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2024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相关栏目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热门栏目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推荐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

(共 9533 篇)

  • 1、 《面向未来的教育:给教育者的创新课》读后感(优质范文)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十多年过去,我们教育的现代化和未来化做得并不尽人意。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现在我们的学校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互动白板等,但这些用来改善教育效果的工具和先进设备被我们大材小用,做着和以前并无二致的事。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几乎是十几年前我们的老师对于我们的方式,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应当做出改变。

    改变的方法之一就是从教者的继续学习,大胆地拥抱新事物,比如互联网。一直以来,我们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沉迷”是学生和互联网的永久连接词。可是这种印象何尝不是一种刻板印象呢?《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堵不如疏,在教育中,我们为何不学着接纳互联网呢?现在火爆互联网市场的抖音,使用者人数之多、年龄跨度之广令人咂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抖音等之类的互联网产品来拓展我们的教学宽度呢?

    改变,对于行为方式早已定型的成年人来说,的确很难。我们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我们却不能因畏惧而不去创新。走出舒适区,迎接挑战,迎接质疑,积极改变是我们创新教育方式的必经之路。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样重要。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那些能让他们考高分的老师,而是触发了他们生命激情的老师。学生如何有激情?每天枯燥的背、写是无益的,只有透过表面的知识,学习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与知识的共鸣,触发生命的激情。思维养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循循善诱的必然。教学方式的改变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但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决定性的。

    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方法大都是死记硬背等无助于开发思维的方法,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有更前卫的学习方法。善用搜索引擎,这将考验你的信息整合能力;玩转抖音,你或许可以入门基础的视频剪辑……我们为何非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固定知识,而放弃这些可以塑造你其他各项能力的机会呢?要知道,二者是可以兼得的。

    善用新技术,改变教法和学法,对一个人的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只能制造出一个个机械的做题家。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 2、 面向未来的赶考感想

    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全面深刻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亟须回答的几道特殊“考题”,提出了赶考永无止境的命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面向未来的赶考》长篇通讯的实质内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要求相结合,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大局意识,体现为民情怀,做一个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倾听百姓呼声,开展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民生工程,以活动之利攻工作之难,加快美丽会龙、幸福会龙建设步伐。

    学习紧紧围绕如何考好“四道题”。一是按照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总开关”;扎紧作风篱笆,深入群众解决突出问题;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践行群众路线,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四个方面的要求做好工作落实。二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要把“赶考”与践行“三严三实” 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三是认清形势,各支部、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把人民对我们的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接受和将要接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 3、 面向未来的赶考读后感

    “面向未来的赶考”读后感近日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感触很深。有了理想,才有活的灵魂。现代革命史上,这片土地哺育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血沃中华。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前赴后继;在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鞠躬尽瘁。反思自己,这几年开拓进取的精神松懈、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是精神上的缺钙。怕接触矛盾,多栽花少栽刺,表面看是一个处世哲学问题,根子还是理想信念蒙上了灰尘,思想路线出现了模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看似平常,又与群众息息相关。现实中我们渐渐地应酬多了,学习少了;应付多了,研究少了;会议多了,落实少了;推诿多了,担当少了。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我们经历不自觉到警醒、由不情愿到震动的心路历程,经受了一次先“痛”后“快”的心灵涤荡。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我们要问计于群众,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工作方案要取得群众的支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只要群众动员起来了,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群众需求、群众认可、群众参与、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共产党人每一次重大改革,其实都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赶考;作为个人的每一次职务变动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赶考。考得好不好,大到国家、民族盛衰;小到单位、个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赶考”警示,是沉甸甸的责任感,更是崇高的使命感;重温“赶考”警示,是迎接挑战的宣言,更是鞠躬尽瘁的宣誓。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工作之外要多回家、多读书、多思考;要多做调查研究,要了解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要重落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改进老问题,减少新问题。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切实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开创社区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 4、 编辑精选: 面向未来的教育读后感4篇
    面向未来的教育读后感【篇一】

    读完了《爱的教育》这一本书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了安利柯这个意大利小男孩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与家人和同学的生活。

    安利柯的父母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人,他的同学也特别多,在每天的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好的事情让他们开心,坏的事情让他们心烦,不过,无论如何,他们总能坚强的面对。更加的热爱生活和身边的人。

    读到这里,我在想,爱是什么?爱,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有父母对我们子女的关怀,有朋友之间的关心,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对于我们帮助别人要不求回报,对于别人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面向未来的教育读后感【篇二】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对祖国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觉得安利柯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它里面有悲伤的、高兴的、催人泪下的、发人生省的。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篇《灾难》主要说: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过马路的途中摔倒了,这时,一辆车驶过来正好被佩罗蒂看到,他跑过去救起了小学生,然而,他的双腿被车压伤。他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伤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佩吗?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爱,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

