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幼儿教育有感 > 地图 > 读幼儿教育有感
读幼儿教育有感相关栏目
读幼儿教育有感热门栏目
读幼儿教育有感推荐
读幼儿教育有感

(共 3553 篇)

  • 1、 幼儿教育随笔

    范文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 所以在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喝水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加以干扰,由于气候不同,幼儿的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平时,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需求。幼儿天性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来什么都会忘了,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随渴随喝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多喝水、喝好水随渴随喝的同时,必须教育幼儿在喝水的时候不能玩水,以免洒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说笑,避免呛着,如果人多的时候,要求幼儿排好队,不能推让,学会互相谦让。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家长在幼儿园里叫孩子喝水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开水,而是家长一手包办,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是吗?然后孩子接过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长互相沟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

    范文二: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宸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不过别人的。陈宸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老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过他们。怎么会呢?你可以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宸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智芸,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

  • 2、 幼儿教育随笔汇编

    幼儿教育随笔巧妙的调动孩子得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进行,边拍边数数,按二八拍进行,活动刚开始没拍几个,浩亮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我没。在孩子们啪啪地拍球声中我没有听清楚,走进他问:你的球没气了?他很认真地说:不是,我没劲了,看上去红彤彤的小脸蛋不像是生病。我灵机一动鼓励他说:劲是练出来的,你看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劲,这时浩亮小朋友也接着一、二、三、四的拍起来,我问:有劲了吗?他神气的张开五个手指说:我有这些劲了!,奥,那么多劲了,劲是不是越练越多啊?他高兴地说:是。接下来的时间他一可也没停,双手拍得那么欢。

    这件事使我感触到,每项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来自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只要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有使不完得劲。

    幼儿教育随笔站在孩子的角度 多思索多考量

    开学才几星期光景,有好几个纠结的画面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心情变得很压抑。

    画面一:周二早上,一家长在小3班大闹,说自己的儿子被班里某个孩子打了,脑袋上有很大一个包,经过老师细心询问,查看,发现被打孩子头上是一颗疮而非一个包,老师安抚家长的情绪,不管怎么安抚还是大声嚷嚷,说一定要查不出来是谁打的,还要打打还的架势。被打孩子在一边怯怯地站着,拉着妈妈的衣角,叫妈妈别骂了。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真有点鄙视这位妈妈的做法。同时我也是一名老师,站在这个角度,我真想说:阿姨,你儿子的求学路还很长,你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在众人面前大吵大闹,不说别的,你让你的孩子情何以堪呢!

    画面二:我值周那天早上,一奶奶护送孙女上学,孩子早饭没吃好,在啃一饭团,奶奶见她吃得这么慢,就开始破口大骂。出于对孩子保护的心理作用,我赶紧对孩子说:小朋友早饭去教室用吧,别在这站着了,太冷。此时的孩子已经眼泪汪汪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你应该为孩子想想吧。这么小的年纪也不适合吃饭团,而你作为家长却给她准备了这样的早餐,又嫌她吃得太慢。不管大人小孩进餐讲究细嚼慢咽,我们成人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孩子呢!

    画面三:在微信上,一朋友发了他孩子写数字的照片,在那个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整整一页纸了,练习纸的格子很小,也不是正规得练习写数字的本子,且那个孩子才刚读中班啊,有必要这样做吗?对于孩子培养孩子对学习

  • 3、 幼儿教育随笔大班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喜欢老师编的蛋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给孩子们迎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本园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咸鸭蛋,然后给了家长一个特殊的任务--编蛋袋。

    早晨孩子们一个象快乐的小鸟一样飞进校园,拉着我的手唧唧喳喳的介绍自己的蛋袋是如何的好看如何的结实。看到小朋友们激动幸福的小脸,我好象也回到了童年,眼前一片撞蛋的情景时间过得飞快,早操完毕,9:30了,我清点蛋袋,结果有5名小朋友没有蛋袋,这不知不觉中给了老师一个任务,务必的给这5名小朋友弄个蛋袋--作为一名负责的老师来说必需想到的细节。﹝在此我补充一点,就是幸好张熠睿妈妈心细多做了两个,冯娩琪妈妈多做了一个,张子璇妈妈多做了一个,任务不大,很快就完成了。我正在编蛋袋时贤贤一边看一边凶巴巴说:老师,我一点都不想你我说:为什么?然后他头一扭就跑开了,当时我想是不是这段时间生病心情不好?等以后他好点再跟他沟通吧。﹞

