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张爱玲读书笔记 > 地图 > 张爱玲读书笔记,2024张爱玲读书笔记
张爱玲读书笔记

(共 9961 篇)

  • 1、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文)

    说起张爱玲,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她的文学,其次便是与胡兰成的一段婚姻。我是喜欢张爱玲文字的人。她的小说中把人性的弱点、黑暗硬生生的刻画出来了。但是每次读她的小说,读着读着,最后只剩下了悲凉。她笔下的众多人物,不是典型的才子佳人,不是盖世英雄,也不是革命热血青年,他们是生活在现实中,是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也可能包含我们自己。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www.dhb100.com

    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让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子写出如此犀利洞察人性的小说?《倾城之恋》,一座城市的倾覆,成就了一对爱情,很美好的爱情。但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知道,这篇小说根本表达的不是这样的。一个落寞贵族的小姐想要找到一个长期饭票,而男人却不想结婚,两个各取所需的男女在情感上的互相较量,从他们的较量中,我们可以洞悉作者笔下每一个人物的灵魂以及面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困难。谁也没有办法指责他们,当时的社会如此,混乱不堪。好在结局是好的,对他们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感情,在世人看来,很匪夷所思。张爱玲一个出身贵族的世家小姐,为何会爱上风流成性的胡兰成呢?读张爱玲传记的时候,张爱玲第一送给他胡兰成自己的照片时候,照片背后写到:“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可她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了解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是那样高傲的一个女人,在爱情面前也变成了一个普通女人,低眉顺眼,底到了尘埃里。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胡兰成是非常会讨女孩子欢心的。

    两人的结合在当时应该也是令人震惊的,毕竟当时张爱玲是文坛新秀,前途一片光明,而胡兰成就毕竟尴尬了。文人一向有着自己的铮铮铁骨,自己的傲气,面对大才女选择了一个汉奸,自然震惊了。其实张爱玲是那种缺爱的女子,从小受家庭影响,形成了独来独往的孤傲的性格。而胡兰成恰恰弥补了这些,他懂她的文字,懂她的人,更懂她的心。再加上,胡是那种特别会讨女孩子欢心的人,甜言蜜语是张口就来,张爱玲不动心都难。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走在了一起,但现实中,张爱玲和胡兰成没有一直走下去。他们在婚姻的路途中,按下了暂停键。我一直认为这样做是明确的抉择,但是对于张爱玲呢?胡兰成爱过她吗?至少张爱玲为这段感情付出真的。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

  • 2、 关于《张爱玲》读书笔记

    范文一

    平时不怎么关注文学作品的我因为老师留作业的原因读了一些张爱玲的作品,起初对张爱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影视作品和戏剧作品,当拿到张爱玲作品集开始阅读时,每每觉得她的作品却有独特之处,这么一个身世离奇的女人写的作品读起来完全能够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

    据我了解张爱玲在二十岁时便以一系列的小说震动文坛,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五十年代,张爱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创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销记》、《赤地之恋》、《半生缘》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义着堕落及繁华。她的文章,犹如会上瘾的毒品,不去碰它,甚麽事都没有,一碰就欲罢不能。

    张爱玲的小说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点,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传奇,虽然短暂,却也轰轰烈烈。晚年,张爱玲独居洛杉矶,她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

    张爱玲的文章中,之前几乎没看过,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倾城之恋》,尤其是它的结尾。不仅仅是一个较美好的结局,四嫂离婚,想学流苏嫁给一个更好的人。这样的念头,不禁使人发笑。

    倾城之恋虽然也是有人的猜忌,也依然毫不留情的显露在笔下,但一场战争,炸毁了几座城市、多少人的命,却彷佛也炸毁了每个人的面具,还有那些伪装,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我想,应该就是指向这样的情况吧!似乎突然意识到,爱的人可能会再下一秒就消失不见,而放下那些无味的计算、猜疑,让他们最后在一起。

