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 > 地图 >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2024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相关栏目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热门栏目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推荐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

(共 7010 篇)

  • 1、 观《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第一次看的时候基本没有用心,因为当时在赶着看一本书。我一直对美国法律都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对其陪审制度也有特别的兴趣。最近刚看过何帆的一本《大法官说了算》,很喜欢九位大法官。但是民事程序中的陪审制度,可以很当然的说是另外一番风景。

    在《大法官说了算》之中看到,任命大法官一定会考察他对于枪支的态度,以此可以判断他是一个自由派和保守派。美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派,也有自由派和保守派两个派别,社会中的集团式对立毋庸置疑是促进美国强大的重要因素。

    这部电影的案情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它牵涉到枪支问题,再加之它是一场陪审团参与的民事诉讼,简单的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老师课后提醒道,在英国的民事程序中已经取消了陪审制度,其原因显然可见。在大陆法系国家,这样的问题绝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复杂。

    美国是一个非常强电民主与自由的国家,它的法律制度也尽可能的体现民主与自由的精神。民事陪审更是着重要社会中的人民自治,也是民法中私法自治精神的体现。就我所知,在刑事领域,刑事和解的比率也在刑事案件中占了大约90%。

    此处,我们不难感受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方法和理念。我当然不能在不是真正了解美国制度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否定。但是十分明显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也面临十分严重的问题。

    民主与非民主、自由与不自由问题,在中国大陆是这些年来很敏感的话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倾向于尽可能的民主与自由,大致是出于我们自身的处境。我不禁想,中国确实现在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但是一旦我们真的就达到美国那样的民主与自由的程度,我觉得我们整个国家都疯了。

    习近平先生在访问俄罗斯的时候说:鞋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社会历史。我并不是说在世界潮流趋势面试孤立不前、闭关自守,而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审慎的前进,不能因为某种社会情绪或者民族情绪而走向极端和错误。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致命性的弱点,一些人急于从一种制度奔向另一种制度并不代表他们就自此能够尽享制度的优越。(观后感 )制度的作用直接体现在能够为本国人民带来尽可能多、尽可能大的利益和保障,但是关于制度另外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制度也必然会牺牲人民的利益维护自身的存在。也即是说制度有其局限性,并且必须如此。

    进而可以推论的是,美国的民主与自由也应当有一定的尺度

  • 2、 失控读后感
    失控读后感 《失控》中描述到,蜂群自己票选出各种决定和分工,是上万个群氓合并成的整体;于是谈到群体智慧的“涌现”:音乐从和弦中的涌现、蜂群行为的涌现、蚂蚁搬家行为的涌现。在这些案例中,个体是简单的,而构成个体的数量,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群体智慧的“涌现”,从而出现质变。这些质变后形成的集体智慧,必然源于所有海量个体都遵循的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 这里面的意思,假如让我用计算机专业的词汇来解释,就是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是由脉冲组成,而这些简单的脉冲连接成群,就涌现出了远远超越脉冲本身的智慧。然而,在这个类比中,是把脉冲看成了一个个的个体,但因为脉冲实际上是被控制而释放的,而不是脉冲按自己的规则,做出的自由决策,因而,又具有不可比性。 我觉得博弈的市场拿来做实证更贴切。比如,股票市场。在股票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决策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试图让自己获得收益,避免亏损。操作行为也非常简单,只在一买一卖之间。股市的个体参与者总是迷失在浮浮沉沉的市场中,他们感受到市场的波动,然后基于自己的规则,做出操作决策。但这些简单的动作,却让群体产生了质的变化,股市涌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它自己决定指数的涨和跌,并客观的指示出经济的前景。 群体的智慧涌现不可预测,不可控制,只能去实际运行。我们也许以为高高在上者能够控制一切,实际上他们也只是复杂系统中的一员,但身在其位者和不在其位者都以为地位越高,越能够控制系统朝自己喜欢的方向运行,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在熊市中,会出台很多政策,救市的目的性很明确。然而,市场仍旧按自己的方向前行。又或者如当年的德隆系,手握巨资,纵横捭阖,以为可以控制市场的方向,结果摔得粉身碎骨。对于简单的个体,或许控制行为是简单的,但当连接成群的个体涌现出的行为和智慧出现时,这种强调个体的控制力,永远只是一种笑话。 因此,虽然群体智慧会从海量自由决策的个体中涌现出来,但某个个体的行为,对群体涌现的智慧的影响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参与者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博弈的市场是完全独立于观察者的另外一个世界,无论你采取什么行动,情绪上多么的期待或者愤恨,它都不会起一丝波澜,仍只是照着自己的轨迹行走。它由每一个投机者个体组成,形成的意志却远超越个人,它有自己的生命,会涌现自己的智慧,会深刻的揭示经济的未来图景。某个个体努
  • 3、 《失控》读后感2000字

