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 > 地图 >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2024《我们仨》学生读后感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推荐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

(共 9220 篇)

  • 1、 推荐参考:《我们仨》读后感(480字)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参考:《我们仨》读后感(48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杨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绘得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她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份量?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

  • 2、 [推荐读后感]《我们仨》读后感(69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写的作品时,我们会得到一下启发和知识。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推荐读后感]《我们仨》读后感(69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你看不到杨绛先生满腹才华的抛露,你也寻不到她追忆一家三口一生作为的身影。这部书仅仅是一位年迈的母亲怀念过世的丈夫与女儿的书籍,如此这般简单,纯粹,这就是我读完《我们仨》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慨。

    耳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不下两年,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之心去揣测这本书的内容,却搁置了几年,未曾去细细品味一番,至于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昨天,在图书馆寻找余华的《细雨中呼喊》,未寻得,却看到了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淡雅的封面,朴素的标题,它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杨绛先生失去至亲后那颗孤单却又安静的心。我带着疼惜般地捧着它,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在读它之前,我便猜想着,钱钟书先生的一生该是何其的故事纷呈,这本厚厚的书里该是满满地记载了钱先生的丰功伟绩吧。如果我猜对了,那杨绛先生就不是杨绛先生了;如果我猜对了,想必我也不是此刻的我了。书的最开端,每一页上都印着杨绛先生一家人的旧照,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钱钟书和杨绛,一张张温情的全家福上,都是他们年轻时光刻下的痕迹。我们相差的岁月使我对两位前辈的印象就是博学的老人,淡泊的学者,更是我们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我们仨》,此书是杨绛女士在2003年发表,那时杨绛女士的先生钱钟书先生离开已五年时间,爱女离开六年时间。杨绛女士将他们三人的平淡生活通过这本书,以快进方式的形式再次走了一遍。字里行间里表达了杨绛女士对于丈夫于女儿的思念,对于他们仨平凡而又不平淡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通过写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生活唯有简简单单才是真,有了亲人的陪伴,才是幸福。

    对于杨绛女士与钱钟书先生的崇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当时的乱世时代,他们博学多才,为我国文学界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对于我个人一直以来,我的文学功底特别不好。本就是个理科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文学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对于他们文学的写作我是不能从根本上面理解。但是,阅读了《我

  • 3、 读后感参考:我们仨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读后感参考:我们仨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我们仨》,此书是杨绛女士在2003年发表,那时杨绛女士的先生钱钟书先生离开已五年时间,爱女离开六年时间。杨绛女士将他们三人的平淡生活通过这本书,以快进方式的形式再次走了一遍。字里行间里表达了杨绛女士对于丈夫于女儿的思念,对于他们仨平凡而又不平淡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通过写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生活唯有简简单单才是真,有了亲人的陪伴,才是幸福。

    对于杨绛女士与钱钟书先生的崇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当时的乱世时代,他们博学多才,为我国文学界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对于我个人一直以来,我的文学功底特别不好。本就是个理科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文学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对于他们文学的写作我是不能从根本上面理解。但是,阅读了《我们仨》,我深深的被他们平凡而不平淡的生活深深打动。钱仲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让我衷情,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两老爱女圆圆的博学多才,对父母的关心与体贴照顾。让我觉得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能够拥有这样的才华,不愧是钱杨二老的爱女。此书值得多次阅读,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文学功底的人来说,阅读一遍,根本体会不到杨绛她老人家要勾勒出的真正含义。

    对于阅读后的感受,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只是通过书中内容知道,他们一家在面对生活痛苦的平静淡然,面对荣誉的低调。为人处世是那么的真诚,只求问心无愧,事实将就跟着自己的内心去走,在那个乱世中,他们的思想不被现实生活的残酷所左右。

    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平凡的生活,体现出了他们生活的高贵。这种生活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羡慕的生活吧。对于一个文学作家,文学研究家用这样简单而朴白的文字写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进一步的说明杨绛他老的用心。既而,我们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出她老人家本要表达的本意。那让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吧。

    杨绛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平凡家事国家大事从容而谈,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而前面两节,三人走失在古驿道,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

