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野火集的读后感 > 地图 > 野火集的读后感

野火集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失控》读后感集:无序的秩序。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控》读后感集:无序的秩序 ”,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这篇文章来自凯文凯利的书《失控》的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取悦有身体的机器和快速、廉价、失控。
在第二小节快速、廉价、失控中,这样写道:没有所谓的中央控制器来指导身体把脚放在哪里,或者跨过障碍时要把腿抬多高。实际上,每条腿都有权做些简单动作,而且每条腿都能独立判断在不同环境下该如何行事。
在这里,KK再次提到了分布式管理,同时通过快速、廉价我们也能够很容易看得到敏捷身影的存在。但对于我来说,感触最大的反倒是无序。一种正如我前面章节读后感中所写的自由,每个人都拥有的绝对的自由。

正如我们所担心的,每个人绝对的自由势必将影响到其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安稳和发展。每个人绝对的自由势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逐渐的将这个世界毁灭,从而等待下个轮回的到来。但仔细想来一切或许并不会如我想象的那般的悲观。
因为无序确实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和社会。但这仅仅是在无序的初期。当无序持续的长久的存在的时刻,终将形成一种无序状态下的秩序。
比如随着大家彼此间的掠夺,会发现最终的结果其实是两败俱伤,没有人从中真正的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好处。于是乎,本来无序的掠夺者会逐渐的在无形中形成一种默契,放弃彼此间的掠夺,互相保有手中现存的食物、金钱、水、住房以及其它的赖以生存的东西。在此默契的基础上,周边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形成一个以群体为单位的部落,从而通过一个群体的角色去掠夺其他的人或者部落。而同样,随着部落与部落彼此间的掠夺不止,最终也将认识到最终的两败俱伤,从而部落与部落之间又达到一定的默契。依次类推,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终将从一种无序的状态走向有序。
这种所谓的有序并非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中不断的摩擦而获得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它并不需要论证,也不需要外星人乘坐着飞船降临地球告诉我们如何如何做,我们只需要在长久的生命体中生活,足矣。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失控》有感


失控的社群,不确定的传播

——读《失控》有感

一个文科生读理工类的书,常常是一场灾难。我大学的时候不自量力,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认为自己看懂了,还兴奋地用荧光笔划出寓意深远的句子。结果那时我读理工科的女友在桌头偶尔看到这本书,读了后跟我说,"书真不错,就是不知道谁读的,重要的没看出来,不重要的反而都标下来了。"

之后,我就常常跟理工类的书保持距离。然而在看完《三体》三部曲以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三观尽毁,决心重新用科技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我是一个科技盲,然而今天,连科技盲也能意识到互联网科技对于人类的意义。过去大家觉得科技和人文是两件不相干,甚至是对立的文化领域,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告诉我们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科技和人文正在往高度整合的方向前进,未来是否出现超级人工智能,甚至替代人类,不少人都相信会出现。KK就是其中一个。

KK是《连线》的创始主编。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的发起者。1994年就出版了这本《失控》,2010年出版中文版。人们感叹的是,书中很多关于二十年以后的预言,现在大都实现。不过读此书的目的,不是追星的艳羡,而是理解网络和数字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乃至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革命跟我们这些东方人的古典思维方法其实息息相关。KK说"亚洲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飞速的发展就发生在我眼前,我开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整本书似乎到处都展现出东方神秘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调调,这是我所熟悉的,但是它不是通过言简意赅的哲学,而是通过对科技进展的描述来呈现,这是我所惊讶的。不少朋友反映不好懂。"不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用通常的线性思维惯性来理解这本书的观点,而这本书却似乎刻意用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叙述笔法来展示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就是并行分布式计算,通俗点说,就是蜂群思维逐渐替代中心化的思维范式。

