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2024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推荐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共 2897 篇)

  • 1、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24范文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而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我不是学历史的,所谓门内看行道,门外看热闹,在热闹之余,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一时感慨万分,以求一吐为快。

    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大陆人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

    在书中我看到了世态炎凉,做一个好官特别是做好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是多么的困难。由于万历皇帝继位时非常年幼,张居正又当老师,教育培养小皇帝,又为了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大力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但由于居官高位,独揽大权,有时候也难免有一些错误和问题。但这些个人的私欲,缺点引起的问题在张居正死后被朝中大臣利用,翻出各种证据使皇帝无法容忍,张居正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开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致使刚刚中兴的明朝,又走开下坡路。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间已无张居正!作者在书中末段指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

  • 2、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9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900字

    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一年。 这本书以该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知名人物为中心,一一向我们讲述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的生平所作所为,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每一个人的结局似乎都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私下随意的归结于政治。万历自不用说,打出生起所言所行皆被约束,压抑自己的欲求,甚至连喜欢练书法都被劝诫,处理政务更是考虑多方面子,无法随心所欲。他都做的很好,也没有什么怨言。知道他知道他尊敬的先生所作所为跟对自己的要求背离时,他的信仰也开始崩塌。而他尊敬的张先生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凄惨。张居正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也抵抗不了金钱和权力,以至于死后轻易就被政敌抓住把柄,晚节不保。不过我个人认为身后的名声对已死之人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了,承受这些痛苦的是还活在世上的亲人朋友们。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他跟张居正关系极好,因此当张首辅被万历所痛恨时,无论他多么有军事才能,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基本宣告结束了。张首辅的下一任申时行吸取了他的教训,以道德的力量作为施政的根本,避免得罪同行和上司,但最后还是因为在立储这件事上态度不够坚决,群臣对他不满,他也引咎辞官。与张居正相反,海瑞的名声特别好,但是他在官场中也没有很受欢迎。他用道德约束自己,一生清廉,愿意为人民群众牺牲自我,广受人仰慕。但大家却不愿意以此为准则来办事,当他要求别人时,大家就不愿意了,以至于他逝世之后群臣长舒一口气。 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申时行上任首辅时,他是这样写的:“他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资遵循,他只能依靠道德习惯和人事的手腕来应付一切。”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春节期间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人情来往、风情民俗似乎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没有条文以供查询和学习,需要自己去摸索。为什么倘若与人不同,便会被指责呢?”我对风俗尚且有这样的困惑,更不要说他们在没有法律条文的情况下处理公事了。

  • 3、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8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800字

    书看完了,但是实话讲没怎么看的懂,作者的知识结构之广泛,是我所不能及的,那我就说说我懂的那么一点点!从全书中看到,作者写这个书的时候,用现代人的观点,去分析万历十五年的事情,从中可以读出作者的无奈和兴叹,万历当初也是想当一个万世之明君,向开国鼻祖朱元璋一样,但是性格的妥协和处理君与臣关系的方式有欠妥当,导致了明朝由此开始走下,下坡路,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包括木匠皇帝也有他的原因在里面,其次是海瑞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着想的好官员,但是他不懂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规律,强行想让现实回到过去的历史,显然这是不合时宜和不正确的,这不能说海瑞就是无能,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导致的的,至于戚继光一个抗日的民族英雄,本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如果他能够把他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结构付诸于现实中,那明朝的军队,那将是16世纪全球最强的军队,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不仅要在环境下,谈好上级,能够让他带兵,还要处理下级,让他们安心的听自己指挥,还要想法设法的改变军事结构,以便在历史环境下,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和作用,最后由于领导的秋后结算,连累到自己,最后郁郁不得终还有一个李执,一个时代伟大哲学家,文化家。思想家,我觉得最突出的应该是思想家,一个人在特定的某一个时代,而且这个时代比较长,有两千多年,能够在这大环境中,去突破自己思想的禁锢,冲破儒家文化的牢笼,虽然最后他也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空间的独立性,没能够完全的突破自己,释放自己,完全突破那个时代的束缚,但是他敢于向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们尊崇的儒家思想挑战的勇气,以及突破自己生活环境的局限,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思想,这就够了,他向我们证明了,你可以受影响,受排挤,受白眼,但是还是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对于现在的科技和文明,他们的知识和见解很简单,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却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愿与伟人共勉之!

