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袁氏当国读后感 > 地图 > 袁氏当国读后感,2024袁氏当国读后感
袁氏当国读后感

(共 4907 篇)

  • 1、 袁氏当国读后感5篇

    袁氏当国读后感

    篇一:袁氏当国读后感

    年初购此书,当即读完,颇为作者的行文和观点折服。唐德刚先生文体自成一家,半文半白,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可读性极强。前此读过其《晚清七十年》即有所感,比大陆史家博雅多多。

    此书多为袁氏回护,看来还算客观。盖形格势禁,不得已也。同时唐先生再次强调中国转型期的200年历史三峡观点,不相信革命会毕其功于一役。此观点抛弃所谓阶级斗争的学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立论,颇能得人心。

    近日从网上下载了作者另一著作《民国前十年》,发现《袁氏当国》即是《民国前十年》的一部分,前者在大陆出版时个别地方有删节,主要是大陆忌讳的地方。而后者可能是港湾版,联系大陆的议论之处均直言不讳,比读《袁氏当国》更全面有力一些。大陆版是经过重新编辑,截取一段成书,但并未说明,也许是经过作者同意的吧。

    吾人记忆力大减,年初读此书,现在电子版重读,竟未发现读过,直到发现有错字,检查此书核对,才发现原文几乎相同。还好,一年内两读,增强记忆了。

    篇二:袁氏当国读后感

    近读唐德刚先生的史学力作《袁氏当国》,颇有些感慨,袁世凯其人,本为一个平常不过的封建官僚,后来因为形势动荡,时局变幻,终于被历史推到了前台,并最终当上了民国初期的第一任大总统,真可说是时势造英雄。然而,袁氏骨子里终究是一个旧式官僚,其帝王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再加上身边杨度之流的一干损友的煽风点火,终于导致最后改弦易辙,搞起了帝制复辟,可是历史的车轮终是袁氏等人所无法阻挡的,民主政治的潮流如长江大河,汹涌向前,袁氏等人的复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细品袁氏的政治生涯,其实可以以一言以精辟概括之:成也时势,败也时势!

    袁氏从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发展到最后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大员,其中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实在也离不开当时革命党的"帮助",特别是在满清后期,若没有神州大地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清政府国乱思良将,不得已才把已经被闲置一边的袁氏启用出山,则袁氏的命运也许就是终老山林,更加谈不上什么出将入相了,至于后来,这股革命的潮流更是被袁氏加以利用,作为与朝廷要价的砝码,并最终借此成就了其权倾当朝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造就了一代乱世奸雄。真可谓是时势造英雄也。

    等到袁氏当国以后,本来如果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坚定地沿着民主政治的道路走下去,那么他也许将成为名载史册的一代开国元首,并最终功成名就,但可惜的是,囿于其自身的局限,他最

  • 2、 袁氏当国读后感

    袁氏当国读后感(一)

    周日值班,有了一段空闲的时光,把一本搁了很久的书读完了。书名叫《袁氏当国》,是着名史家唐德刚的着述,讲述了民国初年的那段波澜曲折的历史。记得,读本科的时候,各种历史课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主修课程。其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清末民初的这一段,一个是感觉不好,全是丧权辱国的家丑,另一个是内容错综,线索太多,记不住,就像一团乱麻。再加上盖棺定论的标签黑暗的历史,就更没有什么可读性了。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奸诈委琐的卖国贼,锃亮的顶门就是愚蠢、愚昧的招牌。然而读了这本书,却给了我另一种感觉,用一种新的目光去审视这段历史,评价这个人物,修正自己浅薄的误读、误判。

    先说袁世凯这个人物。也许,唐德刚说的没错,在他之前还没有人给予袁大头一点正面的评价。《袁氏当国》是第一次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从时代和人性的角度理解一个转型中的悲剧人物,进行了中肯的评说。袁世凯并非无能之辈,他在乱世中崛起,以高明的权术手段攫取了最高的权力,在清皇室和革命党人之间,游刃有余,坐稳了大总统的位置。在这个攀升过程中,并不是像事后人们唾骂的那样,他一开始就是一个窃国大盗,是一个反动派。袁世凯是末世的能臣,操练了第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军队,以兵不血刃的代价迫使清帝退位,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重大的转型,数千年的帝国不复存在。当年,拥护袁世凯做大总统,并非是袁的刻意造势,而确实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众心所向。至于说,他最终走向复辟反动而招致灭亡,是后话,也不是一句窃国、卖国所能解释的了,而是囿于他个人的政治眼光,受制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他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还有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袁克定的怂恿和误导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然,他内心的贪欲和野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里面有必然,也有偶然。

