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24城记读后感 > 地图 > 24城记读后感,202424城记读后感
24城记读后感

(共 9857 篇)

  • 1、 观《24城记》有感

    《24城记》观后感

    由贾樟柯执导的《24城记》以记录片的手法,再现了1958年成发集团(420厂)从初创迁移到成都,而现在将面临又一次变迁的一段真实历史。影片中有吕丽萍、陈冲等知名演员接近生活本真的表演,再现了国营420厂当年的历史风貌。

    影片名《24城》,这也许是一个标题党,刚开始,我则误解了它。以为《24城》讲述的是因国家建设需要,从祖国的东北迁移到四川成都来的人员,他们分别来自24个城市。看到后来,才了解了《24城》是原来的成发集团用土地置换的方式搬迁到新的工业园区,而原来的厂址上将开发成一个地产的住宅项目名称。虽然它取自古诗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寓意美好。可跟影片的主题关联并不大,且有广告的嫌疑。

    时光流转与时代变迁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落寞与慨叹。复杂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如今,它已成历史。影片分别截取了各个年代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展现420厂曾经的风貌:50年代的大丽,1958年跟着老厂从沈阳迁徙到成都,成为工厂里的第一代女工。她难以忘记在那场千里之遥的迁徙之痛,因为在这条路上,她丢失了自己的孩子。60年代的下岗女工侯丽君,她乐观坚强,他们这一代人承受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他们是改革的牺牲者与奉献者。70年代的赵刚,新一代职工子弟有了多元的选择。80年代的娜娜,是第二代工人子弟,他们目睹了父母辈再就业的艰辛,从任性到理性这就是一幅历史的立体画卷,真实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420厂的历史是半世纪中国的历史,每个420人的故事都是一段当代史。特别是有同样国企经历的人,他们更能感同身受。

    老区开发保留了小部分的厂房。其他被开发商开发成华润.24城商品住宅区。历史已经留在了老厂区,在行将消逝中。而工业园新区则蕴涵着420厂的未来。

    每个人都是一本精彩的书。翻开它,书中图满了绚烂的色彩。曾经的艰辛,曾经的艰难跋涉,曾经的辉煌,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但是,420厂人不会忘记,他们的青春与汗水曾经播撒在这片热土上。共和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奉献与牺牲。

  • 2、 读城记读后感

    【篇一:读《读城记》有感】

    易中天教授的书,每本细细品读来都意味深长而又不缺乏灵动鲜活,其中《读城记》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足不出户的人可以细细品读,走南闯北的人更需要读他几遍,来尽情融入新的城市中。

    《读城记》中共写了七座城市,易中天打头就开始写北京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更是历史文化积淀之地,在这里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有货真价实的人文古迹,特别是胡同和四合院,处处都溢出北京人的乡土情结。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鲜活,博大而有精深,迷人而又神秘的城市。接着他又写了上海滩,之所以称之为滩,是因为他依靠着黄浦江,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开放,在旧社会,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有着迷人的魅力和惊人的潜力。在国人的努力建设下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城市。上海既是冒险家,革命人士所痴迷热衷的港湾,也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商贸、工业和航运中心,更是文化精英和艺术家所积聚的地方。易中天先生把里面一个个地点,一段段时期的景象绘声绘色地记录在书里使你在书中也能领略到一二分上海的魅力。接着,易中天教授又写了鲜活灵动的广州,魅力温馨的厦门,豪迈奔放的武汉以及意气风发的深圳,为我们展现了各地的自然与社会美景。

    记录一个城市,当然少不了记录这个城市的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的风俗都孕育着不同人的性格和品质。易中天先生利用他那双智慧的双眼看透了每一个地方人的善良的一面。北京人有着外强中干的性格,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高雅的审美观念。他们热爱生活,坦诚做事,不愧为首都人的代表。上海人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准确的志向与价值观,他们精明,讲究,追求高的生活品味与生活质量,但也不乏一些缺点,算计、小气、自私充斥着他们的灵魂。所以在读者品读易中天先生的作品时,也会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特性来做出改善和提高,这也正是这本书意味深长的所在之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人的直爽。在书中记叙到:一到盛夏之夜,武汉的街头巷尾,便摆满了竹床,男赤膊女短裤,睡满一街,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可见,武汉人的那股子爽朗与坦诚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子中去。我也在努力学习像武汉人一样用坦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达观开朗的继续我的人生。

