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 > 地图 >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2024致良知教约读后感范文大全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相关栏目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热门栏目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推荐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

(共 8433 篇)

  • 1、 《塘约道路》读后感:塘约的文化公民权

    塘约的文化公民权

    ——《塘约道路》读后感

    云霆

    《塘约道路》是福建作家王宏甲2016年出版的报告文学作品。此书记录了三年来福建省安顺市塘约村从2014年到2016年发生的剧烈变革。变革的核心是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这场变革是当今中国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塘约的改革中,文化公民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也是笔者今天讨论的核心。

    一、公民权与文化公民权

    关于公民权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共识,但是大体来讲,人们一般认为公民权涉及的一个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成员的身份和归属问题,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权利与义务。

    至于对现代公民权所包含的具体权利的讨论,可以追溯到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马歇尔认为现代公民权分为三个不同层面:民事、政治和社会(marshall,1998)。

    毫无疑问,以上三者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笔者要讨论的是被马歇尔所忽视的第四种公民权利——文化公民权。

    从某种角度说,文化公民权的存在,意味着公民不是被动的权利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能动者。在一个文化日益多元的全球化世界中,文化公民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文化赋权(em-powerment)的过程。(黄典林,2017)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共同体的成员不仅获得参与建构民族文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自由地、民主地、有效地创造流动的、可转化、可颠覆的不同文化和成员身份形式(turner,2001)。

    二、塘约的文化赋权

    塘约的文化赋权,首先体现在“吃喝风”的扭转。2015年之前,塘约村的“吃喝风”严重到骇人听闻的程度:

    名目上:“乡村办酒五花八门,满月酒、周岁酒、剃毛头酒、生日酒、升学酒、订婚酒、结婚酒、上寿酒、出殡酒、迁坟立碑酒、甚至母猪下崽酒,赌博输了还要办一个‘落难消灾酒’……”

    规格上:“一办几十上百桌,鸡鸭鱼肉,烟酒饮料俱全。”“最少二百,内亲礼金要一千。”“死一个人,整个寨子的人都去吃,最少百余人,中等三百多人,多得五六百人;最少吃五天,最长吃九天。”

    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吃喝风,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贷款吃酒。”“卖猪卖牛借钱甚至贷款办酒”“县内打工的,不管你干什么都要请假回来。一请一周,要请人去代班,你150元一天的工资,请人去替要花250到3000元,不然你回去就没那个岗位了。能不来赴宴吗?不能。最不能不来的就是丧宴。不来,你会被看

  • 2、 塘约道路读后感

    塘约道路读后感(一)

    说说左二牛

    手捧《塘约道路》,心底莫名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情愫,洁白素雅的装帧风格,不落俗,不耀眼,像一朵静默在池塘里的莲花,正如周墩颐《爱莲说》中所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一杯清茶,凭栏而坐,细细品读,从伊始对塘约的陌生到渐渐清晰,甚至最后,你会被书中塘约这个充满洪荒之力茁壮崛起的农村深深吸引。塘约道路,充分展现了一条破茧成蝶的蝶变之路,一条破斧沉舟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条依靠内生动力的崛起之路。

    2014年,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洪水淹没了村庄,冲毁了田地,让本已不富裕的塘约村民变得一贫如洗。”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塘约只有扬起气吞山河之力斧,才能走出困境,脱离贫穷,走向康庄之路。而人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塘约村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成立合作社,建立生产队,通过不断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让塘约这个拥有三千多人口,劳动力却不足的“空壳村”逐步走向依靠“内生动力”的致富之路。

    通篇文字没有诘屈聱牙生涩之感,如同缓缓溪流,将塘约的各色人物展现其中。质朴的语言,平白的直叙,正如塘约发展道路史中涌现出勤劳朴素的广大农民的形象。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人称左二牛。他的奋斗史不仅是个人历经磨难的成长史,更折射出党员带领群众致力发展的奋斗史。他的精神不仅是塘约道路上最核心力量的集合体,更体现了塘约村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果断,不做井底之蛙,拥有走出去海阔天空的闯荡精神。“二牛有种干什么非干成不可的劲儿”,正因如此,打工回村的那段日子,他种过药材、养过猪、养过牛,在一次又一次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失败的熔炉里一次又一次的煅烧历练,明白了做事光有闯劲还不行,得有资金,有新技术,懂市场供求关系。正因他走得出去,回村后打开了塘约村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步步摸索与探索中打开创业局面。