    其实不只他们怕受伤害,每个人都是,经不起一再的失望,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而在别人面前筑起一到厚厚高高的墙;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而斤斤计较的处处盘算。但在同时,是否也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像是真诚的情感,那些最早、最原始的心。把自己弄得像一只虚伪的刺猬,这样真的好吗?我不禁这样问自己。

    我认为,令她的小说能够让大众喜爱的原因,除了典雅的词句,最重要的,还是她本人曾经亲身体验过再加上世事的千锤百炼后,所写下的事,融入了许多感情,才得以传于后世。

    范文二

    20世纪的前几十年,中国文坛受益于国家动荡的激励,思想自由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成效,产生了一大批爱国忧民的人文、科学和艺术大家,就文学而言,鲁迅以其思想解剖的娴熟,艺术表达的活跃和简约,近乎于漫画表达的突击力而受到文学史的尊崇。与鲁迅的战斗性和火药味截然不同的是上海滩的一位女作家,以上海滩

  • 3、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是夜,窗外小雨淅沥,十分安静。一向热闹甚至有些浮躁的心顿时沉寂了下来,外在的纷扰一下被排空了。也许都是如此,人潮拥挤,我们忙着看热闹;形单影只,才开始写心情。只有在空旷寂静之时,我们才会去真正地倾听自己的呼吸、心跳,才会认真地去梳理杂乱的万千心绪。

    找出《倾城之恋》,再读。

    一直觉得张爱玲是个清冷的女子,用一双冷寂眼神看世间所有繁华热闹,写感情总是毫不留情地剥去种种温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没有任何修饰。让人看了顿生悲凉。《白玫瑰与红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一切男子真情下所有的本质。这个女子就是这样,将残忍的真话隐在自己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地说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悲哀却又拿她毫无办法。《心经》里父女之间的畸恋,《金锁记》中无爱的曹七巧,扭曲的人性,疯狂的报复,一切让人感觉的都是冰冷的,人与人之间最为温暖的感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利益的表达,这种种,只是人的一种绝望的挣扎。

    而《倾城之恋》应该是张爱玲冰冷的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可是这段情感的圆满又非常不幸地以一个大悲惨为前题为背景。那便是一个城市在战争中的陷落。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拳在命运手里,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只是命运手中牵串拉扯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的力量只是渺小,根本做不了主,他们能做的只是相爱,剩下的事,交给命运,而这一次,命运通过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

    柳原看着白流苏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那时候再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看到范柳原在电话里对白流苏说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不可抑制得哭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却有别于时下的爱情故事,它没有那么强烈的肉欲,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它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淡淡哀伤的压抑的与时代与命运相系的感情。

    小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也是

  • 4、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

    张爱玲的《半生缘》讲述了芸芸众生之中一个普通的但又曲折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了复杂的心理世界的描述及家庭之中的琐碎故事。

    同情的是曼桢的苦命,埋怨的是世钧的懦弱以及对曼桢的不信任,痛恨的是曼璐和祝鸿才的自私他们不顾亲情毁了曼桢一生的幸福没想到,亲姐姐会如此荒唐,可笑。曼桢和世钧之所以会错过这段美好姻缘,不仅仅是几个主人公的原因,更是那个时代的过错。。曼桢和世钧走到一起过着甜甜蜜蜜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当然果真是这样的结局就不是张爱玲的写作风格了。这么单调的剧情也就不会引起观众高度的评价.往往人们对不好的结局印象更深反而很快会忘记美好的结局

    曼帧的悲剧也在于自己的懦弱。她恨祝鸿才,曾经咬牙切齿的说决不会嫁给他,结果自己仍然忍气吞声的嫁给了他。她的反抗仅限于嘴上,说实话,实在让人瞧不起。悲剧是自己直接造成的。曼路用伤害自己的妹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虽然是为了家人才会走上这条路,虽然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虽然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家有怨气但也不会去伤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想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就要选择一个真确的方法而不是用这种手段去改变自己.对于祝鸿才他更不该不顾别人的意愿而满足自己感情是双方面的一厢情愿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幸福,得到躯壳得不到心有何意义两情相悦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伤害别人的话那人和动物有何差别

    世钧和曼桢这段姻缘的错别只能怨老天对命运的捉弄只能对这个时代表示遗憾.而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生活在现代我也只能用现代人的想法来剖析那个年代如果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话或许我会感到无奈感到悲哀.

