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尊重读后感 > 地图 > 尊重读后感,2024尊重读后感
尊重读后感相关栏目
尊重读后感热门栏目
尊重读后感推荐
尊重读后感

(共 4974 篇)

  • 1、 尊重读后感
    尊重读后感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尊重读后感,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要回去。”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乞丐翻着一双白眼看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为什么要我尊重你。”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富翁太傻了,连尊重是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我又愣住了。是啊,尊重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常常把尊重挂在嘴边,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尊重到底是什么意思。看着这篇文章,我沉思了好久。

    尊重,是一种态度。与金钱是无任何关系的。字典里指敬重、重视。尊重是一个人的权利,不是你要别人尊重就可以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还是一种尊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贫富之间的一视同仁。

    那么,尊重到底是什么?我想,你们心里也应该渐渐明白了吧。

  • 2、 包容和尊重读书笔记

    今天继续读林夕的书《原来你非不快乐》(p128—p150)。

    回味几遍的语句是一代高人诗佛双全的弘一大师的话“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替别人想不是替别人着想,而是理解他何以有这样的表现。”凡事无论对错,终有原因,理解原因,便不难理解表现。

    我们多说“包容”,却少提“尊重”。林夕说“说包容,都显得真理在我手,需要带有原谅容忍对方有别于自己的地方。尊重,则是无需要互相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一套,不打算用力勉强改变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包容是居高临下的架势,尊重才是平等的视线。

    木村拓哉主演的《美丽人生》,坐轮椅的常盘贵子非常抗拒木村推她上路,因为自尊,她宁愿用双手代脚。木村选择弯下身来,从常盘的视线看世界,不感慨命运的不公,不想着包容这个执拗倔强的女孩,而用平起平坐的视角来共享这个世界的美好。

    所以对于身边的亲人,朋友,多用尊重。对自己倒可以包容,每一秒的自己都可能不同,包容曾经或现时或未来冲动的、幼稚的、邪恶的、无理的、不完美的自己。

  • 3、 读后感950字:【尊重】尊重与理解

    我读了《对尊重的奖赏》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同样尊重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同学和老师之间,你和我,我和她,有许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也是一样的。

    这篇文章主要说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为了解救一位国王而被迫娶了一位非常丑陋而又浑身冒酸水流脓的女巫。他们结婚的这一天,这位男子走进房间时却看见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坐在床边。那个男子非常惊讶。那个女巫说道:“我可以变成两种人,一种是白天漂亮晚上丑陋,一种是白天丑陋晚上漂亮,你想让我变成哪一种呢?”那个男子说:“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选择,还是你自己来选择吧。”第二天,男子醒来一看,女巫还是很漂亮,男子就不解的问:“你不是晚上漂亮,白天就会变得很丑吗?”女巫告诉他:“因为你尊重了我的选择,让我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我也会尊重你,因此我也就每天都变的漂亮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尊重来自相互。有时往往人们不懂得去尊重别人,只会考虑自己。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年轻人由于不懂得尊重老人,在沈阳向一位老人问路,由于这个年轻人没有礼貌,很粗鲁的问老人火车站怎样走,这个老年人为了惩罚这个年轻人。于是告诉了相反的方向。使得这位年轻人 多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再讲讲我身边的事吧。同学和老师,我们上课时,同学总是不尊重老师,老师在上面讲课,同学总是在下面说话,做其他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认真听讲,总回头看表,看看还有几分钟下课等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从来不感受老师是怎样想的,只会想着自己怎么去玩。其实不被尊重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同学们这些事都懂,只是不愿意做而已,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总是等到老师批评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然而他们把自己每次承认错误时说过的话却都给忘记了。忘记,下次再犯,对于有的同学已经是习以为常,不在乎,但老师却一次次地原谅你,告诉你,老师把你每次承认错误时的话语记在心里。而我们却每次都不当回事,老师的心里能好受吗?

