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 > 地图 >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2024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相关栏目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热门栏目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推荐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

(共 3868 篇)

  • 1、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800字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 它,是一些人的福音,带去安祥与平静;却也是无数人的梦魇,留下痛苦和阴影。它挑战人伦底线,撬动传统执念,一针下去,两届相隔,它就是安乐死。 安乐死,一般指对晚期绝症病人注射药品,使其无痛死亡的过程。民调显示,80%的人认为, 国内可以实施安乐死。为何人们对安乐死的合法化如此积极?我想带着这个问题以影片中的情节展开讨论。 首先,医疗技术的进步,并无法阻止绝症患者的痛苦。也许让一位绝症患者决定安乐死的原因是可以体面的离开,但其实大部分的原因只有一个字疼。作为一名医学生,在翻阅教材上的各种临床症状时,在观看各种医疗视频时,我们经常会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来自于人对痛苦的极度敏锐。就像一杯水,加入几粒砂糖并不会变得很甜,但是只要加入仅仅一滴胆汁,苦味就会扑天盖地地充斥着口腔。影片中的特纳医生也正是因为目睹了丈夫的痛苦而本人也承受了疾病带来的阴影才勇敢地坚定地决定安乐死。相比病痛的折磨,她宁愿结束生命。 其次,《宪法》保护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被侵犯,公民有生存权,也就有死亡权,安乐死就是死亡权的体现。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特纳医生因为愤怒胡乱的拨掉她精心打理的花草,她的女儿出手阻止,特纳医生喊到:我有权处理我的这些该死的杂草!其实,这也是她内心的呐喊:我有权决定白己的生命。 但说了这么多,最让人认同的,是对人伦的思考。从人情上来说,尊重病人意愿,让人体面离开,也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自私地要求他们忍痛求活,既耗费精力财力,也让亲情友情受尽煎熬。特纳医生的儿女虽在开始时不理解,但在看到母亲如此坚特时,也由反对变为了尊重她的选择。事实上,人们总是在亲人的弥留之际以爱为由,要求他继续沉浸在痛苦里,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不符合伦理的,因为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为自己而活。 在对安乐死在今天乃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都会有极大的争议。好死不如赖活的现念深入人心,让人们无法正视死亡。而病人要求安乐死,也有可能是一时的冲动,或急需精神鼓励的信号,如果轻易执行将造成终身遗憾。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安乐死会诱使大量意志脆弱的人放弃治疗,甚至破坏大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还有一部分人也会利用安乐死来达到其罪恶目的,如子女不愿赡养老人,迫使其安乐死等, 稍有不慎便会酿成人间惨剧。 在我国,安生死仍按故意杀人罪处理,事实上,与其对安乐死讳莫如深,不如健全法治,循序渐进,进行试点,
  • 2、 在困难的日子读后感

    在困难的日子读后感(一)

    我看了一篇作文《在困难的日子里》,特别令人感动。写的是作者的妈妈下岗后卖红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却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鄙视。在困难的日子里母女俩相依为命,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勇敢地生活着,。

    我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觉得作者这时一定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为妈妈出一份力。母亲给了我们很多,但我们却没什么给妈妈。正如文章所说,作者问妈妈需要什么来回报她,可她妈妈却说什么也不要,只要孩子永远快乐。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多么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但愿这位母亲能找一个好工作,这样,作者也不会常常流泪了我相信,只要作者和她妈妈之间还有爱,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我妈妈也对我很好,每当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我。当我考试分数差时,就鼓励我别灰心;考得好时,就高兴地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妈妈从不让我对事失去信息,她还让我用有时不好的东西也有优点。作为座右铭。有时当我想到自己体育成绩很差,不能得三好学生的奖状时,我就笑不出来了。要想体育好,就得天天锻炼!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对,我要天天锻炼,报答敬爱的妈妈!

    在困难的日子读后感(二)

    近期读了路遥所写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在1961年全国上下贫困的特殊时期,一个农家孩子马建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中,和干部子女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的不寻常经历。读完后,我的心情汹涌澎湃,激动不已,眼泪盈眶。与其说它是一名贫困高中生艰难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情感受的画卷,不如说它是作者在艰苦困难日子里的一段感人肺腑的人生经历。

