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 > 地图 >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2024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范文大全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相关栏目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热门栏目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推荐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

(共 5539 篇)

  • 1、 读张爱玲小说读后感七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读张爱玲小说读后感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读张爱玲小说读后感【篇一】

    昨天终于把小说看完了,感到很心酸有激动和憎恨与同情。〈半生缘〉着力表现的是张爱玲最为的男女情感纠葛。小说从男主角沈世钧的立场回忆与顾曼桢的悲欢离合为轴心,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在乱世暌隔中阴差阳错。世钧的善良和软弱,曼桢的痴情和不幸,祝鸿才的无耻,在小说中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又有情也无情!

    《半生缘》又名《十八春》,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

    小说一九五一年结稿时名《十八春》,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在我看来《半生缘》是承继了张纸小说题目一贯的风格枣缤纷绮丽的古典风,但《十八春》却似乎更适合于这篇小说,十八春,无数个春天呵!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带着一丝丝时光不再的怅惆,就像这个漫长的故事。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

  • 2、 张爱玲小说集读后感:明明如月

    对于张爱玲,她的故事一直被大众所关注,据说她写的书来源是真实现实生活所存在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张爱玲小说集读后感:明明如月,让我们走进她的书中,追寻她的足迹。

    月明安宁,是前时的月,模样还是现在的或弯或圆、或整或缺。光是不同的了,一样的白色调却是不一样的温润和清冷了,时间流转,光越来越的惨淡,温度也是越发的凉了。夜里行云流走,风也吹着,会儿的,蒙上了月了。白圆圆的盘月像是被虫蛀了似的,清色白里的月是多了好多的小黑斑点。月色总是与凄凉清冷同在的,纵然很是美艳,也是从未的改变,从古至今。

    他们的一生是结束了,从他们走的那刻就已经全然的过去了,他们的故事却是还没有终结的。三十年前的月光只有三十年前的人才会记得,三十年后的月亮却还是三十年前的月亮,只是不知道的是它的惨白和清冷是否也如同过去一样。其实,不管是有关于的多少个三十年还是多少个十年,过去了的与现在的,它总还是有着些是一样的吧。一样的白苍苍的清冷的光还是从一开始就照在了现在。每个故事都是有其原型的,一切的文艺都是传记性的文艺,文学的事即是把事实加以艺术化,故事什么的都是真实的存在,心境怎么的,就全都是作者自己的了。

    张爱玲是个写月亮的高手,月亮在她的手里,在她的笔下,是最最清冷的,幽寂鬼魅般的去洒下雾朦朦样的惨白光,像是下着一场白色冷雨剑似的感觉。《金锁记》的开头便是一个月亮的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球,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偷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而这样的一个关于陈旧而圆白月亮的故事便是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背景来源了。

    张爱玲曾经在旧金山接受水晶先生的访问时就曾说过,她的《传奇》都是各有其本的,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真实现实生活所存在的。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顶峰的代表,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称其为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里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有着几分姿色,风流而又泼辣的麻油商的女儿。她是个极端的拜金拜利主义者,心性极其放纵,她是敢公然与人调情而不顾周围人的眼色的,为了能跨入豪门享受荣华,竟然不惜屈身嫁给姜家一个风瘫残疾的二少爷。从带着一颗向着黄金的心性走进姜家时,她的一生便

  • 3、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半世情缘浮生梦

    张爱玲的小说中透露着一股悲情,让每个人读时不经感叹人生的曲折与困难,你读过她的那些小说,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张爱玲小说读后感:半世情缘浮生梦。

    幽蓝色的月光悄无声息的散落在楼板上,暗处隐约传来低喘起伏的咳嗽声,衬着韶华女孩苍白病态的脸,眼眸中尽是对父亲、对这个家的失落。

    床上重病的女子是谁?她又为什么会被父亲监禁在房里呢?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一触即发,居于上海的女孩张爱玲为远离喧闹,离家到母亲处居住两周,回家后遭到继母痛打,父亲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将其监禁半年之久,期间她患上严重痢疾,几乎丧命,父亲却视而不见,满怀期待的女孩终是背负着重病在昏暗湿沉的房间里度过了她的十七岁生日。

    1938年初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爱玲从女佣口中得知巡逻换班的时间,借着夜色的掩护,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匆匆中独弃了一席黑色背影。

    一名待字闺中,依父族而生的女孩,又缘何会有如此新潮的思想和惊人的举止?

