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 > 地图 >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2024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相关栏目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热门栏目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

(共 5301 篇)

  • 1、 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汇总

    以下的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电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会被心得感悟所影响。这时观后感就成了记录欣赏作品时内心体会的最好的方式,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篇1】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时间很火,当时我也从别人那里或者网上知道了这个名字,但我并没有去看,因为我想,不就是一部美食片吗?还不如电视剧好看呢!

    然而,当老师放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美食片。《舌尖上的中国》与其他美食片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了美食,还讲了人与人、人与美食之间的故事。

    老师先给我们放的是第一季中的一集,这里着重讲述了美食的制作过程还有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坐在一起笑意浓浓的吃饭。让人在大咽口水的同时,也不禁感到温馨。想必在外的中国人看到这部片子也会怀念起家乡,怀念家乡的美食吧!

    看完那一集,我就觉得这部纪录片拍的真美。画面的构图,动作的细节,都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勾勒了出来。老师说,那一帧帧画面、一个个镜头都是从千挑万选出来的,很多场景拍了上百个镜头,导演还有摄影者将最棒的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我听到这儿是十分震惊的,先不说时间问题,关键是劳心劳力,消耗的精力不是能一笔带过的。

    老师第二次是让我们看了一点第二季的第一集,之后又放了关于陈晓卿导演的采访。个人觉得陈晓卿导演十分随和,可能工作上稍微有些追求完美,但是他做人还是十分好的。在采访过程中,陈晓卿导演讲了他对外界的评论与质疑并不是很关注,豁达的心态让我深受震撼。也许是人生阅历,让陈晓卿导演看上去充满了大智慧,虽然他自己说自己嘴挺笨的,不怎么会说话,但是我觉得他说的都是充满智慧的、正确的话。

    第二季是人们采集食材的故事,对于美食的制作过程有所忽略,但是这也是美食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呈现了中国某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扭曲的观点、社会矛盾,虽然陈晓卿导演认为他只是在讲故事,并没有刻意的去暗示什么、去表现什么,但是在这个纪录片形成以后,社会上对它的评价、对它的深思、对它附加上去的价值观念会让它提升自己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舌尖上的中国》犹如一场文化仪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仪式洗礼。透过日常美食的仪式镜像,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图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信仰

  • 2、 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范文10篇

    只要开始写作,移动你的铅笔,同时也移动了你的思想,训练写作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行进步。我们要创作优质的作文,必须注重经验的积累,写作文的格式有哪些需要注意?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范文(篇1)

    作为一个正宗吃货,《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几乎让我所有的馋虫都被瞬间激活了。那些看起来质朴,但是美味的食物让我对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美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第二季开播之前我就看过了预告,除了美食,似乎多了很多更加朴实的劳动者带给我们的感动。

    和第一季对比起来,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气了,展现了更加淳朴的劳动者们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一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感动。第一集中主要讲的是脚步,从追逐花期的养蜂夫妻,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的麦客们,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汉,捕捉十几米开外仅五厘米长跳跳鱼的爸爸……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叫做“家”的东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玛占堆这个人让我对于那些质朴的美食多了几分感动。为了给家里带去一份蜂蜜,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树上40米……那样一份简单美味的蜂蜜是白玛家里对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时代在变化,我们吃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愿这些淳朴和美食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感动。

    作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范文(篇2)

    很欣喜,能在新年到来之际看到一部原汁原味儿的中国风记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原汁原味的“舌尖体”,以美食为承载,以新年作为一个符号,去讲述中国人年节时下的美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影片用温暖的镜头记录着繁复的制作流程和漂流各地的游子们漫漫回乡路,那些美味的食物、菜品都代表着美好的象征,那些对团圆的期盼、对家人的思念、对新年的希望和愿景……都在这部娓娓道来的《舌尖上的新年》里。