所谓蜂群思维实际上是对蜂巢的认识:十万多只蜜蜂的蜂巢秩序如何形成的?蜂群的灵魂在哪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统治者并不是蜂后,而是滚雪球似的舞蹈投票,最大蜂群获胜。这是一个类似白痴组成的选举大厅,但是效果惊人,这种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却让昆虫群体形成了一个仿佛有意志的有机体。这是一个由两万个群氓构成的有机体,或者叫超级有机体。蜂群思维展示的是群体的"涌现"的思维。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从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更神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当大量虫子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复杂到某一阶段,"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我们从蜂箱中发现的一切,都潜藏在蜜蜂的个体中,但是从任何一只蜜蜂都永远不能找出蜂巢的特性。"

当整体的行为从各个部分的有限行为里有规律地涌现时,身体与心智,整体与部分的二元性就真正烟消云散了。但我们不知道如何从底层涌现的。KK进一步指出: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要想洞悉一个系统的涌现结构,最直接也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运行它。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数量带来本质性差异。"记忆就是许多离散的、非记忆性的碎片汇总起来而从中涌现的事件。"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

这种思维范式和我们通常对于思维产生的理解是很不同的。我们过去假定有个大脑,或者有个社会的中心在做出设计和规划,然后大家遵守和服从这些规划,就能够实现社会的秩序。但是现在蜂群思维是在互联网和数码科技的条件下,人类不再通过中心形成规则和秩序,而是在大规模似乎"无意识"的集体行动中,形成人类社会的秩序。互联网如同原始人的一把斧子,或者火,它使得人与工具融合。不过互联网比斧子或者火这样的工具厉害,那些工具被单个人使用,而互联网则是众人一起使用,并进而产生了所谓蜂巢效应,你不知道是怎么形成集体行动的秩序,但是当大家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地构建事务的时候,秩序借助最少的规则完成。完善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也不需要。人造的(文化)与自然(nature)已经不再是断裂的,而开始呈现出连续性。

在KK看来,(我觉得也是我们理解社区实验对于今天世界秩序的意义的关键),世界的秩序按照两种逻辑发生,一种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来构建系统,另一种则是许多系统平行运作拼凑起来,从彼此并无关联的事件中产生。从群体中涌现出的不再是一系列起关键作用的个体行为,而是众多的同步动作。后者的群体模式更重要,这就是集群模型。两种极端的组织方式的混合构成现实生活的所有系统。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社区或者社群,我们就发现这样的系统就是两种极端组织方式的混合体,一方面政府系统或者市场组织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秩序的建设,另一方面,它同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系统。它自然汇集着许多自治成员。自治意味着每个成员都根据内部规则及其所处局部环境而各自做出反应。这与服从中心命令,并根据整体环境步调一致的反应截然相反。这些自治成员形成一个对等网络,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它的特点是: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特征;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这种分布式系统的好处是具有很强的可适应性;弹性;无限性;新颖性,具有可进化的特征。当然,同时它常常不是最优,它不可控,不可知,不可预测,不能及时反应。

对社区这样的认识对我们的社区实验提出了新的策略思考,可以说,从终极来看,社区需要的是失控的集群,而在NGO或者发展机构干预的过程中,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还是要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多数社区实验都是在控制与适应性寻找一个平衡。"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就是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而我们过去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发的群系统的作用,但是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机制将两者融合。这是下一步实验需要明确的方向。

KK在书的最后提到了如何无中生有的九律,类似于老子的《道德经》。他再次说明21世纪的科学图标不是原子,而是网络,网络背后是没有权威、没有中心的控制。由复杂性而生的凌乱之力并非能够杜绝错误,但却具有容纳错误的能力,这使得分布式存在成为学习、适应、进化的沃土。它与其说是一个物体,不如说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其实在社群的形成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只有无常。

对我来说,这种古老哲学和当代科技的融合,并嵌入到我们的人文生活中来是对我

最重要文化震荡。我们对于社区或者社群得思考已经不能不总是要引入互联网的生态条件了。这种数码科技的嵌入究竟是给了社群中的人们更多赋权,还是剥夺了人们思想的深度和多向度的可能性,还很难下定论。但是在我们的生活操作的策略层面,它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对社群传播的颠覆性的变化。