  • 4、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7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700字

    虽书写的有趣,但我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只是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点。首先是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两人积极的务实和积极的务虚的政治态度之间的阴阳两面,张的务实太过于雷厉风行而不容于以伦理平衡为要的文官集团,最终身后惨淡。申接受这一教训,希望以和事老的身份周旋解决各方矛盾,以人格的魅力完成制度的安稳。各有利弊,而他们最终皆不得志。

    然后是相当震撼的“活着的祖宗”,一个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在文官集团的引导下就这样早早的成为了列祖列宗,住了一生“活死人墓”,为了文官虚无的安全感,泯灭一切可动的因素,忽略一个人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需求实在让人扼腕。

    关于海瑞,我在高中作文还引用过他,只说他直言诤建的勇气,现在他的出名是摘出他的廉洁公正,公民服务意识和以儒家伦理自持的高度修养,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因建诤而成为英雄,也具有想要以伦理思想的阳面改变社会制度的单纯的特性,也因为过于遵照儒学孝义而酿造过家庭悲剧。他仍旧是让人佩服的,我只记得他经于乱世而一直“坐怀不乱”。

    其他还有戚继光的军师成就与生活中的奢侈,行贿等之间的落差,所谓人无完人。思想家李贽,他既寻求独立又自我忏悔,既抨击为官的朋友又依靠他们生存,他对社会有冷静的凝视,也在这个社会的规则下苦苦生存大半生。他的前后不一,大概是超前的观念与本身处于这个社会中的局限所有的矛盾。

    伦理道德、技术、法理之间的平衡与矛盾是这本书探索的主题,凡事都有阴阳两面是给人最深的印象。

    文中说: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会受到限制。

  • 5、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12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1200字

    其实读完有阵子了但是总是囫囵吞枣之感偶尔又看看~是想写个什么的~总是要么没心境要么没有趣的~️ 黄仁宇说~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询人生意义的趋向。这还不过是初步。以后更结识了诸多的名流,遍阅诸家著作,泛游各地。受过被裁失业、与家人一起感受经济危机和被人歧视的景况,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其实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是会让人成长或者怎样~古语有云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并不是完全用来自我安慰的~冥冥之中对一些人的安排总虽是多了些敲敲打打~但同时又让其其他的层面开出花来~这种例子多的简直不必举了~ 黄仁宇又说~都是专家,都带了显微镜的目光,对望远镜的观点,倒是很少人注意~ 这可能说的是他的大历史观~蹲在墙角拿着显微镜看到边边角角的细枝末节是种发现的乐趣~但站在墙上用望远镜看的是也许我们走出这个墙可以去的远方~远方到底有什么~未来又会怎样~你站在历史的墙上拿着望远镜看一看~也许就不小心的尽收眼底了~当然可能眼神要好(这里的眼神是指悟性啊慧根啊神马的) 其实写的这几个好像光芒万丈的人也实实在在是个标准定义中的“人”,黄这方面果然是生活阅历丰富所以写的有血有肉~皇帝不说了君权神授的(命中注定),其他人自身能力也好,机缘巧合也好~摸爬滚打也好~其实最后的落点也是人~在历史中的人~在历史的围墙里各种演绎、各种杂耍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儿们~于是有了万历皇帝的孩子脾气~申时行变成左右为难的中庸与平衡~有了霸气侧漏不对是霸气正漏么?️之张居正~还有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海瑞…(其实大明王朝1956里对他还是很褒扬的)等等这些~可能你不是他们(如果你是他们,你真的就是棒棒哒~)但他们会影响着你们~他们代表的类型会影响着我们~或者属于你自己的小小围墙里你又该怎样的平衡~看了可以了解些关于阴阳变幻、此消彼长的例子~~因为变化失衡而产生的多姿多彩的繁复世界~开出的五颜六色的花~而变化又要趋于平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想尽量避免失控(当然失控也是会再平衡)~然后再变化失衡~周而复始~纯阴之时一阳生、纯阳之时一阴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既是宇宙~我们也是尘埃~宇宙即是尘埃~和光同尘… 所以没事的时候生活单调乏味的

