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 > 地图 >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2024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推荐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

(共 6419 篇)

  • 1、 生命的负重 650字

    蛹挣扎着臃肿的身躯,忍着钻心的痛,要摆脱那狭小的空间,终于,破茧而出,翩翩飞舞于万花丛中。丑小鸭拖着疲惫的双脚,拼命地向前跑,要逃脱后面丑陋带给它的追打与凌辱,跑啊,跑啊,跑到了湖边,平静的湖面却倒映出它美丽的身影。生命因负重而变得美丽。

    周恩来把“中华之崛起”作为生命负重,从勤奋刻苦的学生到鞠躬尽瘁的总理,他一生清苦,一生劳碌,一心装着人民和国家。尽管他不曾享受过舒适豪华的生活,不曾陶醉于儿女带给父母的天伦之乐,但他曾对理发师的过失报以宽容一笑,曾带病工作到深夜。历史铭刻了他!人民记住了他!十里长街的白花与泪水是最好的见证。

    特雷莎,一个一生只有两件衣服,没有一双鞋子的修女,把“不停地爱别人”作为生命负重。尽管她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但她的心中充满博爱,她的世界没有金钱与欲望。她被人们称作上帝的化身,纯洁的圣女,完美的凝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负重。生命有了负重,才能演绎美好,犹如飞机有了动力机,才能翱翔云际。

    我徘徊于历史的夜空,寻找自己生命的负重。曾经,我是多么迷惘,夜空中群星璀璨,我却辨不清方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怎么也寻找不到光明。我苦苦寻求的生命负重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任凭我怎么捞,我也捞不到。终于,有一天,北斗七星映入我的视野。我幡然醒悟:生命的负重来源于一个人崇高的信仰。我不再作徒然的彷徨,开始坚定自己的信仰。只要我矢志不渝地坚守崇高信仰,我就会自然而然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此,我的生命有了定位。我要为它拼搏一生,奋斗一生。

  • 2、 读《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有感

    读《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有感

    本书属于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的论文集成着作,海外学者运用了大量的典籍的记载进行研究讨论,从不同的创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一些女性故事进行了分析。分为四个部分:1、学术方法论:倾听沉默,质疑内质;2、传记与教化;3、非传统的传记资料;4、自己的声音。这其中每一篇都让我们从创新的角度了解中国女性的生命故事和当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正在浮现的中国女子传记领域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或许秋瑾这样的诗句在她的当世是被人赞颂的,不过于中国古代历史来讲,不该是女子的豪情展露。然而此诗中引用的漆室女的故事却正是出自刘向编纂的《列女传》中的一个关于鲁国漆室邑的女子因“鲁君老,太子幼”而忧伤的故事,在当时人看来,这是“大夫之忧”,而非女子之忧,漆室女则说“······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而秋瑾自己正是使“将巾帼易兜鍪”付诸行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的一生也变成了典范故事为后人称颂。

    古代《列女传》是中国女子传记传统的原始文本,在儒家价值标准下促进整个帝国,而这部文集也生成了一大传统,并主导着中国有关女子的着述与思考。其实帝国晚期,许多学者追随刘向,用有德妇女的故事来谴责社会习俗的腐化,在他们自己的时代推行一种有关政治的道德愿景。其实《列女传》也并非是中华女子唯一的道德模板,例如唐代的墓志铭就凸显了女子生活中的私人侧面,比如情感纠葛、虔信佛教这类在更受儒家思想约束的标准传记中不见的侧面。

    当然,本书也证明了,中国文化虽然时常因其延续数千年而饱受称颂,但它是不断变化的。事实上,正是这一动态演变使得这种延续成为可能。《列女传》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而那些现状的批评者们,包括革命者秋瑾,就是认可对当代文化及政治权威的挑战,并以这种方式赋予了古代故事以新的涵义。

    本书文章的作者们面对历史材料独一无二的挑战,使用了三种既有所重叠又相互包含的阅读策略,每一位作者通常都依赖于不止一种策略。第一种是将各种类型的正式传记定位到语境中阅读,进行精细的阐释。第二种策略找出了关于女子生平新的、非标准的讯息来源,避开了正式传记文本中的沉默与限制。其实丰富的中国传记史料在许多话题上是沉默不语的。比如说,对于有关妇女生活的家居装潢、衣着时尚和个体外貌的细节都鲜有关注。而第二种

  • 3、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读后感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读后感(一)

    和平的含义是什么?是团结,平静吗?我想是的。

    孩子们光着脚丫子在草地上跑着,天空中荡漾着欢乐的气息;一种叫和平鸽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着;人们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平静的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阵阵硝烟,和平鸽被炮火打下来了,炮火打破了这个小城的宁静。空中,到处是硝烟弥漫;地上早已是血流成河,孩子,老人,青年等都无一幸免的被杀害了,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当老百姓们在痛苦的水深火热之中煎熬时,国家的领导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的阴谋而牺牲了多少无辜的性命,而他们那些自私自利的家伙还在为自己的即将胜利而放声大笑报告,这座空城已被我军占领。

    呵,得到一座毫无生气的空城又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历史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多少年?难道还要让这样的悲剧再一次上演吗?

