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 > 地图 >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推荐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

(共 9244 篇)

  • 1、 十五年等待候鸟精彩书评

    盈风的言情小说《十五年等待候鸟》讲述了裴尚轩与黎璃的爱情故事。以下是关于十五年等待候鸟精彩书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十五年等待候鸟精彩书评_850字

    候鸟的爱情

    人的一生有几个十五年?我总认为女主角太傻了。

    确实,里面的感情,很感动。不管是黎璃对尚轩的执着,还是柳千仁对黎璃那种变态的爱,抑或是汪晓峰独一无二的感情。我想,感动我的是,里面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十五年,每一年的日记里都说了这样的话:“今年我不要再喜欢裴尚轩!”可是,还是这样,一直喜欢了15年啊,那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啊。真想痛快地揍尚轩,为什么会这么迟钝啊?等,是枯坐,待,是盼望。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更何况这等待还不知尽头。一个女孩,这么一直地喜欢下去,该有怎样的心情?

    1990年,这一年,她十四岁,黄浦江畔,四根迎风摇曳的蜡烛前,那个眉目清俊的少年对她说,黎璃,生日快乐,从此以后,你要勇敢。他是她生命中第一抹暖色,从此,她甘心沉沦,万劫不复。

    他替她抄笔记,带她配眼镜,教她游泳,为她出头,护她周全。她以为,即使不爱,只要能陪在他身边,也好。可是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的人,你当然也要喜欢”。十五年后的病房外,有个人挥拳告诉他,这句话对于黎璃来说,是多么残忍。

    1990年,这一年的春节,她在带锁的笔记本扉页写下一句话,今年,我不要再喜欢裴尚轩,这个笨蛋。可惜经历整整十五个春夏秋冬,却从未如愿。她陪他一同走过张扬青春,经历失败的初恋,人生的低谷高峰,她始终握着他的手,用鲜血淋漓的誓言重复“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看着他身边不同的红颜来来去去不留痕迹,她只是安静地在他身旁不离不弃。

    她的掌心有一道疤,切断了事业线、生命线、爱情线。这是裴尚轩留给她的伤痕,永不磨灭。她对他说,等我们白发苍苍,认不出彼此的模样时,可以凭这个伤疤找到我。

    年少时,他对她说,黎璃,假如三十岁时,你还没有嫁出去,我就跟你结婚吧!她对他说,假如三十岁时,你还没有凭借这张脸骗到一个老婆,我就勉为其难,考虑一下你这个笨蛋。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他终究没有等到她的三十岁,而她用大半生等来的那一句我爱你,却已经太晚。

    那一天,天气睛暖,落叶铺出一地金黄,又是一年候鸟迁徙的季节,她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听他说第一句情话,

    他说,

    黎璃,

    下辈子,我要先爱上你。

    十五年等待候鸟精彩书评_1100字

    天空没有痕迹,鸟儿已经飞过

    很老

  • 2、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后感500字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后感 荒草丛生的青春,倒也过得安稳。 或许你不会感受到对你的喜欢,但是陪你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内心是欢愉且安稳的。 暗恋是青春最难以忘却的一部分:年少的悸动,喜欢的少年。这是我在剧中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青春时期的我们年少懵懂,对爱,对喜欢的理解比较简单。长大之后,就不会仅仅只是考虑喜欢和爱。 裴尚轩,今年我不要再喜欢你了。 十五年的暗恋,听起来就挺心酸更多的是辛苦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黎璃喜欢上自己的死对头裴尚轩,裴尚轩或许也不知道自己早已经喜欢上黎璃了吧。校园故事,他们是两条线虽然相交但却会越走越远 动物之中最守承诺的应该就是候鸟了,候鸟每年要从北极飞往南极,再从南极飞回北极一年要飞四万多公里,无论是遇到台风,还是冰雹,每年到这个时候它们都会飞回来,只要你愿意等,就一定会看到它们让人类黎璃记住与人类裴尚轩的约定,不管是四万公里还是一百万公里,我们都一定能回来。候鸟为证,决不食言。 我喜欢黎璃的坚持和等待,十五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谁能够不忘初心坚持那么久,也就只有候鸟了。剧情还没结束,人类黎璃和裴尚轩的约定我也会一直等待。 谁的青春校园没有暗恋过的人呢?暗恋一个人,容易;暗恋了十五年,不易。 在暗恋之初,我们会心甘情愿地为喜欢的对象做一些傻傻的事。等到时间或许就会觉得苦涩,迷茫。而等时间一长,或许就会放手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失望或许会比喜欢多。所以,能够暗恋十五年,很难得。一如既往,勇敢地去暗恋更是难得。对于当时自己做的傻事,长大后回首或者会觉得不值得,或者会心疼当时的自己。能够从当中再获得感动,也不容易。 我现在对暗恋的看法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要让自己有擅长的方面。还有就是学会看开,学会放手,学会好好判断自己的感情。愿所以有暗恋的人不负自己,不负相思。
  • 3、 万历十五年心得

