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 > 地图 >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2024我们仨的读后感悟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相关栏目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热门栏目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推荐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

(共 6182 篇)

  • 1、 [参考]我们仨的读后感悟1000字集锦

    常言道:“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书,老师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读书笔记,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参考]我们仨的读后感悟1000字集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篇1】

    读杨绛的《我们仨》,真的是一种享受,我是个平凡的人,看着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也是真的体会到生活对任何人都是一贯残忍的。

    钱钟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让我衷情,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可是我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平静,面对荣誉时的低调,为人处事只求无悔于心,钱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们一家人始终是乐观的,无真是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对中国这个着名的家庭的亲情故事,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面对书中简单而朴白的文字,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那种罕见的真情和达观,在作者那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潸然泪下。生活在回忆中的杨绛先生,可谓得了汉语的精髓,入了是让,人既心往之,又感慨万千。

    杨绛先生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平凡家事国家大事从容而谈,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而前面两节,三人走失在古驿道,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经梦起至梦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娶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却给了杨绛先生最好的回忆。从照片上看,杨绛不算漂亮,老年后,发现他们是如此得有夫妻相,般配,简单地从杨绛散文中知道,他们家也曾处世交,于是结成亲家,不管当时是否以爱情为基础,这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终将被习惯于依靠代替,为他们的幸福所折服,不管经历了多少的苦。

    很喜欢杨绛先生在书末说的那段话: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这段话,饱含着人生以及岁月所带来的真谛,颇有一种无奈叹息之感。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篇2】

    听着美妙的音乐,躺在床上把读一半《我们仨》读完了,《我们仨》记录钱老一家人在飘摇乱世中的点点滴滴,读来朴实无华,却又动人至深。觉得人生实

  • 2、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1000字精选

    我们的日常工作离不开各种文字工作,学习一下范文是怎么写吧!多多地去借鉴范文的整体框架很重要,你搜集了多少范文的优秀素材呢?请你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我们仨的读后感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篇1)

    第一二部分在写梦,一个万里长梦。在梦中的古驿站上他们相遇相失。正如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书中这样写到:ldquo;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rdquo;于是杨绛先生便娓娓道来这个万里长梦。

    第三部分是回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一家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ldquo;探险rdquo;,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则称之为ldquo;石子rdquo;。杨绛先生也描写许多当时如火如荼运动,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笔下的核心内容,她将眼光放在了运动中的人,可是平静何尝不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63年。杨绛先生被称为ldquo;最贤的妻最才的女rdquo;,这又怎么样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母亲,一位妻子。而她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失去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正应了那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杨绛先生在书中写到,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ldquo;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rdquo;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

    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她的幸福和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和相濡以沫如亲情般的爱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她用文字回忆一

  • 3、 我们仨心得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要用到感言,感言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的范文,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感言呢?我们仨心得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仨心得 篇1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跟随杨绛先生的脚步,一页页画面从我眼前略过。“我们仨”的温暖、幸福,令我久久不忘。

    一九三五年,杨绛与钟书新婚后来到英国牛津大学求学。辗转多次,在巴黎迎来了“misssinghigh”——钱瑗,于是“我们仨”相聚了。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仨”始终相依。杨绛的一句“不要紧,我会做”就足以让钟书放心;圆圆在去世前不久不放心妈妈,特地写信教妈妈做饭;圆圆生病时,杨绛夜夜“看见”她。“我们仨”始终相互信任,不论什么结局,都是心连心走下去。

    正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管世风如何,不管身份如何,杨绛夫妇一直低调平实,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曾写“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就是多些不相识的人。”

    我们仨心得 篇2

    注意到杨绛先生是从微博上流传甚广的那篇《一百岁感言》开始的,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要称呼一位女子为先生,细细探究之后才知是先生是一种尊称,我想就应跟我们此刻叫的老师是一个意思吧。

    在买这本《我们仨》之前还买了一本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前半部分有写一些关于鬼神的事情,我看到一半觉得太渗人便跳着看了下去。《走到》对我来说比较沉重,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才会去翻看,我看书总是期望能从其中获得能量,没用的书我是不看的。

    这几日清闲得要命,遂在网上翻到这本书《我们仨》,之前也看到这本书,但是没买,可想而知我是个多么受情绪影响的人。

    《我们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叫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叫我们仨失散了。第一部跟第二部讲的是亦真亦假的梦,杨绛先生在古驿道上留意翼翼的走着,每一天去到锺书船上陪伴他,太阳落到船头便要起身回客栈。杨绛先生的万里长梦最后在两年之后做完了。第三部分叫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个部分详细记述了杨绛先生同锺书从结婚到阿瑗(女儿)、锺书相继去世的漫漫长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原先这些在我们看来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有也着坎坷的一生。但是我觉得这一家虽然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因