    不!在21世纪的今天,战争也依然存在,也有多少人为这种蛮横的行为牺牲了生命,有些国家对其他国家也虎视眈眈,也蠢蠢欲动。我不明白,为什么国与国之间不能和平共处?难道说,一定要战争和武力才能解决一切吗?难道人与人之间不能心平气和的坐着谈事吗?虽然和平年代也许不能出现像狼牙山五壮士,王小二,董存瑞那样的英雄人物,但在和平年代,我们只需要爱,只要世间充满了爱,那么人人都会很幸福。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则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中国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并没离我们远去。在刚刚平息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他们的双手沾满了伊拉克人的鲜血,他们疯狂地玩着进攻游戏,他们的飞机无数次的进行轰炸,坦克潮水般地向前涌。他们不知羞耻地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去侵略,去发动战争,去维护他们所谓的和平,去实行他们的计划。

    在美英联军的炮火中,闪烁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们渴望停止战争,还给他们安宁家园。他们愤怒,怒火伴着战火一起燃烧;他们痛恨发动战争的人,恐惧使那双双纯洁的眼睛变得黯然无光。

    邓小平爷爷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

    在现在,这战斗的锋义仍在不停地燃烧着,被战争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也不断地在增加,这一切令人心寒

  • 4、 负重前行的沉重

    短暂的一天就这样又过去了。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让我感触很深。文章的名字叫《脚印》。

    路承载着脚印,脚印延伸着路,这条路会一直通向成功的大门。

    这条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不平的。它上面布满了荆棘,泥泞和迷茫。既神秘,又艰辛。

    我们只有拥有聪明的才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顺利的通过这条路,开启人生的大门。

    现在的我们就站在这条路上。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我相信这扇人生的大门已经打开,它正向着我们呼喊,等待着我们的到访。

    前进吧,努力吧,我们的人生要辉煌光彩。

    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才会越清晰。负载越重,留下的脚印才会更深刻。

  • 5、 尊重读后感
    尊重读后感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尊重读后感,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要回去。”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乞丐翻着一双白眼看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为什么要我尊重你。”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富翁太傻了,连尊重是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我又愣住了。是啊,尊重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常常把尊重挂在嘴边,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尊重到底是什么意思。看着这篇文章,我沉思了好久。

    尊重,是一种态度。与金钱是无任何关系的。字典里指敬重、重视。尊重是一个人的权利,不是你要别人尊重就可以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还是一种尊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贫富之间的一视同仁。

    那么,尊重到底是什么?我想,你们心里也应该渐渐明白了吧。

  • 6、 重读《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重读《边城》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重读《边城》读后感篇一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再次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爱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重读《边城》读后感篇二

    再一次读完了《边城》,我的心也变得酸涩、潮湿起来,不知是因为窗外不曾停歇的雨点,还是文中的翠翠那飘渺的幸福。或许,二者皆有吧。

    《边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从我的脑海里卷过,留下了淡淡的凄凉和哀伤。我本不是什么易动感情的人,却在这个昏

  • 7、 负重,才不会跌倒 (550字)

    捧着这套精美的《感恩故事》系列丛书,我不禁被里面的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感动了,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复。

    其中,有一篇名为《负重,才不会跌倒》的小故事让我深深震撼。《负重,才不会跌倒》讲述的是一艘货船在卸货后,途中遭遇了风暴,但老船长却镇定地指挥大家往船舱中注水,使船有了负重,而平衡了船身,才没有被风暴掀翻。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发现我自身的许多缺点,同时也找到了我止步不前的原因。因为没有负重,所以才原地踏步甚至后退。我很后悔,那些举世闻名的伟人,哪个身上不是负担千千万万的压力,不被困难与压力击倒,反而在逆境中成长,勇往直前!比如,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是由司马迁在监狱里完成的。

    反观我们这些00后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因为父母的娇生惯养而不愿活动、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谈何压力?正因如此,我们从未品尝过苦涩,也没有身扛重担。直到读了这篇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的故事,我才知道,没有压力的生活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无力;没有压力,青春会变得枯萎、干渴;没有压力,人生必定暗淡无光。

    少年朋友们,不要躲避压力,不要害怕负重,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敞开心怀,学会感恩和奉献,勇敢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做一个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吧。请记住:只有负重能使自己的步伐踩得铿锵有力,才不会跌倒!