    追本溯源,这需要从张爱玲显赫的家庭背景讲起。

    1920年9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仿西式贵族楼房内,一名婴童在父母的期盼中呱呱坠地,大喜之余,父亲为其取名张瑛,这名女婴便是后来闻名上海,被称为现代作家中与影视结缘最深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出身于名门世家的她,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外祖父黄宗炎曾出任广西盐道,家族中处处显露着书香门第的文化底蕴,而她也如菟丝子般向着知识的标杆紧紧缠绕,孜孜不倦的汲取着中国文化的乳汁。

    然而,童年短暂的幸福生活很快被父母无止息的争吵所取代。

    从父亲张志沂这一代家道开始中落,作为遗少的他根深蒂固的保留着清朝传统作派,而母亲黄素琼受五四新潮影响,思想开放,二人因意识形态不同致使家中经常炮火连天。

    1924年,张志沂妹妹张茂渊出国留学,母亲黄素琼抓住机会,以小姑子需监护陪同之由一走了之,这时张爱玲年仅四岁。

    两年后,父亲将张爱玲送入私塾,并亲自辅导古诗书,她求知若渴,八岁时父亲书柜里的书已被看完,因她聪颖敏慧,小小年龄便被人赞为天才儿童,这也是她人生中极少值得回忆的与父亲相依为伴的年岁。

    1930年,经过西化熏陶的母亲回国,团圆后的甜蜜还未淡去,父母便再次为张爱玲姐弟应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发生争执,父亲因锁事困扰而迷茫,以此堕落,开始吸食鸦片,不到十岁,父母离婚,

  • 4、 等风来影评

    等风来影评(一)

    在浩若星辰的影片里,《等风来》算不得佳作。我判断电影好坏的标准肤浅又简单,看得时候不会困就是好电影,会困就不是。很遗憾的是,看《等风来》的时候我困了。但它也给我很好的启示,会让我在静心的时候,想一想,忙碌、焦躁、瞎折腾的生活,是不是该停下来等一等呢

    关于剧情。伪名媛程天爽(倪妮)和富二代王灿(井柏然)在尼泊尔相遇,各自拧巴地活着,彼此看不顺眼,甚至拳脚相向(倪妮这段儿帅爆了)。在经历了一些非正常事件之后,觉得其实对方还不错。期间,富二代慷慨解囊相助,并且慷慨地赠送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别折腾,没什么用。最重要的是,在一次滑翔中,俩人领悟到了一个真理:要想飞起来,得先学会静静等待,等风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有,尼泊尔真的不好玩。

    关于矫情。程天爽月入两千,却要写出每天过着月入两千万的生活。在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每天接触着真的假的名媛,真的假的顶级餐厅和会所,晚礼服高跟鞋,流利的外语,优雅的微笑。当一切结束,陪伴的也只有地铁、方便面和筒子楼,一脸的疲惫,活得真叫个拧巴。人们说,社交之所以累,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在社交中要展现出自己并不具备的品质。因为怕被嘲笑,怕输不起,怕比不过,其实,我们可曾想过,那些花花绿绿的社交网站,那些西装革履觥筹交错的各种聚会,那些有的没的的各种所谓会议,那些个笑着的跳着的幸福着的每一个别人,哪有那么多的幸福和快乐?幸福的人都忙着幸福呢,谁还有时间晒幸福呢?所以,关于矫情拧巴的人和事,我只想说,祝你幸福!导演宁浩曾说,他喜欢酣畅淋漓,不喜欢堵在那里,我也是,本来活着就很堵呢,所以,笑要痛快,哭也要痛快!