    现今社会是敢爱敢恨的世界恋人之间的分手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不主张这些即使婚外情中有许多真情在但我想一个人除了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想到责任心.责任感也能体现人生价值.

    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保留了下来!

  • 5、 张爱玲《金锁记》读书笔记

    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她写尽了大上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她书写的每个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而最爱的便是那读了千百遍的《金锁记》。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是一个被罪恶欺骗的少女,被一个封建的旧家庭和一个残废的男人无辜的夺去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的青春,可她仍得不到甚至是一个丫鬟的正视。于是,活泼动人的天性在绝望中窒息成一种乖戾,演变成一种粗鲁与泼辣。她在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华丽的旧家庭,亦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愤怒到无力。分家是她最后的一点点希望,可命运仍不罢手。

    走出大家庭,她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对于她早已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他的意图。人心的恶在她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已亦是被命运的黄金网丝缠的无从挣脱。她强悍的骂跑了季泽,内心却确是那般空虚无助;于是,她越发疯癫了起来,可又有谁知道,她只是在掩饰内心最无力的脆弱。她捏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冷笑了起来

    她自将堕落,却把命运的恐怖梦魇又带给了她的女儿;她本是一个善良而又胆怯的女人,可在宏大的宗法伦理构架中储存着恶,见习着恶,只等时间一到便向着更年轻一代的女孩泼洒。她的女儿便是悲剧的延

  • 6、 《张爱玲传》读书笔记

    现如今,是一个缺乏文学大师的时代,精神的匮乏需要文学的土壤滋润,不知不觉中让人想念那个大师辈出的动乱年代。尽管那个年代的人已经远去,却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一时间,便氤氲出《张爱玲传》、《林徽因传》、《陆小曼传》等一大批传记。《醉花阴张爱玲传》,便是一部描写张爱玲这位在大上海掀起惊涛骇浪的奇女子的作品。

    想必,《醉花阴张爱玲传》的作者肖辰是极爱张爱玲的。作者不似以往出版的描写张爱玲的传记那般,用简洁的《张爱玲传》为题,而是运用李清照和张爱玲的一生相似的交叉点这一特点,用李清照著名的《醉花阴》做了这本传记的书名,再配以淡红色的书面和张爱玲身着旗袍眺望远方的老照片,显示出这本书的主人翁孤寂清傲的性格和艳惊四座的才情。看题目的与众不同,便能想起了张爱玲的与众不同,这是这本书的亮点,让喜爱张爱玲的读者有了触摸它,翻开它的冲动。

    但是,一本传记,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清晰、全面了解一个人一生的历程,对其身世、思想、生活、成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或描述,或议论,或引用,或抒情,皆是辅助读者认识下去的方式。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然《醉花阴》这一本书,从题目到前言再到内容,总有抒情甚至是接近于矫情的文字虽然文字写得极为美丽动人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从起领文字直至总结,大段大段的情感抒发俯拾即是,且不说符不符合张爱玲彼时的心情,有的描写甚至能让读者一眼看穿其中的牵强:书中那是作者心目中的张爱玲,她臆想中的张爱玲。作者认为,那个在昏暗的家庭背景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子,看着离去的母亲和颓废的父亲,她会想着树上那只小麻雀,它的童年快乐吗?陷入恋爱时,看着胡兰成离开时,她会轻轻卷起书页,默想李清照的《醉花阴》这样的张爱玲是作者想象中的张爱玲,在事实之前蒙上历史的轻纱,模糊化中的张爱玲!

