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施洗的河读后感 > 地图 > 施洗的河读后感,2024施洗的河读后感
施洗的河读后感相关栏目
施洗的河读后感热门栏目
施洗的河读后感推荐
施洗的河读后感

(共 415 篇)

  • 1、 《施洗的河》读后感:上帝的世界何其美丽

    上帝的世界何其美丽

    -—《施洗的河》读后感

    冬云

    《施洗的河》是作家北村创作的一部反映基督教世界观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基督徒的视角来描写他所看到的世界,借着对各色人物悲惨命运的塑造,展示了罪对人的辖制和摧残,进而带出上帝拯救的信息。

    由于作者是要借着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一个特定的宗教命题,所以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多数人物都象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男人暴戾多疑、冷酷无情;女人含辛茹苦、逆来顺受。对小说人物的这种概括并不是说作者不注意发掘人物的个性。事实上,作者的确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同人的身份背景与行为特征,使我们在脑子里对这些人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作者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他并不打算将故事描写成个别人在特定时空中的一段特殊经历,而是要刻画出同一种力量在所有时空下对所有人的相同影响。

    所以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不管各人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学识性情如何,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命运走向如出一辙,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书中人物的最终结局尤其揭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在《施洗的河》中,不管各人生前善恶如何,死时都极其痛苦。而且越是与世无争、忍辱负重的人,死时的情形也越发的悲惨凄凉。这种用死亡将各人生前善恶一概抹煞的描写对于非基督徒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才是不加掩饰的现实世界,它是强者的围猎场和弱者的绞肉机,是所有人在罪里向下无限堕落的深渊。

    基督教里的「罪」并不仅指人触犯刑律的行为,它更本质的定义应该是人由于欣羡上帝的荣耀而主动与神疏离的倾向。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与上帝本为一体。因此当人与上帝疏离时,他也就同时与世界疏离。所以他对世界是没有感情的。主人公刘浪在当着妻子的面摔死那两只可怜的鹦鹉时说:「你去问问这两只鹦鹉,我为什么恨它?」是的,他没有理由去仇恨这些柔弱的生命。但是,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保住那两个小生命。世界对于他来说,只是可资利用的工具和最终的坟墓而已。因此,他不会如他妻子那样为生命的凋零而哭泣,更不会尽己所能地保护无辜稚嫩的生命免遭无妄之灾。

    由此可以看出,爱的反义词其实不是恨,而是无情。恨表明人与世界最起码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无情则意味着人已经彻底割断了与世界的联系。所以一个内心冰冷的人在行为上必然是没有底限、无可测度的。他带给世界的除了彻底的毁灭和痛苦外,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无情的。只有当世界本身是无情的时

  • 2、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一)

    北方的河奔腾不息的,汹涌澎湃的贯穿了他的生命。

    在他一个北方的小伙子身上,我体会到了雄浑、勇敢、无畏、热情、坚定、硬朗,我吸纳着他的力量,我感到他粗壮的血管里奔腾不息的血液在流淌,亦如他所爱的北方的河。北方的河,用粗放的水土把他浦养成人,在不觉之间把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他的血液

    他虽然有过苦难的过去,有过迷茫的徘徊,但是在当他的身躯与精神完全融入北方大河的过程中,他以一个不屈服于挫折困难的战斗者的姿态重现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北方的河给了他重生的力量。

    在小说里,作者也写了他和她。他们擦肩而过,只是曾经遇到过,然后又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继续前行,并没有因为遇见过什么人,经历过什么事而停留、改变。可能他们注定就是这个样子的,各自有着各自的方向。但是,作为她而言,在内心深处肯定有过比较、衡量的,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说她的选择是错的,因为每一个人肯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批评、指责。当然,他也没有,他只是默默地祝福她。我认为,他做得对。

    你的疼痛深切,我当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离得远了,其实一直是近在眼前,是呵,我就是我,我不能变成你,就算你在那儿独自苦斗,我也只能默默地注视。

    北方的河,我顺流而下,躲过沙洲暗礁,越过荆棘浪口,或者带着坚毅与果断顺额尔齐斯河北上,勇敢驶入北冰洋,或者怀着执着与热情乘黑龙江东流,去拥抱蔚蓝色的太平洋。我就是我。

    北方的河是幻想的河,是热情的河,是青春的河。

    北方的河读后感(二)

    北方的河给予作者的是一种精神力量,额尔齐斯河给予的是坚强、忠诚和敬重诺言,黄河给予的是父亲一样的深沉而又猛烈的爱,永定河给予作者的是耐性和沉静,黑龙江给予的是新的希望新的动力北方的河教会了作者怎么样生活、怎么样过有意义的人生。他感谢北方的河,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养成长,你在不觉之间把勇敢和深成、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我的血液。他带着不同河流赋予的精神力量开始着人生。知青年代,被下放到新疆支边,变幻莫测的命运使自己学会了坚强、忠诚,才能熬过荒乱的岁月,就是额尔齐斯河的精髓支撑着他的信念,从此他也开始喜欢上了河流。