    关于等待。很喜欢白岩松的一段话,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于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电影的主题很简单,就一个,想要飞,就要学会静静等待。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移动媒体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信息飞速传播,我们急着掌握一切,知道一切,拥有一切,赶上一切,可是,这是多么美丽的扯!还不只如此,人们急着上小学,急着考大学,急着找工作,急着找对象,急着生孩子,急着买房子车子,急着升职,急着攒钱,急着养老,一辈子就好像在急着死。现在好了,不光急着死,也急着生,不然二胎就出不来了,这世界

  • 5、 等风的人读后感
    等风的人读后感 看到两个主角儿终于在一起了,我舒心地合上这本书,可以踏实吃饭了。 我节目里都说过,自己基本不看,看了也鄙视的是像nicholassparks写的那类畅销爱情小说。水水的,水水的,还是染了粉色颜料的水水的。哪怕掺合一点历史背景,把爱情揉进二战里,大饥荒时代,文革期间,我都会更感兴趣一些。纯言情的翻两页就不爱看了。 这本《等风的人》就是一本爱情故事,除了大海蓝天也没有别的大背景。但我却很投入的把它看完了。是因为这是日本现代作品?我喜欢看日本作品,感觉就像免费去日本旅行。是因为故事是在海边?心情可以似海般辽阔,可以免费体会到住在临海别墅那涛声拍岸,润风拂面的感觉。也许吧,但不是最主要的。 更也许是因为我喜欢这里面的角色吧。特别是女主角,善良热情,无私奉献,自卑却又那么乐观。这世界上仿佛没有勤劳真诚的她治愈不了的身心破碎男,只要这个男的愿意。愿意接受她只是初中毕业,没有俊俏的脸蛋和身材,双手粗糙又不会打扮,三十九岁无依无靠。而且她只是治愈从不奢望。 爱情故事嘛哪个又不是大俗套呢?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成百上千年讲,讲了千千万万个版本,都是两个人好了,怎么着又不好了,然后是死是活反正心又在一起了。 这本书和很多其它爱情故事一样,一开场就知道结局会是怎样,但它一直让我觉得我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说大点,跟人生一样。我们都知道开场和结局,过程自己看着满意就行。 都是三十九岁却有着不同社会地位的一男一女在一个夏天相遇在海边。其它季节他们身处他乡,但这个夏天,他们心中的家都在这个小城,一个是临海别墅,一个是间破旧小屋。男人家庭和工作都面临危机,恨不得一头栽进大海永远无需面对任何压力。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却被一个穿了ilove金枪鱼t恤的圆脸女人给救上了岸。两个内心满是伤疤的人就这样在绝望面前相遇了。 这个男人有学问有教养有品味,但他没有了力量和生气。这个女人有力气有爱心有欢乐,但她失去了丈夫和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她不懂音乐,却要从音乐中感受曾经热爱钢琴的儿子,他有一整面墙的cd可以用来教她音乐。单独来看,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有着自己优缺点的齿轮,毫不相干。当他们相遇了,慢慢发现,齿轮稍一滚动,两个人就一点点吻合了。哎呀,吻合的感觉真好啊! 虽然这是个典型的爱情故事,但角色鲜活了,个性明显了,
  • 6、 《等风来》读后感

    《等风来》读后感

    鲍鲸鲸,90后的年轻女作家,创造书目有《失恋33天》,《游记,或是指南》和《等风来》等作品。

    当你埋头苦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所带来的结果呢?倘若没有,那一直到你干完活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是白干一场。就像《等风来》的女主人公程羽蒙一开始为了去北京把八个版本的《山海经》都背下来,做了详细的资料,可是,却去了尼泊尔,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看《等风来》的女主人公程羽蒙去尼泊尔旅游团中,让我体验最深刻的一句话,还是王灿送给程羽蒙的话:别瞎折腾,没什么用!是的,这句话值得我去细细品味。我们有时候要学着别瞎折腾,没什么用!给自己放松,不要困在城市中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节奏。慢慢的等风来,做一次最真正的自己!