    下午发鸭蛋的时刻到了,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排着队,一个个暖烘烘的鸭蛋被装进了一个个精美的蛋袋里,孩子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当我叫到贤贤时,贤贤翘着嘴巴猛摇头:我没有蛋袋,我不要鸭蛋。当时我脑袋一愣,立刻闪过一个念头:撒谎!早晨贤贤跟他堂哥张哲铭入园时是我值班,我亲眼看到张哲铭还挂着有蛋呢,我记忆中贤贤妈妈也说有的 ,怎么突然又没了呢?快放学了,不容多想,心想赶紧编一个吧,一边对贤贤说:我编一个给你好不好他用力的点点头,反正还剩了一点毛线。紧接着娴熟把蛋袋编好装上鸭蛋送到张俊贤的手上,这孩子马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瞧

    之后了解,贤贤确实有一个蛋袋,放在书包里,原来他想要老师给他编一个蛋袋。这个小鬼灵精!呵呵!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孩子的是与非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

  • 4、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文/薛亚莉

    《玫瑰与教育》一书是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写。此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是她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走进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我最喜欢其中的《心中盛满阳光》,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由此启迪我们教师面对教育上一些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踏实前进。

    其次,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谈不上,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勤奋地阅读成就了窦老师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语文老

  • 5、 读随想《斯宾塞快乐教育》模板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随想《斯宾塞快乐教育》模板

    前段时间,在当当网上看到一本《斯宾塞快乐教育》书,于是到图书馆借阅,读完之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其实这本书相比较《卡尔威特的教育》,从内容上讲要单薄得多,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好比是为我在教育这个问题的认知上又搭了一级楼梯。

    赫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但凡成功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耐心用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赏识和鼓励,老师、家长和同伴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仔细地叙述了小斯宾塞的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历程,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些都对我们教育者给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斯宾塞这样说: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细细咀嚼,确实如此: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体会到,当看到学生们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会因为学生的错误使我不快乐,心中会产生许多埋怨。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会不由自主的去批评他们,而他们则在这种不快乐的氛围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即使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也不是快乐的学习。长此以往,怎么教育出快乐的孩子呢?其实作为教师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足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将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附书中精彩话语

    1.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并不是儿童对强制的影响不敏感,而是家长的德行不足以运用这些影响。

    2.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

  • 6、 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刘会宝

    夜读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整理学习笔记如下:

    【阅读笔记】

    一、作为服务业的教育

    1.教育是服务业,我们通过开发我们的产品——课程,为我们的学生的成长服务;

    2.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而有选择权的主体,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3.学生的选择一旦进入校园,教师的角色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需求,潜心开发适合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

    4.教育变成服务业后,对话、谈心、咨询、诊断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头戏;

    二、如何让教室迸发力量?

    1.教室是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每一个角落都应当彰显着专业和学术,尊重学科学习的规律,完全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学生在这里可以观察、演示、实验、模拟、讨论交流和网上游历,学习就变得有趣了。

    2.教室的力量来自他的人格。有了主人的教室洋溢着个性。

    3.教室的力量还在于在这里可以找到那些志趣相投的伙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他们的创造性,推进他们的社会性。拥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是人在社会中搏击风浪的重要支撑资源。学校应当将孩子们能结识到未来社会生活的同伴作为自觉的、理性的使命。

    三、课程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1.课程的拉丁语意思为"跑道",因此,课程即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而它的动词形式则是指"奔跑",这样一来,课程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

    2.课程的价值应该是尊重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同的成长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开辟一些孩子"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阅读思考】

    每当人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总回答我是当老师的。如果我要说是做"教育"的,人们可能会愣一下。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老师"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行业,他无非是"上课"、"教书",或者"识得几个字"而已。如果你说你是做"教育"的,人们往往就难以理解了。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似乎只有教育家才有资格谈教育。我以为,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人们只懂教师这个职业,却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也就被简化为"教师负责把我孩子的成绩提高"这样一个线性结论。

