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2024《我们仨》读后感600字范文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推荐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共 2156 篇)

  • 1、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600字

    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题记

    家是什么?有家人的地方才叫家。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杨绛写的《我们仨》。这本书是杨绛对他们仨一家三口相助相守、相聚相失的频频回顾。作者虽然并非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浅浅的文字传递着深沉的情感。一茶一饭,一言一语,都是作者回忆的片段。

    八年抗战,一家人彼此肩并肩地携手走过。闹饥荒时,彼此相濡以沫,纵使饥肠辘辘也心满意足。文革期间,钱钟书夫妇被送去劳教,家中无一人幸免都被卷入文革的漩涡。但是凭借着对于未来的希望,他们仨共同熬过了难忘的十年,互相搀扶,互相鼓励!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熬过了抗战和文革,命运却难以捉摸,钱钟书和钱媛因病而先于杨绛去世。曾经温暖的家便不复存在了,仅剩作者一人,怀念他们仨。有家人的地方叫家,没有家人的房间只能叫客栈。

    杨绛对于“古驿道”有一段详细的描绘。“古驿道东西走向,烟雾迷离,杂树丛生,客栈在路的南侧,路的北侧是水道。两侧长满了柳树,远处的苍松翠柏依稀可见,飘零着的是不知道谁家的几处坟墓。”女儿钱媛领着杨绛先生走上了古驿道,初上古驿道,是杨绛先生万里长梦的开始。

    那个万里长梦,那个像泡影却醒不来的长梦古驿道,便是对作者有特殊的意义。每读到它我都能感到作者的怀念与悲痛,这就是为什么仿佛人生对杨绛来说只是驿道,而除开我们仨,其他人都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

    失散了,离去了,就不会有人与作者的命运交织,就不会有人真正走进作者的心中了。

    何其有幸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和弟弟,我们四个每天的生活不就是“我们仨”中生活场景的重现吗?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吧,人生就像驿道,我和家人一起在走的驿道!

  • 2、 我们仨读后感600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1】

    注意到杨绛先生是从微博上流传甚广的那篇《一百岁感言》开始的,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要称呼一位女子为先生,细细探究之后才知是先生是一种尊称,我想应该跟我们现在叫的老师是一个意思吧。

    在买这本《我们仨》之前还买了一本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前半部分有写一些关于鬼神的事情,我看到一半觉得太渗人便跳着看了下去。

    《走到》对我来说比较沉重,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去翻看,我看书总是希望能从其中获得能量,没用的书我是不看的。

    这几日清闲得要命,遂在网上翻到这本书《我们仨》,之前也看到这本书,但是没买,可想而知我是个多么受心情影响的人。

    《我们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叫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叫我们仨失散了。

    第一部跟第二部讲的是亦真亦假的梦,杨绛先生在古驿道上小心翼翼的走着,每天去到锺书船上陪伴他,太阳落到船头便要起身回客栈。

    杨绛先生的万里长梦终于在两年之后做完了。

    第三部分叫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个部分详细记述了杨绛先生同锺书从结婚到阿瑗(女儿)、锺书相继去世的漫漫长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些在我们看来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有也着坎坷的一生。

    不过我觉得这一家虽然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总是一家人,和和气气的一家人。

    他们都喜欢读书,都热爱工作,都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他们不追求名利,一生活的踏踏实实,我不曾感到他们觉得自己不幸。

    我很羡慕这样的家庭相处方式。

    杨降先生多次在书中说锺书是一个不愿与人争辩、能忍耐的人,书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锺书以前受到的不公与委屈。

    这些都是杨绛先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护卫她的爱人。

    提及往日的委屈与不公,杨绛先生并未有半字恶语或辩解,她只是细细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并未加任何解释,我想也许她是觉得公道自在人心吧。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人还是人。

    人生在世就得这样活着,实现自我价值,拥有温暖和谐的家庭,不与世争,平淡一生。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2】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