    以前的“舌尖”讲美食,通过镜头的记录,带着你去体味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八大菜系、民间小吃、街头蜜饯,美食中又蕴含着华夏儿女为人处世的事故哲学。而这一部《舌尖上的新年》,则是用美食品尝日日冲淡的年味儿。许多儿时对于新年的美好向往都随着镜头的远近摇移慢慢浮现出来。当大

  • 3、 有关《舌尖上的中国》个人观后感10篇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个人观后感”,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观看的途中,我们经常会产生自己的感悟。找个时间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写进自己的观后感,撰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舌尖上的中国》个人观后感 篇1

    国产美食文化纪录片,一部让人欣慰的片子,是一个很好地开始,可惜太短了。

    这部片子珍贵在其严肃纪实的手法,朴素地展示了手工艺人的价值,向观众呈现了全国各地特色文化。

    我国的美食文化名镇四海,源远流长,赞美致辞难以言表。即使在工业革命的袭击下,国人仍旧保持逛集市,对食材的追求精益求精,延承创新了我们的国宝文化。

    正如我所说赞美致辞难以言表,我所等待的纪录片不是歌功颂德的贡品。这部片子真正展现了全国各地的手工艺人,他们平常,踏实,延续着祖辈们的手法,耕耘,制作。这是有力度,有内涵纪录。

    每一集,都有让我惊叹的新发现,或是从来没见过的美食,食材,或是从来不能想象到的制作方式。

    如有不足之处,是篇幅比例上的混乱。每集45分钟居然囊括那么多的内容,相比片子表达中肯的前提下,相对草率,遗憾。比如,每集在一个宏大标题地下,或南或北的采访了很多不同手工艺人,厨师等,略显次序上的混乱。如第三集“转换的灵感”表述了:豆腐,奶酪,酒,酱油。每一种(除奶酪外)都是中国美食的代表作,用一集篇幅囊括,可惜。

    本篇从头到尾几乎只有旁白,有时旁白过多歌功颂德,45分钟很珍贵,在纪实,或赞美中,我选择纪实。

    时不时我很乐意听到手工艺人和旁白的对白,这样延续朴实的纪录手法,更生活化,也更有说服力。

    我期待一个如此高质量的纪录片,每周都有播出,将本片作为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几千几万个无数的篇章描述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个人观后感 篇2

    “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交给别人,谁知道那上面能长出啥好吃的。”

    虽然有些玩笑的成分在内,但是却直白地体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饮食文明与其它文明共同在历史中轮回。在东方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那里有令人垂涎的山珍,那里有令人回肠的美味,无时不刻的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

    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过程中,弹幕时不时飘过远在大洋彼岸正在留学他国的学生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食物最能代表故乡,也最寄托了游子的思念。介绍一些菜系时

  • 4、 [优质读书心得]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770字)

    我们将观赏一部影片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我们的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优质读书心得]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770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本电影。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年糕的制作。

    每当晚稻成熟时,就是宁波人做年糕的时候。对于 5岁的宁宁来讲,做年糕就是她最大的爱好。她喜欢和外婆、祖母一起做最传统的年糕。井头村,三面环海,是个美丽的村庄。这村里,顾阿婆今年已经78岁了,她已经养育了三代,现在正在养育第四代。

    宁波水磨年糕用晚粳米制作。经过 浸泡、磨粉、蒸粉、搡捣,稻米的分子得到重组 。再用做好的米粉团使劲揉压,一条条的脚板年糕就做好了。宁波人总喜欢在腊月之前做好上百斤年糕,在外出的时候,年糕既是吃饱的主食,也是美味的菜肴。

    用年糕和螃蟹一起煮,螃蟹吃起来就别有风味。

    用做年糕的面粉还可制成小圆子。小圆子代表着团圆之意。

    用艾草混入米粉团中,可制成青色年糕。刚做好的年糕温润软粘,再撒上 金黄色的松花粉。这味道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篇二)