  • 4、 读《我们仨》对人生的感悟2024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仨》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记得的作品,它由杨绛撰写,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我们仨》的读后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读《我们仨》对人生的感悟2024”,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读《我们仨》对人生的感悟2024【篇一】

     我是怀着想了解杨绛一家的心情去看了我们仨。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杨绛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是以回忆讲述了自1935年杨绛、钱钟书夫妻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读完此书,我对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愈加清晰了。杨绛先生和钱老虽是文学界的知名人士,本书真切地记录了二人却都是生活中的白痴。钱老在生活中,连个灯泡坏了,门锁坏了都修不了,打泼了牛奶还像个孩子似的不知所措。我们的杨绛先生也烧不出几个像样的菜。然而他们却彼此包容着。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另一半。以前我总觉得他只知道吃喝玩乐,其实想想他的优点还是挺多的,他除了没有钱老这样的文学才华,不会写文章之外,在生活中他可比钱老强多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热情好客,而且还会做得一手好菜。修门锁上灯泡这样的小事,从不让我操心。想到这,我觉得杨绛先生包容的可比我多得多,我应该更懂得珍惜这样的幸福才对。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在大众面前秀恩爱吧!

    那文人秀恩爱又是怎样的呢?文人秀恩爱是让人觉得甜而不腻的。他们能在各个方面欣赏对方,如杨绛能把钱钟书的幼稚当成有趣,钱钟书能把杨绛的怕黑记在心里。两个人之间的情话更像是从偶像剧里出来的台词。钱钟书说:“从此只有死别没有生离。”“我不要儿子,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而杨绛的情话丝毫不输给钱钟书。

    她说:“阿圆温厚,不与人争,像钟书”,“阿圆好静,像钟书”,“阿圆胆子大,像钟书”,“阿圆喜欢格物致知,像钟书”……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也能恩爱有嘉,他们秀恩爱不像今天的大多年轻人,晒晒礼物,秀秀图,说上几句甜言蜜语,而是一种欣赏与包容。

    我想真正的爱情与婚姻不是作秀而是暖于心的真情。如果我们也能做到处处欣赏对方,欣赏对方优点,包容彼此不足,婚姻还何谈不幸福呢?交朋友亦是如此。

    读《我们仨》对人生的感悟2024【篇二】

    你看不到杨绛先生满腹才华的抛

  • 5、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读《我们仨》有感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读《我们仨》有感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对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人的亲情回忆,记叙了一个知识精英家庭大半个世纪的家庭故事。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冥冥蒙蒙,虚虚实实,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属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吧。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着墨的篇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个日子。

    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先生的笔触总是平缓的,温暖而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像冬日的阳光,那样平静而柔和,即使如文化大革命 那段岁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灵的岁月,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只不过对生活变化的一种适应。对于文革的态度,作者小心的绕过去了,让我都怀疑钱钟书先生在文革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别的知识分子一样命运多粲?

    书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处处洋溢着思念,对丈夫、对女儿的思念。如今,我们仨只剩下杨绛女士形影孤零,阴阳相隔,但是活在回忆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种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一种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也许是支撑着杨绛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特别是钱瑗先去后,对于杨绛女士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了。所有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长叹不已

    对于《我们仨》,有一点我感觉不太好,就是有时感觉杨绛先生总是以参透了生活的禅意,站在超凡脱俗的角度,总是以冷眼旁观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凡人凡事,总是和生活保持一点距离,沉溺在他们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们已达到了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构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许对我等凡人来说是不能达到的境界。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处?愿杨绛先生在这寻寻觅觅中永远怀着我们仨这份曾经的幸福

  • 6、 《我们仨》书籍读后感:感悟生命

    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我们在读杨绛写的《我们仨》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仨》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仨》书籍读后感:感悟生命,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我们仨》书籍读后感:感悟生命(篇一)

    今天时间很悠闲,所以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直知道杨绛先生非常受世人关注,她的书籍,她的文字,她的人生旅程。

    我记得有段时间,很多人在询问为什么杨绛是一位女性,却用先生称呼其名。

    其实,原先先生不一定就是指男性,而是指达到一定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其实“先生”有很多种含义,以下做一下分享:

