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男生贾里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男生贾里读后感2000字

男生贾里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0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0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000字:

心智模式:

人与人的大脑的物理差距没有太大,就是说人与人的智商的差距也不大,但是现实中人和人的差异、能力却千差万别,这个差别就是所说的心智模式。

优秀的人优于别人的是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态保持的秘密是从心智模式上来改变的。心智模式跟我们的过往在社会中接触的人、体验、环境、经历有关系,也和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系,也就是说由这些来决定的。

我们生存的社会强调的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枪打出头鸟,人脉、人缘、人际、人情,都是跟人有关系,没有跟自己有关系的,好像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很多。

而西方人更加崇尚的是个人,个人的独特品质、特质和个性。心智模式慢慢建立之后,就会发现过去的事情我虽然改变不了,可是我却可以改变我过去的看法。同样的事情,过去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会变得不同了。心智模式不是一直不变,世界变化了,我们内心的模式,思维方法,心态也要随着变化

所以需要不断地升级,就像我们戴的眼镜看世界一样,是时候也要细心打磨这个镜片升级自己的程序。不管过去怎么样,我们都有能力重新调整我们的心智模式,重新认识过去,改变未来。

价格价值:

我们通常的观念里是认为贵就是好,如果某人穿了一件并不好看的衣服,可她会认为这件衣服非常贵,贵的也一定就好看,而不考虑是不是适合她,其实我想这个适合就是价值。

最近我将一个新买的包包摆在我随时看得见的地方,还挂了一只小熊。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而它并不是一个贵的东西,我并不会因为一个东西很贵就喜欢它,也不会因为它廉价就看不起它。所以,价值是来自内心的感受,价格和价值并不总是对等的。不能一味的用价格来判断价值。所以我们好像都被价格绑架了似的。贵的衣服不等于一定好看,有钱的男人不等于一定适合你,一百万的房子不等于比八十万的要温馨,高薪的工作不等于就有成就感。

长此以往思维定式了之后,就会发现你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因为脑子里都是用价格来衡量一切

没有了对价值的要求,甚至在感情面前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因为你将爱情用价格来判断,而往往爱和感情是最不能放在秤上秤的

不要用价格来毁灭自己的幸福。

成功:

成功总是跟事业联系在一起,而事业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可我欣赏另一种对事业的说法,其实你过好了你自己的一生也是你的事业,穷尽一生的可能性。读后感所以我讨厌看一些成功学,励志学,成功不是模仿来的,也无法复制,成功也没有方法可循,或者说,我们为什么非要追求成功呢!其实,当下的你搞不好就是成功的了,只是你要的太多而不自知。一个人用十多年的时间去创业而依然在奋斗在期待,成功也许是一个过程,在前行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太多磨难,但是你依然在坚持,依然在一路过关斩将。或许,已经不能用财富去衡量成功了,这样的过程,我认为你已经成功了。

用一句罗兰说的话非常好: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这样说来,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成功了,包括我自己。

安全感:

安全感听的太多了,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没错,安全感确实是自己给自己的

安全感不是靠跟别人要来的,也不是靠拿回来的,而是,给出来的

当我们去帮助一个人,支持一个人的时候,帮助和支持就成了最安全的事情

而整天感觉到没有安全感的人,她一定是喜欢依赖他人,害怕孤独的人

整天呼朋唤友没有人陪就恐惧的人、喜欢索取等待别人搭救、享受在无忧的现成的物质条件上,还有整天盘算别人的人

因为,他们怕失去,怕损失,忘了给予。

爱奴:

事实上很多人都活成了奴,各种奴。其他的什么房奴,卡奴,车奴,就不说了,说说爱奴。

这句话说的很经典,爱不是紧紧抓住,而是轻轻拖起。

最近,看到刘嘉玲在《女人有话说》中回答了奚梦瑶的问题,奚梦瑶说她总是喜欢控制一切事情,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想法来

刘嘉玲无奈的摇了摇头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其实,不控制就是最好的控制。”其实,不妨试一下,确实有效。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把爱搞混淆了,比如说,一个男生给一个女生发信息说我好爱你,发完之后他便焦急的等待和紧张

那他焦急什么呢,他其实想让对方回复说我也爱你,可是,你是在表达你的爱啊,这样的爱不是在爱她而是爱你自己。

不要把依赖当成爱,当你看到两个人黏黏腻腻谁也离不开谁的时候,那也一定不是爱。

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用定期分开生活的模式经营着他们的婚姻,我想这也是因为爱。