阅读《世界秩序》读后感2500字


阅读《世界秩序》读后感2500字:

读完《世界秩序》后,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又买了基辛格博士的《论中国》,回来看的兴趣盎然,一口气居然读完了。之前觉得像这种动辄四五百页的书,读起来会非常“艰难”,而当你感兴趣的时候,每次阅读就是几十页,半个月可以读完一本书。

基辛格博士对于中美关系而言,至关重要。他见证了毛邓江胡四代领导集体,现在依旧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作用。为什么一位美国官员,最高职位只是国务卿的官员,居然可以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基辛格博士之所以成为中美关系的常青树,恰恰是因为他最高只做过国务卿,而没有做总统。总统都受其所在政党政见的限制,政策很难有连续性,受美国政治周期的影响(四年一个任期)。而基辛格博士,却可以作为政策顾问,长时间地参与中美关系的发展(他肯定也参与了美国的其他外交政策)。最后一方面原因,则是他参与中美建交时尚年轻,且身体好,长寿是“常青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基辛格博士还是位学者型官员,学者的身份使他可以不断地思考政治关系,一直参与到美国外交与世界秩序的构建。

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世界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可以说是美苏的对抗。而美苏对抗的直接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标榜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互相敌视。苏联要支持所有的国家发动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美国眼里,这就是一种颠覆政权的破坏。

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结束,美国大获全胜,以苏联标榜的社会主义制度被美国和平演变。此时的中国,也曾发生骚乱,但还是控制住了大局,不仅维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还与美国达成谅解,争取到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机遇。

苏联解体10年后,911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世界。恐怖主义越来越嚣张,而中东的伊斯兰世界,则更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当美苏争霸结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歧暂告一段落,可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却又席卷世界,成了世界秩序的最大威胁。

不论是美苏争霸,还是参与伊斯兰国家的事务,美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前有人调侃说美国是世界警察,刚开始我还不能深切的体会到,现在真是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

美国做为世界上的头号大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最强大的。而美国的理想主义情怀,让美国上到总统下到公民,都认为应该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那些美国认为的非民主国家里传播他们的民主思想,或对别国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这就是美国的逻辑,我自己很发达还不够,我得让全世界都跟我一样发达。

美国的这种“布道式”地宣扬他们的民主制度,除了他们的理想主义情怀,还有另一层的原因:他们认为只有全世界都实现了美国式的民主,这个世界才会是永久稳定的。只要还有专制制度(包括非欧美式的民主)存在,那就是世界的不稳定因素,也就是美国的威胁,美国就要消灭这个威胁,将其视为敌人。

美国的这个“奇葩”逻辑,我相信,所有美国之外的人,尤其是像我们中国这些采取非西方式民主国家的公民都觉得很奇怪。我们中国还能稍微理解并偶尔向往美国式的民主,但是那些极端的伊斯兰世界,估计就算是牺牲性命也不会接受美国的制度。而美国想要彻底同化伊斯兰世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他们从地球上驱逐出去,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简言之,基辛格博士认为,世界秩序就是世界各国围绕美国而建立起来的均势。大家接受美国的领导,接受美国的监督。那些不愿意接受美国管制的国家,都是不稳定因素,都是错的,因为美国的“管理”让世界变的更加繁荣和民主。

不知道基辛格博士对于当下的中美贸易战持何种看法?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很早就说要搞盛大的庆祝活动,但是由于最近中国经济运行不如预期,庆祝活动一直没有开展。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贸缩水带来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就谈过。

其实现在全球还未走出2008年欧美次贷危机带来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其实就已出现“产能过剩”,2009年初,即2008年底我刚去广东上大学,第一学期回家过年,对于半年都没回家的我兴奋的几夜没睡好觉,但是回家的火车票却买不到了,学校的解释是经济危机导致很多广东的企业订单缩水,农民工集体返乡。这是我目睹的经济危机。