    面向未来的教育读后感【篇三】

    书籍,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让人得到知识、从书中明白 宝贵的道理。《爱的教育》,却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真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

  • 5、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我一向对有关教育话题的书敬而远之,理论太高深,与教学相隔过远,没什么实际操作性是其一,另外写的枯燥让人看不下去也是重要原因。后来接连读了几本国外一线教师的经验之作,方有所改观,他们的书每个章节短小,好阅读,更重要的是写的一个个小方法都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并行之有效的。不过我仍然觉得中国本土的教育类著作缺乏地气不好阅读,直到我读到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里既有著者的改革案例,更有实施后的经验和反思,每一章节都不长,但都基本上都能让读者深思。

    深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的我,本来心里是很抵触教育是服务业这一观点的。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如是服务业的从业者,那么就如食客上餐厅,付出金钱购买食物和就餐环境,旅客上宾馆,付出金钱购买安睡地点和安寝环境,顾客上发型店付出金钱购买整洁适宜的发型,上商场购买适宜的衣饰。而今只是学生上学校,付出金钱或者秉承的受教育的权利购买知识而已。可是侍者只需记住顾客的需求,给予他们即可,不用负担他们的心理疏导,不用承担他们的成长困惑,不用忧虑他们的人生前途,不用在意他们的情感纠结。可是,同为服务业从业者,社会、舆论、媒体、家长,甚至学生都觉得教师应该教书之外,更要育人,把学生成长的重任压到教师身上,可这那是服务业的事哪!同为教师,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更符合服务业从业者的身份,一方付出金钱,一方教授学识,钱货两讫,多好。而如今,要求教师一人多责,既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又要在课内课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甚至人生观,还要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与家长与同学与其他人的交际情感问题,还要负责他们在学校内外的人身安全。而这些,根本不是服务业的范围了。谈及教育是服务业,教师要转变的是自己的观念,教师应是学生的辅导者角色,要有平等的意识,毕竟每个人在生命上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是以前那种居高临下,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硬压蛮横,以方便自己,而应该更多的研究学生的需求,平等对话、沟通、合作,以共同成长,古语说教学相长如是也。而社会、舆论、家长也应该有教育是服务业的意识,要减轻教师的压力,弄清教师应该负责的范畴,不要在教师身上套上不该有的苛刻的道德等枷锁,形成道德绑架。最后感触最深的是李校长说:当教育成为服务业,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要学会等待。我觉得说的实在太好了,不仅是

  • 6、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看到森林中的那棵树

    每逢假期,便是培训季节,从新入教师到班主任,培训的名目应接不暇,然而培训水平却是良莠不齐,讲课的专家也是有高有低,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培训的同仁,甚多深感失望。大家欢迎的是务实的教育,是源于学情的教育,是迎合时代发展的真正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符合了我们的要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最受教师喜爱的称号当之无愧。

    书中对教育是服务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教育成为服务业,研究学生的需求必然成为我们工作的前提、师生平等就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就必然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指标、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需要学会等待。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不得不意识到:教育成为服务业对师生平等的要求,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已经无法立足,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对话、沟通、合作,在这样的校园生活中,共同成长。

    对于平等对话,作者认为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这个环节是给我们启发最大的环节,全国课改,浙江省走在改革的前沿,走班制选修课成为常态,行政班的概念成为历史,在这种变化中,怎么管的问题的受关注程度超过了怎么教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一个班级没有班主任后,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平等。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担任班主任多年的教师觉得学生工作比以前难做了,是因为学生心中对学科老师和对班主任的看法是不同的,而老师的角色还没有调整过来。许多时候,学生在我们班主任的行政权力下被迫想通了,其教育效果的真实性却大可怀疑。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维。

    那么怎样寻找真实的学生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想法是:努力在学校形成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按照因材施教的想法,由学生自主选择。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这对学校的管理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管理到教学,都有了新的要求。课程是学生的产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真实要求和真实能力,在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在评价方面需要真实的评价结果和有效的评价机制。

    书中的学校开发了203个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多达199个,甚至国家课程也分为多达5个不同难度的分层课程,