    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去了中国的西北部。那里的饮食习惯与苏州大不相同。比如每顿饭都会有白馒头,老酸奶,还有西北人爱吃的皮囊和糟醅。我真的不习惯吃。为什么人在不同的地方吃的不一样?我妈跟我说这叫饮食文化。

    回到家,我妈打开电视让我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食物,主食,转化,储存,烹饪,调配,生态.一共七集纪录片,我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在厨师的“魔手”上,酸、甜、苦、辣、咸的味道一个个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流口水三千尺”。我仿佛听到了那些美食的呼唤,真的希望电视上的美食能立刻飞到我身边。

    之后我的心就静不下来了。我问了所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朋友,他们都说看完饿了。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真的只是为了让我们了解食物吗?恐怕不行!就像那些在烈日下劳作的农民,也许他们没有读过书;也许,他们的条件并不比我们优越;也许,他们没有英俊的外表.但是,他们有勤劳朴实的面孔,坚韧干练的双手,善良乐观的心!其实播

  • 5、 值得分享:舌尖上的中国观后心得如何写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值得分享:舌尖上的中国观后心得如何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我喜欢看纪录片,看过不少国内外优秀的纪录片。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2》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美食类纪录片,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美食纪录片。

    看完两集的《舌尖上的中国2》我们不难发现它独一无二的优点,《舌尖上的中国2》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符号、国人特有的家的温暖。

    《舌尖上的中国2》一种文化的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着书籍、语言、服装等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在《舌尖上的中国2》我们看到不少我国八大菜系中的好菜,也看到每种材料、每种食物中各不相同的传奇历史。民以食为天,食物和我们老百姓走的最近,人们可以很自然地把文化传到食物里面。如果有谁能够把所有的特色美食背后的历史、传奇都写出来,我们必当看到和史记一样伟大的书籍。国人追求“色香味形俱全”是在用舌头吃饭同时追求更好的体验,这是吃饭的最高境界,不仅追求美味还要追求良好的审美享受。

    《舌尖上的中国2》代表国人特有的家的温暖,它是一部有温度有血有肉的纪录片。养蜂夫妇虽然常年在在外漂泊,但有一顿顿有着家乡味道的热饭,生活虽苦但也乐在其中。海上的夫妇贪早抹黑在捕鱼,为了微薄的收入、为了营造一个美好的家,丈夫煮的那碗简简单单的饭那刻却是世间最好的美味。哥哥为了弟弟用着简陋的藤条冒险爬到20多米的树上采集蜂蜜,那时间分分秒秒触动人心,蜂蜜虽甜也不及兄弟情深的万分之一……。太多的故事来不及一件件来讲,即使讲完了那镜头外时时刻刻发生的故事呢。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浓浓家的温暖,这爱触动着每颗敏感的心……

    有中国人聚集吃饭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延续,就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看《舌尖上的中国2》后最大的感触……

  • 6、 [观后感必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通用版六篇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我们可能会有特别丰富的感情包含在这个作品里面,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观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观后感必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通用版六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篇一】

    《舌尖上的中国2》,这是一档介绍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节目,透过那一个个诱人的事物,我们也从中得到感知,本周是《舌尖2》的第三集节目,《时节》,讲述一年四季的美食。

    “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在节日假期的悠闲之中,我们感受四季的轮替,感受天南海北的诱人美食。

    第三集《时节》的内容,比之前的节目增加了更多美食的介绍,本期节目介绍了铁锅炖鱼贴饼子、虾子小刀面、桂花糯米藕、老鸭雁来蕈、板栗烧鸡、清煮飞鱼干。。。等来自各地一年四季的美食,完全是吃货的世界,看得人垂涎三尺。

    这些食物都是按照时令吃食物,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中国人讲究按时令吃食物,而不同的食物也在不同的时令产生。只要对自然和时序产生敬畏,每一道菜,每一家人,总会得到最甘甜的回报