但是为什么产能过剩和去产能是这届政府才提出呢?因为上届政府的四万亿刺激计划,让那些本该淘汰的产能,又维持了几年,根本原因是我们舍不得放下经济增速。但是四万亿的经济刺激,好比是给危重病人的一剂强心针,虽然短暂地让病人有了好转,却加速了病人的死亡。中国经济也是如此,这届政府面临的房价高企,金融杠杆,实际都是在解决上届政府遗留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早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现在则离不开美国的市场。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被整合”入世界分工,我们“分化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需要别国生产的原配件,更需要别国的市场。

我们艰难地通过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接世界经济的机会和挑战。然而,当中国终于开始实现经济腾飞,开始彻底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欧美民粹主义兴起,各国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贸易战一触即发。

英国脱欧,是民粹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随后是法国本次大选时的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声称如果赢得大选也会带领法国脱离欧盟。那段时间,全球都在关注法国大选,因为欧盟的“三位大咖”之一的英国已经脱欧,如果法国也脱欧,那德国就难以继续领导欧盟。德国的大选,虽然默克尔勉强赢得大选,但是政府组阁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欧洲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直到美国大选特朗普赢得大选,美国内外均表示哗然,不仅我们不喜欢特朗普,连美国自己都不喜欢他。特朗普当选总统,逐渐开始推行其竞选时的主打口号“美国优先”,开始对各国进行贸易战,开始各种退出经济合作组织。中美贸易战的强度和危害,相信大家都已目睹了。

有人说,中美贸易战本可以预见,且早期可以通过谈判避免,但两次机会都没把握住,现在仍旧没有想出结束贸易战的办法,是最后且最大的失败(都不能算是失误)。我们一味地叫嚣美国进行的贸易战有各种不对,请问,这有什么卵用?没办法,我们也想不出有卵用的措施。作者:登封梦想家

《失控》读书笔记2500字


《失控》读书笔记2500字:

这是一本大部头,读起来比较辛苦,但是其精彩的内容让我坚持着读到了最后一页。能够让人坚持读完的大部头,都是有料的好书。这可是一本写于8年前的书啊,但是在今天的阅读过程中,我仍然常常震惊于书中的内容,书中人物对技术的思考和实验,在今天的我看来都是非常先进和不可思议的,可见我是多么的愚昧无知!还是跟以前一样,我仅记录几个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1.这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本好书,我觉得对于研究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机器人的人应该都有帮助。不是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是在思想上,从系统整体的设计,方法论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如果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本书的话,学人工智能、遗传算法课的时候,肯定不会那么稀里糊涂的。当时我对这些知识很有兴趣,只是上来就学晕了,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没有再多了解。这两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技术热点,希望借着这本书的帮助,再次学习一下这门高深的知识。

2.生态球

在旅游的时候曾经在景区遇到过这类纪念品,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我想当然的以为这都是商家的障眼法,拿回去后里面的活物应该很快就会死去。在书中看了关于生态圈的研究和再造的内容后,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东西背后包含着很不简单的知识。如果设计合理的话,里面的动物(通常是小鱼或小虾)可以活很长时间。下次遇到了一定要买一个回来。

相比于生态球,美国对于生态再造的研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经过了8年,估计美国已经有能力在外太空制造满足人类生存的环境的能力了,加上马斯克的超级火箭,看来移居火星,也许不用等太久了。

3.游戏

以前在看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也对游戏的功能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的产生过好奇,但只是好奇了一下下而已,我既没有钱去玩,也没有时间去玩(怕游戏影响了学习和工作),也就没有再琢磨这个事。没想到有些游戏的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理论研究,或者说很多游戏其实就是某些理论的具体实践。因为不玩游戏,竟然错过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啊。看来游戏还是要玩的,很多计算机天才都是游戏的骨灰级玩家。

最夸张的还是美军的战争仿真系统,在那么早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战场的重现和模拟了,很多战争任务在开始之前,其实都已经在几乎完全仿真的系统上演练过很多次了。真是不打无准备之战啊。