    五年级:侯梓慧

  • 8、 好作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800字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则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中国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

    战争把人逼近死亡,千千万万的人儿在可怜巴巴的期望它的结束。

    我们的祖国就遭受一场有一场惊天动地战争的劫难。九一八事件,东三省沦陷,流浪儿到处流浪,无家可归;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大规模进犯北京城,国都沦陷,关系国家存亡,;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死于日军枪下,血流成河这种种的种种没有一件不让人胆战心惊。八年的抗战,我国的国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此走上了一条艰难陡峭的山路。那时,我们的人民不仅要时时忍受侵略者的蹂躏,受欺侮,受侵略,没有自尊,没有人格,还要忍受饥寒之苦,任让侵略者呼来唤去,任由他们摧残折磨。老百姓们这样苟且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反抗,为了斗争,为了让他们的子女过上好的日子。经过八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人民终于露出了笑脸。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并没离我们远去。在刚刚平息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他们的双手沾满了伊拉克人的鲜血,他们疯狂地玩着进攻游戏,他们的飞机无数次的进行轰炸,坦克潮水般地向前涌。他们不知羞耻地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去侵略,去发动战争,去维护他们所谓的和平,去实行他们的计划。

    在美英联军的炮火中,闪烁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们渴望停止战争,还给他们安宁家园。他们愤怒,怒火伴着战火一起燃烧;他们痛恨发动战争的人,恐惧使那双双纯洁的眼睛变得黯然无光。

    邓小平爷爷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

    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

  • 9、 生命的绝唱——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如何唱响历史的绝唱呢?李四光曾经说过: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漫步历史长河,无数英雄豪杰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从容地躺在铡刀下,谱写出了永生的诗篇;钱学森,身在异乡,却舍弃名利,冲破种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导弹研制工作中;杨利伟,中国太空第一人,将一次英雄的出征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上他们常浮现在我脑海中,赐予我一颗经得起千锤百炼的雄心和不倦的爱国热忱。正是因为他们,中国才插上腾飞的翅膀,向前飞驰。祖国的日益昌盛是他们生命价值最好的体现,也唱响了他们生命的绝唱。

    纵观历史的波澜,许多人将对祖国的爱寄托在人民身上。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曾作文经说过:让雷鸣更响些吧!让闪电更亮些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快快洗去小岗村的尘垢,滋润小岗人的心灵,使之提升、净化。能让小岗村早日发展起来,让小岗人早日富裕起来。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始终住在村里的一间简陋的平房里,面对风风雨雨,他和人民一起面对。他的行为,让人铭记在心。可是有些人呢?身居高位,却不断受贿,不为人民办实事。他们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人民的不负责,更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它背后支撑的是爱国精神。只有这样,生命的华丽乐章才会再次响起。

    嫦娥二号飞向太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上海的名字响彻全球。如今。中国已经站起来了,背后默默支撑的是每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中国人。热爱祖国。是生命最华丽的乐章,是生命的绝唱。这份情怀。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他的。

  • 10、 你何时嫁人观后感800字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你何时嫁人》是一幅由保罗高更创作的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画中以热带风光为背景,有两名塔希提女子。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幅画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你何时嫁人》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一副油画作品,这幅画创作于1892年,并于2015年以3亿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整幅画大量使用红色和橘色,与描绘远山的仅有的蓝色对比鲜明,十分大胆张扬。画中的主人翁是两位塔希提岛女子,他们身着艳丽的民俗服饰,表情耐人寻味。

    端坐着的女子衣着略微保守,浅橘色的长裙将纤长的身体包裹着,颈部翻起白色花纹衣领。她微微侧身坐着,用余光与观赏的人们对视,眼神里透露着冷漠疏离,似乎也蕴含着一丝疑惑,她仿佛想问什么,但你知道的,她永远不会问出口。与她的端庄淡漠相比,第二个女子就显得十分豪放大胆了。她右手支撑在地上,歪歪斜斜地蜷腿坐着,下身穿着艳橘色的花纹长裙,上衣则是件领口大开的无袖坎夹,大大白色的栀子花别在鬓角上,她眉目微挑,水波般的眼眸望向一侧,火红的嘴唇却是紧紧抿着的,全身散发着邀请的意味。

    女子们身后是金黄的土地、麦田;是湛蓝的湖水和湖边的枯树;是碧绿的草地;是灰蓝灰蓝的远山。整幅画处处都在发生色彩的碰撞,一切又是那样和谐安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女子并不是画中唯一的人物,金黄的麦浪里,有两只模糊的身影,正在缓缓地向她们走来。从身形和衣服的颜色来看,这应该是一对正在田野间散步的情侣。他们步伐轻慢,一同享受着悠然的甜蜜时光。

    提起麦浪,我倒觉得这是这幅画里唯一是我倍感亲切的事物。麦子是自古以来人们生活的必须,不同于秋叶的枯黄,麦子是金黄色的,闪耀着熠熠生机。人们太爱它了,为它除虫,拔草,施肥,灌溉,如同抚养自己的婴孩。而最终的收获则意味着真正的得到,意味着成功和喜悦。

    而正是在这个金灿灿的季节,两位女子的眼睛里却独独缺少了得到与喜悦。他们背对着麦田,似乎身陷囹圄,在自己的灵魂里挣扎。你何时嫁人?这也许是别人的提问,也许不过他们的自问罢了。

    初见这幅画的一刹那,我实在无法理解它为何名为《你何时嫁人》,现在,再去看两位女子的神情,我似乎明白了,却仍然说不出所以然。

  • 2019-10-16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19

  • 2021-11-02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1-09-1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5-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1-12-3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2024生命何时选择负重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