    他有魄力,不拖泥带水,有着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精神。二牛算得上是“村选干部”最公认的优质人选,“村干部就像一栋房子要有几根柱子,没几根靠得住的柱子,一个村庄撑不起来。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父亲左俊榆作为老一代村支书,将梦想和期待传递给儿子,字字珠玑的肺腑之言彻底激发起二牛深藏在血液骨髓里的实干精神,左二牛把养的牛全卖了,怀揣着为民

  • 3、 约书亚影评

    约书亚影评

    故事切入点很平常,不过是当年麦考利?卡尔金的《危险小天使》的炒冷饭之作而已。一开始就缺少了悬疑色彩,约书亚阴暗的眼神,落寞的神色,明显是个邪恶终极boss的最佳人选,完全没有达科塔?范宁在《捉迷藏》中那种剧情辗转,结局大反转的情况。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跟随着镜头看约书亚这个邪恶正太如何一步步实施他的计划而已。

    不过即使如此,但是在乔治?拉提夫的镜头下,有意识的留白,台词间的暗示,维拉?法梅加的极度崩溃与疯狂,还有雅各布?科冈精湛到位的眼神,确实为该片加分不少。

    每个孩子都是天真并邪恶着的,他们天真,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永远都是一张白纸,需要旁人指点自己加以涂抹;他们邪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永远都是一张白纸,如果他们做错任何事,在他们看来,有的时候往往是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世俗逻辑偏见的。

    有人说,约书亚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唤起父母对他的重视,念得他的存在,可以给他一份让他倍感温暖的爱。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音乐会上捣乱,把小动物做成木乃伊,假意对妹妹亲热,接受基督教。

    然而看到后来,才发觉并非如此。如若只是想唤起父母对自己的爱,何须在母亲的药物中做手脚,让精神衰弱的母亲疾病加重;何须残忍到眼睁睁制造灾难让祖母掉下台阶意外身亡;何须骗过心理医生让其误以为父亲对自己有虐待嫌疑?

    一查约书亚这个名字,乃是《圣经》中的人物。他是摩西的助手,摩西死后,他成为以色列人的首领,将百姓带入迦南圣地。

    他是解构者,是重建者,是打破原有秩序,重新建造维护新秩序的人。

    因此,对照片中约书亚的行为,才有了可以说得通的解释。

    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的母亲,土鳖可笑的父亲,宗教信仰偏执症的祖母,这些人,在约书亚的眼中,都不是好家长。他学习爱他们,他们却辜负了他。

    有着家族精神病史却极力在外人面前隐瞒的母亲,对他的关爱未见得有多深,故而自然不是约书亚所期待的家长形象;对宗教有着狂热追求的祖母,在约书亚看来,也不过是个不称职的家长。剩下一个父亲,约书亚本来还对他抱有幻想,如伪装柔弱卖萌同父亲同眠。然而,到后来却发现,不过是一场错误的期望而已。

    有人说约书亚只是为了同妹妹争宠罢了,然而随着剧情的进行,看来他对自己这个尚是一张白纸的妹妹并无多少怨恨之意,相反,他对她,更多的,是一种无容置疑的爱。

    正因为爱,所以他愿意打破家中现有的秩序,重建他心中的理想家庭。他做出危害摇篮里妹妹的假象,只是

  • 4、 读后感约400字2020

    读后感约400字2020(一)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描写了鲁宾逊的坚强毅力和他流落荒岛的过程。

    鲁宾逊是一个乐观、勤劳、坚强的人。如果我们流落荒岛,我们可能会想:我真是太不幸了,可是鲁宾逊想:我真是太幸运了,现在我拥有了一整个岛。我可以让它变成我的王国。

    在船上的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也许我们会想:这些食物最终会吃完的,我将会而死的,还是不用浪费时间内去寻找食物了。可是鲁宾逊却想到:我可以用这些食物当种子,种地、打猎,那样我就会拥有更多的食物,我真是太幸运了

