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谁杀了她读后感 > 地图 > 谁杀了她读后感,2024谁杀了她读后感
谁杀了她读后感相关栏目
谁杀了她读后感热门栏目
谁杀了她读后感推荐
谁杀了她读后感

(共 4137 篇)

  • 1、 《谁杀了她》读后感

    《谁杀了她》这本书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推理类的小说,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下面带来的这篇《谁杀了她》读后感一起欣赏一下吧!

    读了那么多东野圭吾的书,这是第一本书看完了还不知谁是凶手的。为此我特意网上搜答案。

    网上说在《东野圭吾最后的致意》里东野说不写出凶手,是为了让读者自己来次真正的推理。可惜看了东野书多了,弄得我对自己推理能力不自信,还是直接看网友的答案了。

    我其实是在三个答案徘徊,男,女,自杀。可书名就说有凶手,看来只剩男和女了。

    看了两三篇网文,都说是男的是凶手,不是女的。网文有很详细的推理过程,说根据凶手撕开的第二个药袋的撕法来判定。因女是左撇子,而凶手是右撇子,所以男是凶手。

    多数网友都持这种意见,看来男就是凶手。就此为基础,我发表我的一点看法。

    按理说女有更大的动机,男一开始是想杀园,动机在书中说得含糊,后看到园写的信后放弃了,就凭女的一通电话就改变主意又去杀人?按理,女是有动机杀园,但她从一开始就没想让男帮她杀园。所以那通电话没那么大威力,男去杀人牵强。

    或者说男没被园的信动摇,他第一次来没杀园是因为女来了,他不想牵连女,所以第二次来才杀园?我()觉得这个更合理。

    男究竟有何动机杀园?一个富家子居然为了一个爱慕虚荣、拍过av、没背景的女去杀人?而且不是冲动杀人,是深思熟虑去杀人。

    如果女是凶手,男先走,房间只有她和熟睡的园,她马上杀园,不是更顺理成章?推翻这点的是她第二天和男一起来找园,难道是为了让男相信园是自杀?如果两人都希望对方认为园是自杀,那为何不报警?他们说不想被怀疑,可常理是不报警才会被怀疑。

    很多不明白,看了网友答案也不明白。书对东野的简介有一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我不够聪明,看不出这里的极合理?

    我怎么觉得通过四人对话来找答案、现场遭多次破坏、多次反转,这些极不符合读者的思维模式?

    看推理小说多了,是不是会误入歧途?东野在书中也说警察一般都不看推理小说。或许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发生小说里描述的案件。尽管杀人案在现实中的确有,但真实的案件里既不会有时间上的疑问,也没什么密室,更谈不上死前留言。至于那些杀人现场,也不会是什么孤岛或者幻想中的洋楼,案件往往就发生在充满现实感的廉价公寓或路上,动机也大都是一时冲动。这就是现实。

    纠结,还要不要看东野的书?还是看吧,我已欲罢不能。

  • 2、 《谁杀了她》读后感_800字

    《谁杀了她》读后感800字

    《谁杀了她》两天看完了,所以看的太投入了些,最终还是开放式的结局,到底是谁杀了她(园子),园子的亲哥(康正)最终还是抵制住了,没有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恶魔,他和园子一样善良,虽然会有疯狂的举动,但是这就是人性的反复,最终悬崖勒马的哥哥,被加贺的反复王牌推理,我也被卷进最后复仇与反复仇的推理漩涡中,好过瘾的反转!不过,遗憾的是我还是不知道谁杀了她[流泪][流泪][流泪] 教育意义:读了这本书,感受到爱情原本的发生是美好的,可是当有一方变了心或是受到了来自世上的各种诱惑,就会引起连锁的恶性反应。 或许说,来吧,互相伤害吧!互相伤害的事情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结局或许会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剩下的是一具抛弃了人性自尊的空壳! 不要伤害他人,顺应自然,不爱便不爱,爱便爱吧! 最后凶杀现场里的精彩推理,“渣男”佃润一与野闺蜜这里简称“野蜜”佳世子之间反复狡辩,最后是谁返回房间杀害了园子?总之,我觉得园子已经对她之前伤害渣男与野蜜的行为认清了不该这样的无意义伤害,更不可能去自杀了,所以,按照我的理论,野蜜嫌疑比渣男大多了,女人恨恶的心一直都不会减少,野蜜跟园子一起成长,俩人会有更多的秘密,还记得野蜜大学里惊人的变化吗?书中也介绍了一个高中生男自杀手法,难道不应该是野蜜曾经跟这个高中生男发生过什么吗?野蜜的人品更是给自己下过死命令要进军演艺圈,肯定在这条路上遇到过潜规则,因为拍成人录像,曾经的不堪被园子拿出来动摇她与渣男的关系,难道就仅仅作罢,在我心里,女野蜜的嫌疑比男渣男嫌疑大多了…… ps:如果我也有康正这样的哥哥就好了,有加贺这样的挚友……[害羞][害羞][害羞] 这本书里没有加贺警官的感情线,满满的兄弟情!加贺与康正的喝酒吃鸡场景不得不让人注意啊![愉快]

