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 > 地图 >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推荐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

(共 1034 篇)

  • 1、 观《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观《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新媒体工作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师者熙熙攘攘,良书者纷纷扬扬。得以此良师之著、佳作之选而为入学、成人之启蒙,不亦说乎?

    夫《修养》者,先生蔡元培之名篇也;先生者,旧时教育家其佼佼也。余初识先生,乃识读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其文也,洋洋洒洒、语重心长,乃是教育者身体力行之榜范,学习者受益匪浅之宝典。北大其蓬勃,当始于先生之执教。

    先生之教养学识,广博融汇。前承千载中华德智之醍醐,又得百年西洋人文之启蒙。启德智于昏暗,勇破立于传统;争独立于青年,广教育于国民。梁启超先生有少年中国一说。教育之大,可见一斑。凡先生鞠躬尽瘁,以培养青年为己任,以救国救民为大节。大师其名,当之无愧。而起教育之纲,《修养》当为其彰。

    《修养》篇,凡先生手记并诸篇讲义、讲稿而成。手记者,中学修身教科书也。或作于早年,文言未变,文字略为艰涩,行文古朴。然其情其理,隐于行间,蕴于书面,乃黄金屋、颜如玉。诸如其身、家庭、社会、学问、行为之法,苦口婆心,皆人人当得而行之,便得修齐治平之人生之法宝。讲义者,教育之实践也。凡施学者,盖将以此为自制,并行因材施教;受教者,亦将虚心品鉴,戒易焦易躁。此所以《修养》而培国人之修养也。

    于吾身也,获益匪浅。先生似将人之生而常识娓娓道来,此何尝不惟醒我于自省;先生似将人之涉世常识公之于我,此何尝不惟警我与自律;先生似将人之至善常识倾心与我,此何尝不惟请我于自强。稚年已逝,当为成实,于心彷徨,于情迷惘。先生之教诲引我心绪,平我情绪,拓成人之责任,开大学其义务。循此而已,当无虚度之时,定有充实每日。

    伏惟大学生活,当以学习、健康、社交为充要。学习之要,勤勉、谦虚也。既入法学之科,则当以严谨、规范为重,并行以灵活、通达之用。每逢迷惑之处,则当与教师质询,以探究竟。不可置若罔闻,不求甚解。健康之要,饮食、运动、心态也。每餐之食,当控之;每日之练,当定之;每事之情,当淡之。健康之意义,乃学业所需、家庭所顾、社会所重,更应认知。社交之要,友爱、积极也。与人为善,则得其友善;与人为乐,则得其同乐;与人为恶,则得其憎恶。是故友爱与人,则可得相敬相惜之氛围也。然一心为善,而自闭于一室,于外事不闻不问。虽其有至圣心肠,无人友也。此三者,吾之习书心得也。

    走笔至此,思绪不已。一方是追忆名作之回味,一方是步入大学之欣喜。我辈定当光大先生教育之精神

  • 2、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从一定上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思想文化史,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国人的道德修养史,古圣先贤关于修养的著作,关于修养的名言,论语、老子、庄子,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哪一部不是修养的典籍?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

    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

    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

    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

    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

    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

  • 3、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体会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会认为是哗众取宠,社会上数量颇多的人,直觉得小学教师的学识,尚不能超过中学教师,更惶论超越一国之元首。 但这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毛泽东曾赞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成就显赫的国学大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遗著《中国人的修养》。 我当时恰看腻了那些千人一面的网络文学,想换换口味,恰好这本《中国人的修养》进入了我的视线。这本书收录了蔡元培《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及18篇国民修养散论文章。宏观上是讲人的修养,微观上独立成篇,稍有闲暇,便可读完一篇,受教一个道理。有如学生所用的教科书,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书籍从《合群》《舍已为群》《注重公共卫生》等这些凡俗琐事中娓娓谈起,有如一位优秀教师,在与读者在面对面谈心。通读完全篇,读者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升华。 作为教学从业者,我率先关注的是这位学界泰斗的教育思想。他对小学教师的极高评价,令人惊诧,他详尽地阐述了培育师范生的重要性。他认为,师范的性质与中学不同:中学各科有各科的教员,教师或只教一种科学,小学则不然。小学内常常以一人兼教各种科学,初等小学常以一人兼学校中一切科学,如手工、图画、音乐、体操,所以一个师范生可以办一个小学。师范生的程度,必须各科都好,才能担负这种责任。所以师范生须兼长并进,不能选此舍彼。怎么叫做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 他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来。反观我们社会,什么样的人读师范?家贫的,负担不起大学学费的;资质平庸的,考不上好大学的,不得已从事这个职业的。真正热爱师范教育的人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能有多少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盖因为教师无权无势,待遇又低,在社会上地位偏低,小学教师的境遇更是尤甚恶劣。不仅面临的是经济上的困窘,还有社会上的偏见。 世人认为小学知识浅显,教小学不需要有高深的学识,甚至当年我也曾一度有这样的错觉。我所就读的师范院校,面向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小学任教时,也颇有些大材小用之感。但这么多年教下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小学教师当真是全能人材,这个群体所教给学生的,绝非是学科知识这么简单。真正的小学教
  • 4、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