    本文内容是根据《失控》一书加上自己的猜想而写,与原著所表达意思不同。

    《失控》一书我已间断的读了两个月,但阅读速度十分缓慢。总共才到五分之一的样子,我就感觉自己的大脑信息不够处理了,脑细胞消耗比较大非要写点什么记录好此时我的心理想法。

    一,存在感

    存在感此刻是指我们地球这个大自然集体的存在的意义。从细菌,微生物,植物,冷血动物,哺乳类动物,到人类。这是一套循环的立体生物图。如果说地球这套大自然的系统看做一个盒子(盒子理论)我们人类相对于系统的存在感就是最接近盒子口盖的种族,而且对盒子外的世界有了部分的了解。同时地球和银河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盒子的关系,银河系与宇宙也可以看做盒子关系。在人类与地球的盒子关系里,我们人类处于生物链的顶峰,但地球与银河系,银河系与宇宙中我们还是太渺小了。我想这一整套宇宙的盒子系统中,人类肯定不是最优秀进化最快的种族,也许某个种族快要解开宇宙这个盒子的盒盖时,宇宙也将因为能量失控而陷入崩塌。

    二,社会学,人类和蜂群的区别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论题。同样是群居,同样是有着严密复杂的社会系统,亿万年发展过来两者却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廉价,迅速,质量就是蜂群进化缓慢的原因。廉价是指,创造一个生命体所需要的能量和时间周期太过小,少了。能量和周期的短暂,那么个体的存活能力就十分低下。迅速也就是周期问题,生存时间短暂,科技经验知识只能通过基因遗传成为本能,而无法流传下去。质量是说明基因的好坏决定了进化和发展。蜂群没有在亿万年里进化为哺乳类,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人类就不多说了在此。这里的蜂群不一定就是蜜蜂,还有老鼠,蚂蚁等,甚至和外星人相比我们何尝不是这浅薄的蜂群么。

    三,进化

    达尔文同志的《进化论》大家都肯定知道其中原理如何,在此基础上我简单的猜想下人类的进化方向。第一,改变基因。简单来说我们基因进化的过程就类似于孢子这款游戏一样,拼命的啃食其他的基因使自己不断强大。古代人一直处于战乱与自然灾害的威胁中度日,他们的身体强壮度远非我们可比拟。但可惜的是现代社会是个人吃人的社会,拼的是脑子。亿万年来我们被大自然所进化的基因在此时被隐藏了起来。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突破基因的缺口,当然一旦突破也许就真的成为了电影里漫画里的超人。当然这样改变基因后,我们的人均寿命必然延长,而人口数量和繁殖能力将逐渐被剥夺。到时候我们人人都是超能力者。这让我想起《海贼王》里面的能