    在本集中,讲述了螺蛳捕手的故事,捕螺蛳就要对螺蛳的最佳捕获季节掌握的一清二楚。才能换得到餐桌上一盘盘的螺蛳~~~

    从冬到夏,从春至秋,餐桌上的食材随时令变化,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勤劳努力。色彩变化,生机盎然间,是一次次美食的体验。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篇二】

    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去了中国的西北部。那里的饮食习惯与苏州大不相同。比如每顿饭都会有白馒头,老酸奶,还有西北人爱吃的皮囊和糟醅。我真的不习惯吃。为什么人在不同的地方吃的不一样?我妈跟我说这叫饮食文化。

    回到家,我妈打开电视让我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食物,主食,转化,储存,烹饪,调配,生态.一共七集纪录片,我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在厨师的“魔手”上,酸、甜、苦、辣、咸的味道一个个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流口水三千尺”。我仿佛听到了那些美食的呼唤,真的希望电视上的美食能立刻飞到我身边。

    之后我的心就静不下来了。我问了所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朋友,他们都说看完饿了。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真的只是为了让我们了解食物吗?恐怕不行!就像那些在烈日下劳作的农民,也许他们

  • 7、 [范文参考]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观后感是写欣赏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普通的评价。在作品中用流畅的情节,叙述了一个令人感触良多的故事,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出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范文参考]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美味的豆腐,鲜香的鱼肉,风干的火腿,清凉的竹笋……摆在我的面前,口水早已垂涎三尺……

    古往今来,没人不被美食所诱惑。仿佛一看到它,心中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无论有多劳累,那都是值得的。

    春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有菜馅的,也有肉馅的。无论是哪种,我都爱吃。元宵,元宵可好了,虽然很小,可这也正好:因为满足不了我们的肚子,所以就得多吃。端午,端午的棕子更是诱人。尤其是红枣馅的,别提有多美味了。传说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人们就都在端午节这天,把美味的棕子扔进河里。哈哈!屈原有福了!中秋,提到中秋,我都觉得我三生有幸,因为我刚好是月圆之夜降临人世的。这天,可以欣赏美丽的圆月,还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月饼,真是妙极了。

    除夕,除夕最棒。因为这天,可以品尝到许多美食:无论是蔬菜还是鱼肉,我都不会拒绝。只要吃到我妈妈亲手做的酸辣土豆丝、美味透心的豆腐、香喷喷的鸡腿、诱人的鱼肉、清甜可口的磨菇汤……哪怕让我连干三天家务都行。现在一想到,心里早已飞回家去了。糟了,还是别想了,口水都流出来了。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国的食品那都是有名的。如:四川的辣子鸡丁,若是你吃了,准回味无穷。我现在都还记着那辣子鸡丁的味道,虽然辣,但却吸引人。还有广东的铁板鸭,别提有多美味了。那鸭肉与众不同,香香的,脆脆的,而且那肉汁,有些辣味,品尝起来感觉独一无二,细细的品尝,像是到了天堂。心中再无其他杂念。我可不是吹哦!

    现在,眼前摆着美味的豆腐,鲜香的鱼肉,风干的火腿,清凉的竹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立马全吃了。啊!好美味!

  • 8、 小编分享: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之四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自己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编分享: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之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和第一季对比起来,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气了,展现了更加淳朴的劳动者们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一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感动。第一集中主要讲的是脚步,从追逐花期的养蜂夫妻,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的麦客们,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汉,捕捉十几米开外仅五厘米长跳跳鱼的爸爸……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叫做“家”的东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玛占堆这个人让我对于那些质朴的美食多了几分感动。为了给家里带去一份蜂蜜,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树上40米……那样一份简单美味的蜂蜜是白玛家里对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时代在变化,我们吃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愿这些淳朴和美食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感动。