所以,爱是给自己自由,给对方自由。

不要试图去绑架,要求,控制,无理的表达你的爱,因为那不是爱,只会让你成为无能的爱奴。

也不要总是打着爱的旗号,我对你那么好,我都是为了你,你不能让我伤心,这样的方式去爱,听起来是爱,只是索取。作者:素妍绘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10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1000字:

即使他们帮这个人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奴隶。

“是的,但是......”式聊天比较常见,我们自己或身边的朋友经常会表现出来。

道理大家都会讲,因此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在玩“说服”与“被说服”的游戏,不过我们会发现,即便最终某一方“被说服”,事情也不会有多少改变。因为“被说服”的并不是问题的实质,所以才会有不断循环的“是的,但是......”。

“是的”表示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潜意识里表示这不是我真正的问题所在。不管是和别人还是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都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

如果像作者这样去提问,是找不到真正的恐惧信念,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的:如果害怕考研失败,为什么不尝试找一个一起奋斗的另一半?为什么不去找工作?为什么不平平淡淡的待下去呢?跳跃式的提问,然后直接给出“被安全感囚禁”的结论,显然不能得出为什么害怕考研失败的实质原因。

回答中提到,害怕考研失败是觉得自己不擅长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找到一面“安全感”的墙去拆除它,不害怕失败就能解决的,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去提高学习能力。在思考如何去提高学习能力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是的,但是......”的情况,但只有深入去研究和分析一个问题,才能慢慢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扯到找对象、找工作等新问题上。

比如有些人想考研只是受就业压力、周围考研氛围、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影响,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考研,对于考研的结果也就没那么在意,当然去考肯定不希望失败。这种随大流的做法,表面上是害怕考研失败,实际上担心的是考研有没有用的问题。如果选择了考研,就不能去参加工作,少了几年工作经验;如果读完研出来依旧找不到工作,那就浪费了几年时间;如果读完研和专科生、本科生做同样的工作,读研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大家都在准备考研,自己不准备又会不会显得不合群、不上进呢?承认自己随大流,又显得有点low。

因此在“说服”与“被说服”的游戏中,一方有可能会选择性的回避自己真实的问题所在,另一方会先入为主的做出结论。最终看似说服者圆满完成了任务,事实上被说服者的困扰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如果没找对问题实质,下次再去问他“为什么不去提高学习能力呢?这不是害怕考研的原因吗。”他可能会回答“是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即便被说服者不再害怕考研失败,他也不会全力以赴的去准备考研,因为他的问题本质并不是考研成功与否。

所以,当我们遇到“是的,但是......”式聊天时,我们需要思考:是不是聊天偏题了,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了。也需要思考:我们自己是不是在逃避问题的本质。

读《拆掉思维的墙》有感1000字


读《拆掉思维的墙》有感1000字

不知众位是否有这样的同感:很多人看书,看完了走肾不走心,让君总结一番,又没办法概述出来,有些人看书,看的很慢,他觉得书里每一句话对自己都是宝典。还有些人看书就记住了一段故事,而这些故事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爱情。另一些人看书,且看且思考,因为他们懂得:读书虽易,人生不易。

最喜欢《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没人能知道你以后的路是什么样,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了,就承担吧。上课的时候老跟学生们举例:电影《蜘蛛侠》里有句经典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自己选择,就自己负责吧。

最近看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其实好些年前就听过这本书了,可谓声名远播,如雷贯耳。但一直无缘庐山。刚好有机会看,感觉思如泉涌、心中澎湃不已。顿悟人生,人类真是太伟大了,可以通过写作来记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真是太棒了,人类文明进步也不过如此。

此书,关于职业规划,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未来。虽然铺垫很多,也很有看的必要。古典老师想说明些许道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世界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整个大脑系统会自动屏蔽掉。所以我们会掉入自己或者环境构建的围墙里边。如果不能打破围墙走出来,那么我的人生也许就少了很多精彩。

书里告诉我们不要盲从,二八法则在这个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比尔盖茨能成功,不光靠自己的努力,还有母亲和IBM高层的关系以及显赫的财力支持;巴菲特能成功,也离不开父母背景的支持;李嘉诚能成功,也是因为舅舅能在1950年借给他43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试想一下,1950年的43万什么概念?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家事,雄厚的财力,强大的人脉网络。那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去定计划,做事情。人生需要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当路途中有疑惑、有困难的时候,想想目标,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任何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人生也需要一个个不太长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去制定,每当达成一个目标,就是对自己自信最大的加持。