    感言其实就是因为某些事情内心有所感触而抒发于外的言论,当我们经历过某些撼动人心灵的事情时。此时想必内心有所触动吧,是时候抒发出来了,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万历十五年心得是我们花时间整理的内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万历十五年心得【篇1】

    我曾经以为《万历十五年》会是一幅宏篇巨构的历史,就算不满眼艰涩的文字,也该是难逃作者的主观臆断落了下乘(这也是我不喜欢读历史评论的原因,作者有所偏好,不够客观)。但显然,是我胡乱猜测了。

    这本书初读显得琐碎,你甚至不觉得它多有文采,就平淡无奇的讲一个故事,甚至有点无聊。

    但到了后面,你开始被它吸引,于平淡中跟着作者不慌不忙的一路过去,竟有点欲罢不能。

    看书喜欢窥探作者的三观,企图找出作者的狭隘和洋洋自得。然而这次只看到作者对历史的悲悯、清醒的目光以及高远的视野。这丝毫不夸张的文字,突然让我怀疑:是作者没有斐然的文采,还是不屑炫技,只想安安静静地讲好一个故事?

    再说故事。

    我们总宣扬人定胜天,认为这样才算英雄,作者却让我们看到到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历史大车轮下,很多人物被裹挟着前进,根本无力反抗。真要反抗未必会失败,只是难如登天!自动开启hard模式,何苦?

    历史人物也是人,不是历史课本里的寥寥数语,万历皇帝,海瑞,戚继光,张居正,他们未必没有争过,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么不堪,但最终也未能扭转历史的潮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黄仁宇一生经历了太多,对历史有一种天生的悲悯和冷静,者注定了这本书的成就:很多人写史读史,却最终陷入偏见,客观是最基本却最难做到的。黄的高度,黄的经历,足以让很多人说一声佩服,让很多人汗颜。

    至于人物各自的故事,突然没有了兴致,罢罢罢,不讲了。

    万历十五年心得【篇2】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在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书中着重写了万历皇帝、改革家张居正、调和者申时行、清流海瑞、武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等六人的事迹和思想,从正面或侧面描绘了该王朝的面貌,让今人读来,能够感知那个年代,也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对明王朝道德的认识:

    明王朝没有西方一样强大的宗教力量,他们只有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规范着帝国的道德,儒家文化是明王朝的根本,成为指导人们的唯一的道德标准,进而成为治国标准。道德规定着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

  • 4、 万历十五年心得感悟

    今天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给大家分享一下万历十五年心得感悟,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我们都会产生一些难忘的心得将其表达出来的话语就是感言,感言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挚,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万历十五年心得感悟 篇1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被主宰的悲哀命运。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

    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读起来有如在读一本小说。他的文字虽然通俗,文笔也不失生动,却在深入浅出中演绎了深刻的道理,字里行间充满了微言大义,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写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是只有历史书上才真正灵动、有趣。

    读到张居正时,我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张居正搞经济体制改革,在道德立国的环境下,试图改变文官系统,以效率代替道德伦理对官员进行绩效管理,却得罪了全体官员,招致死后两年被抄家。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希望通过诚意感化官员们道德的一面,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却因为立太子一事被迫辞职。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却仅凭一人之理想,干预境内的农田所有权,同时损害了地主和农民的经济利益,而被迫辞职。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采用现代军事理念管理军队,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张居正倒了,戚继光也跟着被革职。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功利主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最后选择了自杀。作为他们的统治者万历皇帝,实际上也失败了,虽然贵为皇帝,他并不自由,他不能出皇宫到各地视察,不能将自己喜欢的儿子立为太子,甚至不能决定死后和自己喜欢的嫔妃葬在一起,于是他三十年不理朝政。

    从他们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整个明代社会在发展,但是国家管理系统却保持原样,而且一切改革都被视为异端。所以那些历史人物虽然努力想作出改变,但在整个一成不变的体制面前却只能碰壁,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