4.分布式系统

现在分布式系统也再一次走红,并正在很多方面进行推广应用,比如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等。文中对分布式系统的特点的描述,对我们了解分布式系统的原理、特性都很有帮助。简单来说,分布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具有简单的、自洽的逻辑,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这些逻辑不依赖于整体,相反,这些简单的逻辑和功能共同实现了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复杂功能。凡是具有“中心大脑”的系统都不是真正的分布式系统。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也适用于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对具体的工作而言,我觉得对生产系统的监控系统的设计,就应该充分借鉴这种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思想。

5.预测

之前,对于任何号称能预测未来的产品和功能我都不信,现在,我认同书中的这个结论:尽管基本上长期预测还是不可能,但是对于复杂系统来说,短期预测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有用的预测用不着看得太远。有限的前瞻就是“有正面意义的短视”。不论是一直努力了多年的天气预报,还是投入了巨额资金的股票趋势预测,从实际的结果看,进行长期的预测仍然是不可能的,但短期的预测已经越来越准确了。

所以,对于预测,我修正了我的认知:短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有合适的场景,短期预测也是有意义的。

具体到工作来说,故障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交易系统的故障预测,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当预测某个系统在10秒钟之后就会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修改参数,将其从系统中隔离,这样后续的交易就会转发到其它正常的节点,从而实现交易零失败。

6.进化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成了“人类真的比以前过得更好了吗”的疑问。根据达尔文的理论,如果我们一直在进化,那现在的世界应该比以前的要更好,可是这个结论却无法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于是,有人提议将进化改成演化。

这本书中对于进化和自然选择,也给出了一些研究结论:

l、进化过程是跳跃式前进的

在自然博物馆里,基本上都会形象的展示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的。但是一些遗传学家的研究却表明,当物种进化的时候,仅仅将微进化(从红玫瑰到白玫瑰)推而广之是无法解释宏进化(新物种的诞生,比如从虫子到蛇)的。而生物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在已知的化石记录中找不到任何一个通过渐进进化完成重大形态迁越的例子。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进化而来,那么化石记录只有两种:进化前的,进化后的,而没有处于进化的中间形态的。这就是生物学中的跳变论。

l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途径

生物体在面临自然选择之前,已经经过了如下的内部选择:

来自于基因组的内部约束,来自于躯体所遵循的法则,来自于种群的接受。在生物不同层面上涌现出来的内敛性而非自然选择,很可能正是生命形式得以起源的原因所在。

l后天的行为会影响基因并遗传给后代吗

新达尔文主义认为:不会。生物的进化来自于基因的突变,并经过自然选择取舍。

拉马克主义认为:会。后天的行为会影响基因的内容,并随着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你认为呢?

7.跨学科

为什么研究人工智能的人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生物学呢?因为只有充分的了解了生命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才能赋予计算机程序以生命特征,使其具有自我学习和进化的能力。以前是生物学专家指导计算机专家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后来,是计算机专家、数学家通过在计算机上对进化的仿真,来探索生命的进化,来指导生物学家的研究。

8.连接度

拥有成千上万个成员的大型网络里,每个成员的最佳连接度小于10。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复杂度很高的大型网络,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最多关注对象应该小于10。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吧。

看书的过程中,我常常惊叹于书中人物对于很多看似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他们对于生命、社会、自然、宇宙的思考和结论,对于计算机程序的看法和研究,都深深震撼了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很多科幻片,都是他们对于未来深入思考的一种表达,不是中国的那种戏说,是很认真的思考之后的一些观点的表达,就像书中提到的很多游戏,其实都是开发者对于某些问题深入研究后的一个结果。所以,在读书期间,重温了很多美国的关于星际、人工智能的科幻经典。

