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2024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范文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推荐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

(共 5294 篇)

  • 1、 《读论语学做人》读后感500字

    《读论语学做人》读后感500字

    当今社会,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数不胜数,上班玩游戏、聊八卦新闻、玩手机、网上购物……真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春秋时期的孔子大道,在这本书中,我终有所悟。比如孔子讨厌耍小聪明的人,认为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他说:“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这样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有掷骰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呆着好些。”孔子所感叹的情形,今日依然没有太大改变,甚至愈发严重。

    周末一个人宅在家中,呆望着天花板,听着窗外嘈杂的声音,既清晰又模糊……时间就在这其中呼啸而过。学习没学到,还整日觉得疲惫不堪,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对我们而言是致命的。

    像班上的某同学一样,不思进取,在学业上不用功,反而沉迷于游戏中,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三教九流之辈,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若他也能像书中提到的陈子昂一样,被旁人触动,回首往事,反省自身,从此安老怀少,多好。“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自己,不背信弃义,才是最好的。

    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意义。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符合道义,益于他人,即可。即使一辈子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又如何呢?宽待他人,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会因平庸而后悔呢?只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够了。也许这就是儒家大道吧,当今社会应读论语学做人。

    当今社会,应读论语,学做人。

  • 2、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读论语 学成语》读后感

    政研室 崔玉庆

    女儿去年上小学了,上个学期老师要求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书籍,于是就给她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并陪她学习,如《读论语 学成语》等,基本上是我先学,然后再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她听,大半年下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装下了多少知识,反正我自己学到了不少感悟。现将自己的一点读后感梳理出来,向领导及同事们汇报交流一下。

    《论语》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很多有识之士都从中汲取了成长的精神营养,《论语》之所以千年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维系社会稳定、和谐、友善、诚信、文明的作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积淀着孔子的思想,人们的行为也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烙印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越是走进人的心灵,也就越能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品味与思想人格。但必须承认的是,《论语》有些文本艰涩难懂,有些语句解读起来分歧很大,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普通读者如果上来就抱着《论语》阅读学习,往往事倍功半。而编著《读论语 学成语》这本书的作者采用了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读,从不做高深的哲学解释与学理剖析,对那些相互抵触的观点也进行了研究分析,摄取了相对合理的诠释,同时剔其糟粕、汲其精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成效。《读论语 学成语》虽然是为中小学生编著的,但在我看来,成年人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悟到更多的道理。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几句话我特别受启发,如【为政篇】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所说的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养活父母,那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接触到了孝的本质,强调了发自子女内心真诚的"敬"、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感。"敬"是孝的灵魂,发自人的内心,也必然表现在神色态度上。联系到我自己,到今年工作已整十年,由于工作后十分忙碌,加上离老家较远,每年只能回去几趟看望他们,虽说每次都大包小包的带很多东西,但我知道父母对这些礼品并不在意,父母在子女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需求层面更胜于物质需求层面,所谓精神需求是指父母更需要的是儿女们更多的陪伴、关爱以及真情的交流,而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精神越来越空虚,常见的病痛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仅是靠药物与保健品就能满足需求的,更需要儿女们的陪伴与悉心照料。而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也越来越完善,父母安享晚年不再对物质那么渴求,而

  • 3、 《论语》学后感想——学生要教聪明的
    沈徐伽 孔子有一句关于收学费的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意思是说,只要你给我拿一些肉干来作为拜师的礼物,我一定教诲你,可见孔子心胸之宽眼界之广。“有教无类”,我不论你是什么民族,什么身份,只要你有好学之心,我一定教诲你。真的这样吗? 孔子有一句关于举一反三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的程度,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反复去教他。”言外之意,如果你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教你了,因为:1你不用心思考; 2你笨。但孔子的学生拜入孔子门下时,无一不是好学的,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你笨。孔子还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发现,有些人天生就聪明,上者;有些人相对差一些,要经过学习才明白;有些人懒得学习,又遇困难,现实逼他去学,这就是糟糕的人。孔子还和子贡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意思为:子贡说:”这就像《诗经》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样吧。”孔子说:“赐也(子贡呀),可以开始和他讨论(教他)《诗经》了,告诉他过去的,他可以推断现在和将来的。” 这些都表明,孔子喜欢教好学、乐学、能触类旁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教出来也可以时时启发自己(孔子)。 看向古人,是有愚笨的人的,但反观现在,同学们的智商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人成绩高,有人成绩低呢?其实这是平时努不努力造成的。所以,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有一颗向学之心,这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的肯定的一种承诺。