  • 3、 谁杀了她读后感900字欣赏

    《谁杀了她》一书由东野圭吾所著,这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去东京,迎接他的是妹妹的尸体,他想找到杀死妹妹的凶手替她报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谁杀了她读后感900字欣赏。

    破坏中必有信息。决定凶手是谁的关键性线索就是那三个被撕开的药袋,作者在文中提到过,左右撇子撕开药袋后,缺口的形状是不同的。第一袋是佃撕开用来让死者进入睡眠,佃是右撇子,所以我们称第一个药袋为右撕。

    这样便有以下几种情况:

    二左三左:第二个药袋若为左撕,则是死者自杀所撕,或佳世子所撕。在这种情况下,若垃圾桶内的第三个药袋为左撕,则佳世子为左撇子,这样得出的结果为死者为自杀或被佳世子所杀,显然,通过结尾的描述我们发现加贺已经明确知道了凶手是谁,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所以排除这种可能。

    二左三右:若垃圾桶内的第三个药袋为右撕,则佳世子为右撇子,这样死者为自杀,通过结尾的描述也排除。

    二右三左:在这种情况下,佳世子为左撇子,撕开第二个药袋的人只能是佃,所以他便是真正的凶手。

    二右三右:在这种情况下,佳世子与佃都是右撇子,则凶手为他们二人中的一位,通过结尾的描述排除该情况。

    通过对以上几种情况的讨论,便可分析出真正的凶手。没想到我认真地阅读了调查的全部过程,却在最后忽视了找到凶手的决定性线索。东野老师真的让人佩服!

  • 4、 《谁杀了她(2018精装版)》读后感_800字

    《谁杀了她(2018精装版)》读后感800字

    以下想法涉及剧透:没想到东叔真的让大家自己推理了,我回去反反复复的看内容还有大家的评论,觉得最合理的凶手就是佃润一,根据就是中间康正对加贺说,“你也许只能这么说。但答案已经揭晓,因为我亲眼看到了那一瞬间。”这段话前面的内容是康正跟加贺要那个玫瑰花纹的垃圾桶,就是为了看之前佳世子撕掉的安眠药袋子(确认用手的习惯),这是他亲眼看到而加贺不曾亲眼看到的瞬间(所以他能确定)。

    具体就是,园子桌上的两个安眠药袋子,第一个安眠药袋子是润一用右手撕的(从润一削电线看出他习惯用右手),第二个安眠药袋子是凶手撕的,也是右手撕法(这也是判断园子不是自杀的重要依据),而佳世子撕安眠药的方法没有明说,只能推理,如果她用的是右手,那就和前面两个安眠药袋子没有区别了,判断不出来谁是凶手;反过来她如果用的是左手,那就说明凶手是润一(虽然文中并未明确表示佳世子是左撇子)。

    所以整个大致情况应该就是:

    周五晚上十一点左右润一去找了园子,带了葡萄酒,让园子喝下了一袋安眠药,削了电线绳。

    十二点差几分时佳世子来了,带着塑料绳,穿鞋进屋也是想杀园子,同时想伪装成女职员连续被杀的假象,没想到的是碰到了润一(这也就是邻居听到的一男一女对话的原因),润一让佳世子看了园子的信,让佳世子以为他改变了主意(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佳世子也后悔不已,放弃了自己的恶念。然后润一为了赴之前制造“不在场证明”的约,先走了。