    先生”的各类用法:

    1、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古时对有学问的男女都可以这样称呼,所以“杨绛女士”会被尊称为“杨绛先生”。

    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3、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旧时,管帐、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也会被称为“先生”。

    5、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叶曼、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6、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这就是我们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用法了。

    所以“先生”一词的用法,说明了大家对杨绛先生的尊敬。

    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我们仨》这本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缘故,总是翻了两页,或者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并没有阅读完这本书,而今或许跟它有些许的缘分,在此刻翻开了这本书,进入了杨绛先生的世界。

    怎么说呢?在开头的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十分凌乱,因为我好像跟不上他的思路,并且不知道它这个时间线以及描述的每一件事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为以梦为线让我在阅读过程当中无法分清楚她描述的情形何时为现实,何时为梦境。可随着跟杨绛先生逐渐深入的交流,我才摸清她的路线,而后在阅读到那一段文字的时候,眼泪不自觉的夺眶而出,被这样朴素却真挚的文字打动的有一种悲伤的喜悦之情。

    我悲伤是因为它在描述那一段圆圆离开的过程当中,明明悲痛欲绝,却在怀着这样的心情里描绘出了一副幸福的画面;可我也有一部分的喜悦,因为我终于在这一刻融入了杨先生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坚韧和脆弱。

    我甚至无法说出他的文字的朴素程度,可就这样平凡

  • 7、 《我们仨》读后感

    这个月读的东西很凌乱,想描述这个过程,权当交上作业。我总不在步调,2月份轮值主席推荐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因为已经读过,所以当月果断放弃。当年读的时候我父母刚过世,却能读之泰然。记得其中冗长的开篇,是一个压仰的梦魇,暗合着末亡人陪伴至亲走向死亡的过程,而述说又极为冷静和克制,没有煽情点,刚丧失双亲的我,正在潜心炼就心如止水无风无浪无涟漪的境界,不想用什么轻易打动自己。

    无论对这本书有怎样的热评,深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书商在拿着杨先生一家的生世说事。后来读到读书群中赵丹当月的书评,目光曾为之停留。一个周末的晚上,走进了不二书咖的读书会,读的正是《我们仨》,不二群主山妮和慢读群主慢慢为大家倾情推荐。无矫情、不文艺!至此,线上有不忘初心读书群,线下有慢慢读原著读书会,一帮现实中的人,脱掉媚俗的身份,努力呆在一起,线上或线下附弄风雅,缔造文青心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桃花源。

    于是,有了机会再读《我们仨》,此时,父母已过世8年,杨先生105岁,我已年过不惑而知天命,唏嘘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恰好验证自己是否真练就了坐看云起宠辱不惊的金刚之身。在刻意地客观理性的阅读中,却突然读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潜意识,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感觉杨先生是在用文字和追忆做自我疗愈,而我不也是在用对现实的逃避和拒绝在做创伤疗愈,始终不肯承认生与死的距离,内在的小孩不愿成长,坚守地停留在过去,在那个记忆中完整的家里,我的角色分工只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仅此而已。杨绛先生也如此,更愿意沉溺在她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里。能找到感同身受的点,我如释重负地放下了自己所有的伪装,重新读懂她,像晚辈陪伴着一个老人,听她指指点点地唠叨过往,比如,从前的日子如何如何,生活是这样那样,还有曾经的那些人......老人虽然神色安祥,但仍会压抑地数度哽咽、恍恍惚惚中疲惫而悲凉,一旦激起美好的回忆,就会一心调动所有的感观沉缅在过去,而她提到的无数人和事早已是可怜河定无边骨,我默默地依偎着她,不时点头欢喜、低头啜泣、摇头叹息,保持了同频,哪怕明知道她是在躲闪着作选择性的遗忘,同时,对文中欲言又止的事件、一笔带过的人物,来了考据的兴趣,于是读书会成了民国八卦会。话题杂碎,比如,文中只提了一次的赵萝蕤,先比较一下作为校花,她、林徽因和杨绛谁更漂亮,再八卦钱钟书是否暗恋过她,又引申到太太客厅事件后林

  • 8、 《我们仨》(优秀范文)