    城市中真的隐藏着许多我们并未知晓的有趣故事,如果你想足不出户而遍览全国,就去细细品读这《读城记》。

    【篇二:读城记读后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我是信的,我想江南养不出安塞腰鼓,山东也供不出妈祖。

  • 3、 《城记》读后感1500字

    书单上的书有很多,但唯有《城记》简单的两个字吸引我的眼球,在图与字中体会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城记》的出现便是以北京为例说明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不足。

    曾看过文章说共产党打北京城,事先请相关人员在地图标明文物古迹位置,禁止炮轰北京城。当时已经作出巷战夺城的准备。最后幸好傅作义投降,和平解放北京。唯一受炮轰的地方乃傅作义通知共产党狙击国民党派出的接应高层将领逃离的飞机停靠区域,受损害的祈年殿之后也被修复完整。

    后来看余世维的演讲,说到开国大典之际国民党飞机原预定将轰炸天安门。后蒋介石思考再三,最后一句我不能作中华民族的罪人,而临时放弃轰炸。虽事实真伪尚可推敲,但毕竟国民党的确没去轰炸北京城,而当时国民党还是有此制空能力的。一直到朝鲜战争时期,毛主席指示国家机关需呈分散状分布,也是考虑到避免被集中轰炸。《城记》对共产党找人圈地图一事有详细记载。所找之人,即是梁思成。梁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引孟子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但最可笑、最可悲的竟是,北京城这么一个历史文化宝库,历经异族统治、战乱多年的幸存者,没毁在日本鬼子手里、没毁在国共炮火之中,竟然是毁在其所迎的王师的城建过程中。

    天翻地覆慨而慷,谁能想到,1949年虽然是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年,但是这只是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变迁之前的小小序曲呢?

    后来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的北京城规划方案未获通过,退而求其次的a、b两方案也未能实施。反是让北京成为生产城市、工业城市的最高指示顺利执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建筑精品被推翻。时至今日,紫禁城已淹没在钢筋石块中,北京城的伟大怕且只存在于书中那百幅旧照片中了。

    梁先生诚恳地对彭真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五十年过去了,是非对错一目了然,可是此时谁对谁错又能怎样,斯人远去,大错已铸,今天我们只能在一张张发黄的影像中怀念那远去的帝都风貌,所有的曾经都成为历史。

    我一直以为,历史不应该是仅仅通过看书,更需要实际的感受,比如走在南京德胜门城墙上,抚摸那苔痕深绿的砖头的时候,想到这是郑成功当年北伐失败的地方,会让人感触更深,这比一本历史书来的直观多了。

    所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欧洲那些名人故居保存完好的时候,不由得心生感慨,你不到雅典卫城、罗马竞技场,能体会到希腊罗马么?

    可惜那些急于除旧出新的急先锋不如此想,也许他们站的角度更高,吊诡的是,除旧图新的急先锋吴晗、彭真及

  • 4、 猫城记读后感实用

    一本书就能打开未知的领域,让我们认真的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心中常常有许多感悟。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也是对阅读的作品一种复盘。我们推荐一篇有关《猫城记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猫城记读后感 篇1

    “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管他悲不悲观”。

    故事不长,是半个上午就可以看完的程度;但是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细品。

    这部作品让我感到最为惊艳的不是“我”对猫国社会种种弊病的观察和剖析有多么犀利,反倒是文字中浓烈的代入感:主人公坠机后话剧式的独白、对火星自然环境不厌其烦的描写,来到大蝎的迷林之前,整体的叙事节奏都是比较慢的,我想其目的就是让读者们跟“我”一样,慢慢地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而在那之后,叙事的节奏就像载着“我”驶在那浑腻蒸热的河上的小船,越行越快:在扑面而来的信息中,读来让人切身感受到猫国社会中的种种精神错乱,以及这个文明和火星天气一样阴郁沉闷的未来。

    另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点是这部作品中的隐喻。很多分析都认为这部作品旨在揭露并讽刺1932之际中国人民的劣根性;老舍自己本人则有着这么几种说法:

    …二姐嫌它太悲观,我告诉她,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管它悲观不悲观。(自序)

    而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中,他又如是写道:

    自然,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不高明的东西也有些外来的原因。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一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