  • 4、 实用!《我们仨》读后感通用版690字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你看不到杨绛先生满腹才华的抛露,你也寻不到她追忆一家三口一生作为的身影。这部书仅仅是一位年迈的母亲怀念过世的丈夫与女儿的书籍,如此这般简单,纯粹,这就是我读完《我们仨》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慨。

    耳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不下两年,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之心去揣测这本书的内容,却搁置了几年,未曾去细细品味一番,至于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昨天,在图书馆寻找余华的《细雨中呼喊》,未寻得,却看到了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淡雅的封面,朴素的标题,它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杨绛先生失去至亲后那颗孤单却又安静的心。我带着疼惜般地捧着它,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在读它之前,我便猜想着,钱钟书先生的一生该是何其的故事纷呈,这本厚厚的书里该是满满地记载了钱先生的丰功伟绩吧。如果我猜对了,那杨绛先生就不是杨绛先生了;如果我猜对了,想必我也不是此刻的我了。书的最开端,每一页上都印着杨绛先生一家人的旧照,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钱钟书和杨绛,一张张温情的全家福上,都是他们年轻时光刻下的痕迹。我们相差的岁月使我对两位前辈的印象就是博学的老人,淡泊的学者,更是我们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并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杨绛先生希望能够拥有平静的生活,但是随着钱钟书的出名,这种平静的生活总是被打扰。她感叹: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通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的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三个人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最后只剩下作者一个人。杨绛先生感慨:世间万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要有多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够有这样的领悟呢?语言平淡,但是想念之情溢于言表!

    “家”永远是温暖的代名词,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人。

    《我们仨》读后感(篇三)

    第一次读杨绛女士《我们仨》这本书应该是在06年或07年间,那时候还年轻吧,只是为那份真情而感动过。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

  • 5、 2024我们仨读后感170字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但却真实的情感呢?

    当电话、短信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传达心意的时候,我们是少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苦苦追问,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身后情感呢?当飞机、高速列车让我们能毫无阻隔地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距离也随之拉近了吗?

    我们不再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时,我们还有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的思念吗?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杨绛先生的一本回忆录,初读第一部分,没有读懂,一直到结尾,才明白写的是什么意思。如此年纪的人,其心路历程一般外人无从得知,顶多也就是口述,别人记录,难得杨绛先生如此高龄还能有这般笔法。一边是老伴儿,一边是闺女,无能为力,却又想寸步不离,几十载风雨相伴,却落得孤家寡人,仅撰一文,以慰思念。

    时局动荡,思想更迭,在乱世中只想专心读书做学问,却被外界所左右,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只求平安。著书立说,翻译外文,无愧于心。才华横溢,世事弄人,身处桎梏,“文思”被“限量”。

    在外是名人,是学者,是教授,在家只是家人,风雨携手,同喜悦共患难,身隔两世,心系一身。聚散无常,唯此般情谊,长存人世之间,任后人凭吊,却又在不知某处,悄然上演。

    我们仨读后感【篇三】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跟随杨绛先生的脚步,一页页画面从我眼前略过。“我们仨”的温暖、幸福,令我久久不忘。

    一九三五年,杨绛与钟书新婚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求学。辗转多次,在巴黎迎来了“misssinghigh”——钱瑗,于是“我们仨”相聚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仨”始终相依。杨绛的一句“不要紧,我会做”就足以让钟书放心;圆圆在去世前不久不放心妈妈,特地写信教妈妈做饭;圆圆生病时,杨绛夜夜“看见”她。“我们仨”始终相互信任,不论什么结局,都是心连心走下去。

    正如莲花“出

  • 6、 我们仨读后感集合4篇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但却真实的情感呢?

    当电话、短信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传达心意的时候,我们是少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苦苦追问,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身后情感呢?当飞机、高速列车让我们能毫无阻隔地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距离也随之拉近了吗?