希望我也能早日编出一个能够自动进化的程序。作者:魏中伟

《美国陷阱》读后感3000字-重构新秩序,中国要面对的陷阱


原先听到《美国陷阱》这个书名,以为是一本小说。后来媒体的热度上来了,而且在任正非的办公桌上也放着一本,搜了下发现评分不低,便开始了阅读。

开始阅读之前,原以为这是一本论述性的书,介绍什么是美国陷阱。然而才看了引言和第一章,便很难平复心中的惊愕和怒气了,通过作者的亲身遭遇揭露了陷阱的面貌。原来,天底下还有这等毫无王法之事,完全超乎常识和我的理解。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貌,对事件各方都有了更冷静的思考。看完之后,也只能无奈地一声叹息: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是按照这个套路运转的吧。

就整个事件而已,阿尔斯通通过行贿获取订单的做法本身就触犯了法律,有错在先,受到惩罚是无可厚非的。虽说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找中间人是一条很正常的潜规则,哪怕后来收购艾尔斯通能源业务的通用电气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为自己辩护的借口。阿尔斯通被发现违法之后,并未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持拖延态度,这本是罪上加罪。所以,阿尔斯通现在的下场,完全是由于自作死。

然而,作者在整个事件中,从一开始的参与者,变成后面的受害者,成为美国的棋子以及阿尔斯通的弃子。四年多的司法审判,包括两年时间的牢狱之灾,可以说其遭遇是非常不幸的。不过,就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参与阿尔斯通行贿事件,虽然不是重要角色,但以连带和明知违法却不作为的角度来看,作者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理所应当的。只是,由于作者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审判者,更是人质和谈判的筹码,这就导致了他后面各种各样本不该受的凄惨遭遇。这里插一句,书中作者并未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明确的认罪表达,而更多地是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发声,痛骂阿尔斯通和美国政府,以及参与此事件的所有人。

所以,整个事件里,作者只是个小角色,真正的大戏是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的收购,而这出戏的编剧是美国司法部以及背后的美国意志。很多人认为西方的司法体系很成熟,起码比国内成熟,这算是一个事实。但是,即使再成熟的法律体系,如果从内部出现漏洞,也无法完全保证其公正性。比方说,司法人员为了达成某个利于自己利益团体的目的,可以掩盖一些证据,放大另一些证据,甚至篡改证据,然后裹挟着公正、正义的外衣来施行审判。整个阿尔斯通事件中,美国司法体系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为了完成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能源业务的收购,美国在机场拘捕作者,并给予额外的莫须有罪名。而且,通用电气在案件进展过程中可以翻阅卷宗,清楚案件的动向,据说通用电气收容了十几位美国退下来的检察官,在司法体系内的人脉极广。当然,整个事件所依托的,是美国自己的法律《反海外腐败法》一部神奇的法律。

《反海外腐败法》制定于1977年美国水门事件之后,为了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公职人员行贿,原本是一部针对美国人自己的法律。然而经历了1988、1994、1998三次修订后,这部法律成为了一部国际法,于是美国的长臂管辖也就具备了法律基础,可以全世界抓人。修订后的法律,把原先针对美国公司或个人的范畴,扩大到了几乎是任何人,包括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外国公司,以及所有在美国领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进行腐败支付的个人或实体。根据美国的定义,任何外国人或外国公司的雇员,只要是通过了美国的邮件系统进行通信或使用隶属于美国的国际商业工具进行腐败支付,只要满足了最小联系,即不论是电话、邮件还是银行转账,只要是和美国发生了任何联系,没有都具有管辖权。总之,用大白话讲,这部法律太牛逼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从这部法律中获得的罚款达到了一百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被罚的是外国公司,书中提到的阿尔斯通就被罚款7,72美元。而且,这不是单纯的法律处罚,更是美国企业向外扩张的工具,比如书中描述的通用电气把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吞并了。因为如果阿尔斯通高管不这么妥协的话,美国将全世界狙击他们,送他们入黑狱。历史上,美国通过这样的手段,已经成功了数次,罚款的金额逐年增大,许多巨头被肢解。所以,美国司法体系并不是绝对的公正无私,说白了依然是为了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利益的国家机器而已。即使在美国国内,法律对白人和黑人的差别对待也是家常便饭,这里不做展开了。

