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 地图 >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2024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相关栏目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热门栏目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推荐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共 7324 篇)

  • 1、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首先,文化再现的意义:《指尖上的传承》显化了中华文明深藏闺中、难得一见的手工艺,给每位观众一种“爱徒”般的观感。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隐秘性来自于其独特的传承模式。早期,大部分手工艺是“父传子”。有趣的是,虽然手工艺匠人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但工艺的传授模式与皇位传位之“家天下”很类似。《泥人张》展示的张家泥塑,正是这种模式。后来,手工艺的传承扩大为超越家庭的“师徒关系”。根据儒家正统,“师”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民间家庭祭祀的对象,排在天、地、君、亲之后,在中堂是有牌位的。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也包括传授技艺的师傅。西方其实也有师徒制(apprenticeship),但中国的师徒制更具另两个西方不曾有的突出特点。其一,中国的师徒关系更像父子关系,师傅既是徒弟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其人生导师,还是发工资的老板。民间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早由南宋蒙学读物《太公家教》记录,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基本的职业伦理。其二,中国师徒制一直是部分行业保留至今、仍然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比如武术、戏曲、曲艺等领域以及《指尖上的传承》已经拍摄和计划拍摄的诸多手工艺。

    经过解放初期公有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化两次洗礼,中国手工艺的传承模式有了变化,很多行业、手艺的师承关系出现了断裂,有些变得模糊。近年来,某些行业有意恢复了师徒制,一些美术院校大课教育培养出来的工艺大师,成名之后也纷纷回归师徒制,开始“带徒弟”。

    师徒制一方面提供了中华文明中的手工艺薪火相传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其封闭性也令外人难以得见精彩绝伦的手工艺真容。即使是入室弟子,也非人人都有缘分近距离、长时间领略大师、工艺、器物这三者的互动。感谢《指尖上的传承》,普通观众就像大师们最得宠的“爱徒”一样,将匠心独运的创意、精雕细刻的过程、巧夺天工的结果一览无余,大呼过瘾。

    其次,文化认同的意义: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传承》给世界华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的认同依据。

    香港著名作家李纯恩评论:“細細觀賞,心馳神外,潛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愛國教育。”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梁晚年呼吁:“这股文化的春风,通过互联网分享过来,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很大的启示”。台湾主持人郑沛芳在网络分享的观后感

  • 2、 传承的观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传承的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大爆发之后的产物,写一篇观后感,就能让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抒发的缺口。您是否也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今天我们为您提供传承的观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传承的观后感 篇1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国,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

    有一本书,叫《安妮日记》,曾经的一个女孩,因一场战争而被囚禁在密室中,这一过,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安妮成长了许多,她开始思索战争,种族迫害等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话题。在安妮日记中常常表露的是安妮对法西斯所实施的而行表示不满。为什么人类的飞机大炮越造越大?为什么人们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又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都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舍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院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唉,人类为什么这么疯狂?!难道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每个小人物都有一定的责任……两年后的一天,安妮久久离开了这个世界……

    思索着,书中的每个情节。和平从何而来,何不是从祖先们的先驱换来?每个家庭一旦拼凑就能成为一个小世界,所以做好了每个家庭,不也就是做好了一个小世界吗?

    那天,天际的黑被夜洗过似的,天边退去黑,一团团红红的火烧云就此散布开来。一切恢复生机,在与床拼死搏斗之后,我开始洗漱。此后,我立马抓了一个面包出了门。我一路边走边吃,很是悠闲,待到走至门口时,我便讲剩下的那半片面包随手丢进离我最近的那个垃圾桶,却不知一双眼睛正看着我。不一会,我与平时要好的朋友勾肩搭背地走进校园。

    一天的校园生活让我感觉一丝疲惫,刚到家的我便将自己一把甩在床上,小眯一会。刚一躺下,我又不知被那一只手拉了起来,我的火气一下便冲了上来:“好不容易到家了,小眯一会都不允许?”

    “浪费食物的人没必要休息!”耳边传来爸爸雄厚的声音,我吓得一霎时睡意全无。话音刚落,面前的景象就是我规规矩矩地坐在爸爸面前和爸爸约法三章。

    好的家训与家风能使我更好的成长,这一点,我固然同爸爸一样了解。爸爸对我讲起,我清晨浪费的事情,换来的是我良久的沉默。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那一刻,我想到

  • 3、 文化的传承观后感模板

    你知道如何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写观后感最要注意的是观感合一,二者缺一不可,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呈上文化的传承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文化的传承观后感(篇1)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做中国文化的传承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由撒贝宁和董卿主持的中央电视一台的`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非常精彩,每当看到节目的高潮部分,我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为中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当96岁的翻译家许爷爷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是应该有点狂的精神!”的时候,我暗暗地敬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是的,我们需要自信,更需要有点狂的精神,而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

    当汉字叔叔说:“我用了8年,一个字一个字把我整理的四本书放在数据库里。”的时候我被震撼了。一个年近花甲的外国人,穷其一生,都在不断为我们国家的文字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呢?