    后来,一个偶然的错误来到了黄河的青羊坪,他迷上了黄河,就是这样的迷恋,他放弃了了学校安排的工作,转专业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为了参加研究

  • 3、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准考证终于获得了。临考前夜。“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观抒情的笔法,结构上采用“意识流”式的时空交错的方式。作品开场的时间是现在,“现在”在跳跃地发展,“过去”不时地以现在时态回闪。人物经历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动都好似一组组分镜头被匠心独运的作者剪辑得贴切得当。蒙太奇手法交叉运用,使读者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行踪——外在的、内在的,当读者把握了作品的节奏,跟上“他”的意识流动,便会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他”,思维的跳动、记忆的回闪丝毫没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穿缀成一幅绚丽的画册。 读《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旷远,博大,恢弘,深深感动于其中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之奋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远坚信着自己的努力与其必然的结果?这是一部青春的赞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

  • 4、 巨流河读后感:从河到海

    《巨流河》一书由齐邦媛所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近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这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巨流河读后感:从河到海,大家一起来看看。

    时间到了年尾,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巨流河》。之所以不想很快读完,是因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让人动情处很多,许多情节和文字需要反复品味和揣摩,有些段落必须要用笔记的形式留下来。面对已近90高龄的齐邦媛老师温和有力又朴实无华的讲述,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好读后感,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评论该书,也没有更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她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宁百姓的母亲河。垭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据说汹涌海浪冲击到此,声消音灭。这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流落到垭口海的故事。

    作者齐邦媛是台湾文学家,该书是作者在80多岁时花费4年时间写下的回忆录。她作为旧时代的女子有幸遇到开明并重视教育的父亲,她前半生在战火硝烟中的大陆颠簸流离,后半生在风雨飘摇的台湾潜心治学,一生都投入地读书教书,从而获得丰满的享受;执着地教书,收获满满的成就;勇担使命去编书,对台岛文学和教育卓有建设、革新和推广的意义。其间,她和张伯苓、朱光潜、吴宓和钱穆等大家亦师亦友的醇厚经历,让人欣羡不已。齐邦媛先生用一种虔诚、谦虚、忠于事实的态度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及所感。从出生于东北辽宁,回望家乡的的巨流河,到接受教育,在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苦难环境中成长而来。然后去往台湾,定居长达六十余年。走过一路风风雨雨,齐先生都是娓娓道来。宛如发生在昨日的故事,十分的真实和明朗。

    这是一部巨著,也是个人传记文学,用鸿篇巨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2010年在中国大陆以简体中文出版,三年间增刷10次。喜欢这本书的不仅是作者同年代的人,还有很多可以称作者为祖母的年轻人。

    齐邦媛自幼流离,故乡沦陷,亲人逝去,她的人生从小就打上了悲剧的色彩,所以全书的基调就是悲伤的。可是这种悲伤在齐邦媛云淡风轻的笔墨下,则显得十分优雅,但是这种优雅却更添悲伤。她的笔下不仅有慷慨激昂的烈士,开启民智的书匠,也有怀揣浪漫的少女。即便战火连天,大学校园依然可以安放书桌;英雄壮烈赴死,校园依然可以云雀夜莺。在作者的笔下,刚强的青年学生高歌中国有我不亡,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动乱中仍然办

  • 5、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呼兰河传有一点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个故事之间是分开的、各成一体,这是我想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读下去的原因,就像读故事书一样有趣,也许就是这种吸引力是我开始了阅读。

    第一个画面就反映了人们的无知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我想大家第一个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说拆墙,种树,却没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暗淡灰色的社会的画面,平静的描述把我们带到了呼兰河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呼兰河传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看完这本书我真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感到痛心疾首,我仿佛看到了小团圆媳妇在热水中的挣扎,仿佛看到了婆婆抽贴时的满脸心疼,又看到了云游真人拿着那些所谓的驱妖道具在哪儿瞎摆弄。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个时候的社会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儿的人真的很善良,但为什么就抛不开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许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顺应天意吧,这难道不是她们的悲哀吗?看这本书的开头我感觉十分轻松,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后面却感觉有点沉重!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的无知,他们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发生,让我无法评价到底哪个该同情,哪个该痛恨。

    这本书也彻底反映了当时的地位的重要,从有二伯来说吧,和书里的其他人一模一样有真名,但为什么要使用假名呢?每当掌柜的叫他有二爷,有二伯,二掌柜他便喜笑颜开,这是因为他觉得伯,爷这个字地位辈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开始追打他们,这说明他还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实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后还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蜡,在别人看来这纯粹是滑稽戏,但也说明了他的无奈,这也许是为了表示他的存在把!还有就是他十分平穷致使他的偷窃行为,这是一种可悲的方法,也说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犹如他在晚上念的一样:毛子在街上跑来跑去,那大马蹄子跑得呱呱地响,我正自己煮面条吃呢杀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条命吗?说明他的勇敢,还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顿而他却跟个没事人一样呢!