    以史鉴今,通过读《万历十五年》,我们了解到,法治与德治在中国自古就是一对矛盾,当今中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所产生的利益的重新分配,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时时去拨开安定的表象,看清这个时代的脉络和架构。这也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不要

  • 5、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写心得体会需要包括哪些方面呢?生活是充满着温暖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而进行反思,大家需要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实践的一种反思与总结,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的有关《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的内容,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篇1

    我以为的历史从来只有气势如虹,不想还能以如此细腻的方式诉诸笔端。

    《万历十五年》置于历史上一普通年份,择代表性人物,描其心路历程,绘彼时社会情境,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深刻揭露了明朝时期国家治理的缺憾不足,全书行文流畅优美,文采卓然。

    本书通过描写皇帝万历,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官员海瑞,将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的人生,管窥一隅,展现了当时朝政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这些富于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纵然贵为天子、能臣,又或是满腔抱负之道德标杆,在历史进程中都无法实现自己施政谋事的理想,亦无法运用权力及精神力量之长,补救一朝组织、制度及技术之短。

    遇到社会集体中无法调和的矛盾,他们曾尝试发掘聪明才智,寻求破解之法,然而建朝初期即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日益凸显,非凭一人之力可以力挽。

    01帝王与文官政治

    明朝的帝国发展至万历十五年,重文轻武的风气业已形成,文官集团势力逐渐稳固,文官派系错综复杂,“这一帝国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无改造社会的宏愿,它的宗旨只在于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维持长治久安”,本朝以抽象的道德为施政的根基,以促进文官集团上下通力合作为朝廷最大的任务。然而,皇帝与文官有意的不合作,逐渐使帝国陷于深渊。

    少年登基的皇帝万历,在臣僚的教育之下长大,被迫纳入朝臣设置的规范之中,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可以说,“其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实际上所能控制的至为微薄。”即使首辅张居正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驱逐出京,万历皇帝所获的政府大权仍受到种种约束,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强迫其处理政务时摒斥个人意志。在与朝臣旷日持久的博弈中,立储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看清真相的万历皇帝逐渐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最终放弃了励精图治的政治理想,采取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

    自此,虽有首辅申时行运用人事手腕,居中调和折衷解决问题,文官集团内部的平衡却难以维系,利益冲突时常爆发。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引诱的官僚腐败,使文官们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02百姓与财经法

  • 6、 万历十五年心得系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万历十五年心得系列,欢迎你的品鉴!

    万历十五年心得 篇1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被主宰的悲哀命运。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

    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读起来有如在读一本小说。他的文字虽然通俗,文笔也不失生动,却在深入浅出中演绎了深刻的道理,字里行间充满了微言大义,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写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是只有历史书上才真正灵动、有趣。

    读到张居正时,我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张居正搞经济体制改革,在道德立国的环境下,试图改变文官系统,以效率代替道德伦理对官员进行绩效管理,却得罪了全体官员,招致死后两年被抄家。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希望通过诚意感化官员们道德的一面,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却因为立太子一事被迫辞职。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却仅凭一人之理想,干预境内的农田所有权,同时损害了地主和农民的经济利益,而被迫辞职。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采用现代军事理念管理军队,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张居正倒了,戚继光也跟着被革职。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功利主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最后选择了自杀。作为他们的统治者万历皇帝,实际上也失败了,虽然贵为皇帝,他并不自由,他不能出皇宫到各地视察,不能将自己喜欢的儿子立为太子,甚至不能决定死后和自己喜欢的嫔妃葬在一起,于是他三十年不理朝政。

    从他们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整个明代社会在发展,但是国家管理系统却保持原样,而且一切改革都被视为异端。所以那些历史人物虽然努力想作出改变,但在整个一成不变的体制面前却只能碰壁,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

    以史鉴今,通过读《万历十五年》,我们了解到,法治与德治在中国自古就是一对矛盾,当今中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所产生的利益的重新分配,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时时去拨开安定的表象,看清这个时代的脉络和架构。这也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想要告诉我们的,

  • 7、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通用

     编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该如何写?根据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篇1

    作者提出的“阴阳”二字贯穿全文,(其中阳为堂皇的伦理道德, 阴为切实的利益索求),以1587年(万历十五年)为时间轴,上下延展,采用类似纪传体的形式,对万历年间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们作了深刻剖析,其用意在于通过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年中的人事变迁来透视整个明王朝的运行状况,即采用作者所提出的“大历史观”来推导出历史沿袭的前因后果,对史学研究和现今发展提出可供采纳的意见。