    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

  • 3、 读《我们仨》有感600字2024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语文老师推荐高中读物中,有杨绛写的《我们仨》。为了丰富我贫乏的文学知识,便硬着头皮买了这本封皮很搞笑、附录很多的书。一开始读,并不是很愿意,而且还没读懂,我只是跟随着杨绛——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一个关爱丈夫的妻子,跟随着她那朦胧而又不失真实的梦,读完了在古驿道上发生的事,我没有接着往下读,因为没有读懂使我失去了兴趣。可是,不知不觉中,我眼前总是浮现古驿道充满大雾的场景,有光秃秃的客栈,还有钟书所在的孤独的小船,更有阿圆向妈妈招呼的白白的小手。我开始回忆,开始思考。为什么钟书会在小船上迟迟不下来?为什么钟书有时候感觉很累?为什么他们一家不回三里河公寓一起住呢?为什么梦和真的一样?为什么阿圆的病情会在杨绛的梦里出现?

    我吃饭想,睡觉想,和同学说话的时候也走神去想。好奇的我翻开末尾的片段,写着:“钟书于1998年去世,阿圆于1997年去世……我是一个联络员,传递消息的。”还有“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哦,我顿时明白了,心中已有答案,兴奋过了头的我追着我知识渊博的同桌问个不停。果然,她的答案和我想的一样,这个伟大的母亲,用古驿道客栈和自己编织的梦,营造了一个朦胧迷茫的场景,填充家中后半期悲惨的故事,让整个场景不显得苍白而又荒凉。

    于是,我继续往下读。我喜欢钟书与杨绛在国外甜蜜的小夫妻生活。房子虽简陋,可有爱相伴。我喜欢圆圆头,被称作“磁娃娃”、“星海小姐”,我喜欢中国人成为国外的焦点。在阿圆渐渐长大的这段日子里 ,“他们仨”真的很幸福,夹杂着钟书的才华,圆圆的热泪,和杨绛的“稳”,这三个人像三个不同的音符,单个敲击出来不好听,只有组合在一起,才会编织美好的交响乐。不知不觉,从来不爱读书的我变了,作业也不写了,觉也不睡了,总是啃着这小小的书。想到三人在古驿道边的小船上相聚,阿圆在船尾抱着爸爸的脚,杨绛抱着钟书的头,我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睡一个被窝,冬天的大雪呼呼的下着,可我们一点也不寒冷,因为“我们仨”的心也是紧紧靠在一起的,就像“他们仨”。

    我知道,这本书是悲伤的,是杨绛自己一人回忆的,书中有句“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无人可问”更是让我流了大把的眼泪。我想,人在世,要懂得珍,懂得惜,没了的就再也回不来了。要把握好现在,过好每一分钟,即使“世间好物不坚牢”,也要微笑着面对明天,

  • 4、 《我们仨》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这本书买了一年多,本来是想这个月把这本书和那本高大上的《the power of habit》同时进行的,结果发现我自己还是避重就轻,三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结果那本好像才第五页而已。

    选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钱钟书的老婆,因为关于《围城》总是听到这一样的一句旁白——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多少有点悲观的意味。在我的潜意识里,小说和生活是分不开的,但之前看了一篇关于他们一家三口(钱钟书、钱瑗、杨绛)的报道,这种家庭我不仅仅是向往而已……一个百岁老人,在女儿、老公相继走了之后,写了这本书。穿插在整本书的都有种淡淡的悲凉,没办法,杨绛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撇开这已成定局的实事,过程的回忆,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

    这一家三口都超级无敌爱看书,而且把看书这件事给予了很高的优先级,不愿意和不相关的人闲聊浪费时间,感觉钱钟书是个偏内向的人,他认为有了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杨绛这么评价他“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与钱锺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人就会嫌他刻薄了。”他们自得其乐。

    以前读书时,觉得那些作者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最近看书才发现,这些人都属于某个朋友圈里,这种感觉就像有了微博后,你发现那些你喜欢的明星、过的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只是你意外的发现别人有多努力。看到了一点点描写红茶的句子,简单明了,就当为自己下次选茶或谈资多点参考吧——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

    他们的生活很少吵架,因为他们践行“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尊重吧!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但有些话会让你感受到承诺的分量,而且他们做到了。是哪一阶段我忘了,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有生离。”

    这是钱钟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 5、 《我们仨》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600字