    这本书不仅形象生动,还有大量的讽刺意义呢。

    回忆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违的快乐,也是众多的读者得到快乐。

  • 6、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使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友谊,这本书大概讲的就是在月亮河,有鼹鼠米加一家,还有鼹鼠尼里一家,米加的爸爸有一件工作服,工作服上到处都是口袋(这是米先生特地让米太太做的),因为口袋里面要装各种各样的工具,忘了告诉你,米先生很喜欢掘土,还想把米加和他的9个哥哥培养成掘土专家,后来米加碰上了尼里,因为觉得尼里洗衣服太辛苦了,就发誓要给尼里造一个洗衣机,米加又碰见了一个粗心的魔法师咕哩咕,米加就下定决心要和咕哩咕学魔法,可是粗心的咕哩咕在一场魔法会上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米加在乌鸦坡上认识了黑炭和红辣椒,又带领乌鸦挖地洞躲过了老鹰铁嘴的一次次扫荡,最后还把老鹰铁嘴变成了小鸡,米加终于把洗衣机带给了尼里,还庆祝了黑炭和红辣椒的婚礼。

    米加,这个有决心的小鼹鼠,虽然他是家里最小的一只鼹鼠,也是最瘦弱的一只鼹鼠,而且皮毛是黑的,但是,他成功了,他成功地把第一台洗衣机送给了尼里,他还让魔法师咕哩咕认识到了粗心造成的后果。

    总的来说,这本书讲的是一句话,就是: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 7、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写的是米太太家有八个孩子,他们都喜欢挖掘。最后米太太生出了第九个孩子,他叫米加。米加很瘦小,与众不同的是米加不喜欢挖掘,他便怀揣好伙伴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心怀为尼里发明一个洗衣机的梦想离开了家乡。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结识了魔法师咕哩咕哩.乌鸦红辣椒和黑炭这些日后的好朋友。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米加渐渐长大,在帮助他们战胜敌人的过程中,米加也找到了自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米加和尼里的友谊,让我体会到原来有一个好朋友是多么幸福,朋友不是专门和你玩的,而是去帮助你,理解你的知心朋友。米加为了给尼里发明一台洗衣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四处流浪就是想为尼里减轻负担。这让我明白:原来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做,就是真正的友谊。最后,米加回到了他的家乡------月亮河,尼里有了洗衣机,她再也不用辛苦地洗衣服了,他们一起快乐的生活着。这又让我明白了成功的快乐。 读了这本书,我总结出的道理是:有一个好朋友好幸运,他会帮你去懂得很多道理。真正的朋友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而且可以为对方不顾一切地去做任何事情,事情成功了,就会享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快乐!

  • 8、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范文一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好。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二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着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这本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绝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这里,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特别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哇,

  • 9、 读后感《鼹鼠的月亮河》

    我看了一本书叫《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鼹鼠米加一家住在美丽的月亮河畔。与众不同的米加不喜欢爸爸为他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揣着一块月亮石离开了家乡。在月亮河畔只有米加一个离开了月亮河畔,连米加的爸爸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米先生常常说:对于鼹鼠来说,乡下是一个最好的地方。可是自信满满的米加他就是不信爸爸说的,鼹鼠就一定要学好挖洞。

    从此以后,米加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白天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路。夜里,他常常睡在树底下过夜。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换取了鞋子,热水澡。他走到什么地方就会给别人带来欢乐和惊喜。他会为了给尼里发明出洗衣机,尽然放弃了当明星的机会,他这种时时刻刻都想着好朋友,时时刻刻都为好朋友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到可贵。

    当我读到等米加眼前明亮起来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在天空中了。这是一种奇怪的经历,米加无数次的从地面看向天空,每次都觉得是那么遥远。现在,他好像就在云里,对,他真的在云里。等他身体徐徐降落的时候,他看见的是和原来完全不同的景象。的时候让我米加捏了一把汗。生怕米加不小心从天空摔下来。这时的他肯定就像一只不会掌握飞行的幼鸟一样。面对飞行是那么的恐惧。可是米加就是与众不同。他非常聪明他想我既然已经是一只乌鸦了,一定是可以飞的。他抖动着翅膀,就飞起来了。要是换成我,我一定是不敢自己试着飞的。

    我看了这本书的感受是只要你努力做任何事都会得到很圆满的结果。

  • 10、 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
    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准考证终于获得了。临考前夜。“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观抒情的笔法,结构上采用“意识流”式的时空交错的方式。作品开场的时间是现在,“现在”在跳跃地发展,“过去”不时地以现在时态回闪。人物经历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动都好似一组组分镜头被匠心独运的作者剪辑得贴切得当。蒙太奇手法交叉运用,使读者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行踪——外在的、内在的,当读者把握了作品的节奏,跟上“他”的意识流动,便会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他”,思维的跳动、记忆的回闪丝毫没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穿缀成一幅绚丽的画册。

    读《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旷远,博大,恢弘,深深感动于其中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之奋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远坚信着自己的努力与其必然的结果?这是一部青春的赞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09-28

  • 2023-02-0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04-17

  • 2023-02-1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5-25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3-03-13

  • 2023-03-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施洗的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施洗的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施洗的河读后感、2024施洗的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