阿尔斯通事件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孟晚舟事件,也是同样的套路。美国司法部命令加拿大警察在加拿大机场逮捕孟晚舟女士,也是利用了《反海外腐败法》的便捷之处,目的是打压华为企业。华为的崛起,让美国如坐针毡,因为华为的崛起是中国崛起的缩影,中国在经济、技术等各领域,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而孟晚舟事件与阿尔斯通不同的是,华为没有选择被迫认罪,中国政府没有选择妥协。华为和中国的强硬,直接让美国没辙,加拿大也收到了中国的报复数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捕(明确有犯罪证据的)以及中国对加拿大进行经济制裁。

阿尔斯通事件,实际上反应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只是整个事件中,法国是弱势群体,甚至还扮演了收购助推者的角色。美国是地球上最强国家,近几十年来无人可以挑战它,所以美国通过霸权主义可以为所欲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再到阿富汗,以及最近的叙利亚,还有朝鲜问题,美国无不参与其中。现在,中国崛起了,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多方位针对中国发动战争。从18年开始的贸易战,再到后面的科技战,今年的香港问题,又到了意识形态的战争,美国的目的是为了破坏中国的崛起。

中国在与美国博弈的过程中,遇到的是修昔底德陷阱。如果阿尔斯通事件是美国司法层面的陷阱,那中国遇到的陷阱才是真正的美国陷阱,因为这个陷阱是全方位、各个维度地针对中国。中国处于老二的地位,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但至少中国在目前还是应对的不错的。中国与美国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满了变数。为了不落入美国的陷阱,中国需要在这几方面把握好: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中国人民是吃苦耐劳的,贸易战打了一年多,大家都适应了其所带来的压力。然而,经济大环境越来越恶劣,稍有不慎会带来连锁崩盘。过去二十年的房地产和金融,带来高杠杆,资本很难流入实体经济,便无法支撑稳固经济基础的构建。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问题,中国必须得挺住,只有经济实力硬了,腰杆子才能硬。

其次,中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只有保持足够大开放,才可以支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在国际上寻求到合作伙伴,而不至于在美国的高压下被孤立,中国的一带一路就是很好的政策。

再次,要重点发展科技。中国的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非常受限于西方技术。即使中国高铁这种代表中国高科技的产品,里面最核心的部件依然要依赖于进口。不论是华为还是中兴,生产的设备和手机,高端芯片大多来自于美国。只要美国一卡脖子,中国的高端产业就会陷入极大风险。幸好,华为多年在研发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突破的曙光。芯片的独立设计,5G的绝对领先,手机销量超过苹果,这些成果无不鼓舞人心。然而,单单靠华为,还无法支撑整个中国的科技进步。要突破封锁,独立掌握核心前沿科技,国家需要全方位的投入,不论是从教育支出,还是从科研投入,都要加大力度。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中国高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很多不愿意留在学校或科研机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的待遇实在是养不活自己,一个博士每个月拿四五千块钱,在一线城市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最后,当然是军事上的储备。这里不是提倡热武器战争,而是要为最坏的结果做好准备。美国之所谓成为霸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硬实力足够硬,支撑着它全世界去拓展自己的软实力。我们经常说,弱国无外交,只有强大了,才有人愿意跟你玩。美国拿着武器打炮去跟其他国家谈判,如果合作就把武器卖给你,如果不合作就拿武器打你。近几年,中国在军事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估计除了美国,其他西方国家不敢跟中国叫板了吧(俄罗斯现在是盟友)。

二战之后,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从美苏冷战,慢慢转移到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博弈,到现在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间的较量,美国始终是这个世界的老大。在修昔底德陷阱面前,所有的老二都被美国干趴下了。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的博弈中,运用中华民族的大智慧,突破这个陷阱,最终成为世界新秩序的老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失控》读后感集:无序的秩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野火集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