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我们仨有感600字 > 地图 > 读我们仨有感600字

读我们仨有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一直偏向文学类的书籍,《我们仨》是我听书友的分享喜欢上的,从图书馆借的书,一口气读完。“豆瓣”书评—“肝肠寸断”,的确非常贴切。

《我们仨》的作者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在92岁高龄,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几十年来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们俩老了”的梦,很简短,以钱钟书先生的话“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结尾;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们仨失散了”的“万里长梦”,杨绛先生不停地游走奔忙在双双病重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阿圆之间,以梦的方式写下他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段艰难而又痛苦的时光;第三部分写的是他们夫妻1935年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直到1998年阿圆与钱钟书相继逝世期间的坎坷历程。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朴实而又平凡的知识分子家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

“我喜欢小小的房子,只要不是狭窄到逼仄的程度,小房子自有大房子没有的乐趣。温暖的小房间包裹着我们,内心满满的安全感,人与人的心都很近……”,温暖而又朴实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淡泊名利,温馨愉悦的学者之家;曾经,读书笔记他们夫妻二人共赴英国留学,一起享受着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曾经,他们携手走过动荡的文革时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曾经,他们一家三口共一片夜色,看各自的书,幸福满满;曾经,他们一家三口相互打趣,家里有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而今,“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轻描淡写的语言里,我们看到的是杨绛先生痛失爱女和丈夫的悲怆与凄凉。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直到感觉你的皱纹有了岁月的痕迹……”以前觉得肉麻兮兮的歌词,现在听到就会泪涔涔。以前只了解林夕写给黄耀明的心情,现在懂得原来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份深情。

有一种幸福,叫做爱!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我们仨》读书笔记800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800字:

不知怎的,读杨绛女士的文章,总有种平凡普通的味道。

看过《老王》,杨绛笔下的一个老实的三轮车夫老王,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在病危时刻,看到的不是躺在病床上安度晚年,而是用最终要报答大家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给作者送来了鸡蛋和香油。可是作者会错了意,留下的,只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看了《我们仨》这本书,我感受到的除了对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对那种怀念柔和、平静的那种舒适的遐想。

刚开始,我看不懂这本书表达的是什么,准确来说,是对其中那个“梦”似懂非懂,在这本书中,我分不清哪些是梦里,哪些是在现实生活中,它让我感到一片茫然。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人亲情的诉说与回忆。从懵懂突然感到了温馨,是那么突然与迅速。

怀念与回忆中,作者没有用笔尖表达出那种悲伤,也没有对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现出激动昂扬,只是用缓和的语气,缓缓诉说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温暖。

这本书看上去很厚,可是句子很简短,诉说很自然,而更多的,是他们一家三口美好的照片,有随着时间的推逝,一家人模样的变化,也有三个人工作,各不相扰,钟书正在添补他的华氏大辞典三个人的认真与对工作的目标与追求,夫妻俩互相帮助对方理发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动万分。这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还是没有色彩的照片,但是闻到的,不仅是书香,还有甜蜜的味道和温馨的感觉。

作者追求的没有那种壮志凛然,也没有那种激烈奋斗,而她更多的,是细节中表现出的星星点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们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当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小佐料,但是在作者笔下,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料理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她的素材就像贝壳中的生命体,当沙子进入时,它会用割伤自己的代价来不断地磨练这颗沙子,让它成为一颗珍贵的钻石,而自己却渐渐淹没在大海中。

杨绛女士在这本书中,她没有去评价自己的生活与家庭,也没有去讲道理,只是像讲故事一样讲着讲着,似乎这个故事一直在演着,没有尽头……她后来在幕后为她的丈夫钱钟书默默奉献着,她就像那个贝壳,慢慢被淹没。这也说明了她对这个家的那份真挚感情。

读了《我们仨》,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那种平凡的味道的流连忘返……

我们仨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去年看完《我们仨》,在九月末写了两段读书笔记。原文如下:

关于《我们仨》这本书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别人分享杨绛的文字,写她与钱钟书一同留学时的生活,记得有一件是写她生完女儿还在医院时,钱在探望时每次苦着脸说自己做了坏事,杨便说“不要紧”。洗墨水沾染的桌布、修台灯、修门轴,钱深信不疑妻子的“不要紧”,而杨在回到寓所后,当真全都修好了。

当时看了好奇。前阵子再亚马逊上看到《我们仨》,便买来读。

“我们仨失散了”

古驿道、客栈、每夜行驶的船、从轻灵变得沉重的梦......在看这章时,我觉得自己像飘在云雾里,同杨一同在想,这是个梦罢,若是真的,怎能夜里变成梦去看病了的阿圆,可梦里又清晰的像真的一样,连隔壁小马夫妇的对话都一清二楚。直到再也看不见那叶小舟时,我才确信,这是个梦,如同书里说的那样“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她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她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这便是那个长达万里的梦了。

从梦里醒来,曾经三人生活的寓所从此成为一个人的客栈。

“料量柴米学当家”