    小说深刻而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马建强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面对城市里同学们舒服荣耀的生活,马建强不为他们所诱,他坚定自己的信念,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考验,追寻自己人生的独立和自由。然而,在经历了和吴亚玲、郑大卫间的互相痛苦到最后三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马建强是一位性格坚强刚毅的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低头,更无半句怨言,不被命运所压倒。他不爱嗟来之食,人穷志不穷,时刻扞卫自己的自尊,用勤劳的双手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当吴亚玲暗中给予他金钱和粮票时,他懂得平衡理性和欲望,拾金不昧。当饥饿和寒冷无情地向他袭来时,他坚持自己的节操,忍受生活的艰难。当他们三人遭到同学们的流言蜚语时,他勇于牺牲,敢于退出,成全别人的恋爱。他不仅

  • 3、 《在困难的日子里》读后感

    《在困难的日子里》读后感

    我看了一篇文章《在困难的日子里》,特别令人感动。写的是作者的妈妈下岗后卖红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却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鄙视。苦难的母女俩相依为命,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勇敢地生活着。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觉得作者这时一定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为妈妈出一份力。母亲给了我们很多,但我们却回报不了妈妈。正如文章所说,作者问妈妈需要什么来回报她,可她妈妈却说什么也不要,只要孩子永远快乐。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多么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但愿这位母亲能找一个好工作,这样,作者也不会常常流泪了我相信,只要作者和她妈妈之间还有爱,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我妈妈也对我很好,每当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我。当我考试分数差时,就鼓励我别灰心;考得好时,就高兴地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妈妈从不让我对事失去信息,她还让我用有时不好的东西也有优点。作为座右铭。有时当我想到自己语文成绩很差,排名总是靠后时,我就笑不出来了。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多看书!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对,我要多看课外书,拓展我的视野,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我敬爱的妈妈!

  • 4、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月14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
  • 5、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篇一: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我的感触实在是很大,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反应了在当代社会,在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的社会充斥着个人主义,金钱万能,损人利已,奢侈浪费,懒散堕落,并且这种思想同样也在大学校园中滋生蔓延。这一步电影非常具有教育的意义,虽然拍摄时间有十多年了,但是它的影响依旧十分大。 故事讲的是1962年8月15日,雷锋的生命在那一天定格,他的战友乔安山继续替雷锋,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影片中让我映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老爷爷被一辆黑色的轿车撞伤了,可那辆轿车却趁机逃跑了。乔安山伯伯开车去送货,遇到了这位老爷爷,所以马上把老爷爷送到了医院。乔安山伯伯付了暂时的医药费,还找来了老爷爷的家属。可让人气愤的是,老爷爷的家属不但没有感谢乔安山伯伯,而且还不把乔安山伯伯帮他们付的医药费还给乔安山伯伯,老爷爷的家属还说,乔安山伯伯是贼喊捉贼,故意把老爷爷撞上了,还假慈悲,把老爷爷送到医院。老爷爷的家属为了一点点的医药费,诬赖好心的乔安山伯伯。乔安山伯伯再三地解释说明,可老爷爷的家属根本听不进去,硬说是乔安山伯伯撞了老爷爷,叫乔安山伯伯赔他们所有的医药费,营养费以及精神损失费。让人最可气的是,那位老爷爷的家属还说乔安山伯伯连自己的班长都会撞死,撞伤一个老爷爷又算什么呢?在最后通过电视台的采访,终于找到了肇事者。可是那位老爷爷的家属一点也不惭愧,连声对不起也不和乔安山伯伯说,就匆匆地走了。这种行为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有此事的发生,例如南京的“彭宇事件”,这事的真实发生难道不是让我们值得反思吗?对得起酒泉之下的雷锋吗?雷锋精神不应该值得去考验。 近2个小时的观影时间里,我被影片所触动,为主人公被讹不平,为主人公高尚喝彩,情不自禁的叫好声连绵不绝,无私奉献的爱心场面震撼着每一个人,激起了学生干部强劲的道德感,强化了他们的服务和奉献意识,通过自我审视,心灵得到了洗涤,灵魂得到了升华。这部电影通过深入乔安山的内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伤、苦恼和欣慰,呈现在我们面前,催人泪下,撼人心魄。 虽然雷锋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看见地上有垃圾,懒得捡;看见可怜的人在乞讨,怕被骗;坐在车上看见有老人站着,坐着
  • 6、 《雷锋回来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回来的日子》观后感

    今天看了电影《雷锋回来的日子》,《雷锋回来的日子》是一部微电影,讲述了雷锋叔叔穿越到了现在,遇见雷锋班第七任班长郭明义,雷锋叔叔在郭班长的帮助下,在新的城市中玩了几天。他想帮助别人搬箱子,却被认为是小偷;想帮助大婶却被认为是骗子;帮助了没钱的老人后却发现老人在骗自己;帮助老人去医院救命,却需要用中照片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雷锋的事迹以及雷锋的光辉形象早已深深的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22岁短暂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人民,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