    当巴基斯坦人米斯巴说:“我要用最后一口气,教汉语!我愿化做一条美丽的彩虹,搭起汉语传播文化的桥梁。”的时候,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巴基斯坦人怎么会这么爱汉语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传播,我们的汉语才会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武术振奋着自强的民族精神,文学承载着理想与情感,围棋则蕴藏着智慧的密码,它们都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它们在岁月流转中,在走出去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文化的传承观后感(篇2)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是谁在记录着她的时代变迁?是谁在诉说着她的源远流长?又是谁在刻画着她的经典永恒?是博大精深的汉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有关汉字的书《被委屈的汉字》,感悟颇深。

    这本书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三个臭皮匠,走了吗?》,故事中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臭皮匠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句俗语被人们误传了千百年。本来是裨匠,也就是古时候的副将。这句俗语原本的意思是四个副将的智慧加在一起,就能顶个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由于皮匠与裨匠同音,皮匠又更好写,流传到现在

  • 4、 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读《指尖上的光明》有感

    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读《指尖上的光明》有感

    文/刘巨平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读纸质化图书的人很少,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就更少了。《指尖上的光明》让我突破了这个极限。

    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眼科学术年会如期在美丽的杭州举行,9月13日,在会展大厅爱尔康展台30位中国眼科医生,更确切地说是30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大咖如约到场,为《指尖上的光明》做首发仪式。

    我是陪同李筱荣教授来参加这个仪式的,目的很简单,能否免费领到一册。策划人、出版公司领导、主编和部分专家分别作了首发仪式致辞,我以为到结束时该免费送书了,但听说需要在明天的签字售书会上购买。在这个喧闹的时代,读书的人已经不多了,还会有花钱买书的。第二天的签字售书会上,我惊呆了,买书的人络绎不绝。也是在此时我有幸得到一本。在回天津的高铁上,我把这本书拿出来,一是想看看这本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二来是打发高铁上漫长的5个小时。

    当我读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书中30位大咖的话不断地击打着我的内心深处,不时地眼圈泛红,不时地想想自己,不时地想起我最近读的几本书,郎景和教授著的《一个医生的故事》、美国哈弗医学院外科副教授阿图葛文德医生著的《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和《最好的告别》系列丛书。

    多日来开会的辛劳,眼睛涩的都快转不动了,也没能让我放下手中的书。每每读到一位专家,就想起他们的样子,黎教授的干脆利落、雷厉风行,李筱荣教授的温文尔雅,徐格致教授的慢条斯理,等等,他们的样子就会浮现在眼前。直到高铁到达天津南站,我才放下手中的书,此时我也读到了患者送给赵培泉教授的那首诗《从圣洁飞来---致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

    哲学始于医学,医学归隐于哲学。书中每位教授均讲述了自己的从医之路,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总体上说都是从传承中升华,到人文思考。这让我想起郎景和教授书中的话,高远之势,在于巨人肩托之功;雷霆之力,赖于大地含蕴之能。每位医生的成长都绕不开这个成长曲线。

    医学之美在于思维之花的绽放,从不思(老师教、学生练)到寻思,从浅思到深思,从顺思到反思,从技术之思到哲理之思。生命必须穿越复杂性(混乱、麻烦、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样性),然后追逐纯美的境界,但完美永远无法抵达,生命必然走向涅槃。

    从传承中升华创新、到对每一位患者的人文关怀,直至公共卫生高度关注疾病,是本书中的精髓。每位教授都感恩引领自己进入眼科的导师,

  • 5、 《传承》的观后感(合集10篇)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的感受可能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现出来。心灵上的震撼呈现在观后感上才是最好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影视作品的立意和主题。您也在思考怎样去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请阅读由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传承》的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传承》的观后感 篇1

    隆冬季节,我徜徉于散文字里行间,读懂了历史的凝重;名人的心境;还有故乡挥之不去的情结。心中渐渐感受到了文化意象的丰富,理解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懂得了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豪放。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跨越千年历史还能引起今人的共鸣,我爱阅读可见于此。近日读余秋雨的散文,有一些感悟记于笔尖,以印心境。

    作者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踱步,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散文集《文化苦旅》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在《流放者的土地》中,作者从山清水秀的江南一踏上广袤的东北大地,他写道“这里的天空蓝得特别深,因此把白云衬托的银亮而富有立体感。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似乎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曲曲弯弯,透着点儿苍凉和好汉。”这是余秋雨刚接触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东北的天蓝地广瓜香一扫作者心中的荒凉之感,但抹不去这片土地上那凝重的流放的历史。“宁古塔”清代对所谓的犯人的流放之地。清朝的许多大案都以它作为句号,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常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最不吉利的符咒,而“宁古塔”所在地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市宁安县。