    厅里的阳光正好,二舅坐在对面,正在侃侃而谈,他背诵着杨绛的百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然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他说“曼妙”这个词真好……那年,正值杨绛百岁,我也刚刚结束2年在北京的支援生活,来向居住在北京的二舅一家告别。

    再次见到二舅是今年的秋天,妈妈想趁自己走不动之前再看看兄弟姐妹,于是,我们再次来到北京。二舅家正在装修老房子,古稀之年的他仍热火朝天地指挥着小工,介绍着装修心得,得意着自己的小设计,我们也再次谈起杨绛先生,因为她刚刚去世不久……

    时隔两个月,得知二舅突发心脏病过世的消息很是突然,匆忙地订了火车票,陪同妈妈赶往北京。走之前,顺手从书架上拿了杨绛的《我们仨》。

    《我们仨》是2003年出版的,每次只看几页就哽咽,所以迟迟没有读完过。她的文字看上去平淡如水,但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内心涌动不停,之前的《干校六记》是这样,《将饮茶》也是这样。

    《我们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梦境的方式叙述了钱钟书和钱瑗两人病重时期的事情,一部分是以白描的方式讲述她与钱钟书从出国读书,到有了圆圆之后的生活,包括那段摧毁无数人的无情岁月,那是一段任凭再怎样豁达乐观的心怀也无法抹去伤痛的岁月……

    办理丧事是一件繁琐的事情,程序烦多,办理证明,选择骨灰盒,写挽联,写悼词,选择生前照片,安排悼念人员……做饭、洗碗、陪舅妈说话……大家都以不真实的状态撑着这最初的日子,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见自己翻动书页的声音,以及舅妈独自的哭泣声……太过恩爱又清醒的夫妻难免会遭遇这种劫难,有多少人可以象杨绛那样,可以耐心的等待最终的团聚,把忍受变为享受,把思念变成快乐的风景呢……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这样感叹着,我终究没有把书和写好的信留给舅妈,因为没有什么语言可以劝慰,舅妈不是杨绛,她有她自己的风采和坚强。再好的悼词也只能念给生者,只有时间是把金钥匙,可以带人寻觅到他所想往的归途。

  • 6、 《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一直偏向文学类的书籍,《我们仨》是我听书友的分享喜欢上的,从图书馆借的书,一口气读完。“豆瓣”书评—“肝肠寸断”,的确非常贴切。

    《我们仨》的作者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在92岁高龄,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几十年来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们俩老了”的梦,很简短,以钱钟书先生的话“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结尾;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们仨失散了”的“万里长梦”,杨绛先生不停地游走奔忙在双双病重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阿圆之间,以梦的方式写下他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段艰难而又痛苦的时光;第三部分写的是他们夫妻1935年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直到1998年阿圆与钱钟书相继逝世期间的坎坷历程。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朴实而又平凡的知识分子家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

    “我喜欢小小的房子,只要不是狭窄到逼仄的程度,小房子自有大房子没有的乐趣。温暖的小房间包裹着我们,内心满满的安全感,人与人的心都很近……”,温暖而又朴实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淡泊名利,温馨愉悦的学者之家;曾经,读书笔记他们夫妻二人共赴英国留学,一起享受着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曾经,他们携手走过动荡的文革时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曾经,他们一家三口共一片夜色,看各自的书,幸福满满;曾经,他们一家三口相互打趣,家里有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而今,“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轻描淡写的语言里,我们看到的是杨绛先生痛失爱女和丈夫的悲怆与凄凉。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直到感觉你的皱纹有了岁月的痕迹……”以前觉得肉麻兮兮的歌词,现在听到就会泪涔涔。以前只了解林夕写给黄耀明的心情,现在懂得原来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份深情。

    有一种幸福,叫做爱!