  • 5、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一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从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修己,是为第一。在蔡元培先生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开篇第一章即为修己。其中提出“体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偏废也”道德虽然是修己之本,但是若是没有体育——体育在这里可以延伸为康强身体。 自古要求人们忠孝两全。忠,是为国之义务。孝,是为供养双亲。若无康强的身体,那么又如何供养双亲,又如何为国奉献呢? 蔡元培先生有提出,体育与智育相辅相成,正所谓“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能否成之,视体魄耳”|每个人存活在这世界间,并非能够做到遗世而独立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他应尽的本分,而身体是否康健,就决定了能否完成这应尽的本分。 除去体育,知育,德育三者要并重发展。其间还有诸多小细节,一样决定着我们的修养。 卫生之道包涵着饮食,清洁,运动,寝息,习惯....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最是息息相关的地方。 饮食要注重不能够恣食,恣食损身。“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养成不能节欲的习惯,其害尤大,不可不慎。”我们也常被教导着,进食7分饱,不能够暴饮暴食。《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饭后歇息片刻再饮茶”说法。 清洁,清洁以洁肤为始,由此拓展。除去洁肤,房舍庭院亦不能任其芜秽。身体衣服,作用是除去保暖,是为了优美我们的仪容。要据此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散发出来。 关于运动,蔡先生所说“爽朗精神者”。运动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为了更加的投入到学业中去。 寝息,正是我们所说的休息睡觉。所谓劳逸结合,正如这观点所说。但是休息睡眠这个是需要自身把握住量的大小。不足,则身体衰弱,精力既疲,且事半功倍。而过于多呢,则会酿成惰弱之习惯。这也是大家所不愿的。 蔡元培先生认为“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正如我们古语中所言,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习惯,“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习惯是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是不知不觉浸润精神。这不能不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是不好的习惯,则应该去恶从善,平日里要注重善否之界限。养成正义,勇往,勤勉,忍耐这样的道德目标。 除去这些,蔡元培先生还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列如,在开篇《华工学校讲义》中,所提到的,合群,舍己为群,爱护公物,尽力于公益,无论己所不欲或是欲,都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勿畏强辱弱。爱护弱者,戒失信嘲弄毁谤之类
  • 6、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扬善修身

    扬善修身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商南花

    最近阅读了蔡元培先生编写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三部分内容组成。不管是哪一部分,其要旨就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虽然成书距今已近百年,且只是薄薄一册。但其内容和形式却令我心生欢喜。是那些讲成功励志和心灵鸡汤故事的人生修养书所不能比拟的。大师就是大师,先生在书里平平淡淡地就把人生的大道理说得一清二楚,毫不拖泥带水,这就是大师的独特魅力。这本书不是学术理论著作,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对人们生活的道德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蔡先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讲述了人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于有志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们会有很大的启发。而我从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道德发展的文化,就是提高人生修养和境界的文化。我不但领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是教人做人与处事,还明白了大局意识是一个人形成真正世界观的基础,没有大局意识就难有真正的世界观。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对蔡元培先生我一直心存敬仰,他是时代的典范,一生以实践影响了这个国度和民族的走向、影响了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国和世界。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林语堂也评价先生:"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而我看中的更在于文化对世界和历史的改造,这方面作为学者,蔡元培先生是值得后世,尤其是今天的学者学习和效仿的。"在他去逝的时候,毛泽东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万世楷模".真是一点也不为过。我选读这本书也是因为蔡先生有着北大校长的经历,有着教育总长的的体验,有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

    翻开书中的一页又一页,从文字中的的故训,我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

  • 7、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

  • 8、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从《中国人的修养》这一本书中,可以看到百年之前的历史文化,他用自己校长的身份,对于一个民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坚持一生,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

  • 9、 中国人读书心得

    中国人读书心得

    林语堂,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在1936年用英文写就了《mycountyandmypeople》这本书。在《中国人》中,我们看不出作者林语堂先生想使中国变得伟大的所谓爱国意志,但作品却明显地透出想让自已的民族能够尽快自我理解以至被人理解的焦虑之心。在这本书中,他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社会全面介绍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以及生活。他说: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羞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

