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2024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推荐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

(共 1907 篇)

  • 1、 全球通史读后感书评400字

    《全球通史》是一部由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从正直、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网友们看完这本书都有怎样的想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留给后人的箴言,斯人已逝,唯言永在,完整地呈现了一条时间线,从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到新兴西方的世界,再至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

    在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的世界中的主角是穆斯林世界和东方的儒家世界,西方世界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将人们从地区隔绝和孤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传统的地区自治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开始进入了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之后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包括,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世界是西方主导的世界。

    之后爆发了两次全球性的战争,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西欧为主战场,两次战争大大地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到了近现代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命运的产物。而历史的重要意义正在于让我们回顾数千年来人们的正确行为和所犯的错误。

  • 2、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一)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会上发表署名文章《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指出,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

    由此,《能源评论》组织召开第19次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总经济师魏玢、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能源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丁民丞等专家一同为读者描绘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图景……

    一场急剧的气候变化之后,地球一片苍茫,空气稀薄,植物枯萎,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废墟,幸存者们为了生存,争夺紧缺的资源和食物,在无望中苦苦挣扎……

    这是以《后天》为代表的一系列灾难电影中常常上演的镜头和情节,反映出人们对于持续恶化的气候的担忧,对资源耗尽后生存的恐慌。也许有人会说,这完全是杞人忧天,这样的日子只是电影为了博取票房的噱头。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显示,电影中资源耗尽、气候恶化的情形,已经在现实中逐步向我们逼近。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90年代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的长期结构性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资源的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被化石燃料主宰的全球能源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危险而不稳定的困局。

    bp最新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879万亿桶,可以满足全球53.3年的生产需要;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5.7万亿立方米,可以保证全球54.8年的生产需要;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8915亿吨,可以保证全球113年的生产需要。

    与支撑当前世界经济的化石能源供应危机重重相伴随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能源不曾消减的旺盛需求。过去的十年中,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速为2.5%,虽然由于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原因,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加了2.3%,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但这种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有人将消除能源供应紧缺和能源需求增长之间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化石能源开采量的增长之上,寄托在以页岩气为主的新型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上。然而,地球的容量有限,所蕴含的矿产资源更为有限,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对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如若要以榨干地球最后一滴"

  • 3、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危机共性后的机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500字:

    本书从宏观及微观的双层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经理发展的规律,其发生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所谓两次全球大危机,一个是1929年的大萧条,另一次就是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杀伤力来看,1929年的大萧条的破坏程度,要大大超过次贷危机,但是从持续时间和影响幅度来看,次贷危机又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

    两次危机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都是技术革命之后发生的、在危机爆发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先兆、大众心里都是处于极端投机的状态等。

    在认清上述的事实后,我们应该以史为镜,树立底线思维,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同时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在危机之前,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另外危机中也出现了技术并购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最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借鉴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集中力量发展自己。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与时俱进,方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作者:潘晓明

  • 4、 《全球通史之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读后感1500字

    全球通史之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读后感1500字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此为历史等社会人文学科热点讨论的问题。在《全球通史》中作者提到1971年,全世界都已经发现了塔萨代人。这一感到惊奇和兴奋的发现对于解释上述问题有帮助。书中讲到塔萨代人的相处。他们过着几乎完全相同的生活。他们根本就没有武器。战争这样的十词语与他们毫无关系。其自从与外界接触后,他们采用了菠萝刀。但是他们拒绝使用矛和弓箭,因为他们不能运用这些武器。他们具有平等的观念。在群体中,所有成员中分配自己采集来的所有食物。塔萨代人的这种生活真实性,有人表示怀疑,有人提供辩护。不幸的是,所有的塔萨代人在已经知道的同时。人们又在新几内亚发现了另一个有30人的小群体,即分途人,这个部落的人都是凶暴的武士,他们不断的用弓箭进行战斗。历史上类似的矛盾现象,在美洲印第安人中间也出现过。科曼奇人和阿帕契人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战士,但另外一拨人去培养他们孩子过和平的生活。而且至今仍存在这样培养人的状况。