  • 4、 失控读后感(3)篇

    本书是kk于1994写的第一本书,除《失控》外,他还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么》等力作。本书采用采访体的写作手法,记录了凯文·凯利与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艺术家、技术达人等的对话和思考。站在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当时书中预测的内容,发现很多都是对的,并且对未来依然有预见性。本书主题:n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人类该如何理解他?又如何认识我们自己?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过我们的生活?n本书要点:n1.人类的认知是不断进化的n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对自己的认知发生过四次唤醒。第一次,哥白尼认知唤醒,把人类从宇宙中心神坛的位置上拽了下来。我们发现,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达尔文认知唤醒,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也不是地球的主宰,我们其实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的。第三次,弗洛伊德认知唤醒,我们发现,我们连自己的意识都不能完全主宰。我们每天做的很多行为其实意识都控制不了。第四次,机器智能认知唤醒,我们正在迎来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无论生物,还是机器,其实都是进化体。2.人认知概念是一种灰度的阶梯进程n我们之所以不太能把石头、青蛙、人类、机器这些概念理解成共同的一类东西,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们本身内部的运作规律。而这些概念看上去不同,则是因为所有的东西在进化中,都会是一个有灰度的过程。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灰度的斜坡,而非黑即白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人为设定的概念。3.进化体的三个特点nkk所说的这些进化体,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世间的物质都在进化成越来越复杂的东西。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的本质都是,由氢元素互相组合并组合的越来越复杂的东西。从这个视角来看,从最低端的石头、到生物、到人类、到国家,无非都是氢原子的复杂程度不同。那有机物、无机物、生命还是机器,都只不过是人类规定概念而已。第二,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生命集群。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其实就是一个细胞。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其实也是一个躲在细胞中的细胞。还有我们人体中的各种菌群,其实也是独立于我们个体,是和我们互利互惠的共生伙伴。进化体越复杂越庞大,里面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越能栖息更多的进化体。这种进化体的构建方式,就叫分布式。厉害的进化体——包括生命、人类、网络,全都是从这个一层套一层的大型分布式系统里,涌现出来的。第三,特性、去中心化n在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从下而上的,一个去中心化,没有领导的组织。过去中

  • 5、 失控的读后感2000字范文

    失控,不是失控,是不要有控制这个概念

    今天静下心来,看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已经伴随我很久了,我每年都是看了一半,又放下了,趁着这个机会,将他读完吧。

    失控,通过表面的意思,好像是在说,失去了对什么东西的控制,感觉有不好的东西来临似得,毕竟我们人类,都是喜欢确定的,喜欢控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太自恋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的第一个感觉,其实整本书,作者阐述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就不应该有控制的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化的特别快,成为更为丰富多彩复杂的进化体,你尝试着控制就是在阻碍着人类的进步,你现在想这不是在搞笑的吗,不存在控制那国家是怎么来的,哪里来的领导人,哪里来的领袖呢等等,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因为之前的我一致坚信,所有东西是需要被管理,人需要领导人,狮群有领头狮子,狼群有狼王等等,难道这不是资源的规律吗,所以在这个观点上,貌似把我的操作系统刷新了,我好像明白了,人类需要不是领袖,而是某种可以试用所有环境的制度,有点像自然,一切都按照道的方式在运转,这不是更好吗,嗯,好了,我们现在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认知,为作者的观点,打下铺垫,作者讲述,我们人类到目前位置总共发生过四大认知革命

    第一次,哥白尼,告诉我们人类,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第二次,达尔文,告诉我们人类,其实我们和其他动物都一样,都是进化来的,没啥好高贵的

    第三次,佛洛依德,告诉我们人类,我们内心是存在多个自我的,我们不是我们的主人

    上述的三个观点,现在看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我们回到过去的那个岁月,恐怕当时人类,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认知高度的吧,我现在清晰的记得,高中同学聊天,假如我们也可以回到三国,我至少一个周瑜吧,这就是认知的问题,就像现代的人类,将狮子,海豚,归为一类,因为是哺乳动物,可是古人确说,这不是扯淡吗,那个是鱼,所以,每一次的认知,我们所站在的高度是不一样的,视角更大,认知更加深刻,这就是kk站在宇宙的高度,告诉我们人类第四次的认知革命,即为,人类和机器是打通的,例如我们将石头,互联网,人类归为一类,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真的不敢想,可是kk告诉我们他们就是一种东西,叫做进化体。

