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 > 地图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2024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推荐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

(共 9870 篇)

  • 1、 读《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后感500字

    泱泱中华,江山代有人才出。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物横空出世,推动着整个民族勇往直前。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这时一个伟人站了起来,为我国杂交水稻工程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杰出的农业学家,是世界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杂家水稻的发明人,被誉为“杂家水稻之父”。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家水稻研究。首先他在高粱、玉米上受到启发,设计了“三系” 杂交水稻,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这一大胆的方法获得了丰收,他被誉为“二九南1号”创使人,但他并不骄傲自满,也没坐享其成,而是继续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反复的研究于1987年发现了光敏核不育水稻,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更加用心。终于把“三系”提升为“二系”,生产量大增,但他一直刻苦研究,从不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一直谦虚地做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年刻苦攻关,终于研究出了超级水稻。看到这里,不由让我联想到了自己?我反复地问自己?你为自己的一次成功而骄傲了吗?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了吗?想到这里我脸红了!从袁隆平身上让我知道,每个人应该有一颗炽热的心,一颗向上的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不能为所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对待任何事都要谦虚,不要总是自以为是。如果把成功分成三段,那第一段就是勇气,要有胆量,心中没底一事不成,胸有成竹心想事成。第二段是钻研,迈出了第一步,就要细心研究每一个部分,碰到困难,迎难而上,一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甚至一生。第三段是谦虚,一件事要取得成功谦虚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往往有些人过了前两关,却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你从不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也不虚心请教,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最后一败涂地。搞科研的如同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一个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最后。学习也是如此,它就如同水中行船,不进则退。要是中华民族的人民全是和袁隆平一样积极向上,那我们中国将会更加美好,将会更加发达,将会成为一个人才百出的强国!

    每一个中华伟人都有值得学习的精神,值得学习的智慧,值得学习的风采,值得学习的文化。长江后浪推前浪,让我们一起发奋图强,为中国的未来奉献力量!

  • 2、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使楚、风流才子马相如、三保太监下西洋等故事。这些故事有得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讲一些不忘国耻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搬家.

    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含义。今天,我终于懂了。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为了让他有个好的环境,能够专心读书,搬了好几次家。慢慢的,孟子开始变得懂事了,爱看书,也有礼貌了。孟母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孟子长大后,成为了天下文明的大师。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能专心读书,放弃了很好的工作,细心在家教导我,教育我。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厌其烦的教我一遍又一遍。妈妈还说,自己没上过大学,只是没爸爸好,以后就要看我的了。我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栽种在了我的心中。不能辜负妈妈的期望.我现在渐渐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中国历史读后感范文二

    历史能走到现在,点点滴滴,是不是一条坎坷之路?我一直不明白历史的酸甜,但自从我读了一本关于过去的《中国历史》才明白,才深刻地领悟到历史是那无数人用智慧的头脑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是无数人用那坚强的身躯保卫者历史的前进。

    于1949年10月1日那时那刻,是亿万华人的心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于今已有60周年。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地时,无数次战争,无数无辜的人们惨遭杀害时,一批中华民族儿女开始挺身奋战,终于我们团结一致以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一刻,是用无数人的鲜血凝聚而成的。今天他们还敢低视中国人的意志吗?还敢不佩服中国人的精神吗?还敢笑话我们穷吗?他们不敢,他们为中国人的精神所折服,为中国人的团结而敬佩,为中国人的努力而倾倒

    历史走到30多年时,多少华夏儿女不是以建设祖国为荣而努力奋斗的。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作出杰出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心系百姓,甘当公仆,为人们利益而献出生命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中华大地的改变,是脱离不了这些人的,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也少不了现代的贡献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掀起

  • 3、 读《中国历史》有感

    重温历史课本,神往古今人物。手捧沉载着华夏历史的一本本书籍,翻阅记录着中华辉煌的一页页纸张。再一次的回顾,又一次的感慨,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中国历史》有感:

    读《中国历史》有感【1】

    今年暑假,我收到了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一套《中国历史》,共14册,这是台湾作家陈卫平所著。