    我们不再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时,我们还有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的思念吗?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最温的暖,最善的心。这就是大家闺秀杨绛先生,她的一生始终宠辱不惊,温柔如水。她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钟书把她放的很高很高,她温柔贤惠,他宠溺温情。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是一场不惊天动地却成为永恒的爱情。

    如她温婉,如他专情,这才是最真的爱情,这才是最温的陪伴,这才是最长情的多情。让我用自己的笨拙和感动谈一下我对爱、对婚姻、人生的理解。致敬杨绛先生,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一、两个人的世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表白,不需要太深情的对白。我爱你,我从心底里心疼你,我为你愿意做任何事情。我爱上你,就爱上了爱情,我们彼此变成更好一个人,我们一起吃苦、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交流,一起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一起面对人生的春夏冬秋。

    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从不孤单,因为有我的陪伴,你从来不寂寞。

    钟书做错了事情,弄坏了东西,搞砸了事情,总是忐忑不安的找到杨绛,杨绛总会说一句话:没关系,我会修好它。没关系,我去做。没关系,我会弄好它。多好,这时的钟书,这时的才子像一个被宠溺的孩子。也或许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一种母性,对她深爱的男子总是想对他更好,更好,那个时候柔弱的她也可以成长一棵大树,为她爱的人遮风挡雨。

    这种感情美好、纯真、透明。我遇到了你,从此你就是我最美丽的风景,无人可以超越,那是最真、最纯、最珍贵的爱。

    从前慢,慢到我们只

  • 7、 有关《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精选(4篇)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一)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但却真实的情感呢?

    当电话、短信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传达心意的时候,我们是少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苦苦追问,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身后情感呢?当飞机、高速列车让我们能毫无阻隔地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距离也随之拉近了吗?

    我们不再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时,我们还有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的思念吗?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二)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跟随杨绛先生的脚步,一页页画面从我眼前略过。“我们仨”的温暖、幸福,令我久久不忘。

    一九三五年,杨绛与钟书新婚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求学。辗转多次,在巴黎迎来了“misssinghigh”——钱瑗,于是“我们仨”相聚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仨”始终相依。杨绛的一句“不要紧,我会做”就足以让钟书放心;圆圆在去世前不久不放心妈妈,特地写信教妈妈做饭;圆圆生病时,杨绛夜夜“看见”她。“我们仨”始终相互信任,不论什么结局,都是心连心走下去。

    正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管世风如何,不管身份如何,杨绛夫妇一直低调平实,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曾写“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就是多些不相识的人。”

    杨绛的文字,清新脱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真谛便是归本,珍惜。我仿佛看到杨绛夫妇正坐在无限好的夕阳下,浩瀚的江面如明镜,柳树在晚风中飘扬,他们在人群中不是最显眼的,却有着一种不同于凡夫俗子的气质。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三】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杨绛先生的叙述,含蓄、节制、内敛、细腻,却有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读下来会觉得心里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缓间流动,烘得全身都有说不

  • 8、 优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后感汇总5篇
    优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后感汇总5篇

    如果说文字有力量,我想读《我们仨》这本书,就是用最温柔、朴素的语言,为我注入最坚韧的力量。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这是一个“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故事。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讲述了杨绛先生的一个梦,最后以“钟书是大概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为我们展现了这长达万里的梦,描述了钱钟书及女儿先后去世的场景。即使用梦境来表达,仍然掩盖不住让人感同身受的难过和悲伤。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文章娓娓道来,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显温情,日子中的坎坷羁绊暗藏力量。

    初读时,留在我心里的是一个字———家,再读,仍是————家,此家非彼家。这两个家,就是我推荐此书的理由。

    第一个家,我读到了家庭的家。杨绛先生含蓄婉转的抒发了对三口之家的依恋,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虽然历经战火、疾病、风暴,但家中永远温情蜜意。家永远都是我们每个人最温馨的港湾和最坚强的依靠。

    我读到的第二个家,是家国情怀的家。从文中三人显现的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中,体会到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每当读到此句,都让我感受到《我们仨》的精神、追求、志趣、品格,在当今有着极好的楷模意义,激励和鞭策我们牢固确立爱国意识、历史意识、正气意识、担当意识,无论在何处何时,都尽心竭力,善作善成。

    我想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一起分享,期待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阅读都能有不一样的触动。