    好了,既然我们都是进化体,那我们来聊聊什么是进化体,进化体,有三个特性,第一个,世界的物质都在进化成为越来越复杂的共同体,这里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质由

  • 6、 《失控》读后感_700字

    《失控》读后感700字

    慕名看的本书,此书亮点是诞生于二十年前,其中描述的科学规律命中了未发生的互联网规律,就是失控。 互联网改变了以前的组织创新规律,取而代之的是组织里的个体创新,组织的控制(规则)反而会束缚个人,所以失控是导向好的结果。所以很多互联网企业自然形成了相对失控的管理结构,导向失控。 传播失控,传统的传播是靠渠道,宣传,量变到质变。互联网现象级产品传播,天生就是失控的,仔互联网没有地界甚至没有国界,传播不在可控。 互联网由于变化快,环境变量巨大,所以坚持一些长期有价值的事,可能从结构上有新的繁荣可能。比如暴风视频输给优酷,不下牌桌但是vr起的早。比如财付通不如支付宝,但是微信出现了。整体是不可控的。 还有方法层面的,不求最优但求多目标和鼓励犯错。说的是行业里的“试错”和“精益创业”,选择一个方向的时候,不要构造最优解,市场变化太快,逻辑错误率高。应该用最小成本(精益),然后用市场声音来证明靠谱(试错),迅速迭代,再迅速试各种可能性。都是适应互联网变化快的方法。 边界最大化也是方法论,颠覆创新通常都是从边缘地带发起的,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很难火太久的原因。不是不重视对手,而是没想到对手哪里来。所以边缘存在可能,最大灰度的可能性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创新。 再有就是分布式这类,小团队作战。云计算逻辑,这种推定事实。 简单来说,就是有很多科学规律很有趣,说明了自然界的不可控,这些也出现在行业和企业中。 但是介绍科普的篇幅过重,过于啰嗦,含金量比较低。然后整体结构也比较零散,就是科普小知识分享+猜想。 写在二十年前的书,很多事实现在已经更清晰的展现,所以到现在更加不值得精读的书。

  • 7、 《失控》读后感_2900字

    《失控》读后感2900字

    kk是一个编辑,他在采访和阅读吸取了很多前沿的但不同学科的知识后,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形成体系,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知识联系了起来,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网状知识体系。于是我们在生物学中看到了工程学,在计算机中理论中kk又很快联系到仿真。这样的网状思维是有意义的,可以让我们跳出单一的一种视角,回归事物本真,抽象出最原始的逻辑,就像哲学;同时,这样的网状思维又是容易误导的,因为将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抛去支撑其的物理和理论基础,将结论粗略地描述,得到一个趋势一样的东西,然后找到两个不同学科之间趋势的相像之处,动用自己的联想而非科学描述和证明将其联系起来归纳出共同点,缺少kk文章中自己也讲过的“科学理论”的科学性。总归要去芜存真,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但是,结合kk全文所讲的内容:单个前沿学科就已经是复杂系统了,更别说学科交叉后的一些共同特性研究。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课题,要想从上往下用一个精准的理论体系(也即认知方式)弄明白,或许也很难。所以,kk做的也是允许自己的思维“失控”,让思维边界最大化,允许试错,变异出多种思维,多一种思维的角度,人类思维认知的这个整体系统,或许在进化的路上多了一种原材料。

    总归,集体层面可以失控(因为应对过于复杂变化环境,不失控意味着要么全盘赌赢,要么全盘赌输,失控只要部分赌赢就可以了),可以依靠大量的变异以及后续的筛选,低效率但有效地探索出一条进化的道路。以自然选择为例,集体层面上的失控变异,是以大量的个体死亡为代价的。个人层面上不可以无条件失控,思维不能成为一个混沌系统,个人层面没有那么多大数量的存在让自己试错,但不犯错,也不可能。失控理论不能应用于个人,那么人对自己的掌控,就在于相对连贯但也调整进化的认知。