    我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第一册,我浏览了一下目录,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套书从开天辟地到近代历史,图文并茂记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史。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朝代,而我最欣赏的朝代是唐朝。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

    国家的繁荣使唐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中国真正成为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作品繁多,异彩纷呈,百花争妍,万紫千红,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至今连牙牙学语的娃娃都在学唐诗呢!不仅如此,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在美国,还有一条唐人街呢!唐朝皇帝中我最喜欢佩服的是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她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她的治理之下,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我还敬佩越王勾践,他历经十数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了复兴的宏愿。

    还有岳飞,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我非常喜欢这套书籍,它是一部让我了解历史,习得智慧的书本。

    它唤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书中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一帧帧精美的图片,让我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

    读《中国历史》有感【2】

    重温历史课本,神往古今人物。

    手捧沉载着华夏历史的一本本书籍,翻阅记录着中华辉煌的一页页纸张。

    再一次的回顾,又一次的感慨。

    瞧,华夏之祖之风范:神农氏炎帝尝百草,轩辕氏黄帝败蚩尤。

    唐尧即位,国泰民安。

    虞舜在世,任人唯贤。

    制水能人大禹,三过家门不回,他的改朝换代,让中华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五帝,无疑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基础的领袖人物。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了,来临的是那黑暗的奴隶制度。

    在这期间,铸就了现在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骄傲——青铜文明。

    那朴实大方的司母戊鼎,造型奇异的四羊方尊,还有举世

  • 4、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范文一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人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便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也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昭君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难到没有想过,她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吗?难道她不会难过吗?为什么?也是,古人曾经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昭君当时的心情有多么零碎,我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也许昭君明白: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吧,为了国和家,她毅然决定远离家乡而去遥远的边境。感慨那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万种风情啊!

    昭君!我一直深深的敬佩着!

    你虽为一介女流,却有着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品质。你深明大义、刚毅果断,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却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你不慕虚名、不贪富贵,当虚荣的女子个个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却依旧保持自己纯清的禀性。你智慧过人,不少李清照、蔡文姬的才气;你天生丽质,不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丽;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缺黛玉宝钗的灵巧。

    我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昭君一样深明大义的女生,在生活中和同学若有了摩擦,我尽量告诉自己:也许我应该宽容些,这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宽容是一种美德,要做到深明大义就要先学会宽容。昭君为汉朝立了很大的功。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还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壮举,但是我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学校里,我可以多多关心班级,有一定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班级卫生多操一份心,使班级变得干净整洁。我相信,等我长大了能在我的岗位上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昭君,永远的昭君!你善良的面容,你纯洁的心灵,你托起一个朝代兴盛的双肩一切,绝美如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范文二

    在读完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后,再次购买了他所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一书。在购买之前,阅读了书的目录,其实就是中学历史课本的内容。媳妇见到我买这种书后,大骂我烧钱,还信誓旦旦说,下一次再买书,每买一本书就必须付给她那本书的钱作为零花。见她说得那么认真,我心里免不了一笑,知道她是开玩笑的,嘴上还是说这是巧立名目敛财。呵呵。

    其实媳妇说得也是,这

  • 5、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表姐帮我卖了这本《中国历史故事》,我爱不释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闲的时间去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战争、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做人、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样。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记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到乡下大姨去玩,那时刚好是西瓜成熟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饭,过了一会儿,大姨端来了一盘西瓜,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姨问我:千,吃完西瓜要不要跟我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太好了,大姨我们来比赛,看谁摘的西瓜最多!我高兴地说,好啊,我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大姨笑眯眯地说。我便快速地把西瓜给吃完。过了一会儿,我就背着个大竹篮跟大姨一起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到了瓜地,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地里的西瓜,还没有开始摘西瓜,我就汗流挟背了,千,快来摘西瓜呀,我们还要比赛呢!大姨在瓜地里喊着,哦,来了!说完,我就跑了过去。开始摘西瓜了,我双手抱着西瓜,用力地拔,西瓜好像跟我作对,我怎么拔也拔不动,这时,大姨走过来笑着对我说:千,不是这样拔西瓜的,是,知道了吧!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接着像大姨教我的那样,很快就摘了两三个西瓜。第一次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摘西瓜,真有些不习惯,我想:又热又累,真不想干了,我还是到树底下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跑到瓜地旁的大树底下休息,突然,我想起了《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说:不行,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还要和大姨比赛呢!我站起来,跑向瓜地,又开始摘西瓜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竹篮已经被西瓜装满了,虽然我摘的西瓜没有大姨那么多,但是看着我辛苦劳动的成果,我开心地笑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在学习,在生活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事,但是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不能半途而废。