这本书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二,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有另一种启发,让我会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去发现世界,去思考问题。

在换新工作之后,我很高兴,因为发现自己对自我不断有新的探索和体会,或许这也是进步吧。渐渐的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节奏了,不再为其他人而活着了,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学生打交道、跟他们聊天、帮他们解答疑惑、和同事们结伴旅行、自己看看书、踢踢球打打球、学习一直想学的音乐、练练书法等等。我喜欢这样的状态,喜欢现在的自己。以前不明白何谓工作?何谓事业?我想现在这种工作的状态大约是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了吧。

人生道路上有荆棘,亦有阳光。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毕竟是美好的,只要你愿意,全都会为你让路。

《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内容简介:

不知道从几时起,我们的安全感开始来自于身外之物——房子、车子、票子,拥有这些的男人或女人,拥有这些并且愿意和自己在一起的男人或女人。而我们的父辈,大多身无分文白手起家,有一门让自己饿不死的手艺就敢自信满满的闯天下。

拆掉思维里的墙,做个有脑子的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写程序,这难道不是更好嘛。一起加油吧!

开篇是许多人对于本书作者——古典的评价。这也正是我选择这本书来阅读的原因之一,一个被诸多名人欣赏的人,我想他出的书籍,一定也是与众不同的。我本人也是一个思维模式很固定的人,希望能从本书中学到很多可以改变的方法。

作者从近10年最被大众关注的“买房”说起,用世界首富巴菲特及夫人来形象的说明了资产投资的重要性,用小明及小强两个人物关系体现出买房及投资的强烈对比。年轻人,有思想及魄力的人,应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高晓松的一句话说的好:“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就住哪,买了房就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和我妹妹都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其实我们普通人之所以一直都这样普通,恰恰因为我们的想法、思维并固定住了,没创新、没主见,即使有时候有新的想法,也往往会被各种来自外界及自身的压力所击退。久而久之,会变的越来越求稳,不敢也不会创新思维了。

《欢乐颂》这部热播电视剧,其中一个角色樊胜美,让人褒贬不一。缺乏安全感的她,只想在上海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了彻彻底底的房奴。我们先不评价她的出身以及遭遇。我觉得安全感是靠自身来获取的,你的自信、善良、见识、格局,拥有了这些,才是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安全感满满的必要因素,而不是一所房子、一个位置所能赐予的,失去了这些因素,即使住在别墅里,内心也是空虚和孤独的。

“小范围的冒一冒险”,作者的这个提议很有趣,比如不着急的时候,关掉GpS走一段路;比如只用家里房子一平米的价钱,给自己安排一段旅游;比如拿出一件不准备要的衣服,裁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想一想,从小按部就班成长的我,还真的没有过什么大胆或勇敢经历,也没有什么挫折的经历,需要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去磨练,去挑战不可能。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薪水?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报酬。兴致勃勃的投入和抱怨着干活,这中间投入的过程和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差异很大的,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会开始对他不感兴趣。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的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种而来。

又回到电视剧《欢乐颂》,另一人物曲筱绡在第一次的恋爱失败后,“发奋图强”,开始每天在家洗脑式的阅读各种“成功学类”书籍,安迪曾好言相劝:这类书可以借鉴,但不能盲目相信和跟随。当时曲筱绡很不理解,觉得安迪是在瞧不起她。这一段情节至今让我很难忘,不止因为小曲的凡事拎不清,还因为安迪不被理解的真诚,以及那些所谓的成功书籍里不切实际的煽动和基本无法实现的速成方法。

古典老师很明确的指出: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绝不可能人人都成功。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成功的秘诀,绝不是参考各种书籍,怜悯里面杜撰出来的各种悲催人物的同时又佩服他们的偶然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确认出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最想要去达到的一个目标,然后拿出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勇敢的态度和坚持的过程。遍布大街小巷的肯德基餐厅,创始人桑德斯的提议经历了整整1009次的被拒绝之后,才得到了一声“同意”,这中间整整两年的时间,能有多少人锲而不舍的继续下去呢,答案一定少之又少,所以我们看到如今如此成功的肯德基,所以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

