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读书笔记 > 地图 > 中国人读书笔记

中国人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1000字。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1000字”,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题目 就非常戳神经了

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可能

你要么感同身受醍醐灌顶

你要么就会觉得这本书非常糟糕

我大概是前者

毕竟每个人生活体验不同

有这种分歧我觉得正是最正常的

回归正题

这是一本柏杨先生的书与演讲

以及他人对他演讲 书籍内容的评论的合集

对于前半部分我不能说100%

同意柏杨先生的观点

却也对缺乏认错精神

人与人之间内斗 羞于赞美他人

缺乏独立思考 在我自己身上找到了影子

我不敢说是所有中国人

但确实是我个人的劣根性所在

后半部分就很有意思了

现在微博下面站队你们都见过吧

书的后半部分就跟微博评论一样精彩

有来有回

一定要争出一个谁对谁错

只盯着对方说的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

却没想过对方哪里说的有道理

又是一劣根性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参考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下面想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为开场白开始我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者说骄傲,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欧洲人轻视外来人种的程度,这与历史书中讲的中国人自奉为天朝上国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他以相应的礼节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说一些他不赞同的观点,他的骄傲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他说:“他们(外国人)以为他们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但是不得到尊重,他绝对不会低头;守旧或者不随波逐流,他一直留着长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是中华末了的一个代表;自恋或者自负,他熟练运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国的哲学,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他有广博的学问却没有聪慧的学生来求知,他满怀抱负,但始终觉得没有得到重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拜访他的时候,细致的描绘了他的容貌、言行,现引用辜老先生赠与毛姆的一首小诗:

你不爱我时:声音甜甜,烟波含笑,素手纤纤; 待你爱上我时:声音却变得凄楚了,满眼是泪,睹目痛惜。

伤心啊,伤心之爱使你不可爱。我渴望岁月飞逝,那你就会失去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气。

到那时我依旧爱你,你才会珍惜我的痴情。令人羡慕的年华转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全部诱人的神采。

唉,我不爱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无心再爱。

辜老先生受德国影响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歌德的话语,在他关于中国不需要宗教的阐述中,讲到歌德的话:谁有科学与艺术,就也有了宗教。谁两样都没有,就须有宗教。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一部分传教士们自以为是的闯进我们神圣的国度,口口声声说要给我们信仰,殊不知这种文化侵略对我们千年来的孔孟文化是没有任何撼动的力量的;现在有些新中国人民睁着大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请问你们学过的论语、三字经不是给了你们做人最基本的规则了吗?你们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给你们最基本的供养和关爱吗?你们还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没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快乐的过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说犯罪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人在无助时需要信仰,我说,放屁。

我想,关于辜老先生对于应保留君主制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家之言,对于辜老先生关于慈禧的观点我也是当做补充历史知识,但是对于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对于中华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强烈维护,我是深深的赞同和感动。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说,传教士和警察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产物。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完《鲁迅诗文名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几年前,中国人都相信地大物博;过了一段时间,又希望国联了;最后,就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有人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鲁迅认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文章里许许多多镜头使我难以忘怀。当我读到中国人不再相信切实的地和物,而相信渺茫的国联甚至爬出国联的火坑而坠入一个更黑更深的迷信火坑时,我为当时的中国人感到无限的惋惜又感到无限的愤怒,惋惜的是如果中国人脚踏实地,那么中国说不定会更富强,愤怒的是炎黄子孙的土地上为何有这群害群之马。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当我读到祖国还有一部分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埋头苦干的人时,我又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中国还有这批有确信、不自欺的骨干在,庆幸中国还有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战斗......鲁迅先生说得不错: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同学们,你愿做那些自欺的人,还是做一个有自信力的人呢?让我们脚踏实地,奋发向前,我我们富强的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吧!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孟莎美是一名印度工程师,我想正因为她一个外国人,所以才能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人“不阅读”的行为如此深思,才会对这样的行为深感不解,颇有“旁观者清”的意味。试想作者当时的心绪,是困惑不解?是失望担忧?还是同情理解?试想熄灯的机舱内一位清醒、睿智、深刻的普通乘客轻轻地、悄悄地、静静地接受着眼前的景象……