    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记住自己所说的话,不要让老师再次失望。不尊重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 4、 重读《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重读《边城》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重读《边城》读后感篇一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再次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爱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重读《边城》读后感篇二

    再一次读完了《边城》,我的心也变得酸涩、潮湿起来,不知是因为窗外不曾停歇的雨点,还是文中的翠翠那飘渺的幸福。或许,二者皆有吧。

    《边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从我的脑海里卷过,留下了淡淡的凄凉和哀伤。我本不是什么易动感情的人,却在这个昏

  • 5、 尊重卑微读后感

    尊重卑微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尊重卑微》这个短文之后,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为在这野火烧过来的时候,他们这种团结,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动,牺牲外圈,就让渺小的家族都活了。用自己的卑微的力量,救了整个家族,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年轻的叔叔

    那个叔叔已经全身都不能动,只有后脚跟能动,你看就这么卑微的一个人,后来成了一个伟人;你看,力量微薄的人用一个后脚跟在电脑上打字2020,用的时间将近正常人的三倍,就是因为他有坚持和毅力。

    一个小小的力量,让整个家温暖,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比起我们身体健康,有玩有吃,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呢?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的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的精神穿过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所以我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说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是因为我感动。世界称得最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内在的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定是卑微者威严和挑战。

    尊重卑微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敬重卑微》,读完后,我不禁对蚂蚁的行为感到震惊,同时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说的是作者偶然看到一篇关于蚂蚁的文章后的感悟;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的威严与挑战。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蚂蚁面对灾难时的大智大勇,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所有的蚂蚁迅速聚集到一起。抱成团,像雪球一样迅速滚动。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渺小的蚂蚁家族肯定全军覆没,然而就算抱成团掏出了火海,最外层的蚂蚁还是会牺牲的,这么大的勇气,真让我佩服。小小的蚂蚁不把自己当卑微者,注重内在的力量,敢于团结起来。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自信,让我想起了吴士宏。吴士宏是一间国际大公司的小职员,因为职位卑微,所以经常导致一系列的误会。为此。她决心不让别人看不起她,她努力的工作,最后终于被领导赏识,做上了经理,成立了白领。和她以前比起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啊,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内在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尊重卑微读后感(三)

    生命的渺小,薄弱的力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不懂得团结,万事不能成功,这是我从这篇《敬重卑微》的文章中所感悟到的。

    《敬重卑微》就讲述了蚂蚁在野火烧起来的时候,能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每当读起这段文字2020,我就泪眼模糊。我被它们的行为深深地感

  • 6、 《尊重》读后感400字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富翁太傻了,连尊重是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我又愣住了。是啊,尊重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常常把尊重挂在嘴边,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尊重到底是什么意思。看着这篇文章,我沉思了好久。

    尊重,是一种态度。与金钱是无任何关系的。字典里指敬重、重视。尊重是一个人的权利,不是你要别人尊重就可以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还是一种尊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贫富之间的一视同仁。

  • 7、 关于尊重的读后感

    尊重读后感篇一:读《请尊重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有感

    庞涛艺

    “陈道明发飙”一时成为热搜话题,这源于《传承者》节目的一出花鼓表演,难度极高,是几十来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的,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赢得满堂喝彩。而节目中的青年评论员们却表示:很多人一起表演,面孔单一,没有个人英雄。陈道明老师反驳道:“每张脸怎么会是一个样子呢?是你没有看到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是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平凡但是却同样努力。

    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天使,而天生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便是折翼的天使。在这群特殊孩子的身后有这么一群年轻教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每一天,他们的身旁围绕的是一群有脑不能思、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的特殊孩子。在这个没有鲜花和掌声的世界里,老师们掩藏了太多的委屈和心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爱心、耐心、细心守护着折翼天使们。他们很平凡,很渺小,所做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也许,好长时间才能教会一个智力障碍儿童一项正常儿童轻易学会的基本技能;也许,好长时间才能教会一个佩戴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说一句简单的生活用语;也许,好长时间才能教会一个视力障碍儿童理解一个正常儿童看一眼就明白的概念??这份工作除了单调、乏味外,老师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学校里的孩子自我伤害的可能性比正常孩子大,每时每刻都要留意,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老师的神经时刻都是紧绷着的。特殊的教学工作虽然辛苦,但采访中老师们却毫无怨言。这就是教师中更加平凡的教师,也许,他们在努力,但是并不能使那些折翼天使和常人一样,只是尽可能的康复教育,难道我们就不尊重他们的努力么?

    “谁在最需要我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谁能帮我忘记一路走来受过的伤,谁让我的童年焕发金黄色的光芒。谁能预料未来茫茫路在何方,谁能见证我的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谁能让我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谁能让我看到雨后彩色的阳光??”这是一位听障儿童的日记。我读后内心深受触动,也许,特殊教育老师很平凡,但是在那些孩子的生命中是太阳,他们的努力值得尊重!