  • 6、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收录了一篇《晚清的两个奇官》,文章说的是晚清中俄两国划定边界的事,两个胸怀及志向不同的官吏给后世留下不同的评说,一个是名垂青史、一个是遗臭万年。今天小编整理了党员阅读《中国历史的教训》的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ƪһ

    静探岁月长河,华夏文明千余年,历史展现了峥嵘王朝屹立不倒,也道出了强盛王国没落训鉴。《中国历史的教训》,从作风和反腐斗争的角度出发,反观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故事古诫,将我国现阶段作风建设这一重要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相当具有时政性。 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清、苏联以及中国近代的数则故事,其中一则讲到了周恩来总理后代的故事。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秉承家族的优秀作风,她待人真诚,对待新同志总是热情相待;她真抓实干,不追求学历,一心一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她关心同事,为了广大同事的生活条件着想,主动放弃了单位分房她舍弃了根本不属于她的以及一些本该属于她的东西,但她总是以平静的内心和奉献和精神相待,收获了高洁的品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后继的共产党人树立了优秀标榜,同时折射出了共产党人至真至纯的卓越党性,也投射出她自身高尚清廉、无私奉献的阳光秉性。

    本书还从腐败没落的清王朝列举了诸多反面事例,深刻地道悟出历史的惨痛教训。皇帝的伙食费这一故事从历代皇帝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反映出贪污腐败的现象,以及上下级之间对这种事实的沟通与较量。一类是蒙在鼓里根本不知实情,一类是了解实情却束手无策,还有一类则是默许为奸,造成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制度和人性的陋缺。故事从多个角度探讨议论,一方面反映出作风建设和反复斗争工作的困难度,另一方面就是强调要加强制度的建设,用制度约束人性中的缺点,肃杀不良的工作作风及现象,坚决不给贪污腐败提供温床。利用好制度这一工具,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个目标切实地落实实现下去。

    作为年轻共产党员,我们对曾经的党员同志和革命前辈们的故事和品性了解甚少,通过这一则则简短的故事,使我们难得地获得走近他们的机会。透过谁是最快乐的人中周秉德这一人物形象,大致描绘出曾经那辈共产党人是怎样的一个轮廓 他们心

    灵纯净,在利益的诱惑下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诱惑所动;他们质朴善良,始终能够考虑他人的利益,舍己成全他人;他们坦荡正直,是

  • 7、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历史故事》,其中的孟母搬家让我印象很深,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终于懂了。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孟母)对他非常严格,为了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几次家,慢慢地,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和喜欢读书了;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还教育孟子要做人诚实。孟子长大后,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师。人们都说,这是他母亲(孟母)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放弃了很好的工作,专门在家培育我、教导我;为了我进好的学校,也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妈妈还说,我读初中的时候,呀要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我可以多点时间休息,别把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路上------我现在渐渐大了,也懂事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 8、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一)

    "实事求是哲学读书会"二月向全厂员工推荐了四本书,我读了其中的一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它是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所著,作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此书共包含24篇说古道今的典故,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沉思的人物故事,延伸出巧妙的含义。这些历史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是前人的智慧也是过去的教训,借古而喻今,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本书第二篇雍正治吏,讲述了雍正皇帝的用人举措。其中一则小故事《考核县太爷》对我影响颇深,它说的是对一名县令的考核。当时负责考核他的巡抚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二是"懦弱不振",建议调离本岗位,任命适合他的教育工作。当时吏部看了考核报告,觉得这名县令无功也无过,不足以调离岗位;两者发生了意见相佐,报请雍正帝判别。雍正帝听说之后,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眼见雍正帝治吏如此严厉,各级官员震惊之余,也明白了,官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要干活呢。雍正帝当时就要求,当官本来就不应该贪,如果只满足是清官,倒了油瓶也不扶,那还能算是好官吗?