    《等风来》里面的人物很形象,想飞却飞不高的程羽蒙,又爱打抱不平,又爱说些极其讽刺的话的王灿,老实人的拉辛,不分青红皂白的那姐,罗里吧嗦的大姐团。似乎在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等风来》,是一篇很好的小说,看完以后,你稍微回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很多的道理。如果你想飞起来,光有勇气勇往直前是不够的。我得停下来,闭上双眼,把自己的身体融入风中。什么都不要想,把自己清空。精疲力尽时,一定要告诉自己等等,先等风来。

  • 7、 《等不到的天亮等时光》读后感:那些年我们的青春与时光

    《等不到的天亮等时光》读后感:那些年我们的青春与时光

    都说命运无常,人生何其短暂,多的是每天发生的意外,少的是能够相守的时光。

    --题记

    最初,他们都只是孩子。小小的常晓春总很繁忙,要忍受喝醉后的妈妈的毒打。还一直傻等着爸爸回来,她爸爸在她七岁生日那天和别的女人走了。

    正如常晓春想的那样:学校里那写耀眼的同学,就是她每天经过的商店橱窗里挂的风铃。偶尔听见几声响,但从不驻足观望。

    直到,六年级的某一天,她撞上了时光,时光帮她赶走了欺负她的男生。由此,拉开了友谊的序幕。一起吃遍小吃街,一起玩卡通印章。常晓春和时光的心中不知何时抽发了爱的萌芽,那么脆弱,那么动人心弦。

    也许你会说,他们那是早恋,可是当你明白那只是纯洁的最初的憧憬时,你有的只是静静地隔岸观花。可是命运终究坎坷,经历了太多变故,他们终于用冷漠包裹了最初的心。初中,时光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带着对常晓春的恨与爱。而常晓春一个人在原地流泪,她没有开口留他,她知道他恨她,可她不知道他更爱她。当初我看到这里,眼睛湿润了许多次,无疑,他们此时的爱情不被任何人祝福,包括他们自己。

    命运这东西,总是让世事无常。时光和常晓春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开学典礼上时光是新生代表。此时的时光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时光,一次意外让他成了色盲,他变得孤僻,极端。医生说他有心理疾病,他嗤之以鼻。

    因为都曾受过伤,他们变得小心翼翼,明明都互相喜欢却又总是恶语相向。那个夜晚,常晓春终于向时光表白,她说她知道他不想和她有任何关系,她只是怕自己不说出出来会后悔。。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微微叹了口气,很多事情要是不做,一定不会甘心。我甚至都能想象常晓春说那些话时的表情:倔强、激动、不顾一切。说完后就转身离去,没等时光回答,她在害怕。

    她在高中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张佳来。比起常晓春,张佳来是一个温顺且拥有幸福家庭的女孩。如果说常晓春和时光的爱情是飞蛾与火,注定两败俱伤。那么张佳来和秋添的爱情就像白云与蓝天,泛着淡淡的温暖。

    还记得那和元旦晚会,常晓春被刘萌萌关进地下仓库,要不是时光及时救了她,或许她已经死在了那个仓库。尽管如此,他还是生病了,原本要上台唱歌的她,却只能在台下当观众。时光暗暗为常晓春报了仇,弄坏了刘萌萌的服装,让她不能代替常晓春上台。事后刘萌萌告诉常晓春,时光有病,他为了知道常晓春被关在哪里,差点掐死她。常晓春笑笑,不以为然。元旦晚会结束,常晓春跟着时

  • 8、 《等的滋味》读后感800字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世间万物需要等待,包括人,“三分教诲,七分等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等待!