    我生于斯,长于斯,四年的大学生活又在荒地东京城度过。在这片浸透流放文化的古老土地上,历史的痕迹在我心中,只不过是渤海古寺庙中那座古朴的唐代石灯塔,至于“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这种被流人充斥的文化,我是知之甚少。

    那日,游雪堡,参观大型雪雕“流放文化”。只见三个清代装扮得文化人,两人对坐一方桌两侧,一人站立中间,目视前方。三人左旁边利者的巨大雪墙上,龙飞凤舞写着一句话。可惜我不识书法。不能完全看懂,只是看一“吴”字,可能是一姓吴的文人,被流放于此,感于冰天雪地,感于罪人之身,感于

  • 6、 [收藏]《传承》观后感合集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收藏]《传承》观后感合集”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传承》观后感【篇1】

    中央电视台年初热播的大戏《奠基者》,以其恢弘的气势把观众带回到那段激情奔涌的峥嵘岁月。笔者观后感慨良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铁人精神永不过时,时代需要铁人精神。

    面对困难,铁人王进喜带领大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没有搅拌机,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王进喜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出了钻机整拖搬家和钻井进尺月上千、年上万的纪录;在油井面临垮塌之际,他大喊一声:井塌了我跟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正是困难面前的这一系列言行,让我们触摸到一股豪情,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子,一种心怀大局、报效祖国、不为艰难困苦所压倒的精神。

    铁人精神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那个艰苦与激情并存的年代,共和国的创业者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铁人精神。它具体体现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和带动了整整一代人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它是前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人们的心灵却不断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诱惑,使人们对过去曾经恪守的价值观产生困惑。在这个时候重提铁人精神,就是要让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发扬光大。铁人的精神、铁人的信念和铁人的追求,不但能够唤起中老年人的回忆与怀念,更能唤起青年一代的崇敬与思考。

    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今天,铁人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不能丢。

    《传承》观后感【篇2】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非常震撼,这本书也让我余音绕梁。书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到没落到如今泱泱大国。这本书告诉我许多许多……

    先从四大名著说起吧。我国的四大名

  • 7、 传承的观后感(精选9篇)

    考虑到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特地编辑了“传承的观后感”,怎样动笔写好一份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影片而激发的一些决心和理想,欢迎阅读并参考!

    传承的观后感【篇1】

    儒家经典的传承——《论语》读后感800字:

    很感谢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能在每天的经典诵读环节安排诵读《论语》,我也很感谢中青班班委能安排我做为《论语》的领读者之一。

    对于我们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国学功底都不是很扎实。我第一次相对完整的、正式的接触《论语》并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浓厚兴趣始于十年之前,2008年我在北京大学脱产学习两个整月,系统地听了很多关于国学的讲座,期间对国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购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但大多数后来都被束之高阁。所以,总体来讲,我对国学尤其是奉为经典的《论语》是愧对往圣先贤的!

    但是当我再次翻开典籍,尤其是朗朗诵读之际,我仿佛又觉得经典似乎也并不那么陌生,里面的很多句段又似乎那么耳熟能详。开篇即:“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

    每当读到这些语录,似乎能够立即唤醒我们骨血里那最原始的记忆,我顿时明白了,因为我们皆为炎黄子孙,几千年的经典文化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是我们没有察觉,没有在意罢了!

    曾几何时,我们片面批判传统文化、否绝经典,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然而当我们时常感叹国人素质有待提高,惊于海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而困惑迷茫之际,蓦然回首,却发现《经典》就在灯火阑珊处!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能让经典重放光茫,能让我们曾经迷惘而又躁动的内心归于平静。重读经典,与往圣神交,继先贤绝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新时代的一名领导干部,我们更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之重任。诵读经典正是我们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修之课,同时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

    我们应汲取传统经典的精髓,勤思之、笃行之、修已身、树新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践行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却的历史使命!

    传承的观后感【篇2】

    我愿做爱的传承者——《爱的传承》读后感2000字:

    读了《爱的传承》后,感慨万千,结缘会友培训九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

  • 8、 《传承》的观后感精选6篇

    下面小编为您带来了“《传承》的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好的影像作品是人们进步的源泉,脑海中总有踊跃出许多不一样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所认识到的一切,写观后感时不能让故事情节所占的篇幅太长。我们应该怎样去写作品名观后感呢?

    《传承》的观后感(篇1)

    儒家经典的传承——《论语》读后感800字:

    很感谢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能在每天的经典诵读环节安排诵读《论语》,我也很感谢中青班班委能安排我做为《论语》的领读者之一。

    对于我们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国学功底都不是很扎实。我第一次相对完整的、正式的接触《论语》并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浓厚兴趣始于十年之前,2008年我在北京大学脱产学习两个整月,系统地听了很多关于国学的讲座,期间对国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购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但大多数后来都被束之高阁。所以,总体来讲,我对国学尤其是奉为经典的《论语》是愧对往圣先贤的!