  • 4、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一)

    熊枫

    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中的句子时只觉得拗口难懂,逐渐长大后发现幼时所听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义又是那么丰富。但尽管如此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却仍然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讲习班开班第一天,老师结合朱子的《读论语孟子法》讲读经之道,当时我情不自禁记了很多笔记,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来没有老师讲过如何去读我们的国学经典,先晓其文义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读玩味,这些是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眼前开朗觉得这确实值得一试,于是便带着我很浅的文字功底和刚听来的方法开始了我读《论语》的道路。

    自小学开始就会在课堂上学习《论语》,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认真研读之后才发现,虽然每句都是那么简短,但是意义丰富,认真体会之后觉得以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论语》。程子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经典之所以经受时间考验千古不衰,是因为其蕴含了先贤的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难以达到其境界,故需一丝不苟认真研读,将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昼诵夜读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学而篇》为《论语》的第一篇,朱子的注描述"此篇为《论语》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此篇由"学而时习之"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主要是在讲一个"学"字,此处之"学"并非通常所讲学问学习,而是说为人之学,强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我在听老师讲解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儒家所讲为人、成德意义丰富,虽然我尚不能十分理解但是也窥得其中一二趣处。从古至今,看似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社会,但是若从思想精神上来看,我们并没有超越古人,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古圣人看得十分明白与透彻,而我作为一个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学生却很少思考或者说从未有过清晰的认识,如此说来,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这个问题无法有所思考,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机械重复人类社会的运转,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没对自己的存在有过相关的思考,那么我们所做的,对这个社会将无法产生真正的作用。这样一种无知的状态无法改变,我们活着又有什么

  • 5、 读后感1400字2024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一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一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就应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这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就应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不谄媚需要无尽的骨气及傲气,

  • 6、 读后感900字2024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近日,一口气买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书集注》、钱穆老先生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准备要好好的读读《论语》。不是为了其他的,以前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和于丹大姐《论语心得》也都读过,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统些。

    记得梁启超老先生在讲到读国史典籍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做学案,学案的浅层次就是读书笔记,所以便欣然从之,既算是对学问的一种自我领悟,也是对坚持的一种自我历练。我人生第一本真正好处上的读书笔记正式开始(颇有些感叹为时已晚,自愧啊)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学以来,我们就一向朗诵着,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往往只记住了前两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给落下了,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能够说,此段既有学习方法的阐述,又有学习态度的思考,更有学术境界的提炼,切不可肤浅析之。

    从学习方法言,学习务必时习,即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不倦,个性是此中之习,不能简单理解为温习,其还有演习之意,因为孔子个性要求所学务必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即学习务必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从学习态度言,一为说乐,即务必对学习感兴趣,学为乐,在学习中感觉到快乐,把学习读书当做是一件快乐之事,有兴趣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远方来,钱穆老先生就说:学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初境,斯可有远方朋友来之乐。二为不愠,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扬名天下,让人知,不是为了追求功利,成为谋生手段,而是为了成为君子,何为君子,乃成德之名。

    从学习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书集注》中有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而首篇之第一段,也是全书的第一段就将学习之要,由此可见学习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孔子一生重教,孔子之教又重在学,孔子教人以学,又重在学为人之道。列此为篇首,实有深义。

