投机的状态等。

    在认清上述的事实后,我们应该以史为镜,树立底线思维,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同时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在危机之前,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另外危机中也出现了技术并购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最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借鉴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集中力量发展自己。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与时俱进,方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作者:潘晓明

  • 10、 《全球通史之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读后感1500字

    全球通史之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读后感1500字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此为历史等社会人文学科热点讨论的问题。在《全球通史》中作者提到1971年,全世界都已经发现了塔萨代人。这一感到惊奇和兴奋的发现对于解释上述问题有帮助。书中讲到塔萨代人的相处。他们过着几乎完全相同的生活。他们根本就没有武器。战争这样的十词语与他们毫无关系。其自从与外界接触后,他们采用了菠萝刀。但是他们拒绝使用矛和弓箭,因为他们不能运用这些武器。他们具有平等的观念。在群体中,所有成员中分配自己采集来的所有食物。塔萨代人的这种生活真实性,有人表示怀疑,有人提供辩护。不幸的是,所有的塔萨代人在已经知道的同时。人们又在新几内亚发现了另一个有30人的小群体,即分途人,这个部落的人都是凶暴的武士,他们不断的用弓箭进行战斗。历史上类似的矛盾现象,在美洲印第安人中间也出现过。科曼奇人和阿帕契人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战士,但另外一拨人去培养他们孩子过和平的生活。而且至今仍存在这样培养人的状况。

    上述情况对我们认识人性的本质究竟有着怎样的启示呢?历史记载表明,人类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他们的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单独就这一问题专门进行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说,人性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性或因社会影响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侵略性不是人类与与生俱来的或不可变更的特性,而是一种鼓励侵略的社会环境的产物,“人性”问题,对我们大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变的更加致命,同时也更频繁。在包括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战争并不多见。小型的食物采集者群体只能占用那么大的地盘,占领相邻部落的地盘,对他们来说并无多大用处,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在战争中失去一切。因为那时全球的人类少得可怜。血腥的战争极可能毁灭整个人类。小猴子只需要完全依赖父母一年就可以独立生活。而人类需要长达六到八年的年时间。族群中的合作体系能给能给小孩提供必要的食物和保护。从而,更好的保证他们在漫长的依赖期中盛传生存。简而言之,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乐意合作的血亲社会之所以能占上风就因为,他们十分适合人类智这个物种的生存。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所有这一切都起了变化。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不断增加,村庄拓展成城镇。从而,拥有巨大宫殿和庙宇,以及多年来的财富的帝国,由于此时可以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5-14

  • 2021-12-03

  • 2022-07-15

  • 2021-11-22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大全,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2024,更多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