    我看的这篇《等的滋味》,大致讲述了等的事情有多种多样,等的滋味也各不相同。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阐述了等待时焦急、幸福、忐忑等几种不同的滋味。这几种等待的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也确实尝过不少。很多人喜欢等待好事,因为有好的结果即使等,也是快乐的,之所以会觉得迫不及待,是因为等的时候包含了希望,希望快点发生,因此,在等待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也逐步累积,最后的喜悦往往是原来的几倍。等好事固然值得高兴,可是生活中不可能只等好事,如果遇到未卜或者不如意的情况怎么办呢?

    像等待考试结果,我就很不喜欢,尤其是很重要的考试。每次考完时,总是先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又不免担忧起来。等待考试结果是很需要耐心的,然而这又是必须的。等的时候,各种情绪就涌了上来。想到如果考的好,就可以有奖励,嘴角就浮上一抹微笑,就想让结果快点出来。但是如果考的差,就免不了失望难过,就又掺杂了一份害怕,就想结果不要出来。期望中夹杂着忧虑,焦急中夹杂着畏惧,吃不下睡不好,这种忐忑不安的情绪会一直持续到结果公布。

    像有次我犯了错——把电话机弄坏了,我的心啊,顿时跌入了深渊。完了,这电话机刚换没多久,就草草结束了它的一生。妈妈肯定又要火冒三丈了,说不定还要打我一顿。等着挨骂吧。又是等。看着秒针滴滴嗒嗒地走过一圈又一圈,越来越逼近妈妈下班的时间,我的心开始咚咚地打鼓,我也不知不觉冒冷汗,自责、后悔立刻充斥着我的心。我只好试着做点补救措施,希望能将功抵过。

    无论等待什么事,等待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可是,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等待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必须经历等待这一过程,这是无法改变的。等待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等待的或喜或悲,酸甜苦辣,哪能造就丰富多彩的生活呢?

  • 9、 《等风来》读后感2000字

    《等风来》读后感2000字:

    鲍鲸鲸所著的《等风来》是我上大学读的第一本书,也是在室友的强烈推荐下接触的。封面以忧郁的蓝色为主调,刻印着:“筋疫力尽时,才想起告诉自己:等等,先等风来,”它给我的第一印家就是文艺,煲鸡汤。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但我还是决定看下去,在那之后,我觉得这个决定太正确了,

    这本书的确文艺,却是接地气的文艺,它不煲鸡汤,而是用幽默,诙谐却又发人深省的语言讲述现实,讲述生活,讲述许多人。写心得体悟时,我重温了一遍,没有什么洋细的构思,边看边写,看到感触颇深的地方时,就下笔,也算是走心了。书的开篇就吸引了我,这个世界的穷邻居”主人公程羽蒙参加同学聚会,对于昔日同窗的互相寒暄、嘚瑟显摆,像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致辞一般将自己挣的东西用最低凋谈定的方式摊在桌面上。她看不上却也逃不过、她只是一个杂志社的美食编辑,没有会来事的爹,没有著名的妈,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海归经历,不卖身不卖肾,小心翼翼的活着。连同事结婚的红包还要放两张假币的人,为了一次同学聚会,用去自己一个月的稿费外加下个月的水电费,找高级餐厅租一辆一小时500元的别克,她抗拒着却又妥协着,这上让我想到有的人用做慈善去证明自己灵魂的伟大,有的可以抄经书来证明自己精神的超然,但我觉得,有的人只想用别人羡慕的眼光来证明自己活得不错,尽管这种行为肤浅可笑,不踏实,但每个人都有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程羽蒙费尽心力演成一个多装酷的人只是为了一份认可,找到自己的位置。尽管她只是别人眼里的穷邻居。就像她在书中的内心独白:幸福是什么?对程羽蒙来说,不是那些忠于内心、随遇而安的鬼扯。人活的幸福不幸福,完全取决于她的邻居过得怎么样。邻居每天粗茶淡饭她吃泡面加根火腿肠,都会开心一点。邻居每天炖肘子煎带鱼,那这碗泡面就完全值得含泪下咽,这个邻居不一定要住在隔壁,他们在生活的各处出现,她在一家时尚杂志做没有三险一金的美食专栏作者,每天告诉无知读者上流社会的日子怎么过。她住的房子是租的,写的字一个赚一块钱,不写就没有经济来源,这个世界的穷邻居,程羽蒙,是提供给别人幸福感的那个家伙。