    从学习境界言,在此余颇同钱穆老先生言,其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不知而不愠,达于最高境界。解之,朋之义,不仅仅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学者或弟子;不知之义,乃指学日进,道行越深,至于别人已不能领会,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其天乎。此段实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

    由此所感,《论语》的确博大精神,半部《论语》治天下在

  • 7、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一)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一心一所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一精一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今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脚步匆匆之际,一抽一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

  • 8、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范文2篇

    导语:当我们看了某一本书的时候,总会有自己的感想,那么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学而篇读后感,欢迎查看~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一)

    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中的句子时只觉得拗口难懂,逐渐长大后发现幼时所听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义又是那么丰富,《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但尽管如此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却仍然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讲习班开班第一天,老师结合朱子的《读论语孟子法》讲读经之道,当时我情不自禁记了很多笔记,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来没有老师讲过如何去读我们的国学经典,先晓其文义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读玩味,这些是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眼前开朗觉得这确实值得一试,于是便带着我很浅的文字功底和刚听来的方法开始了我读《论语》的道路。

    自小学开始就会在课堂上学习《论语》,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认真研读之后才发现,虽然每句都是那么简短,但是意义丰富,认真体会之后觉得以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论语》。程子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经典之所以经受时间考验千古不衰,是因为其蕴含了先贤的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难以达到其境界,故需一丝不苟认真研读,将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昼诵夜读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学而篇》为《论语》的第一篇,朱子的注描述此篇为《论语》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此篇由学而时习之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主要是在讲一个学字,此处之学并非通常所讲学问学习,而是说为人之学,强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我在听老师讲解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儒家所讲为人、成德意义丰富,虽然我尚不能十分理解但是也窥得其中一二趣处。从古至今,看似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社会,但是若从思想精神上来看,我们并没有超越古人,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古圣人看得十分明白与透彻,而我作为一个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学生却很少思考或者说从未有过清晰的认识,如此说来,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这个问题无法有所思考,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机械重复人类社会的运转,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没对自己

  • 9、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3篇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一: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是要到达,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能够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明白此刻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二: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

  • 10、 论语学而读后感

    论语的学而这一篇章都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语学而读后感一

    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中的句子时只觉得拗口难懂,逐渐长大后发现幼时所听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义又是那么丰富,《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但尽管如此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却仍然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讲习班开班第一天,老师结合朱子的《读论语孟子法》讲读经之道,当时我情不自禁记了很多笔记,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来没有老师讲过如何去读我们的国学经典,先晓其文义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读玩味,这些是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眼前开朗觉得这确实值得一试,于是便带着我很浅的文字功底和刚听来的方法开始了我读《论语》的道路。

    自小学开始就会在课堂上学习《论语》,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认真研读之后才发现,虽然每句都是那么简短,但是意义丰富,认真体会之后觉得以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论语》。程子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经典之所以经受时间考验千古不衰,是因为其蕴含了先贤的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难以达到其境界,故需一丝不苟认真研读,将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昼诵夜读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学而篇》为《论语》的第一篇,朱子的注描述此篇为《论语》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此篇由学而时习之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主要是在讲一个学字,此处之学并非通常所讲学问学习,而是说为人之学,强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我在听老师讲解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儒家所讲为人、成德意义丰富,虽然我尚不能十分理解但是也窥得其中一二趣处。从古至今,看似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社会,但是若从思想精神上来看,我们并没有超越古人,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古圣人看得十分明白与透彻,而我作为一个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学生却很少思考或者说从未有过清晰的认识,如此说来,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这个问题无法有所思考,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机械重复人类社会的运转,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没对自己的存在有过相关的思考,那么我们所做的,对这个社会将无法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01-1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10-01

  • 2019-10-29

  • 2022-01-19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12-09

  • 2019-11-12

  • 2023-05-15

  • 2019-10-09

  • 2019-09-19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
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论语为学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