    佳世子留下来收拾,倒掉了那瓶葡萄酒,十二点二十分左右离开了园子家,临走时把备用钥匙放在了信箱里。

    凌晨一点半左右,佳世子给润一打了电话,此时润一在和佐藤幸广聊天,待佐藤幸广走了之后润一返回园子住处用那种方式杀了园子,放杯子,烧留言和照片(到能辨认的地步),再摆上一个空的安眠药袋子,伪造了自杀现场。

    第二天也就是周六弓场佳世子和润一去了园子的住处(邻居听到有人摁园子的门铃就是这个点)发现园子已死,关掉灯,离开。

  • 5、 读《谁杀了她》东野圭吾有感范文

    《谁杀了她》加贺系列第三本,等我看完全系列会出一个合集。

    这本书还是蛮特别的,语言精炼,毫不拖沓。从一起密室杀人案开始,出现了两个嫌疑人,以及双侦探。他们各自行动,并在破案过程中,互相欣赏。加贺恭一郎还是那个充满人性的警察。死者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两个嫌疑人哪个才是凶手?最后东野圭吾没有点名,只有细细看了书的才知道谁是凶手。

    最后,有时候人的感情,在利益现实的驱使下,不值一提。

  • 6、 反性侵之是谁杀了她观后感 反性侵之是谁杀了她心得体会

    之前有关于这个话题在宿舍里和小伙伴们聊过,发现我们寝室大多数人,小时候有过在公交车上差点被别人那个的经历,也多亏他们比较机智大人在旁边才没有惨遭毒手

    1

    社会文化本来就充满了黑暗。所以那些被害者们才会无力反抗,施暴者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

    所以才无路可逃。

    但是一个人很难对抗整个社会,无论从舆论还是武力上都不行。

    人人平等纯属神话,社会文明只是在丛林法则之上多了一层虚伪的掩饰。

    因此那些面对社会滚滚负能量而崩溃自杀的弱女子,虽然可怜但是不够聪明。

    社会本来就不公,为何要向社会寻求公正。

    我们大可以无视之。社会中本来就是乌合之众组成的群体,他们不具备足够的智慧与道德, 管他们作甚。

    人活一世,匆匆短暂,自己认可自己足以。

    2

    不敢真的玩这个游戏,看评论已经足够让人绝望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都受到了这种非人的伤害?

    每一个在游戏里吐露心声的女孩子,你们真的很勇敢,我想如果是我遇到这些事,到死都会怀着对自己的厌弃保持沉默。

    我很幸运,万分幸运地没有遇到最可怕的伤害,最多最多也是在学校里被一个同学顶着过一会儿。

    真的太恶心了,现在想想都会反胃。

    连我这种程度都如此让人无法忍受,那些被伤害的女孩子怎么撑下来的?

    评论里每一个受伤的女孩,我都想回复安慰,可每每想要发出去,又都改变主意删掉不表。

    我不敢,甚至觉得自己不配。

    《大影帝》里说过,不是当事人,永远没有资格说出没关系这句话。

    一个幸运()儿凭什么,自以为善良地以安慰之名,去揭别人的伤口。我不知道多清楚,现在再说什么都是于事无补,罪恶已经发生,一个旁观者几句轻飘飘的安抚只会显得虚伪又可笑。

    可看到这些我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不由自主去带入那些女孩的痛苦,不由自主想起网上键盘侠真相帝直男癌分析帝圣母的丑恶嘴脸。他们怎么能说出那种伤人的话?他们到底有没有良心?现在我都记得,滴滴打车事件里,居然有人说是受害的女孩勾引司机。

    天啊,这个世界是疯了吗?怎么会有这种畜牲出现?反而倒逼真正的人去找受害者是真的受害了的证据。

    我真的笑了,看小编的文章的时候,还奇怪,怎么有她坐在后座,可以排除勾引的可能这句话。这有什么好证明的吗,当群众是傻子啊。

    可有些群众真的是傻子。

    我甚至能感觉到小编一本正经语气下的呐喊:那个女孩子是真的可怜啊,她真的是受害者啊,她坐车是坐在后座,是没有勾引的可能的啊!