生活在中国大环境下的人们大多数已经被“不阅读”所同化,我们就是那些匆匆刷微博、玩微信、拍照、购物、甚至大声喧哗中的一员。并且麻木到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就如同在一个房间内待久了的人,便觉不出屋内空气的混浊。但总会有从室外进来的人觉察到气味不对,迫不及待的想要开窗通风。将中国人不阅读的现象如此类比,实感到是把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价值性降低了,但又觉得极为贴切。

我们为何不开窗通风呢?因为待在屋内的人是大多数,从屋外进来的人三三两两,屋内的人又大多适应甚至享受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温暖,屋外进来的人或许也没感到不适,或许刚从寒风中归来,“暖和”正是他所需的,或许是从众心理,或许是感到势单力孤,于是闭口不言、从了大家的“紧闭门窗”。又或许正好有人感冒了,受了风寒,直怕冷,实在不愿外面的清凉之风进来,大家也就好意迁就了。

可是,有谁意识到正因为有人感冒了才更该通风,不能把病毒圈在屋内让更多的人受害呀!而感冒者也需要这清新之风!如此作者就与这些好意迁就的人有了相似之处。她说:“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这里我深感作者的温柔与仁慈。

但这样的现象不止是在机场或飞机上才看得到。比如我们身边的图书馆里情侣们打情骂俏,“公务繁忙”的同学电话不断,并且没设置静音模式,同学们学习间隙的放松不是远眺放空,而是对着手机抓紧时间刷屏。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公放着时下流行的“神曲”,有人塞着耳机看着美剧,有人用手指漫无目的的在触摸屏上滑来滑去,一时间觉得人们如此的相似。

面无表情的上车,低头看手机,偶尔懒懒地抬一下眼皮,最后是面无表情的下车……通过网络,我们的虚拟世界是变的宽阔了,但我们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却越来越狭窄。是QQ、微信的提示音,是短信、电话的铃声热闹了这个世界,而喧嚣过后的遗留的静,是人们内心的寂寞灵魂的空虚,而不是内心的平静灵魂的宁静。

电子阅读的只言片语,网络语言的稀奇古怪已让我们离真正地阅读越来越远。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无法跳脱自己的世界,和素不相识的人相伴一段路,体验途中的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我们无法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我们无法走一段独自的夜路却在归来时豁然畅达……

生活中理智的人们为了生存,忙于奔波,或许他们不是不愿停下来倾听灵魂,而是不能。有太多的责任、压力推着他们不敢丝毫停顿的向前走,一直走,拼命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我不愿从国家角度、社会角度大谈空谈,只想贴近人们本来温柔的灵魂,心疼的抚慰,只想真心祈望还停留在不忙碌的自由的年纪里我们尽量多与灵魂相伴而行。因为必将有一天时间的洪流会席卷着责任和压力将我们吞没,那时,我们就从现在的不愿变成了不能,无可奈何又追悔莫及!

学生时代的我们还能闲适地走在人生路上,就尽力走的优美些,未来的路上要自己调整步伐,不能只图快而乱了阵脚,甚至把自己绊倒,否则真的是离“理性”越近,而离“灵魂”越远……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

前些天回了趟老家,在北京火车站买了楚渔先生写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仔细看了看,觉得很受启发。楚渔认为,关于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的根源,主流的解释有三种,而这三种解释都是错误的。

第一种解释,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

楚渔认为,从西方封建专制统治来看,西方封建社会中世纪(从476年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黑暗统治对思想的禁锢,比中国更为严重,并且充满血腥。而在中国,不管哪个朝代,多数情况下,只要不造反,佛教、道教、基督教,你爱信什么就信什么,你爱拜什么神就可以拜什么神,你说地球围绕月亮转也没人管你。总体上来看,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所以,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