    个人道路的选择,历史进路的曲折,都不是预定的,也不一定具有前后连贯的统一性,而包含了时代环境下的转向和嬗变。唐德刚对汪精卫、袁世凯的评断,除了爱才惜才的悲悯和同情,更多的是对个人和时势之间相互影响乃至裹挟的历史性探讨。人,终究是历史中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超越历史的限制,即便权谋如袁世凯,也依然宿命地归于旧式官僚的行列,在时局中虽意识到危机与风险,但仍然不能把握历史的动向,进而失控个人的命运,演就了一出历史的闹剧、个人的悲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克制和警醒,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误判,也许是人生的常态。尤其

  • 3、 《袁氏当国》读后感1000字

      《袁氏当国》读后感1000字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氏当国》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民主体制在民初或许确实不可以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结果,可为什么当权者不能在帝制与民主间另辟蹊径,以为过渡?要知社会趋向民主的大势是决然无法逆转的。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失败了,造成了军阀混战,国家贫弱,于是转型之事一拖就是半个世纪,直到1978年。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若能抓住时机,民主将不再是梦。

      最后以唐先生的话作结,对于未来中国的民治形态,“在目前颇为风云一时的政治家,或不能及身而见之。但诸公应知其存在,为子孙万代的福祉,因势而利导之,才是正途。”民初社会转型为后人留下的教训最重要的一点,笔者以为就是要由威权政府引导民众树立公民意识,并培育法治环境,以促成社会的民主转型。

      《袁氏当国》读后感1000字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

  • 4、 《锦衣当国》读后感1000字

    《锦衣当国》,写的是男主穿越时空,回到明朝,成为锦衣卫,进而得到皇帝赏识,从而开启一段风云人生的故事。似乎大量的作者对明朝很感兴趣,比如:当年火的要死的《明朝那些事》,还有之前杂七杂八看了不少的已经忘记名字的各种爽文。莫非明朝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对于我这种对于历史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来说,也只能臆断一下了。

    我这种网络书虫,在最近才知道龙空论坛,也真是可谓见识够短。读了几篇帖子,才知道爽文有爽文的套路,才知道为什么这帮作者总是在某处加入一些小事情,当然是踩配角的小事情。所谓爽文,就是得让读者爽,什么情况下最爽,当然是先抑后扬,才能高潮不断。说白了,也就是挖个坑先让读者跳进去,然后再让读者跳出来,随着情节的展开,要不停的让读者进坑再出坑。总是爽容易麻木,总是憋着容易坏掉,所以要憋一会,然后释放,再憋一会,再释放。

    放到这本书里,就是主角先让有眼不识泰山的人诋毁几句、骂几句、看不起一下,然后主角再用各种手段,诸如:拳打、脚踢、刀砍、火烧、枪打、炮轰灭了对方。有可能一下灭不了,不过没事,正好凑凑字数,欲擒故纵,多来几下也就灭了,同时读者也能爽个不停。全书基本就是在如此反复中循环,先从一个实习的,继而变成锦衣卫小旗、百户、千户、指挥使,再升迁为将军、王爷,最后成了新皇。还没看呢,听着就爽,是不是?

    不过我倒是没觉的特爽,因为毕竟在很多时候还得夹着尾巴做人,面对宰相的挤兑也得忍着,面对皇帝的猜疑得跪着。虽然这才正常,这才能先抑后扬,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觉得忍得多,爽的少,也没准是因为我现在岁数大了,感觉没有那么爽了吧。

    基本上全书战斗的戏份比较少,文斗(也就是勾心斗角)的戏比较多。让我最不爽的是,主角没有自带金手指,本书中所谓的作弊,也就是靠着遇见少年皇帝,进而不停讨好皇帝,增加皇帝好感度,然后带来其它种种便利而已。我不爽的就是总要讨好皇帝,是用各种招数去讨好,这让我看书的时候很不爽,有一种巴结的感觉。开始开个饭馆,我还以为利用饮食来完成原始积累,进而闷声发大财,最终拥有一片江山,可是最后这个饭馆只不过是为了巴结皇帝做了个开头。另外,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说跪就能跪也让我很不可思议,这适应能力也忒强了吧。

