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谈人生读后感 > 地图 > 谈人生读后感,2024谈人生读后感
谈人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谈人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谈人生读后感推荐
谈人生读后感

(共 298 篇)

  • 1、 《谈人生》读后感

    《谈人生》读后感

    付林静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谈人生》,读过之后爱不释手。笔墨之下,大师命运多舛的一生娓娓道来却是波澜不惊,这份谦逊和淡然,大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之意,大家风范,可见一斑。

    季老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穷和饿是季老童年生活的写照。“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这是季老对童年的回忆。6岁投奔济南的叔父,在济南读完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时代的季老开始感觉到有“浓绿的世界”。但小时候的季老并不爱学习,喜欢打架;爱看“闲书”。日寇的入侵打乱了济南的平静,季老参加学生组织反抗日寇,17岁时险些死在日寇的刺刀底下。这段历史对季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季老会十几种外语,但他唯独不会日语。季老的人生轨迹是大起大落的,但他为人处世却是淡然的,这源于他内心的一种平和。

    季老的《谈人生》,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真实,像是一本水墨画,那似乎更是一种人生品性,经历了近百年人生洗礼之后自然流露的生命品质以及平淡平凡真实的生活态度!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季老提到的“三个关系”和“三种境界”。

    一、三个关系

    季老对于人生的三个关系的描述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第一个关系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来讲就是生理层面的需要,这个不需说。第二个关系是我们在“世界”这个大圈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关系网,这也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幸福快乐,需要我们真的在“用心”经营。第三个关系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平衡,有人说人生即是一场修行,第三个关系大概就是修行我们的内心吧!生活里,处处有正面的、反面的事例,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事故取巧者懂的少,得到的少。凭着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往往能达到内心的满足。如果能永远保持那种抱朴守拙的状态,做到知机巧而不用的境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大胸襟,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花在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持一颗朴实之心,修一颗平常之心,遵循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的原则。人生境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一切顺其自然。我理解的修心并不是哲而上学的东西,

  • 2、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4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我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家宝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思考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用心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持续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光,就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

  • 3、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而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 4、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4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我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家宝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思考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用心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持续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光,就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

  • 5、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8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15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炼出议题,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论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为文章随手而写,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样华丽旖旎,也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与我的看法一致,读来都有一种与友人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论压力》,就我吃了二十几年白饭所获知的粗浅认识而言,以论某某为题往往需要洋洋洒洒几十页才敢写的起,季先生以区区两页纸结束确让我讶异,但是想想两页纸写完有何不可,大概没有哪本书上说以论某某为题是要怎样怎样写的,个人自由嘛,自我还是把思维框在没用的框框里,没有出来。

    压力,人皆有之。大学时以前学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个级别的需求,最低级别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级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被认同的需求。生存是有压力的,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的生存时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生存存在着压力,现代社会,人一生下来,便要应对着来自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威胁,生存也是存在压力的,不夸张地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只是简单地活下来就存在压力,那么人类的其他需求岂不更加存在压力?但事实上人类社会并未因为压力而灭亡,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为什么?季老说的好,人生就像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正是因为有压力,人类才会产生解决压力的动力,压力不断,动力不熄,拼搏不止,在压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

    就个人而言,道理同上。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时期、不一样条件下,对于压力的解读不一样。当视压力为洪水时,压力便会冲垮人生的壁垒,淹没你,并且让你没有任何浮出水面的机会;当视压力为自我人生的陪练时,压力便会成为人生台阶的基石,臣服于你,并且帮你走向更完美的未来。

    我很喜欢季老写的最后一段话:压力如何排除?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

  • 6、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而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 7、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8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15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炼出议题,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论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为文章随手而写,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样华丽旖旎,也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与我的看法一致,读来都有一种与友人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论压力》,就我吃了二十几年白饭所获知的粗浅认识而言,以论某某为题往往需要洋洋洒洒几十页才敢写的起,季先生以区区两页纸结束确让我讶异,但是想想两页纸写完有何不可,大概没有哪本书上说以论某某为题是要怎样怎样写的,个人自由嘛,自我还是把思维框在没用的框框里,没有出来。

    压力,人皆有之。大学时以前学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个级别的需求,最低级别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级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被认同的需求。生存是有压力的,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的生存时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生存存在着压力,现代社会,人一生下来,便要应对着来自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威胁,生存也是存在压力的,不夸张地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只是简单地活下来就存在压力,那么人类的其他需求岂不更加存在压力?但事实上人类社会并未因为压力而灭亡,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为什么?季老说的好,人生就像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正是因为有压力,人类才会产生解决压力的动力,压力不断,动力不熄,拼搏不止,在压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

    就个人而言,道理同上。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时期、不一样条件下,对于压力的解读不一样。当视压力为洪水时,压力便会冲垮人生的壁垒,淹没你,并且让你没有任何浮出水面的机会;当视压力为自我人生的陪练时,压力便会成为人生台阶的基石,臣服于你,并且帮你走向更完美的未来。

    我很喜欢季老写的最后一段话:压力如何排除?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

  • 8、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 9、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作文5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而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 10、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作文5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而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 2019-09-19

  • 2022-02-07

  • 2021-09-27

  • 2019-11-16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01-1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6-04

  • 2019-09-25

  • 2023-06-0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1-06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6-16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6

  • 2022-09-14

  • 2023-06-01

  • 2019-10-13

  • 2019-09-20

  • 2019-10-19

谈人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谈人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谈人生读后感、2024谈人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