    在他孤单一人的时候,也许我们可能会想:又没有人来救我,我将会在这个广岛上死去。可是鲁宾逊却从不悲观:他坚信一定会有过往的商船,那时候他就能获救了。

    正是凭着这些积极的心态,鲁宾逊在荒岛上开垦田地、种植庄稼、打猎、饲养牲畜、养宠物,在荒岛上渡过了28年,终于,他得到了一位船长的帮助。回到了英国。

    看完这本书,我反思自己:有时候一遇到困难我就想退缩,就会找各种理由逃避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鲁宾逊的乐观、坚强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自信的男孩。

    读后感约400字2020(二)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愚公移山》这则成语故事,心中受益匪浅。

    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愚公的人,在他的家门口前有一座大山,大山挡位了他们一家的路,早出晚归总要在那座山上爬来爬去。于是愚公决定把山移走,这个想法经过全家人的一致赞同,后来,他们开始挖山,世世代代的挖,终于有一天,山被他们移走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只要有恒心、毅力和决心,无论多困难的事都可以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有恒心、毅力和决心。要有勇气去面对每一件事情。不可以逃避,用决心去推倒那座使你困惑的大山吧!

    记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第二十九回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深受感动,成为辅佐他的军事,取得许多战役的胜利。刘备若没有坚持就不会感动诸葛先生。

    还有运动员们,他们每一次比赛不一定都会取得好的成绩,但他们没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放弃,他们虽然很难过,但他们坚持,坚持终于会有成功的一天。

    恒心、毅力和决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只要有恒心、毅力和决心就战胜不了的困难。

    读后感约400字2020(三)

    学了《孔乙己》这篇文章后,不难看出孔乙己是个深受封建科举教育毒害的人。从中我总结了一个感

  • 5、 约400字2020的读后感

    约400字2020的读后感(一)

    妈妈买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给我,我对这本书十分好奇,所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在二战期间,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里快乐上学的故事小豆豆因为调皮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但就因为这个,小豆豆辛运地来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巴学园。在巴学园里,他结实了许多新朋友:泰明、小林先生、阿泰;在巴学园里,他学会了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在巴学园里,她由一个怪怪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让人接受的乖小孩。

    读完这本书后,我合上书,仔细回想一下书中的故事,我有感而发:

    既然在二战期间的小豆豆都能这么快乐、开心地过好每一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小豆豆一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够自信。

    如果我问你:你会把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吗?你可能会说:我觉得我现在好像还不够优秀。

    如果是这样,那我告诉你,从现在起,你就把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因为,你只有将自己当成一只白天鹅,才能以此作为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样,你就会像小豆豆一样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的找到自信,你也会高昂的抬起头。

    生活中充满了烦恼,但也有很多快乐。人总要学会快乐地面对生活的,不管生活给予你什么,你都要接受,而且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很多事虽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坏。

    约400字2020的读后感(二)

    在读过《鲁宾逊漂流记》之后我对此深有感受,与大家交流交流。

    《鲁宾逊漂流记》主要讲了英国青年鲁宾逊不安于中产阶级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经商的故事。因遇海盗被摩尔人掳住,做了几年奴隶后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为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在去非洲贩卖黑奴途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座无人荒岛。小说主要写他在岛上28年的生活。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终于战胜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在第十七年救了一个土着,经训练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后又获得新的居民,成为该岛的统治者。最后乘英国商船回国的故事。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作文400字2020表现了鲁宾逊的坚强,不怕困难。在面临生存危机时他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种植粮食,养殖动物。还驯服了野人星期五。他面对困难是何等的无畏。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何等的渺小,而鲁宾逊面对生存的考验都勇敢的战胜了它,我们还怕什么吗?