  • 6、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17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1700字

    万历十五年最早出来的是英文版,名叫: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主要讲述了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万历皇帝统治的时期的历史故事。而万历十五年-1587 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现在来讲讲这段时期的主要几个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 万历皇帝-作者称他为活着的祖宗。主要是因为他的消极对待朝廷的态度。以懒惰之名大著。以皇帝的身分向臣僚作长期的消极怠工,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子。其实刚开始他也是有一番雄心壮志的,只是后来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万历皇帝以他的聪明接触到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自己立常洵的计划不能成功,就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常洵是他唯一宠爱的皇贵妃郑氏所生。虽为一国之主,却无力立他为储。于是他想励精图治的念头就一天天减退。有一本书叫: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到底是逃避说还是报复说还是吸毒说,很难定论。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首辅。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事实上是他裁决一切军政大事。他生前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解除了明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史称万历中兴;二是他死后被抄家问罪。原因是他生前干了一番改革事业,反贪和取消赋税特权的改革冲击了皇权,得罪了官僚特权阶层,得罪了阻碍他改革的官场势力。万历皇帝推倒了张居正,也将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推倒了。 李贽-一个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于1527年生于福建泉州。1552年,他得中举人。李贽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三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五年,又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五年,最后才被任为云南姚安府知府,时在1577年。在李贽被任为姚安知府之前,他已经享有思想家的声望,受到不少文人学者的崇拜。1602年,李贽在狱中以剃刀自刎,死后,被称为牺牲自我。他早年在自然观上有唯物主义倾向,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所生,在社会伦理观上提出“童心即真心”、“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命题,有很大的进步性。但他在王学、禅学的影响下,相信万法尽在自心的观点,提出世界万物“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从而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他主张知生于学,认定人人可以作圣,人人可以成佛。 戚继光-一代

  • 7、 大学研究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大学研究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王少祥 法学院/民商法

    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平平常常的一年,作者黄仁宇开篇即说道"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既然如此,作者又是为何执意将此年份用作书名?作者指出,该年份发生的一些不为史学家注意的小事,虽是"末端小节",但实质上确是"前事之节症、后事之机缘,期间因果,恰为历史之节点".从这些小事上,也许更能看清楚历史的真面目,还原一个本来的神宗,和神宗统治下的明王朝。

    作者开篇即为读者介绍了皇帝的繁重工作,每日早朝、祭天祀祖、庆节封赏、见宾阅军等等活动都是由皇帝亲为,并按照严苛的礼仪行事。皇帝贵为天子,即为天命所选之人,是全国臣民无上权威的象征,也是全国臣民行动的指南。因而,皇帝的许多行动也带有象征性,不可过分随性,以乱礼法。

    事实上,作为庞大的帝国,要想井而有序地运行,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文人官僚阶层都明白,仅依严刑峻法是不够的,甚至是错误的。有效的统治必须以"礼"治人,儒家的礼教已实行千年,"礼"之所以能被有效地贯彻并非强大行政力量的强制,也不是严酷惩罚性后果的威慑,而是自上而下"穿透式"的实行和"上行下效"的学习、模仿。这一系列活动的关键人物即是皇帝,这位天选之子、人之楷模要"事必躬亲"地践行礼教规范,再由文官记录并撰文,传颂天下以为范。