    看了一部分时,程羽蒙是一个个性鲜明,现实,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尽管浑身泥泞,但仍心有不甘,带着微笑告诉周围的人:我过的很好,很幸福,但是在一趟泥泊尔采风之行后,我看到了一个不同的程羽蒙,那是程天爽,是一个御下了伪装,不用努力假装坚强的人,公派出国美

  • 10、 天堂可以等读后感

    天堂可以等读后感一:天堂可以等读后感

    超越生死的恋情一直是一爱一情故事中最为凄美感人的一类,上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经典影片《人鬼情未了》风一靡一全球、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用超自然的手法展现了一段生离死别的一爱一情故事,并从中探寻一陰一一陽一相隔的神秘世界,在人们内心深处掀起巨大一波澜;同时故事内容集一浪一漫一爱一情与冒险冲突于一体,再现了生死不渝的纯一爱一境界,又感人至深。二十年后,美国作家凯莉 泰勒的新作《天堂可以等》可以说是与《人鬼情未了》同工的异曲,纸上的一爱一情电一影。

    生活对于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准新一娘一露西是不公平的,尽管她担心自己的身一体而显得过于敏一感、尽管她婚前焦虑而忽略了一爱一人,尽管她因为婚礼细节与一爱一人不断争吵,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罪名”,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做了。露西的生命结束了,故事也开始了,按照生死恋故事“人不在一精一神还在”的规则,露西开始了自我救赎与一爱一的继续,当然是以一个完成任务的幽灵重返人间,期限只有二十一天。

    没有明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残酷的事情,书中作者将那种无助和悲伤的情绪描写得淋一漓尽致,让每一位读者都无不为之动容。在故事中当神告诉露西真相的时候,露西出离愤怒了:“这真不公平……上帝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我在即将获得幸福的一刻离开人世。这世道真是不公!并非我贪恋人生,我只想与我一爱一的男人金婚,过着还算体面的职业生活,或许有一天会生几个小孩子而已,难道我的要求很过分吗?”如果人死后这种超现实的状态真正存在,我想谁都会如露西般歇斯底里,因为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要求的过多、也没有人会觉得已经把事情都做完。

    实在不愿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在那个时刻,相对于巨大的死之恐惧,更可怕的恐怕是另一种心情——悔与愧,也就是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想弥补想改正,没时间了。人的生命只要一次,尽管我们都清楚谁都有离去的那天,但谁也不希望头戴光环的神灵残酷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然而,自然灾害、疾并意外随时会让生命划上休止符……所以换个角度看,生活正是用这种不公平,让我们去一爱一、去珍惜、去善待每一天和每一个人,对没有明天的恐惧让我们更投入的过好今天,拥有一个美好的当下,倘若带着自责和遗憾上天堂,人在天堂,心在地狱。

    天堂可以等,其实等的就是对心中的挚一爱一不再有遗憾。露西让天堂等了她二十一天,这是成为“幽灵申请人”后被允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2-11-23

  • 2019-09-22

  • 2019-11-16

  • 2022-09-21

  • 2019-11-16

  • 2022-12-12

  • 2019-10-2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
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大全,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2024,更多张爱玲小说等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