    上述情况对我们认识人性的本质究竟有着怎样的启示呢?历史记载表明,人类生来既不爱好和平,也不喜欢战争,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他们的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单独就这一问题专门进行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说,人性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性或因社会影响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侵略性不是人类与与生俱来的或不可变更的特性,而是一种鼓励侵略的社会环境的产物,“人性”问题,对我们大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变的更加致命,同时也更频繁。在包括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战争并不多见。小型的食物采集者群体只能占用那么大的地盘,占领相邻部落的地盘,对他们来说并无多大用处,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在战争中失去一切。因为那时全球的人类少得可怜。血腥的战争极可能毁灭整个人类。小猴子只需要完全依赖父母一年就可以独立生活。而人类需要长达六到八年的年时间。族群中的合作体系能给能给小孩提供必要的食物和保护。从而,更好的保证他们在漫长的依赖期中盛传生存。简而言之,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乐意合作的血亲社会之所以能占上风就因为,他们十分适合人类智这个物种的生存。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所有这一切都起了变化。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不断增加,村庄拓展成城镇。从而,拥有巨大宫殿和庙宇,以及多年来的财富的帝国,由于此时可以

  • 5、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2024

    【第1篇】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第2篇】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这本《全球通史》被

  • 6、 全球通史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 ‘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

  • 7、 读后感600字2024 读《谁是全球变暖的真凶》有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谁是全球变暖的真凶》。这篇文章里写到:地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灭绝。

    那么谁是造成地球变暖的真凶呢?

    读了这篇文章,我终于知道了。人们都认为二氧化碳是凶手。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从地面反射回太空的长波辐射,让这些能量留在地球上。一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当然就会有更多的能量留在地球上,地球的气温就有可能升高。由于二氧化碳的这个特点,人们叫它温室气体,认定它是全球变暖的凶手,其实,造成地球变暖还有其他的帮凶:有甲烷、臭氧和一氧化二氮等。

    造成地球变暖真正的凶手应该是水蒸气。地球在进入逐渐变暖的时期,主要原因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而是因为地球轴心在向太阳倾斜,使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逐渐缩短。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也逐渐增多。而水蒸气其实和二氧化碳一样,也是温室气体,因此,科学家们提出,造成温室效应的凶手应该是不断增多的水蒸气,而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家似乎都被二氧化碳给骗了,忽视了水蒸气对气温升高的作用。当人们研究水蒸气对气温升高的影响才发现,它的罪行可能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

    如果水蒸气真的是地球变暖的元凶,那么人类近几十年来为了环境而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的环保行动,都会白费功夫。但是,直接限制水蒸气的排放,现在好像不可能实现。

    看完《谁是全球变暖的真凶》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谁是全球变暖的真凶。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去研究未知的领域,用科学技术去征服未知的领域,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

  • 8、 《全球通史》第3章读后感1000字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p55页)

    1.文明的特征:城市中心,国家权力机构,艺术、科学的专业划分,阶级的产生,权贵和平民阶层。

    2.文明产生的原因:人口急剧增长是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文明的产生。

    3.文明带来的必然后果:不平等出现,阶级的产生。

    古典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至1500年,公元前3500年,最早的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相当于今天伊拉克的南部地区。

    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最晚的一个,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那个时候正好是中国的夏商朝代。为什么中国人一直以古文明而骄傲,而其他三个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似乎没有这般强烈。对印度人的态度不是很了解,这个需要以后来讨论。

    易中天的一个视频演讲中,他提到中华人都有一个遥远的中华梦,似乎认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民族,现在虽然落后了,依然想复兴昔日的民族之光,以至于沉浸于往昔而难以自拔吧。