    我早就过了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年纪,可我却依然选择努力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向上。事实上,我们可能辛苦一年也买不起富二代随手就能刷下的奢侈品。但我想,真正的励志,应该是教你看清生活本来的

  • 8、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

    这段深情泣血的话来自于赵一曼,是在1936年她被押往珠河的火车上,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万分不舍的孩子的最后一封信。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希望能陪伴孩子成长,但日军的侵略打破了这个现实,让她坚决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大义,不得不和孩子分离,踏上了抗日的漫漫征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了抗日,她遵从组织命令,离开年仅3岁的孩子,远赴前线,出于革命纪律和家人安全的考虑,她放弃了和家人的书信联系,对幼儿,她怀抱了多少的想念和愧疚。她说母亲没有对你尽到教育的义务,而现在却永没有再见的机会,不能用言语来教育你,就用行动来教育你吧,希望你快快长大,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在残暴的日军手中,在生命将尽得时候,她明知道这样的一封信可能没办法到达孩子的手中,却依旧用一个母亲的情怀,传递了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和对于国家的无限不舍,她还没来得及看到国家解放,她还没来得及再看看她最爱的孩子,她是不舍的,是不甘心的,这个她为之奋斗的国家,那些她努力想要赶走的侵略者还在自己的家园。她并不怕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留下的唯有对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孩子的爱与期盼。

    短短几句话,一个为国为家的年轻母亲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大爱小我的情怀跃然纸上。虽然这封家书,在时隔21年后,才辗转到宁儿的手中,但我相信她革命必胜、薪火相传的爱国理念和深沉的母爱对孩子而言是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的我们是幸福的,无数家庭的分离和革命先烈的牺牲,实现我们现在的安平和安定。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体会不到战火纷飞下家书抵万金的艰难。重读家书,硝烟虽然散去,这些分离和大爱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 9、 重读《围城》有感

    重读《围城》有感(一)

    钟丽

    小编寄语:炎炎夏日,夜晚闷热的也让人无法入眠,在夜灯下,泡一壶清茶读上一本书也是一种享受。

    钟丽毕业于始兴中学,现就读于佛山科技技术学院一年级,法学专业。

    这是我第二次读《围城》这本书,第一次读是在初中的时候,也许是那时的我心智还不够成熟,觉得《围城》就是一部爱情小说,讲的都是婚姻故事,那时,我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去阅读《围城》的,所以当时的我并没有从书中收获到很多。这次,我抛开之前对《围城》的偏见,带着另外一种新的心态去阅读,我渐渐地发现这部小说讲的并不只是婚姻故事,还有出身门第、社会地位、事业、人际关系以及学识历练等一系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围城。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去了就想出来,没进去之前又想进去。他与苏文纨、唐晓芙之间的纠葛,是他深陷爱情的围城。但他始终没有和她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结婚,而是选择了与孙柔嘉结婚,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书中他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或言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因为方鸿渐那样的性格,导致他最后自食婚姻苦果。

    每每看到书中方鸿渐的所做所为,心中就会有种莫名的压抑,因为仍有不少人像方鸿渐一样,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也许是社会的风气造就了方鸿渐虚伪、软弱而又优柔寡断的性格。方鸿渐是一个带着玩世态度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在购买假文凭的时候,也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也问过自己的良心"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到最后他还是违背了道德,昧着良心买了假文凭。虽然满足了家翁望子成龙的期望,也得到了丈人的欢心,但是方鸿渐的内心却十分煎熬,惶惶不可总日。不仅如此,因为他错误的选择,害得自己的事业受挫,只能忍气吞声地做个副教授,两头不着岸。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心情,既有对方鸿渐行为有失妥当的不满,也有对他生活在那种社会无可奈何的同情。在那个年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可是他又不甘心做个小人物,他想要越爬越高,因为选错了方向,所以也偏离了。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的一生中所面临的"围城"困境:生活本就是一座由婚姻与事业、成功与失败、学习与娱乐等元素构成的围城。

  • 10、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一)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二)

    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4-15

  • 2019-09-19

  • 2021-07-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1-07-27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4-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1-12-3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3-03-31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尊重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尊重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尊重读后感、2024尊重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