    这样主观意念浓厚的描写,从前言开始的抒情式叙述中便可发现。也正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抒情式描写,决定了这本书薄弱的逻辑思维和描写的选择性。

    阅读《醉花阴》,便可发现作者对于张爱玲童年的描写集中在了她不幸的家庭生活:父母离异,后母不惜等,却忽视了张爱玲童年鲜明的另一面:张爱玲的文学天赋在其童年时候便已经显示出来。七岁左右,写了一篇没有题目的家庭伦理悲剧,讲述一个家庭里面姑嫂相斗相杀的故事;十四岁时,写出了《摩登红楼梦》,把红楼梦中的人物搬到当时的旧上海,惊艳一时。张爱玲幼时对家中藏书的阅读,特别是对《红楼梦》的通读,

  • 7、 《张爱玲》的读书笔记
    范文一 平时不怎么关注文学作品的我因为老师留作业的原因读了一些张爱玲的作品,起初对张爱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影视作品和戏剧作品,当拿到张爱玲作品集开始阅读时,每每觉得她的作品却有独特之处,这么一个身世离奇的女人写的作品读起来完全能够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 据我了解张爱玲在二十岁时便以一系列的小说震动文坛,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五十年代,张爱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创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销记》、《赤地之恋》、《半生缘》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义着堕落及繁华。她的文章,犹如会上瘾的毒品,不去碰它,甚麽事都没有,一碰就欲罢不能。 张爱玲的小说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点,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传奇,虽然短暂,却也轰轰烈烈。晚年,张爱玲独居洛杉矶,她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 张爱玲的文章中,之前几乎没看过,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倾城之恋》,尤其是它的结尾。不仅仅是一个较美好的结局,四嫂离婚,想学流苏嫁给一个更好的人。这样的念头,不禁使人发笑。 倾城之恋虽然也是有人的猜忌,也依然毫不留情的显露在笔下,但一场战争,炸毁了几座城市、多少人的命,却彷佛也炸毁了每个人的面具,还有那些伪装,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我想,应该就是指向这样的情况吧!似乎突然意识到,爱的人可能会再下一秒就消失不见,而放下那些无味的计算、猜疑,让他们最后在一起。 其实不只他们怕受伤害,每个人都是,经不起一再的失望,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而在别人面前筑起一到厚厚高高的墙;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而斤斤计较的处处盘算。但在同时,是否也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像是真诚的情感,那些最早、最原始的心。把自己弄得像一只虚伪的刺猬,这样真的好吗?我不禁这样问自己。 我认为,令她的小说能够让大众喜爱的原因,除了典雅的词句,最重要的,还是她本人曾经亲身体验过再加上世事的千锤百炼后,所写下的事,融入了许多感情,才得以传于后世。 范文二 一直以来都很想去多看点书,拖到今天才付诸行动。 现在感觉有股更大的动力,就是因为个人非常喜欢韩寒,他能把问题想的这么深,又能写的这么深,我觉得那是非有积淀不可,虽他经常说,从不喜欢课本的那些名家名篇,但其实透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诸如鲁迅、钱
  • 8、 张爱玲十八春读书笔记

    十八春读书笔记(一)

    张爱玲是我接触较早也较为全面的女作家,非常奇妙也是我唯一完全没有感情色彩的作家。不偏不倚,无喜无恶,平静至极,连半分微微的感情倾向都没有。如我这般感觉用事的人,这种情况是少见的。

    读书是看缘份的。同一作家的作品,同一时代读到的作品,却会有天壤之别的感受差异。

    张爱玲的四部长篇《十八春》、《怨女》、《连环套》和《小艾》。有的很喜欢,有的完全没感觉。

    最先接触的是《十八春》和《怨女》。高中时候。某巨蟹女生借我的合订本。《十八春》我一见如故。《怨女》则看了两三遍只记得开头结尾处有人拍门叫大姑娘,中间好像有人在吸鸦片烟。。。其余的完全没了印象。

