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 地图 >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2024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推荐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共 619 篇)

  • 1、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优秀范文)

    重读抗战家书,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中国有个成语叫居安思危,想想今天幸福的日子,不都是先烈们流血打下来的吗?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m.dhb100.com

    当年国力羸弱,中国受尽侵略者的压迫,苦难的人民无不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但乱世总会有那么些人,有那么些精神在激励与引导民众前行,不畏强暴,不畏强权,不畏牺牲,把满腔热血与无悔的青春熔铸成巍峨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当年抗战的老兵们早已逐渐凋零,幸存下来的老兵,经历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早已不敢对当年自己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国远征军”身份多提一丝一毫。在缅甸,当地的华人华侨们自行筹资建立了远征军纪念馆,却因无人参观而沦为自行车库。

    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虽距国家死难者公祭日已过去好几个月,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却一直在脑海中浮现。抗战烈士用他们的英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这么多英雄的家书中,令我最难忘和感动的是王雨亭致子书。文中的“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有智慧的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更流露着一位爱国人士对国家的深深爱国情。短短几句话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的爱国爱子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它记载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父与子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完这封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激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每一种牺牲都是值得去缅怀的。在缅怀的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些抗战家书

  • 2、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范文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范文 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题记 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 3、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600字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无数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 4、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无数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 5、 尊重读后感
    尊重读后感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尊重读后感,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要回去。”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乞丐翻着一双白眼看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为什么要我尊重你。”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富翁太傻了,连尊重是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我又愣住了。是啊,尊重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常常把尊重挂在嘴边,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尊重到底是什么意思。看着这篇文章,我沉思了好久。

    尊重,是一种态度。与金钱是无任何关系的。字典里指敬重、重视。尊重是一个人的权利,不是你要别人尊重就可以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还是一种尊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贫富之间的一视同仁。

    那么,尊重到底是什么?我想,你们心里也应该渐渐明白了吧。

  • 6、 重读《阳光心态》有感800字

    重读《阳光心态》有感800字

    文/党群工作部 郝瑞

    在人的内心有一把锁,锁住了我们很多的潜力,而这把锁只能从里面打开,阳光心态就是那把能够打开那把锁的钥匙。阳光沐浴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阳光心态就是那能让我们的生活远离颓废,远离抱怨,远离困惑,拥抱积极,拥抱幸福,拥抱理性的阳光。

    人生于这个大千世界,吃着五谷杂粮,总是会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顺境,也有缘愁似个长的逆境。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选择享受生活,还是痛苦地面对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而这种选择就能够决定我们的心境,我们的情绪,甚至我们的明天。佛家说这是境由心生,相由心生。作者吴维库博士说这是阳光心态。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悲痛,找到生存的力量。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时不过如此,当我们拥有一个阳光心态的时候,就有力量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我们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们就感觉到知足,我们就不再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抱怨。我们就感恩这个社会。而你自己就会有了一种格局,你在平静的心态中,享受着生命的过程。你俯视着你的过去,你的现在,你的将来,不再陷于现在。生命的开始是一个括号,生命的结束也是一个括号,我们只是在填写其中的内容,开头和结尾早就注定了。那为何不活在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好好对待现在的人。

    活在当下教会我们如何享受生活,当我们跳出平日的困惑,俯瞰着平日的自己,那一刻我们就将是自己的上帝。我们将会从容地转换着自己的心情,放眼望去气象万千,阳光明媚。如此美好的生活,还有什么好抱怨,还有什么不爱它的理由。活在当下教会我们带上一只蜗牛,慢慢的张开双眼,慢慢的学会用心去玩味生活的瞬间。21世纪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很多美好。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给自己十分钟,不要去想任何事情,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晒晒太阳,你会发现日子还是那般的美好。

    当你换一种心态去看那让你无奈,让你悲哀,让你无助彷徨的现实时,你就像推开了一扇窗,阳光刹那间就充满了你原本阴霾的心空。不是心空原本阴霾,只是你忘了推开那扇窗。

  • 7、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抗战家书中的党性光辉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细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感受了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对什么是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家书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让我感动,更给我很多激励和启迪

    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读抗战家书,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到投身改革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战家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敬读这些抗战家书,会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方针,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自忠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的“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敬读抗战家书,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卷,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对拯救民族危亡,展现了坚强的党性,让人激情澎湃,我们要把抗战家书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敬读抗战家书,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明晰自己的历史方位,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深邃的历史智慧,获得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无穷力量。抗战家书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的党性

  • 8、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1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

  • 9、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付永红)

  • 10、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

    "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10-29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2024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