    我看,那些畜牲丑化受害者,就是想以后自己

  • 7、 《谁杀了我的奶牛》 读后感
    ---我也想多运动,但是在我家附近没有健身房。 ----在没有百分百地准备充足之前,我不想尝试新的事物。 ----我想多读点书,但我就是没有时间。 ----在我还不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最完美之前我是不会开始的。 上面的几条,你听过这样的说法吧? 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呢? 我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找到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因素来牵制我们的行为。各种理由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并以此来麻痹我们。这些不完美的因素就是你身边的奶牛。 假期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翻开美国激励大师洛克鲁滋博士的书《谁杀了我的牛》,这一坐就是一天,一口气看完了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书的一开始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睿智的老师想想自己的一个弟子传授获得快乐而成功生活的秘诀,于是带着弟子到了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面。并落脚在全村最穷困的人家。这家人人口多,房子破败,全家8口人仅仅只能靠一头奶牛为生。每天的生活全部围绕着头奶牛转,奶牛吃什么,奶牛生病了,奶牛今天怎么样......全部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头奶牛转,单调乏味。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老师带着弟子不辞而别,老师竟然突然用匕首刺向了着头奶牛,一刀毙命。弟子很不解,这是这一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啊!弟子质问师傅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回到了京城。 一年后,老师带着弟子再次回到了这里,可是令学生吃惊的是,他丝毫没有看见任何破败的景象,这家人竟然过上了崭新,富足而比以前更美好的生活!这家人发现唯一的牛死了以后,经历了绝望痛苦的历程之后,只能另谋出路,全家人一起努力,靠勤劳发财了过上了好日子。学生这时才明白老师的用意。 这就是关于奶牛的故事。自从这家人的奶牛被人杀死,他们才开始懂得绝处逢生,将目光投向别处。奶牛给了他们的生存支撑点,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其它发展,让他们的思维变的单一。故事中的奶牛就是让我们生活变得平庸的借口,恐惧和逃避。这些奶牛的代名词让我们背负太多的担子,成为我们梦想的绊脚石。 同时,在我看来,还有一种奶牛思想上的平庸,在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得过且过,人云亦云的态度。我们常常是不是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者自己很想干什么,但总是认为兴趣不代表一定会去投入去做。常常认为某个问题很困难,自己就去逃避,或者推给别人去做。又或者你想做什么,却因为某个不成熟的条件(小奶牛),为自己
  • 8、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

    我看过许多关于成功的书籍,每一次读这类的书都有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感觉,因为可以提醒自己深深的反省。但是大部分书都大同小异,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与其他讲成功的不太相同的书,书名很奇怪,叫做《谁杀了我的牛》,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平庸,而它是一本用寓言故事来讲述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摆脱平庸,不能取得成功的书籍。

    在书中,“奶牛”象征着借口、托词、谎言、和理由。就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绑在了一起,影响了我们真实而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限制你的能力,为你创造借口,让你逃避责任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一头“奶牛”所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甘于平庸的,只是因为有许多“奶牛”束搏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脚步,最后,因为平庸而使我们大家都与可以实现的梦想擦身而过,只好走了一条平庸路了。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这样看待他。当一个人真正表现出无能时,那他毫无希望的想法将更加坚定。你的任何一个想法都会决定你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你沿路见到的信念、价值观和感悟,都会成就你的一生。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做自己的屠夫,将阻碍我们的“奶牛”一头一头的杀掉,走向无牛的人生。那时候,我们将变得更自信,生活也将会更幸福、更美好!

  • 9、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一)

    《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大意是一对师生到一个偏远贫困的村庄去了解穷人的生活,晚上投宿一家人,这里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头奶牛,全家人围着它转的不亦乐乎,这是他们唯一的财富和骄傲。但是,次日早晨,老师领着学生悄悄把奶牛给杀了。一年后,老师带着学生重返这个地方,周围景象依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穷人的破窝棚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崭新漂亮的房子,主人已经不认得这对师生,回忆往事,说一年前曾经拥有的那头牛给他们一家人安全感,也赢得了邻居的尊敬。但是,失去那头牛使他家的人生跌到了谷底。然而,生活的窘迫逼着他们必须奋起,反而逐渐摆脱了贫困。失去了那头奶牛,让我们睁开了双眼,看到了崭新而繁荣的生活。