  • 7、 我们仨心得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要用到感言,感言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的范文,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感言呢?我们仨心得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仨心得 篇1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跟随杨绛先生的脚步,一页页画面从我眼前略过。“我们仨”的温暖、幸福,令我久久不忘。

    一九三五年,杨绛与钟书新婚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求学。辗转多次,在巴黎迎来了“misssinghigh”——钱瑗,于是“我们仨”相聚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仨”始终相依。杨绛的一句“不要紧,我会做”就足以让钟书放心;圆圆在去世前不久不放心妈妈,特地写信教妈妈做饭;圆圆生病时,杨绛夜夜“看见”她。“我们仨”始终相互信任,不论什么结局,都是心连心走下去。

    正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管世风如何,不管身份如何,杨绛夫妇一直低调平实,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曾写“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就是多些不相识的人。”

    我们仨心得 篇2

    注意到杨绛先生是从微博上流传甚广的那篇《一百岁感言》开始的,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要称呼一位女子为先生,细细探究之后才知是先生是一种尊称,我想就应跟我们此刻叫的老师是一个意思吧。

    在买这本《我们仨》之前还买了一本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前半部分有写一些关于鬼神的事情,我看到一半觉得太渗人便跳着看了下去。《走到》对我来说比较沉重,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才会去翻看,我看书总是期望能从其中获得能量,没用的书我是不看的。

    这几日清闲得要命,遂在网上翻到这本书《我们仨》,之前也看到这本书,但是没买,可想而知我是个多么受情绪影响的人。

    《我们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叫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叫我们仨失散了。第一部跟第二部讲的是亦真亦假的梦,杨绛先生在古驿道上留意翼翼的走着,每一天去到锺书船上陪伴他,太阳落到船头便要起身回客栈。杨绛先生的万里长梦最后在两年之后做完了。第三部分叫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个部分详细记述了杨绛先生同锺书从结婚到阿瑗(女儿)、锺书相继去世的漫漫长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原先这些在我们看来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有也着坎坷的一生。但是我觉得这一家虽然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因

  • 8、 读《我们仨》有感600字

    【第1篇】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语文老师推荐高中读物中,有杨绛写的《我们仨》。为了丰富我贫乏的文学知识,便硬着头皮买了这本封皮很搞笑、附录很多的书。一开始读,并不是很愿意,而且还没读懂,我只是跟随着杨绛——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一个关爱丈夫的妻子,跟随着她那朦胧而又不失真实的梦,读完了在古驿道上发生的事,我没有接着往下读,因为没有读懂使我失去了兴趣。可是,不知不觉中,我眼前总是浮现古驿道充满大雾的场景,有光秃秃的客栈,还有钟书所在的孤独的小船,更有阿圆向妈妈招呼的白白的小手。我开始回忆,开始思考。为什么钟书会在小船上迟迟不下来?为什么钟书有时候感觉很累?为什么他们一家不回三里河公寓一起住呢?为什么梦和真的一样?为什么阿圆的病情会在杨绛的梦里出现?

    我吃饭想,睡觉想,和同学说话的时候也走神去想。好奇的我翻开末尾的片段,写着:“钟书于1998年去世,阿圆于1997年去世……我是一个联络员,传递消息的。”还有“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哦,我顿时明白了,心中已有答案,兴奋过了头的我追着我知识渊博的同桌问个不停。果然,她的答案和我想的一样,这个伟大的母亲,用古驿道客栈和自己编织的梦,营造了一个朦胧迷茫的场景,填充家中后半期悲惨的故事,让整个场景不显得苍白而又荒凉。

    于是,我继续往下读。我喜欢钟书与杨绛在国外甜蜜的小夫妻生活。房子虽简陋,可有爱相伴。我喜欢圆圆头,被称作“磁娃娃”、“星海小姐”,我喜欢中国人成为国外的焦点。在阿圆渐渐长大的这段日子里 ,“他们仨”真的很幸福,夹杂着钟书的才华,圆圆的热泪,和杨绛的“稳”,这三个人像三个不同的音符,单个敲击出来不好听,只有组合在一起,才会编织美好的交响乐。不知不觉,从来不爱读书的我变了,作业也不写了,觉也不睡了,总是啃着这小小的书。想到三人在古驿道边的小船上相聚,阿圆在船尾抱着爸爸的脚,杨绛抱着钟书的头,我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睡一个被窝,冬天的大雪呼呼的下着,可我们一点也不寒冷,因为“我们仨”的心也是紧紧靠在一起的,就像“他们仨”。