    大场面的战斗基本上就是剿灭草原上的鞑子那一场,用先进的火器灭了一帮用马刀的,看起来感觉就那么回事吧,不痛不痒的,没有大招对大招,也没有高科技满天飞,就是冷热兵器的碰撞,总是感

  • 5、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6、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7、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8、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奥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 9、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项链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一)

    由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写的《项链》乃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我读后感觉其内容曲折蜿蜒,扣人心弦,并且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

    《项链》一文描写了女主人公瓦赛尔太太十分虚荣,为在舞会上引人注意,而丢失了向朋友借的一条珍珠项链。一家人从此只好省吃俭用,努力工作,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凑齐了买项链的钱,他们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还给朋友,而朋友告诉她,借给她的项链是一件人造品,只值几百法郎。瓦赛尔太太后悔莫及,痛恨自己当时太贪图虚荣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别人比吃比穿,最后却落个惨败的下场。比如说,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些女人感觉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就去染发、美容,有的甚至不惜几万块钱去整容。我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不顾父母劝告做了整容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了,她不仅没变漂亮,本来的面貌也被毁了。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做人不应该好面子,不应该有虚荣心。

    《项链》不仅是一篇内容精彩的短篇小说精品,更是一部含有深刻道理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果你对这篇小说也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在书店里挑了一本书,《羊脂球》,里面有好多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遗产》,《一家人》,《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这些都是莫泊桑写的。不过这么多篇小说中,我还是最喜欢《项链》这篇小说,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迷恋虚荣浮华,为图一时出风头,而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一家人只好省吃俭用,东借西借,好不容易凑足3万6千法郎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赔给人家。为偿还这笔债务,他们夫妻俩赔上了十年的辛酸。后来罗瓦赛尔太太从原项链主人那里得知,那条丢失的项链只不过是一条只值几百法郎的人造品。这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读后使人追悔其过去,更揣想其未来。

    如果罗瓦赛尔太太当初不去借项链,她就不会赔上十年的辛酸。这也只能怪她自己迷恋虚荣浮华。哪一个人不爱美,但是过度的爱美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要经常注意身边那些小的祸患,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积成大祸,对事物的钟爱要适度,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结果。

    大家千万不要学习罗瓦赛尔太太,她那种迷恋虚荣浮华,过度的爱美

  • 10、 《自我》读后感(读后感)

    本书讲了什么是自我,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如何认识自我,自我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虽然书中讲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但既然人类大多生活在社会的环境里,所以自我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射。书中的很多话题都是从对自我的意识开始到理解这样的看法以及在他人的眼里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体验。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我们的成长,是先有身边人的评价即社会反射,从而形成意识,再不断印证自己的意识的过程。只有当你不断去做相反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想法才能被改变。为什么有钱人要做慈善呢?是因为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还是好人。那么我们可以用自我意识的特点来做些什么呢?

    1、改善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自我妨碍,为的是不想看到自己失败。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这样的感觉可不好。但实际上,上帝对人类是公平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才能成功,成功的那群人只是过了失败那条坎。

    2、学会正确地赞美别人。当别人特别在意自己的某个部分时候,就是他需要被认同的时候,这个时候恰到好处的赞美会事半功倍。比如赞美爱买衣服的人漂亮,爱买书的人聪明,爱说话的人健谈,文静的人懂思考,害羞的人可爱等等。

    3、控制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产生于人们寻求同一性的失败。比如说你工作努力却被指责偷懒,你觉得你讲道理别人说你胡说八道。你应该明白很可能别人说的很的很对,但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书上说了“积极的错觉才能保证健康的心态”。

    4、设置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会使你的“自我“意识到你的进步,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促使你坚持下去。

    人类生来就拥有自我,并在整个一生当中都在探索自我。我们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环境的反射,我们利用自尊来处理这些反射回来的自我认识,通常高自尊是更积极的认识,低自尊更消极的认识。人的自尊就是掌控感和安全感,形成于儿童时期。最后,我们用这些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希望行为和认识具有同一性。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会增强或改变我们的认识,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健康的心理是过份积极的自我认识带来的。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袁氏当国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袁氏当国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袁氏当国读后感、2024袁氏当国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