  • 7、 《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读后感
    《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读后感 作者:孟倩宇 读了《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这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修正了许多我自己对于教育方法错误的理解,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对于幼儿人格发展是何其的大。 例如,我很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我讲故事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想要用自己的夸张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来吸引孩子,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我没有想到要用故事的本身内容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消化,而是我直接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将这篇故事呈现给孩子,没有去考虑孩子是否和我的理解是一样或他们被动的接受我传递给他们的感情,他们是否会适应呢?看了本文我才知道,我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往往会低估幼儿的能力,他们其实比我们更具想象力,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把它呈现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于想要向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呢? 第一点,我总是把幼儿置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也都不了解,需要我们的引导。看了本文才明白,我们需要敬畏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团体,而不能把他们当做小大人的方式来进行培养。 第二点,我的教学进度理念太过于急躁,想要幼儿立马就接收到我所传递的信息。这就和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了相似之处,这样方式直接忽略了儿童思考和发觉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我夸张的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使得故事形象过于鲜明化,它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冲动,无法表现真实孩子的内心感受。 第三点,源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大背景。在全实践的过程中,主班老师会要求我给幼儿讲故事,这时的主班老师就会有一个对于我外在表现的评价。我也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才会这样卖弄自己的才能,从我内心来讲也是非常乐意去展示我声音特色和故事表现力,以及对幼儿的喜爱。这样说来在社会的教育大背景下,老师也存在一定的“自私性”。就像我们每到一定的年龄段都会有升学考试一样,各科的老师会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以及优秀率给孩子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方式有好也有坏,面对我们多人口的国家,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但同时它的的确确让我们的学生生活的很痛苦,本来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就像华德福教育一样在游戏中得以学习,可是应试的魔爪已经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性消磨光了,可能这也是中国在目前为止没有一位本土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吧。
  • 8、 幼儿教师面向教育的个体读后感

    幼儿教师面向教育的个体读后感(一)

    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习惯和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累加、社一团一浸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讲授和练习的角色。很多教师知道学习是有规律的,成长有特点,个体是有差异的,知道学习的有效规律,且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个体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知识。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着,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一陽一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一妈一一妈一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当然,应该亲近的远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师的窗子,扯一块西山的苍翠;推开学校的大门,与学生一同跨入时代的高铁;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只有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广大、多元的学习舞台时,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听课的时间用到老师们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之中,也许发生在课堂里的教学会有着老师们更多的智慧。

    一个老师一爱一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生动的情节,那他或她的学生也学会了在传递中去一爱一生活。

    一个老师一爱一教育,那他便会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有提升功力的机会了,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老师一爱一学科,在他眼里,他是为学科而存在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学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个老师一爱一学生,他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一苞,早开晚开不开都是个体的存在,他们在这个土壤上,不是来遭受歧视和统一的修剪,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

  • 9、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模板9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模板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1】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三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班

  • 10、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

    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即使读的都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在阅读的时候会获得不同的感悟,阅读作品,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为书中人物所折怀。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回顾这些新知识。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1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今年9月份新入学的高一新生会与以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是将是参加河南省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即便是教师,面对迎面而来的新高考心中也有一些打鼓。虽然听到不少消息,但总是缺少具体的参考。恰逢此时读到了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让茫然与忐忑的心中多了一份希冀。

    在我读来,十一学校像极了帕夫雷什中学。那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确立的氛围是如此的相似。这种氛围常常会激发出纯粹的“教书育人”的情感,以至于看着书便不由自主的想象:如果我就在这样一所学校里任教或者是这里的一名学生,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同时我也期待着十一中向着这个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能拨动我的心弦,引起我的思考。其中有一篇《少一些抽签,多一些选择》是让我感触比较深的。原因在于我自己就经常这么做,而且由于好操作、对每一个人机会均等,一直以来都被我奉为圭臬。慢慢的我的学生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而我自己的思考也就到此为止了,从没有想过要继续往下再走一步。

    而读完文章,则像是受了当头一棒。虽不是体无完肤,但确实相去甚远。在简单、直接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在传递“听天由命”的意识?有没有错失了教育的机会?有没有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方式?这些都将成为我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如果不是阅读,那么我可能还在那个沾沾自喜的状态。也是阅读让我有了和更高境界的人对话的可能。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走班制的前提下,十一学校4000余名学生就有4000余张课表,构成1400多个教学课堂,读后感.这其中甚至包含了马术(一个我只在电视上才见到过的运动)。这不只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的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这不得不让我感慨,环境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是我无法想象的。

    我们每一阶段的努力其实不必等到将来好多年后再显示出差别,在下一个阶段就会显现。今年焦作市有科协组织的高校夏令营,去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参加。名额有限自然是择优而取。这就是高中阶段的努力程度带来的差别。对应的,听说省实验马上要选拔参加清华、北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1-06

  • 2023-02-14

  • 2023-06-03

  • 2023-04-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3-06-18

  • 2023-05-17

  • 2021-07-05

  • 2021-07-22

  • 2023-02-0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3-06-0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5-11

  • 2023-04-22

  • 2019-09-19

  • 2023-02-15

  • 2019-11-06

  • 2023-07-01

  • 2022-10-21

  • 2019-09-25

  • 2022-12-04

  • 2023-01-24

  • 2019-09-23

  • 2019-11-16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2024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