我们大多数人,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比如我自己喜欢唱歌,那么我就要去做歌手吗?又比如你喜欢摄影,那么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不见其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职业外表很令人羡慕,比如明星,比如企业老板,又比如很多已经赚到钱的微商。先说说明星,大家看到的,只是她们外表光鲜亮丽的一面,她们的付出、心酸、潜规则等等不是我们常人所能及;再说说企事业老板们,每一份成功背后都付出了99份甚至更多的努力,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再吃上至少百分之100的辛苦,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最后我们来聊聊微商,我自己在广州有很好的朋友,有一手的货源,也尝试做过微商,最后不了了之,因为我发现,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去做,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没有可以去专注的时间和能力,自身的工作都需要付出许多时间,那么就不要想着微商会让你不劳而获、月进百万。现在大家看到的许多成功的微商大老板,那都是融资成功的结果,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走自己应该去走的路。

如果不甘心,如果就想去尝试一下,经古典老师的建议,我觉得可以借鉴我们王老板:先制定一个小目标。就是在自己喜欢的行业、职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不太大、好实现的目标,先做出一个规划,可以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去参加一个培训,或者是兼职一段时间,去感受这个目标所带给你的失望或惊喜,然后总结一下这个职业对于自身来讲的可实现性,再决定自己是否要更换职业目标。

特别喜欢“禅师与兰花”这个故事,徒弟把师父最喜欢的兰花摔坏了,师父一句: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让徒弟释怀的同时自己也选择了更好的处理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并有能力认真面对自己,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的。老板发火时我们可以去尝试沟通或者调整心态;孩子不听话,我们可以选择去教育或者变换方式;堵车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听听音乐广播或者实事新闻……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走最极端,用伤人伤己的方式呢?

当我们找到好的处事方法和勇于尝试的心态再加上坚定不移的信念,那么即使最后没有成功,这个过程也一定会让自己收获颇丰。我有一个姐姐,想要考高级会计师,从25岁到32岁,想了7、8年的时间,今年终于不打算再只是“想想”而已了,付诸了行动,每天工作之余,利用休息、周末一直在学习,她说努努力,再给自己一次可以去“拼”的机会,最后考不上,也无憾了。

我非常赞同她,同时也很钦佩,因为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花费自己的一部分过去,去希冀或购买一个未来,那就是一个开始价值。

很喜欢本书里的一句话:幸福有时候就像股票,只要有一两次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选择,那就赚大了。我个人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生活中的小惊喜,工作中的小收获,都会让我觉得幸福无比。记得曾经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有这样的一个女嘉宾说:自己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我倒觉得她很可笑,也很可怜。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附属在一切物质的标签上?时下很多的年轻人或者剩男剩女找对象,大多数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房有车,对此我很无语,我们想要去面对一生的,到底是婚姻的价格,还是价值?我们将来所要享受的,到底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全身心的幸福?我相信,所有的人,只要能够去努力工作、用心生活,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一定不会太差。生命就是一个三脚架,自我、家庭、工作,形成了互相影响,必不可少的生活支撑。我们这个年龄,都已经不再青春,一只脚已迈入中年的行列,我们要利用自我的不断成长来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让他们各自需要,密不可分。这样,他们才会成为最稳固的三脚架,来支撑你的生活。

本书不同以往所阅读的书籍,不长篇大论,不给你讲大道理,而是真真实实的告诉你,打破固定自我思维的必要性,书很好,要去实现还是很有难度的。阅读本书之后,我会借鉴里面优秀的案例,尽量不让自己对号入座,在生活中、工作中,拆掉思维里的墙,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作者:张菲敖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读后感2000字


读了《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这本书,从内容和深度来讲,这是一本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籍,但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这本书主要是在指导我们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再简单一点,就是如何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关键词推理,什么叫推理?信念和构成信念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就是推理。我们通过多个信念来支持一个信念,这就是推理,也就是后面分开而论的推论和论证。而这种逻辑关系,在思维角度上,可以说有下面三个维度。看起来有些绕,其实就是在找一个好推理的共同形式,同时让它成立。总之说起来,描述特定推论的基本逻辑关系就是对其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符合有效推理的规则。

而我们这里所探讨的逻辑思维,其实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自然语言能描述的一些论题,这些我们暂且称之为非形式逻辑。相对应的形式逻辑是什么呢?就是符号逻辑。比如公式、数学证明这一类的推论,其实就是公式之间的关系。