    我个人的解读为,当时的种种荒唐的确促使老舍写下了这部作品,老舍想要抨击对象其实并非是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而是造成这些荒唐的罪魁祸首——视金钱为“国魂”、轻视教育而且放任民智退化、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择手段、所谓“革命人士”举着各种主义的大旗捣乱或是为自己牟利——不得不说,这些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是从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永恒问题,如今我们作为“现代人”去看当时的那个时代,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于是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中,老舍接着写道:

    失望之后,这样的人想规劝,而规劝总是妇人之仁的。一个完全没有思想的人,能在粪堆上找到粮食;一个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将就这堆粪。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维持这堆粪而去劝告苍蝇:“这儿不卫生!”我吃了亏,因为任著外来的刺激去支配我的“心”,而一时忘了我还有块“脑子”。我居然去劝

  • 5、 拜占庭三城记影评
    拜占庭三城记影评

    01

    一座城市,一个帝国经历了鼎盛时期,黑暗时代,以此循环。1000多年的历史,短短几个小时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多伟大的人物想试图去改变一些什么,最后都被几句话带过,现在也都已不存在。而唯独那些建筑,特别是索非亚,虽然1000年来以不同的用途为人所知,从教堂,到清真寺到现在的博物馆。不同时代的人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和意义。现在我们看到它,也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

    在历史中寻找自己,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历史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02

    *人性是一样的。即使属人文发源地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皇位继承时都是血腥的后宫都是阴谋的,更骇人的是公开规定继位者可以杀掉所有兄弟及其子女,人文何在?相较于中国还没那么明目张胆,还讲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风水轮流转。眼光放到几百上千年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绝对,如今世界格局的制定者顶级科技文化的西欧,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奥斯曼帝国时代都被视为只会手执斧头的西欧野蛮人。国家地区如此何况个人,所以轻装前行不必盲目崇拜战略上看重自己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不要盲目信任你的同类。你认为的同类说不定就是害你的人不仅没有救你反而趁你虚弱灭亡你,基督拜占庭帝国正是被视为同类的基督天主教西罗马帝国十字军灭亡的,讽刺的是反而被异教奥斯曼帝国发展融合。

  • 6、 24孝读后感

    篇一: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

  • 7、 《而立24》读后感

    我会疲惫,但不会胆怯;我会失败,但不会退缩。题记

    在别人眼里,他或许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明星;在别人眼里,他的成功或许来得很容易;在别人眼里,他或许生活得很舒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很少有人理解他的成功来之不易,而这本《而立24》则诠释了他在这些年为自己的梦想所承受的一切。

    17岁那年,张艺兴去了韩国sm公司当练习生。练习生的生涯并非那么容易,何况是在异国当练习生,每天不仅要练舞,还要练韩语。因为大幅度的练习,张艺兴的腰受伤了,整个人躺在床上一个月起不来。当他的母亲哭着求他放弃时,他特别理解母亲的心情,但他不放弃,仍然用最大胆的心向前飞。他说:就算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也不要丢了梦想。

    刚开始,对张艺兴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但渐渐的,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以他为榜样,面对生活。

    步入初中后,难免会遇到许多道坎,而这些坎阻挡着自己向前。

    初三的时候,特别认真的学习,真的很想要读好书。因为心中的信念和每天努力的学习,成绩快速上升。但却免不了许多闲言闲语,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却又毫无办法。只能每天很不甘心的生闷气,不停地思索为什么他们要这样说别人努力的成果,成绩也下降了不少。偶然有一天,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了张艺兴的这本《而立24》,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明白了许多。

    其实和张艺兴相比,我所经历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本书里,他在不被理解的时候,在自己的努力成果被质疑被嘲讽的时候,他都选择咬牙坚持了下作文来。我开始学习张艺兴,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在意他人的闲话。终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高中。

    步入了高中,发现高中生活和初中生活真的很不一样,早上起的更早了,晚上夜自修也放得更晚了。上课的内容也难了许多,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一头雾水,一点也不懂,作业基本上是错的。白天上化学课的时候,因为听不懂,无法融入,昏昏欲睡的。夜自修做化学的时候,感觉整个人身心疲惫。对化学都绝望了。一次周末回到家里,看到书架放的那本《而立24》,沉思了一会,心想:我会不会放弃的太早了?还没有努力就嫌累想放弃,那我的梦想不就变得很可笑?我的偶像是张艺兴,他经历的比我多得多,也比我更累,他都可以坚持下来,我又有何不可?我开始努力的学化学,把做错的每一题弄明白,我努力使自己能够渐渐地融入化学课,坚持了一两周,我学化学也轻松了起来,对化学也不再绝望。

    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没有努力又怎么会成功?