    作者是美国人,他的姓名对于中国读者是不熟悉的。为之作序的也是美国人,是《心灵鸡汤》丛书的作者,他在推荐序中这样说到,成功人士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不找借口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他们会做的只是肩负起责任,使一切顺利进行。很多人仅仅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停滞不前。在《谁杀了我的牛?》一书中,奶牛代表了妨碍我们过上真正美满生活的每一个借口、习惯和理由。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学生们提到这本书,在向他们简单地介绍故事梗概之后,我的思考就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面:

    什么是你的奶牛?就是一种对环境和自我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害怕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甘于平庸比陷入失败还可怕,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迫使你在承认一无所有的困窘之后而奋起,而平庸的生活让你自得其乐、深陷其中而不知危机降临。而且,这个奶牛有其特点:内生性,不是别人送你的,是你自己养起来的;隐蔽性,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尽管它时时在控制你;消极性,有了它,你的积极心态和精神也就远不如前了;二重性,它即使你沾沾自喜的财富,又是你缩手缩脚的包袱;恶性循环,大约有两种模式,一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变;我所以不需要改变,因为我很好;二是我无能,所以我不成功;我不成功,因为我无能;自我设限,我已经努力到头了,我不可能再做任何改变了。

    你有多少奶牛?事实上,我们真正携带的奶牛总是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两周前,我在参加一家民企股东会的时候,一边参与问题讨论,一边扫视着这本小书,随手写下一些奶牛的种类:我没有本钱,我没有学历,我没有工

  • 10、 读《谁杀了我的牛》有感

    读《谁杀了我的牛》有感

    初秋彤

    《谁杀了我的牛》,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该书到底讲了些什么?为什么叫这样的书名?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拜读了此书。果然有读的价值,推荐者用心良苦。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却又满足于现状,抱着"过得去就好"的想法度日,直到发现美好事物都已是过眼云烟方感遗憾,美国超人气激励大师卡米洛?克鲁兹博士的《谁杀了我的牛》能够告诉我们答案,并启迪思考,助力我们成功的人生。

    一名睿智的老师带着学生踏上旅程,期盼让年轻人真正了解自我设限的道理,看清阻碍成功的真正大敌。于是,他们造访了一户破败的人家,目睹了一宗"杀牛"事件……这家人仅仅有一头奶牛以维持生计,但是这仅有的奶牛却被老师无情的杀死了。年轻人疑惑不解,以为这家人的日子肯定会更加艰辛。一年后,年轻人返回探望这家人,居然发现他们已经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原来那头奶牛的死,实际上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终结,而恰恰是他们充满了机遇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个突如其来而又神秘睿智的事件如何瞬间改变年轻人的一生?

    在这则改变人生的寓言故事中,"牛"代表阻碍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借口、恐惧、辩解与错误信念,每个人实际拥有的"牛"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多。作者以简单、深刻、感性、幽默、睿智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种种让人表现平庸的恶习、借口与念头。原来如此,"牛"其实是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困难,把"牛"杀了,就等于切断自己的后路,但是却能逼迫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来,并且会越走越宽阔。反思自己,会发现有很多的"牛"在困扰自己,阻碍着自己的成长。我们所采用的大部分的借口和画地自限的想法,都来源于我们的良好意愿。每个行为背后,不管隐藏着多大的破坏性,但都有一个正面的目的。总之,我们不会有意养成某种坏习惯来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只是相信,这些行为能够让我们在某些方面获益。比如:"我随时都能戒烟,我只是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戒它。"这种辩解只是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逃避机制。对于那些看似无法戒掉吸烟这个习惯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继续维持他们的不良嗜好、掩饰他们在戒掉烟瘾方面的无能、维护他们的自尊的最简单的方法。这头奶牛提供给了他们一种"事情尚在掌控之中"的错觉,从而将他们已经被不良习惯所控制的事实真相掩盖了起来。这头奶牛最大的坏处在于,它可能会跟着我们走过一生而从未被着手解决。我们还有着千百种画

  • 2019-09-2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1-08-2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3-04-21

  • 2023-04-23

  • 2022-04-12

  • 2022-01-03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5-10

  • 2023-07-02

  • 2019-09-30

  • 2023-04-12

  • 2023-06-10

  • 2023-06-16

  • 2023-07-04

  • 2019-10-0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谁杀了她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谁杀了她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谁杀了她读后感、2024谁杀了她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