    人物档案:

    姓名:朱翊钧

    职业:皇帝(万历皇帝 明神宗)

    特点:活着的祖宗

    评价:有个性追求但是懦弱保守,受制于文官集团的道德压制,在立嗣一事上产生巨大矛盾,选择消极避事。

    姓名:张居正

    职业:内阁首辅

    特点:干练通达 治世能臣 改革家政治家 自身不检

    评价: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营造万历中兴的气象,丈量全国土地,提出“一条鞭法”等。但是由于行事激进,雷厉风行,加之自身不检点,得罪了文官集团,死后身败名裂。

    姓名:申时行

    职业:内阁首辅

    特点:和事佬 圆滑世故

    评价:看透明朝政治弊端,以张居正为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喜好息事宁人,使得明朝重归衰退旧轨。

    姓名:海瑞

    职业: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模范官僚)

    特点:两袖清风 刻板固执

    评价:理想崇高而不切实际,就个人品格而言可谓完人,但是宏观而论,则显得泥古不化。在触动地权这一敏感问题后被革职查办。

    姓名:戚继光

    职业:总兵

    特点:抗倭名将 军纪严明

    评价:与俞大猷相比,戚继光更“识时务”,认识到敏感高压区,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到极致,练戚家军,摆鸳鸯阵,写《练兵纪实》《纪效新书》,一代名将,东抗倭北镇蒙,受张居正牵连,贪污等事发,身败名裂。

    姓名:李贽

    职业:哲学家

    特点:痛苦矛盾,发扬个性而未冲破儒学樊笼

    评价:看似逍遥 实则焦灼。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篇2

    这本书我我我……终于看完了,想长舒一口气,这算是我看完的第一本历史书,什么想法,可能是因为对那段历史不了解,可能是因为这是一本横向写历史的书,所以大部分都是作者在不停的深入剖析,所以没有画面感,觉得枯燥,我也看不太懂,看懂了也忘了,对书里面的内容就不做什么评价了,还是只有那一句“单从人性方面来讲,心疼万

  • 8、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集锦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敬请访问。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篇1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800字!

    好了,这是给自己找输出理由,只有输出才可以检验输入的质量,否则在无数知识倾倒进大脑的梦境中醒过来,只能面对“‘的、地、得’助词添加法”水论文的现实。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标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着手去看的书,原因是题目太历史化了,就像是面前的一座山。本年度一直强迫自己看专业范围内的书,于是他就被随手找到了。

    我认为,一本合格的历史作品,需要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抉择,而非站在现代人的视角苛求古人。《万历十五年》给我的惊喜就是他让我感受到了有人情味的历史和有人情味的人。

    很好理解,就是历史中有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利弊取舍,而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无论是好是坏,他分析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就是一种审视、评价式的眼光了,传统的纲常伦理早已被否认,如何能在现在仍然用统一标准去评价?

    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看到了万历从小在文官的培养和束缚中长大,随居于一国之上,实则是紫禁城中的囚犯。臣子可以一边说着礼法制度、道德秩序,一边党同伐异、唯利是图;而皇帝只能表现出正面的形象,否则将会受到全民甚至是历史的苛责。他的臣下是清楚他的希望的,可是没有人选择站出来为他说话,事实上,即使言明也无法做到。多像其臣下把自己无法明言的逐名逐利的压力和未能突破传统束缚的悲怆全数砸在皇帝身上,苛求他,命令他——你是一国之君,你承载着历史使命,你必须这么做。

    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都是明朝的老熟人了。文官集团的发展使得明朝的制度受到极大影响,再加上原有的礼法制度,人人都在生活和追求的抉择中摇摇欲坠。

    说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但《万历十五年》确乎让读者看到了每个人的不容易。事实上,这样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才是“以史为鉴”的前提,让人意识到——噢,原来我们都是活着的有舍有得有感情的人。否则,即使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也不过是一个个标签共同粘贴过的时间。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篇2

    和事佬申时行——《万历十五年》读后感800字:

    首辅申时行,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张居正时代的改革、做法、措施,以及张居正和文官集团这个群体的矛盾来源和结果,以给申时行和事佬的做法做解释。申时行下定决心做和事佬,是在吸取

  • 9、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汇总

    相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接触过不少的感言,每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重要时刻。若是因此而备受触动,备受启迪,就可以通过感言表达出来,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有请阅读“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相关内容,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篇1】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800字!