    《我们仨》读后感看《我们仨》这本书也是两个月前,一直准备抽空写个感想,但搁置懒得动笔。随着杨绛先生的离去,重又拾起《我们仨》。这本书就是她写的她们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就如一张张老照片在慢慢随光阴重现。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一个老者每天奔波于丈夫和女儿的病榻前,充当一个联络员,把丈夫的消息带给女儿,又把女儿的情况传递给丈夫。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杨绛的作品,我总体感觉很淡很淡,几乎没有艳丽的辞藻做打扮。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杨绛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变成了一条项链。她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是《我们仨》的归纳。这本书谈不上喜欢,但字里行间满满溢出来亲情如清泉使我的心变得温柔起来。杨绛先生给我最多的感受是平和,对待动荡时代的平和心态,对待名利争夺的平和心态,对待丈夫细致入微照顾的平和,对待女儿教育的平和心态。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看她对争吵的反思,我学会怎样对待夫妻意见不一;看她对待对丈夫的包容,我学会怎样潜心去改变并适应爱人的习惯;看她对家庭氛围的调节,我学会聪明地处理琐事;看她处理丈夫和一些朋友之间的交往,我学着做个对爱人有帮助的妻子。但杨绛是个幸福的女子,她本身出身名门是个基础,她聪明好学,漂亮才情,但钱钟书对她宠爱一生,钱钟书为她做的最大的事似乎就是早饭,做早饭虽然不难,但对于钱钟书来说就是因为她是杨绛;钱钟书是个讲话非常刻薄刁钻的人,但对杨绛却是百般温和就因为她是杨绛;钱钟书在杨绛生活中经常如孩子,一个男人在妻子面前如孩子一样撒娇,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信赖。《我们仨》,就是如一滴一滴水随屋檐瓦片滴落,透亮宜人,而这生活的细滴,更如一颗颗小小散落的珍珠,晶莹光泽,杨绛先生把这散落的珍珠轻轻

  • 9、 2024新年在家读《我们仨》的感悟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在阅读杨绛的《我们仨》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那么《我们仨》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新年在家读《我们仨》的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新年在家读《我们仨》的感悟(篇一)

    读很多的随记也写下很多的文字,浅浅淡淡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是的安稳自由惬意和一种特殊的安静的力量。我今天想向大家分享的是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读后感,有温馨的亲子互动的片段,有亲人生死离别的悲痛瞬间。

    《我们仨》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我们都老了,我们仨失散了,还有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一开始就是写了一家人的生活变化,钱钟书先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的磨难后得病离开了,而在他离开之前,他们的女儿杨媛不幸得病去世。我觉得全文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是第二部分吧,这是杨绛先生将他们仨刻画得最淋漓尽致的部分,有孩子和家长的亲切互动,有福气之间的小吵小闹,有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在第二部分还有涉及到孩子教育的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一些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我最喜欢的片段应该是杨媛刚出生和童年的时候,她是很乖的孩子,会逗父母开心,在生病的时候也不想让父母担心,这是多么让人疼爱的孩子。

    我我其实是不太喜欢离别的吧,我觉得有时候分别了,就可能再也不见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避免不了离别,我们总会不舍的,也有人会坦然面对,他们觉得毕竟在同一个世界不会再也不见的。《我们仨》中杨绛先生在最后描述了她的女儿和她的丈夫先后离世的过程,在这期间她有过悲痛,有过回忆,最后只剩下思念还在她的生命中,这是令人梗咽的结局。

    在最后我想说在我们还年轻,父母还能与我们常言欢笑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吧,想想那个童年不断捣蛋让父母生气的自己,想想那个为了我们上学不迟到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餐的妈妈,那个放弃出差陪着我们出去郊游的爸爸。

    我一定不辜负世界的温柔,做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2024新年在家读《我们仨》的感悟(篇二)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著名作家杨绛写的《我们仨》。

    《我们仨》这本书是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意义深刻。

    这本书有3部,第一部是《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是《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

  • 10、 我们仨的读后感

    我们仨的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

    牋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2020,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牋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2020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牋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牋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字2020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

    牋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确,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所以我正在学,学会了串珍珠,就拥有了项链。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

  • 2019-10-11

  • 2021-07-16

  • 2019-09-23

  • 2021-08-2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2-01-04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22-04-09

  • 2021-11-09

  • 2019-11-12

  • 2019-10-09

  • 2023-02-09

  • 2019-10-28

  • 2022-04-18

  • 2019-10-22

  • 2019-10-24

  • 2022-01-14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01-28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3-03-11

  • 2019-09-25

  • 2022-04-18

  • 2023-05-23

  • 2019-10-29

  • 2019-10-22

  • 2022-11-20

我们仨的读后感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们仨的读后感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们仨的读后感悟、2024我们仨的读后感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