    清廉,直到今天也是官员的起码条件。清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杜绝"贪",还要杜绝"懒",贪致误国,懒也误事,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作风上清正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反腐力度,成绩斐然,一些大贪官的落马让百姓们拍手称快。反腐不但反的是贪污受贿,还反的是无所作为。做为领导干部,如果报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整天混日子,在其位而不谋此政,拿着俸禄不干事,最终与贪官无异。

    廉洁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勤政也是其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一则很小的历史故事影射的道理发人省。做为一名干部,我会时时以"三严三实"反省拷问自己,思想上是否有庸、懒、散的苗头,是否做到了为员工谋福利,办实事,是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效益,是否想公司这所想,急公司之所急。2016年在公司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形式下,更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摒弃旧习,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领导干部。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二)

    近来,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那感觉怎是一个爽字了得!细细想来,很久没有读到这么

  • 9、 中国历史电影读后感

    中国历史电影读后感(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爸爸告诉我:《建国大业》的演员阵容强大,百名巨星齐上阵,共同来为祖国成立60周年献礼,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界的所有明星和知名导演,可视为对中国电影演艺队伍的一次大阅兵。毫不夸张地说:一不留神一个大明星出现了,一眨眼功夫几个大明星就出场了。要是想在这部片子里面去看大明星,那你一定会看的眼花缭乱。据说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明星们都是不计报酬自愿来演这部戏的,因为大家都想为自己母亲的60岁华诞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爸爸特别强调: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汇集如此多的明星,才能拍出如此震撼、如此生动、如此精美、如此优秀的电影!并且一边儿看,一边儿给我解释我看不懂地方。

    我们看得都很认真,最终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喜悦和欢呼声中,我们开始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我想:新中国成立真不容易啊,看看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喝酒,把头紧紧地碰在一起,可见他们的兴奋之情,对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看过《建国大业》之后,对毛主席更加敬佩和崇拜了,还有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等革命老前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价,当演到开国大典那一时刻,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

  • 10、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这是我继《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拜读钱穆先生的第三本书《中国历史精神》,读后真的叫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如痴如醉,醍醐灌顶。

    先生作为一代通儒,其博达学识,其行文流畅,其视野宽宏,其古今通晓,其中外辩证,让我高山仰止,顶礼膜拜。

    先生此书包括七讲和两个附录,具体内容为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以及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从东西历史看盛衰兴亡。

    先生于旁征博引中娓娓道来,至始至终涵盖对中国文化的经典分析与深度热爱,体现了中国士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宽宏胸襟。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沉醉其中。我不禁反复称赞其观点,体味其意蕴,并和先生多次交流。似乎让我更加坚定地要做一个像伯夷一样的“清”者式的人格完整的理想的人。

    先生切实做到了文以载道,而我通过阅读其文,深知“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虽遇无道之世,个人仍可自求有得,其所得乃在道。行道有德,得与己之谓德。德在己,别人拿不去,因此宗在大乱世,个人修德,亦可以避艰险,渡难关。国家大事也如此。“德不孤,必有邻”。人之德可以变成一时代的气运,气运转而时代就复兴了。“人能宏道,非道宏人。”要转移世运,责任仍在人身上。

    所以做人可以每天有进步,若一个人能生活得每天有进步,岂不是一个最快乐的人生吗?这世间、这家庭,这社会里,我当下便可成一完人,而又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其德,作新民,在其内心自觉上,有日进无已之快乐。一步步地向前,同时既是一步步的完成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最标准、最理想、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吗?(张秀丽)

  • 2023-04-1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6

  • 2023-01-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1

  • 2021-04-05

  • 2023-05-01

  • 2022-12-27

  • 2019-10-11

  • 2021-04-03

  • 2023-0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1-06

  • 2022-12-13

  • 2022-05-05

  • 2019-10-16

  • 2019-10-11

  • 2022-12-15

  • 2022-12-17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2024一生要知道的中国历史100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