第二种解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楚渔认为,从纵向看,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谈不上多大的阻碍作用。汉唐两代盛行儒家文化,并未影响其昌盛繁荣。从横向看,唐代的强盛让儒家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其中日本和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但这并影响到日本和韩国的发展。自1868年“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经过50年的时间日本就成为经济五强;二战后,由于战败等原因日本国民经济又处于瘫痪,但也只经历了二三十年,日本科技和经济照样高速发展。韩国经济20世纪70年代开始腾飞,2005年就被确认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汉江奇迹”。所以,将中国的落后归因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是错误的。

第三种解释,社会制度和体制问题。

楚渔认为,苏联以前采取的是社会主义体制和制度,到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经济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到1960年,苏联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强国。再如德国,一战失败后,德国是一个烂摊子,希特勒1933接手德国总理后,纳粹德国只用了3年时间,把失业率降为零,把这个当时全世界财政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已经破产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再如战争不断的以色列,制度是资本主义,体制却像社会主义,主要工业是国有,土地也是国有,国营企业占国民经济的50%以上,吃的是大锅饭,实行的是平均分配政策,但它依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科技、教育和军事强国。所以,社会制度和体制也不是一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那么,什么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呢?

楚渔将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前的状况、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的进步远小于日本,原因在于日本人学到了西方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中国只是低效模仿。排除了上述各种客观因素后,楚渔指出:中国落后的根本性原因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缺陷!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这本书本身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李笑来写的比特币版《原则》,特别的是这本书局然是从公司借到了,咋地,难道已经公开鼓励上班炒币了?看我们赔的太惨了,想借着这本书教我们几招?还是老板炒币被套,发不出工资了?

这本书文字不多,一共才6万多字,很薄的一本,内容也非常简单,而且重点还被标绿了,一、两天就能看完。李笑来这个人对于玩过BTC的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原新东方老师,也是个挺厉害的人物,还写过两本挺畅销的书《把时间当朋友》、《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后来老师不干了,靠投资比特币成为中国“比特币首富”,拥有的比特币达到“六位数,第一位是1……”,虽然在书中李笑来否定了比特币首富的称号,但是并没有否定比特币的持有量,按比特币最高市值算,资产曾超过100亿,按现价计算,身家也超过20亿。

对于我个人来说,书中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不多,因为讨论的主要对象是比特币,与股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股票的价值在于它是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而比特币的价值真不好评断,如果按马克思的定义“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我理解比特币的价值大概就应该与矿机成本+电费+维护费相近了。无论怎么说,比特币都没法按股票那套价值体系来衡量,所以我认为比特币的玩法更倾向于投机。

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比特币投机,最重要的都是个人的现金流,“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还要有“场外赚钱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压上全部身家ALL-IN,当然更不能借钱投资,无论是股市、比特币还是房地产投资,即使判断是正确的,也不知道最终审判日何时能到来,如果ALL-IN或借债赌博,很可能在黎明之前永远倒下。

股市中有一句:“七赔二平一赚”,很洽当的描述了投资者的生存状况,如果想成为赚钱的那个“一”,必需与90%的人不同,注定不被人理解,读书笔记m.i1766被大多数人质疑,正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你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你身边没有谁能跟你讨论,没有谁值得你去参考——在一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最终肯定形单影只,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果现在还有新人(跌成这熊样还会进来的估计也不是新人)想投资比特币或虚拟币,可以读一读国内比特币界的第一大佬李笑来的这本书,总估来说可以避免一些新韭菜常犯的错误。

去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曾把比特币比喻为屎,因为比特币就是投机,无法评估基价值,本身也无法创造利润。但是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比特币(包括山寨币)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人快速致富,李笑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比特币投资,我个人的方案是可以拿些钱出来投一下,投进去就当丢了,再也不用管了,几千块投资全部亏光了也无所谓,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太多。比特币牛市来了,涨幅通常都是几十倍,如果万一牛市真来了,赚个十几万却能够大幅改善生活。

如果我也像芒格一样拥有100亿优质资产,那么我也不玩比特币,这个市场跟本容不下我。但穷人的生活却是在垃圾堆里翻瓶子,用大粪浇菜,虽然无奈,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读书笔记《《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人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