    让我们在

  • 6、 《塘约道路》党员读后感

    导语:《塘约道路》指引中国农村前进方向,塘约道路是有远见的当地领导干部率民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走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道路并迸发勃勃生机的当代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塘约道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塘约道路读后感范文【1】

    《塘约道路》指引中国农村前进方向,塘约道路是有远见的当地领导干部率民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走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道路并迸发勃勃生机的当代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传承实践的模范示范村。 塘约实践的深远意义,不仅可复制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和世代居住的村民富了米袋子,也暖了心窝子,生活有了盼头,发自内心的欢乐重新荡漾在偏远乡村男女老少或爽朗或银铃般的笑声里。 这是久违的感动,这是中国百姓的福音。塘约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想尽千方百计为人民服务的新农村建设崭新实践。 祝贺宏甲老师又一黄钟大吕之作问世。

    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2014年,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 7、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一)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说来很惭愧,再读《明朝那些事儿》以前,我对王阳明一点也不了解。历史课本基本没怎么提过这个名字,可能主流的高考方向是唯物论吧,心学基本没有认真去了解过。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 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 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 常有。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其实我们都知 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 容这类人的心态。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 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 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 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 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致良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我们追求让自己开心舒服,但是这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在法律道德的基础上。其实就我

  • 8、 读致良知有感范文300字

    致良知,就是致自己的良知。我们不能拿着致良知这把尺子去度量别人、去要求别人,这样就把致良知用偏了。前段时间接触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也就是说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将这句话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来时刻提醒自己,抱怨一天天的减少,生活一天天地变得愉悦、轻松,对人、对事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自己品德的提升,将心中的美德一点点发掘出来、显现出来。由此学习致良知就是致幸福,致自己的幸福的同时让周围的人也感觉轻松了。感觉自己的生活环境都在因为致自己的良知在一点点的改变。

    不抱怨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好。虽然自己没有去抱怨什么,但是在与人交谈聊天时,对于别人的抱怨还无能为力,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我拥有的美德还不足够去唤醒他人,这是我要努力去提高的最重要的一块。

  • 9、 读《致良知》有感范文300字

    学习圣贤之术,学习致良知,为更好的工作及生活。

    《寄闻人邦英、邦正》里最喜欢此段: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大致意思是说古人会说:「不怕妨碍了自己的功业,只怕被夺去了自己志向」。所谓「夺志」,是已经有志向才会被夺取,倘若还没可以或值得被夺取的志向,那么就应该早点去深思、反省为何会没有立志。

    生活日复一日,平淡如水,梦想的影子是否已销声匿迹,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一步一步向理想迈步时,内心也会泛起涟漪;人一旦有了信念做支撑,无论做什么都是动力十足,因为有目标在前方,所以不敢懈怠,便会风雨兼程。

    我们工作更是如此,各项业务指标是工作压力更是动力,目标一旦形成,就应毫不动摇,全力以赴达成。

  • 10、 读《致良知》学习感悟有感范文

    通过学习致良知,深有感触,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不仅教给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理,更对我们的成长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我对致良知的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做正确的人,寻找人生的意义,知行合一!

    人不立志则无目标;人不勤奋则一事无成;人不懂得改过则没有进步;人不互相帮助进步,大家就没有好发展。我们在远通这个大家庭下,又按工作细分成一个个团队,工作中不论是内部的同事配合,还是外部的客户接洽,关键是心的融合,如果心不动,就不会有碰撞;没有碰撞,就不会有火花,就谈不上有智慧,更不会迸发出能量。要做到真正的融合,心动是一切的前提,尤为重要的是要致良知,要知行合一!

    作为公司的一员,如何致良知,即如何知行合一呢?个人认为,能够勤恳认真负责地做好手中的活就是知行合一!能够帮助同事、帮助客户、忠于职守,就是知行合一!干好个人的本职工作,做好当下的事情,努力地完善自己,真心的帮助客户同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的干事情就是知行合一。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3-14

  • 2019-10-29

  • 2021-07-15

  • 2022-01-06

  • 2019-11-06

  • 2022-01-06

  • 2019-10-12

  • 2019-09-19

  • 2023-03-22

  • 2022-12-24

  • 2019-10-29

  • 2023-06-15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5

  • 2021-08-2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8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
致良知教约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致良知教约读后感,致良知教约读后感大全,致良知教约读后感2024,更多致良知教约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