    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的部分章节,应该说他把教育说的很朴实,很接地气。教育是一种服务,又一门专业,教育需要彰显学术价值,教育需要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建构孩子

  • 7、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

    曾乐婧

    从金秋九月到寒冬腊月,我跟随学校读书会老师们的脚步,开始了一场精神之旅——阅读谢云先生的《阅读照亮教育》一书。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一边阅读谢云先生的文章,一边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就是在这样一边阅读一边反思之中,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收获了可以尝试的方法,我在感受教育工作的不容易的同时也坚定了学生是可以被感化的信念。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开学第一天,我站在讲台边上看着乖巧地端坐在我面前的56个孩子,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和一双双灵动的眼睛,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在心里窃喜,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很乖的嘛,并没有像别人说的那样顽皮好动,让人抓狂。我不禁幻想着,我执教的第一个学期应该可以很顺利地度过。然而,幻想总归很美好,现实往往很无情。当初的美好憧憬,被随后接二连三、猝不及防的各种问题击得粉碎。

    上课时,我讲得正投入,一个响亮的声音从教室的某个角落传来——“老师,我要尿尿!”还没等我缓过神来,那个学生早已敏捷地跑出教室,留下全班哄堂大笑;下课后,我刚要喝口水,一个着急的学生便跑到跟前——“老师你快去看,我们班有同学在操场上打架了!”我放下水杯,赶忙前往第一现场;放学了,我正想坐下来,一个无助的眼神投来了——“老师,我下课的时候把跳绳弄到树上了,你帮我拿下来好不好?”……总之,一天下来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虽然很忙很充实,但那句“我想静静”真的是我结束一天工作之后最大的愿望。

    “人最大的痛苦并非忙碌,而是品尝不到忙碌的成果,体验不到忙碌的意义,感受不到忙碌的价值。”这是谢云先生在他书中的一句话。我读后,心中满是感慨,它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我的心声。初为人师,我虽然有满腔的热情和力求美好的愿望,但由于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恰当的方法,导致我在处理很多问题上屡屡受挫,使得学生们的整体表现没能达到我的期望值。局面越是这样,我的内心越是着急,开学初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都过得身心俱疲。从谢云先生的书中找到同感之后,我更加习惯了通过阅读来寻找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我希望通过撷取他山之石,来弥补自己在经验和方法上的欠缺。

    班上的孩子可爱者甚蕃,但调皮捣蛋的也不少。记得在一节课上,我看到一名学生再次整个人站在椅子上,一边念念有词地往窗外扔纸团,一边还不停地干扰前面的学生听课。想起我平时对这名学生的苦口婆心,我心中的怒火再

  • 8、 读《教育六问》有感

    读《教育六问》有感

    兰衍局名师工作室 曾瑞准

    教育,曾经有过优美的形式。庄子笔下的杏坛,一泓碧水,一树杏花,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让多少后人向往,以至于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是人生三乐之一。教育本应唤醒人的生命,变化人的气质,开廓人的心胸,提升人的的境界。

    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受到功利主义和工具崇拜的双重影响,那些固有的价值有所缺失,似乎变得不再美好,不再具有诗意。那我们的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这也正是“教育何为”的问题。

    教育的“得”与“德”。

    我们的教育,教到最后,要让学生能够“止”,正所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跟水一样,只有平静了才能让很多人在旁边照一照自己。人也是一样的“唯止能止众止”,才能凝聚起周围的力量。一个浮躁的人,一个整天像八脚猫一样的人。连自己都没有安顿不下来,怎么能凝聚周围的能量来做一件事。因此安详就能定,定以后就能静,静就能够安,安能够虑,安能思考,思考就能得。“得”是也就是“德”,学生有了“德”才能做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因些简单的教育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心灵,生活也就要简简单单,教育亦是如此,学生的心中才能容下“德”和“仁”。

    教育要给你安一颗心

    教育需要智慧——是非之心亦是智慧。学生的学业成绩考了100分那最多是“记忆”,而智慧是判断是非能力,它是需要有仁心、知羞耻、讲诚信、懂礼让、持忠恕。智慧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有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崇高的人,他的人之所以崇高,是因为他非常善良。教育就是给你安一颗心,人的一辈子就是给自己安一颗心,把心安了,就叫居心。如果仅仅只教给孩子一套技术技能,就会像孔子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心灵系统。