    《连环套》也是不错的。写过读书笔记。不赘述。《小艾》则又没多大印象,连好句子都没有记,好像是个可怜生生的女子的故事,后期是解放以后的事,张爱玲努力想写出她解放翻身以后的幸福生活,但是无奈她骨子里对*******就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信任,因而显得造作而怀疑,狗尾续貂。

    《十八春》,又名《半生缘》,典型的文艺小说。平淡却惆怅的口吻,像河水一般缓缓流淌。含蓄的主角,鲜明的人物,悲情的故事,无奈的错过,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是第一部打开我认识张爱玲世界窗口的书。也是迄今为止我感情最深的她的作品。

    《十八春》有这样一段话: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当年借给我书的女生用笔划出来,旁边做了笔记,大意说很少见很奇怪的思维。不过我却非常非常认同,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不爱我的我不爱,不是我的我不要,只有真正属于我的,我才想去认真。敝帚自珍,阿q到家。所以当时,我对曼桢这个角色就平添了许多许多好感。

    97年许鞍华导演携黎明、吴倩莲把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很经典的片子。黎明的玉面很符合沈世钧斯文儒雅的气质,而吴倩莲也映合了我心中的曼桢我喜爱的女性形象,虽然朴素不惊艳,但是坚强、温柔、重感情。葛优扮演的祝鸿才,也真的是不笑像老鼠,笑起来像猫。

    电影里多加了一个镜头,我记忆犹新。曼桢被囚禁在阁楼的时候,握着世钧的手套思念爱人;她背后的窗户里,世均从一层大门走出,遭到曼璐欺骗以为曼桢嫁作他人,寥落孤寂的背影。就这样错过了。这一段原著没有。但真算神来之笔。也只有女导演才能拍出如此婉转细腻的感觉。

    后期《半生缘》的电视剧,林心如扮相的曼桢太漂亮了,缺少了曼桢敦厚粗糙的气质。蒋勤勤扮演的曼璐倒是很出

  • 9、 《张爱玲传》读书笔记2000字

    张爱玲传是以张爱玲的生平事实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苍凉的人生,美丽的作品,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创作哲学张爱玲式的沧桑和华丽在此显露无遗。以下是“《张爱玲传》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现如今,是一个缺乏文学大师的时代,精神的匮乏需要文学的土壤滋润,不知不觉中让人想念那个大师辈出的动乱年代。尽管那个年代的人已经远去,却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一时间,便氤氲出《张爱玲传》、《林徽因传》、《陆小曼传》等一大批传记。《醉花阴——张爱玲传》,便是一部描写张爱玲这位在大上海掀起惊涛骇浪的奇女子的作品。

    想必,《醉花阴——张爱玲传》的作者肖辰是极爱张爱玲的。作者不似以往出版的描写张爱玲的传记那般,用简洁的《张爱玲传》为题,而是运用李清照和张爱玲的一生相似的交叉点这一特点,用李清照著名的《醉花阴》做了这本传记的书名,再配以淡红色的书面和张爱玲身着旗袍眺望远方的老照片,显示出这本书的主人翁孤寂清傲的性格和艳惊四座的才情。看题目的与众不同,便能想起了张爱玲的与众不同,这是这本书的亮点,让喜爱张爱玲的读者有了触摸它,翻开它的冲动。

    但是,一本传记,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清晰、全面了解一个人一生的历程,对其身世、思想、生活、成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或描述,或议论,或引用,或抒情,皆是辅助读者认识下去的方式。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然《醉花阴》这一本书,从题目到前言再到内容,总有抒情甚至是接近于矫情的文字——虽然文字写得极为美丽动人——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从起领文字直至总结,大段大段的情感抒发俯拾即是,且不说符不符合张爱玲彼时的心情,有的描写甚至能让读者一眼看穿其中的牵强:书中那是作者心目中的张爱玲,她臆想中的张爱玲。作者认为,那个在昏暗的家庭背景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子,看着离去的母亲和颓废的父亲,她会“想着树上那只小麻雀,它的童年快乐吗?”陷入恋爱时,看着胡兰成离开时,她会“轻轻卷起书页,默想李清照的《醉花阴》”——这样的张爱玲是作者想象中的张爱玲,在事实之前蒙上历史的轻纱,模糊化中的张爱玲!