    尽管皇帝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掌有至上权利,但皇帝在维持统治的礼教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文中以早朝为例,从朱元璋时起就确立的早朝制度意在督促皇帝主动了解国情,行使权力。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工作狂,自朱元璋后,早朝制度逐渐成为皇帝的包袱,想甩也甩不掉,这种百官受累、皇帝厌倦的制度却又不得不实行,原因即在"礼".早朝制度是先帝所定,不仅百官要遵守,当朝皇帝也不能避免,不上早朝即是不守祖训。

    弘治皇帝因宫中失火彻夜未眠,精神恍惚之余用央求的语气要求免朝一日,经过大学士们的商议才同意辍朝一日,足见皇帝为"礼"所累。若皇帝有不符合礼教之态,整个文官集团,包括皇太后等皇室成员会群起而攻之,进而矫正,以复规矩,达到合"礼".十七岁的万历皇帝因一场纵酒狂欢、恣意而为的游园闹剧被认为是有失礼教,皇太后自责督育不足,众百官齐奏何为之过,甚至皇太后以废失德之君以立新主为要挟迫使万历悔改。

    成年以前的神宗处处受张居正和皇太后的管教,不得胡作非为,更不得恣意妄为,有板有眼地遵守着"礼"的规制。但在

  • 8、 大学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大学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学历史,论一个王朝的覆灭,原因无外乎是封建制度的腐朽、皇帝的昏庸无能、不顺应时代的发展、严重的剥削云云,一切都成了格式化的模板,可以被套用并且冷冰冰的对每一个走向末路的王朝指手画脚。直到有幸阅读了《万历十五年》,才深刻的意识到,历史书上一句简单的甚至是不起眼的话,对当时的人来说,却是历经了漫长的,真实鲜活的一段峥嵘岁月。

    万历十五年,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年份,却在许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涌动着暗流,大明王朝这一封建帝国看似与往常一样的在运行着,却悄然走到了崩离的边缘。构成这个庞大帝国的零件,皇帝、首辅、文臣武将、思想家及至每一个子民都各司其职,维持王朝这一大机器的运转,殊不知这个庞大的机器即将走向末路。

    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道德、法律、文官治国的政治结构以及政治体系的落后。《四书》《五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成了规束人们道德行为的模板,从无数文人那里不断传扬、延续,甚至成为治理社会的基础,它要求人们"仁义礼智",朱熹之后,理学更是被发扬光大,上至天子下至万民无不按此来约束自己,一个民族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固然是好,可政府怎能仅仅把道德作为行政的准则呢?

    只有公平公正的法律才是一个国家应有的治理社会的根本,严刑峻法的重要性可参看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是被东方各国视为蛮夷的西方偏远小国,却能在商鞅变法之后并不算漫长的岁月里"奋六世而御宇列",一跃成为最强的国,明王朝没能走的更加长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法律的漠视甚至于一部分人的肆意践踏。

    这部分人则包含于万历时期两万文官这一庞大的官僚集团之中,这一集团分散而又凝聚,冲突而又团结,在这一特殊集团治理之下的中后期王朝,看似歌舞升平繁花似锦,其实不过强行堆砌华丽空有其表。万历时代,皇帝是一尊被人摆放在天神位置的活着的祖宗,他是一种信仰,一种代表这个帝国的高级符号,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被文官集团制约,致使他一旦做出集团的人认为出格的事,就会招来无数参谏的奏本,有的人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进行"死谏"在这种情况下,万历皇帝逐渐心灰意冷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除非是出席重大的礼仪庆典,否则鲜少露面。

    文官集团不仅制约着皇帝,还制约了政治体系的发展,首辅张居正生前想要推进赋税的变革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却因触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于死后遭到清算,这场轰轰烈烈历时持久的清算运动之后,改革被迫流产;高级将领想淘汰落后的军队"