    原始部落的平等关系,大多建立在血亲关系上,文明产生后人与人关系变成了纳贡的关系。权贵阶层,拥有几乎所有土地财富资源,农民比部落时期要更加辛苦的劳作才能勉强度日。

    在俄国沙皇统治时期,贵族在乡间别墅,配有300~800个仆人,这些仆人可以被任意出售,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牌:本人有意出售桌布,还有两个受过训练的女孩和一个农夫。在中国引以为荣的强大汉朝,公元一世纪,一位观察家写道:一个农民的双腿像烧过的碳棒,后背结满了盐痂,皮肤像锥紫都刺不穿的皮革,拖着扭曲的脚掌蹒跚前行。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巨大差异,即便到今天也存在,1984年12月,英国卫生部在报告中称:在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以一个体力劳动者为户主的家庭成员,平均身高要明显低于,非体力劳动者家庭的成员。

    在两性关系上的不平等,由于劳动强度的大大增加,妇女已无法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被迫待在家里主持内政,从而与社会逐步脱节,变成不重要的地位。

    在男尊女卑的数千年历史中,也偶尔产生了几位非凡的女性,比如古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迷倒了罗马的凯撒和安东尼,阿斯帕西娅迷住了希腊的伯里克利,拜占庭帝国第1位女王艾琳皇后,唐朝的武则天,中国第1位真正意义上的女皇。虽然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但对女性的地位并没有改善多少。直到20世纪下半叶,女性的地位才得到明显的改变。这种不平等地位的改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似乎

  • 9、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

  • 10、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世出的枭雄唐太宗的名言。但问题是:怎样看“古”、看到哪个范围的“古”、看谁写给你的“古”?这或会知道不一样的“兴替”。《全球通史》,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论述范围太广了,100多万字,全是干货,一段话可能就是数十年对世界影响甚大的战争,三五行可能就讲完了推动人类进步数百年的一个牛逼发现,像亚里士多德这种超级猛人也只能占据半页纸而已……。因此锱铢积累的读完了前两篇,从史前文化到中世纪之前,已然觉得获益良多。

    1、读这本书首先是扩充知识面。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据说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就第一、二的部分看,虽然还没讲到中世纪、宗教、十字军东征等,光伯罗奔尼撒战争、迦太基、孔雀王朝、特里克文明等等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模模糊糊的故事,足够帮我们把数千年前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大事、牛人串起来了。但是串同时发现脑子“知识越多越混乱”,最后干脆花了一整天时间将公元5世纪之前的全球主要文明的历史做了下图,不枉白读此书(一部分)。

    2、除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更换看世界的、看问题的视角。有句话讲,读过的信息只有结合你的思考才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举个例子,中国史讲王朝兴替,总要归结到上一个王朝腐朽没落,帝王昏庸荒淫,新的王朝缔造者顺应民心,雄才大略,克难奋进,终于救人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谈笑间成就雄图霸业。真如此吗?至少斯塔夫里阿诺斯不完全这么看。

    不少时候王朝的更替并不是旧的王朝太腐朽或者新的王朝更文明、更进步。比如历代中国对抗北边游牧民族的冲击,这不单纯是某个些君主的问题或者是所谓王朝中后期皇帝的能力不足问题,这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数千年冲突,当农耕文明统治较好,战备较强,游牧民族就难冲进来,而一旦稍有不慎,则游牧民族就有机可乘;又或者是技术的进步加强了游牧民族的攻击能力,比如驯马技术提高,甚至可能只是马镫的发明方便了骑手解放双手,极大的增强了战斗力。又或者,比如周代商,是因为冶铁技术的进步,边缘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更多的攻击能力而已。所以一个近些年已经开始被广大“愚民”重新清楚的是,中国古代那么多亡国之君真的都是那么荒淫无道吗?至少隋炀、崇祯包括光绪(慈禧)都不是完全如此。(也让我们想起诺基亚说的,我们什么也没干,我们投入的科研经费是苹果的数倍

  • 2019-10-11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1

  • 2021-05-0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2-03-18

  • 2019-09-19

  • 2021-06-26

  • 2023-04-1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2-09-16

  • 2019-09-20

  • 2023-06-18

  • 2019-09-19

  • 2019-11-16

  • 2019-11-11

  • 2023-05-14

  • 2019-09-20

  • 2021-12-03

  • 2022-07-15

  • 2021-11-22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全球通史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