    这可看做林语堂先生写给自己这本书的话吧,也就是这样一段话,使我有兴趣读这本书,并且欲罢不能。可以说这段华与电视剧《走上共和》片中的一段场景及其相似,一个北京街坊卖汤的小老板边用勺子搅汤边说所有的一些西洋文化都会被中国的民族文化所同化,最后归于本真。不得不感叹林先生的博学与见识。本书虽写于70多年前,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时代局限,然而仔细品味,这与现代中国社会又不谋而合,让人称奇。

    书中大多是对中国社会各种现象的揭露与批判,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与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就像今天我们上海举办百年盛会世博会,虽然我们很多的方面可能达不到世界一流标准,但我们敢于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更直接和客观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接纳中国。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当世界文明以一种快得让人来不及接受的速度向前发展时,他的国家却陶醉在文明与原始之间,所以,他困惑地说:我有时发现一种懒于革新的惰性,有时发现一种颇觉高傲的保守;到底为什么?他认为,中国人在对宇宙规律的把握、对人类本质的认识上都超过了所有其他民族,我们的四大发明使我们有了生活能力,我们的哲学使我们的生活找到了稳定和安全感,我们以聪明和洞察力率先跨进了人类文明的门槛。带着这种优越感,我们从心底里蔑视所有其他生活方式和思想,乃至后来对任何拯救自己于苦难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抱着冷漠不屑的态度。所以,当世界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这个曾经先进的民族仍是一只脚在文明的门槛之内,而另一只脚却高傲地留在原始状态。这种现状被西方人视为落后,这种心态被他们认作神秘,落后而神秘就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全部印象,连作者自己也感叹到多么奇怪而又古老的灵魂!多么伟大而又古老的灵魂。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原始情结,但却又对幸

  • 10、 欣赏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2500字

    《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由蔡元培所著,是一本关于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著作,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欣赏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2500字。

    蔡元培蔡先生之名,自是如雷贯耳。民国至今,凡提北大者,必提蔡元培。这不仅是因蔡元培对北大有着深不可没的贡献,更因北大之兴,既是蔡元培教学生涯中一颗明珠,又为中国教育界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

    我自小顽愚。东北气候寒冷,不能出去玩耍的冬日,只好将脚蜷缩在被子里,怀里搂着暖呼呼的热水袋,嘴里往手上呵着气读书,企图以获得知识的愉悦抵消无法外出的苦闷。家中毛钱不多,杂书不少,一来二去竟也读了些人物传记与小说、报刊。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宋美龄传》,它被放在书架第一层,便于翻阅。也读过一点刘少奇、周恩来,看过母亲的中学课本,喜欢抗战期间牛骨头的故事。但对于蔡元培,始终闻其声不见其人。直到读了高中,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便是人物传记《先生》,其中介绍的十位大师,首位便是蔡元培。彼时我因课业繁杂,已不大看书,惟有这本认真读完。每每掩卷,心中总有憧憬与向往交织而过,激荡得几欲下泪。

    民国是一个美好而又悲怆的年代。人们在惶惑中前进,中国在阵痛中前行。1917年冬,教育界正处于混沌蒙昧的节点,而刚刚更名的北大,俨然是一座陈旧腐败的官僚养成所。旧历年还没过,那些随身带仆的学生与保守作态的老师们,便迎来了蔡元培。

    这一迎可谓惊天动地,如一潭激起波澜的死水。我们无法亲历这场最盛大的改革,却可在史料中窥得些遗梦旧事。蔡元培对麻木鞠躬的教职工的深深一个回礼,是对过去的道别,更是对未来的致敬。一位前朝翰林,在一片反对之声里,在不稳定的时局中,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赞誉,不只因为他做了北大校长,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在当时乃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发人深省,可谓故纸堆里听惊雷。

    在院长赠书以前,我也曾读过岳南的《南渡北归》,一部讲述民国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书评如此,引之)。与这部掺杂史料、点评与分析的书相比,收录原文的《中国人的修养》(下文一并称《中》)便显得相对晦涩枯燥。问我爱看吗?不爱看。尤其前几章,看得头晕,只好每一章都做些笔记以便资料查找。第一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下文一并称《教科书》)看完了,b5的活页纸笔记,便唰唰写了近十页。

    文白交杂,实属正常。毕竟蔡元培曾参与殿试,算得上满腹经纶。当时白话文运动还未大规模展开,《教科书》作为

  • 2019-10-24

  • 2022-02-08

  • 2019-09-20

  • 2023-03-3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2-12-19

  • 2023-04-21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4

  • 2021-08-20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3

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2024中国人的修养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