    这样主观意念浓厚的描写,从前言开始的抒情式叙述中便可发现。也正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抒情式描写,决定了这本书薄弱的逻辑思维和描写的选择性。

    阅读《醉花阴》,便可发现作者对于张爱玲童年的描写集中在了她不幸的家庭生活:父母离异,后母不惜等,却忽视了张爱玲童年鲜明的另一

  • 10、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主要讲述的是曼桢和世钧从认识到分手的十四年间所发生的一切故事。最初世钧和许叔惠是好朋友,曼桢和叔惠同事,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谈笑,吃午饭。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曼桢将自己的情况说给了世钧听:为了照顾家里的祖母、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姐姐曼璐出去做了舞女。这些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家庭隐私却对世钧讲了,后来他们成了恋人。曼桢是一个表面上比较柔弱可是内心却又是非常坚强的女人。贫困的生活环境把她磨练得有些倔强,又有些执着。当姐姐曼璐出嫁后,她主动担起了照顾一家老老小小的重任,这时让我们对曼桢肃然起敬,为她的坚强和无私!每天忙忙碌碌,但曼桢又是充实的,因为有世钧的陪伴。她与世钧平淡而又真实的爱着。说她们平淡,我感觉她们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通过几件小事却足以证明他们的爱情。例如:世钧冒雨去野外找曼桢的红手套;世钧为曼桢买的不是非常昂贵的戒指,但却是世钧用自己的钱给曼桢买的。还有每周末不长时间的相聚。当出嫁的曼璐在祝鸿才跟前渐渐地失宠,为了死死地将祝鸿才拉在自己的身连,她竟然起了私心,采取了卑鄙的手段设下了陷阱,促成了祝鸿才对自己亲生妹妹曼桢实施了强暴。(我认为张豫谨对她妹妹曼桢钦佩,而对于她的冷淡,她迁怒于妹妹身上,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想要拴住祝鸿才这个人。想法实在是荒唐可笑)随后曼璐成为主谋对曼桢实施长达9个多月的囚禁,直至曼桢的这次遭强暴竟怀孕生下孩子后,曼桢在病房在病友的帮助下逃离出祝家这个火坑,但这一段悲惨遭遇却永久地留在了她的记忆深处。她一直在心里呼唤世钧,她从医院出来后的每一件事情是给世钧写信,派人去叔惠家送信。阴错阳差,世钧这次住在舅舅家,不在叔惠家;而她的信被世钧母亲给私自扣留。当时如果没有这些插曲,她们有可能见面的,如果世钧不计较太多,他依然爱曼桢的话,她们也许会走到一起的,因为那时侯世钧还没有和那个他不爱,对方也不爱他的人------翠芝结婚。但是,世钧的性格会冲破重重阻力,包括曼璐曾经是舞女,这时候曼桢已经和祝鸿才生了一个小孩,世钧和曼桢结合吗?)她逃离出来后四处工作,居无定所。当她从叔惠的口中得知,世钧已经和石小姐结婚的消息时,简直觉得天地变色,她最想见到的人,当初深爱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结婚了。她远离了一切,她简单地生活着。母亲来找她回去嫁给祝鸿才,姐姐也来找她看在孩子的面上,让她回去。都被她冷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1-09-13

  • 2021-12-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10-09

  • 2021-11-09

  • 2019-09-20

  • 2021-11-24

  • 2021-09-14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1

  • 2021-09-25

  • 2021-09-29

  • 2021-11-02

  • 2021-09-29

张爱玲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张爱玲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张爱玲读书笔记、2024张爱玲读书笔记,张爱玲读书笔记摘抄,张爱玲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