  • 9、 实用范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一篇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每次看完一部作品后,都会深深被演员的演技所折服。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欣赏作品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关作品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实用范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过漫长的等待,继《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之后,续集《舌尖上的中国2》也终于播出了。作为它忠实的观众,我和爸爸每周都会收看。

    顾名思义,《舌尖上的中国》描述的是食物,并且,是中国的食物。

    所有人都知道,中华文明悠悠5000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然而,从人类存在的那一天起,便都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所以,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

    从人气火热的重庆麻辣火锅,到金灿灿的菜籽油和香甜可口蜂蜜,没有哪一种美味,是可以简简单单地获得的。

    当人们热火朝天地吃着火锅,享受着团圆的喜悦与火锅的温暖,火锅店的老板耗费一个通宵与无数晶粒翻炒三大锅辣椒,作为火锅店五天的底料。

    当村民们从油坊买取菜籽油,炒出香气扑鼻的菜,菜籽油经过了道道工序,正由人用尽全身的力气,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压榨。

    当我们闲来无事,泡一杯蜂蜜,独坐一隅,享受这清香甘甜的滋味时,千里外的一名青年正爬上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大树,取得最自然、最甜美的蜜。

    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也需要人们去发觉,去寻找,去加工。“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获得汇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浇灌。

    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自己的食物,维持自己的生命,这种坚毅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华土地上的人们一直所坚信的,一直在发扬的吗?

    《舌尖上的中国》讲的不仅仅是食物,更多的,是食物中体现的中国,食物中体现的中华民族坚毅的品格。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传承的文化,需要锻炼的品质。

  • 10、 编辑推荐: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一篇】

    在第二季中,很喜欢这句话:朴素,也是一种力量。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达的时代,导演陈小青通过中华传统美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岁月,还原了从前古朴的模样。

    任何美食,现代机器都可以做出来,而且不会有人为的失误,一个模子刻出来,效率极高。但是,有些独特的味道,只会来自手工技艺,是不可超越的。用心做出来的食物,情感与时间火花般碰撞,是蕴含着人们的热爱与真诚,那种全心全意的心情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做的人,还是吃的人,都会因为这份食物而幸福。

    从古至今,人们对食物,生活笨拙而缓慢的探索与发展,仿佛轮子在悠长的时间轴上转动,一点一点凝聚智慧,一代一代传承,造就了今天精彩纷呈的中华美食荟萃。对于那些智慧,我是感到震惊的。特定土地所赋予当地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不可思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在这片土地,他们既无奈又庆幸。

    懂得吃的人,不一定懂得做。因此,人们可以边看边学知识,换一个角度对待吃这件事情,更能珍惜食物,尊敬这份智慧。虽然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中华美食,但是可以有一个较为宽的框架,相对整体的了解。通过了解中华美食,观众可以产生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该片有很多特写食物的镜头,多种角度的拍摄,交替衔接,观众隔着屏幕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新鲜食物的蒸腾热气与香味,那扑面而来的色香味俱全,看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导演也说过,就是要拍的人们馋,这也是他对镜头质量评判的一个标准。除了食物,还有关于人采摘、烹饪,生活的画面。独有的风景地形,家庭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片子更加接地气的联系到人们现实生活。时间流逝,多采用快镜头景色变化。渲染氛围,则是对特定动作的慢镜头。节奏错落有致,是一场完美的视听觉盛宴。

    这才是真正的国产片,是真正值得骄傲与认同的自身的文化精髓,也唯有我们自己才能拍出来。

  • 2022-01-07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2-09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31

  • 2023-02-02

  • 2023-01-2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23

  • 2019-10-28

  • 2023-01-17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2-09

  • 2023-01-31

  • 2019-11-04

  • 2023-06-26

  • 2019-10-28

  • 2022-12-19

  • 2023-04-27

  • 2023-01-28

  • 2019-09-20

  • 2023-01-20

  • 2023-03-30

  • 2023-01-22

  • 2023-02-06

  • 2022-12-16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2024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