逻辑思维或非形式逻辑思维,侧重于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推理是由逻辑关系构成,最突出的一种关系是: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或论证。

我们为什么关注逻辑思维?我们想要避免虚假的信念,拥有尽可能多的真实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之间都是以逻辑的方式相互关联的。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充分推理。论证是一个或多个陈述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关系,每个论证必须由两个陈述句构成:一个提出断言,一个支持断言。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时,都应该:最大化信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性;选择受证据支持的信念。即逻辑上支持,事实上正确。信念和负信念是人们在热爱自身所想为真或拒绝假事物时的两种心理态度,我们把这两种心理状态称作认知态度,不做回应是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的态度。

我们常用的两个动词推论、论证,在这里所讨论的逻辑思维的环境中,也是有区别的。推论更多的是一种或多种信念对另一个信念的支持关系,而论证是一个或多个陈述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关系,特别是这里的论证,我们不能理解为这是敌对双方的口头交锋,这里的论证更像是法庭中的论证,用一组语句,有力的提出一个得到支持的断言。

从我们的常识就可以知道,论证的关联性和论证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论证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越强大,论证就越强。而之后我们才可以提到理性接受度,理性接受度取决于论证关联性强以及总体证据支持好,但是这后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就比如在辩论赛中,哪一方逻辑清晰缜密,证据充分,那一方就能收获观众和评委的认可。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信念。信念具有如下的优缺点:1、准确性:表达或接近事实,当一个信念为真实,具有最高的准确性;2、真:准确和非准确有度的问题,但真只有一种,非假即真;3、合理性:某些不真或不准确时,却具有合理性。具有经验性和概念性两种;4、一致性:一组信念是不一致的,当且仅当它的成员不能集体为真;5、保守性和可修正性:逻辑思考者不能太过保守,因为有时看起来非保守信念却是准确的甚至是真的;6、理性和非理性:理性具备的条件:当下有意识地考虑,能够提供证据或理由支持该信念,不知道该信念不满足任何上述优点。

信念即是一种陈述或命题,即使我们单独说一句话时,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要准确、合理,前后一致,经得起推敲,并且是经过自己思考的,相互之间有逻辑关系。

在第四章论证分析的方法一章中提到重构论证的原则方法:两个关注点,一是如何组织论证使其表达论辩者的意图,二是如何组织论证使其尽可能有说服力。重构就象复述别人的话,弄明白对方说话的意思,忠实性即是忠于原义,对方真正想表达的;宽容就像格式条款的解释一样,当有疑义时,倾向于使对方获益。当两者有冲突时,应该忠实性原则为先。

在第五章评估演绎论证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其推理的类型为演绎和归纳。其区分标志为前提和断言之间的决定性关系是演绎的标志,非决定性关系是归纳的标志。演绎的前提旨在确保结论的真,而归纳是仅给结论提供某些理由。有效和可靠可保证逻辑正确,但对于某些说服,有些人可能还不信,或从理论上理解,但情感上不接受,这就需要更具说服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毕竟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具备有效性、可靠性、说服力这三者也不一定保证准确。

在归纳论证分析这一章中提到验证是归纳还是演绎的方法:是否可以在没有逻辑矛盾的情况下接受前提而拒绝结论,如果是,该论证就是归纳的。一个归纳论证是有力的,当且仅当1它是可信的,它的前提全部为真。因此,归纳并不能保证论证为100%真实,只能接近于真实。

归纳的类型有四种,枚举、统计三段论、因果论证和类比。类比是否成立取决于:1、用来对比的事物或特征的数量,数量越多越可靠;2、事物间异同点的相似程度,越小越可靠;3、归于假设的特征的相关性,越大越可靠;4、关于证据的假设的大胆性,越谨慎越可靠。

非形式谬误与形式谬误相对。泛指一切并非由于推理形式的不正确而产生的各种谬误。在论证失效的主要形式中介绍20种最常见的非形式谬误,其中,诉诸怜悯、诉诸武力、诉诸情感、人身攻击是经常在销售或演讲中用到的手段,我们要理智地分析,前提和结论各自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联,不能让情感战胜了理智。

这本书我看得特别慢,有些地方甚至看了好几遍,逻辑性很强,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逻辑思维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它让我们在说话办事时要建立一种关联,一种因果关系,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是站不住脚的。理论需联系实际,才能知行合一,接下来,我要将书中提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将里面的观点用来实际问题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和提高。

相信《《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男生贾里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