    但是当我再次翻开典籍,尤其是朗朗诵读之际,我仿佛又觉得经典似乎也并不那么陌生,里面的很多句段又似乎那么耳熟能详。开篇即:“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

    每当读到这些语录,似乎能够立即唤醒我们骨血里那最原始的记忆,我顿时明白了,因为我们皆为炎黄子孙,几千年的经典文化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是我们没有察觉,没有在意罢了!

    曾几何时,我们片面批判传统文化、否绝经典,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然而当我们时常感叹国人素质有待提高,惊于海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而困惑迷茫之际,蓦然回首,却发现《经典》就在灯火阑珊处!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能让经典重放光茫,能让我们曾经迷惘而又躁动的内心归于平静。重读经典,与往圣神交,继先贤绝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新时代的一名领导干部,我们更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之重任。诵读经典正是我们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修之课,同时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

    我们应汲取传统经典的精髓,勤思之、笃行之、修已身、树新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践行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却的历史使命!

    《传承》的观后感(篇2)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是

  • 9、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篇一: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读《指尖的太阳》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属于少年红色经典系列,讲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即将结束前的故事。它描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和一群特殊的人物,运用了一些特殊的细节描写。几个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的考验,克服草地潮湿的环境及随时可以将人吞没的沼泽地。他们凭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走出了这片死亡之地。当最后一章,我看到一个叫得天的小红军把一颗青稞粒放在自己的胳肢窝里。几天后,青稞竟长成了一棵茁壮的青稞苗。我由此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的坚强不屈。这本书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小战士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命的崇敬。

    和这些红军小战士相比,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我们现在的生活在物质上是和那时无法相比的。我们有强盛的祖国,安定的住所,美丽的校园。这些也许是那些小红军们梦想的生活环境。而我有时还感到不满足。就拿去年暑假来说,我几乎每天都要在家里开空调,有时室温刚好30℃,我就感到热得无法忍受,每天还喝饮料,吃冷饮。想想长征时那些红军小战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我和他们的差距是多大啊!

    《指尖的太阳》这本书教育了我,我需要向红军小战士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为了我们这一代的幸福生活,他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而我们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也要付出艰辛与汗水才行。我要学习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养成坚强勇敢的品质,树立坚定的信念,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篇二: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看了许多书,但其中一本书《指间的太阳》最令我深受教育和有所感悟。

    这是一本描写红军长征故事的书,红军长征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我们无法做到。作者通过长征时期中的三件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胜利的原因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处处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红军信守道义、格守诚信的作风,深受人们的爱戴,最后战胜了敌军。

    书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红军过草地时粮食非常缺乏,所有的人都陷入断粮的困境中。医官皮文勋想到了许多野生植物都有很大的营养,但他为了部队能吃上无毒的食物,用自己的生命去尝试,最终不幸中毒身亡。这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他们都为了部队,为了人们而牺牲,他们是最棒!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通过红军长征时期发生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

  • 10、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很多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这本书的名字叫《指间的太阳》,它是一部少年红色经典,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长征即将结束前的故事。它描写了一支独特的队伍,队伍里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家尝不知名野菜的皮医官、活泼机灵的小红军、英雄团团长欧喜洋、可爱的白衣战士……作者张品成通过《鲜花和沼泽》、《烂泥下的恶鬼》、《死神之舞》、《花坟》、《食物》、《一种力量》等章节,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历经千辛万苦,面临着没有食物即将被饿死的困境,面临着被沼泽吞噬的危险,面临着暴风雨的肆虐,面对着这些困难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不放过一线生机,最终克服了这种种困难,完成了任务,到达了草原的另一边。令我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感动的是在队伍断粮时,皮医官想到了所有植物都有营养,就叫大家去采野菜,但是为了让队伍吃上无毒的野菜,他把摘来的所有野菜都一一尝试了一遍,却不幸中毒一下昏迷了六天,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是这些英雄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要像那些革命战士一样不怕吃苦,要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刻苦学习,奋起直追,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争光添彩、添荣誉,只有勤奋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 2023-01-24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3-01-17

  • 2023-01-31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5-08

  • 2019-10-28

  • 2023-02-05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1-05-0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2-09

  • 2021-04-24

  • 2021-04-25

  • 2021-04-25

  • 2021-04-28

  • 2019-11-16

  • 2019-11-02

  • 2021-04-28

  • 2022-07-02

  • 2019-10-28

  • 2021-04-28

  • 2023-06-01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1-04-28

  • 2021-05-06

  • 2022-05-10

  • 2023-01-28

  • 2023-02-23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2024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