    “多”和“一”

    孔子之所以是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比我们高明,他绝对不是靠知识总量比我们多,他而是跟我们比“一”,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搞的很累,老觉得重要的太多了,今天学唱歌,明天去跳舞,一个女孩子去学形体不也是很重要吗?他们把教育看成是拿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当认为需要的,尽可能多买。可是篮子装不下你想要的那么多的菜。因此教育和学习是一样的,整个生活,甚至人的一生就是篮子,你一生能活“多”大呢?不能学会所有东西,重要东西学太多了,会把人累死。要分清楚“多”和“一”才是必要的,有些技术不懂没关系,

  • 9、 读《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有感

    读《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有感

    贾巧云

    在9月23日,当我接到在网上购买的《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这本书的时候,我如获至宝。拿到书,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起来。这本书的主编是杨伟东,杨主编是河南省教研室科研办主任,杨主任主编的这本书为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指明了方向。

    我首先从前言看起(这是我阅读任何一本书的习惯),我个人认为,在前言里面,往往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在前言里面,往往能够了解与著作相关的重要信息。整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准备、选题立项、申报批准、组织开题研究、如何实施研究;中期课题检查与报告的撰写及评估;后期的搜集与整理;结项获奖与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等等。课题研究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不管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还是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都开始重视参与课题研究了,都愿意研究相关的课题了。我也不例外,在2013年,我主持负责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课题的名称是《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结题后,我才真真正正地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才彻底明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无止境的,体会到只有投入其中,就能享受到课题研究结项“收获”之时的愉悦,因为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动态信息,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事研讨来解决,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生态。教师学识的广度、厚度决定着教师把学生托起的高度。正如书中所说,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习变成内需,教师把学习真正融入生活,就能使教书育人生涯有汩汩的春水流淌,有浓浓的绿意萌发。

    我坚信,只要读了这本书后,凡是想申报课题立项的,都会得心应手,都能圆满完成课题结项的!因为,书中告诉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选题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结项总结阶段;讲解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确立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指导意义上和检验课题的理论价值上。无论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他们都是任何一个研究课题的生命;分析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的做法,相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我们一线教师每天都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我在主持负责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就很有

  • 10、 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教育即做事

    教育即做事

    ——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陈燕

    当中国教师还沉醉于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授知识的时候,殊不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在大洋彼岸已经不声不响地发生了。先从美国开始,快速习卷了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它就是欧美所说的stem教育,即学生通过一个项目如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方面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这种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并把语文、数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列为幼儿园和中、小学三门主要课程。“探究式科学教育”(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素质教育项目,在美国叫“动手做”,法国叫“动手和面团”,加拿大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2001年它爬山涉水来到中国,它就是——“做中学”。这时候的我们,和西方国家相比,已经晚了半个世纪。

    12年之后,张卓玉先生推出他的新作——《构建教育新模式》,而我再读到它,却是2017年了,这时,据这种教育模式出现,57年已然过去,而我们的孩子们还在课堂上满堂灌地学着未来可能完全用不上的知识。57年,在教育史上可能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一个人来说,又有多少个57年呢? 庆幸的是,虽然晚,它毕竟还是来了。

    张先生在书中写道:“现代学校最大的败笔,是把做事情这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排斥在外,而把本该是辅助形式的听课、做题视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确立做事情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做事情’是最通俗的说法,比较专业的说法有‘做项目’、‘做课题’、‘研究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等”。

    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人活着就意味着做事,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就是由无数人所做的无数事构成,学生的学习也理应如此。二是做事情学习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学生通过锁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计划,实施计划,解决问题,然后展示、交流、共享成果。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做事中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观念,经历成长,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三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只有在做事性学习中才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回归学习的本来面目。张先生例举道:“找一个允许拆卸的电冰箱,做‘家用电冰箱原理研究’项目“。学生在做这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读幼儿教育有感
读幼儿教育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幼儿教育有感,读幼儿教育有感大全,读幼儿教育有感2024,更多读幼儿教育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