    优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后感汇总5篇

    对于失女丧父后的杨绛来说,家可能存在就是我们回忆和思念。回忆是动名词,思念是现在企业将来进行时。

    就像整个家庭的照片一样,我看到了杨绛先生的青春,中年到老年,他们三个人的生活——在一起。

    家是灵魂的避难所,是疲惫不堪时想去的地方,以至于失去女儿后,杨江先生说”然而,三

  • 9、 读《我们仨》有感
    读《我们仨》有感 薛钫文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语文老师推荐高中读物中,有杨绛写的《我们仨》。为了丰富我贫乏的文学知识,便硬着头皮买了这本封皮很搞笑、附录很多的书。一开始读,并不是很愿意,而且还没读懂,我只是跟随着杨绛——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一个关爱丈夫的妻子,跟随着她那朦胧而又不失真实的梦,读完了在古驿道上发生的事,我没有接着往下读,因为没有读懂使我失去了兴趣。可是,不知不觉中,我眼前总是浮现古驿道充满大雾的场景,有光秃秃的客栈,还有钟书所在的孤独的小船,更有阿圆向妈妈招呼的白白的小手。我开始回忆,开始思考。为什么钟书会在小船上迟迟不下来?为什么钟书有时候感觉很累?为什么他们一家不回三里河公寓一起住呢?为什么梦和真的一样?为什么阿圆的病情会在杨绛的梦里出现? 我吃饭想,睡觉想,和同学说话的时候也走神去想。好奇的我翻开末尾的片段,写着:“钟书于1998年去世,阿圆于1997年去世……我是一个联络员,传递消息的。”还有“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哦,我顿时明白了,心中已有答案,兴奋过了头的我追着我知识渊博的同桌问个不停。果然,她的答案和我想的一样,这个伟大的母亲,用古驿道客栈和自己编织的梦,营造了一个朦胧迷茫的场景,填充家中后半期悲惨的故事,让整个场景不显得苍白而又荒凉。 于是,我继续往下读。我喜欢钟书与杨绛在国外甜蜜的小夫妻生活。房子虽简陋,可有爱相伴。我喜欢圆圆头,被称作“磁娃娃”、“星海小姐”,我喜欢中国人成为国外的焦点。在阿圆渐渐长大的这段日子里 ,“他们仨”真的很幸福,夹杂着钟书的才华,圆圆的热泪,和杨绛的“稳”,这三个人像三个不同的音符,单个敲击出来不好听,只有组合在一起,才会编织美好的交响乐。不知不觉,从来不爱读书的我变了,作业也不写了,觉也不睡了,总是啃着这小小的书。想到三人在古驿道边的小船上相聚,阿圆在船尾抱着爸爸的脚,杨绛抱着钟书的头,我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睡一个被窝,冬天的大雪呼呼的下着,可我们一点也不寒冷,因为“我们仨”的心也是紧紧靠在一起的,就像“他们仨”。 我知道,这本书是悲伤的,是杨绛自己一人回忆的,书中有句“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无人可问”更是让我流了大把的眼泪。我想,人在世,要懂得珍,懂得惜,没了的就再也回不来了。要把握好现在,过好每一分钟,即使“世间好物不坚
  • 10、 我们仨读后感1400字: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我们仨读后感1400字 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一片黄叶,守望生命终极。生命有限,情海无边。先生的坚贞和守护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铭心,与日剧增,但先生在顽强继续。她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用她的话说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坚强与豁达让我想到胡杨林,千年风范,坚韧不拔。

    先生博学强识,知识渊博,声望极高,然让人感叹的是她为了爱情甘愿屈居并付出,用智慧和大爱精心营造着家编织着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先生回忆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天和自信是弥足珍贵。不要紧是先生给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承担家庭重担,免除后顾之忧,乃钱老先生的福气。更让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务事并没有捆住先生的手脚,影响她的事业,书中写到,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22-04-09

  • 2021-11-09

  • 2019-10-28

  • 2022-04-18

  • 2019-10-22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01-1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01-2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4-22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22-05-10

  • 2019-11-16

  • 2019-11-16

《我们仨》学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们仨》学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们仨》学生读后感、2024《我们仨》学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