    对本书的一些理解就是这样一种认知。将一本50万字的书抽象成几条是有些困难的,那我也就写一下印象深刻的点吧。

    1. 全书洋洋洒洒讲了群体、控制论、进化论等内容。个人认为着力的基础点在于群体或说复杂系统。作者笔下的群体讲了两点:分布式组织涌现出高级功能;大数量群体筛选出进化。虽然作者全文没有做区分,但感觉两点还是不同的。第一点例子是蜂群、通过多个简单功能模块组成的机器人;第二点例子是自然选择、对大量变异的计算机程序筛选得到满足要求的程序。

    2. 对于分布式组织涌现高级功能这一点,要求

  • 8、 《失控》读后感集:无序的秩序

    这篇文章来自凯文凯利的书《失控》的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取悦有身体的机器和快速、廉价、失控。 在第二小节快速、廉价、失控中,这样写道:没有所谓的中央控制器来指导身体把脚放在哪里,或者跨过障碍时要把腿抬多高。实际上,每条腿都有权做些简单动作,而且每条腿都能独立判断在不同环境下该如何行事。 在这里,kk再次提到了分布式管理,同时通过快速、廉价我们也能够很容易看得到敏捷身影的存在。但对于我来说,感触最大的反倒是无序。一种正如我前面章节读后感中所写的自由,每个人都拥有的绝对的自由。

    正如我们所担心的,每个人绝对的自由势必将影响到其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安稳和发展。每个人绝对的自由势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逐渐的将这个世界毁灭,从而等待下个轮回的到来。但仔细想来一切或许并不会如我想象的那般的悲观。 因为无序确实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和社会。但这仅仅是在无序的初期。当无序持续的长久的存在的时刻,终将形成一种无序状态下的秩序。 比如随着大家彼此间的掠夺,会发现最终的结果其实是两败俱伤,没有人从中真正的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好处。于是乎,本来无序的掠夺者会逐渐的在无形中形成一种默契,放弃彼此间的掠夺,互相保有手中现存的食物、金钱、水、住房以及其它的赖以生存的东西。在此默契的基础上,周边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形成一个以群体为单位的部落,从而通过一个群体的角色去掠夺其他的人或者部落。而同样,随着部落与部落彼此间的掠夺不止,最终也将认识到最终的两败俱伤,从而部落与部落之间又达到一定的默契。依次类推,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终将从一种无序的状态走向有序。 这种所谓的有序并非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中不断的摩擦而获得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它并不需要论证,也不需要外星人乘坐着飞船降临地球告诉我们如何如何做,我们只需要在长久的生命体中生活,足矣。