这是我读来印象深刻的一句诗了,钱钟书《槐聚诗存》一九五九年为杨绛写的诗里说到“料量柴米学当家”,杨说自己无非是做预算然后到店里订货而已,然而这段生活呈现在文字上,我却觉得非常浪漫。

彼时两人初到牛津,做了老金家的房客。然而老金家的伙食愈来愈糟,加之两人生活在一间屋里,杨爱惜时间,不愿每每钱有访客时“做贤妻”,故此萌生搬家的念头。学当家便是搬家后的事了。

搬入新居后两人自理伙食,到食品杂货商店挑选订货,等送货上门。一同“冒险”烹调,煮红烧肉、站在电灶旁涮羊肉,颇有趣的是杨内行的剪活虾的须须,却又觉虾痛的抽抽,想以后不吃虾了。两人玩着学做饭,从原始人的烹调走入文明阶段。读书笔记而这其中杨颇有些得意的(我读来的感受,不知用得意是否准确)描述了钱做的早餐,除了在大家庭里有女佣照看饮食及钱生病时,在两人一同生活的日子里,早饭总是钱做给她吃,又香又浓的红茶也总能唤起两人最快乐的日子。

这段生活的描写读来轻松快活,而杨也在文中写道:“这一学年,该是我生平最轻松快乐的一年,也是我最用功读书的一年,除了想家想得苦,此外可说无忧无虑。”

时隔一年,我们家的我们仨依旧如从前。作者:早立

《我们仨》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600字

这本书买了一年多,本来是想这个月把这本书和那本高大上的《the power of habit》同时进行的,结果发现我自己还是避重就轻,三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结果那本好像才第五页而已。

选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钱钟书的老婆,因为关于《围城》总是听到这一样的一句旁白——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多少有点悲观的意味。在我的潜意识里,小说和生活是分不开的,但之前看了一篇关于他们一家三口(钱钟书、钱瑗、杨绛)的报道,这种家庭我不仅仅是向往而已……一个百岁老人,在女儿、老公相继走了之后,写了这本书。穿插在整本书的都有种淡淡的悲凉,没办法,杨绛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撇开这已成定局的实事,过程的回忆,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

这一家三口都超级无敌爱看书,而且把看书这件事给予了很高的优先级,不愿意和不相关的人闲聊浪费时间,感觉钱钟书是个偏内向的人,他认为有了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杨绛这么评价他“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与钱锺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人就会嫌他刻薄了。”他们自得其乐。

以前读书时,觉得那些作者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最近看书才发现,这些人都属于某个朋友圈里,这种感觉就像有了微博后,你发现那些你喜欢的明星、过的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只是你意外的发现别人有多努力。看到了一点点描写红茶的句子,简单明了,就当为自己下次选茶或谈资多点参考吧——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

他们的生活很少吵架,因为他们践行“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尊重吧!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但有些话会让你感受到承诺的分量,而且他们做到了。是哪一阶段我忘了,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有生离。”

这是钱钟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我们仨》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600字

厅里的阳光正好,二舅坐在对面,正在侃侃而谈,他背诵着杨绛的百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然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他说“曼妙”这个词真好……那年,正值杨绛百岁,我也刚刚结束2年在北京的支援生活,来向居住在北京的二舅一家告别。

再次见到二舅是今年的秋天,妈妈想趁自己走不动之前再看看兄弟姐妹,于是,我们再次来到北京。二舅家正在装修老房子,古稀之年的他仍热火朝天地指挥着小工,介绍着装修心得,得意着自己的小设计,我们也再次谈起杨绛先生,因为她刚刚去世不久……

时隔两个月,得知二舅突发心脏病过世的消息很是突然,匆忙地订了火车票,陪同妈妈赶往北京。走之前,顺手从书架上拿了杨绛的《我们仨》。

《我们仨》是2003年出版的,每次只看几页就哽咽,所以迟迟没有读完过。她的文字看上去平淡如水,但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内心涌动不停,之前的《干校六记》是这样,《将饮茶》也是这样。

《我们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梦境的方式叙述了钱钟书和钱瑗两人病重时期的事情,一部分是以白描的方式讲述她与钱钟书从出国读书,到有了圆圆之后的生活,包括那段摧毁无数人的无情岁月,那是一段任凭再怎样豁达乐观的心怀也无法抹去伤痛的岁月……

办理丧事是一件繁琐的事情,程序烦多,办理证明,选择骨灰盒,写挽联,写悼词,选择生前照片,安排悼念人员……做饭、洗碗、陪舅妈说话……大家都以不真实的状态撑着这最初的日子,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见自己翻动书页的声音,以及舅妈独自的哭泣声……太过恩爱又清醒的夫妻难免会遭遇这种劫难,有多少人可以象杨绛那样,可以耐心的等待最终的团聚,把忍受变为享受,把思念变成快乐的风景呢……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这样感叹着,我终究没有把书和写好的信留给舅妈,因为没有什么语言可以劝慰,舅妈不是杨绛,她有她自己的风采和坚强。再好的悼词也只能念给生者,只有时间是把金钥匙,可以带人寻觅到他所想往的归途。

喜欢《《我们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600字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我们仨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