  • 9、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000字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这一年,西班牙军队西征大英帝国,而远在东方的明朝,经过明神宗朱翊钧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本一改明朝的颓势,出现了盛世曙光,当时无数人以为明朝会永远的繁荣强大,没曾想却在皇权与文官的斗争下,迎来了更加不可逆转的衰亡。

    说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1976年58岁的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用英文完成的《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中文书名为《万历十五年》。 众所周知,发生于1619年即万历四十七年的辽东战役,是关系明朝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而明军的失利,其根子仍在其官僚制度。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都有“税重民穷”的说法,但是黄仁宇认为,“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情况,到明代到达了极点,而他写作《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 “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作出断语。”(《万历十五年》) 不管判断什么,都可以以“道德”为武器,看不惯谁,罪名找不到好办,从道德上章。 还有很多都是琐碎的事,张居正父亲死了,可张居正是身居要职辅佐皇帝的重要任务,他应该不应该去辞官守孝?于是,儒家的一堆大道理就又来了,你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 形式高于一切、道德高于一切,道貌岸然的儒教建立起了一套完美的表面世界,同时大家在潜规则下继续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结党私营,一套儒教理论,一套潜规则,两者互不干涉的组成了这个封建王朝。 《万历十五年》的开篇这样写道: 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结尾却如此: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纪录。 万历十五年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年,但黄仁宇老先生却暗喻一个“黑洞”,依旧祥和的太平盛世的背后,可能整个体系早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读后感从万历十五年开始,明神宗开始怠政,逐渐沉湎于酒色中,后来爆发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朝廷里党派林立,党争不断,即“东林党争”,明神宗疲倦其中,索性不上朝,即演变成后来的: “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由此可见

  • 10、 中国政治生态中的阴与阳_《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中国正直生态中的阴与阳——读《万历十五年》有感1500字

    中国的正直生态涉及的方面太多,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描述,我在这里就简单阐述一下其中的“阴阳”之道,当然是个人浅显的理解,必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以我个人的理解,“阴”代表不能对外界所公开的、不光明正大的状态,“阳”与“阴”相反,代表那些公之于众的、对外宣扬的状态,简单来说阴阳即善恶!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官僚存在“阴阳”双重性格,即一方面以儒家思想所标榜的仁义道德作为自己做官的宗旨,大肆宣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另一方面却在背地里追名逐利、滥用职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

    作者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很多官员向皇上直言进谏,大骂皇上昏庸无道,在我们看来这个大臣太有勇气了,冒着掉脑袋、诛九族的危险指责当朝天子,真的由衷地佩服。但作者却说很多诤谏者并非正直尽忠,而是出于自私自利,“这些人把正直当做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作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这就是所谓的“沽名卖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等有趣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为了流芳百世的名誉,竟不惜以个人及家族的生命为代价。

    我们熟悉的几位明代大臣,无不包含这两种性格。张居正是典型的表里不一的官员,表面上要厉行节俭,被抄家之后才发现他的生活作风是多么地奢华,为自己建造一座官邸就花了上百万两银子!申时行深谙官场之道,所以被批评为一个两面派、和事佬,这种官场的“老油条”现在也不胜枚举。就连我们非常敬重的戚继光也不例外,除了民族英雄的光环外,他背后的正直手段也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我觉得最不明显的就是海瑞了,他一向讨厌这种双重性格,所以严以律己,是一个真正单重性格的理想主义者,但在那个时代不会包容一个这样纯粹的人,所以他被认为是一个疯子。

    “阴”、“阳”双重性格,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古代,世界各国、各个时代都存在这种现象。官场如此,其他行业亦如此,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某一个单位的a部门的小李获得了一次销售大赛的冠军,为了表示祝贺,a部门全体领导要为小李举行一次隆重的庆功宴,并邀请了这个单位的大领导莅临指导,这让初入职场的小李很惊讶,没想到自己获得一项荣誉领导们这么重视和关心,心里真是倍感荣幸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3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1

  • 2019-09-30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2024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范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