  • 9、 《失控》读后感_1900字

    《失控》读后感1900字

    分布式。蜂群意识、经济体行为、超级电脑的思维,以及我的生命都分布在众多更小的单元上(这些单元自身也可能是分布式的)。当总体大于各部分的简单之和时,那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从无中生出的有)就分布于各部分之中。无论何时,当我们从无中得到某物,总会发现它衍生自许多相互作用的更小的部件。我们所能发现的最有趣的奇迹——生命、智力、进化,全都根植于大型分布式系统中。 自下而上的控制。当分布式网络中的一切都互相连接起来时,一切都会同时发生。这时,遍及各处而且快速变化的问题都会围绕涌现的中央权威环行。因此全面控制必须由自身最底层相互连接的行动通过并行方式来完成,而非出于中央指令的行为。群体能够引导自己,而且在快速、大规模的异质性变化领域中,只有群体能引导自己。要想无中生有,控制必然依赖于简单性的底层。 递增收益。每当你使用一个想法、一种语言或者一项技能时,你都在强化它、巩固它并使其更具被重用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或滚雪球。成功孕育成功。这条社会动力学原则在《新约》中表述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更多。”任何改变其所处环境以使其产出更多的事物,玩的都是收益递增的游戏。任何大型和可持续的系统玩的也是这样的游戏。这一定律在经济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类心理学中都起作用。地球上的生命改变着地球以产生更多的生命。信心建立起信心。秩序造就更多的秩序。既得者得之。 模块化生长。创造一个能运转的复杂系统的唯一途径就是先从一个能运转的简单系统开始。试图未加培育就立即启用高度复杂的组织——如智力或市场经济,注定走向失败。整合一个大草原需要时间——哪怕你手中已掌握了所有分块。我们需要时间来让每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相磨合。通过将简单且能独立运作的模块逐步组装起来,复杂性就诞生了。 边界最大化。世界产生于差异性。千篇一律的实体必须通过偶尔发生的颠覆性革命来适应世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灰飞烟灭。另一方面,彼此差异的实体则可以通过每天都在发生的数以千计的微小变革来适应世界,处于一种永不静止却不会死掉的状态中。多样性垂青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边远之地,那些不为人知的隐密角落,那些混乱时刻,以及那些被孤立的群族。在经济学、生态学、进化论和体制模型中,健康的边缘能够加快它们的适应过程,增加抗扰力,并且几乎总是创新的源泉。 鼓励犯错误。小把戏只能得逞一时,到人人会耍时就不灵了。若想超凡脱俗,就需要想出

  • 10、 读《失控》有感

    失控的社群,不确定的传播

    ——读《失控》有感

    一个文科生读理工类的书,常常是一场灾难。我大学的时候不自量力,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认为自己看懂了,还兴奋地用荧光笔划出寓意深远的句子。结果那时我读理工科的女友在桌头偶尔看到这本书,读了后跟我说,"书真不错,就是不知道谁读的,重要的没看出来,不重要的反而都标下来了。"

    之后,我就常常跟理工类的书保持距离。然而在看完《三体》三部曲以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三观尽毁,决心重新用科技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我是一个科技盲,然而今天,连科技盲也能意识到互联网科技对于人类的意义。过去大家觉得科技和人文是两件不相干,甚至是对立的文化领域,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告诉我们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科技和人文正在往高度整合的方向前进,未来是否出现超级人工智能,甚至替代人类,不少人都相信会出现。kk就是其中一个。

    kk是《连线》的创始主编。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的发起者。1994年就出版了这本《失控》,2010年出版中文版。人们感叹的是,书中很多关于二十年以后的预言,现在大都实现。不过读此书的目的,不是追星的艳羡,而是理解网络和数字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乃至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革命跟我们这些东方人的古典思维方法其实息息相关。kk说"亚洲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飞速的发展就发生在我眼前,我开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整本书似乎到处都展现出东方神秘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调调,这是我所熟悉的,但是它不是通过言简意赅的哲学,而是通过对科技进展的描述来呈现,这是我所惊讶的。不少朋友反映不好懂。"不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用通常的线性思维惯性来理解这本书的观点,而这本书却似乎刻意用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叙述笔法来展示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就是并行分布式计算,通俗点说,就是蜂群思维逐渐替代中心化的思维范式。

    所谓蜂群思维实际上是对蜂巢的认识:十万多只蜜蜂的蜂巢秩序如何形成的?蜂群的灵魂在哪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统治者并不是蜂后,而是滚雪球似的舞蹈投票,最大蜂群获胜。这是一个类似白痴组成的选举大厅,但是效果惊人,这种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却让昆虫群体形成了一个仿佛有意志的有机体。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构成的有机体,或者叫超级有机体。蜂群思维展示的是群体的"涌现"的思维。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从愚

  • 2019-11-06

  • 2023-04-28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3-3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3-03-26

  • 2019-09-20

  • 2019-09-3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6-08

  • 2019-10-22

  • 2022-02-22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2024失控的陪审团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