  • 8、 猫城记读后感收藏5篇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您搜集整理的“猫城记读后感”。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作品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猫城记读后感 篇1

    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子》并驾齐驱的。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猫城记》是以一个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讲我一个中国人坐航天飞机到了火星。于是,我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一个国家的人——猫城人。这个国家的人贪婪、懒惰、古老、腐败、混乱、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用在这个国家上都不为过。他们不劳动,不讲卫生,怕水不洗澡,最惧怕的就是外国人,他们不吃饭只吃一种叫做“迷叶”毒品。

    这个国家上的人以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得到“迷叶”和“国魂”(猫城的钱),为此不惜随意杀人。这个国家的人曾经产生过各种政党——哄,但是都以皇帝给“哄”们“迷叶”而不了了之。这个国家的人喜欢看热闹,而且不遵守规矩,有点钱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连年轻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学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变卖给外国人来换取外国人的东西和“迷叶”。只要与外国人打起仗来就作鸟兽散。

    听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个时候的中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中国人许多最根本的劣根性。《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

    由于种种原因,《猫城记》后来没有出过单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猫城记读后感 篇2

    《猫城记》是老舍比较冷门的一本书,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我也是机缘巧合在张伟杰家看到这本书。反正闲来无事,以为是本奇遇小说的我就借来一阅。

    一开始我有些失望,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想到都看了几章,也没什么别的书可以读了,我也就勉强继续,但没想到,越读越迷茫,但又更想读。读完之后,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也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评论的资格的,

  • 9、 城城读后感350字

    今天是正月十五,相信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在寒假里,有些小伙伴们还读了一些书籍,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每一本书在帮助我们打发时间的同时,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城城》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寒假,我读了老师推荐的故事书《城城》。

    故事的主人公小瓜是一个身负使命的小女孩。小瓜在履行她的使命中得到了树根.奢奢.小刀的帮助,在沙且和礁石上的姐姐的帮助下,把铁皮城凝固进了沙雕。

    最后,在哥哥的指引下,小刀和雪极花长成一体,幻化成一只笛子,在小瓜吹奏了两首曲子后,完成了对铁皮城的解救。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可怕的黑洞主人,原来是小瓜儿时的好伙伴金豆。他被人们冤枉,遭受了人们的欺凌,成为一个充满仇恨的空心人。

    小瓜最终让人们知道了真相,完成了对小伙伴金豆心灵的修补,让他找到了自己幸福的童年。那些真正的罪恶之人,像那舔金子贪婪的城主,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后,我有了深深地感悟!我们都要像小瓜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理想,要有爱心,要包容才能完成使命。当然,这也离不开朋友,伙伴的帮助。

  • 10、 拜占庭:三城记观后感

    《拜占庭:三城记》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该片共有3集,每集长60分钟,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一座城市,一个帝国经历了鼎盛时期,黑暗时代,以此循环。1000多年的历史,短短几个小时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多伟大的人物想试图去改变一些什么,最后都被几句话带过,现在也都已不存在。而唯独那些建筑,特别是索非亚,虽然1000年来以不同()的用途为人所知,从教堂,到清真寺到现在的博物馆。不同时代的人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和意义。现在我们看到它,也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

    在历史中寻找自己,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历史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人性是一样的。即使属人文发源地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皇位继承时都是血腥的后宫都是阴谋的,更骇人的是公开规定继位者可以杀掉所有兄弟及其子女,人文何在?相较于中国还没那么明目张胆,还讲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风水轮流转。眼光放到几百上千年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绝对,如今世界格局的制定者顶级科技文化的西欧,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奥斯曼帝国时代都被视为只会手执斧头的西欧野蛮人。国家地区如此何况个人,所以轻装前行不必盲目崇拜战略上看重自己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不要盲目信任你的同类。你认为的同类说不定就是害你的人不仅没有救你反而趁你虚弱灭亡你,基督拜占庭帝国正是被视为同类的基督天主教西罗马帝国十字军灭亡的,讽刺的是反而被异教奥斯曼帝国发展融合。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2-09-26

  • 2019-11-04

  • 2019-11-16

  • 2023-04-18

  • 2021-05-0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3-04-1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3-04-1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09

  • 2023-04-1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3-06-10

  • 2023-07-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09-23

24城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24城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24城记读后感、202424城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