    雷锋,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名字,今时今日,他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他的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弘扬的。可当我看到那段视频时我沉思了,对不良社会现象有了新的思考,电影呼吁人们要在学习雷锋精神与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中,相信社会的美好,相信人们的善良,只有用行动实践的誓言,那才是雷锋精神的意义所在。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在细微处帮助他人,学习他那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雷锋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在雷锋回来的日子里这部短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现代都市的快餐生活,看到了一些,做好事却被怀疑,被人找麻烦!在当经社会做好事是很难的。但是,面对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的雷锋却还在帮助他人,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为人民服务,但是雷锋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雷锋,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我突然觉得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我们渐渐的失去了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所谓的雷锋月。可是又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带着许多的做作,带着功利。在雷锋回来的时候,他带着无私奉献的心,可却被人当作是坏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新时代的生活。从雷锋的几天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自己的利益前丧失了去服务社会的心。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的腐败,早以前的雷锋精神早已不知去向,伴随着人们的是贪婪的欲望。怎么样才能让人们心中永远住着一个雷锋叔叔,这是需要社会上的人们多一点爱,多一点无私的奉献的。

    我们是否懂的应该去反

  • 7、 《入党的日子》观后感范文

    《入党的日子》 作为我校党校本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很幸运地观看了纪 念建党 80 周年特别节目《入党的日子》 , 入党的日子观后感。看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的先进 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怎样去做一名共产党员, 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才是一名真正 意义上的共产党员, 合格的共产党员?看完电影后, 我觉得对这些问题都有了一个更清楚的 认识。 就如节目开始时赵忠祥让观众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一些观众的发言中所说到的: 共产 党员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廉洁奉公、 孜孜不倦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的人。 共产党员是平 凡有伟大,能够让自己融入群众和人民共疾苦,又能够在人民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的人。共 产党员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分子。而观众的这些发言又在后 面的那些嘉宾的身上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作为第一名嘉宾, 七十多岁的都爱国同志在对 党的认识和其对党的忠诚让现场的观众和今天学习的我们全体同学钦佩不已。 他不仅在艰苦 的抗战年代经受住了炮火的洗礼,敌人无情子弹的考验,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12 年的牢 狱中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任并用自己的文笔做出了 120 多万字的自白书来回敬那些企图用这 种手段击败他的人! 这些, 都让我理解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应该体现出的气节和优秀 的素质。 在这部并不很长的电影中,看到动情处,时间都仿佛于此而凝固。当看到甘孜州雅江 县发生地震, 当地的乡党委书记邓珠虽然因过于疲劳而患上了肺炎但在运送抗震救灾物资途 中隐瞒病情, 即使吐血数此也不肯休息时, 我的思绪飞到了焦裕禄一个与他无比类似的 共产党员的身上。 而到最后他被强行送进县医院治疗也因其固执而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这是 为什么?是什么精神在指导他这样去做?我想这便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 共产党的信仰带给 他的无穷力量和支持! 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 邓小平说: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想想入党的日子,就可以拂去心头的灰尘,坚定奋斗 的目标,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不懈的追求。 通过这次纪念建党 80 周年特别节目《入党的日子》观看,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先进 性标准,同时也认真地审视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我准备: 第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
  • 8、 《在我成长的日子里》读后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在我成长的日子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到十分愧疚。

    这篇文章深深触动了我,文中的格雷格·亨特,把自己母亲的耳聋作为对母亲嫌弃的理由。他不理解母亲的心,不懂得母亲的爱。而我也像他一样,不理解妈妈,对不起亲爱的妈妈,伤害了妈妈的心。

    我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她像辛勤的园丁一样,默默无闻地培养着祖国的下一代。我没有因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高兴和自豪,相反地把她看成是“高级保姆”,是没有本事的人,瞧不起她。妈妈平时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妈妈每天总是早早地到校上班,指导学生早读。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在家还要学习、备课。对于这些,我不但没有体谅妈妈,帮妈妈做些家务事,有时反而嘲笑妈妈,讽刺妈妈。可妈妈却从来不生气,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教育我不要看不起教师,我却一点也听不进去。心想:说得好听,教师有什么好?你当教师还不是因为自己没本事!妈妈从不计较我的态度,依然那么爱我,疼我。我生病时,她全心地看护;我遇到困难时,她给我讲有关故事,鼓励我克服困难……可我把这一切都看得很平常,没有怎么感动过。

    看了《在我成长的日子里》这篇文章,我才突然猛醒,认识到妈妈像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为了自己的儿女,为了祖国下一代,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一切。我感到非常惭愧,内心十分难过,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我想,我现在能幸福地成长,不知渗透了妈妈多少心血和慈爱啊!