    我知道,这本书是悲伤的,是杨绛自己一人回忆的,书中有句“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无人可问”更是让我流了大把的眼泪。我想,人在世,要懂得珍,懂得惜,没了的就再也回不来了。要把握好现在,过好每一分钟,即使“世间好物不坚牢”,也要微笑

  • 9、 《我们仨》读后感

    这个月读的东西很凌乱,想描述这个过程,权当交上作业。我总不在步调,2月份轮值主席推荐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因为已经读过,所以当月果断放弃。当年读的时候我父母刚过世,却能读之泰然。记得其中冗长的开篇,是一个压仰的梦魇,暗合着末亡人陪伴至亲走向死亡的过程,而述说又极为冷静和克制,没有煽情点,刚丧失双亲的我,正在潜心炼就心如止水无风无浪无涟漪的境界,不想用什么轻易打动自己。

    无论对这本书有怎样的热评,深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书商在拿着杨先生一家的生世说事。后来读到读书群中赵丹当月的书评,目光曾为之停留。一个周末的晚上,走进了不二书咖的读书会,读的正是《我们仨》,不二群主山妮和慢读群主慢慢为大家倾情推荐。无矫情、不文艺!至此,线上有不忘初心读书群,线下有慢慢读原著读书会,一帮现实中的人,脱掉媚俗的身份,努力呆在一起,线上或线下附弄风雅,缔造文青心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桃花源。

    于是,有了机会再读《我们仨》,此时,父母已过世8年,杨先生105岁,我已年过不惑而知天命,唏嘘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恰好验证自己是否真练就了坐看云起宠辱不惊的金刚之身。在刻意地客观理性的阅读中,却突然读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潜意识,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感觉杨先生是在用文字和追忆做自我疗愈,而我不也是在用对现实的逃避和拒绝在做创伤疗愈,始终不肯承认生与死的距离,内在的小孩不愿成长,坚守地停留在过去,在那个记忆中完整的家里,我的角色分工只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仅此而已。杨绛先生也如此,更愿意沉溺在她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里。能找到感同身受的点,我如释重负地放下了自己所有的伪装,重新读懂她,像晚辈陪伴着一个老人,听她指指点点地唠叨过往,比如,从前的日子如何如何,生活是这样那样,还有曾经的那些人......老人虽然神色安祥,但仍会压抑地数度哽咽、恍恍惚惚中疲惫而悲凉,一旦激起美好的回忆,就会一心调动所有的感观沉缅在过去,而她提到的无数人和事早已是可怜河定无边骨,我默默地依偎着她,不时点头欢喜、低头啜泣、摇头叹息,保持了同频,哪怕明知道她是在躲闪着作选择性的遗忘,同时,对文中欲言又止的事件、一笔带过的人物,来了考据的兴趣,于是读书会成了民国八卦会。话题杂碎,比如,文中只提了一次的赵萝蕤,先比较一下作为校花,她、林徽因和杨绛谁更漂亮,再八卦钱钟书是否暗恋过她,又引申到太太客厅事件后林

  • 10、 我们仨读后感1400字: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我们仨读后感1400字 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一片黄叶,守望生命终极。生命有限,情海无边。先生的坚贞和守护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铭心,与日剧增,但先生在顽强继续。她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用她的话说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坚强与豁达让我想到胡杨林,千年风范,坚韧不拔。

    先生博学强识,知识渊博,声望极高,然让人感叹的是她为了爱情甘愿屈居并付出,用智慧和大爱精心营造着家编织着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先生回忆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天和自信是弥足珍贵。不要紧是先生给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承担家庭重担,免除后顾之忧,乃钱老先生的福气。更让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务事并没有捆住先生的手脚,影响她的事业,书中写到,

  • 2019-09-23

  • 2021-08-26

  • 2019-10-29

  • 2022-04-11

  • 2019-10-22

  • 2019-09-19

  • 2021-07-16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0

  • 2022-04-09

  • 2021-11-09

  • 2019-10-28

  • 2022-04-18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01-1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01-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我们仨》读后感600字,《我们仨》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我们仨》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我们仨》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