    好了,这是给自己找输出理由,只有输出才可以检验输入的质量,否则在无数知识倾倒进大脑的梦境中醒过来,只能面对“‘的、地、得’助词添加法”水论文的现实。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标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着手去看的书,原因是题目太历史化了,就像是面前的一座山。本年度一直强迫自己看专业范围内的书,于是他就被随手找到了。

    我认为,一本合格的历史作品,需要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抉择,而非站在现代人的视角苛求古人。《万历十五年》给我的惊喜就是他让我感受到了有人情味的历史和有人情味的人。

    很好理解,就是历史中有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利弊取舍,而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无论是好是坏,他分析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就是一种审视、评价式的眼光了,传统的纲常伦理早已被否认,如何能在现在仍然用统一标准去评价?

    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看到了万历从小在文官的培养和束缚中长大,随居于一国之上,实则是紫禁城中的囚犯。臣子可以一边说着礼法制度、道德秩序,一边党同伐异、唯利是图;而皇帝只能表现出正面的形象,否则将会受到全民甚至是历史的苛责。他的臣下是清楚他的希望的,可是没有人选择站出来为他说话,事实上,即使言明也无法做到。多像其臣下把自己无法明言的逐名逐利的压力和未能突破传统束缚的悲怆全数砸在皇帝身上,苛求他,命令他——你是一国之君,你承载着历史使命,你必须这么做。

    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都是明朝的老熟人了。文官集团的发展使得明朝的制度受到极大影响,再加上原有的礼法制度,人人都在生活和追求的抉择中摇摇欲坠。

    说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但《万历十五年》确乎让读者看到了每个人的不容易。事实上,这样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才是“以史为鉴”的前提,让人意识到——噢,原来我们都是活着的有舍有得有感情的人。否则,即使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也不过是一个个标签共同粘贴过的时间。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篇2】

    1、《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00字

    平时看历史方面的书很少

  • 10、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合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一篇读书心得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合集,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篇1】

    海瑞是为人民传颂清官,但在黄仁宇眼中,他似乎给人一种极度偏执的印象,其实这也更显得其人格真实而丰满。在明朝,绝大多数官员的正常俸禄都难以维系其生活及交际开销的,所以衍生了不少为整个官僚体系默认的灰色收入项目。但海瑞作为正统的儒家卫道士眼里容易不得一粒沙子,他以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虽祖上留有不少田地却也过得十分艰难。他的“偏执”似乎也带来了家人生活的艰苦、夫妻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同僚的排挤。在那个年代,海瑞是最高的道德标杆,但在一些人眼里他不同于张居正的才能卓越,而是“志大于能”的典型,很难说他的职业生涯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福祉。

    李贽是明王朝著名的哲学家,心学的重要代表,属于自由主义的典型。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崇尚自由。书籍关于他的描述给我一种古希腊哲学家的散漫形象。书籍认为李贽名声大,有不少关于心学的论断说法,但缺少像王阳明那样系统的思想体系,缺少像“知行合一”这样的经典理论成果。

    黄仁宇通过一个个人物、历史故事编织其那个年代的历史画卷,政治上,腐朽的官僚体系正在蚕食着这个国家的生命,皇帝在利益群体面前也失去了话语权;经济上,商品经济的抬头始终受限于这个国家落后的法律体系,仍试图以道德伦理来维持国家秩序;军事上,西班牙的无敌战队与英国开战的同时,被文官集团长年打压的武官队伍正上演了一个又一个以多败少的耻辱案例;文化上,高度禁锢的传统儒家文化体系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也全方面的压抑着这个社会的活力……

    万历十五年,这个节点,不仅仅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也是近代华夏文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社会的起点。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篇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己亥年腊月,读得《万历十五年》间春花秋月,今之视昔,悲夫!斟酌许久,思春秋何以变,量文明何兴衰?感慨系之矣

  • 2023-03-03

  • 2023-02-16

  • 2023-02-25

  • 2023-03-06

  • 2023-03-07

  • 2023-04-09

  • 2023-04-10

  • 2023-02-24

  • 2019-10-29

  • 2023-02-28

  • 2023-02-02

  • 2023-01-20

  • 2023-02-13

  • 2023-02-26

  • 2019-10-19

  • 2019-11-12

  • 2023-02-05

  • 2019-10-11

  • 2022-04-11

  • 2023-02-1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1-07-16

  • 2023-03-31

  • 2023-03-19

  • 2023-01-21

  • 2023-02-04

  • 2023-03-01

  • 2019-09-20

  • 2022-01-21

  • 2023-02-28

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2024十五年等待候鸟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