    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亲爱的妈妈,原谅您的不懂事的女儿吧!今天我才真正懂得了您的工作的意义。您是一位可尊敬的园丁,我要向您学习。亲爱的妈妈,请您看我的行动吧!

  • 9、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今天是3月5日,是毛主席亲笔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今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看完了影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雷锋走了,带给善良的人们无限的悲痛,却留给善良的人们一笔丰厚的财富。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导致他牺牲的直接肇事者乔安山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默默走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时刻以雷锋精神来要求自己的故事。

    乔安山退伍后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他在一次出车中遇到了一位难产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到了检查站却被检查员拦了下来,在几次劝说后终于把孕妇平安的送到了医院。因为领导说乔安山不带乘客上路,就把他调到了货车组当司机。在一次运输途中,一辆桑塔纳小轿车把一位老爷爷撞到了但司机却不管不顾的扬长而去。随后一辆同样的小轿车路过此地,司机下车看了看老爷爷,但因为怕被诬陷成肇事者赶紧找了一个理由离开了。

    就在老人无助的时候乔安山刚好驾驶着货车经过此地,他二话不说立刻下车把老爷爷背到车上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面对巨额的医疗费,老爷爷的子女们都不愿意承担。对于他的救命之恩不但不感激,反而诬陷他是肇事者。迫于家人的压力老人也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有口难辨,他又陷入了像误伤雷锋一样的困境,感到无助和绝望。后来交警通过路上的碎片找到了真正的肇事者洗清了乔安山的罪名

    我们同情乔安山,也敬佩他,他在如此棘手的逆境中依然能保持雷锋精神。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带着雷锋的这种精神去帮助别人。当人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就会出现在那里,就算是芝麻般的小事也要用心去做,这也是雷锋精神的所作所为。

    有一次乔安山和他的儿子一起驾车,他们的车陷入泥塘停了整整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看见了来帮助他们,乔安山的儿子误以为他们是来抢货的连忙赶他们走。在中学生们的帮助下乔安山把车开了出来,乔安山要给他们报酬,中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一个中学生对他介绍起他们的帽子来。帽子上印着和平鸽的图案,象征着和平,外面还有一个爱心围绕象征着爱心。乔安山被感动了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还活着!雷锋活在人们心中。社会上也有千千万万个活雷锋。这群中学生志愿者不就正是新时代一个很好的象征吗?让我携起手来争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吧!为周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坐

  • 10、 《山里的日子》观后感400字

    《山里的日子》观后感400字 《山里的日子》,真正还原了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王海兵直接对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经历进行跟踪拍摄,录制的电视作品,全片以罗中立为线索,记录了《父亲》原型人物的孙子邓友仁一家及其乡亲们的真实生活。 片中的大巴山是十分美丽的。有绿油油的山林,金灿灿的稻谷,肥嘟嘟的猪仔,还有一群可爱的小男孩......当然,更有那劳作的村民! 在这个所有人都故乡缺失的年代,王海兵用他的摄像机把我们关于乡土的记忆再一次复活。山里平常的日子,脚踩土地的农民,这些意象都是久居城市的我们早已远离的东西,但是,这却是我们无法丢弃的根,是城市的根。我们需要有这样一次机会,重新亲近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亲近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人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 王海兵的《山里的日子》,像人生一样没有戏剧性的机关,只有冬天、春天、早晨、晚上这样的顺序。你进入过这段影像但你无法完整的转述它,你最多只可以讲出一些片段、小段子,这就是记忆。虽然只是一些片断的组合,却有整体的力量,令我们深陷故乡的情怀之中。大巴山的人民朴实淳朴,大巴山的日子平淡却真实,整部片子都体现了王海兵人文的关怀,内心深处的乡土恋歌。 影片的末尾,在王海兵的讲述中,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一年同过去的每一年都一样。也许又不太一样。邓友仁的大女儿云华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小女儿红梅则开始了新的学习之旅。而罗中立新的创作生活也开始了。一切都似乎有了起色,一切似乎都开始变得充满希望。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经历了一次大山深处的寻乡之旅之后,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3-05-22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04-06

  • 2019-10-28

  • 2023-07-02

  • 2023-03-07

  • 2023-04-2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3-07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09-23

  • 2022-05-11

  • 2019-10-28

  • 2023-02-08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3-06-06

  • 2019-10-29

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2024在瑞士的日子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